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运用(26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盔甲(kuī)    确凿(zuó)    人迹罕至(hǎn)B.感慨(kǎi)倜傥(tì)一日三省(shěng)C.啄食(zhuō)一箪食(dān)博学笃志(dǔ)D.搓捻(ni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奥秘 云宵 人声顶沸    B.渊博 和蔼 截然不同C.企盼 悔恨 美不甚收D.陋巷 绅士 花团紧簇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B.他的求学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C.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D.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这位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C.在本届世乒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C.这个孩子十三、四岁的样子。D.唐代诗人杜甫,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6.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论语〉十二章》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名著阅读。(5分)(1)《朝花夕拾》一书中,有多篇文章以或幽默或平和的笔调,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评判与嘲讽,请写出其中两篇的篇名。(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内容,分别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关人物。(3分)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③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它像一首小诗,清新、隽永;又像一股清泉,流淌着纯真和甜美……”学校要举行“我爱文学”系列语文活动,请你参加。(5分)(1)【活动一:创作空间】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富有文采的宣传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动二:口语交际】本周五学校想请《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前来为大家进行一次文学方面的讲座,学校委派你去邀请他。见面后你会怎么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④“人都到那里去了?!”⑤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⑥“读书!”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⑧“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⑨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⑩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 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9.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本段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以及“我”对他有怎样的态度?(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从选文⑦⑧两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说明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从选文第⑨段中找出对人物刻画的句子并写在下面,说说它属于什么描写。(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0分)金色的手指殷健灵一缕细若游丝的琴声从门边的角落里悄悄地浮出,犹如一束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头顶。我看见A.音乐老师纤长的手指如鱼儿一般在黑白琴键上灵巧地游动。在阳光里,那手指变成金色的,神圣而优雅。忽然,琴声戛然而止,音乐老师用手朝我指了指,说:“对,是你,张大嘴唱,不要怕。”琴声又响起来,可我还是听不清自己的声音,我的歌声细细的低低的,总是躲在别人响亮的歌声后面。我真的不会唱歌,真的不会唱歌,这么想着,我的脸慢慢地红起来,红到脖颈,像发烧了一样。轮到单独唱了。我捧着歌本的手却一直抖抖索索。我的声音很不情愿地从嗓子眼里挤出来,那么平淡那么干涩。音乐老师微笑着按了几个琴键提示我,她弹琴的手指泛着淡金色的光泽。噢,我真笨,我诅咒着自己,几乎要哭出来了。可是,我的好朋友瑛子是多么让人羡慕啊。初一时,在学校的文艺会演上,瑛子站在台上当着一千多师生的面演唱《月儿弯弯照九州》。那时,她扎着辫子,辫梢上系了朵淡紫色的小花,显得伶俐可人。她的歌声糯糯的,甜甜的,像是放了蜜糖,把这首老歌演绎得悲悯动人。动听的歌喉会让一个女孩更加美丽可爱,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而我自卑,只敢在心里悄悄地唱。走路或是休息的时候,我常会静静地回想一段歌曲,脑海里闪现着美妙的音符,无声的音乐在我的头脑深处奏响,是那么流畅那么欢腾。其实,我是多么爱音乐!学校里成立了音乐兴趣小组,一连几天,班里都在议论这事儿。我兴致勃勃地鼓励同学参加。我对瑛子说:“你有音乐天赋,一定能行!”可是轮到报名时,我自己却迟疑了,我的乐感不行吧,而且功课那么忙,我替自己寻找逃脱的理由。当大家争着报名的时候,我悄悄缩到了后面。从这以后,在很多个上完课的下午,我都会见到一幅令人心动的风景。在教学楼下的花坛边,瑛子抱着手风琴和几个男生坐在台阶上练琴。他们已经会拉一些简单的曲子,他们的手指变得熟练灵巧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天,B.太阳特别好,花坛里的一串红开得特别艳, 我记得瑛子他们演奏的是最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趴在栏杆上出神地注视着他们。瑛子的身子起伏着,双肩的摆动呈现出一种柔美的弧度,她的眼睛微闭着,像是沉醉了,又像是睡着了。悠扬的乐声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看见瑛子细长的手指在阳光下痴迷地舞蹈,金色的,就连指甲也泛着莹莹的光。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悄悄地移到了走廊的立柱后面,生怕他们看见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呢?我渴望音乐,又逃避音乐,因为我太看轻了自己。我将永远游离于音乐之外吗?想到这一点,我惊得浑身战栗。我想当众放歌,又生怕自己生涩的歌声会把一点残存的幻想也剥夺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后。在一次晚会上,有一位长者对我说:“唱一曲吧,会很好听的。”不知是出于对长者的尊敬,还是一时的冲动,我竟接过了话筒。我放开胆子,让歌声从身体里畅快地流出,我唱的是一支在心中默唱了无数次的曲子:“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苦过你的苦……”我听见甜润而深情的歌声在大厅里回荡,我眼里噙满泪水。走下台的时候,长者紧握住我的手说:“你唱得好极了!”我的眼睛更湿了,那块阻滞我心灵多年的磐石就这么被轻轻搬动了吗?我突然有了想欢呼的冲动。我闭上眼睛,久久地品味着喜悦。呵,那手指,金色的手指又一次在我记忆的琴键上跳动,跳动,也许,它将是我一生中永远的遗憾和追求。13.本文巧妙地将情节发展与心理变化结合起来写,引人入胜。请根据文章主要情节和“我”的心理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5字)(6分)主要情节“我”的心理活动音乐课上“我”不敢大声唱歌“我”诅咒着自己,几乎要哭出来了“我”没有报名参加音乐小组①②“我”深为震动,又生怕他们看见我③“我”无比激动,久久品味着喜悦14.下列语句富有表现力,请按要求加以赏析。(6分)A.音乐老师纤长的手指如鱼儿一般在黑白琴键上灵巧地游动。(从修辞角度)B.太阳特别好,花坛里的一串红开得特别艳。(从描写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瑛子初一时在台上表演的情景,是否有必要?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本文最后一句“呵,那手指,金色的手指又一次在我记忆的琴键上跳动,跳动,也许,它将是我一生中永远的遗憾和追求”意蕴丰富,促人思索。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1分)【甲】高凤,南阳人,诵读昼夜不绝声。妻尝之田,曝①麦于②庭,以竿授凤,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如故,不觉潦水③流麦。妻还怪问,乃省。(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高凤传》)【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论语·雍也》)【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①曝:晒。②于:在。③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④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⑤轩冕:轩,车子;冕,帽子。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才能乘车服冕,此处指有棚的华丽车子。17.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诵读昼夜不绝声(绝:停止)B.妻尝之田(之:到,往)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的)D.子非吾友也(子:你)19.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如故,不觉潦水流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丙文中,运用________手法,突出管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3分)21.阅读甲文,你能再写出两个古人勤学的成语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展示(50分)22.一本图书,翻开新的一页,你会看到美丽的奇遇;一本日历,翻开新的一页,你会迎来明媚的一天;一段坎坷,翻开新的一页,你会踏上怡人的坦途……请以《翻开新的一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确定中心和写作思路,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与点拨1.D(A.zuó—záo;B.shěng—xǐng;C.zhuō—zhuó)2.B(A.宵—霄,顶—鼎;C.甚—胜;D.紧—锦)3.B(“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与语境不符)4.D(A.“切忌”与“不要”重复,删掉其中一个;B.搭配不当,删去“和出色业绩”;C.两者在决赛中,只能是争夺冠军,删去“亚”)5.B(A.选择问句中,问号应放在最后一个问句后,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相邻或相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去掉顿号;D.当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有点号,删去引号内的句号)6.(1)影入平羌江水流 (2)遥怜故园菊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回乐烽前沙似雪 (5)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7.(1)《〈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2)①范爱农 ②藤野先生 ③长妈妈8.(1)示例①:徜徉书海,感悟人生。示例②:走进书的海洋,领略大师风采。(2)示例:曹教授(曹老师),您好!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于本周五为同学们做一次文学方面的讲座,为我们拓宽文学视野,请问您可以抽空参加我们的活动吗?(称呼恰当,目的明确,态度诚恳,语气委婉即可)9.外貌描写(1分)。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2分)。而“我”对老先生也充满着恭敬、敬佩(1分)。10.学生读书时,因不理解,不知句读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没有标点;先生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既有标点,还有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词。11.“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1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分)。12.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童年生活的怀念、惋惜和惆怅之情。13.①“我”内心迟疑,寻找逃脱的理由(或:“我”迟疑不决,害怕自己不行) ②“我”出神地注视着瑛子他们演奏 ③“我”在晚会上当众放歌14.A.将手指比喻为鱼儿,形象地表现了音乐老师弹琴的手法娴熟,灵活自如,流露出“我”的赞美、向往之情。B.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令人心动的风景”,表现出“我”对瑛子当众表演的羡慕之情。15.有必要。第四自然段的描述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和“我”被深深地震动埋下伏笔;瑛子站在台上当着一千多师生的面演唱和“我”的表现形成对比,表现“我”当时的自卑;瑛子演唱得出色,表现“我”对瑛子的羡慕,激起“我”对音乐的喜爱。16.音乐老师的鼓励、瑛子对“我”的影响,始终激励着“我”对音乐充满热爱、向往、追求。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8.C(之:代词,它,文中指学问和事业)19.当时天突然下起了暴雨,但高凤依旧像从前一样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雨”“持”“故”三个字要翻译出来)20.对比 专注勤勉、淡泊名利21.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甲译文】高凤是南阳人。白天黑夜都不停止读书。他的妻子曾有一次到田地里去,把麦子晾晒在庭院里,把竹竿交给高凤,让他看住鸡(以防吃麦)。当时天突然下起了暴雨,但高凤依旧像从前一样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 【丙译文】管宁和华歆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金子离开。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22.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08:40:02 页数:7
价格:¥3 大小:26.98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