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1

2/61

剩余5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六年中考真题)【1-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第61页共61页 。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材料二: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最后,他喝到了水。(摘编自《伊索寓言》)材料三: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16.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B.直挂云帆济沧海C.谁持彩练当空舞D.稚子敲针作钓钩17.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18.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答案】16.D17.答案示例:“科学”求真,追求准确性;“艺术”求美,讲究形象性:如作者关于007的实验,记录客观准确,体现了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又用“帅气”“翩翩”“审视”“叼”“跳”“拉”“扒”等词语再现它的姿态、动作,形象生动,体现了艺术性。18.乌鸦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不是个例;实验证明乌鸦能解决比“喝水”更难的问题;寓言“乌鸦喝水”的形成与人们对乌鸦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分不开的。【解析】【16题详解】结合材料一中对“元工具使用”的定义“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理解分析。A.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不属于“元工具使用”;B.意思是: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不属于“元工具使用”;C.意思是: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不属于“元工具使用”;第61页共61页 D.意思是: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借助工具“针”获取工具“鱼钩”,属于“元工具使用”。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艺术的气息,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融入科学的要素。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追求准确性;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是理性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是形象的理性感性结合的带有审美特征的。材料一的作者写“新喀鸦”,“鸦科鸟类”“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这些专业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学性;“世界上最聪明的鸟”“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翩翩飞来”“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等语句写鸟的外貌、动作、行为,体现出艺术性。【18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与表达。结合材料一《鸟类的天赋》“元工具使用”,材料三“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和自己的理解列出理由。如:实验证明,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人类不断熟悉乌鸦,细致观察乌鸦的形态、习性,寓言“乌鸦喝水”的寓言由此形成。【2-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行走的种子(节选)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第61页共61页 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不过风是不短缺的。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④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有删改)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B.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14.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1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2)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3.D14.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15.第61页共61页 (1)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2)示例:快递小哥,总能把它们准确地投递出去。【解析】【1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表述有误,原文依据是“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故选D。【1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找到问题涉及到的段落,概括提炼相关语句作答。根据第(1)段的“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即可概括出答案: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1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1)题干“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属于生动说明。语句中的“它们”指风媒植物,“无数个瓶子”比喻大量的花粉。“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的是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指的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这句话表明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再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即可。(2)根据第(2)段的“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可知,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准确率高。题干将“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比喻为“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作为虫媒植物传递花粉的媒介——昆虫,自然就是快递小哥,再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准确率高这一特点即可补写出相关语句。【3-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可可西里观天人央广网西宁4月9日消息(记者章成霞第61页共61页 刘泽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东经93.05度,北纬35.13度,海拔4612.2米,这是全球第二高海拔气象站——青海省五道梁气象站的坐标。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翻越连绵纵横的昆仑山脉,进入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五道梁气象站就在那里。五道梁,地高天寒,气候多变,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左右,迄今没有建政,没有常住居民,公路两旁零星的饭馆和修车铺也都随季节迁徙。“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是流传在青藏线上的谚语。高原反应是五道梁给每位初来乍到者的“下马威”。张国玲:11月9日,我俩一个皮卡车。车开得快路也不好全是坑。我俩头“嘣~嘣~”。李路华:头疼得厉害。五道梁的土地是永冻层,气象站建在架空的水泥桩上,以免室内热量融化冻土造成房屋下沉坍塌。观测室在正北,观测场在正南。两亿多年前的沧海桑田造就了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通过大气环流影响着区域和全球的气候。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1956年10月1日,五道梁气象站投入工作。五道梁,每三小时一次每天八次观测记录气象数据,在雄鹰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高原的气象资料每一天都在进行全球交换。李路华说:“每天都传,每个时次,每分钟都有新的。电不稳定网不稳定,就怕发报的时候断网、断电。”张国玲也表示:“晚上做梦感觉报没发就特别着急,起来一看是做梦就放心了。”巩俐:冬天取水特别困难,就是凿冰。我们以前有个皮卡车,就是一个大桶提的那种。李路华:一桶水能用一个星期左右。张国玲:洗完脸洗头,洗完头洗脚,洗完脚洗袜子刷鞋,以前的衣服穿的全都是油。缺氧,更是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五道梁,人缺氧,植被缺氧,就连发电机都得吸氧后才能启动。李路华:尤其有了家庭,有时两三个月见不到一次,再好的感情时间就冲淡了。张国玲:最麻烦的就是孩子问题。巩俐:大概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回去,她就叫我婶婶!我觉得特别愧疚。张国玲:那时候都舍不得生病,也不敢生病,因为没医院。尝过高原的苦,甜也变得简单纯粹。李路华:山上的太阳也大,月亮也圆也大。张国玲:说什么几百年的大月亮啥的,我们那边基本上都能看上。巩俐:那种彩色的云朵也经常能见到。冬天我们观测场外面就可以看到野生动物,野驴那些的,有时候还看见小兔子,也挺好的。四季轮回,在这儿并不明显。热闹和冷寂,却有明显的分水岭。每年七八月,五道梁迎来短暂的夏天,青藏线上车来车往,一扫漫长冬季低气压带来的压抑和苦闷。张国玲:到夏天可开心了,像那些旅游车过来,男生们看到路边旅游的那些穿裙子的女生,他们都激动地不行。第61页共61页 山上的生日从来没有过完整的蛋糕,再漂亮的蛋糕到了五道梁也被颠簸得面目全非;山上的春节也没有直播的春晚,总是要滞后一两天才能看到,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把这儿当成温暖的家。2017年,五道梁气象站建站第62个年头。小站观测、记录、传输着每一天的气象资料,为可可西里巡山队提供天气通报,为青藏铁路建设提供冻土数据,为藏区牧民提供牧草观测,也为无数的往来车辆提供道路积雪结冰报告。随着现代观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18年第一天,五道梁气象站正式开启远程观测、无人值守模式。张国玲、站长李路华、和李路华结为人生伴侣的巩俐相继作别五道梁,进入格尔木气象局工作。巩俐:我感觉就好像姑娘远嫁。张国玲:那个车从大门出来的时候,就看着五道梁,我们两个一直眼泪哗哗的,也没说话,一直在那哭,哭着哭着后面就睡着了。每个月,他们还会踏上熟悉的青藏公路,翻越立着索南达杰雕像的昆仑山口,回五道梁检测维护设备,张国玲总会走进自己住过的房间。她说:“感觉房间以前能容纳好多东西,包括熬过的那些孤独,以前那些友谊。”小时候,张国玲心中的英雄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长大后,她成了高原气象人,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观测万千气象。谁是英雄?张国玲表示:“对于我们来说,在五道梁这个地区‘躺着也是一种奉献,活着就是英雄’。”(选自“学习强国”,有删节)9.从全文看,可可西里观天人经历了哪些方面的考验?10.采用人物语言实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1.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这段文字的作用。【答案】9.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精神世界孤寂。10.实录人物语言,还原采访现场,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真实地再现了五道梁的恶劣环境和艰苦生活,展现了“观天人”坚强乐观的内心世界。11.写出了“观天人”对“英雄”内涵的理解。赞扬了“观天人”在艰苦环境中的奉献精神,强调了能坚守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人就是“英雄”。【解析】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是需要学生通读文章,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题干相应的答案。文章第1段总写青海省五道梁气象站所在地的环境;第2-9段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困难;第10-13段写艰苦的生活条件给他们带来的诸多不便;第14-21段贫瘠的生活条件让他们似乎与外界隔绝了,觉得看到什么都是新鲜的;第22-27段描述了他们在这艰苦条件下依旧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和他们的感悟。据此作答即可。第61页共61页 10.考查新闻中对人物语言实录描写的作用。人物语言实录是新闻采访的一种记录方式,这种方式很好的再现了采访现场,让人有种犹在现场的感觉,同时也能真实的反应当时的情况,以此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本文中用这种记录方式不仅写出了五道梁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同时也再现了坚守在这些岗位的人们的坚强的品质。据此作答即可。11.考查对文段的概括能力。最后一段第一句“小时候,张国玲心中的英雄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写出了张国玲小时候对英雄这个概念的理解,长大后,由于自己的工作条件和性质,让她对英雄有了新的认识:并不是行侠仗义才算的上是英雄,像他们这些为祖国的事业做贡献的人才是最应该让人钦佩的英雄。据此作答即可。【4-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莫砺锋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第61页共61页 (选自2018年4月4日《中华读书报》)10.(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A.历法上“立春”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而从气象学意义看,春季开始的时间是变化的。B.从气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后南京的春天一定会来得更晚,变得更短。C.《红楼梦》里贾府四位姑娘的名字证实了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很短促。D.紫金山下的梅花、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等扎堆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需求。11.(小题2)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分别有什么作用?12.(小题3)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夏天”,有怎样的用意?【答案】10.11.A12.【小题2】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表明在古代历法中,春天的法定长度是三个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表明由千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突出了普通人对春、秋两季的喜爱。【小题3】【小题3】进一步强调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之情。【解析】10.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符合文意,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B:“一定”过于绝对。C:这句话是作者的猜想,并没有确切依据。D:扎堆开放是因为春季越来越短。1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引用史料或是诗句的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常引用史料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引用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每岁春光九十日”表明在古代历法中,春天的法定长度是三个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通过对比,突出了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春、秋两季的喜爱。【小题3】【小题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理解分析即可。作者把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夏天”,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既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5-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回升第61页共61页 16年来,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现回升。全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7月31日,北京市下水埋深为26.55米,较6月30日26.7米回升了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这是1999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回升。地下水埋深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如图1所示,虚线为潜水面,A即为潜水的埋藏深度,而H是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图1潜水含水层示意图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骤增,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人,是1999年的近两倍,用水压力随之增加。同时,1999年起,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自然降水不足。为使供需平衡,多年来,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见表1)。“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左右,形成大面积超采区。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面下降。1980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6.7米,1998年降至11.88米,18年下降了5米。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表1北京地下水开采情况采水自备井位置自备井数量(眼)供水量(立方米)城镇自备井130004.6亿域六区自备井65502.25亿去年12月,每天约有200万立方米的南来江水通过自来水厂送入千家万户,占北京市市政供水的60%左右。截至8月底,南水进京已达5亿立方米,今年用量将达到8.18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可以达到10.5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在用水量最大的7月份实现回升,最大的功臣还南水北调。第61页共61页 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和超采地下水下降有关。据了解,截至7月底,朝阳、丰台等地区共关停84眼自备井,每天置换地下水量达3.3万立方米。随着南水用量增大,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也将逐渐减少开采量。当然,开源节流才是控制用水总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北京已在全市修建了1000余处集雨工程,通过集纳雨水的方式回补地下水,扩大再生水的使用比例。(摘自201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相关链接)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图2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11.如果把“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26.55米”这一句中的“26.55米”标注在图1上,那应该标注在哪里?()A.A处B.D处C.H处12.根据表1及相关文字,下边哪一项说法不恰当?()A.城六区自备井数量比城镇少,因而城六区地下水开采量少。B.城镇和城六区自备井总量很多,表明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C.从自备井分布位置与数量看,北京已形成大面积超采局面。D.从自备井数量与布局看,北京地下水开采需求将越来越大。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A.多年来,北京不得不(只能够)超采地下水。B.从1999年开始大幅(急剧)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C.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造成)地面下降。D.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接近)一米。14.从图2看,流入北京市的南水主要走的是哪一条调水线?它的起点是哪里?第61页共61页 15.北京严重超采地下水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北京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又有哪些?【答案】11.A12.D13.B14.从图2看,流人北京市的南水主要走的是中线,起于丹江口。15.北京市严重超采地下水的原因是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剧增;连续多年干旱,降水不足。北京市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南水北调、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开源节流。【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地下水埋”指的是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根据这个意思应标注在A处。【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A项通过表格中数字的比对,是正确的;B项与“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意思一致;.C项与“朝阳、丰台等地区”“怀柔、平谷、昌平等”意思一致,D项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地下水位上升,故答案D是错误的。【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大幅”指的是下降的幅度较大,“急剧”的意思是下降的很快,因此不可替换。【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如“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告诉我们,西线和东线合适,故是中线,从图上看出起点在丹江口。【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5)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概括,解答时抓住关键句子,如“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骤增,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人,是1999年的近两倍,用水压力随之增加。同时,1999年起,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自然降水不足。”即可概括出北京严重超采地下水的原因。“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和超采地下水下降有关。”“当然,开源节流才是控制用水总量的重要手段。”“地下水位在用水量最大的7月份实现回升,最大的功臣还南水北调。”可概括出北京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基因组测序:全面了解胡萝卜第61页共61页 ①曾有人预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组测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本源,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生命进行“改造”。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对30余种胡萝卜样品的基因测序,绘制出了胡萝卜基因组序列草图。这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站上。④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一根胡萝卜的DNA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参照基因组,确认了胡萝卜共有32113个基因,其中有10530个基因是胡萝卜特有的。而后,他们对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种在内的35个不同品种的胡萝卜样品和亚种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而且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他们把胡萝卜的基因组序列和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来确认在进化道路上,胡萝卜的祖先究竟是何时与葡萄、猕猴桃以及西红柿“分道扬镳”的。⑤此外,他们在胡萝卜根部发现了一个负责积累维生素A前体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让胡萝卜积累起特别多的β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为改善胡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帮助胡萝卜育种者改善胡萝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未来还有望让其他农作物具备胡萝卜的“特长”,使口味更好,更有营养。12.请写出第②段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13.胡萝卜基因组测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哪些价值?请分项列出。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哪一项有错误?()A.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可能是基因组测序,它甚至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B.胡萝卜栽培广泛、质脆味美、富含营养,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胡萝卜有10530个特有基因,这些基因积累了大量的维生素A前体和β胡萝卜素。D.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作物也可能具有胡萝卜的“特长”。【答案】12.作比较,举例子。作比较:将胡萝卜与生菜、芹菜作比较,突出了胡萝卜质脆味,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举例子:举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例子,准确说明了胡萝卜(根部)富含营养物质。13.绘制出的胡箩卜基因组序列草图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序列草图,使我们比以住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对改革胡箩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能。14.C【解析】第61页共61页 12.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文章的3、4、5段,进行信息筛选,分析哪些文字体现“胡萝卜基因组测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摘录归纳就可解答试题。13.首先要辨析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理解这些说明方法所要说明的内容,结合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技巧进行解答即可。14.根据文章的信息“他们在胡萝卜根部发现了一个负责积累维生素A前体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让胡萝卜积累起特别多的β胡萝卜素。”可知,“积累大量的维生素A前体和β胡萝卜素”的不是“这些基因”而是“一个基因”。故选C。(中考模拟)【1-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带货的边界不断扩大。这种新型消费形态的生长拔节看似轻巧,实则厚积薄发的结果,其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市场潜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流通、消费的深度融合,推动网络消费形成热潮。加上疫情影响,多产业“云复工”、消费者“云购物”热情高涨,更是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演进。不可否认,直播带货的确解决了一定程度的供销难题,然而消费者也存在种种疑问:直播带货究竟是刚需,还是一时新鲜?如何让直播带货走得更长更远?……(摘编自光明日报《直播带货,流量取胜还是质量取胜》2020.4.30有删改)(材料二)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情况(摘编自中商官网《董明珠快手直播带货超3亿元第61页共61页 我国网络直播规模持续扩大》2020.5.1)(材料三)随着直播电商不断增多,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假货销售、虚假宣传、维权困难等现象层出不穷。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31日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取证虚假宣传行为,依法予以约谈、行政处罚。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立法机关不妨以《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为契机,将直播电商列入法律规制范畴,进一步厘清带货主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摘编自中消协《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2020.4.1)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播带货从助农到售楼,从卖车到卖飞机……其边界不断地扩大。B.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前景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C.只有控制直播电商人数,才能够遏止假货销售、虚假宣传等问题。D.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初始稳步增长,2018年有所回落。10.阅读材料一,概括直播带货形成热潮的三点原因。11.小明的父亲是种植专业户,近来荔枝销路不畅,父亲很焦虑。小明想为父亲分忧,他查找资料,在材料二、材料三发现新的销售方式。如果你是小明,你怎么向父亲提建议?请做到有理有据。【答案】9.C10.①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市场潜能;②新技术与流通、消费深度融合;③“云复工”“云购物”热情高涨。11.爸爸,别着急!我们可以试一试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荔枝销路。您看这几个月来,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越来越大,手机上做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只要我们讲诚信,接受网络平台监督,网上售卖应该是可行的。【解析】9.C.根据材料三中内容可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取证虚假宣传行为,依法予以约谈、行政处罚”,才能遏止假货销售、虚假宣传等问题。故选C。1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其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市场潜能”可得: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市场潜能。根据“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流通、消费的深度融合,推动网络消费形成热潮”可得:新技术与流通、消费深度融合。根据“加上疫情影响,多产业‘云复工’、消费者‘云购物’热情高涨,更是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演进”可得:“云复工”“云购物”热情高涨。第61页共61页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表可知,近几年来,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可以建议父亲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来扩大荔枝的销路。根据材料三可知,在网上售卖自己的商品,应做到诚信经营,自觉接爱监管,一定可以解决父亲遇到的问题。【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2-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都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情绪,使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记下自己的情绪。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去解决烦恼的事。第61页共61页 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活动等。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他们学习。同时,多做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愉悦与幸福。远离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怨天怨地,充斥着悲观情绪。悲观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磁场,不仅使自己深陷其中,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选自和田秀树《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有删改)(材料二)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后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被贬儋州后,他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儋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材料三)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中小学生被迫线上学习。还不到半个月,林杨同学就憋闷得慌,他在贴吧发了一条求助信息,很快收到网友跟帖。17.下列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第61页共61页 A.负面情绪让人情感体验不舒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应及时疏导。B.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使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C.“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都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D.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作悲观情绪的垃圾桶,是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18.“材料二”中,苏轼面对人生坎坷所采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材料一”中的哪些方法相吻合?请作具体分析。19.你认为“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对林杨同学赶走“憋闷”情绪是否有帮助?请选择一条作评价。20.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一种调控负面情绪的方法,用跟帖的方式,帮助“材料三”中的林杨赶走负面情绪。我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跟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7.C18.①多建立几根支柱。如他在杭州与佛印结友,在惠州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等。②记下自己的情绪。如他通过写诗文排遣苦闷。③向正能量靠拢。如他与心胸开阔的佛印结友,在州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19.示例:①毛毛虫的跟帖对林杨没有帮助,甚至会加深林杨的负面情绪。(或:毛毛虫发泄自己的烦躁,与林杨产生共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林杨的负面情绪)②快乐的大白的跟帖说明了负面情绪的坏处,采用祈使语气,未给出具体帮助,反而可能加重林杨的负面情绪。③万水千山的跟帖给出了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可能对林杨有一定帮助。④菜鸟先生的跟帖是为图书打广告,对林杨没有帮助。20.示例1:我选择的方法是:肯定现在的自己我的跟帖是:朋友,你宅在家里,虽然难受,但你没感染病毒,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示例2:我选择的方法是:多建立几根支柱我的跟帖是:趁宅在家里,你还可以培养一两项爱好,做点你喜欢的事,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多多交流,加深感情。示例3:我选择的方法是:向正能量靠拢我的跟帖是:如有可能,你可以向逆行者们学习,申请当社区志愿者,为大家服务。第61页共61页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C.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③段“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第④段“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第⑤段“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可知,这两种方法不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是借此调控自己的情绪。故选C。18.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材料一,了解介绍的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的方法,然后结合材料二种苏轼的具体做法分析。“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与材料一中“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相符合,因而是“向正能量靠拢”的方法。“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与材料一中“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相符合,因而是“多建立几根支柱”的方法。“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与材料一中“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相符合,因而是“记下自己的情绪”的方法。19.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评价能力。此题可选择一条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足。如:毛毛虫:我都烦躁得要变成一条死虫子啦!对林杨的同学赶走“憋闷”情绪没有帮助,两个人都是在抒发自己烦躁、憋闷的情绪,甚至会加重林杨的负面情绪。快乐的大白的跟帖:负面情绪犹如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伤人伤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负面情绪的危害极大,“快赶走你的坏情绪吧”,运用祈使语气,却没有给林杨具体赶走坏情绪的方法,对于正憋闷的林杨可能会更焦虑,可能加重林杨的负面情绪。万水千山:三招立马让你心不烦:深呼吸,放轻松,慢慢来!方法简单具体可行,传递的是正能量,可能对林杨有一定帮助。菜鸟先生:图书打八折,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赶快来抢购吧!这是为销售图书做广告,搞宣传,可能对林杨没有帮助。也可以结合材料一种“多建立几根支柱”,林杨看到此广告,可能会买一些帮助自己平定情绪的书籍阅读,转移注意力,可能会化解负面情绪。20.第61页共61页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此题可从材料一选择一种调控情绪的方法,跟帖内容与方法相符合即可。如选择“肯定现在的自己”这一方法,可拟写跟帖为:朋友,宅在家里,虽然憋闷,但你没感染病毒,与那些病患人员、奔赴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比起来,这又算的了什么!选择的方法:多建立几根支柱,可拟写跟帖为:朋友,趁现在宅家里,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陪陪父母,增进亲子情感;读喜欢的书,听喜欢的歌曲,陶冶情操;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强身健体,多好的机会啊!选择的方法:向正能量靠拢。可拟写跟帖为:那些舍小家顾大家的医护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疫情一线,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在家实在无聊,不妨申请社区志愿者,充实自己,帮助大家!【3-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年~2800年,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余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从30年代开始,几代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节选自三星堆博物馆《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材料二)继1986年我国在三星堆祭祀坑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后,2020年9月6日,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重新启动。截至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35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一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带给世人无尽的遐想。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十足的神秘感,因此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已经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回答有关三星堆和古蜀国的各种疑问。此次发现的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材料三)3月20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掘的五号坑中出土大量黄金制品,其中包括半张体量较大的黄金面具。该消息在考古界引起强烈震动,一经发布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截至3月21日12时,据微博话题指数显示,“________”话题总阅读量高达4.7亿,实时讨论次数3.3万次。第61页共61页 3月20日,央视新闻“三星堆大发掘·入坑指南”的直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直播中未见考古学专家的解读,反而连线了网文《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在互动讨论中也不时提到所谓的“外星文明”。对此,近七成网友表表示该直播消解了考古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对该直播大失所望。(材料四)随着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公布,三星堆“上新”的消息在网上沸腾了。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是当下文化话题的集散地,也是孕育文化心态新变化的重要场所。三星堆考古发现的传播热度,即是大众对信息筛选的结果。那些在造型上更有视觉冲击力,能引发人们丰富联想的出土器物,比如纵目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更容易获得网友的青睐,从而更多地被曝光。而所谓“外星文明”“千古不解之谜”等说法,也因符合网络世界的“流量法则”而冲在了舆论的前沿。还有人把一些出土器物与盗墓小说中的描写相比附,给三星堆蒙上了惊悚、玄幻的色彩;有网友甚至列出了三星堆十大灵异图片,搞神神鬼鬼的把戏,哗众取宠,混淆视听。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是考古事业,而考古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毋庸置疑,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科学普及确实需要依托论舆论热度,但是对于科学传播与普及而言,真实、客观、准确是首要的。(以上几则材料均节选自网络)21.下面说法哪一项不符合文意?()A.三星堆遗址位于我国长江流域,对它的考古发掘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精美文物的相继出土,使三星堆名扬天下。B.三星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弥补了人们对古蜀国的认识缺陷,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C.发掘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纵目人青铜面具等文物,造型独特,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足以证明三星堆是域外文明。D.新型媒体传播环境促使三星堆“上新”成为热搜,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中华古文明兴趣的提升,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22.根据事件内容和拟题的要求,在材料三的横线上拟写此次微博热议的话题。(不超过15字)23.阅读上述材料后,你认为在三星堆文化的新一轮推广中,媒体宣传应当注意些什么?请你给出三点建议。【答案】21.C22.三星堆遗址发现绝美黄金面具第61页共61页 23.示例:要注重考古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不能搞神神鬼鬼的把戏,哗众取宠,混淆视听;科学传播要做到真实、客观、准确。【解析】2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结合【材料二】第三段句子“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材料四】句子“那些在造型上更有视觉冲击力……比如纵目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更容易获得网友的青睐,从而更多地被曝光。而所谓‘外星文明’‘千古不解之谜’等说法,也因符合网络世界的‘流量法则’而冲在了舆论的前沿”可知,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属中华文明,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发掘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纵目人青铜面具等文物,造型独特”,虽与传统的中原文物有差别,是网友等的说法,符合符合网络世界的“流量法则”,不能证明三星堆是域外文明。错误。故选C。22.本题考查补写话题。结合语境【材料三】第一段句子“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掘的五号坑中出土大量黄金制品,其中包括半张体量较大的黄金面具。该消息在考古界引起强烈震动,一经发布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可知,“黄金面具”引起考古界的整栋,并登上微博热搜,因此,这个话题是:三星堆遗址发现绝美黄金面具。2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提建议。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句子“直播中未见考古学专家的解读,反而连线了网文《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在互动讨论中也不时提到所谓的“外星文明”。对此,近七成网友表表示该直播消解了考古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对该直播大失所望”可知,媒体宣传要注重考古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结合【材料四】第一段句子“还有人把一些出土器物与盗墓小说中的描写相比附,给三星堆蒙上了惊悚、玄幻的色彩;有网友甚至列出了三星堆十大灵异图片,搞神神鬼鬼的把戏,哗众取宠,混淆视听”可知,媒体宣传不能搞神鬼把戏,不能哗众取宠,混淆视听;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句子“但是对于科学传播与普及而言,真实、客观、准确是首要的”可知,媒体宣传时,要注意做到真实、客观、准确。【4-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立达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第61页共61页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材料二)志曰:丁香生交、广、南番。按:《广州图》上丁香,树高丈余,木类桂,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凋。其子出枝蕊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二月、八月采子及根。一云∶盛冬生花,子,至次年春采之。颂曰∶鸡舌香。《唐本草》言其木似栗;《南越志》言是沉香花;《广志》言是草花蔓香口。其说不定。今人皆以乳香中拣出木实似枣核者为之,坚顽枯燥,绝无气味,烧亦无香,用疗气与口臭则甚乖疏,不知缘何以为鸡舌也?京下老医言:鸡舌与丁香同种,其中最大者为鸡舌,即母丁香,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葛稚川《百一方》:治暴气刺心痛,用鸡舌香酒服。又《抱朴子》书∶以鸡舌、黄连,乳汁煎之,注目,治百疹之在目者皆愈,更加精明。古方治疮痈五香连翘汤用鸡舌香,而孙真人《千金方》无鸡舌,用丁香,似为一物也。——节选自《本草纲目》(材料三)丁香巷,位于苏州城东的一条极为寻常的狭窄小巷。灰白相间的老房子挤压着数尺宽的小巷,一人多高的围墙上横七竖八地爬满“鬼馒头”藤叶,在阳光里闪着油绿的光斑。院墙里的丁香花探头探脑开了,粉的、紫的、白的,俏立枝头,飘来淡淡的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墙里墙外。据说丁香的根和叶子是苦的,然而花香却是清幽而悠远的。丁香巷里的左邻右舍,即使高龄老人也不记得这里住过这么一个美丽女孩(指苏州籍革命烈士白丁香)。(材料四)亲爱的妈妈: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叫您“妈妈”!我注定是这个罪恶世界的“罪人”,无药可救。我注定是不能上天堂了,但我绝不忏悔。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不愿放弃国籍而跟您去美国。我一生光明磊落,没有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更没有做对不起我的国家的事。我即将远行,请让我再叫您一声“妈妈”!我恳求您在上帝面前为我的孩子祈祷,愿他能早上天国。我此生不能尽孝,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深感内疚。如果有来生,让我好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永远深爱您的女儿丁香(摘自白丁香烈士写给养母白美丽的遗书)1.下列关于材料一、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丁香因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习性刚健、栽培简易,故而在园林中得以广泛种植。第61页共61页 B.“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一句中诗人以丁香之结喻心情郁结不开,这可对应材料一中的“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C.小王同学最近感冒咳嗽,头昏脑涨,根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可用丁香入药治疗,效果应颇佳。D.根据《广州图》记载,丁香、母丁香与鸡舌香并不是同一种植物。2.为深入挖掘苏州的小巷文化,充分展现苏州地方特色,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学校组织举办了“我为小巷写铭牌”活动,要求结合历史文化,为每一条街巷写一段80字左右的简介。小立和小达两位同学都热情参与其中,选择了丁香巷。请你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相关内容,为他们完成此项任务。3.写完丁香巷的简介,小立和小达继续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他们找到了白丁香烈士的养母白美丽所著《我的中国养女白丁香》一书,其中有这样几段:她常常不肯听我的话,非要坚持她以为真理的东西,她为她的倔强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想:她本来可以幸福得像小鸟一样,但是她顽固地拒绝幸福;她本来可以像我一样享受俄亥俄州的阳光,但是她宁愿走向黑暗的地狱。但,毫无疑问的是,我的养女丁香在我的眼里始终是一个单纯而干净的人,一个圣洁得像水晶一样透明的人。她更像一束带着淡淡紫色的丁香花,即使是在凛厉的寒风中也依然芬芳。她的眼神最后流露出紫色的忧郁,但她始终不愿放弃——我至今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要为自己所认定的信仰愿意献出一切,甚至生命。看完之后,小立与小达对于白丁香烈士又有了深入的了解,请你根据选段内容并结合材料四,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小立:“白丁香烈士单纯干净、圣洁高贵,真是令人敬佩不已。”小达:“是啊,尤其可贵的是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示例:丁香巷位于苏州市城东,围墙上爬满丁香,弥漫着清芬的香气。巷内曾经居住着著名的革命烈士白丁香,这也是丁香巷的得名由来之一。丁香烈士坚贞不屈、坚守革命信仰,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同时又不乏似水柔情。丁香烈士为这条寻常小巷增添了一抹革命的红色,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丰碑。3.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了理想信念而至死不渝,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于祖国炙热的爱。【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61页共61页 A.由材料一“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可知,选项中“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错误;C.由材料二“即母丁香,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治百疹之在目者皆愈,更加精明”可知,丁香并无治疗感冒咳嗽,头昏脑涨的功能;D.由材料二“京下老医言:鸡舌与丁香同种,其中最大者为鸡舌,即母丁香,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可知,它们属于同种;故选B。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写简介时,要结合材料三、四的相关内容,需要介绍丁香巷的地理位置如材料三“丁香巷,位于苏州城东的一条极为寻常的狭窄小巷”,周围自然环境如材料三“一人多高的围墙上横七竖八地爬满‘鬼馒头’藤叶……飘来淡淡的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墙里墙外”,还要介绍它的人文环境、历史底蕴,如材料三“即使高龄老人也不记得这里住过这么一个美丽女孩(指苏州籍革命烈士白丁香)”和材料四“白丁香烈士写给养母白美丽的遗书”的相关内容,语言得体组织答案即可。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句子补写。补写的内容应是赞美白丁香优秀品质的句子。由材料四“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不愿放弃国籍而跟您去美国”“我一生光明磊落,没有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更没有做对不起我的国家的事”和选段内容第二段“她本来可以像我一样享受俄亥俄州的阳光,但是她宁愿走向黑暗的地狱”,第四段“但她始终不愿放弃——我至今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要为自己所认定的信仰愿意献出一切,甚至生命”可知,她放弃去美国享受优越生活的机会,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了理解信仰而愿意献出一切。据此回答即可。【5-2021年苏州市姑苏区苏州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第61页共61页 近日,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过Twitter公布了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FutureofMuseums:RecoverandReimagine)国际博协邀请全球博物馆在共同创造价值、新型业务模式及具有革新性的解决方案方面进行构想,分享新的实践经验,以应对将来社会、经济及环境领域所面临的挑战。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骤然间席卷全球,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与亲朋的互动交流,到我们对家园和城市的感知,到我们的工作及其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原本既已迫切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从而诘问我们的社会结构:对平等的呼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处于这些变化中的博物馆也不例外,文化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国际博协及其他国际组织进行的调研结果表明: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的形势是严峻的,无论是长期和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影响。然而,这场危机也可以应为加快博物馆业已展开的关键创新的一种催化剂,尤其是更加关注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保验及传播形式,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关键时刻,我们呼吁博物馆欣然迎接这个时刻并且引领变革。现在是反思我们博物馆与所服务社区的关系的时候了!要尝试新的复合式博物馆文化成果模式;要大力重申博物馆对于建设一个可持续未来的关键价值。我们必须倡导文化作为一种驱动力,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与革新中所具有的创造性潜力。材料二第61页共61页 聚焦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展开广泛探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全方位集中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开幕式上,除了发布上年度中国博物馆最新数据,公布一年一度向“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推介结果外,还将启动“博物馆5G新生活”“中国国宝大会”“金话简走进博物馆、带你一起读中国”等活动。今年的亮点之一是“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汇集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文物精品。“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单元,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表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材料三他们视自己为普通的故宫工作人员,但其实,他们是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是给这个国家最顶级的文物治病的医生。他们的着装言谈与我们无异,同时生活在机器工业时代,但他们的手艺,却有几千年的生命了。他们师父的师父,是中国古代,农工商中的工。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这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过程,更何况,修复的是提醒时间的钟表。我们的职业生涯,能留下点什么给后来人?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来临,当我们与各个展台里这些保有完整品相的文物擦肩而过时,是否知道它们曾历遍断裂残损和惊心动魄的修复。文物是过去式,但修复文物是现在进行时。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还是跟人的境界有关。我们这个世界,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始终是以人的角度来认识,这就是人和事物的关系。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什么是格物?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行?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行来,他都是以人来感悟物,体悟这个物,以物又来推导人,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跟你说中国古代的、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那这更是因为,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的办法融到里头去,这样的物自然就承载了人的意识,承载了人的审美,承载了人的认识。很多人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节选自《我在故宫修文物(解说词)》)4.结合材料一的图和文,说说“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深层意义。5.举例说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有哪些特点。6.为什么说修复文物,是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7.综合以上材料,说说博物馆展示文物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第61页共61页 4.“恢复和重塑”的深层意义是指恢复被新冠疫情破坏的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把新冠疫情作为一种催化剂加快博物馆业已展开的关键创新,更加关注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保验及传播形式,在复苏与革新中走向博物馆的未来。5.①活动类型丰富:有“博物馆5G新生活”“中国国宝大会”“金话简走进博物馆、带你一起读中国”等活动;②展示文物精品多:汇集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文物精品;③特色鲜明:“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单元,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6.①修复文物是给这个国家最顶级的文物治病,断裂破损的文物能保有完整品相靠的就是文物修复;②修复文物能穿越古今,既能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也能为后人留下完整的文物精品;③文物跟人是一样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把自己想的办法融到里头去,修复文物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过程。7.博物馆展示文物能使文化作为一种驱动力,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与革新中发挥文化具有的创造性潜力;博物馆展示文物也是在展示最新的文物修复成果和修复技术;博物馆展示文物既保护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又能传播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根据题目要求定位到材料一,材料一的图片中间是一个带着VR眼镜的人,科技感、未来感十足;材料一的第三段交待了背景,即“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骤然间席卷全球,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段进一步说明“文化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的形势是严峻的”,因此“恢复与重塑”是指恢复被新冠疫情破坏的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第四段中的“这场危机也可以应为加快博物馆业已展开的关键创新的一种催化剂,尤其是更加关注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保验及传播形式”,以及“我们呼吁博物馆欣然迎接这个时刻并且引领变革”,说明博物馆要在复苏与革新中走向未来。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根据“‘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定位到材料二,根据“除了发布上年度中国博物馆最新数据,公布一年一度向‘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推介结果外,还将启动‘博物馆5G新生活’‘中国国宝大会’‘金话简走进博物馆、带你一起读中国’等活动”一句,可知不仅开展活动多,且类型丰富;根据“‘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汇集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文物精品”一句可得出活动展示文物精品多;第61页共61页 根据“‘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单元,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表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一句可知活动特色鲜明。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修复文物”定位到材料三,材料三第一段提到“他们是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是给这个国家最顶级的文物治病的医生”,这说明文物修复是一种特殊职业,是一门传承已久的手艺,能让断裂破损的文物能保有完整品相;第二段提到“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这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过程”,“我们的职业生涯,能留下点什么给后来人?”,这说明修复文物能穿越古今,既能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也能为后人留下完整的文物精品;材料三第三段提到“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中国古代的、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的办法融到里头去”,这说明以格物的角度认识文物,修复文物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的末尾,“我们必须倡导文化作为一种驱动力,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与革新中所具有的创造性潜力”,博物馆展示文物能使文化转化为一种创新的驱动力,促进时代的发展;根据材料二的末尾“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表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博物馆展示文物也是对最新的修复成果和修复技术的展示;根据材料三第四段中的“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可知博物馆展示文物能传播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6-2021年苏州市草桥中学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当今时代,微博、微信、微阅读、微视频等以“微”命名的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各类媒体、自媒体空前发达,但我们也看到,无论文化生活和阅读生态如何碎片化,人们对经典名著一直葆有热情。有作家说:时间和读者对创作的最终考验可能不是跳得有多高,而是走得有多远,当下获得大量点击不意味得到持久认可。而走得再远,创作者也不能忘记初心,应以有深度的书写开掘深层次精神生活。第61页共61页 深度体验和深入思考,才能呈现一个可供“重新生活一遍”的独特艺术世界。每个时代都有其与众不同的题材,有其独特时代关切与时代精神,经典之作凝结着作家对时代生活的深度思考。生活经验在作家手里不仅是写作材料,更是文学想象的依据。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曾深入乡村、亲下矿井体验生活,以感受百姓生活酸甜苦辣。有了这样丰富切实的体验和对时代大势的宏观把握,一部当代经典才孕育问世。《平凡的世界》提供的时代镜像及其中人物的命运、选择、情感,使人沉浸其中“重新生活了一遍”,这种深度体验是“微”“短”信息所无法提供的。文学创作者只有义无反顾地投入时代生活,才可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赋予创作长久价值。(摘编自梁鸿鹰《面对信息碎片化——文学创作更须坚守经典意识》)(材料二)路遥当年曾说,写作是为了“读者”,而不是为“批评家”。如今,他的作品仍然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这足以证明,路遥的文学理想,经得起时光的考验。路遥的作品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长销书之所以能长销,是因为读者对长销书的认同不会停留在个人的愉悦、猎奇层面上,而与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观念有关。一时之间的潮流可能消散,但通过一部书凝聚起来的社会性文化力量,却能随着世事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路遥的作品里,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呢?“奋斗”“勇敢”“克服”……这些都是普通读者在阅读《平凡的世界》后形成的普遍印象。在上述关键词里,潜藏着路遥作品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分析“路遥现象”,不能局限在文学批评内部。读者喜爱《平凡的世界》,并不都是出于文学原因,也不仅是因为作家写得好,更是因为他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即和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通过个人奋斗,从中国农村或城市底层走出来,最终成为一个“当代英雄”。社会转型时期,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怎样实现个人价值,怎样找到人生理想,这些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而路遥的作品,提供的正是答案。未来,路遥作品还能“霸榜”多久?这既要看社会的变革速度,也取决于后来者能不能补充,甚至是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但至少在今时今日,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这是因为,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或者说,他们,就是你和我。(摘编自澎湃新闻,《我们为什么喜欢〈平凡的世界〉?》)(材料三)2013年,北大教授温儒敏就路遥先生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情况展开调研。调研结果是:这本书的读者群主体是底层平民,大学生也占了相当比重,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读过《平凡的世界》。2018年,山东省图书馆全年书刊文献外借量(不含流动站)共1133561册,人均借阅量2.6册。在所借阅的图书中,最受欢迎的图书种类位居前三名的分别是: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类图书中,最受读者欢迎的前10名图书分别是:《平凡的世界》(借阅485次)《白鹿原》《人民的名义》《蛙》《欢乐颂》《我们》《狼图腾》《活着》《檀香刑》《边城》。(摘编自知乎、海报新闻)8.材料一中以路遥为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第61页共61页 9.材料一中说“经典之作凝结着作家对时代生活的深度思考”。请你以《儒林外史》为例,说说吴敬梓在这部作品中凝结着对时代生活怎样的思考?10.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为什么《平凡的世界》长久以来会获得普通大众的喜欢?【答案】8.证明了文学创作需要坚守经典意识的观点。(或文学创作者只有投入时代生活,为读者提供深度体验,才能赋予作品长久的价值。)9.【示例】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毒害的人物形象,比如范进穷困潦倒却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以至于中举后喜极而疯。他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却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一旦中举,却受人追捧,集名利于一身。作者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科举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揭示了科举制的落后与腐朽,给当时的社会有力的一击,也表达了大多数读书人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控诉。(能结合作品举出一个例子来反映主题即可。)10.《平凡的世界》能长销不衰,一是其为读者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赋予作品长久的价值。(或提供的时代镜像及其中人物的命运、选择、情感,使人沉浸其中“重新生活了一遍”,这种深度体验是“微”“短”信息所无法提供的。)二是源于读者对书中凝聚的文化力量和体现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高度认同。(或“路遥现象”表明,读者对《平凡的世界》喜爱,其原因不仅是作家水平高,还因为它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解析】8.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信息的提取。结合材料一中“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曾深入乡村、亲下矿井体验生活,以感受百姓生活酸甜苦辣。有了这样丰富切实的体验和对时代大势的宏观把握,一部当代经典才孕育问世。《平凡的世界》提供的时代镜像及其中人物的命运、选择、情感,使人沉浸其中‘重新生活了一遍’,这种深度体验是‘微’‘短’信息所无法提供的”的内容可知,以坚守经典意识的路遥为例证明了作者下文提出的“文学创作者只有义无反顾地投入时代生活,才可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赋予创作长久价值”的观点。9.第61页共61页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名著内容的识记。解答时,首先理解“经典之作凝结着作家对时代生活的深度思考”是指名著中蕴含着独特的时代关切与时代精神,再结合作品举出一个事例来反映名著所表达的主题即可。在《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中,严贡生六亲不认、无恶不作,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一直刻到他的骨头里去了。清朝的科举,纯为以文试士,惟有“优贡”这一个名目,是制度上唯一强调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严贡生这个反面典型,在乡绅地主集团里,地位并不高,而他的行为和品质,却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在他的那个集团里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作者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10.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抓住材料中重点语句进行概括即可。通过材料一中“《平凡的世界》提供的时代镜像及其中人物的命运、选择、情感,使人沉浸其中‘重新生活了一遍’,这种深度体验是‘微’‘短’信息所无法提供的。文学创作者只有义无反顾地投入时代生活,才可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赋予创作长久价值”的内容可概括为:《平凡的世界》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赋予创作长久价值;通过材料二中“读者喜爱《平凡的世界》,并不都是出于文学原因,也不仅是因为作家写得好,更是因为他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即和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通过个人奋斗,从中国农村或城市底层走出来,最终成为一个‘当代英雄’”的内容可概括为:读者喜爱《平凡的世界》,不仅是因为作家写得好,更是因为他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7-2021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很多城市孩子拥有流畅网速以及电脑、平板等高配学习硬件,在线上课不过是教学场所在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但对于网络不流畅、设备不够先进的部分农村甚至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在线上课却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天堑”,他们会成为疫情中的教育弃子吗?他们一方面不能左右家庭条件和某些现实因素: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经济条件负担上网课的流量费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参与学校的网络教育,夹在中间的这些孩子们到底该如何自处?从全国各学校刚开始响应上网课时,我们就看到类似的新闻屡见报端。先是河南的“屋顶男孩”,家里条件不好的他只能向邻居求助借Wi-Fi,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每天早上8:00就爬上屋顶开始听课。第61页共61页 而后还有西藏昌都,因为家乡四周雪山环绕,网络信号差,每天步行30分钟爬到雪山顶上冒着风雪上网课的姑娘;还有河南的三名学生,因村里没网,在村外两三里搭起棚子上网课,冷了就捡点柴烤火;还有四川广元的高一学生,为了保证上网课的流畅度,只能坐在悬崖边信号好的地方学习。还有……青海的一个小姑娘对记者说:“在我们这里要考上大学,必须百分百努力。我们这边的条件比较差,很少有外面的老师愿意到我们这里工作,所以我自己要加油,考上大学,以后回家乡当老师”。常有人说,一些人成功了,那肯定是运气好,如果自己有这样的运气,肯定也能有一番成就。而事实往往是,这些耍嘴皮子的人,说得越多,错过越多。事在人为,前面这几个孩子告诉你,你想要有多优秀,就在于你有多自律。当你足够努力,控制得住惰性,就足以能通过征服自己,去征服世界。很多人愿意称他们为“寒门学子”,当我们看到这类新闻时也会由衷地赞佩他们“奋发图强”的坚韧毅力,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比现实的问题:这样对他们真的公平吗?材料二:学生A:还好有网课,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我们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听课时间也比较自由,有些来不及听的可以复播。学生B:网课一般都是录播课,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没有交流的,你讲你的,我玩我的,互不干扰,时间一到,进度条满格,拜拜了您嘞!学生C:找一个信号好点的地方,免得上网课卡顿。没学习的时候要复习之前做的笔记,认真做好课后作业,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学习。学生D:老师直播就是重复地讲读课本教案,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E:老师别生气哈!咱就娱乐一下,这语速,四不四很熟悉啊!四不四有种回到了小学、幼儿园的感受。咱就问一句,能不能好好说话,您语速快点,咱还是能听懂的。学生F:上网课就是不停地盯着各种屏幕,没有纸质版课本又盯着电子版看,各种文档、ppt以及作业,看了两天,眼睛疼了两天,红肿了一块,翻出最后一张蒸汽眼罩,晚安!教师G:从准备课件,到调试设备,课上还想办法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觉自己还是很敬业有没有!教师H:在家网上教学真是辛苦,一节课讲下来简直耗费了我的洪荒之力。但想到孩子们能听进去我的课了。就很值!材料三: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这时候,可以在窗口看到李利走过身旁;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落座,李利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壳。……第61页共61页 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李利点亮了许多盏,又点亮一盏在我家门口;你手拿提灯和梯子,别忙着走过,李利啊!请你瞧一眼这个孩子,向他点点头!——斯蒂文森《点灯人》(节选)11.假如你是报社编辑,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为材料一选一个你觉得最合适的新闻标题,并说明理由。A.《上屋顶,爬悬崖,上个网课有多难?》B.《别让“寒门学子”成为疫情中的教育弃子》C.《这些上网课的孩子们,看到几张你哭了?》D.《你学习的样子真好看,自律的孩子最强大》12.学习间隙,小虎和小新发现“上网课”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根据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补全两位同学的对话。小虎:小新你看,很多同学都支持上网课,因为网课(1)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小新:是的,但是还有很多同学认为网课有一些缺点,例如(2)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小虎:总体来说,老师精心录制的网课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我刚刚看了一则新闻,很多“寒门学子”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中还在坚持上网课,让我们对不想坚持听网课的同学说几句话吧!小新:好的,我来在下面跟帖:(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完成留言后,小虎把诗歌《点灯人》读给小新听,小新说:“听你读了这首诗,我就联想到那些正在坚持网上教学或网上听课的他(她),我想对他(她)说几句赞美的话。”请选择材料一、二中的某一个人并结合材料三中诗歌的主旨,帮助小新写出这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1.示例一:A.平实、准确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一眼了解主要事件,用问句吸引读者浏览新闻的兴趣,同时突出“寒门学子”上网课的艰难。示例二:B.观点鲜明,用呼吁性的语言,直击社会热点和痛点,体现新闻人的责任和态度,语气坚决直接,有感染力,能够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思考。示例三:C.用问句吸引读者浏览新闻的兴趣,把新闻与图片结合,抓住此则新闻感人的特点,似乎在与读者对话,以情动人,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示例四:D.把新闻主角——上网课的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与之构成对话模式,流露肯定的态度和赞美的情感,对广大学生有激励作用,借新闻传播社会正能量。第61页共61页 12.听课时间自由,且可反复学习,听课之余可及时复习已学知识,并借助作业巩固学习成果。(至少写出两点)师生缺乏交流,课程缺乏新意,老师语速过慢,长期学习容易引起视力疲劳。(至少写出两点)同学们,和很多贫苦地区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同学相比,我们是幸福的,要珍惜这样的机会。老师精心录制的网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假期时光提升自我。学习时认真听讲,下课后适当放松,让我们坚持认真听课,一起进步吧!13.示例一:G老师,您是点灯人,点亮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带给我们一本本有趣的书、一节节生动的课,让我们在家学习的日子有了方向。有您,我们幸福、心安。示例二:青海姑娘,你是点灯人,你用行动证明寒门也能出贵子,用百分百的努力点亮自己通往大学的路。并在心中埋下了以后回家乡当老师的愿望,用这样的方式照亮更多家乡学子的成长之路。灯亮着,心就亮着。【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新闻标题的选择。选择A,标题的关键在于“上个网课有多难”,这个问句在吸引读者的同时,清晰明了地让读者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上屋顶,爬悬崖”也引出新闻中“寒门学子”上网课的不容易。选择B,标题直接突出了新闻事件的一类人——“寒门学子”,“别让”用了一个祈使句,语气坚定,揭露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呼吁社会应对这类人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选择C,标题用了个问句,不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而且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回答问题,“看到几张你哭了”还能引起情感共鸣,同时标题和新闻图片相结合,所以标题和新闻很契合。选择D,标题直接评价新闻对象(上网课的同学),表达了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弘扬了正能量,这对其他看到新闻的同学来说无疑不是一种激励。1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检索能力。第(1)空:找出相关语句,“听课时间也比就自由,有些来不及听的可以复播”“没学习的时候及时复习之前做的笔记,认真做好课后作业,有困难,克服因难也要学习”把关键句简练概括即可。第(2)空:找出相关语句,“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没有交流的”“老师直播就是重复地讲读课本教案,一点新意也没有”“您语速快点,咱还是能听懂的”“上网课就是不停地盯着各种屏幕,没有纸质版课本又盯着电子版看,各种文档、ppt以及作业,看了两天,眼睛疼了两天,红肿了一块”把关键句简练概括即可。第(3)空:根据“让我们对不想坚持听网课的同学说几句话吧”来跟帖,要对网课坚持不住的“寒门学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第61页共61页 示例:广大青年学生,我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上网课中遇到的一点困难应该根本打不倒我们!不做懦夫,让我们从上好网课开始吧!13.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点灯人》这首诗歌的主旨,要抓住诗歌的关键句“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来理解。即点亮了他人的世界,也就点亮了自己的周围,也就照亮了自己的世界,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去帮助他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人!然后联系材料一或材料二中某个人物,概括其事迹,总结其优点,表达“小新”的赞美之情。写话时要注意运用第二人称,还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优秀的寒门学子们,你们是我们的点灯人,是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应该追的“星”。我们的上网课条件相较你们要好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努力去上课吗?此时不搏何时搏?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勇于抗争;是你们,引导了我们积极向上;更是你们,让我们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8-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习总书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特别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材料二第61页共61页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侯、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来源:《光明日报》《人民网》)材料三相城作为金砖的发源地,有着“御窑古城”“御窑遗址”的称号。到了现在,传统的窑厂已经很少见了。幸运的是在前些年,相城的“御窑金砖”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传承“苏州制造”的底蕴与品质,一座“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就在相城区应运而生。走进博物馆内部,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御窑金砖,据说这里珍藏了1400多块金砖,时间跨度在明永乐年间到清宣统年间所生产的金砖。这些“砖”之所以称为金砖,那是有原因的。古籍《金砖墁地》里说:“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所以说,所谓的“金砖”,实际上就是规格为二尺左右的大方砖的雅称,因为敲起来声音像金属才得名的。它是中国传统窑砖中的珍品,从明、清开始,就成为了皇宫建筑的专用。博物馆外立面砖石墙壁的设计风格有北方建筑的稳重,镂空的运用、光线的引入又让它兼有着姑苏江南的轻灵。连廊的中间隔墙上展示了四幅砖雕分别是:“相土尝水”“造砖图说”“金砖进京”“同心金砖”。连廊是通往主馆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参考苏州园林“复廊”来设计,又称“里外廊”,是欣赏馆内野趣园林的最佳方位;凝芳屋是休憩的绝佳场所,其文创茶饮店甜点与“金砖”不谋而合。还首创了一款可以带回家的苏式面,取名“苏州一碗面”,将新时代设计元素融入美食,做新青年喜欢的时尚伴手礼。本是普通的一座博物馆,却因其独特的设计、精心的布置、用心的经营、匠心的开发,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博物馆”。官方也用好这个热点,以推文、打卡等形式,成功出现在各大网红博主的首页,相信其文化内涵也将随其“心”走向更远的地方。(来源:百度百科)7.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第61页共61页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需要重视时间积淀下来的伟大民族智慧。B.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掌握其思想精华,更好地帮助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C.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诠释,使传统文化从形变变成神变,让传统文化被大众接受。D.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帮助传统文化找到新的生长点和落脚点,传统文化就有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8.御窑金砖博物如今以“网红博物馆”的身份被大家熟知,请结合材料三,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成为“网红博物馆”的原因。9.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新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答案】7.C8.①御窑金砖博物馆己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御窑金砖为主题;②博物馆建筑风格稳重,又兼有着姑苏江南的轻灵;③馆内布置处处体现文化主题,更给予参观者园林式的美学体验;④在文创上坚持创新,将新时代设计元素融入美食;⑤借助强大的互联网,以推文、打卡等形式,让更多人知道御窑金砖博物,也愿意带着好奇心走进御窑金砖博物,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任意三点即可)9.①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②要坚持传统文化的创新,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避免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保留其内在的魂魄。③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力量。④建造博物馆,匠心设计,让更多的人产生兴趣,了解传统文化。(任意三点即可)【解析】7.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C.阅读材料二第一段“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可知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不可以“从形变变成了神变”否则会“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所以C与原文不一致,故选C。8.考查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在梳理清楚内容的基础上作答。可根据材料三总结句“本是普通的一座博物馆,却因其独特的设计、精心的布置、用心的经营、匠心的开发,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博物馆’”的提示分别解答。第61页共61页 原因①,根据第一段“相城作为金砖的发源地,有着‘御窑古城’‘御窑遗址’的称号。到了现在,传统的窑厂已经很少见了。幸运的是在前些年,相城的‘御窑金砖’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知,御窑金砖博物被称为“网红博物馆”的原因是其博物馆主题具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原因②,从第三段“博物馆外立面砖石墙壁的设计风格有北方建筑的稳重,镂空的运用、光线的引入又让它兼有着姑苏江南的轻灵”可知,博物馆有独特的设计:博物馆建筑风格稳重,又兼有着姑苏江南的轻灵。原因③,从第三段“连廊的中间隔墙上展示了四幅砖雕分别是:‘相土尝水’‘造砖图说’‘金砖进京’‘同心金砖’”可知,馆内精心的布置,处处体现文化主题。原因④,从第三段“其文创茶饮店甜点与‘金砖’不谋而合。还首创了一款可以带回家的苏式面,取名‘苏州一碗面’,将新时代设计元素融入美食,做新青年喜欢的时尚伴手礼”可知,博物馆用心经营,在文创上坚持创新,将新时代设计元素融入美食。原因⑤,从第三段“官方也用好这个热点,以推文、打卡等形式,成功出现在各大网红博主的首页,相信其文化内涵也将随其‘心’走向更远的地方”可知博物馆匠心的开发:借助强大的互联网,以推文、打卡等形式,营造热点,吸引博主,传播其文化的魅力。9.考查概括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新时代对待传统文化的作法有:第一,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习总书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特别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概括作法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第二,根据材料二“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可概括作法二(要坚持传统文化的创新,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避免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保留其内在的魂魄。)第三,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这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概括作法法三(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力量。)第四,根据材料四“本是普通的一座博物馆,却因其独特的设计、精心的布置、用心的经营、匠心的开发,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博物馆’。官方也用好这个热点,以推文、打卡等形式,成功出现在各大网红博主的首页”可概括作法四(建造博物馆,匠心设计,让更多的人产生兴趣,了解传统文化。)【9-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61页共61页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冯华)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里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摘自2020年4月25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天问一号”去火星,到底有多难?非常难!①。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意味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仅要实现环绕火星的全球遥感探测,还要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如果做成,这将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务中完成三个目标。②。火星最远时距离地球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1000倍。距离越远,不仅信号传输时间越长,更重要的是信号衰减也越剧烈。遥远的火星为地球与探测器之间的通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精准着陆难。有人曾比喻,让火里探测器精准着陆,相当于从巴黎击出一只高尔夫球落在东京的一个洞里。目前,人类已对火星实施了40余次探测任务,其中成功率不到一半——这让这颗红色星球至今还保有“探测器坟场”的称号。另外,探测器还必须经历一次成功的“刹车”和“恐怖七分钟”等更具挑战的难关。(摘编自2020年7月26日环球网《火星,中国来了!》)材料三第61页共61页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拉开了向更遥远深空探测的序慕。从1960年至今,人类已经进行了44次火星探测活动,这让火星成为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也最多的一颗行星。火星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的钟爱?这与火星的自然条件有关。同属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类地行星,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根据现有航天器的探测结果,已清晰可知火星拥有海岸线遗迹、河道痕迹、湖泊冲积扇等流水地貌痕迹。因此,当前各国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水的痕迹,或者探测甲烷的存在,进一步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这些也是行星探测的重要命题。只不过,与其他动辄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星球相比,飞行6-7个月就能到达的火星,无疑是各国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我国的“天问一号”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我国60多年航天事业发展的积累,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的经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超1亿公里测控、探测器研制等技术的突破,都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摘编自2020年7月27日《人民日报》,冯华《下一站,火星》)4.阅读(材料一),给新闻拟写一个一句话标题,不超过25个字。5.阅读(材料二),概括“天问一号”去火星的困难,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行星探测标识中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和科学的丰富多彩(原图为彩色),象征了“揽星九天”的任务,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B.天问一号如果完成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我国将是世界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完成这三个目标的国家。C.寻找水的痕迹,或者探测甲烷的存在,是当前各国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D.把火星作为“天问一号”探测首选目标的主要原因是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很多,以上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你觉得是哪一个原因?8.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天问”,是从全球征集和网络投票中脱颖而出的。执行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火星车征名正在进行中。阅读链接材料,根据要求答题。(链接材料)2021年1月18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对我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已经完成了初次评审,并选出了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风火轮、追梦、天行、星火共10个名称,作为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范围。3月1日征名活动正式确定了投票前三甲,分别为祝融、哪吒、弘毅。第61页共61页 火星车投票前三甲的名称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结合以上材料,写出喜欢的理由。【答案】4.示例1: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公布任务标识亮相。示例2: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5.发射任务难信息传输难6.D7.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传承与发展,突破与创新。8.示例1:“祝融”是上古神话人物,火神,教人类用火的方法,昭显天地之光明,与火星具有密切相关性,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祝”表美好愿望。“融”有融合、光明、长远、暖和等丰富含义。寓意火星探测将给人类带来了无限光明,也表达了对实现中国航天梦的美好祝福。示例2:“弘毅”意思是刚强勇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又彰显了我国人民抱负远大,刚强勇毅地追寻航天梦想,探索宇宙奥秘的勇气和决心。示例3:“哪吒”是人们熟悉的传说中的神仙,脚踩风火轮,与火星名称及火星车轻巧的形状具有相关性。他本领高强,降妖除魔,叱咤风云,有毫无阻档之威力与战无不胜之意义。寓意我国人民在航天探索中不惧风险,不畏挑战,披荆斩棘、锐意进取、探求真理。【解析】4.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拟写。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其中导语部分能够概括新闻的主要事件。结合材料一导语“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可概括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公布任务标识亮相”;或结合“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概括为“或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通过观察可知,材料二2、3、4段是并列关系,因此要填写的两句话可以仿照第4段第一句“精准着陆难”来写。结合第2段“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不仅要实现环绕火星的全球遥感探测,还要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可概括为“发射任务难”;结合第3段“火星最远时距离地球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1000倍。距离越远,不仅信号传输时间越长,更重要的是信号衰减也越剧烈。遥远的火星为地球与探测器之间的通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可概括为“信息传输难”。6.第61页共61页 本题考查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D.“主要原因是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概括不全面。结合材料三第2段“与其他动辄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星球相比,飞行6-个月就能到达的火星,无疑是各国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可知,探测火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距离比较近。故选D。7.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结合材料一第2段“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结合材料二第2段“还要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如果做成,这将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务中完成三个目标”,结合材料三第3段“我国60多年航天事业发展的积累,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的经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超1亿公里测控、探测器研制等技术的突破,都为火星探测任务莫定了坚实基拙。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传承与发展,突破与创新”。8.本题考查阅读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结合名字含义分析寓意即可,答案不统一。如选择“祝融”,可从火神的身份,与“火星”的关系,这两个字代表的含义及用其命名的寓意等角度分析;如选“弘毅”,可从词语出处,词语本身的含义,词语代表的精神与本次火星探测所表达的中国航天精神的契合等角度分析;如选“哪吒”,可从哪吒的风火轮与火星的关系,哪吒的敢于挑战传统的精神、战无不胜的本领,与中国航天事业需要的创新精神、无畏挑战的品质、中国航天的技术高超等方面的关联角度分析。【10-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关注“2022北京冬奥会”(材料一)“北京8分钟”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贯穿全场的“冰屏”机器人。这24块透明又多彩的屏幕是怎么制作的呢?研发团队采用了透明的LED作为显示介质。不仅国为LED亮度高,足以保证“冰屏”机器人在几万人的体育场中表演效果完美,还因为LED完全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每块“冰屏”由两块屏幕组成,跨度长3米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研发团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制作了结构非常精密的卡槽,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细致到可以用微米计算。这项源自中国本土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的创新设计,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第61页共61页 其研发者骄傲地宣称:“目前‘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种工艺世界上也仅此一家。”而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机器人。表演中,它们不仅需要做非常复杂又有艺术特点的动作——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一边旋转,一边画出完美的弧形,完整地呈现出舞美创意,而且还需多台协调,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这不仅要求机器人看到更远、看得更清,同时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迅速调整。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也是中国在技术领域中完成地又一次升级创新。24个“冰屏”机器人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科技巨变,同时也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材料二)两只活泼可爱、表演自如的“大熊猫队长”闪亮冬奥会舞台。这两位主角与表演中出现的中国结、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凤凰开屏等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共同彰显了中国这一大国的文化自信。这两只2.35米高的熊猫木偶,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整体重量仅有20斤。在“大熊猫队长”的制作过程中,川北大木偶300多年的历史和独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熊猫队长的身上传承着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的精髓,流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血脉,有着浓浓的中国味道。为了完全贴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被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制作木偶就像姑娘绣花,一针一线都是功夫活。另外,在熊猫木偶的外挂摄像头上加装云台,与内部演员所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相结合,使熊猫木偶内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无差别观测到外面的环境。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制作团队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经历了反复修改、完善地磨练,克服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将“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材料三)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第61页共61页 (材料四)中国首都北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双奥”场馆,又一次见证了奥林匹克历史性时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奧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亮相。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9.简要概括(材料四)的主要内容。10.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冰屏”机器人在哪些方面展现了“中国力量”。11.“大熊猫队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具体说明。1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三则材料的内容,请探究“冰屏”机器人和“大熊猫队长”被成功制造的原因。【答案】9.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水立方揭开了神秘面纱。10.“中国力量”体现在:我国“冰屏”设计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人工智能表演,完成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升级创新。11.“大熊猫队长”在历史悠久的大木偶的基础上运用了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同时,“大熊猫队长”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都被密布的丝线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加装的云台与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配合完美。“大熊猫队长”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实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12.从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持续增长与提升;研发团队面对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不断创新。【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材料四,由“中国首都北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北京200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双奥’场馆,又一次见证了奥林匹克历史性时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奧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亮相”可知,主要表述“水立方”又一次见证了奥林匹克历史性时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抓住这一关键句,对其进行压缩,即可概括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水立方”揭开了神秘面纱。10.第61页共61页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材料一,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从材料一第一段“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贯穿全场的‘冰屏’机器人”“还因为LED完全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以及第二段“目前‘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种工艺世界上也仅此一家。”可知,我国“冰屏”设计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由第二段“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也是中国在技术领域中完成地又一次升级创新”可知,人工智能表演,完成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升级创新。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材料二第一段“在‘大熊猫队长’的制作过程中,川北大木偶300多年的历史和独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熊猫队长的身上传承着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的精髓,流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血脉,有着浓浓的中国味道”可知,“大熊猫队长”在历史悠久的大木偶的基础上运用了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由第一段“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为了完全贴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被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制作木偶就像姑娘绣花,一针一线都是功夫活”可知,“大熊猫队长”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都被密布的丝线固定在相应位置上。由第二段“另外,在熊猫木偶的外挂摄像头上加装云台,与内部演员所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相结合,使熊猫木偶内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无差别观测到外面的环境”可知,加装的云台与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配合完美。由第二段“制作团队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经历了反复修改、完善地磨练,克服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将‘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可知,“大熊猫队长”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实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进行判断。如此题以“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为陈述对象。找到“研发经费抽入总量”和“投入强度”项目,通过比较可分析出从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由1029亿元持续增长到17500亿元,投入强度由1.91%持续提升到2.12%与提升,故得出结论:从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持续增长与提升。由材料一第一段“这项源自中国本土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的创新设计,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材料二第二段“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制作团队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经历了反复修改、完善地磨练,克服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将‘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可知,这个结论又说明研发团队有着勇于挑战,不畏困难,不断创新的精神。【11--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61页共61页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2020年3月20日11点50分太阳直射赤道,此后,直射点持续北移,天文学意义上的北半球之春正式来临。但是,许多地方的花草树木,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它们按捺不住,早在春分之前便已经发芽、展叶、开花,把春的气息带给人类,这便是物候学上的春天。这样的春天,将向中国陆地的各个区域依次发起“攻击”,占领它、娇艳它、美颜它,把中国变成花花世界,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在中国是有无冬之地的,它们在中国国境之南海南岛、台湾岛、福建南部、云南南部以及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只有春夏秋三季,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往往在1月便已入春,而云南中部更是四季如春,它们皆是中国的无冬之地,也是中国春天最早到来的地区。其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所在的云南西双版纳勐仑镇,樱属植物高盆樱桃在1月份最先盛开,是当地春季到来的标志之一,不过,因为这里四季常青、鲜花不断,春回大地所形成的反差并没有那么大,而且此时来自南海的暖湿气流持续北进。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尚未完全退却,两者在广东及周边地区交会,形成阴雨连绵的、墙壁和地板都可以渗出水的“回南天”。想要看到更显著的春光我们还得向北进发,毕竟春天的号角已经在秦岭淮河以南响起。(摘自星球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有删改)(材料二)①气象学家说,连续五天气温超过10℃,就是春季的开始。但春天并非一种纯自然现象,它还包含了人类的主观感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树木抽青,一向是春季最重要的指标。经历了肃杀与休眠的严冬之后,白杨发芽,垂柳展叶,青草萌生,万物恢复生机。春天总是与某种物候相关。沙漠里是没有春天的;相反,不经意瞥见的一枝桃花,会让我们猛然意识到春意。丛某种程度说,春是一个民族蓬期积累起来的自然和文化意象,它由一系列典型物象——例如柳丝、桃花、燕子——构成,是一种集体经验。②从广州到漠河,中国的春天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跨越30个纬度、长达3300多公里的远征。这是生命版图的扩展。迢远漫长的旅程,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参与这一盛会。洋紫荆和木棉花,南国之春的华美梦幻与壮烈情怀,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便出场了一批新主角,桃花、杏花、樱花、茶花、海棠、玉兰、牡丹等等,一个个艳名远扬,倾国倾城。她们惯于走南闯北,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饮恨退出,换上白杨、连翘、紫丁香等北国耐寒植物。春天是一场接力赛。③最遗憾的是柳树,从广州追随到哈尔滨,功亏一篑;最忠诚的近卫军当属杜鹏花,她居然从海口护卫到漠河,和春天走得一样远!把春天的脚步定量化,是一种很强的诱惑。前些年,中国学者韩超等人分析全国42个物候观测站历年资料后总结说:“物候春季开始日期每向北1个纬度推迟3.3天,向东每一个经度推迟约0.4天。”(《中国物候季节分布规律研究》)且不论其他,从表现形式看,它达到了霍普金斯定律的简洁和精确。第61页共61页 ④显然,还会有更多因素的影响和许多局部特例。但是假如只根据纬度考虑,我们就可以为勾勒春天的脚步做一次简便的粗略推算:春天从广州出发,16天到达长沙,23天到达武汉,40天到达郑州,56天到达北京,63天到达沈阳,76天到达哈尔滨,99天到达漠河。⑤每年,春色从广州起跑,日行33公里,昼夜兼程,奔往冰雪覆盖的北疆漠河。百日之内,全国处处春光。⑥春天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宏伟的事件之一。寒来暑往,草木荣枯。每年的中国春天,在卫星遥感影像上,是一幅不断向北推移的绿色梯度图,是一场山河易帜的颜色革命。在这种大视野里,春色是30个纬度的土地陆续苏醒、繁殖和生产——那是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植被返青,作物生长。(节选自《中国春天的速度》,萧春雷著,有删改)(材料三)14.下列关于材料一、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南天”的主要特征是冷暖气流交会后产生很高的湿度。B.如果一个地区一周内只有两天的气温低于10度,那么该地区就已经进入春季了。C.“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是以人的主观感知来写春天。D.只有忠诚的杜鹃花护卫着春天一路到了雪国。15.材料二第②段结尾说“春天是一场接力赛”,请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其表现。16.小新同学根据广州和苏州的位置测算了春天从广州到达苏州需要25天,仔细读下图,结合材料二第三节的内容判断他的结论可信吗,为什么?17.请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和材料三的文字提示,说一说材料三的图画,是如何体现春意的?第61页共61页 【答案】14.D15.示例:①中国春天每年要跨越远距离,因气候差异差异,所以不同地区标志春天到来的植物也不同。②洋紫荆和木棉花只出现在岭南的春季;③桃花、杏花等是长江黄河流域春天的标志;④白杨、连翘、紫丁香等耐寒植物是北国的春天的代表。16.示例:不正确,只根据纬度测算就要25天以上,至少还忽略了经度差7度,约三天,不够严谨和准确。17.示例:画上描绘了柳条长长,在风中飞舞,江水(河水)已解冻,水中鸭子快活地游动,一片春意盎然。【解析】14.D.说法太绝对,结合材料二“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便出场了一批新主角,桃花、杏花、樱花、茶花、海棠、玉兰、牡丹等等,一个个艳名远扬,倾国倾城。她们惯于走南闯北,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饮恨退出,换上白杨、连翘、紫丁香等北国耐寒植物”,可知不只是有忠诚的杜鹃花。故选D。1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结合材料二“从广州到漠河,中国的春天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跨越30个纬度、长达3300多公里的远征”可指表现:中国的春天每年要跨越远距离,因气候差异差异,所以不同地区标志春天到来的植物也不同;“洋紫荆和木棉花,南国之春的华美梦幻与壮烈情怀,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可知表现:洋紫荆和木棉花只出现在岭南的春季;“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便出场了一批新主角,桃花、杏花、樱花、茶花、海棠、玉兰、牡丹等等,一个个艳名远扬,倾国倾城。她们惯于走南闯北,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饮恨退出,换上白杨、连翘、紫丁香等北国耐寒植物”可知表现:桃花、杏花等是长江黄河流域春天的标志;白杨、连翘、紫丁香等耐寒植物是北国的春天的代表。1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不正确,结合材料二的第④段“显然,还会有更多因素的影响和许多局部特例”,假如只根据纬度考虑,我们勾勒春天的脚步只是做一次简便的粗略推算。小新同学只根据纬度测算就要25天以上,至少还忽略了广州到苏州经度差7度,约三天这个因素,语言表述不够准确、严谨,所以不正确。17.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联系划线句子,仔细观察画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些问题分析即可。第61页共61页 示例:第①段划线句子“春是一个民族蓬期积累起来的自然和文化意象,它由一系列典型物象——例如柳丝、桃花、燕子——构成,是一种集体经验”,提到“柳丝”“燕子”,再结合语句“春天总是与某种物候相关”,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到了“燕子”,新燕忙着啄泥筑巢;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解冻的河水中鸭子自由地游来游去,充满浓浓的春意,富有生机和活力。【12--2021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人脸识别日益普及,你刷明白了吗?(材料一)人脸识别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历经半个世纪,已成为计算机视觉和生物识别领域研究和应用热点。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围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技术应用:①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如人脸识别禁考劲系统,人脸识别防盗门等。电子护照及身份证。如入住酒店忘带身份证,刷脸验证身份入住。③公安、司法和刑侦。如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④自助服务。如银行的自动提款机,如果用户卡片和密码被盗,就会被他人冒取现金。如果同时应用入脸识别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材料二)(材料三)专家访谈摘录专家访谈摘要雷震(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研究员)“虽然识别精度提升了,但线对人脸识别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解决。此外,不同成长阶段对面部造成影响后如何识别?如何排除遮挡对识别造成的影响?如何克服室外远距离对识别精度的影响?”雷震针对人脸识别技术指出了一连串问题。第61页共61页 (摘自《中国科学报》2020.6.4)闫怀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传言一:人脸识别系统任何机构都能装?闫怀志说:“人脸识别技术本是一种通用技术,可以用在不同的行业或领域。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未予以禁止,但是相关文件都强调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当、必要’且需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确保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传言二:戴口罩就无法进行人脸识别?“戴口罩、帽子、墨镜等物品,确实会导致人脸识别精度降低,但技术上对此并非束手无策。”闫怀志认为,从技术上来看,可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脸识别,辅以未遮挡部位的三维数据来进行三维人脸识别。(摘自《科学日报》2020.12.17)朱廷劭(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科研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构建了不同心理症状的面部自动识别模型,探索个体面部活动指向心理健康症状的可能性。“这一新方法借助人工智能里的机器学习算法,将人的面部活动变化作为输入,将其心理测试指标作为输出,建立输入和输出的映射关系后,被试者只要‘刷’个脸,理论上我们就能通过他的全部数据得到他。”朱廷劭。(摘自《中国科学报》2021.1.15)18.根据以上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A.人脸识别是通过采集人的五官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计算机识别技术,它可以帮助公安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B.人证认证就是将人脸与身份证信息采集识别后,通过后台核查系统进行各方面比对,来确认本人与身份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C.戴着戴口罩会导致人脸识别精度降低,但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就能顺利通过人脸识别。D.人通过脸部的变化会产生很多表情,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从用户的面部数据中得到他的心理状况,对症治疗。19.现在很多学校进出校门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请你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过程。20.某小区门禁系统升级,物业试图全部启动人脸识别技术,要求业录入人脸信息遭到质疑和反对。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业主的顾虑并提出建议。第61页共61页 【答案】18.B19.首先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120.(1)业主担心个人信息的会泄露、是否每次都能识别成功等问题.(2)小区物业必须保证业主个人信息的安全可以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可知,“通过采集人的五官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计算机识别技术”理解错误;C.“从技术上来看,可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脸识别,辅以未遮挡部位的三维数据来进行三维人脸识别”可知,“但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就能顺利通过人脸识别”理解错误;D.“理论上我们就能通过他的全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了”可知只是理论上能通过他的全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从用户的面部数据中得到他的心理状况,对症治疗”理解错误;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中的“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概括为:首先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结合材料二中第二幅图,人脸识别首先是图像采集,然是后人脸定位、特征获取、特征比对,然后和人脸资料库中的人脸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考生综合以上概括出的两点内容就是答案。20.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运用的能力。(1)分析业主的顾虑。第61页共61页 从材料三中“虽然识别精度提升了,但光线对人脸识别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解决。此外,不同成长阶段对面部造成影响后如何识别?如何排除遮挡对识别造成的影响?如何克服室外远距离对识别精度的影响”“但是相关文件都强调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当、必要’且需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确保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分析可知,业主担心个人信息的会泄露、是否每次都能识别成功等问题。(2)针对业主的顾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虽然“刷脸门禁确实更为方便,不再担心忘带门禁卡进不了小区的状况,还能改善小区的治安现状。但前提是小区物业必须保证业主个人信息的安全可以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13-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南环实验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近视漫谈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第61页共61页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根据相关资料编写)1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13.文中插入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14.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答案】12.B13.内容上,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图表一显示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并呈上升趋势,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14.文中介绍用眼时间长会增加用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到了20分钟就要休息;文中说明休息、远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法则规范了用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20英尺)。该法则具有合理性。【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本,辨析各个选项,分析作答。A.有误。结合原文“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可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说明了眼睛是怎么工作的;B.正确;C.有误。此项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第61页共61页 D.有误。原文是“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故D项“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是断章取义,表述不准确;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阅读中插入图表作用的能力。文本中插入图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图表使要表达的内容更直观,便于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所解说的内容,说明的效果更突出。通过图表中的文字内容和数据分析,可知图一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而且年龄越大上升比例越高;图二通过对青少年用眼行为的比较,说明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都不达标。形式上,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有文有图,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显得灵活多变,能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根据文中“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可知,用眼时间过长会增加用眼负荷,造成眼疲劳,从而形成近视,因此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20分钟,到了这个时间就要休息;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可知,有规律地休息、远眺能够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故法则规范了休息20秒的时长,远眺距离20英尺。综上分析,这项法则合理。【14-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班举行了演讲比赛。下面是某位学生围绕“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想要选择下列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请把论据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全国劳模、“最美职工”潘从明能从铜镍冶炼的废渣中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只看溶液颜色便能精确判断99.99%的产品纯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成功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找难题、啃难点、攻难关”,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益求精的精神。B.全国“最美公务员”浙江“90后”科技警察钟毅,为了跟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攻关,不辞辛劳,40天,经历了29轮次技术调整,14个版本的规则完善,63项功能应用的迭代……使“健康码”成功投入抗疫,并迅速推广到全国。C.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梁启超第61页共61页 分论点一:____________分论点二:____________分论点三:_____________【答案】CBA【解析】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对应。A.由“成功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找难题、啃难点、攻难关’,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的语句可知,与分论点三“还需精业”的观点相符合。B.“为了跟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攻关,不辞辛劳,40天,经历了29轮次技术调整,14个版本的规则完善,63项功能应用的迭代”与分论点二“要在勤业”相符合。C.“敬业乐业”与分论点一“爱业”观点相符合。故分论点一选C,分论点二选B,分论点三选A。【15-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①“从你的歌声中听到了远方的诗、家乡的爱、生活的苦、恋人的情,追逐的梦……”这是一位网友在一组短视频下的留言。②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不同寻常的色彩。这色彩,来自对美和诗意的追寻。③寻找并分享生活中的美和诗意是人的天性。诗和艺术不是从生活中抽离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流动着的生命长河的一部分。这种美和诗意稍纵即逝,只有通过文字或者其他形式的记录才可以将其定格,既为自己的记忆下备份,又可以分享给更多人。过去,人们的诗情多半默默地存放心底;今天,科技进步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成为普通人的文化创造工具、传播工具和接收工具——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得以被生成、被传播、被欣赏。④尤其在短视频流行的当下,这一新媒体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据统计,人类传播内容的80%是通过语言符号之外的媒介完成的。人们就算听不懂短视频中昆曲的唱念,也可以通过画面感受、理解昆曲所传达的情感。⑤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上,人们传递并交流着自己对美的发现、对艺术的理解,尽情地释放内心深处的诗情。天南海北的人可能有着相近的生活趣味,一条表现日常诗意的短视频往往可以在用户间引发共鸣,进而带来可观的自发传播。艺术也借助这样的渠道,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润物无声中提升着普通人的审美素养。此前曾有短视频平台联合多家艺术机构联合发起艺术计划,就是旨在以短视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⑥短视频的出现,带来艺术和美学的范式变革:传统意上纯粹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正在转化为普通人的实践美学。艺术创造原本就不是小圈子的事,而是普通大众日常之事,用户生产内容(UGC)这种生产与传播模式,更是不断为“大众创造+大众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参与中欣赏、在参与中创造。第61页共61页 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产品存在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问题。我们不能被流量法则裹挟,而要遏制低和恶俗,让人文雅趣成为一种时尚,让创造美、传播美、欣赏美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日常,让更多人心底对美和诗意的向往得以释放和融汇。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审美教育者、传播者,以及短视频平台运营者的职责所在。⑧新技术成就了新媒体平台,这里有流动的空间、跨界的互动,既是传统艺术的平台、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创意平台。在这里,人们甲自然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乙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的距离,丙审美教育的不均衡、不充分。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内容的品质,塑造人文雅趣,帮助人们成为“生活艺术家”,助力塑造美的心灵。(作者:吴飞,《人民日报》)13.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A.文章开头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了人们追求美和诗意的话题,激发了阅读兴趣。B.第④段用举例论证证明“这一新媒体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这个观点。C.第⑥段观点:应倡导“普通人的实践美学”,而“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应淘汰。D.第⑧段甲、乙、丙三处缺了三个动词,最恰当的依次为“打通”、“拉近”、“弥合”。14.简要梳理第⑤段的论述层次。1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就“中学生看短视频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材料)拍摄与观看短视频的中学生不在少数,中学生相关话题阅读量近15亿,视频数近30万,而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短视频中的音乐与流行语进入校园,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必备句式。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和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3月)【答案】13.C14.首先从整体上论述了短视频的内容特点及其易传播性,然后再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人们借助短视频传递对艺术与美的理解,引发共鸣;二是艺术同样借助于短视频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推动创作与交流。15.(1)学校、家庭要做好正面引导的工作,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短视频。(2)相关部门要从技术层面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视频。(3)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经典,品味文学艺术的魅力,不要做“低头一族”。【解析】13.第61页共61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应淘汰”错。作者认为“艺术创造原本就不是小圈子的事,而是普通大众日常之事”,并没有说“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应淘汰,此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的能力。第⑤段一共五句话。首句,根据“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分析概括,介绍了短视频的内容特点以及“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的特点。根据第2句“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上,人们传递并交流着自己对美的发现、对艺术的理解”分析概括,论述短视频是人们传递艺术与美的渠道,即第3句,根据“天南海北的人可能有着相近的生活趣味,一条表现日常诗意的短视频往往可以在用户间引发共鸣,进而带来可观的自发传播”概括为:人们借助短视频传递对艺术与美的理解,引发共鸣。第4句“艺术也借助这样的渠道,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润物无声中提升着普通人的审美素养”,以及第5句“短视频平台联合多家艺术机构联合发起艺术计划,就是旨在以短视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概括为:艺术与美也因短视频的广泛传播提升了普通人的审美素养,,推动创作与交流。合并以上第2—5句话的内容为: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人们借助短视频传递对艺术与美的理解,引发共吗;二是艺术同样借助于短视频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最后考生要采用“首先,……;然后,……;最后,……”的模式表述。15.本题考查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则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学生拍摄与观看短视频的人数很多,并用具体的数字表现了家长的担忧。根据【材料】中的“拍摄与观看短视频的中学生不在少数,中学生相关话题阅读量近15亿,视频数近30万,而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和文中说的“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上,人们传递并交流着自己对美的发现、对艺术的理解,尽情地释放内心深处的诗情”“艺术也借助这样的渠道,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润物无声中提升着普通人的审美素养。此前曾有短视频平台联合多家艺术机构联合发起艺术计划,就是旨在以短视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可提倡:青少年学生不要做“低头一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经典,品味文学艺术的魅力。第61页共61页 根据“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认为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和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产品存在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问题。我们不能被流量法则裹挟,而要遏制低和恶俗”可建议:相关部门要从技术层面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学校、家庭要做好正面引导的工作,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短视频。【16-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废墟之美“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曲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点,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地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灾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第61页共61页 (有删节)12.文章论述了欧洲自近代以来对“废墟”理解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请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13.文章末段引用多位作家、美学家的话语有何作用?14.结合文章内容,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纠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废墟”这一词语的错误理解。B.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以其神奇和神秘,寄托了一些浪漫派作家的审美理想。C.中国的长城凝聚着岁月的沧桑,也如同希腊卫城废墟一样,给人一种“悟性的陶醉”。D.废墟遗存往往凝聚着前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辛劳,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答案】12.文艺复兴时期:引发了人们思古的幽情和创造艺术的热情,养成了“残缺美”的欣赏习惯;浪漫主义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识,把保护废墟上升到了一种文化行为。13.多次采用引用论证,突出强调了废墟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价值方面的震撼和共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4.A【解析】12.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题目要求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结合第2段“……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曲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可概括出第一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引发了人们思古的幽情和创造艺术的热情,养成了“残缺美”的欣赏习惯;结合第3段“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可概括出第二阶段浪漫主义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结合第4段“‘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可概括出第三阶段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识,把保护废墟上升到了一种文化行为。13.第61页共61页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末段引用多位作家、美学家的话语属于引证,其作用可结合此段末句“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灾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来理解,这些人的话突出强调了废墟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价值方面的震撼和共鸣;从效果上看,直接引用这些人的话,尤其是我国美学家朱光潜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A.“纠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废墟”这一词语的错误理解”并非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是介绍“废墟之美”的形成及对人类文化、审美的影响。故选A。第61页共6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23 21:11:56 页数:61
价格:¥12.88 大小:1.63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