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使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材料认为辛亥革命于制度转型的意义在于(  )A.促进社会习俗发生转变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2.谈到孙中山与陈炯明“冲突”的原因,当时有人指出:“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张上的冲突。陈氏主张广东自治,造成一个模范的新广东;孙氏主张用广东作根据地,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孙中山与陈炯明的这一“冲突”导致(  )A.二次革命失败    B.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C.护国运动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3.“尽管废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首先推翻帝制,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评价侧重于辛亥革命的(  )A.世界意义B.政体变革C.思想启蒙D.反帝色彩4.下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时期5.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结束了封建制度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于(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武昌起义7.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第10页共10页,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8.图中横线处的文字应是(  )A.民有、民治、民享B.自由、平等、博爱C.民族、民权、民生D.民主、科学、法制9.1917年,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中国政府(  )①向德、奥宣战,加入一战协约国一方 ②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③撤销日本领事裁判权 ④派遣华工前往欧洲前线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B.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C.未动摇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D.民主共和理念尚未深入人心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权力进行了诸多限制,以防袁世凯专权。这一做法()A.体现了强烈的法治意识B.因人设法违背宪政精神C.有效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成果D.直接目的是完善民主体制12.“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A.进行维新变法B.发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D.掀起新文化运动13.“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其中,“盲目批孔”的时代是(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第10页共10页,14.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运动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程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政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15.清末上海郊区中等以上人家的婚礼流程大同小异,一般有九个步骤,需时多天。到了1919年,当地棉纱厂女工,大多数周日结婚,周一就去上班了。这主要说明(  )A.西方文化传播促使婚俗简化B.经济因素深刻影响婚俗形态C.社会各阶层的婚俗出现趋同D.工业发展颠覆传统婚俗形态16.1918年,《新青年》用白话文出版。《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新潮》《觉悟》等数百种刊物也采用了白话文。上述现象(  )A.表明了近代刊物的成熟B.反映了民众素质的提高C.瓦解了封建思想的统治D.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1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18.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对这段文字最准确的理解是(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19.“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20.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的很多文章集中在文学革命上。它们提倡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这是一场语言革命,其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因此,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新文学注入新内容第10页共10页,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在国家治理观念上有哪些进步性。22.“剪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材料二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第10页共10页,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作者标题①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年)②问昕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年)③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④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年)⑤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年)材料二: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指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视角。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立法权外,还享有非常广泛的监督权,特别是参议院在必要时还可以按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国务员,咨请政府查办官吏纳贿违法案件。……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建立了与此类似的监察机关和监察制度。出现这种新型的行政监察制度,如果纯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而言,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监察制度的一大进步。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监察制度有哪些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第10页共10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B 【解析】据材料“它使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B项;A、C、D三项不属于制度转型,排除。2.D 【解析】希望广东自治的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统一中国的主张,两人政见的不同导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故选D项。3.A 【解析】“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这一评价侧重的是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故选A项;B项是对中国而言,无法凸显其世界影响,排除B项;推翻帝制属于政体变革,与思想启蒙无关,排除C项;推翻帝制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反对帝国主义,排除D项。4.D 【解析】袁世凯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此时属于北洋军阀时期,故选D项。5.B【解析】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主要是从政治体制上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明显错误,排除。C、D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6.C7.C【解析】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后,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故选C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改良道路指1898年戊戌变法,排除B项;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排除D项。第10页共10页,8.C9.B10.A【解析】“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说明辛亥革命后表面是共和政体,但实际上中国仍然受到专制残余的影响,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A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治方面,C、D两项强调的是思想,故排除。11.B【解析】根据材料中“以防袁世凯专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种因人设法的做法违背了宪政精神,故B项正确,A、D两项错误,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起到防止专制、维护共和的作用,故C项排除。12.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和所学史实可知,材料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符合题意。1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斗争的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故选D项;鸦片战争时期,并没有批判儒家思想,排除A项;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没有反对传统文化思想,排除B项;辛亥革命时期,民主共和是当时的思想潮流,没有反对儒家思想,排除C项。14.B 【解析】根据材料“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可知,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不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正确;护法运动失败主要是军阀之间相互勾结破坏导致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民主政治进程的阻碍,排除C项;材料与不平等条约体系无关,排除D项。15.B 【解析】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文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棉纱厂女工”“周日结婚,周一就去上班”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传统习俗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仅以上海棉纱厂女工为例,不能说明社会各阶层的婚俗出现趋同,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对传统婚俗的影响而非颠覆传统婚俗观念,故D项错误。16.D第10页共10页,【解析】题干材料“《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新潮》《觉悟》等数百种刊物也采用了白话文”说明白话文使用广泛。结合所学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故选D项;使用白话文不能表明近代刊物成熟,A项错误;刊物使用白话文不能反映民众素质提高,B项错误;使用白话文对封建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瓦解其统治地位,C项错误。1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再次推行封建专制,不得人心,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最终失败,故B项正确。袁世凯有北洋军阀作为武力后盾,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袁世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18.C【解析】《茶馆》中李三的牢骚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社会动荡,人们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不满。小人物还留着象征封建专制的小辫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基层对革命的观望态度,中国的民主道路曲折艰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天下大乱不是因为废除帝制,而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所致,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民反对复辟帝制,B项错误;军阀混战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表面认识,D项错误。19.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知,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白话文的自身价值,排除C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20.B【解析】材料“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反映了“文学革命”的实质是思维方式近代化,传播民主与科学的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白话文不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也有实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文学注入新内容”没有突出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颁布《临时约法》,体现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建立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否定了君主专制;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人民主权)的理念;国民一律平等,体现平等的理念;享有言论、著作等自由,体现维护人民自由权利的理念;人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体现了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理念;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务员副署权利的规定,体现权力制衡的理念。第10页共10页,【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体现了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其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体现了平等理念;“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体现了维护人民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理念;“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理念。22.(1)剪发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2)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也可回答改良长袍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社会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3)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可知,剪发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根据材料一“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可知,剪除发辫能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根据材料一“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可知,剪除发辫有助于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可知,民国初年的服饰呈现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根据材料二“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可知,民国初年的服饰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根据材料二“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可知,民国初年的服饰既有继承,也有改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活动的推动、服饰的便利性、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服饰价格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的辩证角度分析。23.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说明:政治角度——②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角度——①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第10页共10页,思想角度——⑤,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24.(1)新发展:确立了议会监察的近代监察制度,参议院有广泛的监督权,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官员均有弹劾的权力。积极意义:体现了五权分立、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宪政确立的长期性,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省略号前的信息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建立的监察制度是近代性质的,因此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的发展。第(2)问,据材料二“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由“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可知,宪政确立的长期性,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第10页共1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24 15:39:55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95.7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