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清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1

2/31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1温度与物态变化清单01温度与温度计一、从水之旅谈起1.固态:、雪、霜、雾凇、冰雹;2.液态:、雨、露水;3.气态:。4.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叫。二、温度1.概念:;2.单位:,符号为;3.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三、温度计(1)原理:;(2)使用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③温度计的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或;⑤读数时玻璃泡(能/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清单02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概念:物质从变成的过程。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3.特点:(1)晶体:吸收热量,温度。(2)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4.晶体熔化条件,。5.图像:31 二、凝固:1.概念:物质从的变成的过程。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3.特点:(1)晶体:放出热量,温度;(2)非晶体:放出热量,温度。4.晶体凝固条件,。5.图象清单03测量:长度与时间一、汽化1.概念:物质从变成的过程。2.方式:(1)蒸发:①特点:在温度下,且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②影响因素:液体、、。(2)沸腾:①特点:温度达到后,继续,且在液体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31 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③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气压越低,沸点越。④水沸腾图象二、液化:1.概念:物质从变成的过程。2.方法:和。3.液化要(吸热/放热)。清单04升华与凝华一、升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2.升华要(吸热/放热)。二、凝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2.凝华要(吸热/放热)。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2.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清单05全球变暖和水资源危机一、全球变暖1.概念:地球的气候系统出现长期的趋势。2.原因(1)自然原因:、等。(2)人为原因:、。3.影响:、、、。二、水资源危机31 1.现状:、、。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三、珍惜每一滴水1.重要性:、、。2.节约用水的方法:、、。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设计实验将海波和石蜡砸碎分别放入两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两试管中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情况,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海波和石蜡开始熔化时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4.进行实验(1)试管内的海波和石蜡及烧杯内的水尽量多一些。(2)本实验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操作效果较好。大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的状态。(3)你能试着在图中画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吗?5.实验结论31 (1)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________。(3)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_,它在熔化时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评估交流(1)本实验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晶体到达熔点后所处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总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a)温度方面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状态变化方面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设计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观察烧杯中水沸腾的情况,用温度计测出水开始沸腾时及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4)进行实验①观察水温度的变化、水发出声音的变化、水中气泡的变化,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还继续沸腾。②你能试着在图中画出水沸腾时的图象吗?31 (5)实验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a)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b)水发出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③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___,但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6)评估交流①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灯焰的________(选填“内焰”或“外焰”)加热。②李军同学在实验中,实验步骤正确,温度计读数无误,但测得水的沸点为98℃,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张磊同学在实验中,装配器材正确合理,但加热了很长时间水还不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缩短从加热水直到水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撤去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铁网凝霜B.雾的形成C.冰雪消融D.河面结冰【练习2】(2024·宁夏·中考真题)下列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湿抹布变干B.放入饮料中的冰块消失31 C.新鲜肉放入冰箱冷冻室变硬D.从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红柿表面变湿【练习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如图是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B.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两个实验均应进行多次实验C.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D.甲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练习4】(2024·青海·中考真题)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蒸”月饼时,关于笼屉上方冒出的“白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B.“白气”是小水滴,是液化现象C.“白气”是水蒸气,是汽化现象D.“白气”是小水滴,是汽化现象【练习5】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蜡是。(填“晶体”或“非晶体”)31 (5)如图甲是某物质凝固时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图甲中的这种物质是;(b)物质在BC段这个过程中要热;(c)这种物质在某点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图乙所示℃。【练习6】(23-24八年级下·北京通州·期中)春节吃饺子是中国人传统的习俗,在准备年夜饭时,晓红尝试为家人煮饺子品尝。她听妈妈说,锅内放入适量的水,把水烧“开”后就下饺子,等饺子漂到水面一段时间便熟了。在操作过程中,她看到水中出现了气泡便放入饺子,结果饺子全都“破皮”了。开学后,她将自己的经历讲给老师听,经过多次讨论,晓红意识到自己在水没“开”的情况下放入饺子导致“破皮”。水“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带着这个疑问,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晓红探究了水在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1)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面上”)的顺序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正确使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过程中,下列哪个操作是违反安全规定的(多选)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酒精灯外焰对石棉网进行加热C.完成实验后,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    D.酒精灯意外燃烧,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2)当水温为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请你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图像。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9094979899100100100100100100(3)请你根据所画图像,得出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4)晓红第一次煮饺子“破皮”,是观察到出现如图31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气泡状态。认为水“开”了。请你结合压强知识分析出现乙图气泡状态的原因。1.(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以下是同学们对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B.地球的直径约为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D.某中学生短跑成绩约为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晾晒的湿衣服在逐渐变干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结冰”是凝固现象C.“热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冰”是非晶体,没有熔点4.(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5.(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31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6.(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大自然是神奇而多彩的。下列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清玉洁的雾凇,是热空气凝华放热形成的B.虚无缥缈的雾,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水凝固吸热形成的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液态水汽化吸热形成的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物态变化名)过程,需要(吸/放)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是(物态变化名)过程。8.(2024·福建·中考真题)31 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榫、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处减弱噪声。9.(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闭合开关加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10.(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早春季节小丹去雪乡游玩,发现迎着阳光的屋顶上积雪开始熔化,屋顶积雪熔化的速度可能与有关。小丹还想知道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要记录的数据有和;(3)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1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31 时间/0123456温度/℃929498989898(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2)调整后进行实验,水温升到92℃时,每隔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第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将装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不碰烧杯的底和侧壁),酒精灯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12.(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学校文艺演出时,为渲染气氛,老师将一些干冰放入水中,舞台上瞬间弥漫了大量“白雾”,同学们对此很好奇。(1)“白雾”是什么?大家讨论后认为“白雾”是小水滴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依据是。(2)“白雾”中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同学们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猜想2:杯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①为验证猜想1,小明取3小块相同的干冰片,一片轻放在水面上,另外两片分别放在漂浮的塑料片和硬纸片上,现象如图甲,说明猜想1是的。②为验证猜想2,小华先用温度计测出放入干冰前杯中水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用电子秤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再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及水的温度,发现。小华据此判断小水滴来自杯中的水,但不赞同猜想2,因为干冰升华时,不可能导致大量的水汽化。小华的判断得到大家的认可,理由是。31 (3)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小芳查阅资料了解到干冰在水中升华释放气体时,会产生剧烈振荡,把干冰附近的水击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雾化”的效果。①为验证这一观点,小芳在三个相同的杯内分别放入温度、体积相同的水或食用油,取三份等量的干冰,两份直接放入水和油中,另一份用纱布包裹起来放入水中,现象如图丙。比较两图,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②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支持这一观点的现象或设备:。31 专题01温度与物态变化清单01温度与温度计一、从水之旅谈起1.固态:(冰)、雪、霜、雾凇、冰雹;2.液态:(水)、雨、露水;3.气态:(水蒸气)。4.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二、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摄氏度),符号为(℃);3.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三、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使用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③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容器底)或(容器壁);⑤读数时玻璃泡(不能)(能/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清单02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特点:(1)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31 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5.图像:二、凝固:1.概念:物质从(液体)的变成(固态)的过程。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3.特点:(1)晶体:放出热量,温度(不变);(2)非晶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4.晶体凝固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5.图象清单03测量:长度与时间一、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2.方式:(1)蒸发:①特点: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31 ②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体流速)。(2)沸腾:①特点: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且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③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④水沸腾图象二、液化: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化要(放热)(吸热/放热)。清单04升华与凝华一、升华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2.升华要(吸热)(吸热/放热)。二、凝华:1.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2.凝华要(放热)(吸热/放热)。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熔化)、(汽化)、(升华)2.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凝固)、(液化)、(凝华)清单05全球变暖和水资源危机一、全球变暖31 1.概念:地球的气候系统出现长期的(温度升高)趋势。2.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的变化)、(火山喷发)等。(2)人为原因:(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进程加快)。3.影响:(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对农业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二、水资源危机1.现状:(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水生态系统破坏)。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节约用水)、(水资源调配)、(水污染治理)。三、珍惜每一滴水1.重要性:(生命支撑)、(生产基础)、(城市命脉)。2.节约用水的方法:(节约用水,避免浪费)、(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设施)。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设计实验将海波和石蜡砸碎分别放入两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两试管中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情况,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海波和石蜡开始熔化时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31 4.进行实验(1)试管内的海波和石蜡及烧杯内的水尽量多一些。(2)本实验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操作效果较好。大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的状态。(3)你能试着在图中画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吗?5.实验结论(1)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固液共存态)。(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________(不变)。(3)石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_(升高),它在熔化时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硬变软,最后变为液体)。6.评估交流(1)本实验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使物质受热均匀)。(2)晶体到达熔点后所处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③总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a)温度方面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状态变化方面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态(硬—软)—液态)。实验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1 (2)设计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观察烧杯中水沸腾的情况,用温度计测出水开始沸腾时及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3)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4)进行实验①观察水温度的变化、水发出声音的变化、水中气泡的变化,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还继续沸腾。②你能试着在图中画出水沸腾时的图象吗?(5)实验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表面)和________(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a)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____(由大变小),沸腾时____________(由小变大)。(b)水发出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大),沸腾时________(小)。③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___(吸热),但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6)评估交流①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灯焰的________(外焰)(选填“内焰”或“外焰”)加热。②李军同学在实验中,实验步骤正确,温度计读数无误,但测得水的沸点为98℃,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③张磊同学在实验中,装配器材正确合理,但加热了很长时间水还不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质量太大了(或水的初温太低了) )。为缩短从加热水直到水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加盖,合理即可))。31 ④撤去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底部还有余热)。【练习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铁网凝霜B.雾的形成C.冰雪消融D.河面结冰【答案】C【解析】A.铁网凝霜。这里的“霜”是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铁网上。故A不符合题意;B.雾的形成。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这里的“消融”指的是冰雪(固态的水)在温度升高时变为液态的水的过程,即熔化过程。故C符合题意;D.河面结冰。这是水在低温条件下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练习2】(2024·宁夏·中考真题)下列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湿抹布变干B.放入饮料中的冰块消失C.新鲜肉放入冰箱冷冻室变硬D.从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红柿表面变湿【答案】D【解析】A.湿抹布变干,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新鲜肉放入冰箱冷冻室变硬,是肉中的液态水变成固体的冰,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从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红柿,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西红柿,变成小水珠附在西红柿表面,是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练习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如图是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1 A.甲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B.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两个实验均应进行多次实验C.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D.甲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答案】D【解析】A.图甲中,使用水浴法对物质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两个实验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得到普遍规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探究“晶体熔化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物质的状态,探究“液体沸腾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水的温度,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大多数金属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甲实验装置不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练习4】(2024·青海·中考真题)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蒸”月饼时,关于笼屉上方冒出的“白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B.“白气”是小水滴,是液化现象C.“白气”是水蒸气,是汽化现象D.“白气”是小水滴,是汽化现象【答案】B【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用蒸笼蒸月饼时产生的“白气”是锅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练习5】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31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蜡是。(填“晶体”或“非晶体”)(5)如图甲是某物质凝固时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图甲中的这种物质是;(b)物质在BC段这个过程中要热;(c)这种物质在某点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图乙所示℃。【答案】(1)均匀受热(2)B(3)吸收不变固液共存(4)升高非晶体(5)晶体放76【解析】(1)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使试管及试管内物质受热均匀。(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B正确,A是俯视、是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3)[1][2]海波是晶体,因为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3]第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1][2]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可以看出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蜂蜡是非晶体。(5)[1]如图,物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2]BC过程是凝固过程,此过程放热温度不变。[3]零刻度在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每一个小格代表,示数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题目中给出两个物质,海波和蜂蜡,而海波是晶体蜂蜡是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的。【练习6】(23-24八年级下·北京通州·期中)31 春节吃饺子是中国人传统的习俗,在准备年夜饭时,晓红尝试为家人煮饺子品尝。她听妈妈说,锅内放入适量的水,把水烧“开”后就下饺子,等饺子漂到水面一段时间便熟了。在操作过程中,她看到水中出现了气泡便放入饺子,结果饺子全都“破皮”了。开学后,她将自己的经历讲给老师听,经过多次讨论,晓红意识到自己在水没“开”的情况下放入饺子导致“破皮”。水“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带着这个疑问,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晓红探究了水在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1)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面上”)的顺序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正确使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过程中,下列哪个操作是违反安全规定的(多选)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酒精灯外焰对石棉网进行加热C.完成实验后,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    D.酒精灯意外燃烧,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2)当水温为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请你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图像。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9094979899100100100100100100(3)请你根据所画图像,得出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4)晓红第一次煮饺子“破皮”,是观察到出现如图(选填“乙”或“丙”)所示的气泡状态。认为水“开”了。请你结合压强知识分析出现乙图气泡状态的原因。31 【答案】(1)自下面上AC(2)(3)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最终达到沸点,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4)丙见解析【解析】(1)[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按照自下面上的顺序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2]在正确使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过程中,使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用酒精灯外焰对石棉网进行加热,完成实验后,使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若酒精灯意外燃烧,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2)由表格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最终达到沸点,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4)[1][2]沸腾前,上面水的温度低,所以水蒸气被冷却液化,气体体积变小,气泡变小。水在沸腾时,所有水的温度相等,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会遇到温度较低的水,反而会不断有新的水蒸气加入气泡中,使其体积逐渐增大。此外,根据可知,随着气泡上升,其所在的深度减小,液体对气泡的压强也随之减小,进一步促进了气泡的膨胀。由题意可知,晓红第一次煮饺子时,水并未沸腾,故是观察到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气泡状态。1.(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以下是同学们对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B.地球的直径约为31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D.某中学生短跑成绩约为【答案】C【解析】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重力约为1N,故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km,半径约为6371km,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约为,故C符合题意;D.中学生100m短跑的时间约为15s,50m短跑的时间约为7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晾晒的湿衣服在逐渐变干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答案】B【解析】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结冰”是凝固现象C.“热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冰”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答案】B【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C.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D.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B。4.(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31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答案】C【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答案】B【解析】A.霜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C.露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雪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B。6.(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大自然是神奇而多彩的。下列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清玉洁的雾凇,是热空气凝华放热形成的31 B.虚无缥缈的雾,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水凝固吸热形成的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液态水汽化吸热形成的【答案】B【解析】A.冰清玉洁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B.虚无缥缈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B正确;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晶,该过程放热,故C错误;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B。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物态变化名)过程,需要(吸/放)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是(物态变化名)过程。【答案】升华吸凝华【解析】[1][2]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吸收玻璃泡传递的热量逐渐消失、变成紫红色碘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3]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玻璃泡温度降低,放出热量,碘蒸气逐渐消失变成碘颗粒,这是凝华现象。8.(2024·福建·中考真题)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榫、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答案】汽化人耳【解析】[1]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增加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汽化。31 [2]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9.(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闭合开关加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答案】98液化吸热【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2]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3]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吸热。10.(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早春季节小丹去雪乡游玩,发现迎着阳光的屋顶上积雪开始熔化,屋顶积雪熔化的速度可能与有关。小丹还想知道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要记录的数据有和;(3)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答案】见解析停表雪的状态变化时间温度见解析【解析】[1]早春季节小丹去雪乡游玩,发现迎着阳光的屋顶上积雪开始熔化,此时有太阳,温度升高,另外还有可能与其它外部因素有关,因此填写环境温度、屋顶材料、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积雪厚度、屋顶形状等合理即可。(2)[2]实验时需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值,因此,需要测量时间的停表。[3]由于实验室探究雪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因此实验中要时刻观察雪的状态变化。31 [4][5]实验过程中要分析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因此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3)[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若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熔点),则是晶体,若雪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改变(没有熔点),则是非晶体。1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时间/0123456温度/℃929498989898(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2)调整后进行实验,水温升到92℃时,每隔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第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将装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不碰烧杯的底和侧壁),酒精灯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答案】将铁架台的铁夹向上调一点96不能【解析】(1)[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将铁架台的铁夹向上调一点。(2)[2]第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此时水的温度为96℃。(3)[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31 (4)[4]将装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不碰烧杯的底和侧壁),酒精灯持续加热,试管中的不能沸腾,因为试管里面的水温度能到达沸点,但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试管里面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故不能沸腾。12.(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学校文艺演出时,为渲染气氛,老师将一些干冰放入水中,舞台上瞬间弥漫了大量“白雾”,同学们对此很好奇。(1)“白雾”是什么?大家讨论后认为“白雾”是小水滴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依据是。(2)“白雾”中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同学们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猜想2:杯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①为验证猜想1,小明取3小块相同的干冰片,一片轻放在水面上,另外两片分别放在漂浮的塑料片和硬纸片上,现象如图甲,说明猜想1是的。②为验证猜想2,小华先用温度计测出放入干冰前杯中水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用电子秤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再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及水的温度,发现。小华据此判断小水滴来自杯中的水,但不赞同猜想2,因为干冰升华时,不可能导致大量的水汽化。小华的判断得到大家的认可,理由是。(3)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小芳查阅资料了解到干冰在水中升华释放气体时,会产生剧烈振荡,把干冰附近的水击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雾化”的效果。①为验证这一观点,小芳在三个相同的杯内分别放入温度、体积相同的水或食用油,取三份等量的干冰,两份直接放入水和油中,另一份用纱布包裹起来放入水中,现象如图丙。比较两图,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1 ②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支持这一观点的现象或设备:。【答案】(1)小水滴看得见,而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看不见(2)错误26干冰升华结束后干冰升华需要吸热,使水温下降,不可能导致大量水吸热汽化(3)A、C现象:瀑布前有大量水雾;设备:雾炮车、超声波雾化器、喷雾器等【解析】(1)“白雾”主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其依据是小水滴看得见,而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是透明的,人眼看不见。(2)[1]漂浮的塑料片和硬纸片可减慢杯中水的蒸发,减少水蒸气的产生,则放入干冰后产生的白雾少,而三者上方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几乎是相同的,因此,白雾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即猜想1错误。[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26℃。[3]为判断水蒸气是否来于杯内的水,应比较干冰升华前后杯内水的质量是否变化,所以需要测出干冰升华结束后杯子和水的总质量m2及水的温度t2。[4]因干冰升华需要吸热,使水温下降,所以不可能导致大量水吸热汽化。(3)①[1]A、C实验中,干冰都放在水中,干冰直接放入水中时,会产生大量白雾;而用纱布裹着的干冰产生的白雾很少,因此,比较A、C两图可证明是干冰把附近的水击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雾化”的效果。②[2]日常生活中支持这一观点的现象:瀑布前有大量水雾;对应的设备有:雾炮车、超声波雾化器、喷雾器等。3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4-11-10 10:00:01 页数:31
价格:¥3 大小:9.83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