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初三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2.分析语言,归纳写法特点。3.理解内涵,培养创造思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呢?说明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道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提问】阅读课文,思考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提问】请分析第4段和第9段有什么作用?如何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明确】第4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第5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分析】以上两段都是起过渡作用,分层如下:第一部分(1-3段):由数学问题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结论,引出第4段中的观点句: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第二部分(4-12段):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四个条件:①使自己学识渊博,②灵活运用知识,③持之以恒的尝试,④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这一部分实际上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第三部分(13段):得出“只有具备几个关键要素,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的结论。【小结】本文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 三、重点赏析,理解特色【提问】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文章以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开头。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小结论,再推而广之,引出本文的观点。四、拓展延伸,压缩全文。《谈造创性思维》压缩教师下水示例:做过数学图形归类题的朋友,往往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看图形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同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个,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我们要依赖创造性的思维寻求第二种答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但光有知识还不行,还得会活用知识,并持之以恒地尝试。印刷机和排版术的发明,游戏机的发明,莫不如此。最后,还要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因为小的创意往往会打开大的突破口。总之,要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小灵感,就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25 16:00:06 页数:2
价格:¥7 大小:15.94 KB
文章作者:海洋老师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