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0
2
/50
剩余4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海棠依旧最西府宋一川据说海棠本是舶来品,根据唐朝李德裕的《平泉花木记》所言,大凡名字带海字的花木,都是自海外而来的。但无论来自何方,到了中土汉唐自然免不了“中国化”嫁接改造,可见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懂得“转基因”技术了。明代《群芳谱》言:海棠有四品,一般认为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据说西晋时期,西府一带有人将海棠与梨树嫁接,发现不仅大美,而且香艳,西府海棠就此闪亮登场,实现了从美人向绝代佳人“惊险的一跳”。后来,人们的嫁接栽培越来越多,海棠品种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以致在植物学分类中,因为海棠品种极其庞杂,只好暂以“西府海棠”一名以蔽之。海棠之美之艳,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之惊叹。相传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据说唐明皇登香亭召贵妃,但贵妃直到卯时仍大醉未醒,唐明皇遂发出“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的感慨,留下了“海棠春睡”的典故,这也许就是“花贵妃”的由来。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写过海棠,尤以文化鼎盛著称的宋代为甚,最牵肠挂肚的莫过于从西府开始仕途生涯的苏东坡。西府海棠之美艳,让东坡居士为之倾倒,即便离开凤翔,仍对西府海棠念念不忘。被贬黄州时,看到窗外的海棠,触景生情,写下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名句。按照宋代僧人惠洪的说法,正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海棠故事,启发了东坡居士的海棠诗。南宋不少气吞山河的大诗人也对海棠赞不绝口。陆游夸西府海棠“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范成大的“迟日温凤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描写了西府海棠让人如痴如醉之大美。让人耳热能详的还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堪称海棠词的不朽名篇。近现代的人们对海棠的兴趣依旧浓厚,尤以西府海棠为甚。梁实秋在《群芳小记》中用最长的篇幅赞美西府海棠:“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特别是“第50页共50页 海棠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西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把西府海棠独特的美艳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即便在花花草草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也没能挡住人们对海棠的热爱。不少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对海棠情有独钟,据说宋庆龄就十分喜爱西府海棠,周总理对海棠花的钟爱更是广为人知。相传周总理生前特别喜欢中南海西花厅的那棵海棠树,邓颖超睹花思人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就是佐证。西花厅的海棠正是西府海棠。总括起来,历朝历代对西府海棠的赞美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花香,二是色艳,三是型美,四是神气。西府海棠是诸品海棠中唯一散发淡淡香味的,不仅香艳,颜色还随时间变幻不定。西府海棠花瓣形状小巧,点点红艳,在满目春光中甚是耀眼,许多人看了都会满心喜欢、流连忘返,难怪海棠花又被称为相思花、断肠花。西府海棠的树形,常常被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我觉得用茅盾《白杨礼赞》中的话来形容也十分恰切,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参天耸立,在西北的寒风中保持着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恰如深深渗透在中华民族血脉与骨子之中的老秦人性格。在崇尚清流风骨的西晋一代,西府海棠之所以在众多海棠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上品,除了既香且艳,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近年来,国外的海棠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过去西府海棠被称为小果海棠,见了欧洲海棠,才发现西府海棠其实只是大果中的小果,真正的小果海棠非欧洲海棠莫属,叶子小,果子也小,简直是小巧玲珑。前两天,北京的天突然降温了,萧瑟秋风今又是,红红黄黄的海棠果子纷纷在风中飘摇。举目寻找了半天,没有发现一丝棠开两三度的迹象,只好若有所失地往回走。“快看,这不是海棠开花了!”随着同事一声呼喊看去,发现路边的一棵西府海棠开满了一树的花儿,在午后的骄阳中显得分外的亮丽。白杨树一般地挺拔耸立,不会是别的,正是西府海棠,在深秋再次开放了,也许是二度,也许是三度。不管花开几度,开出的不是一枝两枝花儿,而是满满的一树海棠压秋风。这就是西府海棠,总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论早来还是迟到,依旧艳香美神、正直刚毅,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在雍容华彩之中洋溢着积极上进、意气风发,渗透出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磨炼而成的独特气质与成熟之美。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介绍海棠的由来及种类,有助于读者建立对西府海棠的知性认识,同时也为下文写对西府海棠的感悟做铺垫。第50页共50页 B.文章引用了“海棠春睡”的典故,将杨贵妃比作海棠,不仅侧面烘托出海棠之美,而且增加了趣味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C.西府海棠最早是西晋时期西府一带的人将海棠与梨树嫁接而成的,逐渐受到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D.作者将西府海棠树类比为白杨树,不仅因为海棠花既香且艳,更因为其树形具有伟岸、正直、质朴、严肃的特点,保持着力争上游的精气神。7.下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时间顺序以苏东坡、陆游及近代的梁实秋之例论述历史上文人墨客写过海棠。B.在《群芳小记》中,梁实秋主要从色、形、情等角度对海棠进行了描写,为我们描绘了西府海棠独特的美。C.文章运用相当篇幅介绍了文人墨客对海棠的钟爱,这是为下文叙写“我”在萧瑟秋风中探寻海棠花开一事蓄势。D.周总理对海棠花钟爱有加,花如其人,因为海棠花具有正直刚毅的独特气质与成熟之美。8.结合文本,谈谈在当今社会,西府海棠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时代内涵。(4分)9.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叙写海棠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第50页共50页 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第50页共50页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⑩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⑪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⑫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⑬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⑮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⑯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⑰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⑱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第50页共50页 ⑲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孩子们提出要移植胡杨树,虽然胡老师很感动,但要不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令他很为难,于是他只能先离开了。B.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C.“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矿区恶劣环境的侧面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呐喊。D.胡杨树被栽种到校园,全矿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天成为所有人的节日,这反映出矿区生活单调乏味,人们都想借种树活动热闹一番。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先以口语化的问句起笔,再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为下文移植胡杨树做铺垫。B.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C.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写出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D.小说用成人视角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多处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8.文章围绕“树”展开叙事,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们”对树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9.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标题“山前该有一棵树”中“该”字的理解。(6分)第50页共50页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魔术[日本]芥川龙之介马蒂拉姆·米斯拉师从一个著名的婆罗门,名叫哈桑·甘的人,学得一套秘诀,年纪轻轻即已成为魔术大师。恰在一个月前,经介绍,我同米斯拉有了交往。至于他变魔术,我却一次都没见过。于是,我事先写信请他献艺,为我演示一下魔术,今晚我急急赶往僻静的米斯拉公寓。我淋着雨,按响了门牌下的门铃。不一会儿,门开处,一个老婆婆探出头来,是米斯拉的老女仆。“米斯拉先生在家吗?”“在,一直在恭候您呢。”老女仆和善可亲。“晚上好,不胜欢迎。”米斯拉面孔黝黑,眼睛很大,蓄看一嘴柔软的胡子。他拧了拧桌上煤油灯的灯芯,精神十足地同我寒暄。我四下里打量着,煤油灯昏暗的光线,照得房间阴沉沉的。这是一间西式房间,正中摆放一张桌子,靠墙有一个大小合用的书架。窗前还有一张茶几,此外,就只有我们坐着的椅子了。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寒暄过后,我开口问道:“供您驱使的那个精灵,好像是叫‘金’吧?那么等会儿我要见的魔术,也是借助‘金’的力量么?”米斯拉微微地笑了笑,说:“认为有‘金’这类精灵存在,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时代的神话。您如想学,也不难掌握,——你看,手只要这么一比画就行了。第50页共50页 米斯拉举起手,在我眼前比画了两三次,竟然摘起一朵绣在桌布边上的红花。我大吃一惊,仔细端详那朵花,方才那花还是桌布上图案中的一朵。米斯拉将花送到我鼻前,我甚至嗅到一股似麝香之类的浓重气味。这委实太不可思议了。米斯拉微微笑着,信手把花又放回桌布上。花又还原为原先绣成的图案。“您变魔术的本领,虽说早有所闻,却实在没料到会这么神奇。您方才说,像我这样的人,要学也能学会,该不是戏言吧?”“当然能学会。无论谁,但唯有一点……”米斯拉话说一半,两眼紧紧盯着我,用一种不同以往的认真口吻说,“唯有一点,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我想能办到。”我嘴上答应着,可心里总觉得不妥,但立刻又补上一句,“只要您肯传授。”但米斯拉的眼里,流露出怀疑的神色。“好吧,我来教您。虽说简单易学,但学起来毕竟要花些时间,今晚就请在舍下留宿吧。”“实在太打扰了。”我因米斯拉肯教我魔术,十分高兴,连连道谢。米斯拉平静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阿婆,阿婆,今晚客人要留宿,请准备一下床铺。”我心里非常激动。我师从米斯拉学魔术已一月有余。一个秋雨潇潇的夜晚,在银座某俱乐部的一间屋内,我和五六个朋友围坐在火炉前,兴致勃勃地随便闲谈。我们谈论起打猎、赛马的事,然后,其中一位朋友转向我说:“听说你近来在学魔术,怎么样?今晚给我们当场变个看看,如何?”“当然可以。”我把头靠在椅背上,俨然一副魔术大师的派头,“那么,一切拜托了。请来个神奇点的,要那种江湖上变戏法儿的耍不来的。”大家一个个把椅子挪近,催促似地望着我,于是,我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请你们仔细看好。我变魔术,既不弄虚,也不作假。”说着,我卷起两手的袖口,从炉火里随便捞起一块炽热的炭火,放在手掌上。他们面面相觑,生怕我被火烫伤。我慢慢把掌心上的炭火在所有人面前挨个展示一番,接着猛地抛向拼花地板,炭火激散开来,变成无数光彩夺目的金币。“就先献丑来这么两下吧。”我面露得意之色,慢条斯理地坐回椅子上。“这些,全是真的金币吗?”他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第50页共50页 “看起来,总值二十来万元吧。”“不管怎么说,你学的这手魔术可真了不起呀。顷刻之间,黑煤就变成金币了。”“这样下去,不上一个星期,你就成为百万富翁啦。”我依旧靠在椅子上,悠然地口吐烟圈,开口道:“哪儿的话。我这手魔术,一旦利欲熏心,就不灵验了。所以,尽管是金币,诸位既然看过,我就该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几个朋友一听便都反对起来:“把这么大一堆钱,还原为煤火,岂不可惜。”但是,我和米斯拉有约在先,非要把金币抛回火炉里不可。这时,有一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不屑地讪笑起来。“依我之见,不妨用这堆金币做个赌本,咱们来玩把纸牌。要是你赢了,这堆金币随你的便。一旦我们赢了,这堆金币就得乖乖儿地归我们。”我不肯轻率表示赞同,然而这位朋友愈发连讥带讽,我左右为难,最后只得照朋友的办法,把桌上的金币作为赌本,和他们在牌桌上一争胜负。不知怎么回事,我那天晚上大赢特赢,令人难以置信。而且,更奇怪的是,开头我并无兴致,渐渐觉得有意思起来,竟玩得着了迷。他们原打算瓜分那堆金币,才故意安排一场牌局,可如今一个个简直都急得变了脸,不顾一切,也要争个输赢。方才那位诡计多端的朋友嚷道:“来吧,抽一张。我拿全部财产做赌注,倾其所有,同你赌一把。”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想,我暗中使了一下魔术,说:“好吧。你先请。”我大叫一声,把抽出的牌,送到脸色发青的对方面前。然而,奇怪的是,牌上的老K像是附了魂,抬起戴冠的头,忽然从牌里探出身子,拿着宝剑,彬彬有礼地咧开嘴,露出瘆人的微笑,用一种仿佛耳熟的声音说:“阿婆,阿婆,客人要走啦,不必准备床铺啦。”猛然间我清醒过来,环视一下四周,发觉自己依旧与米斯拉相对而坐,他沐浴在煤油灯微暗的光亮之下,脸上露着宛如纸牌上老K一样的徽笑。我终于恍然,所谓一个月之后,只不过是两三分钟内的一场幻梦。我明白,已没有资格学哈桑·甘的魔术了。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要想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你看来还差着点儿。”第50页共50页 米斯拉露出遗憾的目光,胳膊支在四周绣着红花图案的桌布上,平心静气地劝导着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冒着雨赶往米斯拉的公寓请他为“我”演示魔术,觉得他变魔术的本领神奇,这些内容表明“我”非常想跟随他学魔术。B.米斯拉答应教“我”魔术,“我”师从他学会了一些变魔术的本领。后来,“我”为朋友表演魔术,将炽热的炭火变成了金币。C.“我”的那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提出用炭火变成的那堆金币做赌本,目的是想占有那堆金币。D.“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贪婪心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述了米斯拉居住的环境,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突出了其生活俭朴的形象,与“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形成了照应。B.小说运用伏笔手法,如“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的描写为后文写米斯拉“摘红花”的魔术表演埋下伏笔。C.“我”从“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到“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8.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概括。9.有评论说,小说标题应改为“人性的考验”。你认为有哪些理由呢?请简要分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第50页共50页 飘零朱自清一个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书房里,在晕黄的电灯光下,谈到W的小说。“他还在河南吧?C大学那边很好吧?”我随便问着。“不,他上法国去了。”“法国?做什么去?”“你觉得很奇怪吧?——巴黎乔治蓬皮杜欧洲医院打电报约他做助手去。”“哦!就是他研究心理学的地方!他在那边成绩总很好?——这回去他很愿意吧?”“不见得愿意。他动身前到北京来过,我请他在启新吃饭,他很不高兴的样子。”“这又为什么呢?”“他觉得国内没有他做事的地方。”“他回来才一年呢。C大学那边没有钱吧?”“不但没有钱,他们说他是疯子!”“疯子!”我们默然相对,暂时无话可说。我想起第一回认识W的名字,是在《新生》杂志上。那时我在P大学读书,W也在那里。我在《新生》上看见的是他的小说,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心理学的书读得真多,P大学图书馆里所有的,他都读了。文学书他也读得不少。他说他是无一刻不读书的。我第一次见他的面,是在P大学宿舍的走道上,他正和朋友走着。有人告诉我,这就是W了。微曲的背,小而黑的脸,长头发和近视眼,这就是W了。以后我常常看他的文字,记起他这样一个人。有一回我拿一篇心理学的译文,托一个朋友请他看看。他逐一给我改正了好几十条,不曾放松一个字。永远的惭愧和感谢留在我心里。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来看我了。他说和P第50页共50页 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东人,这回来上海,是要上法国去的。我问起巴黎第一大学的《心理学与科学方法》杂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杂志。但他说里面往往一年没有一篇好文章,没有什么意思。他说近来各心理学家在英国开了一个会,有几个人的话有味。他又用铅笔随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写了《哲学的科学》一个书名与其出版处,说是新书,可以看看。他说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馆里,见他床上摊着一本《人生与地理》,随便拿过来翻着。他说这本小书很著名,很好的。我们在晕黄的电灯光下,默然相对了一会,又问答了几句简单的话,我就走了。直到现在,还不曾见过他。他到法国去后,初时还写了些文字,后来就没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远处的云烟了。我倒还记着他。两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学日报》上见到他一篇诗,是写一种情趣的。我只念过他这一篇诗。他的小说我却念过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那篇《雨夜》,是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这就是W了。P也上法国去,但不久就回来了。他在巴黎住了些日子,W是常常见着的。他回国后,有一个热天,和我在南京清凉山上谈起W的事。他说W在研究行为派的心理学。他几乎终日在实验室里,他解剖过许多老鼠,研究它们的行为。P说自己本来也愿意学心理学的,但看了老鼠临终的颤动,他执刀的手便战战的放不下去了,因此只好改行。而W是“奏刀騞然”,“踌躇满志”,P觉得那是不可及的。P又说W研究动物行为既久,看明它们所有的生活,只是那几种生理的欲望,如食欲,性欲,所玩的把戏,毫无什么大道理存乎其间。因而推想人的生活,也未必别有何种高贵的动机,我们第一要承认我们是动物,这便是真人。W的确是如此做人的。P说他也相信W的话,真的,P回国后的态度是大大的不同了。W只管做他自己的人,却得着P这样一个信徒,他自己也未必料得着的。P又告诉我W恋爱的故事。是的,恋爱的故事!P说这是一个日本人,和W一同研究的,但后来走了,这件事也就完了。P说得如此冷淡,毫不像我们所想的恋爱的故事!P又曾指出《来日》上W的一篇《月光》给我看。这是一篇小说,叙述一对男女趁着月光在河边一只空船里密谈。那女的是个有夫之妇。这时四无人迹,他俩谈得亲热极了。但P说W的胆子太小了,所以这一回密谈之后,便撒了手。这篇文字是W自己写的,虽没有如火如荼的热闹,但却别有一种意思。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恋爱,这就是W了。“疯子!”我这时忽然似乎彻悟了说,“也许是的吧?”我想。“一个人冷而又热,是会变疯子的。”“唔”,P点头。“他其实大可以不必管什么中国不中国了,偏偏又恋恋不舍的!”“是啰。W这回真不高兴。K在法国借了他的钱。这回他到北京,特地老远的跑去和K要钱。K的没钱,他也知道,他也并不指望这笔钱用。只想借此去骂他一顿罢了,据说拍了桌子大骂呢!”第50页共50页 “这与他的写小说一样的道理呀!唉,这就是W了。”P无语,我却想起一件事:“W到法国后有信来么?”“长远了,没有信。”我们于是都又默然。1926年7月20日,白马湖。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W说国外大学知名杂志没有什么意思,可见他见解独到,不趋俗随众,不一味崇洋。B.W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小说令作者印象深刻,可见他颇有文才并关注底层社会。C.W说人的生活未必别有何种高贵的动机,这是他作为心理学学者对社会的冷静认识。D.W跑去向K要钱,还拍桌子大骂,这是因为他对人欲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只管做自己。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秋夜晕黄的灯光,营造了怀念故人的氛围,也为全篇定下了忧郁感伤的行文基调。B.文章通过作者和P以及众人的角度来刻画W,运用全知视角塑造了一个立体的W的形象。C.文章写了W的学习、科研、恋爱、求职等内容,但都未作细腻的刻画,写得简洁而含蓄。D.文章首尾的两次漠然相对有无声的力量,这股力量类似全文平淡的用墨中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情绪。8.本文在作者与P的对话中,插入了大段回忆,先是自己与W的交往经历,再是P告诉作者的几件事。对这样的顺序安排你如何理解?9.“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类似的“冷”“热”并存的情况在本文中还有多处表现,请指出三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第50页共50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琴师老裴刘立勤①我们那个地方虽小,却是秦楚交界之地,南北移民相融杂居,唱戏的腔门颇多,有人唱汉剧,有人爱秦腔,有人喜欢花鼓,还有人唱现代京剧。老裴原来在汉剧团拉京胡,也学会了用一个萝卜填几个坑。他工京胡,也精通高胡、板胡和二胡。②小时候看戏不在乎戏剧音乐,不关注乐队也不理睬琴师,只是追求热闹,爱看武戏,咚咚锵锵咚咚锵,热闹非凡。懵懂少年了,喜欢看文戏,并不是懂得文戏的精妙,为的是感受小旦花旦飘飘摇摇风情万种的神情撩拨起来的情愫。到了成年以后,才学会真正看戏,喜欢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夫,喜欢文武场面的音乐,也开始关注琴师老裴,迷上他那悠悠扬扬如泣如诉变幻莫测的琴音。就是不看戏,不听戏文,我也常常是浸淫其中不愿醒来。③老裴三十多岁吧,面容清瘦干净,头发一丝不苟,喜欢穿青色或者白色开襟便衣,布条盘做的纽扣扣得严严整整。每次演出前夕,他总是第一个走进乐池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拿出一块白布敷在左腿腿面,再把京胡或者是高胡、板胡置于其上,左手虎口扶琴、手指压弦,右手执弓,腰杆笔直目不斜视地盯着鼓头陈麻子,等待他的号令。一俟鼓槌落下,在那万马奔腾的锣鼓声中,奇妙的琴声飘逸而出,有时似激流奔涌,有时像幽林清溪,有时犹如流云飞泻,让人心旌摇动。那时,再看台口上的老裴,随着节奏的变化,更是神态万千。他一会儿微闭双眼沉醉状;一会儿腰弯如弓头发激越奔放,真担心他拉断了琴弦弄折了琴弓。看到他如醉如痴的神情,我生出一种奇怪的想法;找一块砖头拍了他,心里忌恨他怎么会把琴拉得这般美好。④老裴是独行侠,喜欢独来独往。喝酒,摆龙门阵,从来不见他的影子。上班提着琴匣来,下班背着琴匣走——琴是他自己买的。没事时就在琴房练练琴,有空了回到宿舍读读书。有一段时间流行走穴,大小演员和乐队演奏员都喜欢去歌舞厅唱歌伴舞玩音乐捞外快。大家喜欢拉他去,他不参与也不反对,自在独行。老裴名头大,上面来了大领导,吃饭时想请他拉拉曲子凑凑兴,他还是不去,弄得领导很不高兴。他是凭本事吃饭的人,领导虽不喜欢但也奈何不得他。第50页共50页 ⑤老裴不喜欢捧领导的场,有时却会到广场表演一曲。广场有个二胡自乐班,老裴溜达过去,偶尔会在那里拉上几曲。有时拉《赛马》,有时拉《二泉映月》。要是遇上高兴的事儿,他会拿上高胡,拉《步步高》,拉《旱天雷》。自然,他也会应观众要求,用京胡拉《智斗》抑或是汉调二黄。老裴的琴声总能穿过喧嚣的市尘深入人心,让人心境平和如痴如醉,忘了今宵何夕身在何处。⑥老裴也在西关的宏华桥下拉过琴。那里有一位残疾老人,靠拉琴卖唱度日。他的琴极差,拉琴的手艺更差,拉出的声音如同刀划玻璃电钻破石不堪入耳,一拉多少天也挣不来一顿饭钱。老裴时常戴一顶破草帽,坐在老人身边拉上几曲,吸引来好多的人,老人的破盆里就有了不菲的收入。遗憾的那里是交通路口,逢着老裴拉琴,总会有开车的人因迷恋他的琴声而酿出车祸。老裴听从警察的建议,送了老人一把好琴,又给老人支了几招,老人的曲子就拉得有模有样了。⑦老裴儒雅,又有那么好的手艺,奇怪的是他一直单身。有人说他年轻时喜欢一个女演员,女演员却攀上高枝把他给撂了,他伤透了心;也有人说他喜欢上一个有夫之妇,思之不得而选择独身。当然,也有其他稀奇古怪的说法,人们有时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我也曾经问过耍丑的老肖,他骂我咸吃萝卜淡操心。我本不是八卦之人,再也懒得打听。可我知晓喜欢老裴的人多,其中不乏一些妙龄少女和年轻妇人,有人甚是主动,而老裴跟谁都不来往,和谁也不来电,更不给谁创造绯闻的机会,只求自在安宁与世无争。⑧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女老板相中了老裴。女老板倒有几分姿色,年龄比老裴还小十几岁呢,积蓄了不少的银子,期盼能和老裴共享人生。她驰骋商场无往不胜,但在老裴面前屡败屡战求之不得。女老板觉得十分无趣,趁剧团事业改企业的机会,杀伐决断投巨资控股剧团,想以此要挟,以为这样就能得到老裴的垂青。那年,老裴都五十挂零了,得知女老板的作为后,来了个不辞而别,自此了无音信。⑨老裴走后,我再也没有听过那么纯粹干净的琴声了。无论是在京城的音乐厅还是乡野民间,或者是佛门净地。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裴精通京胡、高胡、板胡,能给汉剧、秦腔、花鼓等伴奏,体现出他的聪明好学琴艺高超。B.老裴拉琴时微闭双眼,神情如醉如痴,琴音美妙动听,招致“我”心生忌恨,想用砖头拍死他。C.老裴不跟同事一起走穴捞外快,不为领导吃饭拉曲子助兴,却去广场演奏,追求的是自在快乐。D.老裴戴着破草帽坐在残疾老人身边拉琴,后来送给他好琴,并指点琴技,体现老裴的古道热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秦楚交界、移民杂居、唱戏种类多的社会环境,为下文写老裴的故事做巧妙铺垫。B.第②段运用对比手法,铺叙“我”在不同年龄段看戏的感受,目的是突出老裴琴声奇妙动听。第50页共50页 C.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老裴的故事,显得真实自然,而插叙、补叙等手法又使小说充满戏剧性。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外貌、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等手法使老裴的形象鲜明生动。8.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女老板屡败屡战追求老裴却求而不得?9.为什么“老裴走后,我再也没有听过那么纯粹干净的琴声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生[注](节选)路遥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低头看着大马河的流水绕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穿过桥下,汇入到县河里去了。他在这里等着巧珍。他决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关系解脱。他既不愿意回高家村完结这件事,也不愿意在机关。高加林伏在桥栏杆上,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弯拐来拐去,归根结底说的还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吗?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听见背后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声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他转过身,见巧珍推着车子,已经站在他面前了。她来得真快!是的,对于他要求的事,她总是尽量做得让他满意。“加林哥,没出什么事吧!昨天我听三星捎话说,你让我来一下,我晚上急得睡不着觉,又去问三星看是不是你病了,他说不是……”她把自行车紧靠加林的车子放好,一边说着,向他走过来,和他一起伏在了桥栏杆上。高加林看见她今天穿了一身新衣服,浑身上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顿时感觉有点心酸。他怕他的意志被感情重新瓦解,赶快进入了话题。第50页共50页 “巧珍……”“唔。”她抬头看见他满脸愁云,心疼地问,“你怎了?”加林把头转向一边,说:“我想对你说一件事,但很难开口……”巧珍亲切地看着他,疼爱地说:“加林哥,你说吧!既然你心里有话,就给我说,千万别憋在心里!”“说出来怕你要哭。”巧珍一愣。但她还是说:“你说吧,我……不哭!”“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巧珍一下子把手指头塞在嘴里,痛苦地咬着。过了一会,才说:“那你……去吧。”“你怎么办呀?”“……”“我主要考虑这事……”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两串泪珠静静地从巧珍的脸颊上淌下来了。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找个更好的对象……加林哥……”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高加林眼里也涌满了泪水。巧珍迅疾地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他想拦住她,但又没拦。他的头在巧珍的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她摇摇晃晃走过去,困难地骑上了自行车,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大马河川飞奔而去了。高加林也猛地骑上了他的车子,他骑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把车子摔在地上,身子一下伏在一块草地上,双手蒙面,像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五天以后,高加林从刘家湾公社返回县城,就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新的恋爱生活。第50页共50页 他们穿着游泳衣,一到中午就去城外的水潭里去游泳。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傍晚,他们就在东岗消磨时间;一块天上地下地说东道西;或者一首连一首地唱歌。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了一番:咖啡色大翻领外套,天蓝色料子筒裤,米黄色风雨衣。她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用一根红丝带子一扎,显得非常浪漫。浑身上下全部是上海出的时兴成衣。有时候,他们从野外玩回来,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像故意让人注目似的,黄亚萍带着高加林,洋洋得意地通过了县城的街道……他的情绪当然是很兴奋的,因为黄亚萍把他带到了另一个生活的天地。他感到新奇而激动,就像他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坐汽车一样。他父亲和德顺老汉有一天突然来到他的住处,脸色都不好看。高加林把奶糖、水果、糕点给他们摆下一桌子,又冲了两杯很浓的白糖水放在他们面前。他们谁也不吃不喝。高加林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了,就很恭敬地坐在他们面前,低下头,两只手轮流在脸上摸着,以调节他的不安的心情。“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德顺老汉先开口说,“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你还年轻,不懂世事,往后活人的日子长着哩!爸爸快四十岁才得了你这个独苗,生怕你在活人这条路上有个闪失啊……”他父亲说着,老眼里已经汪满了泪水。高加林一直低着头,像一个受审的犯人一样。老半天,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说得也许都对,但我已经上了这钩杆,下不来了。再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我给你们买饭去……”两个老人看他们再说什么也不顶事了——这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用他们的生活哲学已经不能说服他了。于是他们就起身告别。两位老人心情相当沉重地走了。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德顺爷和他爸说的话,听起来道理很一般,但却像铅一样,沉甸甸地灌在了他的心里……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省报要办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让各县去一个人学习,时间是一个月。县委宣传部已决定让他去。他一晚上高兴得没睡着觉——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进省会,去逛大城市呀!第50页共50页 走的那天,亚萍和他一起去车站。他身上穿的和提包里的东西,全是她精心为他准备的。当汽车从车站门口驶出来,亚萍的笑脸和她挥动的手臂闪过以后,他的心很快就随着急驰的汽车飞腾起来;飞向了远方无边的原野和那飞红流绿的大城市……(有删改)[注]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除了上大学,很难跳出“农门”。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但后来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他只好回家种地。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局长,高加林因为叔父的关系成了县里的一名记者,后被人告发,他又回到了高家村当农民。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加林选择在大马河的桥上等巧珍,决定解脱和她的关系。既回避了他和巧珍曾经生活的高家村,也回避了自己工作的机关。B.“我决不会连累你……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找个更好的对象……”,主要突显了巧珍的软弱。C.“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等内容,展现了高加林不一样的生活和心情。D.高加林父亲和德顺老汉来到高加林的住处,德顺老汉先开口劝说高加林,高加林父亲也苦口婆心,但最终都没能说服高加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细腻地刻画了高加林此时纠结的心理状态。B.“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巧珍在得知高加林变心后的反应。C.“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还年轻,不懂世事”等语言质朴自然,表现了高加林家乡人的淳朴。D.“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前后形成反差,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8.请简要概括高加林的形象特点。(4分)9.路遥的小说《人生》结局写高加林回到了高家村,第50页共50页 而巧珍已经嫁人了。这样的结局在节选部分中已有暗示,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棋王阿城①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我出去统计了,连冠军在内,对手共是十个人,长脚说“十不吉利的,九个人好了。”于是就九个人。冠军总不见来,有人来报,既是下盲棋,冠军只在家里,命人传棋。九个人就关在场里。墙外一副明棋不够用,于是有人拿来八张整开白纸,很快地画了格儿。又有人用硬纸剪了百十个方棋子儿,用红黑颜色写了,背后粘上细绳,挂在棋格儿的钉子上,风一吹,轻轻地晃成一片,街上人也嚷成一片。②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③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我不禁笑起来,过去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王一生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一有动静,一起跑。”我说:“不会。只要你赢了,什么都好办。怎么样?有把握吗?九个人哪!头三名都在这里!”王一生沉吟了一下,说:“参加过比赛的棋路我都看了,就不知道其他六个人会不会冒出冤家。”他的瘦脸上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我离开后,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④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只有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用话传出棋步,外边儿自愿服务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⑤第50页共50页 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野唱。⑥太阳终于落下去,立即爽快了。人们仍在看着,但议论起来。里边儿传出一句王一生的棋步,外面的人就嚷动一下。⑦我又进去,看见长脚很高兴的样子,心里就松开一些,问,“怎么样?我不懂棋。”长脚抹一抹头发,说:“蛮好,蛮好。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一个人,九局连环!车轮大战!”这时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就捏着手出去了。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⑧王一生的姿势没有变,仍旧是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瘦瘦的肩挑着宽大的衣服,土没拍干净,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喉节许久才动一下。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⑨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红子儿半天不动,大家不耐烦了,嗡嗡地响成一片。忽然人群乱起来,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众人纷纷传着,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是这个山区的一个世家后人。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⑩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⑪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老者推开搀的人,向前迈了几步,立定,朗声叫道:“第50页共50页 后生,老朽身有不便,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⑫王一生挣了一下,起不来。我和长脚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他的腿仍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大家都拥过来,长脚用大手在王一生身上,脸上,脖子上缓缓地用力揉。半晌,王一生的身子软下来,靠在我们手上,喉咙嘶嘶地响着,慢慢把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着。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本文有删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纹丝儿不动”“铁铸一个细树桩”刻画了王一生专注忘我、人棋合一的形象,颇得庄子笔下人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神韵。B.在第⑪段中,冠军老者概括了王一生的棋道特点并赞扬他传承了中华棋道,此段比上一段关于王一生的形象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题。C.在第⑫段中,王一生“挣了一下,起不来”,这种状态是因之前下棋精神过度集中,脑力和体力消耗太大所致,表明王一生对棋局的身心投人已远超常人想象。D.在以一敌九的车轮大战中,王一生身处逆境,精神不颓、志气不衰;而当对手求和,他一句“和了吧”,不居功,不执着,表现出道禅文化的精髓。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⑧段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回报了棋步”重复两次,但同中有异,后一次比前一次缓慢得多;王一生喝水的动作亦重复两次,营造了紧张的氛围。B.本文擅长画眼睛,“眼睛虚望着”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安,“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既有王一生对“我”的感激,也有他挑战对手的艰难与执着。C.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串联情节,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又能够营造出一种距离感和神秘感。D.本文语言通俗质朴,对话均使用日常口语。写人多用白描,如“他把嘴定在碗边儿”“他竖起手掌止住我”等,惜墨如金而又细致入微,别具韵味。8.第⑤段是写“我”观棋的心理感受,请分析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第50页共50页 9.小说为塑造王一生这个主人公,运用了多处衬托手法,请结合全文简析。(6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海棠依旧最西府宋一川据说海棠本是舶来品,根据唐朝李德裕的《平泉花木记》所言,大凡名字带海字的花木,都是自海外而来的。但无论来自何方,到了中土汉唐自然免不了“中国化”嫁接改造,可见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懂得“转基因”技术了。明代《群芳谱》言:海棠有四品,一般认为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据说西晋时期,西府一带有人将海棠与梨树嫁接,发现不仅大美,而且香艳,西府海棠就此闪亮登场,实现了从美人向绝代佳人“惊险的一跳”。后来,人们的嫁接栽培越来越多,海棠品种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以致在植物学分类中,因为海棠品种极其庞杂,只好暂以“西府海棠”一名以蔽之。海棠之美之艳,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之惊叹。相传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据说唐明皇登香亭召贵妃,但贵妃直到卯时仍大醉未醒,唐明皇遂发出“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的感慨,留下了“海棠春睡”的典故,这也许就是“花贵妃”的由来。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写过海棠,尤以文化鼎盛著称的宋代为甚,最牵肠挂肚的莫过于从西府开始仕途生涯的苏东坡。西府海棠之美艳,让东坡居士为之倾倒,即便离开凤翔,仍对西府海棠念念不忘。被贬黄州时,看到窗外的海棠,触景生情,写下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名句。按照宋代僧人惠洪的说法,正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海棠故事,启发了东坡居士的海棠诗。南宋不少气吞山河的大诗人也对海棠赞不绝口。陆游夸西府海棠“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范成大的“迟日温凤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描写了西府海棠让人如痴如醉之大美。让人耳热能详的还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堪称海棠词的不朽名篇。第50页共50页 近现代的人们对海棠的兴趣依旧浓厚,尤以西府海棠为甚。梁实秋在《群芳小记》中用最长的篇幅赞美西府海棠:“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特别是“海棠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西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把西府海棠独特的美艳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即便在花花草草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也没能挡住人们对海棠的热爱。不少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对海棠情有独钟,据说宋庆龄就十分喜爱西府海棠,周总理对海棠花的钟爱更是广为人知。相传周总理生前特别喜欢中南海西花厅的那棵海棠树,邓颖超睹花思人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就是佐证。西花厅的海棠正是西府海棠。总括起来,历朝历代对西府海棠的赞美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花香,二是色艳,三是型美,四是神气。西府海棠是诸品海棠中唯一散发淡淡香味的,不仅香艳,颜色还随时间变幻不定。西府海棠花瓣形状小巧,点点红艳,在满目春光中甚是耀眼,许多人看了都会满心喜欢、流连忘返,难怪海棠花又被称为相思花、断肠花。西府海棠的树形,常常被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我觉得用茅盾《白杨礼赞》中的话来形容也十分恰切,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参天耸立,在西北的寒风中保持着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恰如深深渗透在中华民族血脉与骨子之中的老秦人性格。在崇尚清流风骨的西晋一代,西府海棠之所以在众多海棠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上品,除了既香且艳,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近年来,国外的海棠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过去西府海棠被称为小果海棠,见了欧洲海棠,才发现西府海棠其实只是大果中的小果,真正的小果海棠非欧洲海棠莫属,叶子小,果子也小,简直是小巧玲珑。前两天,北京的天突然降温了,萧瑟秋风今又是,红红黄黄的海棠果子纷纷在风中飘摇。举目寻找了半天,没有发现一丝棠开两三度的迹象,只好若有所失地往回走。“快看,这不是海棠开花了!”随着同事一声呼喊看去,发现路边的一棵西府海棠开满了一树的花儿,在午后的骄阳中显得分外的亮丽。白杨树一般地挺拔耸立,不会是别的,正是西府海棠,在深秋再次开放了,也许是二度,也许是三度。不管花开几度,开出的不是一枝两枝花儿,而是满满的一树海棠压秋风。这就是西府海棠,总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论早来还是迟到,依旧艳香美神、正直刚毅,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在雍容华彩之中洋溢着积极上进、意气风发,渗透出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磨炼而成的独特气质与成熟之美。第50页共50页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介绍海棠的由来及种类,有助于读者建立对西府海棠的知性认识,同时也为下文写对西府海棠的感悟做铺垫。B.文章引用了“海棠春睡”的典故,将杨贵妃比作海棠,不仅侧面烘托出海棠之美,而且增加了趣味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C.西府海棠最早是西晋时期西府一带的人将海棠与梨树嫁接而成的,逐渐受到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D.作者将西府海棠树类比为白杨树,不仅因为海棠花既香且艳,更因为其树形具有伟岸、正直、质朴、严肃的特点,保持着力争上游的精气神。7.下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时间顺序以苏东坡、陆游及近代的梁实秋之例论述历史上文人墨客写过海棠。B.在《群芳小记》中,梁实秋主要从色、形、情等角度对海棠进行了描写,为我们描绘了西府海棠独特的美。C.文章运用相当篇幅介绍了文人墨客对海棠的钟爱,这是为下文叙写“我”在萧瑟秋风中探寻海棠花开一事蓄势。D.周总理对海棠花钟爱有加,花如其人,因为海棠花具有正直刚毅的独特气质与成熟之美。8.结合文本,谈谈在当今社会,西府海棠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时代内涵。(4分)9.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叙写海棠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6.D(海棠“既香且艳”不是作者将海棠树类比为白杨树的原因,而是在崇尚清流风骨的西晋一代,西府海棠在众多海棠中脱颖而出的原因)7.C(“这是为下文叙写‘我’在萧瑟秋风中探寻海棠花开一事蓄势”说法错误,从文章谋篇布局来看,只是按顺序叙写)8.①正直刚毅。②不忘初心,不改初衷。③积极上进(力争上游)。(每点1分,三点都答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9.①引用,多次引用典故、名篇佳句,表现了海棠丰厚的文化之美;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文章借用梁实秋等人的文章来对西府海棠进行正面描写,又用周总理一事侧面烘托出西府海棠之美;③第50页共50页 对比,将西府海棠与其他海棠进行比较,突出其与众不同的形态之美与气质之美。(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第50页共50页 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⑩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⑪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⑫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⑬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⑮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⑯第50页共50页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⑰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⑱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⑲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孩子们提出要移植胡杨树,虽然胡老师很感动,但要不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令他很为难,于是他只能先离开了。B.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C.“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矿区恶劣环境的侧面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呐喊。D.胡杨树被栽种到校园,全矿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天成为所有人的节日,这反映出矿区生活单调乏味,人们都想借种树活动热闹一番。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先以口语化的问句起笔,再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为下文移植胡杨树做铺垫。B.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第50页共50页 C.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写出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D.小说用成人视角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多处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8.文章围绕“树”展开叙事,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们”对树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9.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标题“山前该有一棵树”中“该”字的理解。(6分)6、C。A解析:“但要不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令他很为难,于是他只能先离开了”错,胡老师的离开并不是在纠结“要不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而是在想办法满足孩子们的愿望。B解析:“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错,文章并未表达“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反复用“孤独”来形容胡杨树,是为了突出胡杨树即使孤单,也会释放出具有感召力的美。D解析:“矿区生活单调乏味,人们都想借种树活动热闹一番”错,全矿的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7、D.小说用“我们”儿童视角叙述故事。8、(每点1分)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我们没有素材,心有抗拒。②通过和父母了解,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③提出要移植胡杨树,我们心中充满渴望和期待。④胡杨树被移植到校园,我们充满欢喜和高兴。9、(每点2分)①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树应该能给人们带来绿荫,带来生机,带来希望。②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故乡的代表,是家乡的记忆,是终身难舍的乡愁的寄托,应该有一棵树去承载思乡之情。③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及所有人的眼中,树包含了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第50页共50页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魔术[日本]芥川龙之介马蒂拉姆·米斯拉师从一个著名的婆罗门,名叫哈桑·甘的人,学得一套秘诀,年纪轻轻即已成为魔术大师。恰在一个月前,经介绍,我同米斯拉有了交往。至于他变魔术,我却一次都没见过。于是,我事先写信请他献艺,为我演示一下魔术,今晚我急急赶往僻静的米斯拉公寓。我淋着雨,按响了门牌下的门铃。不一会儿,门开处,一个老婆婆探出头来,是米斯拉的老女仆。“米斯拉先生在家吗?”“在,一直在恭候您呢。”老女仆和善可亲。“晚上好,不胜欢迎。”米斯拉面孔黝黑,眼睛很大,蓄看一嘴柔软的胡子。他拧了拧桌上煤油灯的灯芯,精神十足地同我寒暄。我四下里打量着,煤油灯昏暗的光线,照得房间阴沉沉的。这是一间西式房间,正中摆放一张桌子,靠墙有一个大小合用的书架。窗前还有一张茶几,此外,就只有我们坐着的椅子了。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寒暄过后,我开口问道:“供您驱使的那个精灵,好像是叫‘金’吧?那么等会儿我要见的魔术,也是借助‘金’的力量么?”米斯拉微微地笑了笑,说:“认为有‘金’这类精灵存在,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时代的神话。您如想学,也不难掌握,——你看,手只要这么一比画就行了。米斯拉举起手,在我眼前比画了两三次,竟然摘起一朵绣在桌布边上的红花。我大吃一惊,仔细端详那朵花,方才那花还是桌布上图案中的一朵。米斯拉将花送到我鼻前,我甚至嗅到一股似麝香之类的浓重气味。这委实太不可思议了。米斯拉微微笑着,信手把花又放回桌布上。花又还原为原先绣成的图案。“您变魔术的本领,虽说早有所闻,却实在没料到会这么神奇。您方才说,像我这样的人,要学也能学会,该不是戏言吧?”“当然能学会。无论谁,但唯有一点……”第50页共50页 米斯拉话说一半,两眼紧紧盯着我,用一种不同以往的认真口吻说,“唯有一点,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我想能办到。”我嘴上答应着,可心里总觉得不妥,但立刻又补上一句,“只要您肯传授。”但米斯拉的眼里,流露出怀疑的神色。“好吧,我来教您。虽说简单易学,但学起来毕竟要花些时间,今晚就请在舍下留宿吧。”“实在太打扰了。”我因米斯拉肯教我魔术,十分高兴,连连道谢。米斯拉平静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阿婆,阿婆,今晚客人要留宿,请准备一下床铺。”我心里非常激动。我师从米斯拉学魔术已一月有余。一个秋雨潇潇的夜晚,在银座某俱乐部的一间屋内,我和五六个朋友围坐在火炉前,兴致勃勃地随便闲谈。我们谈论起打猎、赛马的事,然后,其中一位朋友转向我说:“听说你近来在学魔术,怎么样?今晚给我们当场变个看看,如何?”“当然可以。”我把头靠在椅背上,俨然一副魔术大师的派头,“那么,一切拜托了。请来个神奇点的,要那种江湖上变戏法儿的耍不来的。”大家一个个把椅子挪近,催促似地望着我,于是,我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请你们仔细看好。我变魔术,既不弄虚,也不作假。”说着,我卷起两手的袖口,从炉火里随便捞起一块炽热的炭火,放在手掌上。他们面面相觑,生怕我被火烫伤。我慢慢把掌心上的炭火在所有人面前挨个展示一番,接着猛地抛向拼花地板,炭火激散开来,变成无数光彩夺目的金币。“就先献丑来这么两下吧。”我面露得意之色,慢条斯理地坐回椅子上。“这些,全是真的金币吗?”他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看起来,总值二十来万元吧。”“不管怎么说,你学的这手魔术可真了不起呀。顷刻之间,黑煤就变成金币了。”“这样下去,不上一个星期,你就成为百万富翁啦。”我依旧靠在椅子上,悠然地口吐烟圈,开口道:“哪儿的话。我这手魔术,一旦利欲熏心,就不灵验了。所以,尽管是金币,诸位既然看过,我就该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第50页共50页 几个朋友一听便都反对起来:“把这么大一堆钱,还原为煤火,岂不可惜。”但是,我和米斯拉有约在先,非要把金币抛回火炉里不可。这时,有一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不屑地讪笑起来。“依我之见,不妨用这堆金币做个赌本,咱们来玩把纸牌。要是你赢了,这堆金币随你的便。一旦我们赢了,这堆金币就得乖乖儿地归我们。”我不肯轻率表示赞同,然而这位朋友愈发连讥带讽,我左右为难,最后只得照朋友的办法,把桌上的金币作为赌本,和他们在牌桌上一争胜负。不知怎么回事,我那天晚上大赢特赢,令人难以置信。而且,更奇怪的是,开头我并无兴致,渐渐觉得有意思起来,竟玩得着了迷。他们原打算瓜分那堆金币,才故意安排一场牌局,可如今一个个简直都急得变了脸,不顾一切,也要争个输赢。方才那位诡计多端的朋友嚷道:“来吧,抽一张。我拿全部财产做赌注,倾其所有,同你赌一把。”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想,我暗中使了一下魔术,说:“好吧。你先请。”我大叫一声,把抽出的牌,送到脸色发青的对方面前。然而,奇怪的是,牌上的老K像是附了魂,抬起戴冠的头,忽然从牌里探出身子,拿着宝剑,彬彬有礼地咧开嘴,露出瘆人的微笑,用一种仿佛耳熟的声音说:“阿婆,阿婆,客人要走啦,不必准备床铺啦。”猛然间我清醒过来,环视一下四周,发觉自己依旧与米斯拉相对而坐,他沐浴在煤油灯微暗的光亮之下,脸上露着宛如纸牌上老K一样的徽笑。我终于恍然,所谓一个月之后,只不过是两三分钟内的一场幻梦。我明白,已没有资格学哈桑·甘的魔术了。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要想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你看来还差着点儿。”米斯拉露出遗憾的目光,胳膊支在四周绣着红花图案的桌布上,平心静气地劝导着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冒着雨赶往米斯拉的公寓请他为“我”演示魔术,觉得他变魔术的本领神奇,这些内容表明“我”非常想跟随他学魔术。第50页共50页 B.米斯拉答应教“我”魔术,“我”师从他学会了一些变魔术的本领。后来,“我”为朋友表演魔术,将炽热的炭火变成了金币。C.“我”的那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提出用炭火变成的那堆金币做赌本,目的是想占有那堆金币。D.“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贪婪心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述了米斯拉居住的环境,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突出了其生活俭朴的形象,与“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形成了照应。B.小说运用伏笔手法,如“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的描写为后文写米斯拉“摘红花”的魔术表演埋下伏笔。C.“我”从“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到“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8.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概括。9.有评论说,小说标题应改为“人性的考验”。你认为有哪些理由呢?请简要分析。【答案】6.B7.C8.(1)形象:“我”是一个面对金钱难以克服私欲而最终成为失败者的形象。(意思答对即可。)(2)启示: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贪恋不义之财和不法之财。②常怀律己之心,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内心的理智。③志存高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只需答对两点,意思答对即可。)9.①“人性的考验”是小说的线索,是暗线。小说中围绕“魔术”展开的情节都是在进行人性的考验。②概括了人物形象。“我”请求米斯拉教“我”变魔术,“我”面临着人性的考验,“我”最终没能通过这场考验。③揭示了主题。人性时常面临着考验,人们如果不能控制私欲,往往会失去理智,最终导致失败。④吸引读者。“人性的考验”引起读者兴趣,引人深思。【解析】【6题详解】第50页共50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米斯拉答应教”“‘我’师从他学会了”“后来,‘我’为朋友表演魔术”错误。“‘我’为朋友表演魔术,将炽热的炭火变成了金币”是“我”的梦境,米斯拉没有答应教“我”变魔术,还在考验“我”,而且从小说最后可知,“我”没有通过考验,“没有师从他学习变魔术的本领。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侧面反映了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错误,小说主要是展现人性的私欲,“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属于过度解读。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探究其现实意义的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分析“我”的形象;然后分析从“我”的形象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后概括并分点作答。形象:“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在金钱面前,“我”没能克服自己的欲望,妄想用魔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因此失去学哈桑•甘魔术的资格。可见,“我”是一个面对金钱难以克服私欲而最终成为失败者的形象。启示:面对朋友拿全部财产做的赌注,“我”动心了,想将对方的全部财产归为自己所有,所以借魔术一用,认为这才是实现了学习魔术的意义。最终钱财没有得到,自己也失去学魔术的资格。由此可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贪恋不义之财和不法之财。“要想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看来你还差着点儿”,如果“我”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在朋友提议“不妨用这堆金币做个赌本,咱们来玩把纸牌”时坚决地拒绝,就没有后来发生的事。可见,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内心的理智。“我”认为“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可见,“我”从内心里认为学魔术的意义是为了钱财,这暴露出“我”眼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理想。最终“我”第50页共50页 也没有为了学魔术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可见,人要志存高远,要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分析探究小说标题作用一般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和读者等角度分析。情节上,答应教“我”魔术之前,米斯拉说“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然后米斯拉设置了一个幻梦对“我”进行考验,“我”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用上了魔术帮助自己赌博,最终因没有经受住考验而没能学成魔术,可见,“人性的考验”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中围绕“魔术”展开的情节都是在进行人性的考验。人物形象上,“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我”面临着人性的考验,却最终没能通过这场考验,塑造了一个不能克制自己私欲的人物形象。主题上,通过“我”没有控制自己私欲,最终“没有资格学哈桑·甘的魔术”的故事,揭示主题:人性时常面临着考验,人们如果不能控制私欲,往往会失去理智,最终导致失败。表达效果上,标题“人性的考验”设置悬念,读者会思考小说内容是写考验人性的什么方面,是怎么考验人性的,从而产生强烈阅读的兴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飘零朱自清一个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书房里,在晕黄的电灯光下,谈到W的小说。“他还在河南吧?C大学那边很好吧?”我随便问着。“不,他上法国去了。”“法国?做什么去?”“你觉得很奇怪吧?——巴黎乔治蓬皮杜欧洲医院打电报约他做助手去。”第50页共50页 “哦!就是他研究心理学的地方!他在那边成绩总很好?——这回去他很愿意吧?”“不见得愿意。他动身前到北京来过,我请他在启新吃饭,他很不高兴的样子。”“这又为什么呢?”“他觉得国内没有他做事的地方。”“他回来才一年呢。C大学那边没有钱吧?”“不但没有钱,他们说他是疯子!”“疯子!”我们默然相对,暂时无话可说。我想起第一回认识W的名字,是在《新生》杂志上。那时我在P大学读书,W也在那里。我在《新生》上看见的是他的小说,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心理学的书读得真多,P大学图书馆里所有的,他都读了。文学书他也读得不少。他说他是无一刻不读书的。我第一次见他的面,是在P大学宿舍的走道上,他正和朋友走着。有人告诉我,这就是W了。微曲的背,小而黑的脸,长头发和近视眼,这就是W了。以后我常常看他的文字,记起他这样一个人。有一回我拿一篇心理学的译文,托一个朋友请他看看。他逐一给我改正了好几十条,不曾放松一个字。永远的惭愧和感谢留在我心里。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来看我了。他说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东人,这回来上海,是要上法国去的。我问起巴黎第一大学的《心理学与科学方法》杂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杂志。但他说里面往往一年没有一篇好文章,没有什么意思。他说近来各心理学家在英国开了一个会,有几个人的话有味。他又用铅笔随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写了《哲学的科学》一个书名与其出版处,说是新书,可以看看。他说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馆里,见他床上摊着一本《人生与地理》,随便拿过来翻着。他说这本小书很著名,很好的。我们在晕黄的电灯光下,默然相对了一会,又问答了几句简单的话,我就走了。直到现在,还不曾见过他。他到法国去后,初时还写了些文字,后来就没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远处的云烟了。我倒还记着他。两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学日报》上见到他一篇诗,是写一种情趣的。我只念过他这一篇诗。他的小说我却念过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那篇《雨夜》,是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这就是W了。P也上法国去,但不久就回来了。他在巴黎住了些日子,W第50页共50页 是常常见着的。他回国后,有一个热天,和我在南京清凉山上谈起W的事。他说W在研究行为派的心理学。他几乎终日在实验室里,他解剖过许多老鼠,研究它们的行为。P说自己本来也愿意学心理学的,但看了老鼠临终的颤动,他执刀的手便战战的放不下去了,因此只好改行。而W是“奏刀騞然”,“踌躇满志”,P觉得那是不可及的。P又说W研究动物行为既久,看明它们所有的生活,只是那几种生理的欲望,如食欲,性欲,所玩的把戏,毫无什么大道理存乎其间。因而推想人的生活,也未必别有何种高贵的动机,我们第一要承认我们是动物,这便是真人。W的确是如此做人的。P说他也相信W的话,真的,P回国后的态度是大大的不同了。W只管做他自己的人,却得着P这样一个信徒,他自己也未必料得着的。P又告诉我W恋爱的故事。是的,恋爱的故事!P说这是一个日本人,和W一同研究的,但后来走了,这件事也就完了。P说得如此冷淡,毫不像我们所想的恋爱的故事!P又曾指出《来日》上W的一篇《月光》给我看。这是一篇小说,叙述一对男女趁着月光在河边一只空船里密谈。那女的是个有夫之妇。这时四无人迹,他俩谈得亲热极了。但P说W的胆子太小了,所以这一回密谈之后,便撒了手。这篇文字是W自己写的,虽没有如火如荼的热闹,但却别有一种意思。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恋爱,这就是W了。“疯子!”我这时忽然似乎彻悟了说,“也许是的吧?”我想。“一个人冷而又热,是会变疯子的。”“唔”,P点头。“他其实大可以不必管什么中国不中国了,偏偏又恋恋不舍的!”“是啰。W这回真不高兴。K在法国借了他的钱。这回他到北京,特地老远的跑去和K要钱。K的没钱,他也知道,他也并不指望这笔钱用。只想借此去骂他一顿罢了,据说拍了桌子大骂呢!”“这与他的写小说一样的道理呀!唉,这就是W了。”P无语,我却想起一件事:“W到法国后有信来么?”“长远了,没有信。”我们于是都又默然。1926年7月20日,白马湖。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第50页共50页 A.W说国外大学知名杂志没有什么意思,可见他见解独到,不趋俗随众,不一味崇洋。B.W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小说令作者印象深刻,可见他颇有文才并关注底层社会。C.W说人的生活未必别有何种高贵的动机,这是他作为心理学学者对社会的冷静认识。D.W跑去向K要钱,还拍桌子大骂,这是因为他对人欲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只管做自己。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秋夜晕黄的灯光,营造了怀念故人的氛围,也为全篇定下了忧郁感伤的行文基调。B.文章通过作者和P以及众人的角度来刻画W,运用全知视角塑造了一个立体的W的形象。C.文章写了W的学习、科研、恋爱、求职等内容,但都未作细腻的刻画,写得简洁而含蓄。D.文章首尾的两次漠然相对有无声的力量,这股力量类似全文平淡的用墨中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情绪。8.本文在作者与P的对话中,插入了大段回忆,先是自己与W的交往经历,再是P告诉作者的几件事。对这样的顺序安排你如何理解?9.“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类似的“冷”“热”并存的情况在本文中还有多处表现,请指出三处。6.D7.B8.从切身经历到他人诉说,符合记忆浮现的顺序。与作者的交往是W的国内经历,P的所知是W的出国后经历,总体符合时间顺序。作者与W的交往表现出了W治学的严谨和待人的真诚,先确立W的正面形象,揭穿他人说W是疯子其实是不实之辞,表达了作者对W的初步认知。P的陈述更突出W怪异的一面,更具复杂性,不易为人理解,可以进一步佐证他人对W的“疯子”的评价,所以写在后面,引出作者的彻悟。9.①W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但他对能够去法国搞科研态度冷淡。②W有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但他对在国内做事心灰意冷。③W能冷酷地了断一段恋爱,但他又通过小说回忆这段感情,可见爱的热烈。④W能热心地帮助作者,但他对人性有悲观的认识,认为人不会有高贵的动机。⑤W在科学研究中很冷静,但又通过小说《雨夜》表达对底层热切的关注和同情。第50页共50页 ⑥W认为人不会有高贵的动机,但对借钱不还的K拍桌大骂,而他其实不指望这笔钱用,表现了他对人的诚信高贵品质的要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琴师老裴刘立勤①我们那个地方虽小,却是秦楚交界之地,南北移民相融杂居,唱戏的腔门颇多,有人唱汉剧,有人爱秦腔,有人喜欢花鼓,还有人唱现代京剧。老裴原来在汉剧团拉京胡,也学会了用一个萝卜填几个坑。他工京胡,也精通高胡、板胡和二胡。②小时候看戏不在乎戏剧音乐,不关注乐队也不理睬琴师,只是追求热闹,爱看武戏,咚咚锵锵咚咚锵,热闹非凡。懵懂少年了,喜欢看文戏,并不是懂得文戏的精妙,为的是感受小旦花旦飘飘摇摇风情万种的神情撩拨起来的情愫。到了成年以后,才学会真正看戏,喜欢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夫,喜欢文武场面的音乐,也开始关注琴师老裴,迷上他那悠悠扬扬如泣如诉变幻莫测的琴音。就是不看戏,不听戏文,我也常常是浸淫其中不愿醒来。③老裴三十多岁吧,面容清瘦干净,头发一丝不苟,喜欢穿青色或者白色开襟便衣,布条盘做的纽扣扣得严严整整。每次演出前夕,他总是第一个走进乐池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拿出一块白布敷在左腿腿面,再把京胡或者是高胡、板胡置于其上,左手虎口扶琴、手指压弦,右手执弓,腰杆笔直目不斜视地盯着鼓头陈麻子,等待他的号令。一俟鼓槌落下,在那万马奔腾的锣鼓声中,奇妙的琴声飘逸而出,有时似激流奔涌,有时像幽林清溪,有时犹如流云飞泻,让人心旌摇动。那时,再看台口上的老裴,随着节奏的变化,更是神态万千。他一会儿微闭双眼沉醉状;一会儿腰弯如弓头发激越奔放,真担心他拉断了琴弦弄折了琴弓。看到他如醉如痴的神情,我生出一种奇怪的想法;找一块砖头拍了他,心里忌恨他怎么会把琴拉得这般美好。第50页共50页 ④老裴是独行侠,喜欢独来独往。喝酒,摆龙门阵,从来不见他的影子。上班提着琴匣来,下班背着琴匣走——琴是他自己买的。没事时就在琴房练练琴,有空了回到宿舍读读书。有一段时间流行走穴,大小演员和乐队演奏员都喜欢去歌舞厅唱歌伴舞玩音乐捞外快。大家喜欢拉他去,他不参与也不反对,自在独行。老裴名头大,上面来了大领导,吃饭时想请他拉拉曲子凑凑兴,他还是不去,弄得领导很不高兴。他是凭本事吃饭的人,领导虽不喜欢但也奈何不得他。⑤老裴不喜欢捧领导的场,有时却会到广场表演一曲。广场有个二胡自乐班,老裴溜达过去,偶尔会在那里拉上几曲。有时拉《赛马》,有时拉《二泉映月》。要是遇上高兴的事儿,他会拿上高胡,拉《步步高》,拉《旱天雷》。自然,他也会应观众要求,用京胡拉《智斗》抑或是汉调二黄。老裴的琴声总能穿过喧嚣的市尘深入人心,让人心境平和如痴如醉,忘了今宵何夕身在何处。⑥老裴也在西关的宏华桥下拉过琴。那里有一位残疾老人,靠拉琴卖唱度日。他的琴极差,拉琴的手艺更差,拉出的声音如同刀划玻璃电钻破石不堪入耳,一拉多少天也挣不来一顿饭钱。老裴时常戴一顶破草帽,坐在老人身边拉上几曲,吸引来好多的人,老人的破盆里就有了不菲的收入。遗憾的那里是交通路口,逢着老裴拉琴,总会有开车的人因迷恋他的琴声而酿出车祸。老裴听从警察的建议,送了老人一把好琴,又给老人支了几招,老人的曲子就拉得有模有样了。⑦老裴儒雅,又有那么好的手艺,奇怪的是他一直单身。有人说他年轻时喜欢一个女演员,女演员却攀上高枝把他给撂了,他伤透了心;也有人说他喜欢上一个有夫之妇,思之不得而选择独身。当然,也有其他稀奇古怪的说法,人们有时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我也曾经问过耍丑的老肖,他骂我咸吃萝卜淡操心。我本不是八卦之人,再也懒得打听。可我知晓喜欢老裴的人多,其中不乏一些妙龄少女和年轻妇人,有人甚是主动,而老裴跟谁都不来往,和谁也不来电,更不给谁创造绯闻的机会,只求自在安宁与世无争。⑧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女老板相中了老裴。女老板倒有几分姿色,年龄比老裴还小十几岁呢,积蓄了不少的银子,期盼能和老裴共享人生。她驰骋商场无往不胜,但在老裴面前屡败屡战求之不得。女老板觉得十分无趣,趁剧团事业改企业的机会,杀伐决断投巨资控股剧团,想以此要挟,以为这样就能得到老裴的垂青。那年,老裴都五十挂零了,得知女老板的作为后,来了个不辞而别,自此了无音信。⑨老裴走后,我再也没有听过那么纯粹干净的琴声了。无论是在京城的音乐厅还是乡野民间,或者是佛门净地。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裴精通京胡、高胡、板胡,能给汉剧、秦腔、花鼓等伴奏,体现出他的聪明好学琴艺高超。B.老裴拉琴时微闭双眼,神情如醉如痴,琴音美妙动听,招致“我”心生忌恨,想用砖头拍死他。C.老裴不跟同事一起走穴捞外快,不为领导吃饭拉曲子助兴,却去广场演奏,追求的是自在快乐。第50页共50页 D.老裴戴着破草帽坐在残疾老人身边拉琴,后来送给他好琴,并指点琴技,体现老裴的古道热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秦楚交界、移民杂居、唱戏种类多的社会环境,为下文写老裴的故事做巧妙铺垫。B.第②段运用对比手法,铺叙“我”在不同年龄段看戏的感受,目的是突出老裴琴声奇妙动听。C.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老裴的故事,显得真实自然,而插叙、补叙等手法又使小说充满戏剧性。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外貌、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等手法使老裴的形象鲜明生动。8.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女老板屡败屡战追求老裴却求而不得?9.为什么“老裴走后,我再也没有听过那么纯粹干净的琴声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C8.情节上,女老板过于强势的追求直接导致了老裴的出走,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上,女老板拥有财富和热情,却依然未能打动老裴,更可突出老裴坚定执着、志趣高洁的形象。主题上,女老板象征世俗纷扰、物质利益,老裴的不为所动,则凸显出文章主旨,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仍然要有坚守本心的执着与高洁,并赞扬了老裴的坚定精神与高洁品性。9.①老裴对待胡琴专注认真,拉得一手好琴,这是其他琴师比不上的。②老裴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不屈服于权势,拉琴全凭个人本心,故而琴声没有杂念。③老裴面对情感和物质的纷纷扰扰,始终坚守本心,甚至不惜抛下世俗不辞而别,这种执着坚守自在安宁与世无争的精神让他的琴声纯粹干净。④作者惋惜的不仅是听不见老裴纯粹干净的琴声,更是感慨如今已再难有老裴这样志趣高洁、坚定执着的人,是对人们失落的精神追求的惋惜。【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招致‘我’心生忌恨,想用砖头拍死他”过度解读,原文说“看到他如醉如痴的神情,我生出一种奇怪的想法;找一块砖头拍了他,心里忌恨他怎么会把琴拉得这般美好”,此处显然是“我”想一砖头拍“醒”他,把他从“如醉如痴”的境界中拉出来,并非“想用砖头拍死他”。故选B。第50页共50页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而插叙、补叙等手法又使小说充满戏剧性”错误,本文有插叙而无补叙。插叙了对老裴单身原因的种种流言猜测,而当老裴“不辞而别”后,便再无老裴消息,结尾也未再提到他,故而并无补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从情节上来说,女老板追求老裴不得而采用了控股胁迫的方式,直接促使了老裴的“不辞而别”,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进一步深化“喜欢老裴的人多”“而老裴跟谁都不来往……只求自在安宁与世无争”的形象特点,女老板的财富和手段都比普通追求他的人更多更高明,然而老裴并没有见钱眼开,可见他“只求自在安宁与世无争”之心的坚定执着,其坚守节操品性的高洁。从主题上来说,女老板象征着金钱物质利益,而老裴则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坚守的一方净土。这番追求其实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即使在当今物质财富为主导的世界,也依然有坚守节操、不为物质财富所动的人,赞扬了老裴高洁的品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纯粹干净的琴声”,不仅仅是因为老裴拉琴技术高超,更是因为他有着追求自在安宁、与世无争的心态。第③段详细描写了老裴拉琴时的姿势、神态,可以看出,老裴对待胡琴是极为专注认真的,这份专注认真让他的琴技十分高明,这是一般琴师无法达到的境界。第④段写老裴的业余生活,“流行走穴,大小演员和乐队演奏员都喜欢去歌舞厅唱歌伴舞玩音乐捞外快。大家喜欢拉他去,他不参与也不反对,自在独行”“上面来了大领导,吃饭时想请他拉拉曲子凑凑兴,他还是不去,弄得领导很不高兴”,可见,当其他人都被金钱权势冲昏头脑时,只有他能特立独行,保持自己的个人追求,不趋炎附势,不汲汲营营,品性高洁,故而琴音也无杂念。第⑤⑥段,写老裴只追求个人快乐和热心帮助他人,正是他这种安宁自在、热心助人的高尚品格,让他的琴音纯粹干净。第50页共50页 第⑦⑧段,看似写老裴的过往与感情史,实则是反衬老裴此人一心执着于琴和自身的心境“自在安宁与世无争”,有他这样执著坚守本心的信念,才会有如此纯粹干净的琴声。作者想要表达的并不仅仅只是琴声动听,更想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再难找到像老裴这样洁身自好、品性高洁的人,是对人们失落的精神追求的一种叹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生[注](节选)路遥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低头看着大马河的流水绕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穿过桥下,汇入到县河里去了。他在这里等着巧珍。他决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关系解脱。他既不愿意回高家村完结这件事,也不愿意在机关。高加林伏在桥栏杆上,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弯拐来拐去,归根结底说的还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吗?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听见背后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声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他转过身,见巧珍推着车子,已经站在他面前了。她来得真快!是的,对于他要求的事,她总是尽量做得让他满意。“加林哥,没出什么事吧!昨天我听三星捎话说,你让我来一下,我晚上急得睡不着觉,又去问三星看是不是你病了,他说不是……”她把自行车紧靠加林的车子放好,一边说着,向他走过来,和他一起伏在了桥栏杆上。高加林看见她今天穿了一身新衣服,浑身上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顿时感觉有点心酸。他怕他的意志被感情重新瓦解,赶快进入了话题。“巧珍……”“唔。”她抬头看见他满脸愁云,心疼地问,“你怎了?”第50页共50页 加林把头转向一边,说:“我想对你说一件事,但很难开口……”巧珍亲切地看着他,疼爱地说:“加林哥,你说吧!既然你心里有话,就给我说,千万别憋在心里!”“说出来怕你要哭。”巧珍一愣。但她还是说:“你说吧,我……不哭!”“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巧珍一下子把手指头塞在嘴里,痛苦地咬着。过了一会,才说:“那你……去吧。”“你怎么办呀?”“……”“我主要考虑这事……”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两串泪珠静静地从巧珍的脸颊上淌下来了。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找个更好的对象……加林哥……”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高加林眼里也涌满了泪水。巧珍迅疾地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他想拦住她,但又没拦。他的头在巧珍的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她摇摇晃晃走过去,困难地骑上了自行车,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大马河川飞奔而去了。高加林也猛地骑上了他的车子,他骑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把车子摔在地上,身子一下伏在一块草地上,双手蒙面,像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五天以后,高加林从刘家湾公社返回县城,就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新的恋爱生活。他们穿着游泳衣,一到中午就去城外的水潭里去游泳。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傍晚,他们就在东岗消磨时间;一块天上地下地说东道西;或者一首连一首地唱歌。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了一番:咖啡色大翻领外套,天蓝色料子筒裤,米黄色风雨衣。她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用一根红丝带子一扎,显得非常浪漫。浑身上下全部是上海出的时兴成衣。第50页共50页 有时候,他们从野外玩回来,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像故意让人注目似的,黄亚萍带着高加林,洋洋得意地通过了县城的街道……他的情绪当然是很兴奋的,因为黄亚萍把他带到了另一个生活的天地。他感到新奇而激动,就像他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坐汽车一样。他父亲和德顺老汉有一天突然来到他的住处,脸色都不好看。高加林把奶糖、水果、糕点给他们摆下一桌子,又冲了两杯很浓的白糖水放在他们面前。他们谁也不吃不喝。高加林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了,就很恭敬地坐在他们面前,低下头,两只手轮流在脸上摸着,以调节他的不安的心情。“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德顺老汉先开口说,“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你还年轻,不懂世事,往后活人的日子长着哩!爸爸快四十岁才得了你这个独苗,生怕你在活人这条路上有个闪失啊……”他父亲说着,老眼里已经汪满了泪水。高加林一直低着头,像一个受审的犯人一样。老半天,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说得也许都对,但我已经上了这钩杆,下不来了。再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我给你们买饭去……”两个老人看他们再说什么也不顶事了——这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用他们的生活哲学已经不能说服他了。于是他们就起身告别。两位老人心情相当沉重地走了。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德顺爷和他爸说的话,听起来道理很一般,但却像铅一样,沉甸甸地灌在了他的心里……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省报要办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让各县去一个人学习,时间是一个月。县委宣传部已决定让他去。他一晚上高兴得没睡着觉——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进省会,去逛大城市呀!走的那天,亚萍和他一起去车站。他身上穿的和提包里的东西,全是她精心为他准备的。当汽车从车站门口驶出来,亚萍的笑脸和她挥动的手臂闪过以后,他的心很快就随着急驰的汽车飞腾起来;飞向了远方无边的原野和那飞红流绿的大城市……(有删改)第50页共50页 [注]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除了上大学,很难跳出“农门”。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但后来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他只好回家种地。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局长,高加林因为叔父的关系成了县里的一名记者,后被人告发,他又回到了高家村当农民。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加林选择在大马河的桥上等巧珍,决定解脱和她的关系。既回避了他和巧珍曾经生活的高家村,也回避了自己工作的机关。B.“我决不会连累你……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找个更好的对象……”,主要突显了巧珍的软弱。C.“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等内容,展现了高加林不一样的生活和心情。D.高加林父亲和德顺老汉来到高加林的住处,德顺老汉先开口劝说高加林,高加林父亲也苦口婆心,但最终都没能说服高加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细腻地刻画了高加林此时纠结的心理状态。B.“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巧珍在得知高加林变心后的反应。C.“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还年轻,不懂世事”等语言质朴自然,表现了高加林家乡人的淳朴。D.“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前后形成反差,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8.请简要概括高加林的形象特点。(4分)9.路遥的小说《人生》结局写高加林回到了高家村,而巧珍已经嫁人了。这样的结局在节选部分中已有暗示,请简要分析。(6分)6.B(分析不当,“软弱”错误,应是“善良”)第50页共50页 7.D(“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不符合原文意思,不符合人物的形象特点和矛盾心理)8.①拥有梦想,向往城市生活;②年轻,心气高,追求新奇和浪漫;③放弃原则,舍弃良心与感情;④迷失自我,陷入名利之中。(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9.①高加林和巧珍分手时,巧珍说,自己配不上高加林,自己不识字,帮不上忙,不愿拖累他的工作,希望他找个更好的对象。这些内容表明巧珍虽深爱着高加林,但愿意放手,希望他过得好,为后面嫁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②德顺老汉说,高加林作孽,苦了巧珍,到头来也害了自己;父亲说高加林还年轻,不懂世事。德顺爷和父亲说的话,像铅一样,灌在了高加林的心里。这些内容也暗示了高加林最后回到高家村的结局。(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棋王阿城①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我出去统计了,连冠军在内,对手共是十个人,长脚说“十不吉利的,九个人好了。”于是就九个人。冠军总不见来,有人来报,既是下盲棋,冠军只在家里,命人传棋。九个人就关在场里。墙外一副明棋不够用,于是有人拿来八张整开白纸,很快地画了格儿。又有人用硬纸剪了百十个方棋子儿,用红黑颜色写了,背后粘上细绳,挂在棋格儿的钉子上,风一吹,轻轻地晃成一片,街上人也嚷成一片。②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③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我不禁笑起来,过去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王一生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一有动静,一起跑。”我说:“不会。只要你赢了,什么都好办。怎么样?有把握吗?九个人哪!头三名都在这里!”王一生沉吟了一下,说:“参加过比赛的棋路我都看了,就不知道其他六个人会不会冒出冤家。”他的瘦脸上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我离开后,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第50页共50页 ④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只有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用话传出棋步,外边儿自愿服务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⑤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野唱。⑥太阳终于落下去,立即爽快了。人们仍在看着,但议论起来。里边儿传出一句王一生的棋步,外面的人就嚷动一下。⑦我又进去,看见长脚很高兴的样子,心里就松开一些,问,“怎么样?我不懂棋。”长脚抹一抹头发,说:“蛮好,蛮好。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一个人,九局连环!车轮大战!”这时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就捏着手出去了。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⑧王一生的姿势没有变,仍旧是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瘦瘦的肩挑着宽大的衣服,土没拍干净,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喉节许久才动一下。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⑨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红子儿半天不动,大家不耐烦了,嗡嗡地响成一片。忽然人群乱起来,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众人纷纷传着,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是这个山区的一个世家后人。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第50页共50页 ⑩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⑪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老者推开搀的人,向前迈了几步,立定,朗声叫道:“后生,老朽身有不便,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⑫王一生挣了一下,起不来。我和长脚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他的腿仍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大家都拥过来,长脚用大手在王一生身上,脸上,脖子上缓缓地用力揉。半晌,王一生的身子软下来,靠在我们手上,喉咙嘶嘶地响着,慢慢把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着。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本文有删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纹丝儿不动”“铁铸一个细树桩”刻画了王一生专注忘我、人棋合一的形象,颇得庄子笔下人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神韵。B.在第⑪段中,冠军老者概括了王一生的棋道特点并赞扬他传承了中华棋道,此段比上一段关于王一生的形象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题。C.在第⑫段中,王一生“挣了一下,起不来”,这种状态是因之前下棋精神过度集中,脑力和体力消耗太大所致,表明王一生对棋局的身心投人已远超常人想象。D.在以一敌九的车轮大战中,王一生身处逆境,精神不颓、志气不衰;而当对手求和,他一句“和了吧”,不居功,不执着,表现出道禅文化的精髓。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⑧段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回报了棋步”重复两次,但同中有异,后一次比前一次缓慢得多;王一生喝水的动作亦重复两次,营造了紧张的氛围。B.本文擅长画眼睛,“眼睛虚望着”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安,“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第50页共50页 ,既有王一生对“我”的感激,也有他挑战对手的艰难与执着。C.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串联情节,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又能够营造出一种距离感和神秘感。D.本文语言通俗质朴,对话均使用日常口语。写人多用白描,如“他把嘴定在碗边儿”“他竖起手掌止住我”等,惜墨如金而又细致入微,别具韵味。8.第⑤段是写“我”观棋的心理感受,请分析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9.小说为塑造王一生这个主人公,运用了多处衬托手法,请结合全文简析。(6分)【答案】6.B7.D8.①照应上段结尾“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借“我”看棋时的紧张感受,写出了上千观棋者的心理。②由眼前这场棋局联想到“楚汉战争”,揭示了象棋与战争的关联,画面感更强,更震撼读者。③营造一种悲壮、苍凉的氛围,烘托出棋赛的残酷激烈。9.①以两位对手甘拜下风、“冠军”老者亲临求和衬托王一生棋道高深;②以观众在赛前的拥挤吵闹反衬王一生心态之“静”,以开赛后紧张肃穆的场面描写衬托王一生以一敌九的惊心动魄;③以“我”的所见所闻衬托王一生比赛的艰辛和定力,以长脚的兴奋激动衬托王一生过关斩将的气势;④以王一生其貌不扬反衬他棋术超凡,以王一生动作缓慢、赛后身体僵硬,反衬他下棋时思维之敏捷。第50页共50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诗阅读 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1-11-24 14:22:40
页数:50
价格:¥8.88
大小:189.0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