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9鱼我所欲也教师寄语: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学习重难点: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二、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资料助读。5分孟子,名,是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孟子》是记录的一部著作。课文阅读1、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2分二者不可得兼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5分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亦不可以已乎3、阅读感知。8分在孟子看来,熊掌比更珍贵,义比更有价值,“义”是“羞恶之心”,即后世所说的“”,“能勿丧”义的人是。、文中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语句是文中体现“人不能见利忘义”思想的语句是④、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同的句子是⑤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组长签名:小组评价:【课堂探究】一、【情境导入】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初步感知】五\n听示范课,注意节奏。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3、教师领读。4、师生齐读。注意要点: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三、【疏通文意】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④此之谓失其本心。(1)“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2)是:这种;这种做法。为:宁愿;为了;接受。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于:比;对。(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五\n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四、【课后回顾】:1.背诵课文。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第二课时【预习.导学】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5分①二者不可得兼  兼 :                 ②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③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辟:           ④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               ⑤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___2、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7分  ①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组长签名:小组评价:【课堂探究】一、【检查背诵】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五\n学生讨论,明确:(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2)师生讨论,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学生讨论,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五\n五、【当堂检测】1、文中所说“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是。2、本文中,作者将比作鱼,将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该。3、请引用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原因是。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的?这样的方式有什么好处?6、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他怎样的人生观?7、《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那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正确得分:书写得分:批次:4日期:2022年3月日[板书设计]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6:22 页数:5
价格:¥3 大小:27.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