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1
2
/31
剩余2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表为我国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统计数据。为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未来我国需要( )2010年(第六次)2020年(第七次)0﹣14岁16.60%17.95%15﹣64岁74.53%68.55%65岁及以上8.87%13.50%A.增加就业岗位B.延长义务教育C.增加养老设施D.扩大城市规模2.(2021秋•杨浦区期末)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某地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则是指依法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常住户口的人。截至2020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5.4%,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人口出生率低B.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减弱C.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较多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2021秋•杨浦区期末)海南省西岛渔村充分利用当地珊瑚资源,就地取材,建造民居,“珊瑚石古屋”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该民居位于我国( )A.华南沿海文化区B.江南水乡文化区C.云贵高原文化区D.四川盆地文化区2020年9月23日,上海市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即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据此完成1~2题。4.上海市发布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户籍人口B.增加人才储备C.解决学生就业D.提高城市知名度5.该政策对上海市的影响表现在( )①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②降低城市管理难度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缓解就业压力第31页共31页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如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9~10题。6.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失衡7.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如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8.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第31页共31页 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9.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10.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迅速增加。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全省的城市人口和服务业空间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回答6~7题。1995~2015年,福建省人口迁移特点是( )A.泉州、厦门迁入人口多B.总体向西南地区迁移C.大部分迁往福州、宁德D.迁移人口集聚德化县11.(2022•浙江)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主要作用是( )①保持土壤温度②减少水肥流失③增加土壤厚度④改善土壤质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图为浙江省舟山市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统计图。该市以12%的GDP增速领跑全国,最有可能推动该市经济增速显著的产业部门是( )第31页共31页 A.渔业B.旅游业C.金融业D.石油化工业13.(2021秋•杨浦区期末)嘉定区近年来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现代特色农业。其中华亭镇的有机蔬菜采用高效、节能的滴灌、喷灌技术,常年为各大超市提供高品质、无污染的有机蔬果产品。这体现嘉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①农药使用率高②能源消耗高③科技含量高④商品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路标是交通道路的标识,通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如图为某国高速公路沿线路标(图中标识:前方174公里处有应急电话)。据此回答13~14题。14.关于图示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B.全年高温多雨C.通信设施非常完善D.机动车行驶习惯与我国相同15.该国最可能是( )A.日本B.刚果C.澳大利亚D.斯里兰卡16.我国沿海某养殖场现引入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将污水处理后排放。该工艺流程的应用有利于( )①缩短工艺流程②增加产品种类第31页共31页 ③降低土壤肥力④改善水环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7.(2021春•酒泉期末)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指的是居民在日常生活、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和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菜叶、果皮、蛋壳、茶叶渣、腐肉、骨头等。)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②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减少了投资③实现了垃圾就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④减少了土地占用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2017秋•武进区校级期末)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B.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C.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D.人们直接吞服了有毒物质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应因地制宜,采用水利、农业和生物等措施。植物生长旺盛季节会抑制土壤表层盐分上升。如图为我国西北某地春小麦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第31页共31页 19.有关该地土壤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30厘米深度土壤盐分4月>7月>10月B.4月,春小麦生长季节,土壤表层盐分较高C.7月,春小麦成熟水分较多,土壤表层盐分较低D.10月,春小麦完成收割,土壤表层盐分较低20.为减轻该地土地次生盐碱化,下列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A.改良种植结构,延长农作物覆盖时间B.大规模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C.夏季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D.冬季大量采取地下水进行结冰灌溉第31页共31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表为我国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统计数据。为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未来我国需要( )2010年(第六次)2020年(第七次)0﹣14岁16.60%17.95%15﹣64岁74.53%68.55%65岁及以上8.87%13.50%A.增加就业岗位B.延长义务教育C.增加养老设施D.扩大城市规模【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时事类开放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人口与城市.【分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措施为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措施为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解答】解:由表中信息可知,第七次人口普查15﹣64岁人口比例下降,不需要增加就业岗位,A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明显增加,人口老龄化明显,需要增加养老设施,C正确。人口比例的变化与延长义务教育和扩大城市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表格数据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2.(2021秋•杨浦区期末)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某地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则是指依法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常住户口的人。截至2020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5.4%,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人口出生率低B.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减弱C.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较多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考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行、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社会经济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政治因素。第31页共31页 【解答】解: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5.4%,说明城市地区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务工导致,C正确。城镇人口出生率低、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等不会导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影响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率的因素。3.(2021秋•杨浦区期末)海南省西岛渔村充分利用当地珊瑚资源,就地取材,建造民居,“珊瑚石古屋”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该民居位于我国( )A.华南沿海文化区B.江南水乡文化区C.云贵高原文化区D.四川盆地文化区【考点】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根据材料,“珊瑚石古屋”位于海南省,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解答】解:根据材料,该民居位于海南省,属于我国华南沿海文化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不同省份的分布和文化特点。2020年9月23日,上海市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即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据此完成1~2题。4.上海市发布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户籍人口B.增加人才储备C.解决学生就业D.提高城市知名度【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解答】解:据材料可知,本次上海市发布的人口政策中,受惠的主要是四所一流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说明该政策的发布是为了进一步吸纳人才,储备高素质劳动力,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第31页共31页 5.该政策对上海市的影响表现在( )①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②降低城市管理难度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缓解就业压力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1)迁入地——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2)迁出地——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解答】解:上海市人口新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导致更多一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留沪发展。人才的增多,可以增加城市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增加就业压力,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如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9~10题。6.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失衡【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人口统计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第31页共31页 【分析】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解答】解: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错误。读图可知,塔身上部变宽,下部变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为背景,考查了2015年该省劳动力状况,读图分析解决问题。7.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关联图;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分析】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解答】解: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可知,图中塔基变窄,塔顶变宽,说明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图中显示说明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没有显示人口迁出,也没有显示城乡发展差距扩大,BD错误。图中显示说明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与环境承载力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劳动年龄结构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如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第31页共31页 8.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分析】区域户籍政策的变化是导致外来落户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答】解: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错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第31页共31页 【解答】解: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10.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迅速增加。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全省的城市人口和服务业空间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回答6~7题。1995~2015年,福建省人口迁移特点是( )A.泉州、厦门迁入人口多B.总体向西南地区迁移C.大部分迁往福州、宁德D.迁移人口集聚德化县【考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第31页共31页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和1995~2015年福建全省的城市人口重心演化轨迹进行判断,市人口重心变化判断人口迁移趋势,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判断,目前福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是泉州、厦门,因此泉州、厦门迁入人口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相关知识。11.(2022•浙江)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主要作用是( )①保持土壤温度②减少水肥流失③增加土壤厚度④改善土壤质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1、合理发展农业生产,就可以使农业土地资源得到持续、永久利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农业生产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2、人类对农业生产的不合理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甚至灾难。①只顾获取更多的农产品,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则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②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自然界碳循环等发生改变。③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荒漠化,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等。(毁林开荒:热带原始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解答】解:农田覆盖地膜可以保温、保土、保湿、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增强光效等,①②正确。土壤层次分为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士母质层,土壤厚度是母质层以上的那部分,地膜覆盖不会增加土壤厚度,③错误。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地膜覆盖不会改善土壤质地,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即可。12.(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图为浙江省舟山市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统计图。该市以12%的GDP增速领跑全国,最有可能推动该市经济增速显著的产业部门是( )第31页共31页 A.渔业B.旅游业C.金融业D.石油化工业【考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本题考查产业活动的知识,产业活动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最优的产业结构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解答】解:2020年舟山市三大产业增加值中增速最快的为第二产业,选项中渔业属于第一产业,旅游、金融属第三产业,只有石油化工业属于第二产业。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产业活动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13.(2021秋•杨浦区期末)嘉定区近年来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现代特色农业。其中华亭镇的有机蔬菜采用高效、节能的滴灌、喷灌技术,常年为各大超市提供高品质、无污染的有机蔬果产品。这体现嘉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①农药使用率高②能源消耗高③科技含量高④商品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生活实际类开放题;可持续发展思想;利用区域特征;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现代特色农业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解答】解:据题意,华亭镇的特色农业生产高品质无污染的有机蔬果产品,故①错误。华亭镇的绿色农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灌溉技术,故②错误。华亭镇的有机蔬菜采用高效、节能的滴灌、喷灌技术,故③正确。华亭镇常年为各大超市提供蔬果产品,商品率高,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较易,根据题意判断该地农业发展特点即可,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对错误选项进行排除。第31页共31页 路标是交通道路的标识,通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如图为某国高速公路沿线路标(图中标识:前方174公里处有应急电话)。据此回答13~14题。14.关于图示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B.全年高温多雨C.通信设施非常完善D.机动车行驶习惯与我国相同【考点】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特征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路标可知,图示的语言是英语,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英国、美国、菲律宾、印度和澳大利亚;图示范围内没有聚落和人口,说明该国人口稀少,地广人稀,且没有树木的分布,说明降水少,最有可能是澳大利亚。【解答】解:A、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故正确。B、图示地区没有树木,说明降水少,不符合题意。C、图示为公路。不能体现通信设施完善,不符合题意。D、澳大利亚机动车行驶习惯与我国相反,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难度相对大,英语是解答本题的突破点。15.该国最可能是( )A.日本B.刚果C.澳大利亚D.斯里兰卡【考点】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澳大利亚联邦简称“澳大利亚”(Australia),其领土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此也称“澳洲”。有很多独特动植物和自然景观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有华侨华人67万左右,占定居人口的3.41%。【解答】解:读某国高速公路沿线路标,图中标识:前方174公里处有应急电话,说明该地地广人稀,符合的是澳大利亚,C正确,A、B、D错误。第31页共31页 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国高速公路沿线路标为背景,考查了交通道路的标识,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16.我国沿海某养殖场现引入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将污水处理后排放。该工艺流程的应用有利于( )①缩短工艺流程②增加产品种类③降低土壤肥力④改善水环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考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显著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等。【解答】解:图示工艺流程较长,故①错。图示工艺降水废弃物加工利用,增加产品种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环境,故②④对。图示工艺流程可以产生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故③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17.(2021春•酒泉期末)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指的是居民在日常生活、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和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菜叶、果皮、蛋壳、茶叶渣、腐肉、骨头等。)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第31页共31页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②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减少了投资③实现了垃圾就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④减少了土地占用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可持续发展.【分析】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该处理系统的核心是沼气池,以厨余垃圾为原料,产出电力、工业油脂等产品,读懂图中物质流向是关键。【解答】解:图示垃圾处理,能够产出电力、工业油脂等产品,减少垃圾总量,且生产过程中未造成二次污染,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①③正确。垃圾资源化的处理过程需要增加投资,②错误。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土地占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④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厨余垃圾处理问题,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18.(2017秋•武进区校级期末)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B.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C.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在食物链中富集D.人们直接吞服了有毒物质【考点】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1页共31页 【分析】考查人地关系的知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人类还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索取 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又通过生产消费活动和生活消费 活动将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这叫反馈作用。【解答】解:水俣病是因为自污染源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富集放大后转化成甲基汞,是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是从自然整体性考虑问题,分析即可。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应因地制宜,采用水利、农业和生物等措施。植物生长旺盛季节会抑制土壤表层盐分上升。如图为我国西北某地春小麦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19.有关该地土壤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30厘米深度土壤盐分4月>7月>10月B.4月,春小麦生长季节,土壤表层盐分较高C.7月,春小麦成熟水分较多,土壤表层盐分较低D.10月,春小麦完成收割,土壤表层盐分较低【考点】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自然地理要素.【分析】盐碱化土壤是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累积到地表形成的。形成土壤盐碱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如蒸发等作用力。在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的地区,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则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经过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了土壤盐碱化;对于很多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的地区,当洼地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在此处,也形成盐碱地。【解答】解:读图分析,20﹣30厘米深度土壤盐分10月>4月>7月,A错误。第31页共31页 4月,春小麦开始生长,对地表有一定的遮阴作用,蒸发较弱,土壤表层盐分较低,B错误。7月,春小麦成熟,此时降水较多,且小麦植株遮阴作用增强,减少水分蒸发,土壤表层盐分较低,C正确。10月,春小麦完成收割,此时气温较高,且地表没有小麦植株覆盖,蒸发旺盛,土壤表层盐分较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西北某地春小麦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土壤盐分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为减轻该地土地次生盐碱化,下列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A.改良种植结构,延长农作物覆盖时间B.大规模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C.夏季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D.冬季大量采取地下水进行结冰灌溉【考点】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一般是地下水埋深(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生盐化;②地下水矿化度高,其积盐过程同土壤盐碱化。在华北地区经常大水漫灌农田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读图分析,20~30厘米深度土壤盐分10月>4月>7月;4月,春小麦开始生长,对地表有一定的遮阴作用,蒸发较弱,土壤表层盐分较低;7月,春小麦成熟,此时降水较多,且小麦植株遮阴作用增强,减少水分蒸发,土壤表层盐分较低;10月,春小麦完成收割,此时气温较高,且地表没有小麦植株覆盖,蒸发旺盛,土壤表层盐分较高。【解答】解:A、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土壤表层盐分的变化与农作物的遮阴覆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减轻该地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可以改良种植结构,延长农作物的覆盖时间,故正确。B、大规模增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但不利于减轻土壤的次生盐碱化,不符合题意。C、夏季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可以提高经济收入,但不是减轻该地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措施,不符合题意。D、冬季大量采取地下水进行结冰灌溉,在冬天的冻融作用下,大量盐分聚积于地表土壤,造成土壤春季爆发性积盐,不符合题意。第31页共31页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解题时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第31页共31页 考点卡片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的认知】生物使土壤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肥力的生产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植物,它们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得以生长同时分泌大量产物对岩石进行风化。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都可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秋•温州期中)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C.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分析: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高温湿润环境,利于风化壳发育。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壳逐渐变薄。解答: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A错;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正确;生物活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C错;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壳逐渐变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土壤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壤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根据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分析数据和材料解决问题。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识点的认知】1、低增长阶段(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主要分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土著居民。2、增长阶段(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较低;自然增长率提高。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第31页共31页 3、增长减缓阶段(过渡型):“过渡”模式,出生率开始下降,较低;死亡率继续下降,低;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主要分布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4、低速增长阶段(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出生率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主要分布在德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分布地区,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如图为中印两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突出的现象是( )A.印度老龄化现象严重B.中国自然增长率高于印度C.印度人口死亡率较高D.中国30~60岁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中国和印度的人口特点。解答:A、印度的“人口金字塔图”呈现为底部宽、顶部窄的三角形,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故错。B、读中国的“人口金字塔图”知,“金字塔”底部较窄,少年儿童比重较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自然增长率低于印度;故错。C、具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国死亡率高低;故错。D、由图可知,30~60岁年龄组中,中国较印度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题过程中容易一些思维定势误导,注意应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图表信息作答。【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的理解,考查不同阶段各种人口增长的模式图(例如: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等)或图表等,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第31页共31页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知识点的认知】1、国际人口迁移(1)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原始社会,追逐生活资料;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2)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①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旧大陆”和“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②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③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3)二战后的人口迁移: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主要方向是由黄河流域向其他地区迁移。(2)改革开放前:严格的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改革开放后: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分析: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使一部分人不必再去远方打工。解答:由题可知,我国出现了务工潮倒吸现象,即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主要是因为当地城市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农民工不必去远方工作。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考查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的人口迁移情况,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第31页共31页 4.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知识点的认知】1.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影响出生率①初婚年龄: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偏低,出生率高;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降低人口出生率。②婚姻关系:一些西方国家: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降低出生率;一些发展中国家:离婚率低,出生率高(2)中国文化与人口①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②变化: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发展历史不同导致城市景观差异: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和教堂;统治权力不同导致城市格局不同: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下列叙述中,与台湾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分析: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主要分布于澳门、福建沿海地区。解答:A项,妈祖文化,主要分布于澳门、福建沿海地区,故A项正确。B项,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茶、竹的生长,所以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故B项不正确。C项,传统地方戏曲评剧、秦腔主要分布在陕西,故C项错误。D项,传统的民居泥草房和吊脚楼主要分布于苗族聚落地区,台湾苗族聚落少,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并能广泛涉猎课外地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31页共31页 5.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知识点的认知】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区位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4、乳畜业: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区位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5、混合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区位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机械化水平高;交通发达;政府扶持。【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春•新罗区校级期中)关于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B.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C.农场生产有明显的忙闲两季D.生产规模较大,但机械化水平不高分析: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即个别地区和个别农场,生产农作物和牲畜两种产品。该农业类型由来已久,是在经历了植物培育和动物驯化后开始出现的。在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以栽培农作物、从事农耕活动为主,把经营畜牧业放在次要地位,将牲畜放牧在天然草地或农耕休闲地上,以此满足自身对农畜产品的需要。在工业化带动下的农业大发展时期,发达国家开始专门种植饲草料,使种植业和畜牧业愈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解答:解: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A错误;该地区地广人稀,故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C、D错误。第31页共31页 由于小麦种植和牧羊活动的农事错开,故利于合理安排农事活动,而由于生产多种农产品,故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B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可用排除法作答。【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判断出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区域定位。6.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知】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朝阳一模)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地膜覆盖技术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2015年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地膜用量就达到2240吨。地膜使用过程中受日照、风化、耕作等因素影响容易破碎,大多废弃于田间。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但超薄地膜老化快、易破碎,人工捡拾清理或机械捡拾困难,(1)试分析地膜对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2)推行超薄地膜覆盖会造成环境问题,请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1)地膜对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2)推行超薄地膜覆盖会造成环境问题,合理化建议主要从政策、宣传、科技等方面回答。解答:(1)地膜对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利:地膜覆盖技术利于热量的保存,提高土壤温度;同时减少地面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不利:残留地膜污染土壤;土壤肥力下降。(2)合理化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大政府农业补贴;对于残留地膜,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新型地膜材料;同时加大地膜的回收力度。故答案为:(1)有利:利于热量的保存,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地面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不利:残留地膜污染土壤;土壤肥力下降。第31页共31页 (2)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政府农业补贴;发展科技,研发新型地膜材料;加大地膜的回收力度。点评: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在熟记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了解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的原因及措施。7.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知识点的认知】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方。②矿业: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③工业:更注重社会经济条件。④服务业: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地区。2、地域联系:①生产协作: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工业集聚型);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协作(工业分散型)。②商贸联系: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加深,产业之间建立商贸联系。 ③现代物流业: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完整供应链,可以减少企业库存、减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如图1是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运输成本构成图。图2是工业区位示意图,图中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O点是中心点。甲每生产1吨产品需要1吨原料和1吨燃料,其原料来自Y地,燃料来自R地,产品销售至S地。据此回答。第31页共31页 若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则甲的最佳区位是( )A.MB.NC.OD.P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解答:由题中材料“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可知,甲应当距离三地最近,O点为最合理位置。故选:C。点评:本题以工业区位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业活动的区位联系和地域条件。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根据不同产业活动有不同的区位条件、地域联系方式差异等基础知识,提高在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解决问题。8.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知识点的认知】1、方格网式: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感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但网络空间形式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线系统数较小。2、带状:是由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交通线路沿带状轴向延伸,并且与一些相垂直的次级交通线路组成类似方格状的交通网。可使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沿着交通轴线方向延伸并接近自然,对地形、水系等等适应性较好。3、放射状:常被用于连接主城与卫星城之间。4、环形放射状:城市骨架交通网络由环形和放射交通线路组合而成。以放射状交通线路承担内外出行,并连接主城与卫星城。环形交通网承担区与区之间或过境出行,连接卫星城之间,减少卫星城之间的出行穿越主城中心。5、自由式:多为因地形,水系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使道路自由布置。是较好地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但是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成畸形交叉。适合于地形条件较复杂及其他限制条件较苛刻的城市。【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第31页共31页 例:(2018秋•温州期中)2017年9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相关研究,制订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之花在各地全面绽放。这将有利于( )①改善大气环境②缓解交通拥堵③缓解能源短缺④减少交通事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汽车,将大大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解答:逐步减少直到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汽车,将大大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电动汽车产生噪声也很低,也会减少噪声污染;但对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交通事故没有影响,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意义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意义的相关知识。9.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知识点的认知】1、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2秋•宿豫区校级月考)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B.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C.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D.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第31页共31页 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如果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能吸引更多的商家;但发展经济离不开环境,如果一味的保护环境,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不可只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要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解答:A、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故不符合题意。B、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故不符合题意。C、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不一定会越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故符合题意。D、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结果,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1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知识点的认知】1、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2、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3、显著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5、更加重视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春•温州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 )A.发展的观念B.环境的观念C.权利的观念D.公平的观念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解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所以反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环境的观念,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第31页共31页 解题关键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11.区域的含义【知识点的认知】区域的含义: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区域的含义,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秋•哈尔滨期中)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划分的标准是根据自然地理的差异B.一个区域的内部是绝对一致的C.区域的边界都是十分明确的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分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解答:区域划分的标准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因素,所以A错;区域的内部也是有差异的,所以B错;区域的边界有的是模糊的,所以C错;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所以D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熟记区域的含义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第31页共31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旅游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宇宙与地球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旅游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选修地理 高考真题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 高考真题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1-20 10:15:38
页数:31
价格:¥6.66
大小:618.25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