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期中综合模拟测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真实任务情境卷亲爱的同学们,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我们感受了四季的不同风韵,领略了童趣盎然和哲思之美,体会了亲人们深沉的爱。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文字的脚步,去发现人间的温暖,获取可贵的感动。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来到“遇见初中,遇见美好”主题活动。任务群一:遇见万物·与古人对话(24分)1.活动中小语制作了“聆听美好”主题手抄报。下面是部分内容,请帮助他解决问题。(8分)静①______(mì)的月,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像孩子天真的脸庞。美丽的银光幽幽地照在树叶上,又轻轻地(  )回来,把树点②______(zhuì)成一片片,一点点,显得十分(  )。温柔的银光一缕缕地洒在路上,像母亲的手在(  )着你;她又溜进人的心里,似春天融化的冰雪滋③______(rùn)着你。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如此美好的月夜,我不忍心做其他的事。这是一个特殊的夜,我不想把她惊动,我怕这位美丽的少女隐④______(nì)了。恬静的夜,恬美的月儿,我想:今夜,倒上一杯香茗,摆上一盘可口的月饼,静静地倚在窗台上,不就恰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了吗?(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反弹 秘密 抚爱 B.反射 神秘 抚摸 C.反弹 神秘 抚摸 D.反射 秘密 抚爱(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一阵风吹来,树影摇曳着,月光、树枝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B.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也跟着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C.一阵风吹来,月光摇曳着,树枝、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D.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树影也跟着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2.为探究诗词中“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11/11 的关系,小文制作了有声手抄报。请完成后面问题。(16分)【补全手抄报】(1)根据手抄报图文提示,完成①—⑧处填空。(8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2分)甲: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探究】(3)同样写秋,马致远和刘禹锡诗词中的情感却大不相同。结合内容,分析探究“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3分)11/11 【录制音频】(4)参照示例,选择《秋夜喜遇王处士》中连续的两句,从重音、语速、语调等角度做朗读设计和说明。(3分)秋夜喜遇王处士(唐)王绩北场芸藿①罢,东皋刈②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注释】①芸藿:锄豆。②刈:割。示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设计和说明:“灿烂”重读,突显群星辉映,意境开阔;“其里”语调上扬,读出大海吞吐星河、包孕万物的胸怀,体现诗人伟大的抱负。任务群二:遇见经典·发现独特世界(8分)3.借助【阅读提示】展开思考,回答阅读任务单中的问题。(8分)《朝花夕拾》阅读任务单探究问题:《朝花夕拾》中“双重视角”的写法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有何作用?回答:11/11 研读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语段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阅读提示一】“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语段二】《〈二十四孝图〉》节选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阅读提示二】如删去“现在想起来……”部分,思想情感有何变化?任务群三:遇见先贤·启迪哲思(19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19分)【甲】论语(节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乙】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③,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1/11 (《列子·汤问》)【注释】①愤:憋闷,心中渴望通达而未能实现。②悱:想说而不能恰当说出来。③秦青: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4.根据所给提示,解释加点的词。(4分)文言句子方法提示加点词释义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法:词类活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厌成语:贪得无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字形探源:金文形体是上面一个“羊”,下面是两个“言”,传说“羊”是吉祥之物。(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薛谭乃谢求反词典释义:①感谢,酬谢;②认错,道歉;③衰退,凋落(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为【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B.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C.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D.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1/11 7.【乙】文的故事情节与【甲】文中的哪个观点相对应?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任务群四:遇见阅读·品百味人生(19分)高品质的阅读,总能让人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得到启迪,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保持活力,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滋养正气。现在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归乡,误入时空交错的小径明前茶①到了50多岁,他才意识到,到了人生最壮阔丰沛又苍茫无奈的年纪,归乡去寻找少年时代的记忆与安慰,已经成了很多人定时发作的瘾与痛。至少对他的家族来说,确实如此。②1992年春节,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刚刚领女友见过家人,在厨房里做菜的父亲就压低嗓门对他说:“你请几天假,陪爸回趟浙西,到祖坟上点一炷香,献一束花。”③父子俩临行前进行了疯狂的采购。父亲兜底动用了私房钱,为亲戚朋友买了大量礼物,再与儿子肩扛手提地带回老家。父亲采购了奶粉、酸梅粉、红糖、圆珠笔、铅笔盒、袜子,甚至还有七八块毛涤面料。父亲依据婶婶嫂子们的高矮胖瘦,裁剪衣料,期待她们隐藏在皱纹深处的笑意——这样一来,她们就能在裁缝那里量体裁衣,在儿子的婚礼上,穿上一件精致时髦的小外套了。④11/11 父亲坚持说,所有的计划都是瞒着母亲进行的,然而,这么多奇怪的物品堆放在家里,母亲会不知情?母亲只是对父亲突发的“思乡病”持纵容态度而已。⑤1992年,归乡的路并不好走。他记得他们先是坐了火车,又换乘通往乡镇的中巴,最后又坐了民间私自揽客的小巴,才带着大包小包来到父亲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古村落。⑥他们在这个偏僻的古村里逗留了三天。这三天,怎么形容父子俩的境遇呢?在他眼里,那真是“归者饶有意,迎者颇淡然”的三天。父亲的叔伯婶娘、半百发小、昔日邻居们带着有限的热情聚拢来,来见他们三十多年未见的“陈家老二”,见传说中的“陈家两代大学生”。他们的客套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热情中带着一丝不知来意的忐忑。有的人以为父亲是为索要祖屋的继承权而归,听到父亲并无此意,显而易见松了口气;有的人又满怀期待,以为父亲有能力将自家辍学赋闲的儿子带去省城,找到体面的工作,见父亲面有难色,立刻变得讪讪;还有的族人当了多年的村干部,拐弯抹角地开口,期待父亲能为村委会拉些赞助。很不好意思,父亲虽是研究院的工程师,却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于是,乡亲族人前来领受父亲的礼物时,脸上感念的笑意变得十分稀薄。甚至有个婶子当众质问父亲为什么要带衣料来:“你们城里人不是早就流行穿现成的衣服了吗?”⑦他颇为同情地转过头去看父亲,以为乡亲族人的尖刻将在父亲脸上留下尴尬的指印,然而,并没有!那几日,父亲只有一半的灵魂留在现实中,另一半的意念进入了他所不知道的时空交错的小径。父亲已不再是他熟悉的那个循规蹈矩的工程师、那个朴素拘谨的中年人,他与乡亲们一起喝酒、吃肉、诉说往事,因为少年的糗事笑出眼泪。作为陪同的儿子,他不免为父亲的各种失态感到尴尬,他觉得父亲来得不值,但他心里也有个倔强的声音在说:也许父亲觉得值。唯有这三天,他脱去一切束缚成为从桥上倒栽葱下去捉鱼的陈家老二。⑧父亲回家后没来由地病了一场,又查不出病因,这让母亲急得够呛。他劝母亲不必着急,他说父亲就像一棵久旱的树,忽然又遭遇了一场暴雨,这两天出现的各种不适,只是一时被“淹了根”。⑨母亲惊讶地瞥了儿子一眼,像在纳闷一个工科生怎么会说出如此文艺的比喻。⑩时间飞快地过去了,他也成了鬓发斑白的中年人。这两年,少年时生活过的贵州山洼频繁地入梦来。那里,是父母当年长途跋涉去“支援三线建设”11/11 、度过青春岁月的地方。他出生在那里,吃过那里的大食堂,住过那里的红砖房,在澡堂外面偷窥过烧煤的大锅炉。他磕破了膝盖,经温柔的厂医上过药水,看电影要翻过三道山梁,去一趟县里的新华书店要在拖拉机上颠簸5个小时。18岁之前,他的梦想就是逃离这里,考回江浙老家去!他的确通过考大学离开了,而且,随着父母调回江苏工作,他也的确三十多年没有回去。⑪然而,怎么解释他如今经常梦见的那些红砖房、那些腌菜坛、那些结出迷你地雷般种子的晚饭花?时间是多么隐秘的酵母,它将你曾经厌弃的发酵成你最留恋的。⑫听说当年上过学的子弟中学行将撤停并转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出发了。他在闺女的脸上,看到了多年前自己的困惑、讪笑以及些微的不耐烦。他懒得去说教。他确信自己今日的归乡感触,将如一粒坚韧的种子,种在女儿年轻的心中,等待二三十年后的意外苏醒。(有删改)8.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主要情节。(3分)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越来越思念度过少年时光的贵州;听说当年上过学的子弟中学行将撤停并转之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概括第⑥段画线句子“他们的客套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热情中带着一丝不知来意的忐忑”的原因。(3分)10.文章第⑪段写道:“时间是多么隐秘的酵母,它将你曾经厌弃的发酵成你最留恋的。”请说说文中的“他”的哪些经历感受体现了这一点。(6分)11/11 11.文章第⑫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4分)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父亲思念家乡,让“他”陪同回浙西,到祖坟上点一炷香,献一束花。B.父亲归乡三日,寻找到了少年时代的记忆与安慰。C.父亲回家后生病又查不出病因,这让母亲急得够呛,“他”也不懂父亲这是怎么了。D.“他”迫不及待地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回自己少年时生活过的贵州,让心归乡。任务群五:遇叙“遇见”之缘作·书写生活之美(30分)13.阅读材料,完成写作任务。(30分)有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你一定也有许多“遇见”。遇见新老师,结交新朋友……总有一次遇见,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你以“遇见”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自己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11/11 答案1.(1)①谧 ②缀 ③润 ④匿 (2)B (3)D2.(1)①断肠人在天涯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⑤便引诗情到碧霄 ⑥山入潼关不解平⑦日月之行 ⑧若出其中(2)甲:关切(或:思念) 乙:乐观(或:豪迈)(3)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马致远借枯藤、老树、瘦马、夕阳等萧瑟的秋景,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刘禹锡借晴空、碧霄等明丽之秋景,抒发积极乐观的情怀。(4)读“相逢”时语气轻快些,表达与朋友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更值”重读,读出明月溶溶、流萤点点的山村秋夜里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之情。3.示例一:双重视角可以强化情感表达。如语段一中,“确凿”表示肯定,“似乎”表示犹疑,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鲁迅的复杂情感,从成人视角看,百草园确实长满野草,平平无奇,但在童年鲁迅的眼中,野草里有别的生命,别的乐趣。这样的双重视角下,我们感受到了小鲁迅的童年之趣,也深刻体会到大鲁迅内心对逝去的美好的怀念、伤感之情。示例二:双重视角可以强化情感表达,增强批判力度。如语段二中,当时的“我”因为郭巨埋儿而感到担心害怕,而后来的我觉得“傻气”,这其中既有对当时孩童心理的调侃,又包含了成年鲁迅对“荒唐孝道”的揭露。无论从情感表达还是批判力度上,都体现了双重视角写法的表达效果。4.(1)以……为快乐 (2)满足 (3)好的(4)②(答“认错,道歉”也可)5.B6.(1)选择别人的优点跟从学习,他们的缺点(对照自己,如果我有)就改正它。(2)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席间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嘹亮的歌声振动了林木,那声响止住了流动的云。7.示例一:薛谭对自己的唱歌技巧过于自满,才会向师父辞别,却不知人外有人、学无止境,这是学习不够谦虚的表现。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11 中指明的学习需要谦虚相对应。示例二:秦青没有强留学生,而是用自己绝妙的歌喉,让学生心中产生震动,自觉不足。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要求的启发性教学相对应。示例三:秦青没有强留学生,而是用自己绝妙的歌喉,让学生对唱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继续学习。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相对应。示例四:秦青没有因为学生的告辞而放弃学生,停止教学,反而用巧妙的方法挽留,进而不厌其烦地教学。与“诲人不倦”要求的观点相对应。【甲参考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己不能实现的情况,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却无法恰当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做到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就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时候,就不再教导他。”【乙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认为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声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去。8.①“他”陪同父亲回浙西 ②成了鬓发斑白的中年人时 ③“他”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回贵州(每处1分)9.有的人以为父亲是为索要祖屋的继承权而归;(1分)有的人以为父亲有能力将自家辍学赋闲的儿子带去省城,找到体面的工作;(1分)还有的族人期待父亲能为村委会拉些赞助。(1分)10.“他”在贵州山洼出生,度过了少年时光。18岁之前,“他”的梦想就是逃离这里,后来“他”考大学离开了这里,三十多年没有回去。(3分)然而,当“他”成了鬓发斑白的中年人时,却时常回忆起在这里生活的时光。(3分)11.“他”相信今日女儿陪同自己回乡时的见闻和感受,将如多年前自己陪同父亲回乡时的一样,(2分)会在多年后,触发女儿对故乡童年生活的回忆,让心归乡。(2分)12.C 13.略。11/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1-21 14:00:01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51.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