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3

2/43

剩余4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1秋•香坊区校级期末)能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增大的因素是(  )A.暖流B.河流注入C.降水D.蒸发2.(2021秋•嘉定区期末)2021年10月,国家气候中心发表最新消息,预计2021年将是“拉尼娜年”。其主要依据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发现2021年7月以来,赤道附近的(  )A.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B.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C.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D.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3.(2021秋•金山区期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会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以下关于拉尼娜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信风减弱B.澳大利亚东部气候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C.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减少D.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偏低4.(2021秋•澄海区校级期中)某海岸地理学家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哪里就有障壁岛的存在。”如图为障壁岛示意图。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②河流入海口③波涛汹涌的海岸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2020秋•黄浦区期末)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在沿海国家所拥有的专属经济区内(  )第43页共43页 A.沿海国对其拥有全部主权B.其他国家可自由捕捞、航行C.其他国家不能随意铺设管道D.沿海国对自然资源享有专属及管辖权6.(2021秋•闵行区期末)根据海温监测数据,2021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C.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D.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7.(2020秋•徐汇区期末)下列地形地貌中,成因与海沟相似的是(  )A.峡谷B.洋中脊C.岛弧D.裂谷8.(2021•上海学业考试)在大西洋S形洋脊附近可能形成(  )A.火山B.海沟C.海岸山脉D.岛弧9.(2021秋•黄埔区校级期中)“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  )①洪水泛滥②干旱③使秘鲁渔业受损④使森林火灾多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2021秋•浙江期中)广西北海银滩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7000米之间,滩面平缓宽广而无礁石,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海水退潮快,涨潮慢,沙滩自净能力强,游泳安全系数高,海水透明度大于2米,年平均水温23.7℃。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砾石海岸B.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C.属于淤泥质海岸D.属于海浪沉积作用形成11.(2021秋•钦北区校级期末)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回答。第43页共43页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2.(2021秋•爱民区校级期末)读2020年12月5日5时部分区域气压场图(单位:hPa)。图中吹东南风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13.(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图为北京9月17日和18日的天气状况图。图中18日比17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  )9月17日9月18日天气状况白天夜晚白天夜晚晴晴多云小雨气温26℃17℃25℃18℃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少②大气反射太阳辐射量少第43页共43页 ③大气逆辐射强④地面辐射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中7﹣9月降水稀少,其原因主要是(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东南信风带控制C.受东北信风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5.(2021秋•嘉定区期末)如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如图中显示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16.(2021秋•钦北区校级期末)有关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②洋流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③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小,能量越小④当新月和满月时,潮水涨得特别高,称为大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7.(2021秋•金山区期末)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如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地形分别是(  )第43页共43页 A.生长边界洋脊B.消亡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洋脊D.生长边界海沟二.解答题(共3小题)18.(2021秋•杨浦区期末)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研究滨海湿地的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重要意义。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渤海湾是渤海西部的浅水海湾,北起河北省大清河口,南至山东省黄河口。渤海湾湿地是由环绕渤海湾周围的浅海水域、潮滩、河流等自然湿地和水库、盐田、鱼虾池、水稻田等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型大面积连片湿地带。材料二:曹妃甸位于渤海湾北部,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不冻不淤,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巨大优势。第43页共43页 (1)简述1986年﹣2014年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特点。(2)分析曹妃甸建大型深水港口的优势区位条件。(3)简述2002年﹣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该变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渤海湾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19.(2021秋•湖北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边的植物,生存空间往往被挤压得非常有限。为了开辟新的栖居地,很多植物的种子与果实落入大海,随洋流漂泊流浪。能够通过漂洋过海传播种子的植物有100多种,这些植物统称为海漂植物,其中最典型的是椰子。海漂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简称海漂种实)能够漂浮在海面随海水移动,在陌生的海岸登陆,在适宜的海岸生根发芽繁育。垦丁地区位于台湾岛南端,调查发现,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复杂。如图示意垦丁的位置及其范围、轮廓。第43页共43页 (1)分析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复杂的原因。(2)有些热带海漂种实在垦丁海岸不能生根发芽或者生长繁育,推测其原因。(3)与福建沿海相比,说明垦丁地区稀有植物种类更丰富的自然条件。20.(2021秋•平房区校级期末)读图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世界部分地区海陆分布图”和最后一图“①、②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气压带A的名称是  ,盛行  气流(上升或下沉),B带的风向是  。(2)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甲位置时,图2中雅典受图1中  (填字母)控制,与图3中  (填序号)城市相似。(3)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乙位置时,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选择填空)。A.洪涝第43页共43页 B.寒潮C.台风D.海啸第43页共43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1秋•香坊区校级期末)能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增大的因素是(  )A.暖流B.河流注入C.降水D.蒸发【考点】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解答】解:暖流从水温高处流来,暖流流经使得海水温度上升,海水温度上升,蒸发加强,海水中盐份浓缩,海水盐度升高,A符合题意。河流注入对海水温度影响不确定,但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会下降,B不符合题意。大气降水有可能削弱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有可能使海水温度降低,大气降水会稀释海水的盐度,C不符合题意。海水蒸发会使海水中盐份浓缩,海水盐度升高,但海水蒸发需要消耗热量,有可能降低海水温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2.(2021秋•嘉定区期末)2021年10月,国家气候中心发表最新消息,预计2021年将是“拉尼娜年”。其主要依据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发现2021年7月以来,赤道附近的(  )A.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B.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C.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D.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持续升高【考点】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使沃克环流减弱,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出现异常;拉尼娜现象与之相反。【解答】解: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降低,导致该区域乃至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C正确,ABD错误。第43页共43页 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原因。3.(2021秋•金山区期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会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以下关于拉尼娜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信风减弱B.澳大利亚东部气候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C.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减少D.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偏低【考点】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海水运动——洋流.【分析】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解答】解: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更显著,会增强沃克环流,增强东南信风,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温度上升,对流运动强烈,降水更加丰富,B错误。我国的台风主要是来自西太平洋,温度上升,会增加台风次数,C错误。由于拉尼娜会将热量带到太平洋西侧,东侧温度会降低,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影响,需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4.(2021秋•澄海区校级期中)某海岸地理学家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哪里就有障壁岛的存在。”如图为障壁岛示意图。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②河流入海口③波涛汹涌的海岸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第43页共43页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考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海洋与海岸带.【分析】障壁岛是指一种狭长形的高出海水面的砂岩体,平行海岸分布,与海岸之间常有潟湖相隔,对潟湖起屏障作用。【解答】解:根据材料,障壁岛的形成需要一片平整陆地,沙丘广布的海滩提供了该条件,①正确。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淤积,为障壁岛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以海浪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海浪堆积作用较弱,不易形成障壁岛,③错误。根据材料,障壁岛一般形成于沿海地区,在远洋地区不易出现,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障壁岛形成的条件。5.(2020秋•黄浦区期末)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在沿海国家所拥有的专属经济区内(  )A.沿海国对其拥有全部主权B.其他国家可自由捕捞、航行C.其他国家不能随意铺设管道D.沿海国对自然资源享有专属及管辖权【考点】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本题考查专属经济区的知识,专属经济区,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第43页共43页 【解答】解: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范围是从领海基线向外到200海里,包括毗连区,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从专属经济区外侧的基线以外为公海。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专属经济区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6.(2021秋•闵行区期末)根据海温监测数据,2021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C.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D.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考点】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材料分析题;分析与综合思想;知识迁移法;海水运动——洋流.【分析】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解答】解: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降低,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会加剧沃克环流,增强东南信风的势力。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拉尼娜现象的原因及影响,能够拓宽知识渠道,平时注意积累课外知识,才能正确解答。7.(2020秋•徐汇区期末)下列地形地貌中,成因与海沟相似的是(  )A.峡谷B.洋中脊C.岛弧D.裂谷【考点】海底地形图.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生长边界处板块逐渐远离,在陆地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海洋中形成大洋中脊;消亡边界处板块相互靠近、碰撞挤压,若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会形成褶皱山脉,若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大洋板块一侧会形成海沟。【解答】解: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的地貌,是板块消亡边界形成的地貌;岛弧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大陆板块被拱起而形成地貌,成因与海沟类似,C正确。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洋中脊和裂谷是板块生长边界处形成的地貌,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8.(2021•上海学业考试)在大西洋S形洋脊附近可能形成(  )A.火山B.海沟C.海岸山脉D.岛弧第43页共43页 【考点】海底地形图.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板块的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一般形成山脉、高原、海岸山脉、岛屿等,生长边界形成海岭、大洋中脊、裂谷、海洋等。【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着大西洋S形洋脊分布有一条狭长的中央裂谷,地幔的高温岩浆从裂谷涌出,形成火山,因此在大西洋S形洋脊附近可能形成火山,A正确。海沟、海岸山脉、岛弧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海底地形的相关知识,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9.(2021秋•黄埔区校级期中)“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  )①洪水泛滥②干旱③使秘鲁渔业受损④使森林火灾多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解答】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会产生洪水泛滥,①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干旱,②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中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会使秘鲁渔业受损,③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引起森林火灾多发,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为背景,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第43页共43页 10.(2021秋•浙江期中)广西北海银滩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7000米之间,滩面平缓宽广而无礁石,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海水退潮快,涨潮慢,沙滩自净能力强,游泳安全系数高,海水透明度大于2米,年平均水温23.7℃。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砾石海岸B.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C.属于淤泥质海岸D.属于海浪沉积作用形成【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海岸带的地形地貌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物质响应。按其成因可以将海岸分为侵蚀型海岸、堆积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三类。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和泥质海岸。按照陆地地貌,可以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所谓生物海岸,是指主要由生物体构成的海岸。最常见的是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一般来说,基岩海岸都是上升型海岸和侵蚀型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则视具体情况,分别属于堆积型海岸或平衡型海岸。堆积性海岸是由粉砂、沙及其他随着海水带来的物质堆积而成。【解答】解:结合图文资料知广西北海银滩属于砂砾质海岸(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多沙堤、沙坝、海滩,宽阔平坦),属于堆积型海岸,是由海水带来的粉砂、沙及其他物质堆积而成,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读图能判断出海岸的主要类型。11.(2021秋•钦北区校级期末)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回答。第43页共43页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特征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规律;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地膜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解答】解:由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A正确。大气逆辐射主要受地面辐射的影响,B错误。地膜覆盖不能增强太阳辐射,C错误。地膜覆盖减弱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地膜覆盖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12.(2021秋•爱民区校级期末)读2020年12月5日5时部分区域气压场图(单位:hPa)。图中吹东南风的地点是(  )第43页共43页 A.①B.②C.③D.④【考点】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等压线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常见的天气系统.【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高空气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解答】解:图中相临两条等压线的差是2.5hpa,根据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等压线数值北大南小,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加上摩擦力的共同影响,所以③吹东南风,①②④均是东北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掌握影响风向的因素和特点结合图示即可解答。13.(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图为北京9月17日和18日的天气状况图。图中18日比17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  )9月17日9月18日天气状况白天夜晚白天夜晚晴晴多云小雨气温26℃17℃25℃18℃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少②大气反射太阳辐射量少③大气逆辐射强④地面辐射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第43页共43页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根据表格,18日与17日相比,白天和晚上出现阴雨天气,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反射的太阳辐射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释放出的地面辐射较少,①正确,②④错误。夜晚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较晴天高,③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同天气情况下大气受热过程的变化。14.(2021秋•杨浦区期末)如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中7﹣9月降水稀少,其原因主要是(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东南信风带控制C.受东北信风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关联图;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气候的类型与分布.【分析】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可知该地全年高温,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气候,降水集中在12﹣4月,且年降水量<1000mm,一年分为干湿两季,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解答】解:读气温曲线可知该地全年高温,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气候,7月平均气温最低为20℃左右,该地位于南半球;降水集中在12﹣4月,且年降水量<1000mm,一年分为干湿两季,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7﹣9月降水稀少的原因是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控制,干燥少雨。故选:B。第43页共43页 【点评】本题需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出气候类型,熟悉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属中等难度题。15.(2021秋•嘉定区期末)如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如图中显示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特征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规律;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图中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2021秋•钦北区校级期末)有关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②洋流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③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小,能量越小④当新月和满月时,潮水涨得特别高,称为大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考点】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海水运动的形式包括洋流、风浪、潮汐等。第43页共43页 【解答】解:波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①正确。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②错误。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蕴含的能量越大,③错误。当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位于同一条直线时,潮水涨得特别高,称为大潮,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及其特点,熟记相关知识即可。17.(2021秋•金山区期末)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如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地形分别是(  )A.生长边界洋脊B.消亡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洋脊D.生长边界海沟【考点】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海底地形图.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生长边界处板块逐渐远离,在陆地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海洋中形成大洋中脊;消亡边界处板块相互靠近、碰撞挤压,若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会形成褶皱山脉,若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大洋板块一侧会形成海沟。【解答】解:根据图片,图中板块边界位于印度洋中,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部,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的地貌类型是大洋中脊,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二.解答题(共3小题)18.(2021秋•杨浦区期末)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研究滨海湿地的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重要意义。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第43页共43页 材料一:渤海湾是渤海西部的浅水海湾,北起河北省大清河口,南至山东省黄河口。渤海湾湿地是由环绕渤海湾周围的浅海水域、潮滩、河流等自然湿地和水库、盐田、鱼虾池、水稻田等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型大面积连片湿地带。材料二:曹妃甸位于渤海湾北部,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不冻不淤,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巨大优势。(1)简述1986年﹣2014年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特点。(2)分析曹妃甸建大型深水港口的优势区位条件。(3)简述2002年﹣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该变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渤海湾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考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菁优网版权所有第43页共43页 【专题】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工业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分析】(1)海岸线变化指因海平面升降和地壳运动造成海岸线后退或者前进。由于受海平面升降或地壳活动的影响,引起海水的侵入(海侵)或海水的后退(海退)现象,造成了海岸线的巨大变化。(2)港口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无结冰或结冰期短;港湾:避风浪、背风地带;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有较大的拋锚空间;社会经济: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依托城市: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湿地保护:可以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加强管理,合理利用。【解答】解:(1)读图B可以得出自1986年—2014年,该地水域面积持续减少;而岸线长度在1986年—1998年持续变短,1986年—2014年,岸线长度持续增加。港口的区位条件首先要考虑经济腹地与依托城市,该港口紧邻京津唐工业区,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其欺再分析水域条件与陆域条件,面向大海有深槽、不冻不淤,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且位于渤海湾内,风浪较小,航行与停泊条件较好;背靠陆地有滩涂,陆上土地资源丰富且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2)2002年—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紧缺,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以及港口建设与滨海新区开发造成了海岸线的增加;海岸线虽然变长了,但是渤海湾水域面积在持续减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该地填海造陆,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沿海湿地面积减少,其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候的大陆性增强、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严重的水污染。(3)湿地的保护措施:一方面对未开发的湿地,尤其是一些重要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另一方面,对于已开发的地区进恢复,已经破坏的湿地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修复。故答案为:(1)水域面积:1986—2014年海湾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岸线长度:1986—198年岸线长度减少,1998—2014年岸线长度增加。第43页共43页 (2)面向大海有深槽、水深,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不冻不淤,通航条件好,时间长;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与外海沟通便利;背靠陆地有滩涂,紧邻京津唐工业区,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3)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发展工业区、滨海新区和港口建设造成岸线增加;对生物圈:岸线增加,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圈:工业、城市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可能导致湿地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湿地面积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减弱;对大气圈:湿地面积减小导致沿海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工业废(排放可能导致空染)。(4)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减少过度开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强化对现有湿地的管理;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增加水域面积;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点评】本题以渤海湾水域面积的变化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图表阅读、港口区位、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人地协调观。19.(2021秋•湖北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边的植物,生存空间往往被挤压得非常有限。为了开辟新的栖居地,很多植物的种子与果实落入大海,随洋流漂泊流浪。能够通过漂洋过海传播种子的植物有100多种,这些植物统称为海漂植物,其中最典型的是椰子。海漂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简称海漂种实)能够漂浮在海面随海水移动,在陌生的海岸登陆,在适宜的海岸生根发芽繁育。垦丁地区位于台湾岛南端,调查发现,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复杂。如图示意垦丁的位置及其范围、轮廓。(1)分析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复杂的原因。(2)有些热带海漂种实在垦丁海岸不能生根发芽或者生长繁育,推测其原因。(3)与福建沿海相比,说明垦丁地区稀有植物种类更丰富的自然条件。【考点】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菁优网版权所有第43页共43页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1)考查海岸带的知识,海岸带的开发的主要方式有: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设、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间利用。(2)考查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异规律。(3)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热量、水分、光照、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地形等。【解答】解:(1)读图可知,垦丁海岸比较曲折,多海湾,避风、风浪较小,海水流动性弱,利于海漂种实登陆;海湾中的一些小半岛,有利于拦截随洋流而来的海漂种实,种实多,流经该地区的洋流,流经热带岛屿地区,物种复杂多样,洋流能带来复杂多样的种实。(2)垦丁虽然位于热带,但与其他热带地区相比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能满足来自纬度更低、全年气温更高的东南亚(热带)某些海漂植物的生长繁育要求,另外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某些海漂种实在长期漂流过程中受到海浪、泥沙等磨损和海水腐蚀损坏,不能生根发芽或者生长发育。(3)福建沿海位于亚热带地区,垦丁地处热带,纬度更低;受暖流影响大,基本不受寒潮影响,降水较多,水热条件更优越,北上的热带暖流先经过垦丁地区,洋流从热带岛屿带来的海漂种实比福建沿海更丰富,海漂种实能够在此生根发芽繁育的更多。故答案为:(1)多海湾,风浪较小,利于海漂种实登陆;海湾形状有利于拦截随洋流而来的海漂种实;洋流流经热带岛屿地区,物种复杂多样。(2)垦丁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难以满足来自纬度更低,全年气温更高的东南亚(热带)某些海漂植物的生长繁育要求;某些海漂种实在长期漂流过程中受到海浪、泥沙等磨损和海水腐蚀损坏,不能生根发芽。(3)纬度更低;受暖流影响大;寒潮影响小﹣﹣热量条件更好;降水更多,水份条件更优越;洋流从热带岛屿带来的海漂种实更丰富,部分海漂种实能够在此生根发芽繁育。【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主要考查条件和原因类的问题分析,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20.(2021秋•平房区校级期末)读图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世界部分地区海陆分布图”和最后一图“①、②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第43页共43页 (1)图1中气压带A的名称是 赤道低气压带 ,盛行 上升 气流(上升或下沉),B带的风向是 东北风 。(2)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甲位置时,图2中雅典受图1中 C (填字母)控制,与图3中 ① (填序号)城市相似。(3)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乙位置时,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B (选择填空)。A.洪涝B.寒潮C.台风D.海啸【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全球性大气环流.【分析】(1)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3)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第43页共43页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1中气压带A的名称在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主要原因是其纬度低,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B带是北半球的信风带,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是东北风。(2)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甲位置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雅典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即图2中雅典受图1中C控制;图3中的①雨热异期,是地中海气候;②冬暖夏凉,降水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雅典与图3中的①相似。(3)图1中乙位置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季,华北地区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降水少,有可能出现寒潮,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赤道低气压带;上升;东北风(2)C;①(3)B【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影响即可解答。第43页共43页 考点卡片1.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的认知】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2018春•丰台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分析:白天阴天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晚上阴天,云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则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最小。反之,昼夜温差最大。解答:图示④白天晴朗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则气温低,故昼夜温差最大。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结合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气温差异分析即可。第43页共43页 【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读“大气受热过程图”,能说出大气受热的各环节,熟记基础知识。2.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知识点的认知】1、大气运动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运动的原因,以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公主岭市期中)如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分析: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解答:A、①和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不符合题意。B、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图中②和④方向相反,分别为风向和摩擦力,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②在①的右侧,为风向,故正确。C、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③为地转偏向力,故不符合题意。D、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④为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风的形成过程,需要熟悉影响风形成的因素。【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大气运动的成因及其风(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受力情况的了解,以及学会判读风向,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第43页共43页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知识点的认知】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下图。【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公主岭市期中)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题。③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是(  )A.副热带高压带B.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信风带分析:图示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分析解答。解答: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为赤道低气压带;②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回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信风带;③是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交汇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C。第43页共43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很容易解答。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了解,熟记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知识点的认知】1、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2、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辽宁期中)如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可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分析:渭河平原因为断层形成的。解答: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属于地堑,因为岩层断裂陷落,然后流水沉积形成,所以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第43页共43页 【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基本概念的了解,能够区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表现,并能在不同的图中熟练应用。5.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知识点的认知】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2、板块构造示意图【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和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浦东新区期中)据观测,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在以一定的速度抬升,其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分析: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解答: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所以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第43页共43页 解题关键是对板块构造学说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够熟读板块构造示意图,了解各板块的名称及分布位置。6.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知识点的认知】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2、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春•玉溪期末)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宁至拉萨段全长1956千米,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修建青藏铁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质条件复杂B.高寒、冻土等恶劣的自然环境C.修路技术的提高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分析: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解答:修建青藏铁路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D正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高寒、冻土等恶劣的自然环境都属于限制因素,所以排除AB;修路技术的提高,不是修建青藏铁路的最主要原因,所以C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交通建设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7.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知识点的认知】1、森林(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较差,分布不均(2)木材供需矛盾尖锐,资源浪费严重(3)产业体系雷同,层次低,产值低,效益差第43页共43页 (4)林业资源减少日益严重(5)生态环境日益恶劣(6)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2、湿地(1)湿地面积日渐萎缩(2)湿地污染日益加剧(3)人为破坏湿地自然生态环境(4)关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5)湿地管理体制混乱(6)湿地保护投入不足【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春•江阴市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典型的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如图为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如图为东北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统计图(1)分析扎龙湿地的成因。第43页共43页 (2)根据材料二,分析引起东北某地1990年以后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的自然原因。简述这种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分析:(1)扎龙湿地的形成与所处的纬度、地形地势、降水、气温、冻土等有关。(2)根据东北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统计图可以看出湿地面积缩小,其不利影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下降,气候异常等。(3)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解答:(1)读图可知,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的中西部,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补给水源充足;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由于降水多,平原地形,地下水埋藏浅,有利于扎龙湿地的形成和发展。(2)根据东北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统计图可知,该湿地在1990年是508平方千米,到2000年仅有145平方千米,表明其面积缩小。读图可知,90年代以来该地的年降水量由415毫米下降到2000年的约370毫米,而气温在逐年升高,由于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加强,湿地面积缩小。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小,则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由于湿地面积萎缩,水分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则降水减少,则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湿地面积萎缩,气候变异,导致旱涝灾害增多;湿地面积萎缩,水量减少,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减弱,导致水质下降。(3)①人工湿地大面积植树种草,有利于美化环境,经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湿地能增加大气湿度,有利于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湿地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强,降解有毒物质,有利于净化水质;湿地蓄水量大,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有利于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地势低,水源充足;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埋藏浅。(2)90年代以来由于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导致湿地面积缩小。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3)①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②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③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④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点评:本题组以扎龙湿地为切入点,考查湿地的作用和变化,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地理环境即可分析解答。第43页共43页 【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8.海底地形图【知识点的认知】【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海底地形的分布及名称,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3•湛江一模)海洋国土日益为临海国家重视,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正确的选项(  )A.a为领海B.b为经济专属区C.c为大陆架D.d为海沟分析:(1)领海为从领海基线算起12海里,毗邻区为从领海外围算起12海里,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大陆架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领陆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第43页共43页 (2)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200m以内,坡度较缓;大陆坡为向海一侧,从大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大陆隆大陆隆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向海缓斜的巨大楔状沉积体;大洋盆地是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水深2000~3000米到5000~6000米的洋底圆形或椭圆形凹地;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大洋中脊又名中隆或中央海岭。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解答:A、领海为从领海基线算起12海里,故a为领海,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200m以内,坡度较缓;大陆坡为向海一侧,从大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故c为大陆坡而不是大陆架,故错误但符合题意;D、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理解掌握世界海洋权益的划分方法及海底地形的特征即可,属于基础题。【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底地形图的分布及名称,考查不同海底地形的分布、名称等基础知识,熟记基础知识解决问题。9.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知识点的认知】1、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长宁区二模)电影《红海行动》是根据也门撤侨,保护中国侨民为背景,发生在亚丁湾海域的事件改编拍摄的。关于此时图中海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亚丁湾海域此时盛行东北风B.亚丁湾海域此时盛行东南风C.M处水温低于N处D.M处水温高于N处分析:7月份,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是顺时针的,非洲东岸有索马里寒流。解答:7月份,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该地区盛行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风,故AB错;第43页共43页 M地是靠近大陆,7月份大陆上的温度高于海洋,而且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M处的温度高于N处,故D正确C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亚丁湾海域特征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0.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知识点的认知】1、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3、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4、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3)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概念和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5秋•抚顺期末)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气相互作用出现异常的典型代表,读图,完成: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第43页共43页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B.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C.拉尼娜年份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D.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发生在同一片海域的不同地理现象。当南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水异常升温,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为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东南信风的势力也减弱。解答:A、读图可知,东南信风的强弱决定表层海水运动方向,故不符合题意。B、读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故不符合题意。C、读图可知,拉尼娜年份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故不符合题意。D、读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海气相互作用图为背景,考查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产生原因,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概念及其全球气候的影响等基础知识,并学会分析材料获取信息,提高读图能力解决问题。11.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知识点的认知】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1、成因:(1)海浪: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风浪。(2)潮汐: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洋流: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2、作用:可以利用潮汐、波浪进行发电;潮汐电站水库可用于水产养殖;大型波浪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养殖场等作用。【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7秋•钦州期末)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  )①风浪②潮汐③洋流④波浪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分析: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海水运动主要包括海浪、第43页共43页 解答: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其中风浪、波浪、海啸、风暴潮等形式都属于海浪。故选:D。点评:本题以海水运动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水运动的形式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2.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知识点的认知】1、基岩海岸: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2、砂砾质海岸: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多沙堤、沙坝、海滩,宽阔平坦。3、淤泥质海岸:海岸坡度平缓,海岸线平直。【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江苏四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如图为我国南海局部地区图和中国新建的南海灯塔雄姿图。(1)我国南海岛屿的海岸类型以和为主。(2)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类型名称是:A,B。(3)我国南海建灯塔,属于开发海洋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发的南海海洋资源有____。(4)简述我国坚决维护南海权益的重要意义第43页共43页 分析:(1)海岸带的地形地貌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物质响应。按其成因可以将海岸分为侵蚀型海岸、堆积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三类。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和泥质海岸。按照陆地地貌,可以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所谓生物海岸,是指主要由生物体构成的海岸。最常见的是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一般来说,基岩海岸都是上升型海岸和侵蚀型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则视具体情况,分别属于堆积型海岸或平衡型海岸。(2)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等,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海洋被称为人类的“第二故乡”,其利用价值大,主要有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4)我国坚决维护南海权益,主要涉及到海权意识、国土资源、海洋资源和国防安全等。解答:(1)海南岛为大陆岛,所以其海岸类型属于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或者被称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2)读图可知,海域A在海平面以下100米以内,等深线稀疏,坡度缓,为大陆架;B在大陆架外侧,海平面以下由﹣1000米急剧增加到﹣2000米,等深线稠密,坡度陡,所以是大陆坡。(3)我国在南海建灯塔,占用海域上空的空间,所以属于开发海洋的空间资源;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南海的海洋生物资源;南海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南海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海洋能源资源;南海面积广阔,可以提取海盐、钾、溴碘等化学资源;南海岛屿众多,为热带海域,动物多样,千姿百态,可以开发旅游资源等。(4)南海的岛屿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岛屿附近是我国的领海,我国坚决维护南海权益,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使我们走向深蓝;南海岛屿众多,维护南海权益,利用率扩大我国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未来人类的开发重点是海洋,所以维护南海的权益,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南海资源丰富,有利于促进我国海洋科技的进步,增加我国的资源储备;南海是我国的南大门,维护南海权益有利于保障国防安全,增加我国战略纵深。故答案为:(1)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2)大陆架;大陆坡(3)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4)增强人们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扩大我国可以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海洋经济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我国海洋科技的进步;有利于增加我国的资源储备;有利于保障国防安全。点评:本题组以南海为切入点,考查海洋的地理环境和开发及其意义,属于基础题,根据南海的位置和已有知识分析解答,多关注海洋地理的内容,熟记课本知识点。第43页共43页 【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读图能判断出海岸的主要类型。13.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知识点的认知】海岸带的开发的主要方式有: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设、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间利用。【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河南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庙湾岛位于珠江口岛屿群的外沿,属珠海市管辖,从珠海市区乘渔船或快艇到庙湾岛航程约需4小时,无官方直航客轮前往。庙湾岛上共有常住渔民20多户,共60余名,仅有渔民自家供水供电设施。庙湾的珊瑚质沙滩“下风湾”,沙质洁白,海水清澈。庙湾岛位于珠海市珊瑚自然保护区范围,海底有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更有稀有的红珊瑚群,被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近日珠海市政府发出“禁令”,明确禁止渔民载客到庙湾岛休闲旅游。试推测其原因。分析:原因可从安全角度、基础设施、污染、生态平衡、承载力等方面分析。解答:据材料可知,该岛常住渔民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旅游接待设施,本身不具备接待旅游的能力;同时该岛周围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上岛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造成海岛污染;属于珊瑚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易导致珊瑚的生态环境破坏;该岛屿面积小,地表水缺乏,岛上淡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低;据图可知,该岛地处外海,风浪大,非法营运的渔船快艇搭载游客上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此政府禁止渔民载客到庙湾岛休闲旅游。故答案为:第43页共43页 地处外海,风浪大,非法营运的渔船快艇搭载游客上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庙湾岛无旅游接待设施,本身不具备接待旅游的能力;上岛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造成海岛污染;属于珊瑚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易导致珊瑚的生态环境破坏;庙湾岛上淡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低。点评:本题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比较容易遗漏安全和承载力两点原因的分析。【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4.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知识点的认知】1、存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渔业资源衰退;水产养殖面临发展瓶颈;水产加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技术落后;沿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质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力量相对落后;海洋生物资源有关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2、对策:加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制止过度捕捞,实施有效的繁殖保护措施;【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桃城区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对虾,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朝鲜西部沿海。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省及天津市沿海是对虾的重要产地。中国对虾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C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一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第43页共43页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2)说出黄河三角洲沿海中国对虾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季节并简述其原因。(3)简述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减少的原因,并说出促进渤海中国对虾发展的措施。分析:(1)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饵料丰富,而且光照条件好,水温适宜。(2)首先说出黄河三角洲沿海中国对虾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季节,然后从水温等方面回答原因。(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解答:(1)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可以从热量、光照、地形、生物等方面回答。(2)因为秋季黄河三角洲沿海温度低,导致水温低,并且受东北风的影响,鱼类会向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的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3)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减少的原因,可以从市场需求,污染等方面回答;防治措施可以从合理捕捞、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回答。故答案为:(l)河流人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柄息与自身保护。(2)迁移季节:秋冬季节。原因:渤海比黄海纬度高,秋冬季节,海水温度降低;黄海纬度低,深海受气温影响小,水温较高;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3)减少的原因:对虾消费量增加,市场需求量增大;过渡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沿海石油等开发,工业、农业发展,对海水污染加剧等。措施: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建立高效生态保护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海洋开发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等基础知识,关键是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地理环境分析解决问题。15.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知识点的认知】1、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第43页共43页 2、专属经济区,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公海在国际法上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注意:领海(一般是12海里)与公海之间的次级地位者是专属经济区(可达200海里)。【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7春•闵行区期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  )A.12海里B.188海里C.200海里D.212海里分析:专属经济区,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解答:由题,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专属经济区作为一项海洋法律制度正式确定下来,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建立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故选:C。点评:本题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专属经济区的相关知识。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等基础知识,关键是学生能够读图、析图和读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第43页共4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20 10:15:37 页数:43
价格:¥6.66 大小:2.24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