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物态及其变化【考点清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0

2/40

剩余3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1物态及其变化(原卷版)一、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及物态变化:(1)物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2)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①固态:具有一定形状和的物质,如石块、冰块等。②液态: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物质,如水、食用油等。③气态: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3)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2.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一般用符号t(或T)表示。(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作。(3)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0℃和100℃之间的温度区间被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4)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规律制成的。(5)温度计的量程与分度值①温度计的量程是它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②分度值是温度计上刻度的所代表的值,它决定了温度计测量的。3.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和合适的温度计;(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不要;(3)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物体中保持足够长的时间,;(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5)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6)在记录数据时,要标明。4.水银体温度计的使用(1)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与实验室温度计类似,使用时需将它前端的玻璃泡与人体充分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2)水银体温计由于具有特殊构造,可以。(3)每次使用水银体温计前,需拿着体温计有刻度的一端,使水银柱降至刻度线以下。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称为。40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称为。3.熔点和凝固点(1)物质在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开始熔化,这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2)具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温度,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叫作。(3)液态物质在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4)液态非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变硬,成为固体。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沸腾(1)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蒸发在都能发生。液体在蒸发过程中。(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越,液体的温度越,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蒸发就越快。3.沸腾的特点与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同时发生的剧烈。(2)沸腾的特点:①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3)水沸腾前的气泡越变,如图b;水沸腾时形成的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如图a。5.液化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气体液化时要。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在凝华过程中。五、海水淡化1.自然界的水循环(1)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不断循环,构成了自然界的水循环。(2)水循环是多环节自然过程,全球性水循环涉及、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水迁移,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40 、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3)①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和陆上内循环等形式。海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海洋,构成。②有一些降落到陆地上,一部分顺着地面流动,形成;另一部分通过土壤和岩石的缝隙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汇入江河,最终回到,构成海陆间循环。③部分地表水还会被蒸发或通过植物蒸腾作用重新回到空中,在空中遇冷形成降水,构成。2.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1)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2)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3)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4)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5)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6)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成霜;(凝华)(7)“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8)雾淞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冰粒的过程(凝华)。3.海水晒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1)利用海水晒盐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2)把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浓缩海水,进一步使盐结晶出来。这种方法在化学上称为。4.海水淡化(1)海水淡化主要是使海水脱盐获得淡水的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反渗透法和。(2)①冷冻法:就是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海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②反渗透法:又称超过滤法,是利用只允许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离出去。③蒸馏法:是先把海水,使海水产生水蒸气,再让水蒸气遇冷变成蒸馏水。一、探究不同物质熔化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搅拌器、温度计、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过程:应由组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并仔细观察;待温度升到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1)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对它继续加热,但温度;(2)蜂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随着加热。40 实验器材及固体的选择:(1)研究对象选颗粒,因受热均匀;受热面积大;便于搅拌;更易于使内部各点温度趋于一致。(2)装研究对象的容器选择烧杯,烧杯便于搅拌;延长固体熔化时间;便于观察固体熔化时的现象。(3)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温度计和停表。受热均匀的实验方法(1)搅拌器的作用是使物质均匀受热。(2)水浴法: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加热缓慢。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①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按实验装置图组装各器材;②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水温达90℃后,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值,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③据记录的温度值,作水的沸腾图象。实验结论:①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③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1)水沸腾前的气泡越变,如图b;(2)水沸腾时形成的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如图a。实验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1)提高初温,用温水加热;烧杯上加盖,减少能量损失;(3)减少加热水的质量。停止加热继续沸腾的原因:石棉网和玻璃杯底部的温度还比较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烧杯底部吸收到热量。40 【练习1】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图中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练习2】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但其示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102℃,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现将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0℃,则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  )A.28℃B.30℃C.32℃D.37℃【练习3】如图所示为温度计(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B.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C.气温升高时液柱上升D.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把玻璃泡做的小一些【练习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A.湖水结冰B.叶尖上形成露珠C.冰雪消融D.草叶上形成白霜【练习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象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40 A.该物质的熔点是70℃B.第4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C.该物质是非晶体D.该物质熔化用了30min【练习6】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冰块慢慢地熔化成水C.江上逐渐形成了大雾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变小【练习7】《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B.提高湿纸的温度C.加大湿纸的表面积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练习8】物理课堂上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适当升高挡风玻璃的温度,都可以除雾C.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练习9】(2024•广州中考)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40 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练习10】如图,用酒精灯给装有水的烧杯加热至沸腾,若继续加热则插在烧杯中试管里的水将(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给试管加个纸盖后,可以沸腾【练习11】(2024•大庆中考)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练习12】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铁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练习13】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练习14】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然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变成碳粉的过程要  (选填“吸”或“放”)热。【练习1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40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2)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①试管、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3)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4)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5)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第3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6)分析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冰熔化时,继续吸热, 保持不变。(7)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  (填“能”或“不能”)沸腾。【练习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时出现的错误是  ;他们测出的水的沸腾时温度将  (选填“偏高”或“偏低”)。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  ℃。(3)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气泡内的气体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分析图像戊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特点是  。(4)同学发现在标准大气压下,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是  (选40 填“甲”或“乙”)套装置;压力锅比普通锅煮食物熟得快的理由是  。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A.B.C.D.2.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可以离开液体读数B.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表面相平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紧贴容器壁或容器底D.测沸水温度时,可以用体温计代替实验室温度计3.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8℃和40℃B.37℃和40℃C.都是38℃D.37℃和38℃4.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樟脑丸“消失”B.水结成冰C.草叶上形成露珠D.树枝上出现雾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固态氢钨熔点/℃﹣38.8106410831535﹣2593410A.﹣200℃的氢为固态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6.(2024•牡丹江中考)据《天工开物》记载,“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如图所示。“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40 A.凝固B.汽化C.升华D.液化7.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先熔化后凝固B.先熔化后凝华C.先液化后凝固D.先液化后凝华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雾的形成吸放热情况相同的是(  )A.草叶上的露珠B.春天冰雪消融C.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9.在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A.B.40 C.D.10.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需要吸热C.甲是海波,乙是蜂蜡D.甲和乙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同11.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B.云雾消散C.清晨露珠D.雾凇结枝12.深秋时节,成都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13.(2024•乐山中考)爱阅读的乐乐同学了解到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他利用图示装置再次对水沸腾前后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观察记录。以下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①沸腾前,水持续吸热,温度升高;②沸腾时,水中不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③沸腾时,烧杯上方有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④沸腾后,不移走酒精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40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中国古代很多诗词含有一些自然天气现象,诗人常以此来表达情绪情感。下列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雪是升华形成的B.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露是熔化形成的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是凝华形成的D.江雾秋楼白,灯花夜雨青——雾是汽化形成的15.暑假,小益在两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倒入了半杯冰水和开水,细心的小益看到两个杯子的杯壁上都有小水珠,当时她很困惑,直到八年级学习了《物态物态变化》的知识,她才恍然大悟。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都出现在玻璃杯内壁B.装冰水的玻璃杯外壁上有小水珠C.小水珠都是冰熔化形成的D.小水珠是空气液化形成的16.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内物块均变小。甲杯内有液体出现,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一层薄霜生成。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17.(2024•河北中考)如图中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A.冰锥的形成B.冰花的形成40 C.雾凇的形成D.霜的形成18.(2024•赤峰中考)下列关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B.雪的形成是凝固C.雾的形成是液化D.霜的形成是升华19.(2024•无锡中考)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时,碘颗粒熔化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20.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21.(2024•成都中考)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22.(2024•泸州中考40 )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槽,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23.在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夜间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水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24.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白气”是  产生的。(选填:“吸热”或者“放热”);严冬,玻璃窗 结了一层冰花(选填:“内侧”或者“外侧”),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25.(2024•苏州中考)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26.如图所示,是一款网红美食“液氮冰淇淋”,液氮的沸点为﹣196℃。制作冰淇淋时,倒一些液氮在杯中,再将牛奶等配料倒入液氮中,不断搅拌就可以得到一杯冒“仙气”的冰淇淋,此过程中液氮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温度  40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牛奶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但不建议直接吞食液氮,避免冻伤。27.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用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404345474848484848495255(1)海波的熔点是  ℃;(2)海波加热到第9min时,它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实验过程中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的海波加热目的是  。2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如乙图所示,若实验进行到5分钟时,将酒精灯拿走,试管中的熔化  (选填“继续进行一会儿”或“马上停止”);(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  态;DE段物质  40 (选填“吸热”或“不吸热”);(5)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该物质的沸点是  ℃。29.(2024•枣庄中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小明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  ;水在沸腾过程后,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相等”)1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89898(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组的小红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其螯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填字母)。40 专题01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及物态变化:(1)物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状态。(2)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①固态: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如石块、冰块等。②液态: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如水、食用油等。③气态: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3)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2.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用符号t(或T)表示。(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作温度计。(3)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100℃;0℃和100℃之间的温度区间被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4)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5)温度计的量程与分度值①温度计的量程是它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②分度值是温度计上刻度的最小格所代表的值,它决定了温度计测量的精确程度。3.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物体中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5)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齐平。(6)在记录数据时,要标明单位。4.水银体温度计的使用(1)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与实验室温度计类似,使用时需将它前端的玻璃泡与人体充分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水银体温计由于具有特殊构造,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每次使用水银体温计前,需拿着体温计有刻度的一端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降至35℃刻度线以下。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熔化。40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称为凝固。3.熔点和凝固点(1)物质在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开始熔化,这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熔点。(2)具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叫作非晶体。(3)液态物质在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4)液态非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逐渐变硬,成为固体。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就越快。3.沸腾的特点与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沸腾的特点:①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3)水沸腾前的气泡越变越小,如图b;水沸腾时形成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如图a。5.液化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五、海水淡化1.自然界的水循环(1)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构成了自然界的水循环。(2)水循环是多环节自然过程,全球性水循环涉及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水迁移,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40 (3)①水循环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上内循环等形式。海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海洋,构成海上内循环。②有一些降落到陆地上,一部分顺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通过土壤和岩石的缝隙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汇入江河,最终回到海洋,构成海陆间循环。③部分地表水还会被蒸发或通过植物蒸腾作用重新回到空中,在空中遇冷形成降水,构成陆上内循环。2.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1)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2)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3)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4)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5)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6)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凝华)(7)“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8)雾淞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变成固态小冰粒的过程(凝华)。3.海水晒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1)利用海水晒盐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2)把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进一步使盐结晶出来。这种方法在化学上称为蒸发结晶。4.海水淡化(1)海水淡化主要是使海水脱盐获得淡水的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冷冻法、反渗透法和蒸馏法。(2)①冷冻法:就是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海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②反渗透法:又称超过滤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离出去。③蒸馏法:是先把海水加热,使海水产生水蒸气,再让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蒸馏水。一、探究不同物质熔化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搅拌器、温度计、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过程:应由下到上组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海波和蜂蜡的状态变化,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待温度升到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1)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对它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蜂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随着加热温度一直升高。40 实验器材及固体的选择:(1)研究对象选颗粒,因受热均匀;受热面积大;便于搅拌;更易于使内部各点温度趋于一致。(2)装研究对象的容器选择烧杯,烧杯便于搅拌;延长固体熔化时间;便于观察固体熔化时的现象。(3)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温度计和停表。受热均匀的实验方法(1)搅拌器的作用是使物质均匀受热。(2)水浴法: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加热缓慢。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①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按实验装置图组装各器材;②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水温达90℃后,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值,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③据记录的温度值,作水的沸腾图象。实验结论:①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③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1)水沸腾前的气泡越变越小,如图b;(2)水沸腾时形成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如图a。实验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1)提高初温,用温水加热;烧杯上加盖,减少能量损失;(3)减少加热水的质量。停止加热继续沸腾的原因:石棉网和玻璃杯底部的温度还比较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烧杯底部吸收到热量。40 【练习1】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图中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答案】C【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故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练习2】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但其示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102℃,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现将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0℃,则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  )A.28℃B.30℃C.32℃D.37℃【答案】A【解析】此温度计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室温的格数为30﹣2=28,室温为28×1℃=28℃。故选:A。【练习3】如图所示为温度计(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B.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C.气温升高时液柱上升D.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把玻璃泡做的小一些40 【答案】B【解析】A、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其温度计内的气体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因此测温物质是气体,故A错误;BC、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可知管内液面越低,温度越高,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故B正确,C错误;D、烧瓶容积越小,升高相同的温度增加的体积越小,则细管中的液面高度随温度变化越不明显,精度越低,故D错误。故选:B。【练习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A.湖水结冰B.叶尖上形成露珠C.冰雪消融D.草叶上形成白霜【答案】A【解析】A、湖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D、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练习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象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是70℃B.第4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C.该物质是非晶体D.该物质熔化用了30min【答案】D【解析40 】AC、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50℃,故AC错误;B、该物质在第4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B错误;D、由图象知,从20min开始熔化,到50min熔化结束,该物质熔化用了30min,故D正确。故选:D。【练习6】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冰块慢慢地熔化成水C.江上逐渐形成了大雾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变小【答案】C【解析】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是蒸发,蒸发是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变为水的过程叫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变小是一种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练习7】《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B.提高湿纸的温度C.加大湿纸的表面积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B【解析】“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故选:B。【练习8】物理课堂上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适当升高挡风玻璃的温度,都可以除雾C.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答案】B40 【解析】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雾会吸收热量汽化,故B正确;C、夏天,汽车内部温度较低时,车外温度很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车外侧玻璃上发生液化,故C错误;D、冬天,由于水雾出现在玻璃内侧,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D错误。故选:B。【练习9】(2024•广州中考)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答案】C【解析】A、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放热,故C正确;D、“出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C。【练习10】如图,用酒精灯给装有水的烧杯加热至沸腾,若继续加热则插在烧杯中试管里的水将(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给试管加个纸盖后,可以沸腾【答案】C【解析】ABC、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AB错误、C正确;D、给试管加个纸盖后,试管内水上方的气压增大,试管内水的沸点升高,此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低于试管内水的沸点,因此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故D错误。40 故选:C。【练习11】(2024•大庆中考)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A、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练习12】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铁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熔化;吸热【解析】“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铁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练习13】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A、小草上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40 B、树叶上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河面上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练习14】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然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变成碳粉的过程要  (选填“吸”或“放”)热。【答案】升华;凝华;放。【解析】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也就是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凝华成碳粉,凝华放热。【练习1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2)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①试管、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3)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4)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5)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第3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6)分析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冰熔化时,继续吸热, 保持不变。(7)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  (填“能”或“不能”)沸腾。【答案】(1)秒表;(2)④②③①;(3)慢;(4)﹣2;(5)晶体;0;固液共存;(6)温度;(7)不能【解析】(1)该实验需要测量时间,还需要用到秒表;40 (2)在安装装置时,必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所以顺序为:④②③①;(3)隔水加热能够使物体受热均匀,温度变化较慢,便于测量时间;(4)分析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面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2℃;(5)分析图丙可知,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所以冰是晶体;熔点为0℃,第3min时正好是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6)固体熔化特点: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7)水沸腾的条件:持续吸热,温度达到沸点,小试管中的水无法吸热,所以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练习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时出现的错误是  ;他们测出的水的沸腾时温度将  (选填“偏高”或“偏低”)。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  ℃。(3)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气泡内的气体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分析图像戊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特点是  。(4)同学发现在标准大气压下,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是  (选填“甲”或“乙”)套装置;压力锅比普通锅煮食物熟得快的理由是  。【答案】(1)秒表;(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偏高;93;(3)水蒸气;温度不变;(4)乙;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解析】(1)除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为了测量实验进行的时间,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秒表;(2)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由于烧杯底的温度高,所以他们测出的水沸腾时温度将偏高;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读数是93℃;(3)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气泡内的气体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分析图像戊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40 (4)甲图装置,没有加盖子,水面上方的气压与大气压强相等,水的沸点为100℃,乙装置有盖子,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由于气压越高,沸点高,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故他们选择是乙套装置;压力锅比普通锅煮食物熟得快的理由是气压增大,沸点升高。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A.B.C.D.【答案】D【解析】由图知: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错误;C、图中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可以离开液体读数B.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表面相平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紧贴容器壁或容器底D.测沸水温度时,可以用体温计代替实验室温度计【答案】B【解析】A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AC错误;B、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B正确;D、测量水的温度,水沸腾的温度是100℃,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42℃之间,沸水的温度远超过体温计的量程,无法用体温计来测量,故D错误。故选:B。3.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8℃和40℃B.37℃和40℃C.都是38℃D.37℃和38℃【答案】A【解析】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则显示原来的示数。40 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7℃和40℃,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8℃和40℃,故A正确。故选:A。4.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樟脑丸“消失”B.水结成冰C.草叶上形成露珠D.树枝上出现雾【答案】B【解析】A、樟脑丸“消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水结冰,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C、草叶上形成露珠,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珠,故C错误;D、树枝上出现雾凇,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B。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固态氢钨熔点/℃﹣38.8106410831535﹣2593410A.﹣200℃的氢为固态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答案】C【解析】A、﹣200℃的氢为液态,因为固态氢的熔点(凝固点)为﹣259℃,﹣200℃高于其凝固点,故A错误;B、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因为铁水的温度高于铜的熔点,故B错误;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8.8℃,﹣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此时水银已成固态,故C正确;D、铁和钨相比,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因为钨丝的熔点高,故D错误。故选:C。6.(2024•牡丹江中考)据《天工开物》记载,“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如图所示。“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汽化C.升华D.液化【答案】B40 【解析】将湿纸放在阳光晒干,蒸发掉湿纸中的水分,属于汽化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完成制作,如图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先熔化后凝固B.先熔化后凝华C.先液化后凝固D.先液化后凝华【答案】A【解析】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故选:A。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雾的形成吸放热情况相同的是(  )A.草叶上的露珠B.春天冰雪消融C.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答案】A【解析】A、草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体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是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在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A.B.40 C.D.【答案】D【解析】海波是晶体,其熔化过程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A、图中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上升,但是温度在不断地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B、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C、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下降,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变,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D、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而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D正确。故选:D。10.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需要吸热C.甲是海波,乙是蜂蜡D.甲和乙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同【答案】C【解析】A、甲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是48℃,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8min熔化完成,在第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甲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C、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海波是晶体,故甲对应的是海波,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蜡烛是非晶体,故乙对应的是烛蜡,故C正确;D、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无法比较熔化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C。11.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B.云雾消散40 C.清晨露珠D.雾凇结枝【答案】C【解析】A、冰雪消融,冰熔化为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清晨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D、雾凇结枝,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深秋时节,成都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答案】A【解析】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2024•乐山中考)爱阅读的乐乐同学了解到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他利用图示装置再次对水沸腾前后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观察记录。以下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①沸腾前,水持续吸热,温度升高;②沸腾时,水中不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③沸腾时,烧杯上方有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④沸腾后,不移走酒精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水沸腾前,水持续吸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故①正确;②③沸腾时,水中不断汽化成气泡,气泡上升时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②正确,③错误;④沸腾后,不移走酒精灯,水持续吸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④正确。故选:C。1440 .中国古代很多诗词含有一些自然天气现象,诗人常以此来表达情绪情感。下列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雪是升华形成的B.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露是熔化形成的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是凝华形成的D.江雾秋楼白,灯花夜雨青——雾是汽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A、雪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15.暑假,小益在两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倒入了半杯冰水和开水,细心的小益看到两个杯子的杯壁上都有小水珠,当时她很困惑,直到八年级学习了《物态物态变化》的知识,她才恍然大悟。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都出现在玻璃杯内壁B.装冰水的玻璃杯外壁上有小水珠C.小水珠都是冰熔化形成的D.小水珠是空气液化形成的【答案】B【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半杯冰水在杯子外壁上液化形成小水珠;开水杯子是杯子中的水蒸气遇冷在杯子内壁上液化形成的水珠。故选:B。16.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内物块均变小。甲杯内有液体出现,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一层薄霜生成。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答案】B【解析】A、B冰块变小是熔化,需要吸热;干冰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B正确,A错误;C、D小水珠生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薄霜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17.(2024•河北中考)如图中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40 A.冰锥的形成B.冰花的形成C.雾凇的形成D.霜的形成【答案】A【解析】A、冰锥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冰花、雾凇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2024•赤峰中考)下列关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B.雪的形成是凝固C.雾的形成是液化D.霜的形成是升华【答案】C【解析】A、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B错误;C、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正确;D、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19.(2024•无锡中考)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时,碘颗粒熔化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答案】C【解析】AC、加热时,热风温度约为60℃,这个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故碘不会发生熔化,而碘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此过程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C正确;BD、冷却时,碘蒸气凝华成固态,故BD错误。故选:C。40 20.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21.(2024•成都中考)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答案】D【解析】A、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白霜”是固态,故A正确;B、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解冻过程属于熔化,熔化过程吸热,故B正确;C、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排骨汤盛出后,不能再继续吸热,汤不容易凉,是因为汤的表面有一层油,使水蒸发的慢,而蒸发吸热,能使汤降温,故D错误。故选:D。22.(2024•泸州中考)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槽,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40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在烧瓶内,酒精先沸腾,因为酒精沸点比水低,水也会汽化,因为汽化不仅有沸腾还有蒸发,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故B错误;C、在冷凝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故C正确;D、在冷凝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C。23.在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夜间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水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答案】液化;放出。【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24.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白气”是  产生的。(选填:“吸热”或者“放热”);严冬,玻璃窗 结了一层冰花(选填:“内侧”或者“外侧”),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答案】放热;内侧【解析】“白气”不是水蒸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严冬,室外温度较低,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冰花,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凝华是放热过程。25.(2024•苏州中考)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40 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答案】空气;水;温度;减小【解析】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空气及时排出。因为水的蒸发吸热,可以使油的温度较低,减小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26.如图所示,是一款网红美食“液氮冰淇淋”,液氮的沸点为﹣196℃。制作冰淇淋时,倒一些液氮在杯中,再将牛奶等配料倒入液氮中,不断搅拌就可以得到一杯冒“仙气”的冰淇淋,此过程中液氮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牛奶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但不建议直接吞食液氮,避免冻伤。【答案】汽化;吸热;降低;凝固【解析】由于液氮的沸点很低,在常温下很容易沸腾,将牛奶等配料倒入液氮中,不断搅拌,此过程中液氮汽化,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牛奶凝固成固态。27.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用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404345474848484848495255(1)海波的熔点是  ℃;(2)海波加热到第9min时,它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实验过程中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的海波加热目的是  。40 【答案】(1)48;(2)液;(3)使海波受热均匀【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得,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48℃,即熔点是48℃;(2)由表格中数据得,海波被加热到第8min时,熔化结束,则海波被加热到第9min时,它处于液态;(3)实验过程中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的物质加热可以使试管中物质受热均匀。2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如乙图所示,若实验进行到5分钟时,将酒精灯拿走,试管中的熔化  (选填“继续进行一会儿”或“马上停止”);(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  态;DE段物质  (选填“吸热”或“不吸热”);(5)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该物质的沸点是  ℃。【答案】(1)自下而上;(2)继续进行一会儿;(3)晶体;(4)固液共存;吸热;(5)50;90【解析】(1)组装实验器材时,需要考虑外焰加热,所以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40 (2)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试管中的熔化保持不变,这是因为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晶体熔点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烧杯底部还会从温度高的石棉网上吸收热量但熔点不变,所以还会熔化一会;(3)从图像上看,BC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4)图中BC段是熔化过程中,第4min处于固液共存态;图像中DE段液态物质吸热,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熔点等于凝固点,因此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该物质的沸点是90℃。29.(2024•枣庄中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小明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  ;水在沸腾过程后,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相等”)1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89898(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组的小红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其螯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填字母)。40 【答案】(1)需要;(2)升高;不变;低于;(3)c;(4)D【解析】(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来确定,需要点燃酒精灯;(2)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格可知,固定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为98℃,此时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3)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增加水的质量,水升温较慢,沸点不变,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4)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快速下降,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C图象不符合题意;A图像升温快速,不可能,不符合题意;B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加水后水的温度立即下降、升温稍慢,故D符合题意。4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4-11-10 13:40:02 页数:40
价格:¥3 大小:1.32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