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2.“大渡河水在陡峭狭窄的缝隙中奔腾。红军赶到时,桥上只剩下几根光溜溜的铁索……22位勇士组织成突击梯队,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突击队员刚冲到东桥头,敌人就放起火来,东桥头顿时被熊熊大火包围。红军勇士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过滚滚浓烟……敌人最终丢桥溃逃。”材料所描述的战斗发生于( )A.北伐战争期间B.秋收起义过程中C.井冈山会师前夕D.红军长征期间3.南京国民政府在《告全国国民书》中称:“国际联合会之设立,本为防止战争,且谋合各国群力,以防止侵略。今兹事变起后,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并要求第一步先使日军立刻撤退。”这里的“事变”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C.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4.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其横批最有可能是( )A.驱除鞑虏B.打倒军阀C.抗战到底D.解放全中国5.20世纪初期,中国有一人满怀信心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运动时期,他写了( )A.《文学改良刍议》B.《吾人最后之觉悟》C.《狂人日记》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14页共14页 6.有观点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害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南京应早放弃,而不应该作装饰门面之防守,此等错误日后为政敌用以攻击蒋介石之口实”。比如史迪威及李宗仁均以此为过失,作为蒋介石不知兵之明证。这段材料说明( )A.根据当时形式,国民政府不应进行淞沪防守 B.国民政府淞沪防守是为了“装点门面”C.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在于蒋介石不会用兵D.一些人没能从抗战全局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7.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B.中国共产党一大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D.中国国民党一大8.济南惨案的制造者是( )A.日本B.美国C.俄国D.英国9.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0.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对这一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秋收起义B.八七会议→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八七会议→南昌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秋收起义11.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前线出现大量的牺牲,而后方可补给人员越来越少,红军动员工作开展艰难。“上杭县才溪乡只有二千余人口,在多次扩军突击后,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这当然不现实。”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第14页共14页 A.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强于工农红军B.苏区人力资源的枯竭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C.日伪军的扫荡导致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受限D.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存在局限性12.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这一社会群体( )A.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军B.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C.带领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D.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13.至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达160多个,其影响的工人群众大约有54万人;在广东省内的20余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到20多万人,并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这一形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A.国共合作的实现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五四运动的开展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14.1948年岁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B.辽沈及平津战役胜利结束C.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D.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5.史载,毛泽东听闻前线消息后,曾欢欣鼓舞地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个令他高兴的消息是( )A.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B.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第14页共14页 C.辽沈战役取得最终胜利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6.《中国的近代化》:“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17.如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18.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1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第14页共14页 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20.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报考人数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人数三倍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广州国民政府的积极努力B.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C.“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号召D.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时间事件5月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5月7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5月8日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5月9日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5月23日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5月25日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第14页共14页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 “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摘编自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运动的一则口号。(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施政,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实行了一整套有别于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文教和社会政策,并且明确这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而提出的,尤其是1941年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三三制”、保障抗日人民的人权、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保证土地所有权和减租减息、发展农工商业、调节劳资关系、实行合理税收、尊重知识分子等各项政策。如胡乔木所言,这个纲领的制定和发布,“不论在陕甘宁边区建设史上,还是在整个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第14页共14页 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更加全面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边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摘编自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施政举措。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素质上都占据着优势;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战时兵力约有2.2万人,马5800匹,步骑枪9500枝,轻重机枪600余挺,各式火炮108门,战车24辆。而中国军队一个师的编制为官兵约1.1万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炮46门,掷弹筒243枚。尽管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相战,这种抵抗是难以持久的。——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材料二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14页共14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面战场抗战艰巨性的原因,并概述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并简析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作用。24.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作用。第14页共14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C 解析:此诗写的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余人,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D 解析:强渡大渡河是在1935年,处于红军长征期间,故选D项;A项是在1926~1927年间,排除;B项是在1927年,排除;C项是在1928年,排除。3.A 解析:由材料“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可知是九一八事变,故选A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当时日本已退出国联,排除B项;一·二八事变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932年,排除C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抵抗日寇侵略的决心较之前有所增强,而非仅寻求国际干预,排除D项。4.C 解析:根据材料“华北平原”“保障国家独立”“争取民族解放”可知,对联反映的是全民族进行的抗日战争,故C项符合题意。5.D 解析:材料是李大钊的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他写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故选D项。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但一些人却以淞沪会战“损害过重”作为“攻击蒋介石之口实”,说明他们并没能从抗战全局正确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故选D项。7.D8.A9.D第14页共14页 解析:根据材料“……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此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合所学可知,此战役是渡江战役,D项正确。1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探索过程是: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始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故选C项。11.B 解析:题干提及第五次反“围剿”时,前线牺牲大,后方补给不济,故选B项;题干未提及国共军队的战斗力的比较问题,且第五次反“围剿”之前的四次反“围剿”都取得胜利,说明红军战斗力顽强,排除A项;日伪军的扫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革命道路,排除D项。12.D 解析: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故A项错误;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任务的是工人阶级,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的是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表明知识分子唤醒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13.A 解析:根据材料“至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达160多个,其影响的工人群众大约有54万人”可知,至1925年,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群众运动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席卷全国的的国民革命,从而使工农群众运动迅速发展,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成立后主要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材料中还有农民运动,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北伐战争1926年才开始,排除D项。14.C 第14页共14页 解析:从题干现象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时民心向背,中国共产党获得民主人士的支持,而国民党却陷入孤立境地,故选C项。15.D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毛泽东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而作,故选D项。16.D解析: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为抗日战争时期,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17.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以“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为主题的宣传单,主要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为维持内战,滥发纸币,C项正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在1945年取得胜利,A项错误;迫害民主人士、官僚资本的掠夺与“向炮口要饭吃”不符,B、D两项错误。18.B解析: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农村,且此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A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C项错误;“执政”“社会主义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9.B解析:由材料“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并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选B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共两党合作失败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领导人出现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是“左”倾错误,第14页共14页 排除C项;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的原因是民族危机严重,“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的呼声,故C项正确。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故B项错误;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1)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因素: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各阶级的团结)。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任答一个即可)(2)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任答两个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要求释放学生”“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得出。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武汉学商两界集会”“上海工人开始罢工”并结合所学得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各阶级的团结)。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第(2)问,据材料二“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22.(1)以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目的;具有新民主主义的色彩;施政纲领内容全面。(2)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为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而提出的”可知,体现国共合作思想,第14页共14页 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材料“‘三三制’、保障抗日人民的人权、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保证土地所有权和减租减息、发展农工商业、调节劳资关系、实行合理税收、尊重知识分子等各项政策”可知,施政纲领内容全面;根据材料“更加全面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边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可知,具有新民主主义色彩。第(2)问,根据材料“更加全面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边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可知,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根据材料“‘三三制’、保障抗日人民的人权、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保证土地所有权和减租减息、发展农工商业、调节劳资关系”可知,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23.(1)原因:日本经济发达;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占据优势;侵华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国经济落后;军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战争;被动应战。意义: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展现了中国抗日的决心;赢得了向内地转移的时间,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2)性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作用:为党外人士参与抗日民主政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探索。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从经济、军事装备、战略谋划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紧扣设问“概述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得出为党外人士参与抗日民主政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据材料二“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得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和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得出是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探索。24.(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作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4页共14页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的信息从主动参与、广泛参与和斗争目标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和巴黎和会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信息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北伐战争胜利的意义回答即可。第14页共14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十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09 22:19:05
页数:14
价格:¥5
大小:159.3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