首页

2017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7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矿石粉碎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NaClB.Ca(OH)2C.H2OD.O2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B.洁净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产生气泡且溶液变成浅绿色C.打开浓盐酸试剂的瓶塞,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6.从如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7.下列关于甲烷(CH4)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烷是由碳和氢气组成的第24页(共24页),B.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C.甲烷在氧气中只生成二氧化碳D.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Fe和C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气体D.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9.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离子带电,则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B.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都是金属C.吸水性的物质需密封保存,则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具有吸水性D.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要验纯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区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取样,分别放入适量水中B.制备金属Ag:将Fe和AgCl混合后,过滤C.比较锌和铜的活动性:将铜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D.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二、解答题(共11小题,满分40分)11.按要求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CO2与灼热的木炭粉反应,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其中木炭粉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3)Na2CO3和CaCO3的阴离子都是  (填离子符号),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和H2O.12.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日常生活中,通常利用  方法软化硬水;(2)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来除去水中异味的物质是  .第24页(共24页),13.将下列有关性质、变化、现象不同的原因填写在横线上:(1)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不同;(2)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  不同;(3)用酒精灯加热一块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没有燃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的  不同.14.分析如图,回答有关问题.(1)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图B为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  ;(3)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4)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B的化学性质跟C、D中的  相似.15.结合图中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升高时,溶解度明显增大的是  ;(2)10℃时的将15g的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NaCl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要将KNO3从其饱和溶液中的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填“冷却热饱和溶液”或“蒸发溶剂”)16.硝酸银(AgNO3)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化学性质不稳定:2AgNO32Ag+2NO2↑+X↑.(1)Ag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第24页(共24页),(2)上述反应中,生成气体X的化学式为  ;(3)实验室保存AgNO3应注意的问题是  .17.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  ;(2)实验二的结论:铁生锈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3)实验三,在B试管加入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18.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1)计算: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NaCl溶液  g;(2)量取:①用量筒量取6%NaCl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用量筒量取水,当水面已经很接近所需刻度时,接下来的操作是  ;(3)混匀:将量取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装瓶并贴标签:请将右侧标签的内容补充完整.19.如图所示的仪器和MnO2、稀H2SO4第24页(共24页),、石灰石、稀盐酸等四种药品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E的名称是  ;(2)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在实验室里可以制取H2、O2、CO2中的  ;(3)在实验室里,利用化学反应2KMnO4K2MnO4+MnO2+O2↑来制取氧气.①除选用如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②若制取1.6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  g;(4)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硫化亚铁(FeS)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如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  .20.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极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1)操作1:粉碎.粉碎的目的是  .(2)操作2:熔烧.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3:  (填操作名称).(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21.向一支装有少量CuO的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提示:CuSO4+2NaOH═Cu(OH)2↓+Na2SO4)第24页(共24页),(1)图A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图C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后,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3)如图D,向图C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在铝丝表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铝丝.甲同学通过观察,认为试管中溶液里的溶质不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甲同学分析基础上,乙同学认为要确定溶液里的溶质成分,只需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填序号)即可.A.酚酞溶液B.Zn粒C.稀盐酸D.Cu(OH)2E.CaCO3粉末. 第24页(共24页),2017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A、氮气占78%,故选项符合题意.B、氧气占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矿石粉碎【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第24页(共24页),故选C. 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NaClB.Ca(OH)2C.H2OD.O2【考点】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析】根据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正确.C、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43:称量器﹣托盘天平;44:加热器皿﹣酒精灯;49: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B、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解答;C、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D、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解答.【解答】解;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要左物右码,错误;B、使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正确;C、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错误;第24页(共24页),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管要倾斜,错误;故选B.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B.洁净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产生气泡且溶液变成浅绿色C.打开浓盐酸试剂的瓶塞,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8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洁净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产生气泡且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试剂的瓶塞,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6.从如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第24页(共24页),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FA: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观察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组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错误;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C. 7.下列关于甲烷(CH4)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烷是由碳和氢气组成的B.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C.甲烷在氧气中只生成二氧化碳D.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解答】解:A、甲烷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甲烷中不含有氢气,故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故正确;第24页(共24页),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错误;D、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故错误.故选:B.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Fe和C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气体D.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68:氧气的化学性质;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77:硬水与软水.【分析】A、治疗胃酸过多,可以选用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且应选择无毒、无腐蚀性的物质.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镁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说法正确.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Fe和C在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9.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第24页(共24页),A.离子带电,则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B.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都是金属C.吸水性的物质需密封保存,则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具有吸水性D.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要验纯【考点】HM: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8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9S: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B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A.根据带电粒子的种类分析;B.根据导电性的物质来分析;C.根据物质密封保存的原因来分析;D.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的注意事项解答.【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例如,电子是带电的粒子不是离子,故错误;B.石墨是固态的非金属单质,也具有导电性,故错误;C.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并不是都具有吸水性,如浓盐酸需密封保存是因为其具有挥发性,故错误;D.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故正确.故选D.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区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取样,分别放入适量水中B.制备金属Ag:将Fe和AgCl混合后,过滤C.比较锌和铜的活动性:将铜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D.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85:金属的化学性质;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93:酸的化学性质;9U:酸、碱、盐的鉴别.【分析】A、根据NaOH固体和NaCl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第24页(共24页),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NaOH固体和NaCl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C、将铜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了铜放热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可以比较锌和铜的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D、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故选:B. 二、解答题(共11小题,满分40分)11.按要求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2O3 ;(2)CO2与灼热的木炭粉反应,该反应属于 吸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其中木炭粉发生了 氧化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3)Na2CO3和CaCO3的阴离子都是 CO32﹣ (填离子符号),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和H2O.【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E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FA: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2)根据CO2与灼热的木炭粉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木炭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进行分析解答.第24页(共24页),(3)根据Na2CO3和CaCO3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2)CO2与灼热的木炭粉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木炭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3)Na2CO3和CaCO3的阴离子都是碳酸根离子,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离子符号为:CO32﹣.故答案为:(1)Al2O3;(2)吸热;氧化;(3)CO32﹣. 12.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日常生活中,通常利用 加热煮沸 方法软化硬水;(2)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来除去水中异味的物质是 活性炭 .【考点】77:硬水与软水;76: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分析】(1)据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解:(1)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来除去水中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故答案为:(1)加热煮沸;(2)活性炭. 13.将下列有关性质、变化、现象不同的原因填写在横线上:(1)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含碳量不同 不同;(2)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 氧气的浓度 不同;(3)用酒精灯加热一块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没有燃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的 着火点 不同.【考点】8E:生铁和钢;68:氧气的化学性质;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第24页(共24页),【分析】(1)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2)根据物质之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3)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答】解:(1)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和钢中含碳量不同,故生铁和钢存在差异.(2)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现象不同,原因是物质之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3)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1)含碳量不同;(2)氧气的浓度;(3)着火点. 14.分析如图,回答有关问题.(1)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2)图B为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 20 ;(3)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Ca2+ ;(4)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B的化学性质跟C、D中的 C 相似.【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2)根据核内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解答;(3)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解答;(4)根据多数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解答】解:(1)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2)图B为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20,第24页(共24页),(3)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用符号表示为Ca2+;(4)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B跟C、D中的C相似,这是因为C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个,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答案:(1)40.08;(2)20;(3)Ca2+;(4)C. 15.结合图中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升高时,溶解度明显增大的是 KNO3 ;(2)10℃时的将15g的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NaCl的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要将KNO3从其饱和溶液中的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溶剂 (填“冷却热饱和溶液”或“蒸发溶剂”)【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温度升高时,溶解度明显增大的是硝酸钾,故填:KNO3;(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将15g的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全部溶解,故所得溶液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3)要将KNO3从其饱和溶液中的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填:蒸发溶剂. 第24页(共24页),16.硝酸银(AgNO3)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化学性质不稳定:2AgNO32Ag+2NO2↑+X↑.(1)Ag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5 ;(2)上述反应中,生成气体X的化学式为 O2 ;(3)实验室保存AgNO3应注意的问题是 避光、密封保存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分析;(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NO32Ag+2NO2↑+X↑,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3)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变质,故应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解答】解:(1)设Ag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NO32Ag+2NO2↑+X↑,可得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反应后银原子22氮原子22氧原子64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中有2个O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O2;(3)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变质,故应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故答案为:(1)+5;(2)O2;(3)避光、密封保存. 17.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第24页(共24页),(1)实验一的目的是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2)实验二的结论:铁生锈是铁与 氧气、水蒸气 共同作用的结果;(3)实验三,在B试管加入 10mL冷水和5g块状冰糖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7Q: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实验一的目的;(2)根据实验二中的观察记录知该实验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3)根据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温度高、颗粒小,则溶解的快,依据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1)图示分析实验一的目的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2)通过对比①②两个试管的现象说明铁生锈必需有氧气参加,通过对比①③两个试管中现象.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水参加.从而得出结论: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3)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进行对比,在B试管加入中需加入10mL冷水和5g块状冰糖.答案:(1)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2)氧气、水蒸气;(3)10mL冷水和5g块状冰糖. 第24页(共24页),18.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1)计算: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NaCl溶液 50 g;(2)量取:①用量筒量取6%NaCl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大于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用量筒量取水,当水面已经很接近所需刻度时,接下来的操作是 用胶头滴管滴加水到所需刻度 ;(3)混匀:将量取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装瓶并贴标签:请将右侧标签的内容补充完整.【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用量筒量取6%NaCl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用量筒量取水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配合使用.【解答】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NaCl溶液质量为:100g×3%÷6%=50g,故填:50.(2)①用量筒量取6%NaCl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3%.故填:大于.②用量筒量取水,当水面已经很接近所需刻度时,接下来的操作是用胶头滴管滴加水到所需刻度.故填:用胶头滴管滴加水到所需刻度.(4)标签的内容如下图所示:第24页(共24页), 19.如图所示的仪器和MnO2、稀H2SO4、石灰石、稀盐酸等四种药品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E的名称是 酒精灯 ;(2)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在实验室里可以制取H2、O2、CO2中的 CO2 ;(3)在实验室里,利用化学反应2KMnO4K2MnO4+MnO2+O2↑来制取氧气.①除选用如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试管 ;②若制取1.6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 15.8 g;(4)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硫化亚铁(FeS)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如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 AC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硫化亚铁(FeS)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如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AC.【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在实验室里可以制取H2、O2、CO2第24页(共24页),中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3)除选用如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试管;设若制取1.6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32x1.6gx=15.8g;故答案为:①试管;②15.8;(4)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硫化亚铁(FeS)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如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AC;故答案为:AC; 20.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极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1)操作1:粉碎.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操作2:熔烧.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 CuS+2NaCl+2O2CuCl2+Na2SO4 .(3)操作3: 过滤 (填操作名称).(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氯化钠 .【考点】AF: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反应物接触越充分,反应进行的越快;(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第24页(共24页),(4)根据流程图可以判断那些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解答】解:(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2)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CuCl2+Na2SO4;(3)操作3是过滤,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溶液分离;(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CuS+2NaCl+2O2CuCl2+Na2SO4;过滤;氯化钠. 21.向一支装有少量CuO的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提示:CuSO4+2NaOH═Cu(OH)2↓+Na2SO4)(1)图A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2)图C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后,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H2SO4、Na2SO4、CuSO4 ;(3)如图D,向图C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在铝丝表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 ,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铝丝.甲同学通过观察,认为试管中溶液里的溶质不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为无色 ;在甲同学分析基础上,乙同学认为要确定溶液里的溶质成分,只需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BDE (填序号)即可.A.酚酞溶液B.Zn粒C.稀盐酸D.Cu(OH)2E.CaCO3粉末.【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考虑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第24页(共24页),(2)考虑硫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3)依次根据反应情况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填:CuO+H2SO4═CuSO4+H2O;(2)A中加入过量硫酸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图C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后,硫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C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铜;(3)C实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铜,向图C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铝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因此在铝丝表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甲同学通过观察,认为试管中溶液里的溶质不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硫酸铝,没有硫酸铜,是否含有稀硫酸不知道,因此乙同学认为要确定溶液里的溶质成分,只要确定是否含有硫酸即可,A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无法确定;B加入锌粒,若产生气泡,则有稀硫酸,否则没有;C加入稀盐酸无法确定是否有稀硫酸;D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溶液;E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选BDE.故答案为:(1)CuO+H2SO4═CuSO4+H2O;(2)H2SO4、Na2SO4、CuSO4;(3)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为无色;BDE. 第24页(共24页),2017年8月16日第24页(共2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26 14:36:12 页数:24
价格:¥5 大小:285.50 KB
文章作者:U-6000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