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1

2/41

剩余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6.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破窗效应      心理学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往往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自然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而一旦地上开始有垃圾出现,就会毫无愧疚地跟随。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材料二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取决于三个因素。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第41页共41页 材料三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逐渐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并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1)下列关于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现象中,只要是环境优美、窗明几净的地方,人们就会很自觉地不扔垃圾。B.“破窗效应”警示:情况一旦坏到一定程度,人们往往会放弃努力、任其变糟糕。C.在心理上,一件事被人们认为不值得做,实际上反而会让人更轻松愉快地完成。第41页共41页 D.“不值得定律”启示: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处境中变换工作,体现不一样的价值观。(2)下列对“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运用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才会让老师越来越喜欢你。B.教育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和中国古代“严师出高徒”是一个道理。C.教师对学生持续地激励,往往会让学生产生自信进而打开进步空间。D.“罗森塔尔效应”启示我们,实施教育一定要杜绝对学生的批评行为。(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破窗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更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生活现象。B.自己都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其实就根本没有必要把它做好。C.“权威性谎言”实验效果证明,孩子们具有“优异发展可能”。D.孩子们也应该自我激励,尽量克服对于成长环境的过度依赖。【分析】本题是关于破窗效应、不值得定律、罗森塔尔效应的材料阅读题。三个题目都是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解答】(1)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A.有误,根据材料一“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自然会不好意思丢垃圾”和破窗效应,可知人们自觉地不扔垃圾的前提是这个地方很干净,不是环境优美、窗明几净的地方;B.正确;C.有误,根据材料二“第41页共41页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可知“实际上反而会让人更轻松愉快地完成”说法有误。D.有误,根据材料二“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可知我们应该在适合的环境中工作,不应该在不同的处境中变换工作。故选:B。(2)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A.有误,根据“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逐渐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并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可知应该是老师越喜欢学生,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好。B.有误,“严师出高徒”指的是老师越严格学生越优秀。而“罗森塔尔效应”则是老师越欣赏,学生越优秀。C.正确,D.有误,“罗森塔尔效应”侧重说明老师对学生欣赏、重视的作用,但不表示杜绝对学生的批评行为。故选:C。(3)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ACD.正确;B.有误,根据材料二“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第41页共41页 ,可知自己都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并不表示没有必要把它做好。故选:B。答案:(1)B(2)C(3)B【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二)(共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登陆火星,究竟难在哪里庞之浩①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南端着陆。②最新的科学探测发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距离地面1到10米的浅表底层下方有大量地下水冰存在,储水量相当于地球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选择乌托邦平原着陆,或可揭开火星生命之谜。但火星登陆凶险万分,探测器需要克服哪些因困难?登陆火星又有哪些不同的方式?③选定着陆点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火星着陆。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单只有大约第41页共41页 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另外,由于地球与火星的通信延时达10分钟以上,所以在火星着陆的全过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测器自主进行。还有,当火星探测器运动到火星背面时,地球上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轨道参数,这就会给再入高度的选择带来困难。④着陆前,必须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使它在着陆过程中完全自主地执行上百个程序,任何一个程序都不能有误。⑤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防热措施如何,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关重要,必须非常精确,1秒不差。因此,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有一名美国科学家曾形容火星探测器着陆时的心情,就好像丈夫在产房外等待妻子分娩一样。⑥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着陆的美国“火星极区着陆器”在即将登陆火星表面时,由于软件错误导致其起减速作用的火箭发动机过早关闭,最终撞毁。2016年10月20日,欧洲“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中的“夏帕雷利”进入、降落和着陆演示器在着陆前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原因仅为一个一秒的计算失误,提前将降落伞与防热罩分离,导致“夏帕雷利”硬着陆而撞毁。⑦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的基本原理相同。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每种方案都各有优缺点,都是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⑧第一种着陆方式是气囊弹跳式。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第二种着陆方式是反推着陆腿式。这种着陆方式复杂一些,成本高,可满足重量较大的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要求,着陆精度较高,与“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类似。第三种着陆方式是空中吊机式。这种着陆方式最为复杂,成本最高,技术最先进,可满足重量更大的探测器软着陆要求,着陆位置也可以更精确。(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第41页共41页 19.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有三种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什么?20.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21.第⑥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2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探测器登陆火星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答案】19.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20.“目前”是从时间上限定,“大约”表示不确定,两个加点词语都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21.举例子。列举了美国“火星极区着陆器”及欧洲“夏帕雷利”着陆器撞毁的事例,说明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2.选定着陆点后,如何在火星着陆;着陆前,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时,如何保障每一个程序的准确性;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解析】【分析】【19题详解】第41页共41页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根据第⑦段中“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的基本原理相同。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每种方案都各有优缺点,都是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分析可知: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有三种方式的基本原理是:依靠火星大气对进入舱和降落伞产生的阻力以及探测器上缓冲发动机的反推,把高速飞行的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减为零。【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能力。“目前”的意思是现在、此刻,即到现在为止的意思。“目前”是一个时间词,是从时间上限定。“目前,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的意思是到现在为止,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这不包括以后成功率会提高。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大约”,在句中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即表示50%是概数,是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的一个估计数字。如果去掉,就是确数,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综上分析,两个加点词语都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根据“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着陆的美国‘火星极区着陆器’在即将登陆火星表面时,由于软件错误导致其起减速作用的火箭发动机过早关闭,最终撞毁”“2016年10月20日,欧洲‘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中的‘夏帕雷利’进入、降落和着陆演示器在着陆前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原因仅为一个一秒的计算失误,提前将降落伞与防热罩分离,导致‘夏帕雷利’硬着陆而撞毁”分析判定,第⑥第41页共41页 自然段主要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例子是美国“火星极区着陆器”,另一个例子欧洲“夏帕雷利”着陆器撞毁的事例,从“过早关闭,最终撞毁”和“仅为一个一秒的计算失误”可知,举这两个例子为了说明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③段中“选定着陆点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火星着陆”概括困难一是:选定着陆点后,如何在火星着陆。根据第④段“着陆前,必须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使它在着陆过程中完全自主地执行上百个程序,任何一个程序都不能有误”概括困难二是:着陆前,提前给火星探测器注入数据时,如何保障每一个程序的准确性。根据第⑤段“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防热措施如何,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关重要,必须非常精确,1秒不差”概括困难三是: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5吨左右。“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第41页共41页 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选编自百度网)材料二: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迄今,在44次探索任务中,只有20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材料三: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此致贺电。他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第41页共41页 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选编自教育部网站)14.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它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B.“天问一号”探测器用屈原的《天问》命名,是因为《天问》表达了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就需要这种精神。C.“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它们的功能各异,其中“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90天的火星巡视探测。D.火星距离地球很远,因此“天问一号”发射后,经过9个多月的飞行,才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15.下列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火星探测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探测任务各有侧重,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B.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开展火星探测一般分为“飞跃探测、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并举以及着陆巡视探测”三种方式。C.自人类开展火星探索以来,在44次探索任务中约占一半的次数完全或部分地实现了目标,这说明火星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不高。D.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第41页共41页 16.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请结合材料,说说“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分析】本题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信息筛选和辨析。第二题考查材料的提炼和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的提炼和概括。【解答】(1)阅读材料,进行认真比对筛选ABD.正确。C.有误。阅读材料一第三段,此句表述前两句正确,第三句与原文意思不一致。原文“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可知表述不完整(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且90天 (90个火星日)表述不准确。故选:C。(2)ABC.正确。D.不正确。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只能说明我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故选:D。第41页共41页 (3)“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有四点。从材料二最后一句话“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可以概括出第一点:首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从材料三第二段第二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可以概括第二点和第三点,即:成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第二段第三句“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可以概括出第四点: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答案:(1)C(2)D(3)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成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21~23题。(10分)【材料一】第41页共41页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红船精神“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材料三】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2020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材料四】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41页共41页 21.在论述红船精神时,下列不能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A.5月15日上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B.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来,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驱车来到四川广元大山深处的沙河镇,他特别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关民生的大事。D.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在体外培养新冠病请,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22.请联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示例: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英雄,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把青春芳华献给祖国建设,用智慧与热血逐梦、筑梦。的扶贫英雄,他们,,用知识与汗水扶农、富农。2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种“精神”,谈谈你的认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四则材料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用生命与信念书写的各种精神,从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第41页共41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中心的把握。“红船精神”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ABC.正确。D.有误,本选项说的是一种技术,与红船精神没有任何联系。故选:D。(2)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这类问题要注意从句子的句式、修辞、内容三个角度考虑。做这类题目要注意所写句子要与示例句子句式保持一致,同时兼顾内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要从精神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个角度进行论述。答案:(1)D。(2)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心怀百姓、甘于奉献;把赤城担当融入脱贫攻坚。(3)示例一: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示例二: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示例三:红岩精神一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第41页共41页 示例四:“两弹一星”精神——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为中国人探索太空奠定坚实基础。示例五:抗震救灾精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汶川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汶川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示例六:抗疫精神_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点评】做这类题目要从给出的每则材料中提炼出主要信息,然后进行综合,找出共同的中心,然后看每则材料对于中心的作用,把握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二)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0分)材料一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环绕、着陆、巡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第41页共41页 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有删改)材料二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①材料三火星,是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最多的一颗行星。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首次开展火星探测开始,截至目前,人类已进行47次火星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47次火星探测任务中,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而火星的22次着陆只有10次取得成功,现在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火星软着陆技术。登陆是火星探测最关键的环节,主要面临三大难点:首先是火星环境的不确知性,增加了着陆的不确定性。其次,着陆过程较为复杂,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动作,不容半分差错。第三,距离遥远,只能靠着陆巡视器全程自主控制。登陆过程历时约9分钟。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第41页共41页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此次实现火星的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巡视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跨越,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通过这次任务的实施,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16日,有删改)10.对材料二中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探测器要完成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动作。B.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展开配平翼,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减速完成后下降速度减掉了90%左右。C.在伞系减速段,天问一号需要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背罩和伞、抛防热大底等动作,将下降速度降至100米/秒。D.在动力减速段,探测器启动反推发动机减速,直到距火星地表100米处悬停成像,完成精确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11.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预选着陆区的情况。“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是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B.从成功发射到被火星捕获,再到开展环绕探测,最后成功着陆,天问一号经历了9个多月的飞行。它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C.火星是目前人类行星探测的重点目标,但由于火星环境的不确知性、着陆过程较为第41页共41页 复杂、只能靠着陆器全程自主控制等困难,我国火星登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D.天问一号是我国行星探测的起点,它的成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三大任务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12.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本题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示意图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第三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筛选信息。【解答】(1)ABD.正确。C.有误,应是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防热大底、抛背罩和伞等动作。故选:C。(2)ABC.正确。D.有误,文中并未说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故选:D。(3)结合“登陆是火星探测最关键的环节,主要面临三大难点”“火星,是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最多的一颗行星”“目前实施的47次火星探测任务中,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而火星的22次着陆只有10次取得成功”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火星探索任务过程漫长、任务艰巨和未知的不确定性等困难,科学家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失败,迎难而上,勇于探索;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第41页共41页 (1)C(2)D(3)①面对火星探索任务过程漫长、任务艰巨和未知的不确定性等困难,科学家有坚定的信念;②面对成功率不高的火星探索,不怕失败,迎难而上,勇于探索;③中国与国际航天机构的合作,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④火星探测任务的规划和实施,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精神;⑤火星探测继承了我国航天领域成熟的技术,还首次采用新的技术,体现了科学探索在传承中有创新。【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一)实用性文本阅读(9分)无人驾驶“闯入”出租车张配豪呼叫出租车,结果叫到的是一辆驾驶座没人的车——曾经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这一奇幻场景,将在我们身边发生。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北京上路,你敢坐吗?“无人驾驶”这个已经讲了几年的故事,会如何颠覆我们的出行体验?北京尝鲜无人驾驶出租车自10月10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北京全面开放以来,高峰期单日订单量超2600单,单个站点单日订单量高峰600单。记者日前也实地“尝鲜”了一把。第41页共41页 在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北京市亦庄的一个虚拟站点,记者通过手机下单预约试乘,下单之后20分钟左右,出租车就到达指定位置了。进入到自动驾驶的状态后,在拐弯的时候屏幕上会显示即将右转,乘客可以对车辆下一步的操作有心理预判。同时,在路上遇到的两边车辆、行人、自行车,在这个屏幕上都会呈现。记者亲身体验后发现,相比由司机驾驶的出租车,它多了一份“顿挫感”。当出现障碍物时,它不会像人为操控那样平缓,有时候会突然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百度无人出租车这次开放的站点目前一共有15个,分别位于海淀区、大兴区,以及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且运行时间是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也就意味着在其他地区,或者上下班时段就无法进行体验。此外,运行车辆比较少,根据网上一些用户的反馈,如果叫车人多的话,往往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够被接单。虽说是无人驾驶,但百度无人出租车上还是配备了安全员,副驾位上放置有安全器材。原因在于,如果路面出现堵车、道路施工等情况,车辆有时侯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识别,届时要安全员介入操作,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目前接单的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采用的车型均为林肯MKZ,在车的四周和顶部搭载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探测仪器和传感器,它们相当于“眼睛”,能够识别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以及路标等。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极端天气(大雨、冰雹等)情况下,百度不提供无人驾驶服务。测试主要解决哪些问题记者了解到,通过无人驾驶出租车一段时间以来的测试,也确实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比如国内的无人驾驶技术还存在技术差距、法律空白以及适用体验性差等。近日,东莞一辆正在进行试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被撞,引发网友热议。第41页共41页 10月11日13时52分许,在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滨河北路和南门路交叉路口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从行驶记录仪看到,一辆白色SUV横向驶出,连撞两台小车。其中,被撞的一辆汽车车身上喷有“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字样。最终,凤岗交警认定,肇事的白色SUV车辆负全部责任,被撞车辆无责任。视频显示,事发过程中,涉及无人驾驶的车辆在通行路口时没有刹车减速的迹象。有网友称,该车标着“无人驾驶”,还有安全员,看到有车来撞,而且还是路口,难道就不会自动或人工刹车减速吗?此外,不少网友提出疑问:如果无人驾驶车辆(有安全员)撞车,又该如何判定责任呢?对此,有律师表示,无人驾驶技术尚属新技术,目前法律并未有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相应规定。现在所说的无人驾驶技术,安全员的双手也不能离开方向盘。因此,按照当前法律,该事故责任依然是在安全员身上,若是申请路段测试的车辆,赔偿的责任则由申请方承担。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多远抛开技术和法律层面,从车本身到周边的基建、民众的接受度,无人驾驶出租车要真正大规模普及,还面临多少挑战?在商业化的进程中,成本是第一道难关。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驾驶出租车想要成功,实现单车盈利是必要前提。“除了安全员,还要承担车上那么多传感器的成本,目前成本在60%左右,所以还没办法盈利。”除成本外,政策也是自动驾驶落地的一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2座城市和地区发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为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的建立提供必要支持。除了路测的支持之外,例如北京市等先行城市还发布了地方政府版的产业扶持政策,自动驾驶产业已经成为一场关于“城市名片”的竞赛。第41页共41页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21期),有改动)15.根据文章内容,不能说明百度无人出租车在技术层面不完善的一项是()(3分)A.当出现障碍物时,它不会像人为操控那样平缓,有时候会突然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B.如果路面出现堵车、道路施工等情况,车辆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识别,安全员介入操作,才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C.在极端天气(大雨、冰雹等)情况下,百度不提供无人驾驶服务。D.如果叫车人多的话,往往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够被接单。1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度这次所谓的“全面开放”其实多少有点夸大的意味,至少在目前,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产品运营层面,皆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B.传统车与无人出租车(有安全员)碰撞发生交通事故,按照当前法律,安全员应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C.百度无人出租车的四周和顶部搭载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探测仪器和传感器,它在安全性方面比传统车子高得多。D.针对无人驾驶国家会很快立法,车本身技术问题也会很快解决,因此无人出租车大规模普及为时不远。17.怎样才能让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普及,真正商业化?(3分)答:第41页共41页 【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由呼叫出租车,结果叫到的是一辆驾驶座没人的车,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然后依次说明北京尝鲜无人驾驶出租车、测试主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多远等内容。【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如果叫车人多的话,往往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够被接单“这一现象属于网络拥堵或可供派单的车辆少,这样才造成了“排队几十分钟才能够被接单”的现象。这不属于无人出租车在技术层面不完善,它与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数量有关。故选:D。(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正确;B.有误,无人出租车是肇事方,安全员才承担相应责任;C.有误,“它在安全性方面比传统车子高得多”判断错误,根据“如果路面出现堵车、道路施工等情况,车辆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识别,安全员介入操作,才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可知,目前仅仅依靠先进设备,安全性方面并不会比传统车子高;D.有误,两个“很快”和“无人出租车大规模普及为时不远”判断错误,政策落地和技术提高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说“人出租车大规模普及为时不远”,实在太过于乐观了。故选:A。(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驾驶出租车想要成功,实现单车盈利是必要前提”可知要普及无人驾驶车,首先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实现单车盈利”;无人驾驶需要大量基础配套设施,所以要加快基础配套建设;根据“无人驾驶技术尚属新技术,目前法律并未有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相应规定”第41页共41页 可知无人驾驶要普及,还需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最后,无人驾驶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有了优惠政策的支持,作为新技术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才能大规模普及。答案:(1)D(2)A(3)①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运营成本;②加快基础配套建设;③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④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②第41页共41页 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年。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迻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有删改)22.为什么说鲸落是残忍的过程?请简要说明。2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4.请结合文章,说说“鲸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答案】22.一只鲸鱼死亡之后,各类海洋生物会陆续分食鲸鱼巨大身体,啃食鲸鱼尸体上的残余组织,分解并吸食丰富的脂类,当鲸鱼骨中的养料被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迻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所以说鲸落是残忍的过程。23.引资料,引用《禅定荒野》里的话,说明了鲸落对海洋生物的巨大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24.反哺海洋,给海底带来了长时间的繁荣,从而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第41页共41页 【解析】【分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由第②段“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可知答案应该集中在第②段,从“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迻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些句中可以看出鲸落的残忍在于:当鲸鱼死后,要被各种生物不断分食、分解,从巨大身体到尸体上的残余组织再到鲸骨中丰富的脂类,都被一一分食,所以是残忍的过程。【23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属于引资料,“哺暗界众生十五年”突出鲸落为海洋生物贡献之久,作用之大。同时引资料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权威性。【2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第④段“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可知,鲸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在于:给海底带来长时间繁荣,反哺海洋;从“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可以看出鲸落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二)阅读下列以“微塑料”为主题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第41页共41页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②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③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④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⑤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⑥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⑦第41页共41页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有删改)【材料二】塑料都用到哪儿了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材料三】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每年,1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海洋塑料垃圾约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到817种。(选自“新浪网”)【材料四】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今”。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选自《人民日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16.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塑料是指环境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第41页共41页 B.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它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后,因为体积微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微塑料颗粒会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等方式侵入人体,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D.塑料在人类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三个方面是包装、家庭消费品和建筑工程。17.【材料三】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8.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材料一】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19.【材料一】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20.【材料四】说“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慘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某大型超市,打算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一提议,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这家超市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分析】这是关于“微塑料”的材料阅读。材料一是关于微塑料的说明文;材料二的图表说明塑料的来源;材料三是关于“海洋塑料”的报道;材料四是塑料袋在生活中的运用广泛和号召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使用塑料袋。【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CD.正确;第41页共41页 B.有误,材料一第⑥段中“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可知,选项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表述有误。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需要先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用。画线句子中“约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已达到817种”是数字的列举,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这两组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比重数和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污染数量。(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目前”是时间词,指说话的时候,即到现在为止“人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已经高达32000个”,不排除以后会出现更多的情况,“目前”是对时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4)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分析。材料一首先说明了微塑料的两种来源,接着介绍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人类的危害,最后介绍了全球范围陆续展开的禁塑行动,这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属于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5)本题考查结合实际提建议。解答此类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行动上支持限塑令超市可做的有:从自身做起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鼓励消费者自带袋子、循环使用环保袋;为限塑做宣传(宣传塑料的危害)提高人们的认识等,提建议时围绕着以上几方面阐述即可。答案:(1)B(2)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比重大,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之多。(3)“目前”限定了时间,说明仅到现在为止每个成年人每年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就已经高达32000个,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逻辑顺序。材料一是按照微塑料的来源—危害—治理,这样的逻辑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第41页共41页 (5)示例:建议超市用可降解塑料袋;禁塑宣传进超市,引导消费者自觉减少用塑料袋;鼓励进超市消费者自带购物袋,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列图标、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9题。材料一:2020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材料二: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这两个方面,【甲】是关键,尤其是要【乙】。第41页共41页 材料三: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占比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林业吸收碳汇每年约增加8亿吨至10亿吨,仅相当于排放量的7%左右。未来,随着新增林地面积潜力减少,主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材料四: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増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材料五:第41页共41页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16.(3分)依据“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材料信息得出的结论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①②;③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17.(2分)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8.(4分)“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简要说明其作用。19.(3分)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分析】这是一个材料阅读,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材料一写了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材料二是介绍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两个方法,材料三是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占比,材料四是治理库布其沙漠,材料五是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表格一个是“材料信息”,一个是“得出的结论”。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可知,“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正在变暖”;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第41页共41页 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和第二段“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可知,“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原因是“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历史最高水平,而且还在持续上升”“温室气体浓度过高后果极为严重”。(2)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二是介绍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两个方法,分别是“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这两个哪个是关键?结合材料三中的“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林业吸收碳汇每年约增加8亿吨至10亿吨,仅相当于排放量的7%左右”可知,通过植树造林来达到抵消剩余排放量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未来,随着新增林地面积潜力减少,主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我国林地面积有限,单纯依靠植树造林抵消剩余排放量并不可行。因此[甲]处应当填写“实现温室气体深度减排”,它才是关键;而要实现深度减排,就要“减少能源相关的排放量”,尤其是“要发展绿色能源”,这是[乙]处要写的内容。(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首先找到有关数据,“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这里用数据说明了库布其沙漠面积之大,治理难度极大;“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数据说明治理时间之长,突出了治理成果显著;“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利用数据说明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建设光伏治沙基地大有可为。(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及拟写标语的能力。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首先找出材料五中与低碳生活相关的内容,“第41页共41页 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且通过数据看,汽车排放的最多。据此我们可以建议,因为汽车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拟写标语时要注意突出话题,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可以采用修辞手法增加感染力,或者化用诗词、歌词等让其朗朗上口,达到宣传的目的。本题要宣传提倡绿色出行方式,使用清洁能源汽车等,可拟写标语“少开车,多走路,减少污染空气好”“汽车尾气漫天,好似战火硝烟,倡导绿色出行,健康幸福无边”“绿色出行,你我共行”等。答案:(1)全球正在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历史最高水平,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后果极为严重(2)[甲]实现温室气体深度减排。[乙]减少能源相关的排放量(发展绿色能源)。(3)以数据说明库布其沙漠治理难度大,突出了治理成果显著;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建设光伏治沙基地大有可为。(4)示例:因为汽车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标语示例:出门就开车,耗能有污染;出门多步行,健身又环保。【点评】拟写宣传标语的技巧:(1)多用修辞,用比喻、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可使标语生动形象,增强宣传效果。(2)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3)力求简洁,结构简洁醒目,语言简练通俗,既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便于记忆,加深印象。第41页共41页 说明文阅读“猝死”急救指南①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②《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刊发的一份报告显示,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引用2009年的研究数据指出,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之外,因此,当专业救护人员赶到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生命是完全无法挽回的。④1963年,心脏病学家伦纳德·司彻里斯创立了美国心脏协会中心的CPR(心脏复苏)委员会,同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授权支持CPR。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正式组合为现代心肺复苏技术。⑤(甲)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时,这个“泵”就停止工作了,全身会缺血。心脏就是这个工作原理,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运送到全身当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缺氧坏死。⑥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什么时候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呢?首先拍打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没有眨眼、做眉、中哈等反应其次患者胸部无起伏5~10秒,两者同时具备即可判断患者心将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⑦如何做心肺复苏呢?发现有人倒地,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第二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重唤;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第四步,看呼吸,而不是去听和感觉,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5~10秒,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是不正常呼吸(下颌式呼吸),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第41页共41页 ⑧胸外接压的位置:两乳头连接中点处(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约一张银行卡的宽度);频率:每分钟100~200次。反复进行胸外按压直至拿到AED或急救人员到来。⑨关于人工呼吸,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可以不做,因为未经训练的吹气既无效,还会使按压中断。应持续地按压,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越早进行电击,心脏重新跳动的成功率越高。⑩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它小巧便携,使用简单有效。AED的出现使急救有望抓住“黄金4分钟”。⑪心搏骤停病人早期85%~90%的病因是室颤,医院外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ED。(乙)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⑫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⑬猝死是救不活的,能救过来的是当发生呼吸、心搏骤停10分钟之内身边有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因为2/3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身边没有医生,所以真正能救他们的是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读者》2021.6,有删改)17.阅读全文,说一说对心搏骤停患者,可以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有哪些?18.从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19.下面加点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20.本文介绍了心肺复苏技术,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救治过程,为了让更多心肺病人在生命关键时刻得到救治,请你开动脑筋,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出你的建议。17.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18.甲: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心脏比作泵,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心脏的工作原理。乙: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治疗室颤的紧迫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第41页共41页 19.不能删去。“估计”指对事物进行大致的推断,文中推断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达54.4万,并不是绝对的,删掉后,表达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0.示例:①医院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到单位或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技术宣传与培训;②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由⑫段“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可概括出能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甲句中,由“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可知,把心脏比作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心脏的工作原理,使之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乙句中,由“1分钟”和“7%~10%”两组数据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用具体的数据使说更真实,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增强说服力。19.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估计”表示推断,删去后意思变成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达54.4万,不符合实际,该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以不能删掉。20.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提出见解的能力。由“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出你的建议”可知要从普及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两方面进行答题。第41页共41页 示例:企事业单位可定期邀请医护人员到本单位宣传培训;公园、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医务室,配备相关急救设备。第41页共4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08 22:11:08 页数:41
价格:¥8.88 大小:712.0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