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 古诗文 名著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8

2/138

剩余13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古诗文+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1.(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成长回声◆周晴    ①年少的日子是坎坷的,家里很少有快乐的气氛。唯独我生日那天,家里总是惬意的。母亲会烧那么多好菜,父亲也会制造不少惊喜,我便成了众星捧月的公主。    ②每年,我都盼望生日。每年,我都在幸福中度过生日。终于,我十五岁了。“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同学这么说,父母也这么说。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家里的生日宴会。或许是房子不够敞亮,或许是长辈守在身旁,总归有几分别扭。如果父母不掺和,那么世界都会是我们的。一个狂欢的夜晚,一个只有我们的夜晚,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对,我要以十五岁生日开启成年的大门!    ③明天就是生日了,可是,我为难了。    ④母亲回来了,提着大包小包。太多了!“都是你爱吃的!别只顾着看,搭把手!”她笑着说,带着喘。后面的父亲也抱着几个大礼盒,看着很是精美,撩起了我对明天的期待。    ⑤我还怎么好开口呢?    ⑥可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父母请来外婆一家,狂欢、搞怪,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我嗫嗫嚅嚅地说:“明天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过生日,你们就不要参加了,好吗?”他们都愣住了,不吭声了。这沉默太让我煎熬了,我忍不住了,“再和你们补过,好吗?”    ⑦爸妈,你们能理解女儿吗?她爱你们,可她已经长大,也有微不足道的社交,也想纵情恣意的飞翔,这难道错了吗?    ⑧不知过了多久,爸爸叹了口气,“好吧!我们出去躲一个晚上。”    ⑨第二天早上,他们已经不在家里了,只留下了灶台上摆满的荤素小菜、点心果盘。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菜摆满了一桌子,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得意中常常掠过几丝不安,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等同学们到了以后,这几丝不安才冰消雪融。欢笑一下子充满了整个房间,相册、娃娃、围巾……堆了一桌子,我们吵啊、闹啊,笑声夹杂着歌声如海浪般起伏。当十五只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空气中才真正弥漫着自由和独立的味道。    ⑩十点,父母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也似是高兴地与同学们打招呼,回自己房间去了。以后几天,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我也很难解释。难道,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第137页共138页,    ⑪不久的一个下午,朱叔叔夫妻突然联袂来访。一进门,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儿子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朱阿姨也忍不住说:“十月怀胎,一生辛苦,好不容易盼到十五岁,本想欢欢喜喜给他过个生日,却被嫌弃!他要同学,不要老头子老太婆了!”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大家都愣住了,妈妈跟着长叹一声,爸爸也朝我眨眼晴,我鼻子一酸,竟无语凝噎。(1)作者为什么认为没有长辈在场的十五岁生日,才能“开启成年的大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日宴上,父母极不情愿的这一“躲”,实际上,预示着亲子关系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从你自身成长经历出发,说说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简要分析文末朱阿姨的流泪与“我”的凝噎,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积累链接:请将下边《鱼我所欲也》中的句子填写完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光明日报》评论员    ①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实现文化认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语言相通是人和人相通的重要环节。沟通需要语言相通,达成共识理解需要语言相通,形成文化认同更要语言相通。    ③因此,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全民共同使用的,能够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纽带,会极大增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加强各民族之间联系,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137页共138页,④几十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    ⑤一项在新疆南疆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后,民族地区家庭月收入有明显提高;通过普通话直播,内蒙古科左后旗的一位村民脱贫致富,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年收入超过80万元;________;……在普通话助力下,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富裕道路。这显现出,近年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也表明,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开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钥匙,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    ⑥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法律的明确规定,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也应从青少年抓起,助力个人成长,更好参与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    ⑦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时代赋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新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选自2021年3月14日《光明日报》)(1)请你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联系上下文,在第⑤段空白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阅读文章第⑥段,指出本段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并概括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作为全文的结论,有哪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王晓河    ①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以“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为追求,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开辟出新奇独特的图式构成与创作技法。隔行不隔理。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第137页共138页,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枝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迈向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在自主创新上寻求突破,在自立自强上夯基筑台。    ③从实践看,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钱学森曾告诫,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创着干”。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无不是靠大力推选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创新之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④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气势壮才能本领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热血气概很重要。“搞科技,必须敢搞最尖端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陈定昌院士主动到高精尖领域中流击水,逐成为精确制导领域中流砥柱。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面对艰险挑战、繁重任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志,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敢,方能唤起磅礴之力,打开科技新局面。    ⑤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没有坦途,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年风餐露宿,不仅披肝沥胆制定核试验理论方案,还时常深入西北戈壁滩试验场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率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刨根问底”上下求索,“磨杵成针”独具匠心,最终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⑥马克思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一定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选文有改动)(1)认真阅读全文,说说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开篇引用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事例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3)选文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搞科技,必须搞最尖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陈定昌院士主动到高精尖领域中流击水,遂成为精确制导领域中流砥柱。(句中连用两个加点词语“必须”,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保护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彭飞    ①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    ②不久前,国外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一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私家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③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    ④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其中,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比如,过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39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建立信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1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调查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第137页共138页,    ⑥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许多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双赢。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顺应这种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⑦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民生福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______A.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B.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C.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D.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2)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⑥段“顺应这种趋势”中“这种趋势”具体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⑤⑥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窗,中国园林的眼睛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第137页共138页,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选文有改动)(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C.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137页共138页,D.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各小题。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刘善军      ①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段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②“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一系列思考与体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书画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遣兴玩乐的雅兴,而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③清末学者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对于“技”和“道”的看法,其实他是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但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因此,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④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此外,古人的书法学习往往注重个人的领悟,无论临帖或读书,其学习历程大多呈现散点式。历代书法家教导其弟子,也不作过多理论的阐发,或者亲身示范,或者寥寥数语点拨,重在启发学习者自我开悟。  ⑤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因此,很多学校总结出相应的程式和方法,这些速成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很容易出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分精细、机械化的训练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书法技法缺乏自然的气韵和生机,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风格。书法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其喜好提供不同的学习范本和临摹方式。第137页共138页,  ⑥当下,高清的复制品使书法学习者拥有古人无法比拟的便利和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势。虽然技术的发展使书法技法的教授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替代不了教师对学生亲身示范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学校中,书法教师的亲身示范一直是书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视频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书法技法,甚至可以放大、放慢技法的细节,但无法对学生的现场提问作出解答,也难以因材施教。因此,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⑦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书法教育中面临着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书法教育中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古人学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因此,“道”的传授也需要转型、转变。  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当下,书法教育之传“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选自2019年12月9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B.选文从书法教育“‘技’是基础”和“‘道’也重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C.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书法教育工作不能完全依靠书法艺术家。D.第⑦段“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中“或许”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作者在第⑥段说“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结合你学习书法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说,第137页共138页,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观测能力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是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的2.25倍。它的设计目标,是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大的信号聚集在一颗小药丸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难以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这个“小药丸”就是馈源,放在馈源舱内——类似一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式装置,称得上是世界最精贵的接收器。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大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摘自《新华网》,有删改)【材料二】    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2021年3月开始,中国天眼向全世界科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以全开放式的方式促进人类科学多维度研究,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人、中国梦的敞开式和包容性贡献。这标志看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将在不久的未来打开一片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天地。(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三】    截至2021年5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逾370颗,根据预测,5年后,“中国天眼”观测到的脉冲星有望达到1000颗,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FAST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呈搜寻利器,除了发现脉冲星,FAST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超强“发现力”,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的潜力,它的使命还包括高效率地开展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寻找“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答案。(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A.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B.中国天眼的启用是我国射电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C.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截至2021年5月,中国天眼己发现脉冲星超过370颗。D.正因为卓越的综合性能,中国天眼对于天文观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两次用到加点词“有望”,该词语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4)如果给材料二加上一个小标题,你认为以下哪一个标题更准确,请结合材料二具体说明理由。A.天眼的性能B.天眼的意义1.(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除夕的夜向成    ①漫天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夜里,雪花还未收脚,仍在不识相地穿街走巷,被寒流环绕的这座城,令人有点迷茫和感伤。    ②老伴重病已住院半年多,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③除夕回不了家,只能在病房守岁。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样老伴爱吃的菜。    ④大雪刚落,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街道两旁大小商店、饭店都关门了。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我踏着雪向前走,内心很是凄凉。    ⑤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    ⑥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⑦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⑧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⑨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自老伴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得了重病,我没有通知单位任何人。我始终认为,自己的困难,要自己去面对。    ⑩雪愈下愈大。在街的尽头,终于看到一家小饭馆,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⑪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起身。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⑫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    ⑬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问大过年的,饭馆能不能做,老板娘说,没问题。我又问,今天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⑭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⑮第137页共138页,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⑯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呢。    ⑰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好好活着。(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1)情节概括。请在下面横线上将文章主要情节补充完整。“我”上街寻找饭店→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我”和老伴共度除夕(2)句子赏析。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夜里,雪花还未收脚,仍在不识相地穿街走巷,被寒流环绕的这座城,令人有点迷茫和感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好好活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法探究。请简要分析本文以“我”买菜为线索布局谋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主题理解。有人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有人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凄凉的故事,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养一朵雪花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第137页共138页,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窖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⑫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⑮第137页共138页,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1)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今昔梁子湖(节选)楚昕    ①梁子湖属典型的河谷沉溺构造湖。与各类人工湖、水库明显不同,湖底地势平缓,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生植被完好,湖泊生态优良,湖水水质常年保持二类左右水平。梁子湖湖湾众多,630多公里的湖岸线曲折悠长,素称“梁湖九十九汊”。    ②宁静的湖湾为各种鱼类产卵创造了绝佳条件,曲折的岸线为分隔周边污染提供了天然屏障。梁子湖属半开放半封闭式湖泊,百里长港一头连湖,一头通江,丰水期湖水泄江,干旱季江水灌湖。常年平均外泄水量约占湖水容量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年份平均每3年可完成一次湖泊水体吐故纳新。樊口大闸建成以来,平均10年左右会有一次湖泊灌江。双向连通江河,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充满健康活力。    ③梁子湖流域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上游幕阜山余脉环绕,集水区多山地、少工业,没有人口集中的大型城镇,常年降水半数以上集中于植被茂盛的梅雨季节,入湖水质总体良好。入湖河口和通江出口集中于东梁子湖,形成了东、西梁子湖一动一静的特有格局。梁子湖下游经长港分别串联保安湖、三山湖、鸭儿湖通江,处在上游的梁子湖通常以先下游后上游的顺序,最后开闸放水入江。    ④梁子湖生物极其丰富,是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湖泊,向来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⑤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报告显示,梁子湖自然保护区有各种鸟类166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梁子湖有底栖动物49种,以水生植物上的附生螺最具优势;有各种水生植物282种,其中包括莼菜、水蕨、野菱、野莲等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是国家级野菱保护区;有各种淡水鱼类94第137页共138页,种,是武昌鱼(团头鲂)模式标本产地和原种资源保存地。    ⑥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批专家在梁子湖首次开展大型湖泊鱼类调查研究,首次发现鲂属鱼类新种并命名为团头鲂,从此确立了梁子湖“武昌鱼母亲湖”的特殊地位。毛主席一首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让梁子湖武昌鱼声名远播。    ⑦梁子湖水生动植物体系完整。湖底螺、湖中鱼、湖上鸟,循环成链,和谐共生。水生植被覆盖率超过80%,水生植物种类齐全,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构成层次分明的立体水中森林。正是梁子湖特殊的湖区环境、湖泊形态和吐纳特点,成就了梁子湖充满活力的湖泊生态体系,保证了梁子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平衡的强大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完整、健康的梁子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恩赐。(节选自《鄂州日报》2021年5月19日第5版)(1)下面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______A.梁子湖与各类人工湖、水库明显不同,属典型的河谷沉溺构造湖。B.梁子湖属半开放半封闭式湖泊,双向连通江河,湖泊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充满健康活力。C.梁子湖上游集水区多山地、少工业,没有人口集中的大型城镇,常年降水集中于梅雨季节,入湖水质总体良好。D.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批专家在梁子湖首次发现鲂属鱼类新种并命名为团头鲂。(2)下面对第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引用了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有关报告的相关内容,可信度高。B.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梁子湖水生植物远远多于底栖动物。C.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梁子湖生物种类繁多。D.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梁子湖生物极其丰富。(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本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梁子湖特殊的湖区环境、湖泊形态、吐纳特点和体系完整的水生动植物。B.梁子湖堪称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湖泊,无愧于“物种基因库”的美称。C.梁子湖处于“武昌鱼母亲湖”的特殊地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让梁子湖武昌鱼声名远播。D.梁子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完整、健康,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恩赐,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加强保护。第137页共138页,1.(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材料一    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占31.4%。湖北省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3月25日起,在完成前期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接种人群范围,对18岁以上人员,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工作。4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000万剂次,5月5日超过2000万剂次,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摘选自2021年5月24日《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有删节,记者尚大原洪亚飞)材料二    ①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是我国首创。    ②天花,古称“痘疮”,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剧者多死。”在宋代,人们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痴皮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这叫做种“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现代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1798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然后接种到一男孩身上。这次相对安全且有效的牛痘接种,是公认的现代疫苗使用的开始。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后,细菌性病原疫苗开发进入黄金时代;1879年霍乱疫苗诞生,1882年狂犬病疫苗诞生,1927年抗结核病疫苗诞生……    ④1949年,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致病病毒的方法。借助该方法,脊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于1961年研制成功。(摘编自2020年02月25日《科技日报》)材料三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纪录片、纪实摄影、音乐、艺术、诗歌、戏剧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变成了对疫情之下的人们最好的疗愈。    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迎来了变革和动荡的关口。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这种不安定和连连死亡的消息,“使大家对于自己正在建立的世界产生怀疑,觉得应该另外有更好的替代品”。东汉末年瘟疫前后,正是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的时候。因此他认为,瘟疫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冲击,更会造成极大的思想冲击。    第137页共138页,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发生了激烈的争鸣。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乔姆斯基警告,新冠病毒“最令人震惊,最残酷的一面,就是使用制裁,最大限度地增加痛苦,而且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大利学者阿甘认为一切的公共信条和信念都在崩塌,人们不再相信一切,他认为紧急状态结束后,人类无法重返从前的生活。    我们期盼更多的文化产品对疫情之下的人类文明有所反思,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催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认为,许多有关瘟疫和传染病的文学作品把当权者的疏忽、无能或自私呈现为民众愤怒的唯一根源。然而,像笛福和加缪这样最杰出的作家,能够让读者瞥见愤怒浪潮之下还有着政治之外的东西,它根源于人类境况的本质。(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1月21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李慕琰)(1)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湖北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B.湖北新冠疫苗接种超过3000万剂次C.湖北新冠疫苗最新接种率接近七成D.湖北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顺利推进(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______A.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研制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疫苗。B.路易斯•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理论”,为现代疫苗开发提供了方法指导。C.本则材料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的说明方法。D.人类疫苗研发经历了古代疫苗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内培养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外培养研发时期三个历史阶段。(3)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疫情对文化产业造成不小冲击,但文化创作也因此全面恢复。B.东汉末年,佛教思想随着瘟疫一起流入中国,且得以迅速传播。C.乔姆斯基和阿甘的观点,正表明了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D.帕慕克认为笛福和加缪的作品还有着政治之外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反思。(4)疫情带给我们许多反思,根据材料,梳理和概括对于这场疫情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风雪夜归人马亚伟    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第137页共138页,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第137页共138页,(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B.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D.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①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这是环境描写,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这是动作描写,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孩子的饭兜赵汀生     ①在北京城区,许多小学的学生,每天上学除了背上书包,还得带个饭兜;提包样方砖样,形状不一;灰的黑的粉的,颜色各异。说是饭兜,其实是餐具兜,里面并无饭,通常是一个分成若干个格子的饭盒、一个汤碗、一个匙筷盒、一块小桌垫。有的会将水壶也放里边。    ②孩子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接送,饭兜自然一概由他们拎着。早上快到校门口时,孩子说到了,把饭兜给我吧。提兜的总是说,不急不急。待走到校门口的家长止步线前,才将饭兜递过去:“你自己拎了啊,兜里有水,可别忘了喝。”而后,微笑着目送孩子走进校门。有的还会走到围墙边,踮起脚尖,透过栅栏的空隙往里看,直到那个背着双肩书包、拎着饭兜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③下午放学时,校门前早站满了人。一看到自家孩子的班级走出来,忙挤过人群,疾步到孩子面前,倏地将饭兜夺第137页共138页,过来:“中午吃什么?好吃不?吃饱没有?……”有个小女孩,上学由父母接送,住在学校附近的爷爷,每天放学时总在校门口候着,不论晴天雨天,不论刮风下雪,不论严寒酷暑。雷打不动,只为一件事——把孙女的饭兜接过来,拿回自己家将餐具清洗干净。次日早上,爷爷又准时守候在校门口,笑眯眯地将饭兜交给孙女,顺便和孙女说上两句话。有人问小女孩,爷爷是为了给你洗餐具还是为了每天能见见你?小女孩笑答,我觉得都有吧。    ④清洗饭兜里的餐具。是家长每天必做的功课。用流动水仔细清洗,尔后逐件摊开,北京气候干燥,很快就能晾干,收起时见不到一丁点水珠或湿痕。装餐具时先将饭盒置于兜底,再放上汤碗、匙筷盒,继而放入折叠整齐的小桌垫以及水壶——上午要喝水,中午用餐时先要铺好小垫,将饭兜里的东西摆放规整,能方便孩子取用。家长清洗时根据饭盒中的残渣,可以大致推测午餐的菜品,或荤或素,或油腻或清淡,或大米或面食,并以此为参考,按照营养均衡搭配,补齐短板的原则,为孩子做出下一顿饭菜。    ⑤都说北京大爷善侃,户外石桌上打牌,公园里遛鸟,三五个凑在一块儿,京腔京调,坦率直白,风趣幽默,聊国家大事、皇城轶事、街坊传闻,也有侃家事的时候。而侃家事时又总是离不开饭兜这个话题。    ⑥想起改革开放前我在农村中学走读,每天早上出门时将用一片旧布包起来的二三两大米、一小玻璃瓶咸菜、一双竹筷塞进书包。走十几里路到校后先进厨房,小心地将大米倒入小饭钵,置于蒸笼里,然后才进教室自习。走读生们的菜装得并不很密实,菜汁渗进书包布料,于是常有腐败的酸臭味弥漫在教室里。偶有同学带的菜是酒糟腌萝卜或猪油兑酱油,香味阵阵,馋得大家直咽口水。那时书包也是饭兜,家长顾不上装饭菜、餐具的家什有何讲究,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省下点大米,保障走读的孩子午餐能吃上米饭而不是地瓜土豆之类,如何争取在孩子带的咸菜里下点菜籽油。    ⑦此时的北京,正是人间四月天,在“一树一树的花开”“新鲜初放芽的绿”的丽景中,看着,听着、想着关于孩子饭兜的种种,心中不禁涌动着情感的波澜,“是爱,是暖”,是感恩,是希冀。(选文有改动)(1)选文主要写了北京城区家长送饭兜、接饭兜、清洗饭兜,聊饭兜等有关内容。第⑥段回忆了改革开放前有关农村书包的故事,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③段结尾写到“小女孩笑答,我觉得都有吧”,请结合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补写此时小女孩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下午放学时,校门前早站满了人。一看到自家孩子的班级走出来,忙挤过人群,疾步到孩子面前,倏地将饭兜夺过来:“中午吃什么?好吃不?吃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选文第⑦段描写景物的划线句子,说说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半个父亲疼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如雷贯耳。    ③小时,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参我一本。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一点抽搐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烫癣。我下不了手!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的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的父亲。起初是作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我谅解了父亲,开始和三十多年前的他与自己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生活里,我们都有彼此的影像。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磨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酣睡得像个孩子一样。或许,也可以说,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⑪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可摔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⑫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选自《安庆晚报》2020年11月25日)第137页共138页,(1)梳理全文完成如表。清洁父亲为我敷药父亲烫癣③______“半个父亲疼”的含义①“______”②“______”“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2)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①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赏析加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文末“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这句话该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    某校发现九年级部分学生最近有较大压力为具体了解他们的压力状况,对全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了如下统计图:【材料二】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袁隆平顶着来自西方权威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和压力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的第一步就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研究过程中700第137页共138页,多株珍贵的实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毁坏。但是袁老迎难而上扛住了重重压力。20多年时间里,他和团队一起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23日)①请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统计图分条归纳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班级举行“汲取榜样力量缓解心理压力”主题班会要求同学们结合【材料二】发言请选出发言最得体的一项______A.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怀伟大梦想最终取得辉煌成就。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勇敢追梦,愈挫愈勇!B.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中有伟大梦想,一往无前,坚韧不拔,扛住了压力和团队一起最终取得辉煌成就。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团结一致,勇敢追梦!C.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中有伟大的梦想,有毅力,能坚持,不退却,扛住了压力,最终取得辉煌成就。你们如此脆弱经不得一点风雨,这怎么能行呢!D.听说你们最近有压力,我想就这个问题给大家一些指点。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都能够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也要勇敢追梦愈挫愈勇!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王铮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大气是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100第137页共138页,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满足。    ⑤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⑥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它大致分成1500~5000公里和13000~20000公里的高度范围,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伤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地磁场本身不是对称的,在南大西洋上方的地磁场形态导致这里的辐射带高度比较低,在有扰动的时候可能只有1000公里高度左右,空间站飞高了就很容易进入辐射带,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    ⑦综合考量上面介绍的各种因素科学家把空间站飞行的高度,设定在400公里附近。(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29日)(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选文第①段列举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国际空间站等例子用以介绍空间站大都只“飞”约400公里高的情况。B.第②段承上启下以一个问句引出下文对空间站只“飞”400公里高原因的说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范艾伦辐射带”是地球周围的一个空间区域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这个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非常大的带电粒子会伤害区域内的飞行器。D.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可能”“左右”是对有扰动时候的南大西洋上方辐射带高度的推测和估计,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2)根据全文内容推测,哪些情况下人类会建造不止400公里高的空间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给我妈尝尝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第137页共138页,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切。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1)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词,有哪些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阳台上的花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第137页共138页,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第137页共138页,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加点短语“共同的约定”具体指什么?请根据上下文内容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第①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既指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欢喜,又指父母因满足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C.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这些花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4)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谈谈你对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双城之美◆田宗伟    ①威尼斯曾被我们称作“西方的苏州”,而苏州也时常被人叫作“东方威尼斯”。这美得近乎传说的水城双子座,时常令我驰骋想象,神游其间。    ②我发现这一东一西两座水城,一如待字闺中的女子,温文尔雅,娇如流水:一如扬帆出海的男子,器宇轩昂,志在四方。而之所以又能互为代称者,乃在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其历史之悠久,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无有出其右者。第137页共138页,    ③威尼斯是建在滩涂小岛上的“海中之城”。从高空鸟瞰,犹如一颗精致的水晶,镶嵌在亚德里亚海蔚蓝色的波涛中熠熠生辉。穿行其间,举目皆是宽阔的广场、宏伟的教堂、高耸的钟楼、富丽的宫殿,还有造型别致的剧院、美术馆、博物馆。月牙形的贡多拉载着游人在蛛网般的水巷悠游,桃红色的建筑在流动的清波里晃荡。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④威尼斯很小。没有耕地,缺乏淡水,他们必须在大海上搏击。当然,他们也依靠贸易聚集了财富。他们擅长评估风险,计算收益,不种植粮食,却收获黄金。他们用智慧和坚韧在不宜生存的地方堆积宝藏,创造神话。    ⑤苏州,有着威尼斯无法比拟的土地纵深,西面既得太湖之拥抱,周边又有众镇之拱卫。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撒下种子,即得谷物,“苏湖熟,天下足。”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⑥苏州是一个拥有无数河流的”园林之城“。从空中俯瞰,犹似一枚温润的碧玉,安放在太湖流域低缓的丘陵山地中。游走其间,左也是园,右也是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绿树掩映。有看不完的亭台水栅、烟波画船。房舍一律是青砖黛瓦,斜顶飞檐,门楣有匾额,两侧是楹联,窗栊纤巧千姿百态,步道曲折移步异景。无俗物之挡眼,有泉水洗我心。    ⑦苏州与威尼斯皆因水而兴,但一咸一淡气质迥然不同。威尼斯张扬浪漫,苏州内敛沉静。威尼斯华妙庄严气质深沉,苏州灵秀端庄优雅娴静。如果说威尼斯犹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________。威尼斯勇于开拓,积极入世,是欧洲商业文明勇猛的先锋;苏州与世无争,隐逸遁世,是中国农耕文化宁谧的后院。   ⑧忽而有悟:一地之特质,自然敷底色,人文定调性,天地有大关,参差交相映。(1)威尼斯与苏州两座城市之间为什么可以互为代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威尼斯相比,苏州的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双城并举,结构严整。其中,第②自然段与第______自然段形成照应之势。(4)请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恰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积累链接:请默写张继《枫桥夜泊》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字如其人◆诸荣会    第137页共138页,①我们写出的字,从来就不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还是一幅幅寓意隽永的水墨丹青,还是书写者形象、气质、精神的一种体现。因此,练字学书,与莘莘学子的求知问学,与芸芸众生的励志修身一样,都是为人生加分的一种方式。    ②我们常有这样的记忆:初入学堂,学写的第一个汉字,或是自己的姓、名,或是“上、大、人”之类。当小手被提在老师或长辈的大手中,一面直接感受来自师长身体的温度,一面听着他们在耳边念叨着:“一撇一捺,这就是‘人’字,做人要正,写字也要正……”如此情形,岂止是在学习写字,分明是在接受文化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    ③随着学会书写的汉字愈多,我们被告知的写字规矩也愈多,诸知“执笔要正,运笔要稳”“字要端庄,人要正派”等。与其说是关于写字的,还不如说是关于生活和做人的。    ④次序、态度、品格、道德,所有的规矩,说到底便是一要包容,二要正直。因为这“规矩”二字,“规”是圆规,“矩”是直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者能作方,方最正直。“字如其人”包含着的是中国人之于文化的良苦用心。    ⑤说到良苦用心,有一副字联很妙:“若不撇去即为苦,各自捺住终成名。”初看它,一般人或许只当是一副普通的对联,意在人生道理的训诫,但再细看,这种训诫正是通过“若”与“苦”、“各”与“名”四个汉字的形体结构来实现的。这副对联不只是在说“字”,更是在说事理、说人生。这样的字联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语言智慧。    ⑥写字绝不仅仅是写字,我们通过书写以重温汉字匀称、平衡、适度等□,并操练提按、顿挫、浓淡等□,更体悟和谐、计白、守黑等□,以求得笔墨之内的神韵和笔墨之外的精神,亦求得生活中待人处事的精益求精、以术求道。    ⑦汉字既属于工具,也属于艺术,更属于哲学。中国人的文化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是由汉字的书写来成就的。因为如此,我们的写字既是实用的书写,也是文化的继承,更是人格的塑造。(1)作者认为许多写字的规矩也可以理解为生活和做人的法则,那么,你能从“执笔要正,运笔要稳”这句话中体悟出生活和做人的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上下文提示,在第④自然段中的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⑤自然段中的妙联,作者说它“不只是在说‘字’,更是在说事理、说人生。”请用通俗的话解释这幅对联所蕴含的处世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你所了解的书法常识,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到第⑥自然段的方框内。A.用笔要领第137页共138页,B.章法布局C.汉字结构(5)积累链接:请将下边《论语》中的语录填写完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1.(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 散文之韵◆朱光潜    ①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就是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②相传欧阳公作《画锦堂记》,已经把稿子交给来求的人拿走了,猛然想到开头两句“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应加上两个“而”字,立刻派人快马追赶。“仕宦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加上两个“而”字,再读一读,便会发现关系重大。它让文章气韵更□,音调更□,意思更□,更多一次转折。    ③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需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能感觉。其实,耳朵固然要紧,但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在做同样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会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周身筋肉就会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吱咯吱咯,很是别扭。因此,我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紧事。    ④古文好比京剧,白话文好比话剧。如果读古文要拉着嗓子,那么读白话文则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伸展。不拘形式,纯任自然,“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这是白话文声音节奏的特别优点。且看下面一段话的原文与修改:    (原文)天下有道,由于言行一致,德厚为先,自然潜移默化,遐迩复戴,社会风尚无不受其影响。否则,无非虚辞绞绕,好话说尽,坏事做尽,天下无道。    (改文)天下有道,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崩乐坏,江河日下。    ⑤你来念一念,修改之后多么顺口,一点不做作,一点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    ⑥有人爱在白话文中借用文言字词,这本无可厚非。但若在白话文中杂用文言特有的语句组织,则极不调和,使读者不知是哼好还是念好。比如,“然进一步言之,同类人亦不能欺哄,因同类人了解同类人尤其清楚”一段,如果写成纯粹的白话文,就应该是:“_______。”这样改,说起来才顺口,才有自然的节奏。第137页共138页,(1)古人学文,为什么“特别着重朗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第②自然段相应的方框内。A.深邃B.流畅C.抑扬(3)说说第④自然段后的“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将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纯粹的白话文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积累链接:请默写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中与笛声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小题。胖子与瘦子(俄罗斯)契诃夫    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位是胖子,一位是瘦子。那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锃亮,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他的身后,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    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了!”    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    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眼望着对方的泪眼。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集。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转了?发财了?结婚了吗?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①,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    第137页共138页,⑦“中学时的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开心的事吗?大家管你叫赫洛斯特拉特②,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③,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经事的孩子呢。别害怕,纳法尼亚!走近点儿……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⑧纳法尼亚犹豫片刻,躲到了父亲的背后去了。    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    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呢,私底下用木料做些烟盒,挺不错的烟盒!一只卖一卢布。要是一下子买十只或更多的,可以让些价。凑合着过呗。知道吗,原本是个科员,如今上调到本部门任科长……往后就在那儿任职了。我说,你呢?怕已是五品文官了吧?啊?”    ⑪“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章。”    ⑫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来,脸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儿……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的尖嘴巴越发尖了。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⑬“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    ⑭“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说,“干吗用这样的腔调!你我是少年时的朋友,何必用官场上的那套奉承?”    ⑮“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    ⑯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    ⑰瘦子只握住对方三只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中国人那样的“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又惊。(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注释]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代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第137页共138页,(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加点词语的含义。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选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荆荆”有味楚楚动人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荆州博物馆开展“馆长带我看荆博”系列特色活动,三名馆长、副馆长化身讲解员,带领600多名游客感受了荆楚文化的魅力。    上午9时,在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带领下,由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及在荆大学生组成的游客团集中参观了珍品馆。从《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到《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漆木器、陶器、青铜器等200多件(套)文物让大家目不暇接。在二楼东边展厅中央展出的虎座凤鸟悬鼓,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该文物高1.49米,宽1.45米,双虎为座,双凤为架,凤冠悬挂乐鼓,猛虎作势前扑,翔凤振翅欲飞,气势恢宏。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选自《荆州日报》2021年5月20日,有删改,记者:伍丹,通讯员:陈冬冬)    外交部向全球推介英雄“今天的推介会,极不寻常,因为今天的主角是一个英雄的省份:中国湖北;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武汉!”4月12日下午4时45分,外交部蓝厅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致辞这样开场。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向全球推介湖北,他展示了3组对比鲜明的照片:黄鹤楼从空无一人到游人如织,户部巷从一条“空巷”到人头攒动,总部位于武汉的东风公司从按下“暂停键”到平均每51秒下线一辆乘用车。这是英雄湖北浴火重生的荆楚新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在推介活动上用李白的诗句表达对湖北的向往。(选自《湖北日报》2021年5月22日,有删改,记者:肖丽琼)(1)读报要学会读题。第一则新闻标题很有创意,请说说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报要善于借鉴。假如外交部蓝厅给你30秒,请用一段话推介你的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1.(2021·湖北省荆州市·历年真题)趣话“三年”    ①很多事以“三年”划段,如孩子上学,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专也三年;家中老人去世,需有三周年纪念。但在日常语境中,“三年”大多是泛指,有多年、长期之意。投资者“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节俭者“一顿省一把,三年买匹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②人们为何常以“三年”为限?盖因“三年”有规律,“三年”成法则。很多学问,时间短学不全,时间长熬不住,“三年”正好打基础,所谓“一年生,两年熟,三年正好能上路”、“学戏先练三年声,打铁先打三年钉”。很多事需要三年去形成、去验证,很多理需要三年才能看得清、想得通,所谓“赶车三年知马性”“吃药三年会行医”。老司机为何说“一年虎二年狼,三年变成小绵羊”,就因为见得多了,才越开越怕,才能真正体会小心驾驶之重要。    ③“三年”可以让很多东西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对于个人而言,三年的时间,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希望有可能化为泡影,痛苦的可能变成了乐趣,厌恶的可能变成了不舍。俗话说“分家三年成邻居”“当家三年狗也嫌”。其世态之变,冷暖炎凉,总让人心生几多感慨。三年能显露很多事情,“做贼三年,不打自招”。古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其实何须七年?三年足矣。    ④“三年”,是岁月的一个符号,之于历史,三年实乃一瞬;而之于人生,三年却是重要阶段。三年可干很多事,能知很多理,即便不慎失误,尚有回旋余地;即便偶有落伍,奋起直追也来得及。“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的是为文者专志笃学、推敲锤炼之苦;“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说的是为政者韬光养晦、励精图治之功。只要功夫深,“石头上坐三年,石头也会发热”。但此话对“三年不目月”者无用,因为“好马闲三年,连块粗糠也驮不动”。    ⑤学器乐的说“一年筝两年笛,三年二胡不咋地”,做木工的说“一年斧子二年锛,三年刨子学不真”。故欲成大事者,须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习武者尚需“入门先站三年桩”,更何况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要放到盐水里泡三年、热水里烫三年、糖水里浸三年、冰水里冻三年,才算真成熟。话虽偏颇,却也不无道理。    ⑥人生短暂,不过百年,以“三年”划段,不过三十多个“三年”。一生太远,命运或难自控,但三年之期,自己或可说了算。驾驭好“三年”,“三年”就是收获的标志牌、前进的里程碑;轻薄了“三年”,“三年”也是成败的分水岭、胜负的分界线。(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月15日,有删改,作者:张英俊)(1)本文看似“趣话”,却是正论。请你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2)文章第①段是如何引出话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读第④段,分别说说“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目月”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读第⑤段画线句子,自选角度,给这句话做一条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三句俗语可以分别补充到文中的三个段落,应该怎样匹配?请连线完成。A.一去三年故人疏第②段B.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第③段C.从小看大,三岁知老第④段1.(2021·湖北省武汉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记忆重建是城市更新的灵魂    ①文化是推动城市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类实现认同的方式。城市学家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胡同、牌坊、院落、民居、街道等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也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    ②正因为过去经历了太多大拆大建带来的文脉断裂之苦,今天的城市更新越来越倾向于“微更新”的方式,即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改造,从而达到空间活化与地方振兴的目的。如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文化创意园,前身多为废弃或闲置的厂房,经过简易设计和细微改造后,成为美术馆、展览馆、书店等文化空间。原本破旧的工厂蜕变为靓丽的城市风景线,成为新的文化地标,不仅美化了城市,也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③尽管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但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流失的问题依然严峻。由企业主导的城市更新,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的更新,而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个人经验、地方风俗等宝贵的历史记忆,由于当地民众的缺席,往往被漠视和淡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大的悲哀。    ④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址,在改造过程中还常常存在对家族历史、人物身份的错漏记录。这不仅暴露了改造者的无知,更反映了城市更新中记忆重建存在的问题。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是为了找回那些忘却的记忆:童年时代街边的小吃、屋顶的飞鸟、门前的花香、唢呐的声响这些记忆属于每个活生生的个体,而所有个体记忆汇聚在一起,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说,没有记忆的人,生命是残缺的,没有历史的城市,也不过是无根的建筑群。    第137页共138页,⑤记忆是什么?是思念,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所有建筑遗产都是人类记忆的守护者,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此,记忆重建才是城市更新的灵魂。如何重建呢?重建的开始,当然是要学会尊重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今天的现实是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已找不到它们的来由和名字,抢救历史记忆、建立历史档案,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寻找这些老建筑的故事和街区的传说,记录那些珍贵的口述史,通过文字、图像、大众传媒还原历史现场,让历史记忆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今天与昨天对话,记忆便有了生命。    ⑥当然,无论是王宫还是民居,都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关于它们的记忆并无贵贱之分。但我们往往只记录名人的记忆,却遗忘普通人的记忆,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记忆缺憾。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是一座活的博物馆,都应得到理解和重视。这些空间可以唤醒我们的记忆,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最终让我们结为一体,实现认同。(原文/袁瑾,根据命题需要改写。)(1)对城市“微更新”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城市“微更新”的出现是因为大量大拆大建曾带来文脉断裂之苦。B.城市“微更新”是在城市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对局部空间作些改造。C.城市“微更新”的简易设计和细微改造体现了改造方式的人性化。D.城市“微更新”往往立足于变废为宝,为城市打造新的文化地标。(2)关于“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问题,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A.城市更新由企业主导,在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记忆的流失。B.城市更新在注重外观和功能改造的同时,常忽略建筑承载的历史记忆。C.城市更新往往缺失个体的记忆,这是由当地民众的缺席和漠视造成的。D.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址的信息记录常有错漏。(3)关于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记忆重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A.记忆重建首先要建立在尊重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B.记忆重建应将每个个体的记忆汇聚在一起,组合成城市的记忆。C.记忆重建需搜寻并记录一些老建筑的来由、名字、故事和传说。D.记忆重建中,名人和普通人的记忆都是有价值的,都应被重视。1.(2021·湖北省武汉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喧闹与幽静    ①那天我开车去了城市郊外,在僻静处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四周无人影,静悄悄的,田间玉米絮絮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不知名的秋虫唧唧有声,天上白云仿若一团棉絮缓缓飘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喜欢这样的幽静,眼神空茫,啥都不想,脑子里的一些浊物杂质丝丝缕缕抽离而去。这种发呆,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让我特别享受。    第137页共138页,②我住的房子两居室全部临街,而且这街是一条城市连接高速公路的主干道,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天还好,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被格外放大了,“嗖嗖”每过一辆,都像在神经线上碾过,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根本无法入睡。待好不容易被极度疲倦带入梦乡,“吱”声急骤刺耳的刹车声,让我猝然惊醒,小心脏扑通扑通一阵乱跳,就再也难以成眠。这种喧闹,不仅导致神经衰弱,时间久了恐怕还会让我有罹患心脏病之虞。    ③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看,古人生活里最主要的喧闹也是“车马喧”,只好以精神法聊以自慰了。而今天除了“车马”,还有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各种声音共同构成了鼎沸的水分子,咕嘟咕嘟冒泡。即使在清静的房间里,关门闭窗,如果屏息谛听,仍然有关抑不住的各种杂音侵扰耳朵。    ④其实,喧闹与幽静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状态,可人们似乎更喜欢幽静,而不喜欢喧闹。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心境,产生不同影响。喧闹仿佛一场夏天的急雨,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然而经常只是湿湿地皮,浮于表面,难以从根本上润泽大地,深潜其里。而幽静却如同春夜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喂饱”大地的雨大抵都是不声不响的。人的耳朵管听,眼睛管看,喧闹的状态会扰乱人的视听,在幽静之中所见所闻才会清楚明白。所以,诸葛孔明说“非宁静无以致远”,翁同也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⑤深秋时节,我同妻子到一位朋友山里别墅去玩,对喧闹与幽静有了更深切的别样的体味。朋友花了50万买了大约2000亩的山地,筑房建屋,植树种菜,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坐在二层的大露台上,极目远眺,远山如黛,山岚轻胧,山坡绿树茂密葱茏,有微风习习拂面,顿感骋怀惬意,有如神仙。临近中午时分,我独自一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深处走去,耳边只有潺潺的山泉流水声,树上或悠长或短促的蝉鸣鸟叫声,越发增添了幽静之感。入夜躺在床上,所有的声音都睡去了,安静得似乎只有呼吸的声音。这种幽静和城郊截然不同,是完全的彻底的幽静,静得有些让人发慌。却原来,有声音的幽静才是活的幽静,可贵的幽静,没有声音的幽静岂不是死寂?如此住了两宿,“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的“旧林”“故渊”是鼎沸如煮的城里。我忽然觉得那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大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才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生活。人是社会人,如果离群索居,自我隔绝,短期尚可修心养性,久之则会变为自然人,这种幽静恐怕只能育出不谙世事的傻瓜。    第137页共138页,⑥正如钱钟书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对待间与幽静的态度亦如此。无论是在城里城外,还是在心里心外都真实地存在着喧闹和幽静两种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无须逃避,接受就好。一味喧闹,或者一味幽静,这世界恐怕就显得索然无趣:一味在意喧闹,或者一味喜欢幽静,我们的心境也会为外界所役。喧闹和幽静虽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却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如同陶渊明所说“心远地自偏”,身居闹市也能在内心筑起一道幽静的风景,同样,身处偏远也可能内心喧闹不止。坦然面对外部环境,在两者间根据心灵的需要自如转换,居于一种更安然自在的状态,方是智者。(文/刘江滨,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第①段中,作者说自己在城市郊外“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请根据①~③段内容说说这里的“排毒”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第④段的比喻描述中,可以看出喧闹幽静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处于深山别墅中,作者对“幽静”“闹”有怎样的新认知?请根据第⑤段内容分别作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⑥段中,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喧闹和幽静”?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参考答案1.【答案】【小题1】因为长辈在场会让我们别扭,长辈不在场,世界才都会是我们的,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小题2】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独立的空间、个人的隐私、私密的朋友等微妙的变化。【小题3】示例一:我认为需要取舍。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孩子和父母之间难以彼此理解、互相沟通,所以只能在亲情和自我中有所取舍。示例二:我认为不同取舍。成长中和父母多沟通、多交流,彼此理解和相互包容,这样既能拥有亲情,也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小题4】朱阿姨流泪是觉得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竟对自己有些嫌弃了,心里感到辛酸与失落。“我”的凝噎既有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愧疚,也有对父母包容与理解的感动。【小题5】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解析】1.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根据“或许是长辈守在身旁,总归有几分别扭。如果父母不掺和,那么世界都会是我们的。一个狂欢的夜晚,一个只有我们的夜晚,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可知,因为长辈在场会让我们别扭,长辈不在场,世界才都会是我们的,才能证明我们长大,才能“开启成年的大门”。    解答信息筛选题,需要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筛选范围,再从中筛选。若答案有多个要点,注意分点作答。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微妙的变化”是那种悄悄地、慢慢地发生的改变,且前提是亲子关系。答题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回答即可。例如,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独立的空间、个人的隐私、私密的朋友等。3. 本题考查观点表达。解答本题,需要先表明观点,再阐明理由。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4.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揣摩。通过“十月怀胎,一生辛苦,好不容易盼到十五岁,本想欢欢喜喜给他过个生日,却被嫌弃!他要同学,不要老头子老太婆了”可知,朱阿姨流泪是觉得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竟对自己有些嫌弃了,心里感到辛酸与失落。“我”之前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此时听到朱阿姨说的话,“我”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知道了之前的做法有不恰当的地方,因此感到愧疚。但是父母并没有责备“我”,朱阿姨说这些话时,“妈妈跟着长叹一声,爸爸也朝我眨眼晴”,由此可见,他们不想让“我”因此难过、自责。“我”被父母的包容与理解感动。5. 第137页共138页,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结合平时的积累可知,横线处应该填“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本文记叙了“我”十五岁生日遇到的难题,由此也引发了对成长过程中亲情与自我的关系的思考。“我”的十五岁生日马上就要到了,父母为“我”的十五岁生日准备了很多,但是“我”向往独立与自由,因此早就与同学约好一起过生日,父母就在生日当天躲了出去。不久之后,朱叔叔夫妻因为躲孩子生日来到“我”家,朱阿姨的话让“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也被父母包容与理解感动。2.【答案】【小题1】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小题2】示例:通过普通话直播,湖南省瑶族乡一位返乡青年直播鸡、鸭、鹅现场生态养殖情况,纯自然放养的模式加上网络销售,在网络市场打开了一片天地。实现了脱贫致富。【小题3】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小题4】深化中心论点,提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结论。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解析】1. 本题考查论点概括。根据本文标题“学好通用语言,增强文化认同”和最后一段内容“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分析,题目即论点。2.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答案不唯一,所举事例能够证明“在普通话助力下,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富裕道路”即可。示例:通过普通话直播,湖南省瑶族乡一位返乡青年直播鸡、鸭、鹅现场生态养殖情况,纯自然放养的模式加上网络销售,在网络市场打开了一片天地,实现了脱贫致富。3.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得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也应从青少年抓起,助力个人成长,更好参与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分析,引用习主席的话是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结合本段第一句“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分析,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开始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道理论证也包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情况,作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4.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内容上:根据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分析,照应题目,深化中心论点。提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学习和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结论。结构上:根据第一段“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和划线句内容分析,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容引出本文论题。接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突出论点。3.【答案】【小题1】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小题2】以齐白石创作山水画的事例开篇,自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小题3】举例论证。列举“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例,论证了“科技创新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的重要性,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小题4】两个“必须”既表现了陈定昌院士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决心与气概,又增强了语言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解析】1.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中心论点在第①段的最后一句“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第137页共138页,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2. 本题考查文章开头内容的作用。选文开篇引用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这个事例也能够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以事例开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3.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本段画线句列举“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论证了“科技创新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的重要性,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4.  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搞科技,必须搞最尖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句中的两个“必须”表现了陈定昌院士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决心与气概,增强了本文论证语言的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章开篇从齐白石独创山水画谈起,引出中心论点: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第②--⑤段分别阐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需要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激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热血气概”“科技创新需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第⑥段激励人们不畏劳苦,攻坚克难,锤炼独创独有的能力。4.【答案】【小题1】B【小题2】①把保护用户隐私,作为商业伦理;②把隐私保护体现在细节中,作为衡量企业的重要指标。(或: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小题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一些商家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等事例),论述了移动互联时代存在诸多隐私泄露问题,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小题4】不能。理由:从第⑥段首句过渡句可见,第⑤段是讲“他律至关重要”,第⑥段议论“自律也不容忽视”;⑤⑥两段按由主到次的顺序,阐述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解析】1. 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概括能力。选文第①到④段主要是提出“隐私权”的问题,摆出各种侵犯隐私的现象;第⑤⑥段是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句有“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顺应这种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由此得出选文论点是“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故选:B。第137页共138页,2.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由“这种”一词可知,与之相关的句子在前文。结合“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可知,“这种趋势”指的是“把保护用户隐私,作为商业伦理”“把隐私保护体现在细节中,作为衡量企业的重要指标”。3.     本题考查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第④段中“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主要是举例论证,论证了移动互联时代存在诸多隐私泄露问题。举例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4.     本题考查材料顺序的分析能力。先看第⑤段和第⑥段的内容。第⑤段是讲“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把“规则之锁”是指“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主要是从法律法规方面讲如何应对隐私保护问题;第⑥段是讲“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其中“他律”就是指第⑤段的要指定相应的法律条文,而“自律”是指企业也要有自己的防范措施。可见这是一个过渡句,提示我们必须按照先⑤后⑥的顺序。且第⑤段的制定法律条文是最主要的方法,第⑥段的企业自律是次要方法,⑤⑥两段按由主到次的顺序,阐述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本文的论点是“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文中第①到④段主要是提出“隐私权”的问题,摆出各种侵犯隐私的现象;第⑤⑥段是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有序地论证了观点。5.【答案】【小题1】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小题2】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一方面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小题3】C第137页共138页,【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本文说明对象是“窗”,标题“窗,中国园林的眼睛”已显示了窗的特点。根据题干所提供的答题范围第②段及段落的内容可知,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是本段的首句。2. 本题考查说明文中引用的作用。引用了诗句一方面说明了上文“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另一方面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这样也就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3.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ABD正确;C有误,文中只是表述“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并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选:C。    本文开关两段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园林中的窗;接着重点说明窗除了功能之用,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最后两段加以总结,突出了窗所蕴含的诗意和哲学思想。    回答“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类的选择题时,要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相应内容进行比照,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6.【答案】【小题1】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小题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清末学者魏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小题3】A【小题4】示例一: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亲身示范的重要性。比如我学习颜真卿的楷书时,一直抓不住笔法顿挫(运笔)的要领,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导,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示例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学习书法的时候,身边没有合适的老师当面指导我,我就去书店买来柳公权的字帖临摹,还经常在网上观看书法家们书写的视频,学习他们提、按、顿、挫的笔法,坚持了一年以后,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学习书法,兴趣和毅力更重要。【解析】1. 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本文第一段中“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第137页共138页,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2.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画线句引用清末学者魏源的话“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故属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有误,从文章第④段“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可知,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理解错误;BCD正确;故选:A。4.     本题考查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解答此题,需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实际,先表明观点,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再说明理由。示例:我赞同这个观点。比如我学写“捺”的笔画写法,就怎么也掌握不了要领,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在老师讲清要领后,在老师的示范下,直接感受到提、按、逆、转、轻、重、缓、急的用笔动作及要领,使我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以“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为中心论点,阐述了“技”“法”的不同含义和作用,从书法教育“‘技’是基础”和“‘道’也重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运用了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论证更严密。7.【答案】【小题1】A【小题2】列数字、作比较。将“中国天眼”的观测能力与德国波恩望远镜、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进行比较,同时运用“10倍”“2.25倍”等数据,具体说明了“中国天眼”观测能力强,突出强调了“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第137页共138页,【小题3】不能。“有望”指有可能,有希望。原文是“有望达到”“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只是有希望、有可能实现,如果删掉,就变成了肯定语气,与原文意思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严谨。【小题4】B项“天眼的意义”更准确。材料二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天眼的意义:一是“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二是“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三是天眼向全世界科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标志着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解析】1.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有误,根据材料一“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大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可知,“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是“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不是“我国天文学”。BCD正确。故选:A。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100米、10倍”“300米、2.25倍”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中国天眼”的观测能力与德国波恩望远镜、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进行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突出地说明了“中国天眼”观测能力强;结合句子分析作用,“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进而说明了“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3.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先表达观点:不能删掉。“有望”指有可能,有希望。原文是“有望达到”“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说明“达到1000颗”将来应用于星际导航”只是有希望、有可能实现,并不肯定。如果删掉,就变成了一定能实现,与原文意思不符。“有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第137页共138页,4.     本题考查材料标题。标题是材料中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根据材料二“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这标志看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概括为:天眼的意义。故选:B。    这是关于“中国天眼”的材料阅读。材料一是对“中国天眼”的介绍,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了“中国天眼”观测能力强;材料二阐述了“中国天眼”的意义;材料三是对“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的报道和对未来的预测。8.【答案】【小题1】①“我”遇见流浪汉收到祝福 ②“我”找到饭馆顺利买菜  ③“我”返回医院途中与司机交谈【小题2】①本句采用拟人修辞,“还未收脚”“仍不识相地穿街走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下得久,下得大,表现了天气的寒冷,更加烘托出“我”内心的迷茫和感伤。②本句运用神态、语言描写,“闪动着泪花”写出了老伴内心的感动,“好好活着”是老伴除夕之夜对“我”真诚的希望和祝福,表现了“我”和老伴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小题3】①文章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情节集中,脉络清晰,浑然一体。②便于展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流浪汉、餐馆老板娘、司机的性格都是在与“我”交谈过程中得以展现的,通过他们表现了人性之善,突出了主题。【小题4】示例1:我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因为①本文主要讲述了“我”给老伴买菜过程中得到关心与帮助的故事,文章内容温暖人心;②本文塑造的一系列人物,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③从文章主题看,本文表现人心之善,赞扬人性之美,弘扬正能量。(意近即可)示例2:我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凄凉的故事,因为①从环境描写看,故事发生在寒冷的除夕之夜,冰天雪地的环境描写带给读者强烈的凄凉感受;②从人物形象看,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承受着生活的压力,让人感受生活的不易和沉重;③从文章主题看,本文表现了人性之善,也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不易。【解析】1. 本题考查概括情节。根据⑥-⑧段“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概括为:“我”遇见流浪汉收到祝福;根据⑩-⑬段“终于看到一家小饭馆”“问大过年的,饭馆能不能做,老板娘说,没问题”概括为:“我”找到饭馆顺利买菜;根据⑭-⑮第137页共138页,段“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概括为:“我”返回医院途中与司机交谈。2.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雪花还未收脚,仍在不识相地穿街走巷”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不停地下,下得久,下得大;“被寒流环绕的这座城”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令人有点迷茫和感伤”,烘托出“我”内心的迷茫和感伤。②“闪动着泪花”是神态描写,结合上文“老伴儿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呢”可知,老伴因为“我”的良苦用心和关爱,内心非常感动;“好好活着”是语言描写,结合上文“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可知,这是老伴除夕之夜对“我”真诚的希望和祝福,表现了“我”和老伴之间深厚的感情。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3. 本题考查探究写法。本文以“我”买菜为线索布局谋篇,可以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文章写了“我”遇见流浪汉收到祝福,“我”找到饭馆顺利买菜,餐馆老板娘善良热情,“我”返回医院途中与司机交谈,得到理解和宽慰,这样安排,可以使情节集中,脉络清晰,浑然一体。在这个过程中,也便于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人性的善良,突出文章主题。4.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温暖的故事”与“凄凉的故事”皆可。①温暖的故事:表现人心之善,赞扬人性之美。本文主要讲述了“我”给重病住院的老伴买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流浪汉,得到祝福;在饭馆买菜,感受到了餐馆老板娘善良热情;回去路上和司机交谈,得到理解和宽慰。处处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人性的善良。文章内容温暖人心,弘扬正能量。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②凄凉的故事: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不易。老伴重病住院,“我”和老伴除夕夜在医院度过,“我”为了给老伴买菜,过程艰辛;流浪汉在除夕夜用小铁桶涮“火锅”;司机讲述一位老大娘除夕夜回家过年的孤独;司机在除夕夜为生活奔波劳碌。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承受着生活的压力,这些普通人生活得不易。故事发生在寒冷的除夕之夜,冰天雪地的环境描写带给读者强烈的凄凉感受。因此,这是一个“凄凉的故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给老伴买菜过程中得到关心与帮助的故事,文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表现了人性之善,也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不易。9.【答案】【小题1】“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137页共138页,【小题2】“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小题3】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小题4】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小题5】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解析】1. 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竟真的做到了”设置了悬念,到底是什么事那么不可思议?是怎样做到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内容。可据此概括作答。2.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尤其注意上下文语句,进行揣摩。由“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的语句可知,“躲”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3. 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结合“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等语句可知,“我”得知小时候能够成功养雪花的真相竟然是母亲的辛苦付出后,既感意外,更是感激。可据此作答。4.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可见,母亲好学习。由“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等语句可见,母亲有心计。由“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可见,母亲有爱心、能吃苦。可据此作答。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第137页共138页,(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5.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本文前半部分写“我”偷偷地成功养了一个冬季的雪花,以为无人知晓,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揭示了事情真相,由此可见,本文故事情节有波澜,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好地表达了母爱的主题。本文写少年时,“我”偷偷地成功养了一个冬季的雪花,以为无人知晓,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揭示了事情真相。文章以此表达了对伟大无私母爱的赞美、感激之情。10.【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A【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将选项与原谅内容比对即可作答。ABD正确。C有误,原文是“常年降水半数以上集中于植被茂盛的梅雨季节”,选项中的“常年降水集中于梅雨季节”的说法与原文不符。故选:C。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CD正确。B有误,文章第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并没有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B。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而不是“空间顺序”。BCD.正确。故选:A。    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梁子湖特殊的湖区环境、湖泊形态、吐纳特点和体系完整的水生动植物。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知识,解答即可。    第137页共138页,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11.【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D【小题4】示例:客观冷静认识灾难,积极探索战胜灾难的方法,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解析】1. 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拟写。要浏览材料,了解内容,抓住关键句提取信息分析概括。“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占31.4%”是这则材料的导语部分,揭示了材料的核心事件和最新情况,B选项更醒目,更具体,更具有时效性。故选:B。2.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A.有误,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研制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疫苗”错误;B.有误,路易斯•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理论”,为现代疫苗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选项错误;C.有误,本则材料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做诠释、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3.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A.有误,根据“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可知,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并非全面恢复。选项错误;B.有误,根据“东汉末年瘟疫前后,正是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的时候”可知,东汉末年,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并非佛教思想随着瘟疫一起流入中国。选项错误;C.有误,乔姆斯基和阿甘的观点,正表明了“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发生了激烈的争鸣”,并非矛盾冲突。选项错误。第137页共138页,D.正确。故选:D。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4.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并提取。从材料一“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工作”可知,客观冷静认识疫情,积极探索战胜疫情的科学方法。从材料二中可知,人类要加强科技合作,加大疫苗开发力度,探索战胜灾难的科学方法。从材料三“我们期盼更多的文化产品对疫情之下的人类文明有所反思,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催化”可知,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反思人类文明。    材料一指出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占31.4%。湖北省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材料二指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是我国首创。材料三指出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纪录片、纪实摄影、音乐、艺术、诗歌、戏剧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变成了对疫情之下的人们最好的疗愈。12.【答案】【小题1】B【小题2】①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雪下的猛烈,表现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上班的牵挂和担忧。②运用“涌、吸、拍”等动词,写出在风雪夜母亲见到父亲回来时的激动及对父亲的心疼。【小题3】阴冷的冬日父亲依然去上班,并坚持冒雪步行了三十里地回家,可见父亲是一个爱家人、爱家庭的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小题4】叙述时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用真切的语言打动人心,质朴的叙述中彰显真情;同时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解析】1. 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理解。A.有误,选项中“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项表述有误,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风雪夜我们翘首期盼父亲回家的故事。B.正确;第137页共138页,C.有误,选项“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表述有误,本文标题是《风雪夜归人》,风雪夜归人是父亲,文章以父亲上班,“我们”等待父亲回家,父亲冒雪回到家组织材料,以父亲的一句“家里真暖和”做结,旨在告诉我们,再多的疲累与辛苦都抵不过家的温馨,回到家,才是回到爱的港湾。因而线索人物是父亲。D.有误,选项“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表述有误,由第八段“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等内容体现的是妹妹和妈妈在对父亲会不会回家一事上的态度和看法的对比。故选:B。2. ①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把“雪片”比作羽毛,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乱舞”一词将雪花赋予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下得大、威猛,表现了母亲对父亲风雪天去上班的挂念和担心。②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句子中使用了“涌、吸、拍”等动词,是对母亲进行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母亲见到冒雪回来的父亲时的欣喜及对父亲的关切之情。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第二段“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第三段“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第十段“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可知,父亲是一个对家庭、对工作都尽职尽责的人,对家对亲人充满爱的人。    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4.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艺术效果分析。通过阅读文章的第二至第八段可知,作者对人物描写抓住典型细节,通过人物对话,对话时的神态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如“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第137页共138页,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等内容,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日常口头式的对话,让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细节描写,感人至深,一个眼神,一点泪光,真情展现,毫无保留;质朴的表达,娓娓道来,平实的语言却铸就情谊万千。其中穿插了大量环境描写,“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夜色笼了过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夜色漆黑”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烘托了人物焦灼的心情,使读者也似如临其境。    本文主要写了风雪夜“我们”翘首期盼父亲回家的故事。写出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上班的牵挂和担忧,表现父亲是一个爱家人、爱家庭的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13.【答案】【小题1】不多余;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下有关饭兜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爱之情是永恒不变的;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小题2】示例:我的爷爷真好!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来为我接送饭兜,实际上是为了每天能看到我,我好幸福啊! 【小题3】这一系列加点的动词(或“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长关心孩子午餐是否吃好的迫切心情,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情感真挚。【小题4】这句简洁的景物描写充满画意,既表现了北京春天丽景的美好,寄托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希冀,又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作用分析。首先需要找出回忆改革开放前有关农村书包的故事与北京城区饭兜之前的关联。文中写到:“家长顾不上装饭菜、餐具的家什有何讲究,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省下点大米,保障走读的孩子午餐能吃上米饭而不是地瓜土豆之类,如何争取在孩子带的咸菜里下点菜籽油”,可见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下有关饭兜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爱之情是永恒不变的;同时有了这段回忆,让读者通过一个小小饭兜见证时代的“变”(物质条件改善)与“不变”(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变),可以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2.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结合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位爷爷对于孙女的爱,“每天放学时总在校门口候着,不论晴天雨天,不论刮风下雪,不论严寒酷暑。雷打不动,只为一件事——把孙女的饭兜接过来,拿回自己家将餐具清洗干净”“次日早上,爷爷又准时守候在校门口,笑眯眯地将饭兜交给孙女,便和孙女说上两句话”。其实小女孩和读者一样,明白爷爷主要是为了看孙女,跟孙女说两句话。小女孩应该为此感到幸福,所以才“笑答”。由此我们可以揣测她的心理:为爷爷每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来送饭兜而感动,为爷爷对她的爱而感到幸福。据此写出小女孩心理即可。3.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这段话写的是家长接孩子放学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加点词主要是动作描写,“挤““疾步”写出找到孩子的急切;“倏地”意思是“极快地、迅速地”,“夺”,这两个词一是形容词一是动词,写出家长怕孩子累,急忙抢过饭兜,以及关心孩子中午吃的什么,有没有吃饱。人物动作是情感的外化,这一系列加点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长关心孩子午餐是否吃好的迫切心情,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情感真挚。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4.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作用分析。画线句是“此时的北京,正是人间四月天,在‘一树一树的花开’新鲜初放芽的绿的丽景中”,这是对北京春天的景物描写,有“一树一树的花”,有“新鲜初放芽的绿”,景物描写充满画意,写出北京春天丽景的美好;而“花”和“芽”也可以象征孩子,他们正是最美的年华;“绿”的“芽”也象征希望。此句出现在文章结尾,具有升华情感、表现主题的作用,寄托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希冀,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北京城区家长送饭兜、接饭兜、清洗饭兜,聊饭兜等有关内容。表现了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下有关饭兜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爱之情是永恒不变的。14.【答案】【小题1】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     父亲不抗拒“我”背他上楼、下楼【小题2】①“稳健”准确写出父亲为“我”治病时的果断、从容,“颤抖”表现了父亲的愧疚和对“我”的爱。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癣”比作“藤蔓”,生动形象地写出癣长势迅猛,顽固不易根除。【小题3】“我”能体会到父亲的疼痛、不易,想帮父亲分担一半的疼痛;父亲也能体会到“我”的疼痛,也想替“我”分担部分痛苦,疼是表象,爱是实质,表现父子之间的挚爱亲情。第137页共138页,【解析】1.     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概括。从“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可知,父亲为“我”敷药时,“半个父亲疼”的含义:“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从“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可知,父亲烫癣时,“半个父亲疼”的含义为:“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从“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可概括情节为:父亲不抗拒“我”背他上楼、下楼,此时,“半个父亲疼”的含义为: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    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2.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和句子。①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稳健”的本义是稳当有力。父亲“捉”“摁”“揽”“嚼”“敷”动作娴熟,“稳健”准确写出父亲为“我”治病时的果断、从容,“颤抖”的本义是颤动、哆嗦、发抖,形象表现了父亲误伤“我”时的愧疚之情和对“我”的疼爱之意。②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从“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可知,作者把“癣”比作“藤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癣长势迅猛,顽固不易根除,生动形象,比喻新奇。3.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的主旨,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父亲为“我”敷药,“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父亲烫癣,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父亲不抗拒“我”背他上楼、下楼,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父子之间是心灵相通的,“疼”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疼是表象,爱是实质,“我”能体会到父亲的疼痛、不易,想帮父亲分担一半的疼痛;父亲也能体会到“我”的疼痛,也想替“我”分担部分痛苦,表现父子之间的挚爱亲情。    本文的标题“半个父亲疼”有三层含义,分别是“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亲情。15.【答案】①学生压力大部分来自考试及作业;其次是来自人际交往和家庭;只有小部分学生没有压力。第137页共138页,②B【解析】①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学生压力状况统计图可知,学生压力最大的来源是考试,人数占据400人以上;第二大压力来自作业,人数接近300人;第三大压力来自人际交往,人数接近200人;第四大压力来自家庭,人数大约100人,无压力的学生人数占比在50人以下。②本题考查观点的评价。首先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A.不得体,根据“他心怀伟大梦想最终取得辉煌成就”可知,没有具体叙述为获得成就从而怎样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B.正确;C.不得体,“你们如此脆弱,经不得一点风雨这怎么能行呢”发言过于刻薄;D.不得体,根据“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都能够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成就一番事业”可知,未结合材料二列举具体榜样人物。故选:B。这是一个材料阅读,材料一是学生压力状况统计图,材料二是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的压力和梦想。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16.【答案】【小题1】C【小题2】①解决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可以携带更多能量,且成本不会过高;②能够保障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使他们不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解析】1.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判断。ABD正确;C有误,“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错。原文是“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原文有限定词语“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而不是“一直”。故选:C。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第137页共138页,2.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题目要求推测哪些情况下人类会建造不止400公里高的空间站。要想建造不止400公里的空间站,需要研究人员将不利条件一一排除。结合材料第③段“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可概括出“解决了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可以携带更多能量且成本不会过高”;结合材料第⑤段“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第⑥段“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伤害很大”,可概括出“能够保障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使他们不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在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之后,人类可能会建造不止400公里高的空间站。    这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围绕“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进行说明,原因有成本问题、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17.【答案】【小题1】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衬托人物形象,突出父亲和儿子对母亲的爱;突出小说的主题,表现母亲的坚强和伟大。【小题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对“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的好奇,引出下文母亲就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小题3】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小题4】勤俭节约;安于贫穷,坚强;善良热心;疼爱孩子。【解析】1.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第六段中“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都出现了“给你妈尝尝”,倒数第二段中“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也是写妈妈吃东西的内容,所以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结构完整。第一段中是父亲让“我”带点好吃的,实是带给母亲尝尝的;第六段中是“我”自己要带石榴回来给母亲尝尝的,所以以“给我妈尝尝”为题起到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父亲和“我”对母亲的爱。结合“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澈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这两处的描写,可知母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为了家庭操劳了一生,父亲和儿子都想着带好吃的给母亲吃,所以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和伟大。第137页共138页,2. 本题考查段落结构的作用。“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五段中,用一个问句表现“我”对“石榴花一样的女子”的好奇,承接了上文中“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的描写。下文写到“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最后写到“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表现了母亲就是像石榴一样坚强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所以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3.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分析使用“肃穆”一词的原因,原因在第七段中。由“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可知是因为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由“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可知怀远家乡的石榴引起了母子对父亲的思念,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4.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由“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可概括为:勤俭节约。由“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可概括为:安于贫穷,坚强。由“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概括为:善良、热心。由“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可概括为:疼爱孩子。本文开篇写爸的那句话没说全,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记叙了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坚强和伟大,突出父亲和“我”对母亲的爱。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第137页共138页,18.【答案】【小题1】①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小题2】①(每年)过年“我”回家时,海棠花总会准时开花;②(每年)过年时“我”会在盛开的海棠花下,为父母染发。【小题3】B【小题4】示例一: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凸显“我”对父母的理解(或:心疼、理解、感激)。示例二: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用“我”的表现,凸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或:心疼、关爱)。示例三: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侧面衬托了父母对家庭的付出之多、牺牲之大,凸显“我”对父母的感激(或:心疼、理解、关爱)。【小题5】①既指母亲在阳台上种花,又暗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②概括本文主要情节,交代母亲在阳台上种花这一事件;③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关爱子女的特点(或: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④表达作者对母亲及家人的思念及祝福;⑤作为本文的线索。【小题6】写法:设置悬念(或:前后照应)。作用:①母亲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更突出了母爱;②突出主要人物形象,表现母亲的聪明慈爱;③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④前后照应,使结构严密;⑤行文增加曲折性,使故事叙述有波澜,增强吸引力;⑤推动情节发展;⑥引发疑问,增强吸引力。【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题干限定了段落和地点“不是发生在阳台上”,据此来寻找相关的语句提炼作答。第一个故事,从第②段“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可概括出: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第二个故事,从第③段“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可概括出: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2.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的是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在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感激”这个词语的前一句“每年过年,它都不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可得出:(每年)过年“我”回家时,海棠花总会准时开花;“共同的约定”后边的破折号,是对这个词语的具体解释,根据“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可得出:(每年)过年时“我”会在盛开的海棠花下,为父母染发。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错误,第①段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不是说明;B.正确;C.错误,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听到母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人,而自己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家在外,睹花思念亲人;D.错误,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情趣;故选:B。4.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选好赏析的角度,一般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及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炼字、感官等角度入手。然后结合题干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本题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去赏析。句中的“愣”是神态描写,“夸张地提高嗓门说……”是对“我”的语言描写,“楞”是因为听到母亲说“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们三个孩子长大成人,而父母在渐渐老去,曾经在家里最高大的他们,如今成了最瘦弱的,他们的生命能量都给了我们,这个“楞”字,写出了“我”当时的伤感;“再瘦也是最大的”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感激,对父母的心疼和感恩。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一、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5.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文章题目为“阳台上的花”,从表面含义看,指的是母亲在阳台上种的植物和花。如文中写到“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等。从深层含义看,“阳台上的花”茁壮成长,暗示了孩子们的成长。从象征意义上看,母亲呵护着“阳台上的花”,也疼爱着孩子,关心着家人,因此“阳台上的花”象征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母亲退休后又积极拥抱生活,改变生活态度;“阳台上的花”也象征精神深处的一种审美情趣。母亲特别照顾刻有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把不知名的花叫“人脸花”,由五朵“人脸花”想到他们一家五口人,喜欢“五代同堂果”,希望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我”在外地也常常睹花思人,因此“阳台上的花”寄予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予了作者对和睦家庭的热爱和想念,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文章以“花”为线索,叙写了母亲的生活。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运用了设置悬念(或:前后照应)的写法,先写花名“人脸花”,最后才揭示花语的内涵,制造悬念,吊足读者的胃口,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同时,母亲爱花,能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读懂花的内涵,表现母亲的聪明;由五朵“人脸花”想到他们一家五口人,喜欢“五代同堂果”,希望子孙满堂、老少安康。“花”是母亲对“我”的思念,突出了母爱,也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人脸花”,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使情节环环相扣,情节曲折生动,结尾才揭示花语内涵,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文章题目为“阳台上的花”,从表面含义看,指的是母亲在阳台上种的植物和花。从深层含义看,“阳台上的花”茁壮成长,暗示了孩子们的成长。从象征意义上看,母亲呵护着“阳台上的花”,也疼爱着孩子,关心着家人,因此“阳台上的花”象征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母亲退休后又积极拥抱生活,改变生活态度;“阳台上的花”也象征精神深处的一种审美情趣。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19.【答案】【小题1】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小题2】苏州,有着威尼斯无法比拟的土地纵深,西面既得太湖之拥抱,周边又有众镇之拱卫。【小题3】⑦【小题4】示例:那么苏州则恰似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小题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提取。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句段作答。通过理解题干,锁定第②段关键句子“而之所以又能互为代称者,乃在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其历史之悠久,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无有出其右者”。2.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提取。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句段作答。通过理解题干,锁定⑤段关键句子“苏州,有着威尼斯无法比拟的土地纵深,西面既得太湖之拥抱,周边又有众镇之拱卫”。3.     本题考查照应的手法。第②自然段的句子“这一东一西两座水城,一如待字闺中的女子,温文尔雅,娇如流水:一如扬帆出海的男子,器宇轩昂,志在四方”,与第⑦段句子“苏州与威尼斯皆因水而兴,但一咸一淡气质迥然不同。威尼斯张扬浪漫,苏州内敛沉静。威尼斯华妙庄严气质深沉,苏州灵秀端庄优雅娴静”形成照应。    文中互为照应句子的寻找方法:找相互照应的句子就是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然后在该中心句下寻找与之意思相同或相近,或者对它进行解释等等关系的句子。如果是在整篇文章中,可以先找出文章中心句,再按上述方法找,也可以逐段寻找后再归纳。4. 本题考查句子的续写能力。要续写这个句子,必须参考上一个句子“威尼斯犹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仿照这个句子写。开放性试题,符合即可。5.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背默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根据对《枫桥夜泊》的背默,可以得出答案: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文章先由威尼斯与苏州两座城市之间可以互为代称引出本文说明对象——双城,然后从整体的地理和建筑特征、城市风貌与气质方面对两座城市先后做了说明,结尾总结全文,有所感悟。20.【答案】【小题1】引申为做人要正直,品行要端正;做事要稳重,行事要稳健。【小题2】前者能画(或作)圆;圆最包容【小题3】示例:人生在世,只有学会撇开和放下,懂得有舍才有得,才可能脱离苦海;生活之中,只有学会按捺负面情绪,抵御不良诱惑,才可能功成名就。【小题4】C;A;B【小题5】思而不学则殆【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要理解“执笔要正,运笔要稳”中蕴含的生活和做人道理,可结合“一撇一捺,这就是‘人’字,做人要正,写字也要正……”“岂止是在学习写字,分明是在接受文化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来分析。“执笔要正,运笔要稳”从书写角度是表现执笔和动笔的原则,“正”和“稳”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正如做人,“执笔”“运笔”就如同做事、行事,“正”和“稳”便是准则,要行得正,做得稳。只有品性端正,才能行稳致远。第137页共138页,2.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从前后内容来看,内容要围绕“前者(规)”作评价;要和“后者能作方,方最正直”句式一致。再联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可仿写为:前者能画(或作)圆,圆最包容。    解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抓住语境中陈述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即可。3.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若不撇去即为苦”说的是人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不会撇去、放下内心的得失之心,只有懂得放下名利得失之心才会没有苦恼,内心幸福;“各自捺住终成名”说的是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有分寸,抵御住各种诱惑,最终才能成名。4.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匀称、平衡、适度”说的是汉字的结构特点,与C表现的内容一致;“提按、顿挫、浓淡”说的是汉字用笔、用墨的特点,与A表现的内容一致;“和谐、计白、守黑”说的是汉字的书写的整体章法布局,与B表现的内容一致。5.     本题考查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根据古诗文名句积累可知,“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思而不学则殆”。    文章开头指出练字学书为人生加分的一种方式,然后围绕写字与做人的联系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中心论点:汉字既属于工具。也属于艺术,更属于哲学。文章意蕴深厚,引人深思。21.【答案】【小题1】因为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小题2】BCA 【小题3】修改之后更加顺口,不做作,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问,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小题4】然而进一步说,同类人也不能哄骗,因为同类人对同类人了解得更加清楚。【小题5】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因概括题。根据第①段“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就是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概括为: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是因为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第137页共138页,深邃:深远;深奥;深沉;流畅:指流利、通畅或者顺畅;抑扬:意思是指音量有节奏地或大或小;浮沉,进退等。语境第一空的使用对象是“气韵”,故应选用B项的“流畅”;第二空的使用对象是“音调”,故应选用C项的“抑扬“;第三空的使用对象是“意思”,故应选用A项的“深邃“。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第③段“你来念一念,修改之后多么顺口,一点不做作,一点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可知,第④自然段后的“改文”比“原文”好,表现在修改之后更加顺口,不做作,不拖否。用词平易,长短相问,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散文中筛选信息的步骤: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2.准确寻找,去粗取精;3.联系主旨,筛选提取;4.抽条归纳(概括),形成答案。4. 本题考查学生改句子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把含有文言词语的句子改成纯粹的白话文,那就是把文言词语用白话文词语表达。把“言”改为“说”。“之”,助词,起到衬托音节的作用,不译。“亦“的意思是“也”,“因”的意思是“因为”,“尤其”可用白话文“更加”替换。这样,改后的白话文句子就是:然而进一步说,同类人也不能哄骗,因为同类人对同类人了解得更加清楚。5.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抓住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中与笛声有关这一要点,注意易错字有:疏、笛。    文章告诉人们学文章要注重阅读,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列举欧阳修修改《画锦堂记》的事例,说明阅读在学文中的重要性。阅读中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古文与白话文的读法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二者不可随意混搭,要有各自的自然节奏,才能读出韵味。22.【答案】【小题1】两个儿时好友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意近即可) 【小题2】示例:“蜷缩”是蜷曲而收缩的意思,行李本身不会“蜷缩”,作者通过这一动作描写(或作者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折射出瘦子的奴性。(意近即可) 【小题3】①通过对胖子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自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胖子(高官)形象;②暗示了小说“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主旨;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瘦子对胖子的言行发生巨大变化埋下伏笔。第137页共138页,【小题4】①胖子和瘦子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比如小说开端,油光满面的胖子气派地出场和精瘦干瘪的瘦子拖家带口蠕动在人流中,通过对比,显现出胖子和瘦子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又如瘦子与胖子交谈时,瘦子“诚惶诚恐”的神态与胖子“得意洋洋”的神态进行对比,刻画出小官吏习惯性低三下四的奴性嘴脸。②瘦子在知晓胖子真实身份前后的言行对比。初见面时瘦子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得知胖子身份后,瘦子的语言则变得敬重和谄媚,通过对比突出瘦子的奴性心理和善变的性格特征。 【小题5】①瘦子是一个奴颜婢膝、见风使舵(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下层官吏。(意近即可)②瘦子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的社会现实。瘦子的奴性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解析】1.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运用人物+事件的模式概括即可。仔细阅读小说。人物:胖子和瘦子。事件:在火车站偶遇。二者是少年好朋友。据此概括为:两个儿时好友(瘦子和胖子)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2.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蜷缩”是蜷曲而收缩的意思,行李本身不会“蜷缩”,根据“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儿”分析,作者通使行李“蜷缩”这一夸张(拟人)的描写,刻画出瘦子的奴性,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3.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根据“你好吗,朋友”“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分析,采用了语言描写。根据“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分析,采用了神态描写。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自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胖子(高官)形象;根据“几品官”分析,暗示了小说“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主旨;结构上,结合下文瘦子的回答分析,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瘦子对胖子的言行发生巨大变化埋下伏笔。4.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根据题目“胖子与瘦子”分析,这是一种对比。根据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锃亮,活像两颗孰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和“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分析,通过对比,显现出胖子和瘦子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根据第⑨段“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和第⑯段“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分析,通过对比,刻画出小官吏习惯性低三下四的奴性嘴脸。根据第⑤段内容和第⑫至⑮第137页共138页,段内容分析,初见面时瘦子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得知胖子身份后,瘦子的语言则变得敬重和谄媚,通过对比突出瘦子的奴性心理和善变的性格特征。5.  第一问: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根据第⑬段“我,……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和第⑮段“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得出:瘦子是一个奴颜婢膝、见风使舵(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下层官吏。 第二问:本题考查对主旨的把握。根据第⑪段“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章。’”理解,胖子说自己已经做到三等文官,并且有了两个星章。这使刚当了科长不久的瘦子大吃一惊,十分尴尬,十分惭愧之后,又十分佩服,十分奉承,以至弄得胖子直恶心,只好扭头伸手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据此分析,等级观念深入到当时社会每一个人的骨髓。瘦子的奴性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这篇小说写了两个儿时好友(瘦子和胖子)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塑造了瘦子和胖子两个形象,通过瘦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的社会现实,刻画出一个自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胖子(高官)形象。“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①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②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③分点分条作答。23.【答案】【小题1】标题化用“津津有味““楚楚动人”成语,紧扣“荆楚文化”主题,标题简洁明了、吸引读者,高度概括新闻主体内容。 【小题2】示例一:石首(隶属荆州市)是一座千年古县,1800多年的历史积淀,赋予她庄重典雅的内涵和渊远厚重的历史记忆,从古代的屈家岭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到近代的红色文化、湿地文化,处处传承着中国的千年文脉。石首欢迎您!示例二:荆州,古称江陵。是万里长江和荆山汉水共同孕育的魅力明珠。镶嵌在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汉平原腹地。天赋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永久焕发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园林城市的璀璨光芒。荆州欢迎您。【解析】1. 本题考查新闻题目作用分析。标题“荆荆有味,楚楚动人”化用“津津有味““楚楚动人”两个成语,紧扣“荆楚文化”这个主题,使得标题不但简洁明了,吸引读者,而且内涵丰富,典雅大方,并且高度概括新闻主体内容。第137页共138页,文章标题可能有的作用: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2.  本题考查推介语表达。注意要求的时间,30秒。语言简洁明了,典雅大方,紧扣家乡的地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发展特色等特点推介即可。示例:荆州,古称江陵。是万里长江和荆山汉水共同孕育的魅力明珠。镶嵌在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汉平原腹地。天赋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永久焕发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园林城市的璀璨光芒。荆州欢迎您。    本文是两则新闻。第一则新闻报导了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荆州博物馆开展“馆长带我看荆博”系列特色活动,三名馆长、副馆长化身讲解员,带领600多名游客感受了荆楚文化的魅力。第二则新闻报导了外交部向全球推介英雄。24.【答案】【小题1】“三年”是做事成败的主要分界线。【小题2】以生活中众多与“三年”有关的事例,引出谈论的话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以人们在生活中熟知的事例,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三年不窥园”这里是告诉我们专心苦学终能学有所成,修成正果的道理。“三年不目月”这里是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是不能有所成就的。【小题4】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一个人要经历磨练才算真成熟起来。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小题5】A.一去年故人疏——第③段;B.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第④段;C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一第②段。【解析】1.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提炼。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文章题目中有“三年”,文中也多次谈到“三年“,再根据结尾“三年就是收获的标志牌、前进的里程碑;轻薄了三年,三年也是成败的分水岭、胜负的分界线”概括出中心论点:“三年”是做事成败的主要分界线。议论文如何确定中心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第137页共138页,、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2. 本题考查开头段作用分析。此文第①段列举众多与“三年“有关的事例,引出的这一话题,并作为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对下文的论述。3.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三年不窥园”,这个典故是写西汉时期,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埋头学习,未曾看过园子眼。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这里是告诉我们专心苦学终能学有所成,修成正果的道理。“三年不目月”本义指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这里是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是不能有所成就的。4. 本题考查句子做批注。其实就是对句子做赏析,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即可。示例:“盐水里泡三年、热水里烫三年、糖水里浸三年、冰水里冻三年”,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把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突出强调了人要经历三年磨练才算真正成熟起来的道理。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5. 本题考查论据运用。论据要与文段内容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A.“一去三年故人疏”,这则谚语是说“三年变化之大,微妙而又复杂”。与第③段“三年可以让很多东西发生变化”是一致的。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意思是做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坐三年冷板凳,无怨言;文章却写得实在,没有半句浮华的空话。做学问的人要甘于寂寞,做事情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总会成功。“三年冷板凳”与第④段“要功夫深”是一致的。C.“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则俗语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在他小时候就能大致看出来,人的一生在年幼和年少时就已经有定数了,与“很多事需要三年去形成、去验证,很多理需要三年才能看得清、想得通”是一致的,故而放在第②段合适。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开篇以生活中众多与”三年”有关的事例,引出谈论的话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接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25.【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B第137页共138页,【解析】1. 本题考查重要概念理解。ABC正确;D有误,“立足于变废为宝,为城市打造新的文化地标”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第②段“即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改造,从而达到空间活化与地方振兴的目的”可知,城市“微更新”立足点并不是变废为宝,而是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做一些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改造的目的也不是“为城市打造新的文化地标”,而是“达到空间活化与地方振兴的”。故选:D。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曲解文意,“这是由当地民众的缺席和漠视造成的”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第③段“由企业主导的城市更新,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的更新,而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个人经验、地方风俗等宝贵的历史记忆,由于当地民众的缺席,往往被漠视和淡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莫大的悲哀”可知,原文是说当地民众的缺席让那些建筑承载的宝贵的历史记忆被漠视和淡忘,并不是民众本身对那些历史记忆漠视。选项曲解了文本的意思。故选:C。3. 本题考查重要概念理解。ACD正确;B有误,“记忆重建应将每个个体的记忆汇聚在一起,组合成城市的记忆”说法错误,选项的意思是强调要将个体的记忆汇聚在一起组成城市记忆,曲解了原文意思。依据原文第②段“这些记忆属于每个活生生的个体,而所有个体记忆汇聚在一起,就是城市的历史”可知,面对城市改造中出现了对个体记忆破坏或丢失的现象,方法就是要尊重和保留这些个体记忆,个体记忆保存好了,汇聚在一起自然就是城市的历史了。所以原文是强调要保存好个体记忆,而并非汇聚。故选:B。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首先引用城市学家芒福德的话,引出本文论题。接着论述了城市“微更新”、“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问题、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记忆重建”。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是一座活的博物馆,都应得到理解和重视。这些空间可以唤醒我们的记忆,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情感最终让我们结为一体,实现认同。    第137页共138页,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26.【答案】【小题1】排解因城市的喧闹导致的各种不适。【小题2】①喧闹:让人浮躁(浮于表面,视听受扰)。②幽静:让人沉静(内心安宁,耳聪目明)。【小题3】①幽静:有时也是一种死寂,让人远离社会。②喧闹:也是生机与活力的表现,能让人保持社会属性(避免蜕化为自然人)。【小题4】①我们应该接受喧闹和幽静的现实,因为它们是外部的客观存在。②我们也应坦然面对喧闹和幽静,因为它们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文章第①段写我开车去了城市郊外,享受环境的幽静;第②段则叙写居住在临街房子里的“我”遭受着汽车呼啸声音的侵扰,导致神经衰弱;第③段则写城市里的建筑工地的各种声音,公园里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各种声音对“我”的生活的影响。由此可见,作者说自己在城市郊外的“排毒”是指“排解因城市的喧闹导致的各种不适”。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语句“喧闹仿佛一场夏天的急雨,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然而经常只是湿湿地皮,浮于表面,难以从根本上润泽大地,深潜其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喧闹的状态会扰乱人的视听”,只浮于事物的表面,让人浮躁;而“幽静却如同春夜的细雨”,则生动形象写出了“幽静之中所见所闻才会清楚明白”,让人沉静。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可结合文章第⑤段“这种幽静又和城郊截然不同,是完全的彻底的幽静,静得有些让人发慌。却原来,有声音的幽静才是活的幽静、可贵的幽静,没有声音的幽静岂不是死寂”和“人是社会人,如果离群索居、自我隔绝,短时可修心养性,而久而久之就会蜕变成自然人,这时候的静恐不能生慧,只能促生不谙世事的傻瓜”来概括作答。4.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语句“无论是在城里城外,还是在心里心外,都截然存在着喧闹和幽静两种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无须逃避,接受就好”表明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喧闹和幽静”,因为是客观现实,是无法,也是无须逃避的。语句“一味喧闹,或者一味幽静,这世界恐怕就显得索然无趣;一味在意喧闹,或者一味喜欢幽静,我们的心境也会为外界所役,喧闹和幽静,虽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却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坦然面对外部环境,在两者间根据心灵的需要自如转换,居于一种更安然自在的状态,方是智者”,我们也应坦然面对喧闹和幽静,做到能根据心灵的需要自如转换状态。本文记叙作者在城市郊外“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喧闹幽静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处于深山别墅中,作者对“幽静”“闹”有新的认知;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接受喧闹和幽静的现实,因为它们是外部的客观存在。我们也应坦然面对喧闹和幽静,因为它们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1.(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2.(2021·湖北省武汉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第137页共138页,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别酒宴场面的隆重。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二、文言文阅读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译注》)【乙】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委而去之______②亲戚畔之______③镇国家______④连百万之军______第137页共138页,(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__A.三里之城B.夫环而攻之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连百万之军(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______;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______”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1.(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第137页共138页,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逐为通儒。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录毕,走送之行走B.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持,拿着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诧异,对……感到惊讶(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门人弟子填其室暮归,忘其牛C.足肤皲裂而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父怒,挞之(3)下面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B.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与强大。C.乙文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D.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读”,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的可贵品质。(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第137页共138页,(节选自《出师表》)【乙】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令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①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③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门,扫地欲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④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⑤山。(节选自《三国志》)【注释】①晋宣帝:指司马懿。②垂:将。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急走。(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B.由是感激(感谢)C.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距离)D.回迹反追,势不相及(赶得上)(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亮屯于阳平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D.休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甲文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促使后主亲贤远佞。B.乙文写“将士失色,莫知其计”,反衬了诸葛亮的镇定自若。C.乙文诸葛亮能“意气自若”,是因为他认为可以和巍延前后夹击司马懿。D.甲文在议论、记叙中融入抒情,表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以记叙为主,表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4)翻译下列句子。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第137页共138页,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③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④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社”。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注释】:①羸服:贫贱人的衣着。②窭:贫寒。③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④橡栗:橡树的果实。(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C.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D.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B.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C.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D.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关辅饥,辄弃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谏院①题名②记司马光    ①古者谏③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④,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②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⑤,萃⑥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⑦。彼汲汲⑧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③天禧⑨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吾恐久而漫灭⑩。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第137页共138页,——选自《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②题名:谏官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木板上,立于谏院中,以警戒后人。③谏无官: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④工商:从事于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⑤利病:优势和弊病。⑥萃:聚集。⑦谋:图谋,谋求。⑧汲汲:形容心情急切。⑨天禧: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嘉祐:宋仁宗赵祯的最后一个年号。⑩漫灭:污漫消除。(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①钱君始书其名於版______②四海之众______(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B.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C.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D.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汉兴以来,始置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读选文第③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应约写下《岳阳楼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庆历年间,司马光为警示谏官而写下此文,间接表达了自己与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怀。请说说这种情怀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乙】    第137页共138页,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转转不已:______②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③而言之不详:______④夜泊绝壁之下:______(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求之下流,固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得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相同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第137页共138页,A.右备容臭臭:香气B.缀公卿之后缀:跟随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遗留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B.选文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勤且艰”。C.选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D.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4)针对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这种现象,请你结合文中观点加以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    医者仁心   【步惊①】性□。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瑞香】性温。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②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③屋皆香。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葳蕤】性□。一名玉竹。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有娇柔之意。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主中风暴热。    【蒲黄】性平。香蒲花中之蕊屑也,细若金粉。春生嫩叶,出水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桃。能止血,消瘀青。【注释】①步惊、蕙兰、瑞香、山兰、川芎、葳蕤、蒲黄,均中药名。②刈,割。③比,挨着,邻近。(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惊______质______至______谓______(2)请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______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137页共138页,A.煎汤饮之B.如女之委顺相随也C.有娇柔之意D.故俚俗谓之蒲槌(3)请用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子:刈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有同学不慎跌伤,破皮出血,你认为文中哪味中药适合对他进行现场医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中药有温、热、寒、凉、平五种药性。中医治病依中药之性味,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请联系上下文,推测“步惊”和“葳蕤”两味中药的药性,并填写到文中的方框内。(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①羲之①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②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④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⑤,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⑥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⑦视听之娱,信⑧可乐也。(选自《晋书•王盖之传》)【注释】①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②冠:超越。③修楔:古人游春活动。④映带:景物相互映衬。⑤流觞曲水:觞,酒杯。在弯曲的水道中取酒为乐。⑥品类;这里指天地万物。⑦极:尽情,⑧信:实在、确实。(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淅江/便有终焉之志。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D.扳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第137页共138页,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B.茂林修竹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C.名士多居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D.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处处志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选文,概括出引发作者“信可乐也”感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州市·历年真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①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③第137页共138页,,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④。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注释:①【会田】会,相约;田,打猎。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③【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④【河】指黄河。(1)下列关键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松柏冢累累【累累】众多的样子B.王之蔽甚矣【蔽】所受的蒙蔽C.时时而间进【间】指较短的时间D.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2)下列各项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吾妻之美我者B.问之客曰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D.由此观之(3)下面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经历战事之残酷。B.心中“家”与眼前“冢”相对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内心情感之悲苦。C.“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D.“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4)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B.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C.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赏赐——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5)下面对《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第137页共138页,B.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C.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D.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6)请用三个“/”给《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武汉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雍氏①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②。”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③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国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节选白《战国策》)【注】①雍氏:韩国邑城。②高都:韩国邑城。③昭应:楚将。(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韩征甲与粟于周征:索取B.寡人请以国听听:听从C.此告楚病也病:患病D.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益:增加(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A.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B.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C.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D.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楚韩雍氏之战期间,韩国向周君提出无理要求,周君为此深感担忧。B.苏代为解除周君的忧虑,亲自前往韩国会见其相国公中,晓以利害。第137页共138页,C.苏代告公中,楚王开始怀疑昭应的计划,这将会导致雍氏被攻克。D.苏代认为,韩国若采用他的策略,会引起秦周关系的变化,对韩有利。(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以上两首古诗词分别用①“______”②“______”三个字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以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表达爱国之志但运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前者③______,后者④______。(2)《江城子•密州出猎》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体现“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秋词(其一)刘禹锡①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7页共138页,【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②寂寥:冷清萧条。③排:推开。(1)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古诗阅读。感旧陆游   当年书剑①揖三公②,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③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释】①书剑:指能文能式,智勇双全。②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③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1.(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联是______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图。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各小题。【甲】题大洪山①(唐)杨逴第137页共138页,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乙】题大洪山①(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②汉沔③间。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 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④边。【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大。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1)想象【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你认为哪首诗意境更美?请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B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选:C。《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ABD正确。C有误,“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暗示诗人与友人彻夜未眠,更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令人伤感的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故选:C。这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参考译文】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第137页共138页,    要广泛阅读积累,多阅读,要将诗句放在诗中,结合语境准确辨析。3.【答案】【小题1】①放弃②同“叛”,背叛③治理④率领【小题2】B【小题3】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小题4】①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②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千里之外的军队获得胜利。【小题5】任用贤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②句意为: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③句意为:治理国家。镇:治理。④句意为:统率百万大军。连:率领。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ACD助词,的;B代词,小城;故选:B。3.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据此断句为: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4.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第137页共138页,①中重点词语有:之至,到达极点;顺,归顺,服从;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②中重点词语有:运,运转,变动;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句意为: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千里之外的军队获得胜利。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知,①应该填“任用贤能”。根据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刘邦战胜项羽,是刘邦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上下同心,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参考译文:【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乙】        高祖说:“各位诸侯将领,请你们不要隐瞒我,都坦率地说一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项氏为什么会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给他,和大家利益相共;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贤良的人被怀疑,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攻占了土地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到运筹策划于帷帐之中,取得胜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运军粮,使运输线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手下就有一个范增,还不能任用,这就是他为什么失败的原因。”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137页共138页,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4.【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C【小题4】(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录毕,走送之”的意思是: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走”是“跑”,不是“行走”。BCD正确。故选:A。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以:连词,因为/连词,于是;B.其:都是代词,他,他的;C.而:表转折,却/表顺承,并且;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故选:B。“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第137页共138页,C有误,“儿痴如此,易不听其所为”的意思是: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为何不由着他呢。这里的“痴”是“痴迷”,并不是“痴呆”。故选项C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重点词:假,借。于,从。以,来。句意为:(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参考译文】【甲】       ①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②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      第137页共138页,王冤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5.【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4】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②晋宣帝经常说诸葛亮谨慎稳重,不会轻易弄险,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ACD正确;B错误,由是感激,感激,感奋激发。故选:B。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首先看例句:亮屯于阳平,于,在。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对于;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尝射于家圃,于,在;D.休䘲降于天,于,从。故选:C。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错误,诸葛亮能“意气自若”,是因为已经想到了对付司马懿的计谋,那就是摆下空城计。故选:C。4.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整句的意思是: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第137页共138页,②谓,说;持重:持重,谨慎稳重;猥,突然;势弱,形势软弱;有伏兵,有埋伏的士兵;引,带领;趣,急走。整句的意思是:晋宣帝经常说诸葛亮谨慎稳重,不会轻易弄险,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魏延各将军的士兵向东进军,诸葛亮唯独留了一万人守着都邑。晋宣帝率领二十万军队抵抗诸葛亮,和延军交错行军,到小径的前头,在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侦察人员对晋宣帝说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诸葛亮也了解宣帝将到,已经迫近有了威胁,想要前往到延军,相隔的太远,如果反过头来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将士们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么计谋。诸葛亮则意气自信。敕军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声停止,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城门,扫地洒水。晋宣帝经常说诸葛亮谨慎稳重,不会轻易弄险,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第137页共138页,6.【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①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②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进入四川避祸。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据此断句为: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故选:A。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少不自振”意思是:不能够养活自己。“未振作自己”说法错误。B.有误,根据“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可知,杜甫在客居秦州时,生活困窘,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勉强度日。“杜甫回到京城之后”说法错误。C.有误,“牛炙”意思是“牛肉”,“牛骨头”理解错误。D.正确。故选:D。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饥,饥荒;辄,就;句意为: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②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甚,很;句意为: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参考译文】      第137页共138页,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进入四川避祸。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左拾遗的官职。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弃官离开。寄住在秦州,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勉强度日。不久后,杜甫流落剑南,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边盖了几间草屋。恰好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杜甫就去投奔严武。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大历年间,杜甫从瞿塘峡出发,沿着沅水、湘水翻过衡山,来到耒阳。于是客居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县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为他准备了牛肉白酒,杜甫喝得大醉,当晚就在耒阳去世,享年五十九。杜甫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写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7.【答案】【小题1】①书写。②(结构助词)的。【小题2】A【小题3】汉朝兴盛以来,才(开始)设置了谏官(的职位)。【小题4】①担心时间长了刻在木版上的谏官的名字会磨灭掉;②认为谏官责任重大,为官必须忠于职守,名字刻在石头上便于后人监督。【小题5】不论是被贬谪还是在位,二人都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们不为名利,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专利国家”,而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第137页共138页,【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书:书写。②句意为:四海之内的百姓。之:(结构助词)的。2.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据此断句为: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故选:A。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始,开始;置,设置;句意为:汉朝兴盛以来,才(开始)设置了谏官(的职位)。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吾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可知,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有两点原因:一是担心时间长了刻在木版上的谏官的名字会磨灭掉;二是谏官责任重大,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便于后人监督。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本文中的“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都表现了两位作者以家国社稷、天下苍生为念,不计个人得失的博大情怀。这种情怀就是不图名利,不计荣辱,忧国忧民,“专利国家”的高尚品格。【参考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第137页共138页,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聚集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8.【答案】【小题1】①停止;②逆流而上;③详细;④停泊。【小题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小题3】①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②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对比【小题4】事情没有亲眼所见亲耳,就主观臆断,这怎么可以呢?【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像这样不停地转动。已:停止。②句意: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溯:逆流而上。③句意:但是描述它不详细。详:详细。④句意: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泊:停泊。2.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故断为: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固,本来。颠,荒唐。句意: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②重点词:自,自己。得,得到,发现。句意: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根据句意可知,该句将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和能结合表面现象分析根本原因的情况进行比较,这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根据句意可知,“我”将郦道元的简略与李渤的浅陋进行对比。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能力。【甲】文中“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说明了共同的道理:事情没有亲眼所见亲耳,就主观臆断,这怎么可以呢?【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而”的用法: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③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9.【答案】【小题1】C【小题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第137页共138页,【小题3】A【小题4】劝说理由围绕“不要羡慕物质享受”“学习自有乐趣”“专注于学习(或:勤奋学习)自然没有心思关注其他”等要点作答即可。【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C有误,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赠送。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以,因为。不若,不如。句意: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以”的用法: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③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④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有误,“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错误,阐述了“学习需要专心和勤奋”的道理。故选:A。4.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拓展能力。针对现象是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可以从选文中找到作者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作为劝说的理由。比如由“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得出“不要羡慕物质享受”的观点;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得出“学习自有乐趣”的观点;由“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专注于学习”或“勤奋学习”等观点。【参考译文】      第137页共138页,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10.【答案】【小题1】惊叹,惊异;质地;到;称,称为。【小题2】C【小题3】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小题4】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小题5】蒲黄【小题6】温(或热);凉(或寒)。【小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句意:常常惊异地把它认作蕙兰。惊:惊叹,惊异;句意:形态柔美而质地滋润。质:质地;句意:到夏天从众多叶子中抽出梗。至:到;句意:所以乡间俚俗之语称它叫蒲槌。谓:称,称为。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A.代词,代指步惊嫩叶和几粒米放在一起炒的药;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助词,可译为“的”;第137页共138页,D.代词,指香蒲的梗;故选:C。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把握能力。句意:春天长出小苗,它的茎很直,有节,它的叶子像竹叶,叶片两两相对,它的根是横着生长的。这句话介绍葳蕤的外形和生长情况,分别介绍生长的季节、茎、叶、根。“春生苗”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茎直有节”是介绍“茎”,前后断开;“其叶如竹”“两两相对”都是介绍“叶”,各自断开;“其根横生”是介绍“根”,前后断开。故断为: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中重点词:刈,割。以为,省略句,以(之)为,把它作为。属,类。比,并排、临近。句意为: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5. 本题考查运用文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有“不慎跌伤,破皮出血”,那么需要一味能够止血消肿的药物。根据蒲黄“能止血,消瘀青”可知,应用“蒲黄“进行现场治疗。6.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探究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有“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而步惊“以凉祛热,以温祛寒”,可见应当属于“温”或“热”的脾性;葳蕤“主中风暴热”,可见属于“凉”或“寒”的脾性。7.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要求默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注意“颈联“就是第三联。易错字有“舟”“畔”等。译文:   “步惊”:脾性温和。将它的嫩叶加几粒米稍微炒一下,煎汤喝了,可以治疗受寒呕泻。它的花香味很优雅,人们在山野间行走偶然遇到它,常常惊异地把它认作蕙兰,所以把这种树木叫做“步惊“。广东永安人常常把它的嫩叶晒干,拿着它进京城作为礼物送人。    瑞香:脾性温和。冬天盛开时远看像下了雪,人们便叫它“雪花”。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和别的香花放在一起,别的花香都闻不到了,香气都被它夺去,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夺香花”。晒干入药,可以治痘症。    葳蕤:脾性寒凉。又名玉竹。形态柔美而质地滋润,如同女子柔顺相随,有娇柔的意味。春天长出小苗,它的茎很直,有节,它的叶子像竹叶,叶片两两相对,它的根是横着生长的。主治中风暴热。    蒲黄:脾性平和。是香蒲花中花蕊的屑,细得像金粉。春天长出嫩叶,长出水面的部分呈红白色,毛茸茸的样子。到夏天从众多叶子中抽出梗,花就抱在梗的顶端,如同武士的棒杵,所以乡间俚俗之语称它叫蒲槌。能止血,消除瘀青。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诗歌综合阅读能力,内容涉及比较全面,有词语的解释,词语的运用,断句问题,翻译句子,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以及课外链接知识。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综合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课内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认真的学习、积累、理解和掌握。夯实基础,才能对课外的文章做到得心应手。11.【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①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②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小题4】①美丽的山水;②游春活动;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宴饮;④畅叙内心的情怀;⑤欣赏天地万物。【解析】1.     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故断句为: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会:会集。后句句意:遇到天下大雨大雨,道路不通;会:恰逢,遇到不通。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前句句意: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修:修长。后句句意: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修:修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前句句意:名士荟萃;之:代词。后句句意: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前句句意: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志:志向。后句句意:到处做标记;志:做标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B。3.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137页共138页,①句中重点词:虽,虽然。盛,盛况。足以,足够。句意为: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②句中重点词:之,的。察,观察。句意为: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4.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会稽有佳山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等语句中可知,这里有美丽的山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宴饮;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中可知,可以畅叙内心的情怀,欣赏天地万物。【参考译文 】    ①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写道:    ②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③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12.【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D【小题4】D【小题5】C【小题6】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小题7】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BD正确;第137页共138页,C有误,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故选:C。2.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例句中的“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B.代词,代指徐公和自己谁美这件事;C.助词,可译为“的”;D.代词,指受蒙蔽这件事。故选:A。“之”的解释: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c.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i.臣之妻私臣(的)j.王之蔽甚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3.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此句写出老兵由盼望家中还有亲人幸存到亲眼目睹家破人亡的痛苦心情,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故选:D。4.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ABC正确;D有误,“语言亦庄亦谐”错。本文虽属于“讽谏”,但语言比较庄重,句式灵活,没有“谐”这个特点。故选:D。第137页共138页,5.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错。结合原文“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可知,在种首的治理下,盗贼绝迹,齐国能够“道不拾遗“,并非说种首“道不拾遗”。故选:C。6. 本题考查文言节奏的把握和断句能力。句意:派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家。“则”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句子结构一致,主谓宾都全,各自断开。故停顿为: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子重点词语:之,代词,这件事。朝于齐,状语后置句,到齐国来朝拜。此所谓……,判断句,这就是所说的……句意: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参考译文】十五从军征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第137页共138页,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齐威王论宝     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寡人当作的宝物与大王的夜明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我有个叫朌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黔夫的人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用他们能光照千里,难道只是十二辆车吗!”魏惠王心中惭愧,不高兴地(败兴)离开了。13.【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C【小题4】这样,您用破败的高都换到了完整的西周国,为什么不给呢?【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ABD正确;C有误,这句话意思是:这明明是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病:疲敝。故选:C。2.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韩国常年疲于兵祸,因而粮库空虚,毫无力量守住城池。我要乘韩国饥荒率兵夺取韩国的雍氏,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因此可断句为: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故选:D。3.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意思是“楚王已经开始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和进攻了”,而不是“怀疑昭应的计划”;“征甲与粟于周”会导致雍氏被攻克。故选:C。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重点词有:是,这样;以,用。句意:这样,您用破败的高都换到了完整的西周国,为什么不给呢?【参考译文】    楚国攻打韩国雍氏,韩国向西周求兵求粮,周王为此忧虑,就与大臣苏代共商对策。苏代说:“君王何必为这件事烦恼呢?臣不但可以使韩国不向西周求粮,而且可以为君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周王听后大为高兴,说:“您如果能做到,那么以后寡人的国家都将听从贤卿你的调遣和管理。”苏代于是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中,对他说道:“难道您不了解楚国的计策吗?楚将昭应当初曾对楚王说:‘韩国常年疲于兵祸,因而粮库空虚,毫无力量守住城池。我要乘韩国饥荒率兵夺取韩国的雍氏,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如今楚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楚王已经开始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和进攻了。现在您竟然向西周征兵征粮,这明明是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如果昭应知道以后,一定劝说楚王增兵包围雍氏,到时候雍氏必然被攻陷。”公中说:“好!然而我的使者已经出发了。”苏代接着说:“您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公中听后颇为愤怒,很生气地说:“我停止向西周征兵征粮,这已经很对得起西周了,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苏代说:“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会再次跟韩国修好,秦国知道以后,必然大为震怒,不仅会焚毁西周的符节,而且还会断绝使臣的来往。西周断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盟,而单单和好韩国,这样一来,阁下就是在用一个破烂的高都,换取一个完整的西周,阁下为什么不愿意呢?”公中说:“好吧。”于是公中就果断决定不向周征兵征粮,并把高都送给了西周。楚军当然没能攻下雍氏,只好怏怏离去。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第137页共138页,14.【答案】【小题1】示例:①鬓微霜 ②不自哀 ③运用典故 ④想象(联想)【小题2】示例:上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理解。第一空,词中“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据此可知填写“鬓微霜”。第二空,“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可是诗人却“不自哀”,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据此可知填写“不自哀”。第三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这里作者运用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到边疆抗敌。据此可知填写“运用典故”。第四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人运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据此可知填写“想象(联想)”。2.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鉴赏。上片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这是心态上的“狂”。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15.【答案】【小题1】孤独却气势非凡。【小题2】用对比手法,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小题3】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解析】1. 本题考查分析诗中意象。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万里碧空”只有一只仙鹤,写出了这只仙鹤的寂寞,但它排开云层扶摇直上,气宇轩昂的气势跃然纸上。2. 本题考查对诗句写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将文人墨客眼中寂寥的秋天和生机勃勃的春天对比,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诗人眼中秋天胜过春天,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3.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写作背景分析。《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抒发了一种励志冶情的乐观豁达的情感。    第137页共138页,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是刘禹锡。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6.【答案】【小题1】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以及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小题2】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只能无奈地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描写白发萧疏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1.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意思是: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这是“梦中”与“现实”的比较,是对比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以及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2.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表达。首联“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意思是“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可见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慷慨激昂、壮志凌云、豪迈洒脱情怀的怀念;“十丈战尘孤壮志”,意思是“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梦回松漠榆关外”,意思是“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这两句是对当年战场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虽年岁已老、只能在桑村麦野,却仍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怀;“一簪华发醉秋风”,意思是“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身老桑村麦野中”,意思是“实际上自己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哀;“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意思是“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一同前往?”这一联直说知音难觅,显示出诗人对友人逝去的无限怀念,表达了内心的寂寞抑郁。据此分析总结即可。【参考译文】    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    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第137页共138页,    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    想起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还有谁能和我一同前往?   《感旧》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诗人回忆了当年文武双全、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形象和战鼓雷鸣、烟尘遮天的战争场面,感叹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理想抱负却难以实现,曾经的好友也已经死去,知音难觅,表现了诗人孤单凄苦的处境。也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17.【答案】【小题1】B【小题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有误,自远而近;B.正确;C.有误,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不是说“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D.有误,由静景到动景。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作者情感的能力。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终当,终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参考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第137页共138页,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通篇虽并无一个“望”字,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的精妙奇绝。这首诗虽然寄托深远,但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诗人赞美泰山之巍峨,表达了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8.【答案】【小题1】D【小题2】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这首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选项“笔调低沉”说法有误。故选:D。2.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诗歌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然后围绕意思来描绘画面即可。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第137页共138页,【参考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理解写景抒情的诗歌,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翻译、内容、写景的方法等方面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结合的意境,以此来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9.【答案】【小题1】A【小题2】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之景,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首联借仙人乘鹤的神话传说为寻常江楼罩上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不是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BCD正确。故选:A。2.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参考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第137页共138页,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20.【答案】【小题1】示例一:我认为【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嘉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意近即可)示例二:我认为【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即可)【小题2】示例一: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即可)示例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解析】1. 第137页共138页,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首先指出喜欢哪一首诗。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理由并描绘画面。甲诗歌的大意是: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远看众山曲折蜿蜒,这时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中。乙诗的大意是:平旷的土地上,靠近汉水的地方,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拥来时,看不到下面的边界,楼台好像在中间的天上浮起。开窗时能看到近在窗边的雷霆,避窗时,能够看到若隐若现的日月。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据此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2.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边”的意思是“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根据“更有钟声最堪恨”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对钟声爱(恨)的情感。根据“南风时到八陵边”分析,南风是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千里之外)的河南巩义(八陵),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衬托出大洪山之高。【参考译文】   【甲】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远看众山曲折蜿蜒,这时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中。   【乙】平旷的土地上,靠近汉水的地方,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拥来时,看不到下面的边界,楼台好像在中间的天上浮起。开窗时能看到近在窗边的雷霆,闭窗时,能够看到若隐若现的日月。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嘉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第137页共138页,1.(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黄石市初中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回答以下各题。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B.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C.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D.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2.(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B.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C.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D.“红小鬼们”勤奋、忠实,热爱红军,有着革命的热情。3.(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句中加点短语的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B.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这句话没有语病)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4.(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B.“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社”指土地神。古人在春社日这天祭土地神,析求丰收。C.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香山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二、名著阅读5.(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第137页共138页,。大侄子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1)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2)严监生临死前“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从此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    《红星照耀中国》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而立体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将领形象,作者既突出了他们伟大卓越的一面,也刻画了他们作为常人的一面,请你围绕这两个方面,从A、B两项中任选一人,参照示例,完成对人物的简介,60字左右。【示例】毛泽东: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A.周恩来B.彭德怀2.(2021·湖北省荆州市·历年真题)举国迁移(节选)    ①蒋介石预料到红军企图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于是从湖北、安徽和江西抽调了大批兵力,用船急速向西运送,企图从北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所有的渡口都有重兵把守;所有的渡船郡被撤到长江北岸;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大片地区的粮食都被劫掠一空。南京方面又另外调动大批兵力进入贵州,增援地方军阀王家烈的“双枪兵”。王家烈的部队最终被红军困住。南京方面还派遣部队前往云南边界,在此设置障碍。因此,红军在贵州遇到了20万军队的堵截,敌人沿途设置障碍。迫使红军在贵州两次调转方向进行大规模行军,并绕着省会贵阳进行了大范围迂回行动。    ②红军在贵州用了4个月的时间实施机动作战。在此期间,他们共消灭了敌军5个师,攻下了军阀王家烈的指挥部,占领了他在遵义的西洋豪宅,招募了2万名新战士,并且到该省大部分村镇召开群众大会,在青年中间建立共产党组织。他们的损失非常小,但仍然面临着横渡长江的问题。蒋介石在川贵边境迅速集结兵力,狡猾地封锁了通往长江的便捷近道。他现在将“剿灭”红军的主要希望寄托在阻止红军渡江上,无论红军在哪里渡江,他都企图将红军进一步向西南地区驱赶,或者把红军逼进西藏的无人区。他给手下的各个指挥官和地方军阀发电报:“将红军阻截在长江南岸,关系到党国命运。”    ③红军于1935年5月初突然调头南下进入云南,这里是中国与缅甸和印度支那交界的地方。红军经过4天急行军,抵达距离云南省会云南府10第137页共138页,英里的地方,地方军阀龙云紧急调集全部兵力进行防卫。同时,蒋介石的增援部队从贵州赶来,紧追不舍。蒋介石和蒋夫人原本一直留在云南府,此时连忙登上法国火车南下前往印度支那。南京方面的大队轰炸机继续每天在红军上空狂轰滥炸,但红军还是继续前进。不久,这种恐惧的气氛消散了,原因是南京方面发现,红军向云南府的挺进只是由小股部队实施的佯攻。红军主力部队正在西进,目标显然是在龙街——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航点之一——横渡长江。    ④在荒芜的云南山地,长江深入巨大的峡谷,急速穿行。山峡中突起高耸的山峰,长达1英里多,两岸矗立着陡峭的石壁。政府军早已全数占领少数几个渡口。蒋介石非常高兴,此时他命令将所有船只拖到长江北岸烧毁。随后,他指挥他的部队和龙云的部队在红军周围进行包抄,企图在这个富有历史盛名的、暗藏危险的江岸上将红军一举剿灭。    ⑤红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仍然继续兵分三路向西朝着龙街方向疾进。那里的船只已被烧毁,南京方面的飞行员报告称,红军一支先头部队开始建造竹桥。蒋介石更加有把握了,造桥需要好几周时间。不过有天晚上,红军的1个营突然不知不觉地调转方向,经过一天一夜的强行军,奇迹般地行进了85英里,在黄昏时赶到附近另一个可能的渡口——皎平渡。夜幕降临时,他们身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进入城镇,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解除了国民党驻防部队的武装。    ⑥船已经被撤到了北岸——可是没有被烧毁。(红军还在数百里之外,并没有往这里来,为何要烧掉船只?政府军之前大概就是这么想的。)不过,要怎么搞条船到南岸来?天黑之后,红军押着一个村吏来到江边,让他向对岸的哨兵呼喊,说政府军已经到了,想要一条船。对岸的哨兵毫不怀疑地派来了一条船。这些“南京”部队的一支分队就这样进入到船舱内,很快就在北岸登陆——终于到达四川境内。守军当时正舒舒服服地打着麻将,红军的潜入让他们吃了一惊。红军没有动武就将他们堆放的武器没收了。(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埃德加•斯诺)班级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标长征路线——小组讨论将⑤⑥段描述的战斗命名为“夜袭皎平渡”,并标注到“红军长征路线图”中,你认为应标注在ABCD的哪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长征战略——红军在贵州、云南的胜利展现了新战略的威力。请你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来表述这个新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7页共138页,(3)绘长征画面——小荆读到上文画线句子觉得特别有意思,请你发挥想象,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4)悟长征精神——小楚说:“我觉得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靠的是紧密团结群众。你看,红军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到贵州大部分村镇召开群众大会,在青年中间建立共产党组织。”请仿照小楚的说法,说说你悟到的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四川的白军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文段是怎样表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2021·湖北省荆门市·历年真题)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人物。第137页共138页,作品文段人物《骆驼祥子》眼中带出些渴望看到他的光儿;嘴可是张着点,露出点儿冷笑:鼻子纵起些纹缕,折叠着些不屑与急切:眉棱棱着,在一脸的怪粉上显出妖媚而霸道。①______《水浒传》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限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②______《简•爱》他是一块大自然可以从中雕刻出英雄来的材料——基督教徒和异教徒英雄——法典制定者、政治家、征服者。他是可以寄托巨大利益的坚强堡垒,但是在火炉旁边,却总是一根冰冷笨重的柱子,阴郁沉闷,格格不入。③______1.(2021·湖北省襄阳市·历年真题)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请阅读下面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语段一:    一年,三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骆驼祥子》语段二:    我到达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看越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背有些驼,体态偏瘦,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高鼻梁,颧骨饱满。再次看到他时正值黄昏时分。我起初没有认出他,直到别人提醒。我才知道——虽然南京方面悬赏25万元抓捕他,但他却自在地和其他人一道走在街上。——《红星照耀中国》(1)【读•人物】从语段一划线句可以看出此时的祥子是一个______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当读到小说结尾部分时,我们发现祥子又变成了一个______的人。语段二中的A______(人名),他是建立新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领袖人物之一。(2)【读•方法】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需用的读书方法,阅读《骆驼祥子》也适用此法。我们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作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______、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3)【读•专题】专题探究是名著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请根据示例,结合《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祥子设计一个阅读探究专题。第137页共138页,示例:探究《红星照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探究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题。【甲】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乙】到了下午的不知什么时候,我抬起了头,看看四周,发现夕阳已在墙上涂上了西沉的金色余晖。我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呢?”然而我的心灵作出的回答——“马上离开桑菲尔德”——竟是这么迅速,这么可怕,我急忙掩住自己的耳朵。我说,这样的话我现在受不了。“不做爱德华•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这只是我痛苦的最小部分,”我辩解道,“从那些最美好的迷梦中醒来,发现一切都是虚空和徒劳,虽然可怕我还受得了,能撑住;可要我断然地、立即地、永远地离开他,我无法忍受,我办不到。”但是紧接着,我内心却有个声音断言说我能够办到,而且预言说我将会办到。我跟我自己的决心搏斗着。我宁愿做个弱者,这样就可以不走这条摆在眼前、要我受更多痛苦的可怕的路了。可是已变成暴君的良知却扼住了爱情的咽喉,辱骂她说,她这会儿还只是把她那漂亮的小脚刚刚伸进泥潭。他还起誓说,他定会用他那铁臂,把她一直按进深不见底的痛苦深渊。(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甲】文选自《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第137页共138页,B.【甲】文中,孙悟空“口里虽然答应”,实际上“望唐僧就欲下手”,传神地揭示了他桀骜不驯的天性。C.【乙】文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带有自传体色彩。D.《简•爱》展现的是主人公凭一己之力努力前行最终得偿所愿的个人奋斗史,而《西游记》更注重表现的是西天取经路上的团队合作精神。(2)连线题。《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线。山名“成长真经”花果山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五行山付出终有回报火焰山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灵山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3)九九八十一难阻挡了取经人,也成就了取经人;苦难折磨了简•爱,也造就了这个可敬可佩的女子。请结合《简•爱》整本书主要情节,说说简•爱是怎样逐一克服多重苦难最终拥有幸福人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完成问题。人生五十始!(节选)埃德加•斯诺    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第137页共138页,③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④“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下!    ⑤“这里的工作的进展要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    ⑥“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第③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列举上面选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你认为革命领袖人物最应该具备哪两种素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以梦为马夏洛蒂•勃朗特【名著摘录】摘录一:   “我相信,你会接受我提供给你的职位,”他说,“会暂时担任一段时间,但不会永远做下去,因为你的性格和我一样,有着一种使人安定不下来的东西,尽管性质不同。”   “非常感谢你的建议,圣约翰先生,我真心诚意接受这份工作。”   第137页共138页,“不过你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他说,“这是一所乡村学校。你的学生只是些穷苦女孩——茅屋里的孩子——至多是农民的女儿。编织、缝纫、阅读、书写、计算,全都得由你来教。那你拿自己的才学用到哪儿去呢?你的大部分思想、感情、情趣又怎么办呢?”   “把它们留到需要的时候再用吧。它们会保存下来的。”我说。摘录二:    我尽自己的全力积极忠实地继续做着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在大家的关怀之中,使我感到像坐在宁静而可爱的阳光下,恬静的心情在阳光照耀下发芽、开花。在这段时间的生活里,我的心中常常洋溢着感激之情。    然而,在这平静而有益的生活中,我常常会在夜里,陷入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梦境中,我总是在某个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遇见罗切斯特先生,……然后我醒了,在没有床幔的床上坐起,浑身发颤痉挛。那沉沉黑夜目睹了我绝望的战栗,听到了我激情的迸发。【名著导读】    ①《简•爱》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是作者“诗意的生平写照”。作者以火一样的热情、诗一样的语言来抒发简•爱的爱恨情仇,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    ②人物刻画生动形象。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家里,身无分文,受尽折磨。但她是一个心地善良、责任感强、善于思考的女性,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③情节发展波澜起伏。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浓郁的抒情笔调讲述了简•爱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同时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等又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④心理描写细腻深刻。小说以简•爱的性格发展和人生经历为主线,辅之以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展示她的思想矛盾和精神斗前争,交待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心路历程,使情节发展更为流畅。(1)请将名著导读第②自然段的□填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列举《简•爱》这部小说最鲜明的三个写作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爱身上有许多美好品格,请任选一种用[名著摘录]中的细节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以简•爱为中心,梳理下列人物关系。简•爱关系丈夫表兄CD姓名AB阿黛勒谭波儿第137页共138页,(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诗经•蒹葭》的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1·湖北省武汉市·历年真题)阅读《骆驼祥子》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美,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的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作。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子里靠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样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祥子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第137页共138页,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错。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故选:D。《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ACD正确。B有误,斯诺是从李长林的介绍中了解到贺龙的好口才的,并非与贺龙面对面的交谈。故选: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3.【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故乡》出自小说集《呐喊》。第137页共138页,故选:D。本题考查短语类型、病句和文学常识。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4.【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欧阳修晚年又号六一居士,香山居士是白居易。故选:D。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5.【答案】【小题1】儒林外史   吴敬梓【小题2】表达的意思: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性格特点:吝啬(爱财如命)。【解析】1. 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从文章中给出的人物信息“严监生”可知,选文节选自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2.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文本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据此可概括作答。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做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第137页共138页,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6.【答案】示例:A.周恩来:处事冷静,睿智自信,极具个人魅力,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他温文尔雅,乐于助人,亲自为斯诺拟定行程安排。B.彭德怀:他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他性格爽朗,坦白率直,因为童年吃过很多苦,所以特别喜欢孩子。【解析】    由《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可知,周恩来有常人的一面: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温和文雅,谈吐缓慢,乐于助人,亲自为斯诺拟定行程安排。同时,作为一名革命领袖,他处事冷静,睿智自信,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讲英语相当准确。彭德怀生活简朴,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或受了伤的同志骑;喜欢、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同时,他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年方28就任旅长,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介绍,注意字数要求。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7.【答案】【小题1】C【小题2】迂回【小题3】我红军一路队伍身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登船靠岸,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敌军营地,只见守城敌军正悠闲自在地打着小麻将,随着一声呐喊“举手投降”,这群守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我红军战士团团围住,他们不知所措,便乖乖地举起了双手。 【小题4】示例:我觉得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靠的是具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你看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在陕北胜利会师。第137页共138页,【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第③段中“红军主力部队正在西进,目标显然是在龙街——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航点之一——横渡长江”和第④段“在荒芜的云南山地,长江深入巨大的峡谷,急速穿行”可知红军准备西进横渡长江,这里的龙街和第⑤段“红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仍然继续兵分三路向西朝着龙街方向疾进”中的龙街渡口位于金沙江中断,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第⑤段中“不过有天晚上,红军的1个营突然不知不觉地调转方向,经过一天一夜的强行军,奇迹般地行进了85英里,在黄昏时赶到附近另一个可能的渡口——皎平渡”,皎平渡是金沙江南岸的一个渡口,由以上内容并结合红军长征路线图可推断夜袭皎平渡应标注在C处。2. 本题考查提炼相关内容关键词。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语段内容分析概括。由第①段中“红军在贵州遇到了20万军队的堵截,敌人沿途设置障碍。迫使红军在贵州两次调转方向进行大规模行军,并绕着省会贵阳进行了大范围迂回行动”,第③段中“不久,这种恐惧的气氛消散了,原因是南京方面发现,红军向云南府的挺进只是由小股部队实施的佯攻。红军主力部队正在西进,目标显然是在龙街——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航点之一——横渡长江”等内容可知,红军采取的新战略为迂回战略,即为隐蔽己方战略意图,并不直接与敌方接触,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对敌方战役集团进行包围,从而最终达到战役目的的战术。3. 本题考查发挥想象描述情节内容。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合理想象进行描述,描述语言要体现描述者对红军悄无声息的俘获敌军的喜悦心情。示例:我红军一支先头部队乔装打扮,战士都穿上缴获的国民党军队的服装,冒充国民党队伍登船,靠岸后悄悄潜入守军营地,只见守城敌军毫无防备,正兴致勃勃地打着麻将。我红军战士高喊“举起手来”,这群敌军还没回过神来,已被我红军战士包围,他们乖乖地交出武器,举手投降。4.  本题考查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选文或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总结概括。按要求要仿照小楚的说法组织语言。示例:我觉得长征能取得胜利靠的是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忘我牺牲的精神。你看面对一条条汹涌的大河,一座座高耸的雪山,一片片茫茫的草地,红军不畏牺牲,与自然较量,与敌人抗争,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第137页共138页,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8.【答案】正面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展示红军的英勇;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恶劣和守军的反应展示红军的英勇。【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文段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根据“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分析概括:这是通过动作描写,从正面直接展示红军的英勇。根据“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四川的白军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分析,这是通过环境的恶劣和守军的反应,从侧面展示红军的英勇。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9.【答案】①虎妞②李逵③圣•约翰【解析】    ①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露出点儿冷笑”“眉棱棱着,在一脸的怪粉上显出妖媚而霸道”,可以判断出是虎妞。    ②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可以判断出是李逵。    第137页共138页,③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基督教徒和异教徒英雄——法典制定者、政治家、征服者”“阴郁沉闷,格格不入”,可以判断出是圣•约翰。   《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都采取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态度,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简•爱。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0.【答案】【小题1】勤劳坚忍(或: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等)  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毛泽东【小题2】写作手法(写作方法)。【小题3】示例一:探究《骆驼祥子》祥子的悲剧原因。示例二:探究《骆驼祥子》祥子的三起三落。示例三:探究《骆驼祥子》祥子的辛酸故事等。(符合题意要求,表述清楚,语言流畅即可)【解析】1.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注意用四字概括。从“一年,三年,至少有三四年”可看成劳动时间之长,体现出人物的坚韧顽强;由“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可以看出祥子有理想,他想要挣一辆车,因而不怕流汗,不怕吃苦,从中可以看出他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由“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可以看出他的吃苦耐劳。而结尾祥子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结尾的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混混。由“像个林肯式的人物,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背有些驼,体态偏瘦,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高鼻梁,颧骨饱满”的外貌描写,以及“南京方面悬赏25万元抓捕他”和题干中的“他是建立新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领袖人物之一”可知,A处的人物是毛泽东。第137页共138页,2.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的分析。具体考查批注法的使用。欣赏一部作品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写处自己的见解。此处与“内容”“结构”“语言”并列,可以写“写作手法”。3.     本题考查设计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祥子设计一个阅读探究专题。既然是“探究”就应该有点深度,可以从作品主题、时代背景等角度探究祥子悲剧产生的根源;或者从梳理情节角度探究祥子的三起三落;也可以从整个故事情感角度探究祥子的辛酸故事等等。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小说以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为中心,反映了旧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11.【答案】【小题1】D【小题2】花果山——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五行山——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火焰山——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灵山——付出终有回报。【小题3】示例:简•爱在童年时失去父母,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舅家里,过了10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使简•爱屈服,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孤儿院,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继续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简•爱与同学们经过抗争,这里的生活大有改善。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得知罗切斯特15第137页共138页,年前已经结婚时,简•爱强忍心中的痛苦和不舍,离开了罗切斯特。她爱罗切斯特,但并没有因爱而迷失方向。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她没有对罗切斯特曾经的隐瞒怀恨在心,面对失去财富和健康的罗切斯特,没有对他弃之不顾,而是决定与他结婚。靠着坚强的意志,善良友爱的内心,自尊自重的人格,简•爱战胜了多重苦难,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解析】1.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分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凭一己之力”说法过于绝对,简•爱在孤儿院受到谭波儿小姐和海伦的帮助,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故选:D。2.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分析能力。孙悟空走出花果山,才走上取经之路,因此花果山意味着他“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等待了五百年,才盼来解救自己的取经人,因此五行山意味着“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在火焰山,屡次借芭蕉扇,屡受挫折,因此火焰山意味着“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在灵山,孙悟空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受封斗战胜佛,因此灵山意味着“付出终有回报”。可据此作答。3.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内容的掌握。此题要在熟悉名著情节内容的基础上,简述简•爱遭遇的磨难以及她是如何用自己的坚强、自尊克服这些磨难的。   《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后获得幸福的故事。该小说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12.【答案】【小题1】在西北,不识字人数众多,他们没文化,思想愚昧,看不到未来,犹如陷入了黑暗之中。【小题2】语言描写,如第④⑤⑥段都是徐特立说的话;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如第①段“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小题3第137页共138页,】示例:①政治素养,热爱共产党,对党的忠诚不二,坚定不移执行党领导,坚信革命必将取得的成功。②道德品质素养。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这些人献身革命事业,有使命感、远见卓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解析】1.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题目涉及第③段,可以找到相关的句子“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据此可提炼出答案:在文化上,西北人民,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不识字人数众多,没文化,思想愚昧落后,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前途一片黑暗。2.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节选部分是斯诺采访徐特立的,因此采用的大量的语言描写,如第⑤段“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写出了教育取得的效果。还有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第①段“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写出了徐特立的双脚在长征途中走过大河大山,而双腿能坚持是因为他眼里有共产党的未来,体现了他对党的忠心、热诚和坚定不移。3.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作答即可。示例:①政治思想素养。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坚定信念,对革命坚定不移,对党的忠心热诚,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②道德品质素养。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主席毛泽东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彭德怀、朱德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他们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本文是《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是斯诺采访徐特立的,写出了徐特立的双脚在他长征途中走过大河大山,而双腿能坚持是因为他眼里有共产党的未来。赞扬了徐特立对党的忠心、热诚和坚定不移。13.【答案】【小题1】里德太太(或舅舅、舅妈,或其家人中的任意一位) 【小题2】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第137页共138页,【小题3】示例:从“我尽自己的全力积极忠实地继续做着乡村教师的工作。”可以看出简•爱是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小题4】A.罗切斯特B.圣约翰(或约翰)C.学生D.老师 【小题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品中相关情节的能力。在小说《简•爱》中,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舅里德先生和舅妈里德太太家里,家里还有表兄约翰,表姐戴安娜和玛丽。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所以,第②自然段的括号内可填写“里德先生”或“里德太太”,或者填写里德家其他人。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本题非常简单,答案可以直接从【名著导读】中提取。阅读【名著导读】的第②③④段的第一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所以考生可以直接从这三段的第一话中提取《简•爱》这部小说最鲜明的三个写作特点:一是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二是情节发展波澜起伏,三是心理描写细腻深刻。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阅读【名著摘录】,找到相关的细节描写,通过任务的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品格即可。根据“我尽自己的全力积极忠实地继续做着乡村教师的工作”可知,简•爱是一个责任感强的人。根据“我常常会在夜里陷入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梦境中,我总是在某个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遇见罗切斯特先生,……然后我醒了,在没有床幔的床上坐起,浑身发颤痉挛”可知,此处通过对简•爱梦境的描写以及她的想法,表明简•爱是一个感情炽烈,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的人。以上答案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种回答即可。4.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品中人物关系的能力。《简•爱》中的人物关系如下:罗切斯特(夫妻关系)——简•爱丈夫;海伦——简•爱在孤儿院的好友;布洛克尔赫斯特——坏人,孤儿院主持;圣约翰——简•爱(表兄,简•爱的追求者之一);戴安娜和玛丽——简•爱的表姐,圣约翰的胞妹;爱丽思•费尔菲克斯——罗切斯特的女管家,简•爱的朋友;阿黛勒——罗切斯特的朋友的女儿,罗切斯特是她的监护人,简•爱的学生;谭波儿——简•爱的老师;英格拉姆小姐——罗切斯特的追求者。第137页共138页,据此可填写:简•爱与罗切斯特是夫妻关系,她与圣约翰(或约翰)是表兄妹关系,简•爱跟是阿黛勒师生关系,阿黛勒是她的学生,她的老师是谭波儿。5.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蒹葭”“苍”“伊”。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14.【答案】【小题1】刘家父女都喜欢祥子,所以他不拉刘四爷的车,也能住在人和厂。(或:祥子不在人和厂拉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小题2】勤快(勤劳)   老实(质朴、实诚、实在)【解析】1.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理解以及语言概括能力。节选片段写了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是因为祥子为人老实、勤快,刘四爷和他的女儿虎妞都很喜欢他。2.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对名著主要人物的分析。从节选部分的“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作。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这些语句可以看出祥子的勤快、老实。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多读、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作品的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第137页共13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19 17:54:13 页数:138
价格:¥18.88 大小:414.3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