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节选自《世说新语》)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和“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两句都是倒装句。B.“斯是陋室”的“斯”与“有何异才而应斯举”的“斯”意思都一样,都解释为“这”。C.“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D.洛中人认为蔡洪是“吴楚之士,亡国之余”,就看不起他;蔡洪据此进行了有力地反驳。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第29页共29页 4.【甲】【乙】两文,都列举了古代名贤的例子,但用意却各不相同。请阅读选文,试探究【甲】【乙】两篇文章各有什么用意。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出现了两种翻译,请结合《陋室铭》及其写作背景,说说下面两种翻译中哪一种更合适,并简述理由。【翻译一】这是简陋的居室,只要我住屋的人品德好,也就不显得简陋了。【翻译二】这是简陋的居室,只要我住屋的人品德好,不像县令你(势利小人)。写作背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在刘禹锡被贬期间,将其撵到城中一间只有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中,刘禹锡愤而写下《陋室铭》予以回击。参考答案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C )A.“何陋之有”和“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两句都是倒装句。B.“斯是陋室”的“斯”与“有何异才而应斯举”的“斯”意思都一样,都解释为“这”。C.“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D.洛中人认为蔡洪是“吴楚之士,亡国之余”,就看不起他;蔡洪据此进行了有力地反驳。 这里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而非对比。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扰乱,没有公事文书使身体劳累。(2)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把商朝愚顽的老百姓迁徙到洛阳,难道各位是那些愚顽之民的后代吗?第29页共29页 4.【甲】【乙】两文,都列举了古代名贤的例子,但用意却各不相同。请阅读选文,试探究【甲】【乙】两篇文章各有什么用意。【甲】文举名贤的例子,作者是以古人自况,以此说明自己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有辅佐君王的远大志向,同时也证明了陋室不陋,体现出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乙】文举名贤的例子,是想阐述人才不问出处的观点,有理、有节、有力地对洛中人予以回击。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出现了两种翻译,请结合《陋室铭》及其写作背景,说说下面两种翻译中哪一种更合适,并简述理由。【翻译一】这是简陋的居室,只要我住屋的人品德好,也就不显得简陋了。【翻译二】这是简陋的居室,只要我住屋的人品德好,不像县令你(势利小人)。写作背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在刘禹锡被贬期间,将其撵到城中一间只有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中,刘禹锡愤而写下《陋室铭》予以回击。两种译法,后一种在对比中更能体现作者的品格。①《陋室铭》中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自比诸葛亮、扬雄,可见他并非真的远离官场,相反他抱负远大,只是在等待报效朝廷的时机,他是一个高洁傲岸之人。【翻译一】侧重表现陋室不陋,而【翻译二】则更能体现他的高洁傲岸。反观全文,刘禹锡写陋室的目的就是强调“德馨”,所以【翻译二】更好。②从写作背景看,当时刘禹锡写《陋室铭》,是为了回击势利知县的小人行为,【翻译二】更有针对性;写《陋室铭》时,刘禹锡内心愤懑(由“愤而写下”可看出);【翻译二】言辞更激烈,更符合刘禹锡当时的情境心境,所似【翻译二】更好。【乙文参考译文】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的人当中寻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隐士中征召贤才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也是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能来参加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黄河里;一手握不下的璧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之士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恐怕各位就是那些刁顽之民的后代吧?”第29页共29页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  夷水①又径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②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③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注】①夷水:地名。文中画线词均为地名。②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③颓浪:倾泻的水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四处)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有“略无”一词,都表“毫无”的意思,两处都写山,文字简明。B.两文都有“哀鸣”之声,给山水增添了凄婉之美。C.两文都扣住季节变化描写景物待点,动静结合,富于变化。D.两文都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把水与奔马和疾风相比,乙文把夷水与泾水、渭水相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4.【甲】【乙】两文都出自《水经注》,其山其水各具特点。根据表格填写相应内容。第29页共29页 (1)             (2)                   (3)                    (4)                5.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苏轼反复读《水经注》,体会到深深的快乐。甲、乙两文都出自《水经注》,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这种“乐”。参考答案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四处)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两文都有“略无”一词,都表“毫无”的意思,两处都写山,文字简明。B.两文都有“哀鸣”之声,给山水增添了凄婉之美。C.两文都扣住季节变化描写景物待点,动静结合,富于变化。D.两文都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把水与奔马和疾风相比,乙文把夷水与泾水、渭水相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这样快。第29页共29页 (2)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人们随着倾泻的水流畅游,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4.【甲】【乙】两文都出自《水经注》,其山其水各具特点。根据表格填写相应内容。(1)山高峡窄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澈空灵(或透明澄澈) (4)侧面描写5.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苏轼反复读《水经注》,体会到深深的快乐。甲、乙两文都出自《水经注》,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这种“乐”。乐在山水之美,带给人无穷的自然之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的山连绵不绝,险峻高耸,多生奇形怪状的柏树。山水有四季之美,夏天水奔放湍急,春冬水清澈秀美,富有变化。描写的景色有声有色,有飞禽走兽游鱼点缀其间,生机勃勃。让人“不觉疲而忘归”。书中描写景物的语言文字又十分精妙,读来齿颊留香,所以感到深深的快乐。【乙文参考译文】  夷水又经宜都北,东流注入大江,泾渭分明。夷水也叫佷山北溪,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流奔泻,飞溅起白雪似的浪花;溪旁是茂密的林木,空寂的山谷,静夜谛听,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各种鸟类婉转优美的鸣叫声相互唱和。人们逐浪畅游,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与子俨等疏①(节选)【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第29页共29页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参考答案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没齿:终身,一辈子。第29页共29页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分析错误,“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有爱。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第29页共29页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是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解析】选自:《与子俨等疏》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参考译文: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甲]楚王绝缨①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②第29页共29页 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节选自《说苑·复恩》)[乙]醉吐相茵③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释】①缨:系在领下的帽带。②趣:cù通“促”。③茵:垫子。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2.断句题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粗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参考答案[甲]楚王绝缨①第29页共29页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节选自《说苑·复恩》)[乙]醉吐相茵③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释】①缨:系在领下的帽带。②趣:cù通“促”。③茵:垫子。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A项的“引”解释为:拉/延长;B项的“绝”解释为:断,断绝;C项的“善”解释为:善事,好事/擅长;D项的“白”解释为:下对上告诉,陈述/白色。故选B。2.断句题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第29页共29页 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故可断句为: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嗜”,喜欢;“尝”,曾经;“从”,跟从。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粗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两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乎”“耳”两个语气词分析人物的形象。“乎”,如何。表示疑问,反问语气,放在是非问句句尾时,译作“吗”。结合“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分析,在“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中“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耳”是“罢了”的意思,结合“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分析,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从两人对事件的处理分析得出:二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参考译文:(甲)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直喝到天都黑了,就点上蜡烛接着喝,这时蜡烛突然灭了,这时候楚庄王的一个宠妃正在大臣席上敬酒,有个大臣喝高了,就趁黑灯瞎火的当口调戏这位美人,这样美人一伸手把这个人的帽缨扯下来了。美人摸黑跑到楚庄王那儿对他说:“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你赶紧命人点灯,一看就知道是谁了。”楚庄王说:“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因此侮辱大臣呢?!”马上命令群臣说:“大家都把帽缨扯下来,一醉方休。”大臣们都把帽缨扯掉,然后点灯接着喝酒,尽欢而散。第29页共29页 (乙)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到什么地方容身?有关部门(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②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③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选自周瑜《疾困与吴主笺》)【注释】①讨逆:指孙策,因其曾受封为“讨逆将军”。②疆埸(yì):指边境。③旰(ɡàn)食:晚食。指事务忙碌不能按时吃饭。1.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古今异义词”的学习交流,请根据情境,完成填空。(2分)第29页共29页 (1)           (2)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3.【甲】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给刘禅的表文,【乙】文是周瑜病危时写给孙权的信笺。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1)一“表”一“笺”,饱含深情。参考下表中的示例,从重音、语调、情感角度为【乙】文画横线句子设计朗读脚本。(2分)句子朗读脚本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示例】“愿”“亲”“信”应读重音,表达诸葛亮期望刘禅亲信贤臣的语重心长;“计日而待也”语调上扬,传达出以国事激励后主的良苦用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第29页共29页 (2)诸葛亮和周瑜为国都是忠诚不二。一“表”一“笺”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文意简要阐述。(2分)参考答案1.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古今异义词”的学习交流,请根据情境,完成填空。(2分)(1)感奋激发 (2)规划平定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之间有名望。(2)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人生必有一死,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实在不值得叹惜。3.【甲】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给刘禅的表文,【乙】文是周瑜病危时写给孙权的信笺。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1)一“表”一“笺”,饱含深情。参考下表中的示例,从重音、语调、情感角度为【乙】文画横线句子设计朗读脚本。(2分)句子朗读脚本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示例】“愿”“亲”“信”应读重音,表达诸葛亮期望刘禅亲信贤臣的语重心长;“计日而待也”语调上扬,传达出以国事激励后主的良苦用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示例】“死”“善”应读重音,表达周瑜临终前向孙权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体现他的忠诚之心。“采”“不朽”也应重读。“不朽矣”的语调下沉,更能传达出周瑜希望孙权采纳自己建议的恳切期望。(2)诸葛亮和周瑜为国都是忠诚不二。一“表”一“笺”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文意简要阐述。(2分)诸葛亮追溯往事。历数先帝之殊遇,周瑜也追述了孙策的“殊特之遇”,两文都表达出对先王的感恩之情。诸葛亮说“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周瑜讲到了曹操、刘备的现状,两文都分析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形势。诸葛亮推荐了贤臣,周瑜力荐鲁肃,两人都推荐了人才。第29页共29页 【参考译文】【乙】我是个平凡的人,过去受到孙策的特殊的厚爱,委托我很重要的事。于是担负建威中郎将,统帅着兵马,指挥战斗,自己尽心效力参与作战。规划平定了巴州蜀州,又接着占领襄阳城,凭借着国家(与吴主)的威力,觉得事业的成功好像就在手掌之中。后来因为不注意,中途得了急病,前些日子医治疗养,病却是日日加重不见减轻。人生必有一死,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实在不值得叹惜。只是遗恨平生的志向没能得到施展与践行,又不能再受到您的教诲和差遣了。现在曹操在中原称雄,边境未得平静,刘备寄住在荆州,实在是养虎为患,天下的事还不知结局如何,这真乃多事之秋,是文臣武将忙得不能按时吃晚饭的时候,是主公思考焦虑的日子啊。鲁肃是个忠诚严正的人,遇事不会随便苟同,他是可以代替我的人。人到临死时,他的话是善意的忠诚的,倘若对主公来说可以采用的,我死而无憾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节选自刘向《列女传·仁智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3)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4)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第29页共29页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          __;她赢得“无随坐”的承诺,说明她__          __。(2分)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2)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放弃,放下不管(3)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称职(4)赵兵果败,括死军覆:覆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3分)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解析:A.哪里/语气词,无实义;B.介词,至,到达/介词,对;C.介词,拿,用/介词,因为;D.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第29页共29页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他父亲当时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__;她赢得“无随坐”的承诺,说明她__见识深远、处事周密__。(2分)【参考译文】【乙】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行,赵括母亲上书对孝成王说:“赵括不可以被任命为大将。”孝成王问:“为什么?”赵括母亲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的时候,他父亲当时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大王及王室贵族赏赐的财物等,统统都分给了军吏和士大夫;接到大王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私事。现在赵括突然做了大将,坐西向东让军吏来拜见,军吏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币布帛,(他)回家后统统收藏起来;反而天天观察(哪儿有)便宜合适可以买下的田地房产。大王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他们父子思想作风截然不同。希望不要派他为将出征。”孝成王说:“您别管这件事了,我主意已定。”赵括母亲说:“大王您最终派遣他去,如果他有不称职的地方,我能够不受牵连吗?”孝成王说:“不会(受牵连)的。”赵括已经出行,代替廉颇统军。三十多天后,赵国军队果然大败,赵括战死,全军覆没。孝成王因为赵括母亲先前说的话,所以最终没有诛杀她。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第29页共29页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贬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隔篁竹,闻水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B.卷石底以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D.四面竹树环合     环滁皆山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甲】文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第29页共29页 参考答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解析:A.听见/闻名;B.露出/在国外;C.游动/游玩;D.都是“环绕”的意思。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甲】文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①可以看见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2.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石潭环境凄清。【参考译文】【乙】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政权,特别器重礼遇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王叔文想让柳宗元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政治改革)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遇贬逐,经历蛮地瘴疠之苦,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积聚文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作骚体作品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到凄恻哀婉。第29页共29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甲】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①邓益遁去,唐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②,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③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节选自《宋史·唐震传》,有删改)【乙】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④。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⑤!”言未竟,阍者报寿州⑥崔使君⑦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⑧千匹。(选自李肇《唐国史补》)【注释】①都大提举:官名。②陴:城头上的箭垛。③亟:立即,马上。④雅望:品行清高的声望。⑤乱:指败坏朝政。⑥寿州:今安徽寿县一带,当时崔昭任寿州刺史。⑦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⑧官絁(shī):官绸,可以当货币使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何面目生邪     其真无马邪B.左右不敢言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生以乡人子谒余D.良久,束带强出赏赐百千强2.用“/”给文中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六处)(6分)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2)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第29页共29页 4.请简要分析唐震和裴佶姑父的不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1.解析:A.都同“耶”,表疑问语气;B.都是“说话”的意思;C.都是“拜访”的意思;D.勉强/有余。2.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情况很危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汇合,立即逃出去还可以免遭灾祸。(2)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崔昭是什么人,众人一致说他好。这一定是行贿得来的美誉。4.请简要分析唐震和裴佶姑父的不同之处。(2分)唐震面临危难不肯离开,是为了自己的职责和道义,他身为朝廷官员,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百姓,不能弃百姓于不顾;裴佶的姑父妄自尊大,见利忘义,道貌岸然,外廉内贪。【参考译文】【甲】十一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而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很危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汇合,立即逃出去还可以免遭灾祸。”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性命都系在我一人身上,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再说话,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扔在地上,不肯屈服,最后为此而死。第29页共29页 【乙】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父在朝中做官,有品行清高的声望。裴佶到姑父家看望他姑姑,正赶上姑父退朝回来,(姑父)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众人一致说他好。这一定是行贿得来的美誉。这样下去,怎么能不败坏朝政呢?”(裴佶的姑父)话还没说完,守门的人报告寿州的崔昭等候拜访。裴佶的姑父听了后生气地呵斥门人一顿,作势要鞭打他。过了很久,姑父整理装束勉强出去迎客。不久,姑父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人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人给他的马喂食,给他的仆人吃饭。裴佶的姑姑说:“为什么前边那么傲慢,后来又那么谦恭?”等到裴佶的姑父会客完走进屋门时,面带得意的神色,对裴佶作了个揖说:“(你先)暂且到书房休息。”裴佶还没走下台阶,看到他姑父的怀里落出一张纸,原来是崔昭送的几千匹官绸。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的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自子之居即墨也:(      )(4)封之万家:(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第29页共29页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近臣以求誉也!4.回答下面问题。(4分)(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2分)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    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     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2分)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2)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3)自子之居即墨也:主管,主政(4)封之万家:封赏,赏赐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众场所指责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近臣以求誉也!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称赞你啊!4.回答下面问题。(4分)(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2分)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生活琐事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自己的受蒙蔽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2分)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第29页共29页 【参考译文】【乙】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主政,每天都有诽谤你的话传来。但是我派人去即墨考察,却是田地开辟,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近臣谋求他们帮助的缘故。”便赏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我派人前去考察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称赞你啊!”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众大臣都吓坏了,不敢再作假骗人,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逼阳②,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③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久战》)【注释】①荀罃(yīnɡ):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jù):迅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公将驰之:(       )(2)彼竭我盈:(        )(3)惟荀罃之拔逼阳:(        )(4)气已竭而复振:(      )第29页共29页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此善于用气者也。4.下列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5.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公将驰之:驱车追赶(2)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惟荀罃之拔逼阳:只有,仅仅(4)气已竭而复振:穷尽,干涸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此善于用气者也。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4.下列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第29页共29页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解析:B.用“将鼓”“将驰”来写鲁庄公,着墨不多却将其军事上的无知、妄动表现了出来。但鲁庄公亦有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品质,“昏君”表述有误。5.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参考译文】【乙】作战,要靠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穷尽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而不用尽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穷尽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准备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节选自《老子》第八十章)第29页共29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豁然开朗:(     )(2)阡陌交通:(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4)虽有甲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4分)【甲】①    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②     ③    ④    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徙(4)虽有甲兵:铠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第29页共29页 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4分)【甲】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②甘其食③安其居④乐其俗【参考译文】【乙】国土狭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工的器械却并不使用,使人民珍惜生命,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恢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使人民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第29页共2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09 23:16:03 页数:29
价格:¥9.99 大小:259.0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