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南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开展“出彩新河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下面是小豫同学搜集的一则材料,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4分)推进“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校园,开展“精彩思政课”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动思政课内容与形式创新;“乐享新时代”周末音乐汇、“中原文化大舞台”等一项项__①__(慧 惠)民文化品牌活动,将高质量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实干实效__②__(汇 会)聚起“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磅礴伟力。(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2分)A.kāi zhì bàng  B.kǎi zhì páng  C.kǎi zhǐ bàng  D.kāi zhǐ pá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①________     ②________2.小豫想在下面文字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什么是河南精神?河南精神是“鉴湖女侠”秋瑾在乱世时的济世情怀:“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是苏轼虽鬓发花白,却仍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酒酣胸胆尚开张。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辛弃疾笔下策马奔腾、张弓射箭的沙场英雄:“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孟子面对“万钟”诱惑时的清醒:“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3.创新河南,创出新彩。请用简洁的语言帮小豫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3分)五一小长假前夕,平顶山市召开“诗画家园和美乡村”15 精品线路推介会,推出十道“文旅大餐”,为文旅市场引入新流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去年以来,平顶山市规划建设了12个和美乡村先导片区,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和美乡村。在此基础上,平顶山市谋划了“诗画家园和美乡村”十大精品线路,它们是:郏县茶食姚庄、新华区龙门湖、宝丰县龙王沟农文旅、叶县麦田小镇、舞钢市文旅小镇、汝州市万安西寨、土寨沟—沙河问津湾、鲁山县生态田园、稻香小镇—鹭栖湾、石龙区三产融合。这些线路,既可观赏山水风光,也能感受田园风情,还可品尝传统美食、体验民俗文化等,为游客提供乡村游新选择。(《河南日报》2024年05月03日第03版)4.小豫想用一幅插图表现河南人的实干精神和担当精神,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图?请简述理由。(4分)5.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此次活动做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修辞一致。(3分)新时代,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争做出彩河南人,就要有热爱河南的家乡情怀,热爱这里的山水,热爱这里的人民,热爱这里的历史文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河南形象;争做出彩河南人,就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放飞个人梦想、实现人生价值。15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春风十里年味浓钟兆云①“路再漫长,也阻挡不了回家过年。暮色苍茫,我依稀望见了一排参天的桉树。闽粤赣三省交界,以林改闻名一方的福建武平县就在眼前!”“老屋和整个半山腰,正为宽敞的高速公路让道。在老宅前的晒谷坪里,我们祖孙三代留下了合影。兄长特意种上了树,父亲说,树长高了就成了记号,能给你们带路回家……”②我有手机记事的习惯。这次出发前,我又翻看起所记下的近几年回闽西老家过春节的情景,可以忆起当年在路上望到武平县路牌、直奔出生地岩前镇时的激动。③离开故乡在外闯荡许多年了。一过腊八,“春节回家吗”的关切便多了起来,我的回答从来都是“回”。故乡有我太多的记忆,乡愁如大山般笃定,如溪水般蜿蜒,如绿竹芒萁般长盛,这一切都附丽在春节时分。④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回乡当天,父亲一大早就在墟边等;后来年迈走不动了,他就坐在家门口的长椅上等。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时,父亲已长眠在比路还高的青山里。如今,我每每驱车经过,脑海里总浮现出他倚树远眺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老爸,我们回来了!⑤母亲也曾像是山中秀气挺拔的树,但过度劳累落下痼疾,让她站如弯弓。想当初,只有儿孙们一再恳求,再甜言蜜语许以“过年送您回家”,母亲才愿意跟我们到城里小住一阵。我记得那年回家的漫漫途中,母亲或是担心我们开车困了,便开始唱山歌,然后击鼓传花式轮唱,再远的路也不在话下。那样的天真烂漫,已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路上,母亲还不忘频频提起家乡的美食来馋我。只要听她一讲,车里就仿佛飘来灶边的香气,挑动味蕾。做母亲的哪个不晓得孩子的口味?⑥团圆,是人生最期待的风景。以前春运挤火车、拼车或搭便车时,常不无感慨地说“爬也要爬回家过年”15 。现在自家有车了,遇上拥堵又能怎样呢?妻儿对回家过年各有记忆,妻说,以前坐车走国道、省道、县道,弯来拐去要一两天,能碰上好几个乡镇的墟场;儿子朋友圈里写:高速公路自驾飞驰,春风十里年味浓。⑦与过往不同,今年回家,不只有自驾一途。去年底,龙龙高铁(福建省龙岩市到广东省龙川县)的龙岩至武平段正式运行,省城福州与老家武平县也就顺理成章地“接轨”了。选择回家的交通方式,倒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⑧回想着一幕幕往事,家,终于到了。我用脚丈量故乡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唤醒每一片田地的记忆。在省城长大的儿子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在这里发端。我带着他行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路遇之人,不管熟不熟悉、叫不叫得上名字,都对我们报以淳朴的笑容,送上真诚的问候。微风吹来春的气息,我们诗兴大发,一路对诗和唱歌,不亦乐乎。(选自202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6.请简要梳理文章中作者回忆回家过年的几件事,在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4分)7.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1)故乡有我太多的记忆,乡愁如大山般笃定,如溪水般蜿蜒,如绿竹芒萁般长盛,这一切都附丽在春节时分。(本句在修辞方面是如何表现“乡愁”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2分)(2)母亲也曾像是山中秀气挺拔的树,但过度劳累落下痼疾,让她站如弯弓。(本句是如何描写母亲的?请任选角度进行分析)(2分)8.文章首段先写手机记事里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15 9.文章的情感复杂且深刻,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0~12题。(共12分)材料一:材料二:为啥越来越多人爱上了“新中式”?邢妍妍①“新中式”羽绒服搭配马面裙、泡泡袖旗袍、盘扣上衣配百褶裙……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元素服装颇受追捧。“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等话题也接连登上热搜榜。②不少年轻人都表示想为自己和家人置办一套典雅又时尚的“新中式”服装,作为过年的“战袍”。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将自己这种心态戏称为“中国血脉觉醒”。③所谓“新中式”,其实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在当代年轻一代消费者看来,那些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服装,都可以被归类为“新中式”。只不过,它并没有多么的隆重华丽,而是更注重追求日常穿搭的简约与实用感。④“新中式”15 的新,也恰体现于此。它并不是对传统元素的大量堆砌,而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完成对服饰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探索。当然不只是服装,近来在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美妆时尚等多个领域,都能看到“新中式”的影子。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来“新中式”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⑤“新中式”为何能火出圈?首先因为它是足够有美感的。那些加入刺绣、盘扣、水墨等经典中式元素的服装,那些运用提花、扎染、古法花丝等传统技艺的工艺品,那些有着“复得返自然”意境的家居装饰,几乎都透视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基因。特别要指出的是,“新中式”背后承载着的其实是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当代生活也正在从这个庞大的“宝藏库”中汲取着意想不到的灵感与能量。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一种物品买单,更多的是看重其背后所承托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突破以往传统的视觉效果和印象,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的“新中式”产品,便得以以一种更加轻盈的姿态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新中式”似乎与当下年轻人对于个性美的追求不谋而合。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态度的新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时代的他们,拥有着一个更为开放的信息环境,对新生事物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同时他们有着平视世界的底气,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美。也正因此,他们更能看到传统文化那极致的魅力。⑦“新中式”产品自带的文化属性和社交价值,对他们自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将文化穿在身上,内化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在从中获取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⑧仿佛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在讨论着“如何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而今,这样的讨论依然很有意义。但悄然刮过的这股“新中式”风,似乎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依然心存敬畏,但也可以不只是远观。它有很多种鲜活的打开方式,人们也可以在一种更松弛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学魅力。关于“新中式”产品还能有多美,关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如何继续创新,人们有着更多的期待。(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三:15 中式奇幻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广受好评。开篇即巅峰之《小妖怪的夏天》,在借道《西游记》的故事路径下,徐徐展开中国风的画轴,猛然间却发觉讲的是一只小猪的故事。无论是恼怒于下属教他做事的熊教头,还是叮嘱多喝水心疼儿子熬夜到头秃的猪妈妈,都是当代年轻人基于自身感受而对西游故事进行的重构。当然故事无论如何翻新,传达的总是惩恶扬善这些中国文化中最为根本的道理。(选自《文汇报》文艺评论)穿中国衣、喝中国茶、看中国剧,已成为世界向上青年的标准动作。据中国外文局统计,“孔子”“功夫”“春节”等一大批传统中国词汇,已由英文翻译还原为汉语拼音,直接活跃在西方语系中,而“一带一路”“中国梦”“高铁”“支付宝”等一批时代新词,也已获得了世界范围的高度认同,成为世界年轻一代交流的共通话语。(摘自网络评论)10.阅读材料二,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越来越多人爱上“新中式”的原因。(4分)11.文章经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论述的效果。材料二第⑤段中的画线语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任选两处加以分析。(4分)12.《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你的同学准备阐述“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和包容力”这一观点,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筛选并提炼相关内容,帮助他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15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景公饮酒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②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今章遇桀、纣,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弦章:齐景公臣。②废:停止。③15 臣为制:臣子成为制约君主的人,即君主为臣子所制约。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文言现象和词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句子文言现象解释加点的词A.同舍生皆被绮绣通假字同“披”,穿B.主人日再食一词多义日子,某一时间C.又爱其死古今异义舍不得D.腰白玉之环词类活用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14.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5.【甲】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无论劝学还是劝谏,都需要采用恰切的方式。阅读以上两文,简要说明宋濂、晏子分别是如何“劝”的。(4分)(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7题。(4分)春 望15 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7.第一首诗题目为《春望》,第二首词结尾写“西北望,射天狼”,结合内容说说两首诗词“望”的不同心境。四、名著阅读(4分)18.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杨振宁在《邓稼先》中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如果人生可以重来,邓稼先会这样选择,那么其他人会怎样选择呢?请就下面的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宋江是否仍会选择招安?(2)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的片段,回答问题。15 【片段一】沈琼枝住在王府塘房子里,也同房主人娘子去烧香回来。沈琼枝自从来到南京,挂了招牌,也有来求诗的,也有来买斗方的,也有来托刺绣的。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庄非熊却也顺路跟在后面,看见他走到王府塘那边去了。庄非熊心里有些疑惑,次日来到杜少卿家,说:“这沈琼枝在王府塘,有恶少们去说混话,他就要怒骂起来。此人来路甚奇,少卿兄何不去看看?”杜少卿道:“我也听见这话。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我正要去问他。”【片段二】李大人道:“自老师去世之后,我常念诸位世兄。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杜少卿道:“大人垂爱,小侄岂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李大人道:“世家子弟,怎说得不肯做官?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有人说杜少卿和沈琼枝是泥淖社会中生出的一对并蒂莲,清波下满眼污泥,却仍有清新,给人以希望。请结合以上片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五、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作文。老师问:“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呢?”一个学生回答:“15 因为冰面太光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另一个学生回答:“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不平的东西阻止脚滑下去。”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道:“所以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帮助了我们。”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题目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结合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15 答案一、1.(1)B (2)①惠 ②汇2.①算平生肝胆 ②因人常热 ③鬓微霜 ④又何妨⑤马作的卢飞快 ⑥弓如霹雳弦惊 ⑦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⑧万钟于我何加焉3.示例:平顶山推出乡村游十大精品线路4.示例一:我选择A图《愚公移山》。这幅图描绘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实干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河南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品质。河南人历来以勤劳、坚韧著称,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担当责任,用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示例二:我选择B图《大禹治水》。这幅图描绘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这与河南人敢闯敢干、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相契合。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河南人民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他们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精神。5.示例:建设河南的冲天干劲,树立主人翁意识,心怀责任担当,满腔热情忘我工作,像建设属于自己的桃源一样建设美丽河南二、(一)6.①“我”翻看起手机里记下的近几年回闽西老家过春节的情景 ②母亲在回家路上唱山歌并频频提起家乡的美食 ③妻儿与“我”对回家的交通方式的感慨④行走在田埂上被路人问候,开始对诗和唱歌(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7.(1)示例:本句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连用三个比喻将乡愁具象化,写出了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的热烈。(1分)(2)示例一:本句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母亲年轻时的秀气挺拔和过度劳累落下痼疾后的伛偻进行对比,(1分)突出了母亲的辛苦付出。(1分)示例二: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年轻时的样子比作秀气挺拔的树,将她因劳累落下痼疾后站立的样子比作弯弓,(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付出。(1分)8.示例:文章首段先写手机记事里记下的近几年“我”回闽西老家过春节的情景,表现了“我”回老家时的急切和激动心情;(1分)引出下文“我”15 过年回老家的种种回忆;(1分)同时与后文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时父亲已长眠在青山里以及儿子朋友圈里的内容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1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9.示例:作者通过对过年回家时路途上的见闻感受以及和父母有关的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1分)在对父亲一生坚持等“我”回家过年的描写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1分)在对母亲过度劳累落下痼疾以及路途上关心“我”的描写中表达了母子间相互关爱的深情。(1分)通过描写过年回家的交通方式的变化,突出了对社会快速发展的赞美之情。(1分)(二)10.(1)“新中式”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完成对服饰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探索,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学基因和文化价值。(2)“新中式”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对于个性美的追求。(3)“新中式”产品自带的文化属性和社交价值,对年轻人有很强的吸引力。(4)“新中式”启示我们可以用更多创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点1分)11.(1)“‘新中式’为何能火出圈?”这句话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读者思考“新中式”火出圈背后的原因,为后文的详细解答和阐述做铺垫。(2)“特别要指出的是”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提醒读者接下来要阐述的内容非常重要或具有特殊性,需要特别关注。它帮助读者聚焦注意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3)“从这个角度而言”是一个过渡句,既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引出了新的论述角度。它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流畅,论述更加全面和深入。(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2.①“新中式”具有足够的美感,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学基因和文化价值 ②服装、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美妆时尚等多个领域,都能看到“新中式”的影子 ③《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等故事是当代年轻人基于自身感受而对传统故事进行的重构 ④穿中国衣、喝中国茶、看中国剧,已成为世界向上青年的标准动作。(每点1分)三、(一)13.B14.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15.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出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15 16.宋濂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心治学。晏子抓住君王的心理,以似褒扬实贬抑的话语劝谏景公戒酒。【乙参考译文】齐景公饮酒七天七夜不停歇。弦章劝谏说:“您饮酒七天七夜,我希望您能戒酒。否则的话,我请求您赐我一死。”晏子进宫见景公,景公告诉他:“弦章劝我说:‘希望您能戒酒。否则的话,我请求您赐我一死。’就这样听了他的话,那就是被臣子制约了;如果不听,(我)又舍不得他死。”晏子说:“弦章遇到了您这样的君主真是太幸运了!如果弦章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他早就死了。”于是,齐景公就戒掉了酒。(二)17.示例:《春望》的“望”,看见战火纷飞,国势危亡,苍生疾苦,骨肉分离,诗人内心凄苦,忧国忧民。《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望”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四、18.(1)示例一:我认为宋江仍会选择招安的道路。①他深受忠君思想的影响,在知道自己被下毒后,为了不让“忠诚”的名声被李逵败坏,他不顾多年情义,毒死了李逵,这说明他的忠君观念至死不渝。②宋江思虑深远,知道梁山的风光不可能长久。梁山好汉虽英勇善战,但难以长期与朝廷对抗,在被消灭和接受招安两个结局中,招安反倒是更好的选择。示例二:我认为宋江不会再选择招安的道路。宋江曾经一心想要被招安,让自己和兄弟们摆脱草寇的名声,但招安的结局却与自己想要的大相径庭。经历过这种惨痛教训之后,宋江应该能深刻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和黑暗,也会深刻反省,不会再选择招安之路。(2)示例:杜少卿、沈琼枝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斥着热衷功名富贵、极端虚伪的社会劣习,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毒害着人们的灵魂。在这样污浊的社会环境中,杜少卿淡泊名利,傲视权贵,尊重妇女,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犹如污泥下绽放的莲花。沈琼枝敢于对社会恶势力泼辣怒骂,体现了她维护自身尊严的坚定立场;自尊自立,通过卖诗刺绣为生。在追求功名富贵而丧失独立自主精神的社会环境中,她就像一朵青莲遗世独立。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学习他们不被世俗的规矩所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品质,学习他们不受环境的影响,保持内心清醒,独立自强的品质。五、19.略。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2-25 00:20:0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20.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