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6

2/46

剩余4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6文言文阅读【2024·七年级上·安徽蚌埠·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乙】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注释】①赀(zī):价格。②傅:凭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2)思而不学则殆           殆:(3)何子少好读书           好:(4)以揣摩当世之故         故:46,2.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4.【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请简要概括。【2024·七年级上·安徽滁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节选自《中庸》)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吾日三省吾身 省: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3)笃行之    笃:    (4)有弗学    弗: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6,(2)人一能之,己百之。8.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儒家的“博学”观点的。【2024·七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徐孺子①年九岁,尝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③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注释】①徐孺子(公元97-168年),即徐稺(徐稚)。②戏:玩耍,嬉戏。③若令:如果。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讲论文义    文义:    (2)差可拟    差:(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4)尝月下戏    尝:(5)人语之曰    语:    (6)不然    然: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1.【甲】文中,谢太傅更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12.【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6,【2024·七年级上·安徽宿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③,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④,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⑤。(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人,生平不详。②值:恰逢,赶上。③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求取生存。④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⑤获全:得到保全。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不亦说乎          说:②吾日三省吾身        省: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④传不习乎          传:⑤遂班军而还         遂: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甲】文强调和朋友交往的一个原则是“”,【乙】文则表现了古人所崇尚的“”。(用原文中的字填空)1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你的启示。46,【2024·七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友期行         期:      (2)不亦说乎  说:(3)人不知而不愠      愠:      (4)下车引之  引:(5)入门不顾          顾:18.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9.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20.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2024·七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4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节选自《礼记·大学》)[注]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德:美德。③齐:治理,整理。④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         故:     (2)思而不学则殆    殆:(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4)欲治其国者     欲:2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4.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外,【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什么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甲】文告诉我们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那么【乙】文告诉我们要做到哪些?【2024·七年级上·安徽蚌埠·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6,(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2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去后乃至()②入门不顾()③不亦说乎()④吾日三省吾身()⑤三军可夺帅也()26.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B.有朋自远/方来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三军/可夺帅也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8.在与人交往上,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从乙文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20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46,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2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3)俄而雪骤      骤:   (4)故穿庭树作飞花  故:3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1.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来描写雪花的。【2024·七年级上·安徽铜陵·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论语〉十二章》节选)【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①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46,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③,夫何忧何惧?”(《颜渊》)(节选自《论语》)【注释】①有道:有道德的人。②正:纠正。③疚:内心痛苦,惭愧。3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  (2)饭疏食饮水  饭:(3)就有道而正焉  就:  (4)内省不疚    省:3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3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35.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特点。【2024·七年级上·安徽六安·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闭门不出,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6,3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    故:          (2)博学而笃志    笃:(3)学而不思则罔   罔:          (4)患记问不若人   患:(5)温公尝言     尝3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3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39.你能从【甲】【乙】两文中感悟到哪些学习的道理?请写出四条来。【2024·七年级上·安徽六安·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①蚕:同“早”。②恸:极悲伤,大哭。③贰:两次,重复。④亡:同“无”。4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传不习乎②饭疏食③吾日三省吾身46,④于我如浮云4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阐述的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出身贵族的人。C.“不义而富且贵”中的“义”指行为的尺度。D.“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指仁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人谋而不忠乎?(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表现颜回形象品质的。【20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4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饭疏食     饭:(2)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3)及为相及:(4)阖户启箧取书户:46,45.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47.【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请你根据【甲】【乙】两文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20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4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去后乃至    去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③不亦说乎    说④吾日三省吾身    日49.翻译下面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②为人谋而不忠乎?5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6,A.【甲】文出自南朝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B.【乙】文选自《论语》,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C.“家君”是尊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D.“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是泛指,如“三人行”中的“三”是指几个。51.关于交友,【甲】【乙】两文共同提倡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好品质?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024·七年级上·安徽淮南·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乙】①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②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5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3)三军可夺帅也  (4)虽能必让5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君子养心,莫善于诚。54.请结合【甲】【乙】两文段,说说应如何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46,46,专题06文言文阅读【2024·七年级上·安徽蚌埠·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乙】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注释】①赀(zī):价格。②傅:凭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2)思而不学则殆           殆:(3)何子少好读书           好:(4)以揣摩当世之故         故:46,2.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4.【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请简要概括。【答案】1.同“悦”,愉快疑惑爱好,喜欢原因2.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3.(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他为此)缩减衣食(用度的开支)作为(购书的)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4.爱好读书;乐学忘艰;勤思博学;惜时刻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为: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殆:疑惑。(3)句意为:何子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好:爱好,喜欢。(4)句意为:来揣度当今世道形成的原因。故:原因。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该句句意:如果有不合的,就深入地进行思考,竟然是夜以继日。由“则”是连词,前面是后面的条件,故此处应断开;“则深湛思之”句意完整;“竟日继以夜”是对前面的评价。故正确断句为: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46,(1)句重点词语: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2)句重点词语:撤:缩减。费:费用。虽:即使。饥冻:忍饥挨冻。不顾:不在乎。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读书要读与思相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要以学习为快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出要珍惜时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提出要“博学”;联系乙文中“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的内容可知,通过何子“如果遇到有奇特的书,一定用大价钱把它购买回来,为此缩减衣食用度的开支作为购书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每次去田间巡走,一定拿着书。有时候去厕所,也一定是手拿一本书”“他所收藏的书有四万卷,几乎都粗略地浏览了一遍”“一旦遇到有些事情盘根错杂难于处理的,立即用古人的作法来相合。如果有不合的,学深入地进行思考,竟然是夜以继日”的行为,强调了好读书、乐读书、勤思博学和惜时刻苦;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一说学习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陋的饭食,着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46,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子夏说:“博闻广学又坚持自己的志向,仔细的求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何子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如果遇到有奇特的书,一定用大价钱把它购买回来,(为此)缩减衣食(用度的开支)作为(购书)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每次去田间巡走,一定拿着书。有时候去厕所,也一定是手拿一本书。他所收藏的书有四万卷,几乎都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大概是想要用来揽求各种称王称霸各种策略,来揣度当今世道形成的原因。一旦遇到有些事情盘根错杂难于处理的,立即用古人的作法来相合。如果有不合的,学深入地进行思考,竟然是夜以继日。【2024·七年级上·安徽滁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节选自《中庸》)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吾日三省吾身 省: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3)笃行之    笃:    (4)有弗学    弗: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人一能之,己百之。46,8.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儒家的“博学”观点的。【答案】5.自我检查、反省以……为快乐坚定不6.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7.(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2)别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8.①要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②要本着学不会绝不罢休的态度猎取知识。【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2)句意: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3)句意:坚定实行。笃:坚定。(4)句意:要么不学。弗:不。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句意: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坚强起来。“果能此道矣”为假设情况;“虽愚必明”与“虽柔必强”为结果,二者为并列关系;故断句: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2)人:别人;己:自己。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甲】“博学而笃志”和【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内容概括可知,儒家的“博学”提倡要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此外还要本着学不会绝不罢休的态度猎取知识。【参考译文】:【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46,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乙】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明白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所得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坚定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坚强起来。【2024·七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徐孺子①年九岁,尝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③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注释】①徐孺子(公元97-168年),即徐稺(徐稚)。②戏:玩耍,嬉戏。③若令:如果。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讲论文义    文义:    (2)差可拟    差:(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4)尝月下戏    尝:(5)人语之曰    语:    (6)不然    然: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1.【甲】文中,谢太傅更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46,12.【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答案】9.文章的义理大体不如,不及曾经告诉这样10.(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11.更满意兄女的答案。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12.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聪慧。【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2)句意: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3)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未若:不如,不及。(4)句意:曾经在月光下玩耍。尝:曾经。(5)句意:有人告诉他说。语:告诉。(6)句意:不是这样。然:这样。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2)譬如:如同、好像;瞳子:瞳孔;明:明亮。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点明兄女的姓名和身份、地位,侧面表现了(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可见更满意兄女的答案。1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甲文“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雪景,将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乘风而起的柳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雪花飞舞时的轻盈之态,取柳絮比拟飞雪的形状,说明飞雪骤且大的特征,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慧;46,乙文,九岁的徐孺子面对“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的问题,用“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来回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把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机智巧妙地回答了他人的问题,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其聪明智慧、能言善辩。【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告诉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该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2024·七年级上·安徽宿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③,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④,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⑤。(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人,生平不详。②值:恰逢,赶上。③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求取生存。④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⑤获全:得到保全。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不亦说乎          说:②吾日三省吾身        省: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④传不习乎          传:⑤遂班军而还         遂: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6,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甲】文强调和朋友交往的一个原则是“”,【乙】文则表现了古人所崇尚的“”。(用原文中的字填空)1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你的启示。【答案】13.同“悦”,高兴反省优点传授的知识于是14.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②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15.信义16.一个人再普通,也有优于别人的地方(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即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善于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②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反省。③句意: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善者:优点。④句意: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传: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⑤句意:于是整肃军马回去了。遂:于是、就。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①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②三:虚指,多个;必有:一定有;师:老师。1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甲】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知,《论语》强调与朋友交往的原则是要忠诚要守信,故“信”字非常重要;从【乙】文中“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可知,古人所崇尚的是“义”字,对朋友要讲义气。46,16.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联系“择其普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知,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其长处,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世搭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肯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乙】苟巨伯大老远来看望朋友病情,恰好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今天死定了,你可以离开了。”巨伯回答说:“大老远探望,你让我离开;损害做人准则而求活命,哪里是我荀巨伯(能)做出来的?”贼来到了,对巨伯说:“大军到来,整个城池将洗劫一空,你是什么人,而敢单独一人阻挡?”巨伯回答说:“我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换朋友活命。”贼相互对着说:“我们是一群不讲仁义的人,却进入了讲仁义的国度!”于是整肃军马回去了,全城也得到保全。【2024·七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友期行         期:      (2)不亦说乎  说:(3)人不知而不愠      愠:      (4)下车引之  引:(5)入门不顾          顾:46,18.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9.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20.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答案】17.约定“说”通“悦”,愉快生气,恼怒拉回头看18.(1)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2)陈太丘丢下他先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19.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0.两篇文章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立身处世的根本。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寸步难行。【解析】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句意为: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高兴。             (3)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4)句意为: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引:拉,牵。             (5)句意为: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1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1)谋:谋划事情;忠:尽心尽力。(2)舍:丢下,抛下;去:离开;乃:才。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46,根据元方的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他在批评友人:“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故此题应选原句为: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乙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可知两文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中华美德,也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人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讲诚信的人会受到他人的爱戴和尊重。【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乙】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2024·七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46,(节选自《礼记·大学》)[注]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德:美德。③齐:治理,整理。④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         故:     (2)思而不学则殆    殆:(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4)欲治其国者     欲:2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4.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外,【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什么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甲】文告诉我们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那么【乙】文告诉我们要做到哪些?【答案】21.学过的知识疑惑以⋯⋯为快乐想要22.(1)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身上)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2)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2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4.修身养性。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2)句意: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殆:疑惑;(3)句意: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乐;(4)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想要。46,2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择:选择;善:有点;从:指学习;改:改正。(2)欲:想要;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修其身:进行自我修养。2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欲诚其意者”表示要达成某个目标,应断开;“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为并列关系,指明达成某个目标的途径,应断开;故划分为: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根据甲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乙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知,两文都提及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根据乙文“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知,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可见乙文告诉我们要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2024·七年级上·安徽蚌埠·期中】4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2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去后乃至()②入门不顾()③不亦说乎()④吾日三省吾身()⑤三军可夺帅也()26.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B.有朋自远/方来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三军/可夺帅也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8.在与人交往上,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从乙文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答案】25.才看同“悦”,高兴反省改变46,26.D27.①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我)离开(走)了。②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28.共同强调的是诚信。对待他人要宽容(“人不知而不愠”);要时常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为人谋而不忠乎”);要有坚定的志向(“匹夫不可夺志也”)(写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2)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看。3)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高兴。                         4)句意: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反省。5)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2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A.下车(动作一)/引之(动作二);B.有朋(主语)/自远方来(谓语);C.知之者(主语,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好之者(谓语,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故选D。2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期,约定。行,出行。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2)为,替。谋,谋划。信,诚实。2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甲文强调为人要诚信,有礼。结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知,乙文也强调了为人要诚信。故两文都强调诚信。2)结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启示我们要心胸宽广。结合“吾日三省吾身”可知,启示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结合“为人谋而不忠乎”可知,启示我们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结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知,启示我们要坚定志向。结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参考译文】:46,【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暗示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20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2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3)俄而雪骤      骤:   (4)故穿庭树作飞花  故:3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6,(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1.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来描写雪花的。【答案】29.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文章的义理急,紧因此,所以30.(1)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31.《咏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以暖意融融的春天将至的感觉,充满丰富的意韵。《春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2)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3)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紧;(4)句意:所以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故:因此,所以。3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1)何所似:像什么;(2)差:大体;拟:相比。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子胡儿将雪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比作在空中撒盐的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雪骤的场面;甲文中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雪景,将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乘风而起的柳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雪花飞舞时的轻盈之态,取柳絮比拟飞雪的形状,说明飞雪骤且大的特征,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以春景写冬景,给人以暖意融融的春天将至的感觉,富有意蕴美。46,乙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中的一个“嫌”字将雪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期待春天的来临,雪好像懂得诗人所想化作飞花在庭院树间穿飞,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参考译文】:【甲】: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024·七年级上·安徽铜陵·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论语〉十二章》节选)【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①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③,夫何忧何惧?”(《颜渊》)(节选自《论语》)【注释】①有道:有道德的人。②正:纠正。③疚:内心痛苦,惭愧。3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  (2)饭疏食饮水  饭:(3)就有道而正焉  就:  (4)内省不疚    省:3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3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6,(2)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35.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特点。【答案】32.同“悦”吃接近反省3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34.(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2)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35.待人宽容;安贫乐道;敏事慎言;自我反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解析】3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不也是很快乐吗?说:同“悦”;(2)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吃;(3)句意: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接近;(4)句意:内心反省而不内疚。省:反省。33.本题考查断句。句子意思: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食无求饱”与“居无求安”为并列关系;“敏于事而慎于言”体现君子在做事和说话的特点;正确断句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3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于我: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2)忧:忧愁;惧:恐惧;斯:这;谓:叫做。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可见君子应待人宽容;甲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从交友、学习等方面反思自己的行为;联系乙文“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可见君子善于自我反省;46,甲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写颜回生活条件艰苦,但是颜回乐在其中,可见君子是安贫乐道的;根据乙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知,君子是敏事慎言的;根据乙文“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知,君子是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乙】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2024·七年级上·安徽六安·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闭门不出,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3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6,(1)温故而知新    故:          (2)博学而笃志    笃:(3)学而不思则罔   罔:          (4)患记问不若人   患:(5)温公尝言     尝3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3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39.你能从【甲】【乙】两文中感悟到哪些学习的道理?请写出四条来。【答案】36.(1)学过的知识(2)坚定(3)迷惑(4)担心(5)曾经37.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38.(1)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2)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了。39.示例:①及时温习并实践;②学习和思考互相结合;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④学会取长补短。⑤要有好学、不甘落后的精神。⑥读书最好是要能成诵。⑦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答出四点即可)【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故:学过的知识;②句意: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③句意: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患:担心;④句意:司马光曾经说。尝:曾经。46,3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句意为:(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用力多者收功远”主谓结构,应在“远”后停顿;“其所精诵”偏正结构,做主语,应在“诵”后停顿;因此断句为: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3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句中注意重点词语“三(几个),必(一定)”要理解正确;②句中注意重点词语“咏(吟咏),得(收获)”要理解正确。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甲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概括出:及时温习并实践;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概括出:学习和思考互相结合;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概括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概括出:学会取长补短。结合乙文“患记问不若人……”可概括出:要有好学,不甘落后的精神;结合“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可概括出:读书最好是要能成诵;结合“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可概括出: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2024·七年级上·安徽六安·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4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①蚕:同“早”。②恸:极悲伤,大哭。③贰:两次,重复。④亡:同“无”。4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传不习乎②饭疏食③吾日三省吾身④于我如浮云4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阐述的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出身贵族的人。C.“不义而富且贵”中的“义”指行为的尺度。D.“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指仁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人谋而不忠乎?(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表现颜回形象品质的。【答案】40.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②吃③每天④对,对于41.A42.(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2)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46,43.甲文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痛苦与颜回“一箪食,一豆羹”,仍“不改其乐”进行对比,表现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乙文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孔子“哭之恸”的行为,以及与鲁哀公的对话侧面突出颜回勤奋好学、自律自省、待人谦和的品质。【解析】4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句意:我整天吃粗粮。饭:吃。(3)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4)句意:对我来说像天上的浮云。于:对,对于。4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内容理解。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C.“不义而富且贵”中的“义”指仁义;D.“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指仁德;故选A。4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1)为:替;谋:谋划;忠:竭尽自己的心力。(2)堪:能忍受;改:改变。4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甲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将不能忍受生活条件艰苦的人们与处在其中甘之如饴,自得其乐的颜回进行对比,凸显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乙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通过孔子因颜回早死而极悲伤,大哭的行为,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评价颜回好学,不迁怒于人,不重复犯错),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突出颜回勤奋好学、自律自省、待人谦和的品质。【参考译文】:【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像天上的浮云。”46,【乙】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20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4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饭疏食     饭:(2)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3)及为相及:(4)阖户启箧取书户:45.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47.【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请你根据【甲】【乙】两文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46,【答案】44.(1)吃;(2)好的方面、优点;(3)到、等到;(4)门45.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6.(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像流水一样(快速地)处理完了。47.《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的论述,对赵普处理政务帮助很大。【解析】4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吃粗粮。饭:吃;(2)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3)句意为:等做了宰相。及:到、等到;(4)句意为: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户:门。4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既薨”是已经去世之意,其后应断开,“之”作宾语,“则”用在句首一般其前面应断开。正确停顿是: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不义:用不正当的手段。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2)句重点词语:及:等到。临政:处理政务。处决如流:像流水一样(快速地)处理完了。4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论语》中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如“温故而知新”。还有学习态度的内容,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有个人修养的内容,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对于赵普处理政务有很大的帮助。根据乙文中的“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知,他学习《论语》有着明显的效果。所以他才对“论语”手不释卷。【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46,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乙】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20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4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去后乃至    去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③不亦说乎    说④吾日三省吾身    日49.翻译下面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②为人谋而不忠乎?5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出自南朝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B.【乙】文选自《论语》,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46,C.“家君”是尊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D.“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是泛指,如“三人行”中的“三”是指几个。51.关于交友,【甲】【乙】两文共同提倡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好品质?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答案】48.离开回头看同“悦”,愉悦每天49.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②为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了心力?50.C51.诚信是交友之道。甲文中“友人日中不至”是从反面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乙文中曾子反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从正面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解析】4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1)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去:离开。(2)句意:元方头走进家门没有回头。顾:回头看。(3)句意:不也很快乐吗?说:通“悦”,愉快。(4)句意: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日:每天。4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惭:感到惭愧;引:牵、拉;(2)为:替;谋: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0.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C.“家君”是谦词,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故选C。51.本顾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写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好在中午同行,朋友却没在约定的时间到,从反面表达了诚信的重要性。乙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写曾子每天反省自身是否有有违背诚信的行为,以曾子自我反省的正面形象来表达诚信交友的重要性。可见甲乙两文共同提倡了诚信是交友之道。46,【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于是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2024·七年级上·安徽淮南·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乙】①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②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5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3)三军可夺帅也  (4)虽能必让5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君子养心,莫善于诚。54.请结合【甲】【乙】两文段,说说应如何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46,【答案】52.同“悦”,愉快生气,发怒被剥夺谦让53.(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2)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54.示例:①要心胸开阔,不被人了解时不应怨恨生气。②求取富贵要合乎义,不取不义之财。③要坚守志向,不懈追求。④要勤学好问,懂得谦让。⑤要真诚待人,踏实做事。【解析】5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发怒;(3)句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被剥夺;(4)句意为: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让:谦让。5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乐:快乐。(2)重点词语: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养心:修养身心。莫:没有。于:比。5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根据甲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可知,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善于包容别人;根据甲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可知,修身要能忍受贫苦的考验,不希求不义之财,不在物欲上过分追求;根据甲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他的志向”可知,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坚守气节,不懈追求;根据乙文“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的意思“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可知,要谦虚好学,懂得谦让;根据乙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的意思“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可知,为人处世要真诚,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或事。【参考译文】:46,【甲】: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在这当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他的志向。”【乙】: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4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1-05 07:20:01 页数:46
价格:¥3 大小:113.55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