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B.《宋代东京的辉煌》C.《汴河两岸》D.《坊墙倒塌以后》2.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3.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政权崛起的担忧。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此处“二虏”是指(  )A.辽与蒙古B.辽与西夏C.金与蒙古D.金与西夏4.北宋大臣刘挚在《忠肃集》中对王安石变法作出如下评价:“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D.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5.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B.其改革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6.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契丹、金、北宋、元   B.北宋、契丹、金、元第13页共13页 C.北宋、金、契丹、元D.契丹、北宋、金、元7.南宋抗金的性质是(  )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B.反对地方割据的斗争C.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8.“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9.绍兴和议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维持了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10.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11.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 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 增加地方财政开支C.知县 减少地方军费D.宰相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第13页共13页 12.在南宋科举制中,增加了一场皇帝主持的殿试,实行糊名(阅卷时盖住考生的名字)誊录(抄写考生的试卷),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另派考官。这反映了宋朝科举制(  )A.仍为官僚贵戚所控制B.已经杜绝了政治腐败C.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D.选拔程序越来越严密13.宋代,很多士大夫在绘画上除了创作吟咏性情的文人画外,还好画“世俗人物”,创作了许多诸如《货郎图》《纺车图》等表现城乡百姓世俗生活的作品。这一现象折射出(  )A.市民文化走向勃兴  B.绘画主流出现转向C.士大夫阶层的衰落D.理学影响艺术创作14.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5.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B.热闹的瓦子C.景德镇的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16.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A.①③④②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17.元代以前常“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表明元代(  )第13页共13页 A.以山川地理环境来划分行政区域B.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C.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18.《全球通史》中说:“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以下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南方植棉逐渐普遍B.陶瓷成为中华文明象征C.基层市场蓬勃涌现D.大都成为北方经济中心19.关于下列表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A.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北方人口总量在逐年不断减少C.唐朝时经济重心尚未转移D.人口南迁推动了经济格局变化20.从图一到图二,我国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体现了(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第13页共13页 21.宋代是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摘编自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材料二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一,指出“这种文学形式”是什么,并概括宋代主流文学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技进步的表现,并据材料二,指出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13页共13页 材料一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同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官职的特点。其目的何在?(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原因。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册”部分目录。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一节 五代十国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13页共13页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二 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第13页共13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 解析:北宋时期的城市与唐朝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答案为D项;《长安城的落日》无法准确表述出宋代与唐朝相比在商业上发生的变化,排除A项;《宋代东京的辉煌》《汴河两岸》无法体现宋代的商业活动较唐代有所发展的情况,排除B、C两项。2.A 解析:根据材料“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可知,元朝时中原与西域间互有人员往来与交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3.B 解析:宋神宗为北宋时期,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故选B项;金灭辽,排除A项;蒙古灭金、西夏、南宋,实现统一,排除C项;金、西夏与南宋,政权对峙,排除D项。4.C 解析:材料“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故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王安石变法对统治集团的影响,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导致北宋迅速灭亡,排除D项。5.C解析: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其变法措施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北宋中期政治腐败,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但并未彻底解除社会危机,故C项与题意相符。6.D第13页共13页 解析:907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政权,916年建国号契丹;北宋是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故选D项。7.D解析:金政权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不是外来势力,故排除A项;金与南宋是并立政权,不是割据势力,排除B项;金和北宋是两个政权,排除C项;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选D项。8.B解析:材料反映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生产原料结构的变动。在经济发展诸因素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因素。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棉花种植因而推广,故选B项。9.D解析:根据材料“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可知,绍兴和议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绍兴和议不是平等协商,金朝处于优势,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0.D解析:材料“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体现了国家对天文科学的扶持,这有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元代对天文学发展的重视,排除B项;郭守敬并非劳动人民阶层,排除C项。11.A 解析:材料“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该官职名称是北宋的通判,其设置目的是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材料中的“守臣”就是知州,排除B项;设置知县是为了以文官代替武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宰相是中央官职,不可能和“守臣”共治地方,排除D项。12.D 第13页共13页 解析:根据材料“增加了一场皇帝主持的殿试”“实行糊名誊录”“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等信息可知,宋朝增加了考试选拔的多项规定,反映了选拔程序越来越严密,故选D项;根据材料“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另派考官”可知,宋朝科举限制了官僚贵戚的特权,排除A项;“杜绝了”一词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糊名”“誊录”等信息正是公平竞争的反映,排除C项。13.A 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对其他绘画类型的比重描述,故无法得出绘画主流是否发生转向,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士大夫兼画文人画、世俗画,市民文化的勃兴不代表士大夫阶层的衰落,排除C项;材料中的世俗画侧重于描写城乡百姓的世俗生活,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等理学思想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排除D项。14.C15.D16.B17.B解析:根据材料中“犬牙交错”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壮大,防止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18.C解析:植棉属于农业经济,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手工业生产,排除;市场的活跃体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C项正确;大都是元朝的首都,不能证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19.D解析:此表反映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比例增长,北方人口比例下降,可见南方人口多于北方人口,这有利于促进南方开发,从而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即经济格局变化,故选D项。第13页共13页 20.C解析:根据图一中“郡”“国”可知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根据图二中“中书省”“行省”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汉朝是大一统的朝代,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制度,排除B项;D项“郡县制”说法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1)这种文学形式:宋词。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2)表现: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业革新;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3)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宋代”“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结合所学得出宋词;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得出具有娱乐艺术性,据材料一“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得出形式自由活泼,据材料一“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得出趋于平民化。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业革新;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得出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据材料二“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得出商业的影响力小。第(3)问,据材料一“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得出理学的束缚;据材料二“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得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难以推广;结合所学得出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22.(1)特点: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互不统属。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第13页共13页 (2)表现:确立三级考试制度;减少考试资格限制;严格考试程序;重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原因: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借鉴唐朝科举制弊端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3.建议一:增加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缩减政治史内容。理由: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对宋元社会以及后世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教材受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偏重政治,增加经济史比重更利于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建议二:增加宋元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理由:宋元时期,封建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人们的衣、食、住、行及习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增加该部分内容,更能反映宋元社会演进的全貌。解析:角度一,据材料目录可知该目录重视政治史,忽略经济史,章名中“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内容过少,相应理由论述可参考宋元时期相关史实回答即可。角度二,结合必修二经济史和史学观念可知,社会史观体现不足,可考虑增加宋元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相应论述可参照宋元时期相关史实回答即可。最后作出总结概括。24.(1)宋代“中国观”:主要指汉族及其聚居地,不包括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区。原因:传统“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生产方式的差异。(2)从汉族聚居地变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代疆域;从单一的汉族变为多民族;从农耕文化变为多元文化;主权的行使主体不再有民族之分。第13页共13页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可知北宋时期的“中国观”是指汉族及其聚居地,不包括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可知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生产方式的差异;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可知,从汉族聚居地变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代疆域;根据材料二“‘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可知,从单一的汉族变为多民族;根据材料二“‘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可知,从农耕文化变为多元文化;根据材料二“‘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可知主权的行使主体不再有民族之分。第13页共1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09 22:19:05 页数:13
价格:¥5 大小:88.0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