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4

2/144

剩余14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024秋)143 数学游戏1.在校园里找一找【课题名称】第1课时在校园里找一找【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页--3页。【教学目标】1.能比较清晰的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数学活动内容,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经历数学回答游戏“观察→提问→回答”的基本步骤。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难点]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开学啦!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看!这是我们的新学校!小朋友跟爸爸妈妈说再见,一起来进入校园看看吧!学校真美呀!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校园吧!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交流。课件出示教科书2-3页情境图:教师:和新同学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你发现校园里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教学提示:自由发挥找一找,分为两类:一类是找人,另一类是找物。找人的话可以找一找小朋友。找物就找一找学校的重要建筑,比如国旗台、教室等建筑。2.考察学生对数和数量的认识。(1)教师:你能数一数校园里的各种设施的数量吗?预设1: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预设2:分类垃圾桶有4个!……教师:校园里的各种设施,我们都要爱护,不能去破坏它!(2)教师:说一说教学楼前面小朋友都玩什么游戏?预设1:3名同学在跳绳。预设2:2名同学在踢毽子。教师:玩游戏时要注意安全哟!(3)教师:花坛里开着向日葵花,数一数,有几朵?预设:有8朵。教师:在花坛周围你还看到了什么?预设:还有2名同学来给向日葵花浇水。教师:我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花草草。(4)教师:你还能在校园里找到什么呢?找一找,说一说。预设:学生说发现天空中出现9个鸽子,国旗台有2个台阶等。[设计意图]143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表达,就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顺利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看图,数一数,说一说。(课堂练习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有序的找一找,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注意量词的使用。(2)看图,连一连。(课堂练习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在图中数一数每种动物的数量,数的时候提示学生按顺序数,可以使用标记法,不重复、不遗漏。2.思维训练:认一认,读一读。(课件展示)教师:这些数字你认识吗?请你大声的读出来!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认识了校园中建筑设施,认识了自己班级的位置;还知道了在操场上活动要注意安全,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2.在操场上玩一玩【课题名称】第2课时在操场上玩一玩【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页--5页。【教学目标】1.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2.经历丰富的数学游戏,体验数学的乐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重点]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难点]体验数学的乐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学生活动图:教师:有几名同学?他们在做什么?通常在哪里进行这些活动?预设1:一共有5名同学。预设2:左边的2名同学在踢毽子,右边的3名同学在跳绳,预设3:这些活动一般在学校操场,或者是在空旷广场上。教师:这节课我们也一起去操场上玩一玩!143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游戏。(1)游戏一:桃花朵朵开教师: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谁来说说游戏规则?预设:开几朵,就是几个人一组拉着手!教师:以大组为单位和新同学一起试一试“桃花朵朵开”游戏吧![设计意图]训练想象力,增强对数和数量的认识。教师主持,学生执行。例如,老师说“开六朵”,一组小朋友用6只手拢成一个圆圈。教师不断换数字,反复玩。(2)游戏二:单、双脚交替跳教师:这是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谁来说说游戏规则?预设1:这是跳格子游戏。参与游戏的同学分两组,先通过的一组胜利!预设2:双脚跳进○,单脚跳进△。预设:3:也可以单脚跳○,双脚跳△。玩之前先讲好规则。教师:我们的规则是:双脚跳进○,单脚跳进△。先在开始分组,分组时,两组人数要相同。找几个同学一起跳一跳,你跳对了吗?[设计意图]运用肢体动作认识图形,分清单双数,完成游戏训练动作协调性,对图形和数量初步感知。(3)网鱼教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预设1:他们在玩捉鱼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预设2:我知道,先由一人当网,捉一人时两个手拉手成“网”继续捉。每捉一人,“网”增加一人,直到捉完所有人!教师:数一数,有几个人在当“网”,还有几个人没有被网住?预设:好多人在当“网”,我来数一数,1、2、3……教师:这几个游戏真好玩!玩游戏时要注意什么呢?预设:注意安全,遵守游戏规则……[设计意图]考查孩子的想象能力,随机分组,还可以把鱼想象成兔子、飞鸟、树等其他的物体。2.有序回教室。教师:游戏时间结束了,大家都要回教室。回教室时大家要遵守哪些纪律?预设:轻声慢步回教室、自行站排上楼梯、靠右能行不拥挤、文明学生我做起……教师:图中的男生多1个。怎么知道男生多1个的?数一数,男生有几个?女生有几个?预设:男生有6人,女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1个。教师:图中男生谁最高?女生里谁最高?怎么才能长高呢?预设:最后面的男生和女生最高,要多吃蔬菜不挑食,多运动才能长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考查孩子对身高的认识,对位置的了解以及对数的比较,训练学生对身体高矮的认识,对物体位置的变动、数量和顺序的理解,对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课堂练习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让学生说一说游戏规则,并看图数一数玩游戏的人数。(2)(课堂练习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数字和图形。2.变式训练。学游戏:五子棋(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数一数黑子和白子谁先形成五子连珠。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说说丢手绢游戏的规则,在说说小朋友们围成了什么形状,还可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玩游戏……143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间可以玩有趣的游戏,要注意安全,更要遵守游戏规则。进出教室要有秩序。【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3.在教室里认一认【课题名称】第3课时在教室里认一认【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页--7页。【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室里认一认自己的班级、认一认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些什么、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体会几和第几,掌握并正确运用“前后左右”,认识教室里的位置和次序。2.经历介绍活动,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并正确运用“前后左右”。[难点]经历介绍活动,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数学。【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这是实验小学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他们邀请我去他们的班级里看看,我们一起去参观他们的班级吧!(板书课题:在教室里认一认)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教室里的前后左右教师:一年级有6个班,我们是一(3)班。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有班牌,我们看班牌能找到自己的班级。教学提示:分辨基数和序数,变化提问: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我们班是一几班?一(1)班的数字1表示什么?隔壁班是一几班?教师:仔细观察,教室里都有什么?预设:教室里有好多东西呀,墙上挂着一面国旗!教学提示:介绍教室里的物品,熟悉“某处有某物”的介绍方法,练习方位和数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室说一说:前面有空调,头顶上有灯,中间有桌椅,后面有清洁区、图书角等。教师:我们怎样描述国旗的位置,让大家很清楚的找到呢?教师:(1)物体的正面是前面,和前面相对的面是后面。(第5页课件展示)(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小手指一指教室的前面和后面。(2)面对物体的前面,左手对的方向是物体的左边,右手对的方向是物体的右边。(听口令做动作)用你的左手指一指教室的左面,用你的右手指一指教室的右面。(3)头顶的方向是上面,脚踩的方向是下面。143 (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小手指一指教室的上面和下面。教师:现在和同桌说一说教室里面物品的位置。预设1:教室的前面有国旗、黑板,后面有……预设2:教室的左边是窗户,右边是教室门。小结:有讲台的一边是教室的前面,选定前面之后,前后、左右、上下也就确定了。2.认识新朋友教师:新的班级,新的同学,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吧!预设:我是小红,我家有4口人,我原来在朵朵幼儿园,喜欢画画。教师:你能像她一样和新同学介绍一下你自己吗?3.我的前后左右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教师:我们面向一方是前,背对的一方是后。(第12-15页课件展示)(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小手指一指你的前面和后面。左手对的方向是左,右手对的方向是右。女同学在男同学右手的一边,我们就说女同学在男同学的右边。教师:男同学在女同学的哪一边呢?用左右说一说。男同学和女同学谁在左边呢?预设:男同学在女同学的左边,女同学在男同学的右边。教师:转身之后左手和右手不变。现在女同学在男同学的左边还是右边呢?男同学和女同学谁在左边?预设:女同学在男同学的左边。男同学在女同学的右边,小结: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小组合作:(第17页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室里认一认自己的班级、认一认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些什么、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并介绍自己的家庭人口数和幼儿园生活,在这些过程中,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培养学生数感、空间观念、数据意识等核心素养。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课堂练习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认清“前后”方向。(2)看图说一说,填一填。(课堂练习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分清它前、后、左、右的方向,最后再填空。3.变式训练。用“上”“下”“左”“右”,填一填。(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认一认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然后确定观测点(“在”后面的小动物是观测点),最后找小动物在观测点的哪个方向。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师:仔细观察,图中都有那些动物?说一说大象的上面,前面,后面都有哪些小动物。教学提示:先圈出观测点大象,再引导学生观察。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面向的一方是前,背对的一方是后;左手边是左,右手边是右。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4.在教室里玩一玩【课题名称】第4课时在教室里玩一玩【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页--9页。【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正确区分身体的左右,体会“几”与“第几”,理解一一对应思想,体验立体图形的组合之妙。2.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难点]理解一一对应思想。【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这些游戏我们一般会在哪里玩?预设:2个小朋友在踢毽子,3个小朋友在跳绳,小朋友一般在操场上玩这些游戏。教师:在操场上还能玩哪些游戏呢?预设:跳格子、网鱼、投沙包……教师:在操场玩累了,回教室里玩一玩吧!教室里不能踢毽子和跳绳,但教室里的游戏更有趣,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在教室里玩一玩)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游戏一:听指挥做动作(1)我说你做游戏规则:一人说指令,一人做动作,摸找身体的部位,复习左右方位知识。(2)正话反做游戏规则: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教学提示:左右方位难度进阶,一人说举左手,另一人要由左想到右,再举起右手。教师:和同桌一组,按照游戏规则玩一玩这2个游戏。[设计意图]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合作学习的习惯。2.游戏二:萝卜蹲教师:听口令做动作,若干同学排成一排,以其中一人为中心发指令,如“我左边第三人蹲下,我右边3个人蹲下”等,其他人做动作。[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几”和“第几”的认识,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和数字有关的游戏,先按要求数数,接着5继续数三个数。预设:6、7、8。3.游戏三:抢椅子教师:下面是玩抢椅子游戏,想一想为什么有人没坐到椅子?(课件展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预设1:玩抢椅子游戏,椅子要比人少。预设2:6把椅子,7个人,椅子比人少1,人比椅子多1。教师:我们也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设计意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体验人数和椅子之间的多少关系。当椅子有空余,说明人数小于椅子数;当有人站着,说明人数大于椅子数。也可以抽象出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比如5把椅子多于4个人,就是5>4或4<5。4.游戏四:搭积木、拼图143 教师:这些小朋友在玩搭积木和拼图游戏,仔细观察他们都用了那些图形,拼搭成了什么图案?预设1:他们用一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拼了一辆车。预设2:他们用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拼成了一些小动物。教师:这里还有很多积木和图形,我们一起玩搭积木和拼图游戏。想一想你要拼什么,再开始动手拼搭,拼搭好之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图形?[设计意图]1.认识立体图形,学会拼组知识,同时熟练摆一摆的过程,体会图形的滚动与不能滚动的特性及搭建稳定的技巧,积累活动经验。2.平面图形的拼组,运用数和数量知识,熟练掌握不同图形的名称、特点及拼成的图形等。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课堂练习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引导学生区分前后,再数一数。(3)(课堂练习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引导学生区分左右,再数一数,按要求画标记。4.变式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特征,再说图形的名称。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师:仔细观察,图中都有那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用标记法数一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第几:第1、第2……多少: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图形:圆柱、长方体、三角形……【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5.学习准备【课题名称】第5课时学习准备【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页--1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认真听讲等,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3.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学习数学化的表达与交流,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143 [难点]学习数学化的表达与交流。【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课了!你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吗?预设1:上课要在座位上坐好!预设2:上课不能随意讲话,要认真听课。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上课我们都要准备什么?(板书课题:学习准备)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情景图:(1)课前准备教师: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预设1:图上有一个钟表,我知道现在的时间是8:30。预设2:这会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教师:每天8:30开始上课,我们要按时上课不迟到,学习用品要在课前准备好,后背挺直坐端正,一尺一拳一寸远,等待老师来上课!(2)课堂纪律教师:你知道上课我们要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吗?预设:认真听讲;举手发言用右手……教师: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站直再开口;说话响亮口齿清;别人发言仔细听。(3)课后注意教师:下课了,我们要做些什么呢?预设:书本摆在左上角,笔袋放在……教师:下课了,要休息;书本文具一整齐。打开水瓶咕咚咚,上完厕所再游戏。(3)汇报交流教师:同学们太棒了,知道这么多的日常规则,你能和同学说一说课前要做哪些准备?上课要怎么做?课后要注意什么呢?预设:上课前要准备好书上课用的书本,文具。上课认真听课,主动举手发言。有不懂的问题,要先举手,再提问。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上课坐姿要端正。下课把书本文具摆放在课桌一角。进出教室或卫生间要有秩序。上下楼,靠右侧行走。不打不闹,轻声慢步。……教师:你最喜欢校园里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和同桌说一说。预设:我最喜欢学校的绿草坪,躺在上面软软的。教学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通顺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设计意图]这是一节“课堂礼仪”课。“每天8:30开始上课”,培养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认真听讲,举手发言用右手”。这是课堂常规训练,也可以教师自设课堂指令,让学生熟悉并执行,为下一阶段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书本放在左上角,笔袋放在……”课堂物品摆放,整理桌面,保证桌面整洁。教师可以向学生交代课堂上的行为、纪律和交流的日常规则。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43 1.课堂练习:(1)(课堂练习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说一说每幅图的学生再做什么,在判断他们的行为对吗?不对的要说明理由,并说一说应该怎样做。(4)(课堂练习第2题课件展示)教师:先想一想被遮住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变式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说一说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再数一数有几个人在玩。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说一说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规则,图中有几只“老鹰”和几只“小鸡”,再确定一共有几名小朋友在玩这个游戏。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前---准备好书本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大声发言课下----书本摆放整齐放桌角【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1~5的认识【课题名称】第1课时1~5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页--16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读、写这5个数。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难点]1~5各数的写法,初步培养数感。【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学生]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43 课件出示教科书P12~13情境图。教师:你们看!院子里热闹极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小狗、鹅、花、房子、小朋友等;有的学生会说出物体具体的数量,但有些学生观察到的信息是凌乱的,不全面的。教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都记不住了,想一想,怎样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呢?预设:学生会想到画下来、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直接写数等方法。教师: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呢?(直接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5各数。(板书课题:1~5的认识)[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用数表达的迫切需求,自然引入新课。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认读1~5各数1.认识“1”。教师:说一说,图中事物分别是什么,用哪个数字表示?(第3页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1”,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你能试着涂一涂,涂出1个○吗?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14页涂出1个○。教师:想一想1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预设:1还可表示1根小棒、1只猫、1个小朋友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1朵花、1个水杯、1张书桌等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设计意图]从情境图中个数是“1”的物体出发,由实物图抽象出数字“1”。在此基础上回归生活,对“1”的意义及时进行拓展提升,使学生理解“1”不仅可以表示1个动物、1株植物,还可以表示1个物品、1座房子等。事物的属性不同,但它们的个数都是“1”,所以都可以用“1”来表示,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字“1”的有效建构。2.认识“2”。教师:说一说,图中事物分别是什么,用哪个数字表示,再涂出来。(第5页课件展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2”,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还可以用2表示呢?预设:学生会想到食盘、箩筐的数量都是2个,都可以用2表示。教师:食盘、箩筐的数量都是2个,它们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地方藏着“2”呢?预设:学生很容易找到身体中的“2”,比如2只眼睛、2只胳膊、2只手等。[设计意图]认识“2”的方法与“1”基本相同,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能用“2”表示的物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加深学生对“2”的意义的理解。3.认识“3、4、5”。师:图中还剩下什么物体我们没有数过?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选择一种物体数一数,看它有几个,并用小棒摆一摆,再想一想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涂一涂。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全班交流。预设1:3只小鸟,3个萝卜可以用3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3”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3只蝴蝶、3盆花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预设2:4棵向日葵,4个南瓜,可以用4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鸡,4个苹果等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预设3:5只鸭子,5个玉米可以用5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5个手指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在黑板上贴数字卡片“3”“4”“5”。143 [设计意图]前面的环节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的。从实物中抽象出“3”“4”“5”的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动手操作,体会1~5的基数意义1.拨一拨,数一数。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计数器上拨了几颗珠子?可以用几个小正方体来表示?你能说出得到的数吗?课件继续演示,依次增加一颗珠子,让学生说出现在有几颗珠子,用几个小正方体来表示?说出得到的数吗?预设:学生会依次说出1、2、3、4、5颗珠子,分别用1、2、3、4、5这些数来表示。教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依次多1。2.描一描,写一写。教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都比较熟悉了,首先观察一下这5个数分别像什么。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这些数。下面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这几个数字。(第17-18页课件展示)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强调写满格。学生在教科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表扬、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设计意图]直接呈现写数字范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从哪儿起笔、怎么拐弯、何处收笔。实体数字、虚线数字、空格等练习方式并存,便于学生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布局,既规范学生写字,又能使学生感受怎样书写才美观,养成认真仔细的书写习惯。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16页做一做第1题。先请学生说数字,然后动手圈一圈,圈法不唯一。(2)教材16页做一做第2题。先数一数物品的数量,然后动手连一连。(3)教材16页做一做第3题。先数一数物品的数量,然后动手写一写,书写规范。(4)教材16页做一做第4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方法多样化。2.变式练习:(1)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数一数物品的数量再填数。(2)按顺序填数。(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说一说几的后面是几,几的前面是几。3.思维训练按顺序填门牌号。(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逐步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再仔细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引导学生细心检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2.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1.2比大小【课题名称】第2课时比大小【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7页--18页。【教学目标】1.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在用具体事物比较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发展初步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意识。3.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规范书写、积极表达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难点]理解符号“>”“<”“=”的含义,会区分“>”“<”。【课前准备】[教师]教具:9张猴子、3张桃、2张香蕉、4张梨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P17情境图。教师:小猴子们到野外聚餐,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猴子、桃、香蕉、梨,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猴子及各种水果的数量。[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想一想,每只小猴分一种水果,哪种水果够分,哪种不够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每只猴子分一种水果,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学习“=”。教师:图中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请大家数一数、写一写。预设:图中有3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教师:1只猴子吃1个桃,桃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也有3个,猴子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所以桃够分。教师:请你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桃的图片。预设:大多数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比多少”时的经验,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并且说明1只猴子对应1个桃,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看,左边的3只猴子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左边写“3”,右边也写“3”)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同样多)对,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预设:学生可能回答:3=3。(板书“=”)教师:“=”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带领学生读一读:3等于3。(板书:等号3等于3)教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143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出,可以用“=”表示相等。将“3与3同样多”等写成“3=3”,并讲解“=”的读写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学习“>”。教师: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哟!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香蕉的图片。预设1:不够,因为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或者说2根香蕉比3只猴子少。预设2:因为猴子比香蕉多,所以不够分,3比2大,可以用3>2来表示。预设3:因为香蕉比猴子少,所以不够分,2比3小,可以用2<3来表示。学生在汇报时可能表达不清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为猴子比香蕉多,3比2大,所以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是不够分的,我们还可以用“3大于2”来表示。(板书:3>2)教师:“>”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大于2。(板书:大于号3大于2)教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你会写“>”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3.学习“<”。教师:每只猴子分1个梨,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摆一摆,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预设1: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1个;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预设2:3比4小,4比3大,所以梨够分。如果学生可以说出“4>3”的式子,让学生说明表示的意义,教师补充;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说明4比3大,反过来说明3比4小,我们还可以用“3小于4”来表示3比4小。(板书:3<4)教师:“<”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小于4。(板书:小于号3小于4)教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小结:数的大小我们还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3和3在一起所以3=3;3在2的后面所以3>2;3在4的前面3<4。[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习从具体物品中的比较抽象到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体会“>”和“<”的含义,感知符号的数学功能。4.书写“=”“>”和“<”。教师:你会写“=”“>”和“<”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写字格里示范书写“=”“>”和“<”,学生模仿。教师:你还可以比较哪些事物的数量?小组合作:找出图中可以比较的事物,比较它们的数量,并记录下来。说一说:为什么一个是大于号一个是小于号呢?预设:数字位置变化,符号也会变化。5.区分“=”“>”和“<”。(1)区分三种符号。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不同的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或者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和“<”。教师:“>”和“<”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吗?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相同点是“>”和“<”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不同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143 (2)利用儿歌记忆符号。师:请你观察前面三道式子,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表示左边的数与右边的数同样多,“>”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设计意图]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从意义上理解并进行区分。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符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17页做一做第1题。先数一数松鼠和松果的数量,再比较。(2)教材18页做一做第2题。用一一对用的方法连一连,或者先数数再比较大小。(3)教材18页做一做第3题。先观察事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说一说谁的数量多,谁的数量少,再比较大小。(4)教材18页做一做第4题。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5)教材18页做一做第5题。说一说几和几比,几大几小,填什么符号。2.变式练习:(1)先填数,再比一比。(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数一数物品的数量用对应数字表示出来,再比较大小。(2)数一数点子图,比一比大小。(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先数一数电子的数量用对应数字表示出来,再比较大小。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逐步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再仔细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引导学生细心检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比多少时,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有剩余个数的物体多,没有剩余个数的物体少。【课后作业】1.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3、4题;【教学后记】1.3第几【课题名称】第3课时第几【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9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143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说明相关物体有几个和某个物体是第几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3.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初步积累观察经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几和第几。[难点]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排过队吗?为什么要排队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放学回家时要排队,购物时要排队,因为不排队就没有秩序,大家挤来挤去很危险,还有的学生会说排队是讲文明的行为。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排队是讲文明的行为,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排队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第几)[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自然地导入新课。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讲解例题,引出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19情境图。教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好多人在排队等车。教师:仔细观察,图中有几人排队?预设:学生很轻松说出5人,可以指名学生到屏幕前对着图数一数,再让全班学生齐数一遍。教师:看看小男孩排在第几?指名学生到屏幕前对着图数一数,数的时候说“第1”“第2”。教师:对,排队时一般是从前往后数。小男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预设:学生思考后回答:小男孩前面有1人,后面有3人。教学提示: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怎么数的”,让学生明白排队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前面数起,体会从前往后数出第几的相对性。教师:你能照着这样的句式再说说另外几人的排队情况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预设1:长头发的阿姨排第1,她前面没有人,后面有4人。预设2:短头发的阿姨排第3,她前面有2人,后面有2人。预设3:拉箱子的叔叔排第4,他前面有3人,后面有1人。预设4:背包的叔叔排第5,他前面有4人,后面没有人。[设计意图]对于几和第几,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通过现实场景,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几和第几的初步体验。教师:小男孩排第2和有2人意思一样吗?预设:学生心里都明白有区别,但是毕竟年龄小,很难表达清楚。教师要指导学生说出2表示一共有2人,第2表示小男孩,只有1人。师小结:几是指一共有几人,表示事物的数量。第几是指其中的1人,表示事物的顺序。几和第几表示的意义不同。(板书)教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1:第1个人和第5个人之间有几个人?预设2:拉箱子的叔叔后面有几人?教学提示:学生只要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看图找到正确答案。2.巩固“几”和“第几”的认识。(1)排队游戏。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几位同学上讲台(5人),让学生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排第3的是谁,从右数,××143 同学排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预设:学生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很轻松。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设计意图]利用例题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到随着人数的变化,每个人在队伍中的位置也会变化。再联系生活,利用班级同学排队,进一步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2)小组讨论。课件出示讨论要求:教师:同桌为一组,说一说怎样确定一排人的位置数?想一想同一位置,从不同方向数,结果怎样?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小结:我们要先确定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后往前数,数到几就是第几。从不同的方向数,顺序不同。(3)生活中的“第几”。(第12-14页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第几”。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19页做一做第1题(1)。先确定方向,再从1开始数到4,最后给第4只小鸟涂色。(2)教材19页做一做第2题(2)。找出从右边数的第2只小鸟,让学生明白飞走的是1只小鸟。(3)教材19页做一做第2题。先确定方向,再找“第几”。关键是区分“几”和“第几”。2.变式练习:(1)数一数,圈一圈。(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先确定方向,再找“第2”。(2)想一想,圈一圈。(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先确定方向,注意区分“2个”和“第2个”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逐步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细心检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几”表示物体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第几”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次序,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2.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课后作业】1.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题;【教学后记】143 1.4分与合【课题名称】第4课时分与合【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页—21页。【教学目标】1.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3.逐步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探究2~5各数的分与合。[难点]感受分与合的联系和有序性。【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圆片[学生]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小熊种的玉米成熟了,看!这些玉米多鲜嫩。如果我们要把5个玉米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与合”的知识。(板书课题:分与合)[设计意图]在数一数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而然导入新课。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感受5的不同分法。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5个圆片代表5个玉米。试着分一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看看把5个玉米分成2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操作,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预设1:展示学生用圆片摆一摆的结果。预设2:展示学生写一写的结果。预设3:分的无序状态。教师:请你观察这三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分的时候把5先分成1和4,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2和3这种分法,接着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3和2,4和1这种分法。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按顺序分,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巧妙引导,学习5的分解。教师:你能根据第一幅图的意思,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你能根据另外几幅图的意思,说说5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自己试着像老师这样写一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教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的分成吧!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3.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组成5。教师:从上往下看,表示把5分成两部分,即1和4。(教师在黑板上指着第一种4的分解方法)那么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4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就说1和4组成5。你能像老师这样,说出还有几和几组成5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再组织汇报。预设:学生回答:2和3组成5,3和2组成5,4和1组成5。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5的组成,好吗?143 师生一起说:1和4组成5,2和3组成5,3和2组成5,4和1组成5。4.体会分与合的联系。教师:刚刚我们尝试把5分成几和几,学习几和几可以组成5,学会了5的分与合。请你对着黑板上的每一道分解式,用分与合各说一句话。例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预设:指导学生规范表达: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组成5。5.梳理不同方法,寻找联系和规律。教师:观察5的分成与组成,说说你的发现。在记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后汇报。预设:指导学生发现:有1和4,就有4和1;有2和3,就有3和2,相当于交换了两部分的顺序。教师小结:写数的分与合时,可以按顺序从1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设计意图]探究5的分成与组成,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有序思考的思想。三、自主探究4的分与合课件出示教科书P20试一试。教师:4朵小花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你能将所有方法都写出来吗?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摆4个圆片,探究4的分与合,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预设:经历了5的分与合的研究过程,学生有自主探究4的分与合的能力。通过操作和交流,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序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引导学生对着分解式读一读。如: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顺序地记住4的所有分法。[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同时,更多地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数的分与合的方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为以后有序思考其他数的分与合奠定基础。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21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和一个小朋友示范游戏规则,一人报出总数,并摊开一只手,另一人说出另一只手里的跳棋个数。小组游戏,教师巡视。(2)教材21页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用圆片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3)教材21页做一做第3题。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此题可转化成5的组成知识来理解,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共4种分法,但没有哪种分法的2个数是相同的。2.变式练习(1)画一画,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根据4、5的分与合画图,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2)填一填。(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巩固5的分与合,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图片。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43 5能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相应地1和4、2和3、3和2、4和1都能组成5。【课后作业】1.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2题;【教学后记】1.5练一练【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2-2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进一步掌握1~5各数的大小比较。2.感知数的序数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对1~5各数的理解,能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掌握了1~5各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二、知识梳理(一)1~5的认识[教师]关于1~5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1: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预设2: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预设3:书写1~5各数,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工整地书写。[教师]你能照样子画一画吗?教学提示:看数画一画就是用画图的方式表示数量的多少,左上角的数字是几,方框里就对应的画够几个图形。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比大小[教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或“=”连接。比较大小一般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你能读一读下面的这几组比大小吗?教学提示:两个数比较大小,哪个数大开口就向哪个数(哪个数小尖尖就向着哪个数。预设:3和3比,3和3相等,填等号;3和2比,3比2大填大于号;3和4比,3比4小填小于号。[教师]数一数下面的点子图,比一比大小。教学提示:先根据点子数量写出对应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几”和“第几”[教师]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也可以表示第几。几表示的是数量,第几表示的是排列顺序。143 小组交流:说说你们这一组有几人,你排第几个。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横着数、竖着数一组有几人,从前往后数排第几;从后往前数排第几;从左往右数排第几个;从右往左数排第几个。(四)5的组成[教师]说一说5的组成有哪几种?预设: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组成5。[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三、综合应用(一)巩固练习1.教材22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遮住的意思,再解决问题。预设: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办法,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少了第3个和第4个,遮住了2个。2.教材2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教材22页练一练第3题。教学提示:先数一数各种动物的数量,再比较大小。再选事物的时候,先说选什么,再数数量,最后比较大小。此题比较开放,答案不唯一,学生能正确数出两种事物的数量并比较大小,可以让学生合作数一数,说一说。4.教材23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设:学生可能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明确:要根据文字的意思,先用涂色的方式表示两种图案的多与少,再用符号表示两种图案数量的大小关系。最后一小题有多种答案,涂1个、2个、3个都是正确的。5.教材23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再填空。[教师]比较“4>2”和“2<4”,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感受:两个数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数学符号就改变了,但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不变。6.教材23页练一练第6题。(1)指导审题,明确问题。[教师]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什么了?学生观察后,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交流。预设1:我看见有8名同学在拔河。预设2:我看见左边有3名同学,右边有5名同学。[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2)读懂文字要求。[教师]这道题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预设:指导学生说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判断这个游戏公不公平,怎样才能使游戏公平。(3)根据题意,阐述想法。[教师]这个游戏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预设:学生会回答:不公平,因为两边人数不一样。(教师追问:大家觉得怎样就公平呢?引导学生回答两边的人数要同样多。)师:大家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准确,是哪个词?(同样多)(4)自主表达,解决问题。[教师]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呢?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画一画,写一写。143 学生自主表达,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你看懂了这些图的意思吗?他们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把游戏变得公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师生一起分析,交流。预设1:第一个同学是把右边的1个人移到左边去了,右边的5个人去掉1个人还剩4个人,左边的3个人再加上1个人是4个人。这样两边都是4个人,就同样多了。(教师追问:右边不是比左边多2个人吗?你怎么只移动1个人就行了呀?引导学生说出:要是2个人都移过去,左边人数就比右边多了。)预设2:第二个同学在左边添上2个人,3个人再添上2个人就是5个人了。两边都是5个人,这样就公平了。预设3:第三个同学在右边去掉了2个人,5个人去掉2个人还剩3个人。左边3个人,右边3个人,两边人数同样多就公平了。[教师]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让游戏变得公平吗?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左边增加3个人,右边增加1个人,也能使游戏变公平;或者左边减少1个人,右边减少3个人,也能使游戏变公平……[教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虽然具体的做法不一样,但目的都是相同的,都要做到什么?(学生回答:让两边人数同样多,使游戏变公平。)[设计意图]研究游戏活动的公平性问题,需要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先仔细观察这幅图的意思,然后讨论图中的游戏是否公平,最后用自己的方法把不公平的游戏变得公平。将数数、比多少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教材23页练一练思考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教师有意识地激发矛盾,引发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它说的不一定对,关键是看篮子里有没有桃。如果它的篮子里一个桃都没有,它说的就是错的;只要它的篮子里有一个桃,他说的就是对的。(二)变式训练1.看图填数。(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连一连。(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数量相同的连起来。3.数出各有几个,再比大小。(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用“>”“<”“=”表示大小关系。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也可以表示第几。几表示的是数量,第几表示的是排列顺序。【课后作业】1.从教材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2.1认识加法【课题名称】第6课时认识加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并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圆片[学生]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左手拿起2支粉笔,右手又拿起1支粉笔,然后合在一起。[教师]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预设:一只手有2支粉笔,另一只手有1支粉笔,合起来有3支粉笔。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抓住“合起来”一词,告诉[学生]这样的过程就是合并。[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合并”的知识。[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能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合并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24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学生结合课前活动,可能会说出:这幅图中左边有3个橙气球,右边有1个蓝气球,把这些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参照教科书图)2.在操作中理解合并。[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刚才的过程吗?预设1:画图的方法,先画3个橙气球,再画1个蓝气球,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4个。预设2:摆小棒的方法,先摆3根橙色小棒,再摆1根蓝色小棒,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4个。预设3:摆圆片的方法,先摆3个圆片,再摆1个圆片,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4个。[教师]这三种方法由相同的地方吗?预设:用橙色的3个气球、3跟小棒、3个圆片表示右手的3个气球,用蓝色的1个气球、1跟小棒、1个圆片表示左手的1个气球,[教师]我们把左边的3个橙气球和右边的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用这个大圈来表示“合并”在一起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以及数形结合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合并”的过程,为理解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奠定基础。3.抽象数据,认识加号。[教师]3个橙气球用数字3来表示,1个蓝气球用数字1来表示。(板书:31)[教师]把3和1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简洁的符号“+”来表示。(教师在3和1之间板书“+”)“+”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143 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加法。(板书课题:认识加法)4.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教师]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合并起来是多少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表示3个橙气球,1表示1个蓝气球,“+”表示把橙气球和蓝气球合并起来,把这些气球合并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4”。[教师]“=”是等号,这个算式表示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说出3+1=4表示把3和1合并起来是4。5.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3加1等于4。指名读,学生齐读。(板书:读作:3加1等于4。)[教师]加法算式如何正确书写呢?和老师一起在作业纸上写一写。教师示范正确的占格,学生模仿书写加法算式。6.加深对加法算式的理解。[教师]通过认识加法,我们知道了求一共有多少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计算。我们一起做个挑战。(1)课件出示课本24页试一试:小组讨论: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自己的桃子和花花的同样多?汇报交流。预设:花花有4个桃子,果果有3个桃子。可以给果果再摘1个桃子,3+1=4,就和花花的同样多了.(2)[教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1+2=3表示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左边盘子里面有1个苹果,右边盘子里面有2个苹果,合起来是3个苹果。预设2:1只小鸡在吃虫子,又来了2只小鸡,合起来有3只小鸡。预设3:左边有1朵向日葵,右边有2朵向日葵,合起来有3朵向日葵。预设4:左边有1个汉堡,右边有2个汉堡,合起来有3个汉堡。预设5:左边有1个本子,右边由2个本子,合起来由3个本子。预设6:左边有1辆车,又开来了2辆车,合起来由3辆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把意思说清楚。[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1+2=3的意思,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最后总结这些都可以用加法算式1+2=3表示,让学生逐渐从具体情境过渡到抽象算式。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教材25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大家认识了新朋友——加号,老师要考考你们。请你们仔细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来。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第一幅图表示原来有2辆玩具汽车,小猫又推来了2辆,一共有4辆玩具汽车。(教师追问:算式中第一个2表示什么?第二个2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4表示什么?“+”表示什么?)预设2:第二幅图表示瓶子里面的4块石头与放进去的1块石头合起来是5块石头。。(教师追问: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5表示什么?“+”表示什么?)2.变式练习(1)看图列加法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预设:先说图意:左边有2棵树,右边由1棵树,合起来一共有3棵树,列加法算式是2+1=3.(2)填空。(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预设:把篮子里面的2个苹果与外面的2个苹果合起来。2+2=4143 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事物及对应的数量,如图中有2只燕子、1只小鸟等,再完整的说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如燕子和小鸟合起来有几只?(2+1=3)左边由1棵大树,右边由3棵大树,合起来有几棵?(1+3=4)……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加法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课后作业】1.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3题;【教学后记】2.25以内数的加法【课题名称】第7课时5以内数的加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2.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三句话讲述图画内容,培养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难点]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课前准备】5.[教师]教具:小棒、圆片6.[学生]学具: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教师]请你拿出3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再拿出5个圆片,也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学生一边摆一边说。[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要用加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计算。(板书课题:5以内的加法计算)[设计意图]在操作中复习数的组成,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25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学生结合看图经验,可能会说出: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了2只。[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松鼠,该怎样算?预设:学生可能会说:3+2=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追问算式中的“3”“2”“5”143 各表示什么意思。)2.理解算法多样化。[教师](手指着3+2=5这道算式)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预设1:用点数法得出结果,1、2、3、4、5。预设2: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预设3: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2=5。[教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吧!小结: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用点数法、接数法和数的组成等方法计算,其中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最简便。[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并说说计算过程。(第10页课件展示)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本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算法,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呈现的算法也不同。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5以内的加法。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25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请你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预设:学生会说出:第一幅图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一共有4朵花,算式是1+3=4;第二幅图左边有3朵花,右边有1朵花,一共有4朵花,算式是3+1=4。(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1+3=4,所以3+1=4。)[设计意图]通过连续两组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和不变”,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2)教材25页做一做第3题。[教师]请你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得数。学生先动手操作,再填写加法算式的得数。预设:学生能比较轻松地通过动手操作得到这几道算式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脱离小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变式练习(1)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写出计算的结果,教师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教师你观察2个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发现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和不变。(2)摆一摆,填一填。(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学生先动手操作,说清楚每幅图的意思,再填写加法算式和得数。7.思维训练(1)下面的□和△分别表示几?(思维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引导学生算出一种图形表示几,再代入另一个算式中,求出另一个图形表示几。(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思维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计算出“>”和“<”左边算式的得数,再写出比它大或者小的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意图]练习层层递进、针对性强,为学生创设自主的、积极参与的活动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及时巩固了5以内的加法计算。143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计算5以内的加法时,可以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来计算出结果。【课后作业】1.从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题选取;【教学后记】2.3认识减法【课题名称】第8课时认识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6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图片、叙述图意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看图说一说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圆片[学生]学具: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P26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预设:小男孩手里拿了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下3个气球。(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描述。)[教师]还能用加法来计算吗?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不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不能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飞走”就是“去掉”的意思。[教师]对,4个气球中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不能用加法计算,那到底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情境图,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去掉”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自主操作。教师师:怎样知道还剩3个气球呢?怎样表示气球飞走的这一过程?可出示讨论要求,学生讨论交流。预设1:用笔画一画预设2:借助圆片摆一摆。143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解释“画掉”是什么意思,理解“画掉”就是飞走了1个气球,也可以说“去掉”了1个。)教师用动画演示4个气球中去掉了1个,还剩3个。预设3:还可以用算式表示。4-1=3教师追问:算式里面的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小结:减法表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教师]减法算式要如何正确书写呢?(学生先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示范)2.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教师]我们知道减法表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表示去掉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盘子里由3个包子,乐乐吃掉了1个……预设2:原来有3只小鸡在捉虫子,走到了2只……预设3:原来有3只小鸭子在池塘里玩耍,游走了2只……预设4:丽丽有2朵花,送给明明1朵……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把意思说清楚。[教师]请你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3又表示什么?预设:4表示4个气球,1表示飞走了1个气球,“-”表示从4个里面去掉1个,3表示最后还剩3个气球。[教师]4个气球,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了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就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简洁的符号“-”来表示。“-”的名字叫“减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减法。3.加深对算式4-1=3的理解。[教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说4-1=3的意思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有4辆汽车,开走了1辆,还剩3辆汽车。预设2:有4个桃子,小猴子吃了1个,还剩3个。预设3:有4支铅笔,左边有1支,右边有3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把意思说清楚。师:4个气球里飞走了1个气球,求还剩几个气球;4辆汽车,开走了1辆,求还剩几辆汽车;4个桃子,吃了1个,求还剩几个……都可以用减法计算,算式都是4-1=3。[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逐渐体会到,我们所说的“去掉”在数学中可以用“-”来表示,从而在算式中理解减法的意义。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4-1=3的意思,让学生逐渐从具体情境过渡到数学的抽象算式,初步建立减法的模型。4.加深减法算式的理解。[教师]通过认识减法,我们知道了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就可以用减法来计算。我们一起做个挑战。课件出示课本26页试一试:小组合作讨论: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自己的香蕉和花花的同样多?汇报交流。预设:果果有4个香蕉,花花有3个香蕉。果果吃掉1根,4-1=3,就和花花的同样多了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教材27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来。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143 预设1:第一幅图表示原来有5把铁锹,拿走了1把,还剩4把铁锹。(教师追问: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4表示什么?“-”表示什么?)预设2:第二幅图表示原来有4块饼干,小老鼠拿走了2块,还剩2块饼干。(教师追问: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等号前面的2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表示什么?)2.变式练习(1)先填算式,再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师]你能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吗?预设: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清图意,问清虚线圈起来的意思是什么,明确圈起来几个就是从整体中去掉几个。[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2)看图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思。(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后,列式解答。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联系数的组成来填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课后作业】1.从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5题;【教学后记】2.45以内数的减法【课题名称】第9课时5以内数的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7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2.经历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三句话讲述图画内容,培养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难点]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圆片[学生]学具: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先把小组内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例如:教师出示3-2=1这个算式,让小组中的部分学生能看见算式,另一部分学生看不见算式。然后请看见算式的学生想办法把看到的算式意思进行展示(学生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另一部分学生猜。143 展示学生的作品,注意展示不同的种类,可以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也可以用学具操作、表演等。[教师]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表示,为什么这些同学猜的算式都一样呢?预设: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表示的方法不同,但都是从3里面去掉2,还剩1,所以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之上,将减法模型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4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学生结合看图经验,可能会说出:树上有5只松鼠,跑了3只。[教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树上还剩多少只松鼠?)[教师]要求还剩多少只松鼠,你能列出算式吗?(板书课题:5以内的减法计算)预设:学生可能会说:5-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并追问算式中的“5”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2.理解算法的多样化。[教师](手指着5-3这道算式)这道算式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预设1:直接看图得出结果。预设2:从5开始倒着数,5、4、3,还剩2只。预设3: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预设4:因为3+2=5,所以5-3=2。[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5-3=2(板书“=2”),你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吧!小结:5以内数的减法可以用倒着数、数的组成和想加算减法等方法计算,其中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最简便。[设计意图]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差异,学生的算法会呈现出多样化。让学生在理解他人的算法后,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2.举一反三。[教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第13页课件展示)预设1:5-1=4,右手里有4个棋子。预设2:5能分成1和4,右手里有4个棋子。[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表示什么意思?用算算是怎么表示?(第14页课件展示)预设1:一共有5颗棋子,右手有3颗,用总数5减去右手的3颗,左手有2颗棋子,5-3=2。预设2:一共有4颗棋子,4可以分成2和2,所以右手有2颗棋子,4-2=2。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27页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清第一幅图的图意,并列式计算出结果,说说是怎样算的。预设:学生会说出:有4朵花,画去1朵,还剩3朵,算式是4-1=3。[教师]观察第二幅图,你可以自己选择画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预设:讲评时,请不同答案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图意。预设1:有4朵花,画去2朵,还剩2朵,算式是4-2=2。预设2:有4朵花,画去3朵,还剩1朵,算式是4-3=1。[设计意图]在开放的情境中进一步明确“画去”的意思,指导学生明白从整体中去掉几个,就从总数中减去几个。143 (2)教材27页做一做第3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道算式和对应的图,在理解图意和算式意义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小题。预设:指导学生明确减去几就涂几个,没有涂色的就是剩下的。[设计意图]这一组习题的练习,首先是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其次是利用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进行计算,巩固算法;最后利用算式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减法算式中有联系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2.变式练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思。(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师]谁说说5-1=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预设:算式表示从5里面去掉1。[教师]用什么方式表示5里面去掉1。预设1:可以画5个三角形,圈掉1个三角形表示去掉的1个。预设3:可以画5个○,圈掉1个○表示去掉的1个。……(2)帮小鸟送信。(连一连)(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计算信封算式的得数,再连线。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先确定前后,用5个○表示5个小朋友,从前面数第2个○表示鹏鹏,数一数鹏鹏后面有几个人。小结:要求鹏鹏后面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总人数中减去鹏鹏和他前面的人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计算5以内的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组成、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来计算出结果。【课后作业】1.教材28页练一练第4、7题;【教学后记】2.5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0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8-29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迅速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2.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43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二、知识梳理(一)认识加法[教师]关于加法,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这幅图中左边有3个橙气球,右边有1个蓝气球,把这些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可以用加法算式3+1=4表示。预设2:“+”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这个算式读作:3加1等于4。(二)5以内的加法[教师]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用点数、接着数,想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同桌之间说一说如何用点数、接着数,想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3+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三)认识减法[教师]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小男孩手里拿了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下3个气球。[教师]还能用加法来计算吗?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飞走”就是“去掉”的意思,要用减法,列算式是4-1=3。预设2:去掉用“-”表示减法。这个算式表示从总数4里面去掉1,还剩下3。(四)5以内数的减法[教师]计算减法可以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法算减法计算。请你试着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法算减法计算5-3。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三、综合应用(一)巩固练习1.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先说清图意,再补充算式并计算。预设: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说说倒进大缸表示两个鱼缸中的鱼合起来用加法,列算式是4+1=5;虚线圈起来的表示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用减法,列算式是5-4=1。2.教材28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写出计算的结果,教师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请你竖着观察每一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教材28页练一练第3题。[教师]请同学们先读懂题目的意思,再计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预设1:第一幅图表示左边有3只小白兔,右边有1只小灰兔,一共有4只小兔,3+1=4。预设2:第二幅图表示左边有1只小灰兔,右边有3只小白兔,一共有4只小兔,1+3=4。[教师]观察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会发现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和不变的算理。4.教材28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请同学们先读懂题目的意思,再计算。143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预设1:第一幅图表示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4只小鸟,2+2=4。预设2:第二幅图表示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3只小鸟,5-2=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5.教材29页练一练第5题。(1)完成教科书P29“练一练”第5题的左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预设:学生可能写出3+2=5、2+3=5这两道算式。教师让学生说出图意以及算式的含义,肯定两道算式都是正确的。(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29“练一练”第5题的右题。学生汇报交流。预设1:藤上有5根丝瓜,摘下2根,还剩几根?算式为5-2=3。预设2:藤上有5根丝瓜,剩下3根,摘下几根?算式为5-3=2。[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习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列出的算式就不同。6.教材29页练一练第6题。教学提示:指导学生说清楚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7.教材29页练一练第7题教师先带着学生仔细观察计算题,知道计算结果写在哪儿,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大家算完了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在变化;5减去一个数,减去的数越小,得到的结果越大。[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变化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8.教材29页练一练第8题教学提示:讲故事时,要把图中关键信息讲出来。(1)果果:我有3个桃子,又摘了2个。花花:我有4个桃子,我又摘了1个。我们现在的桃子同样多![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故事列出算式吗?预设:3+2=4+1(2)果果:我有4根香蕉,我吃掉了2根。花花:我有3根香蕉,我吃掉了1根。我们现在的剩下的香蕉同样多![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故事列出算式吗?预设:4-2=3-1(二)变式训练1.涂一涂,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1)再涂4个圆就是5个。(2)从5个圆里面涂色几个,就减去几。2.连一连。(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算出卡片算式的得数,再连线。3.在○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加法可以用点数、接数、数的组成,计算减法可以用倒着数、数的组成、想加法算减法计算。【课后作业】143 1.从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3.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名称】第11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0页。【教学目标】1.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2.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难点]根据图意理解0的加、减法的算理。【课前准备】13.[教师]教具:直尺14.[学生]学具: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数字宝宝本领比赛开始了,1~5各数字跑来了,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第2页课件展示)[教师]想一想,0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有关0的知识。[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数字比本领的情境,回顾数字的作用,同时引发思考“0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作用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理解“0”表示没有。(1)情景感知。[教师]熊猫发现了一盘嫩嫩的竹笋(课件出示教科书P30第一幅情境图)可高兴了!看,盘子里有几个竹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依次出示后两幅情境图。[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发现,加深了学生对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使学生走进情境,再提出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习接下来的看图列式计算打下基础。[教师]根据刚才的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预设:学生会根据情境图说出盘子里原来有2个竹笋。熊猫吃了1个后,还剩下1个竹笋。它又吃了1个,盘子里1个竹笋也没有了。[教师]盘子里1个竹笋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0”,也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板书:没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以及0的加、减法计算。(板书课题:0)[设计意图]创设“熊猫吃竹笋”的情境,引出“1个竹笋也没有,应该用什么数表示”的问题。学生在已学数中已无法找到,从而引起认知冲突,学生感觉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生活中“没有”这种现象。(2)游戏感知。[教师]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放松一下!游戏规则出示数字几,就拍几下手(1)出示数字“3”:每人拍3下。143 (2)出示数字“0”教师:怎么没有人拍手?预设:0表示一个也没有,一下也不拍。[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0”表示什么也没有。(3)生活感知。[教师]说一说你还在哪儿见过0?预设1:键盘、尺子、门牌号、车牌号、温度计、高铁车厢内指示牌……[教师]这些地方的“0”哪个0表示没有呢?预设:高铁车厢内指示牌“余车位0”,这个0表示没有座位了[教师]其余的0表示什么意思?2.体会“0”表示起点。[教师]同学们真棒,说得都对。请你拿出直尺并观察,直尺上的“0”在哪儿?预设:学生可能会说“0”在直尺的最开头,“0”在直尺的最左边,或“0”排在第一个。[教师]从“0”开始读一读直尺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发现“0”还可以表示“起点”。(板书:起点)[教师]看看这幅图,小袋鼠跳了几个大格?预设:小袋鼠从0开始跳,0表示起点,我们一格一格数一数,小袋鼠一共跳了4个大格。[教师]想一想:从0跳到5,小袋鼠跳了几个大格?预设:小袋鼠从0跳到5,一共跳了5个大格。[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读直尺上的数,既加深“0”表示“起点”的意思,又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对数序的理解。(出示温度计)[教师]这个0表示没有吗?预设:温度计上,0表示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线。小结:0所表示的意义有多种。表示没有、起点,还可以表示分界线等。3.学习“0”的书写。[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们觉得0像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像鸡蛋、月饼、冬瓜……课件动态演示0的写法,边朗诵儿歌边学写0:溜溜一个圆,从上往下写,从左往右弯,写完像鸭蛋。教师示范在写字格中书写0。(边写边念儿歌)在教学0的写法时,教师要进行指导: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跟着大屏幕在桌子上写一个0。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写得好。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第30页,在写字格中用铅笔将黑色虚线的0描一遍。(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设计意图]要想把0写规范、漂亮,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记住0的样子,学会0的写法,在闭眼想象的活动中,0的形象会深深刻在学生心中。三、情境计算,理解算理1.学习相同数相减等于0。(1)观察情境图,并列式解答。课件出示教科书P30小鸟情境图。[教师]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预设: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都飞走了,鸟窝里一只小鸟也没有了,学生写出3-3=0应该不难。这里教师要强调用数字“0”表示一只也没有,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要表达清楚、完整。(板书:3-3=0)(2)小组讨论,强化理解。143 [教师]如果没有图片,应该怎样计算3-3呢?小组合作讨论。预设1:我用画○的方法,先画3个○,减去3个我用斜线划掉3个○,一个也没有了就用0表示,所以3-3=0。预设2:我用跳格的方法表示,原来在3这里,减去3就表示往回跳3格,刚好跳到0的位置,所以3-3=0.[教师]同学们可真棒,把藏在算式后面的小秘密全都发现了。原来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就等于0,也就是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板书: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0)[设计意图]在学生将3-3=0弄清楚后,引导学生多举几个类似的例子,进一步强化一个都没有要用0表示,逐步抽象出相同数相减结果为0的数学模型。通过总结同数相减等于0的规律,加深对“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的理解。2.学习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1)观察情境图,列式解答。[教师]同学们真聪明,小青蛙都为你们高兴!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教科书P30小青蛙情境图。[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预设:一片荷叶上有4只小青蛙,另一片荷叶上有0只小青蛙。[教师]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小青蛙?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预设:求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小青蛙,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列式为4+0=4。(板书:4+0=4)[教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预设: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画图表示。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0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板书: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这样就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学生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3.学习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教师]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想一想,一个数减去0,结果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算式4-0编个小故事,并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预设:引导学生根据算式4-0编出故事,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例如4只青蛙,跳走了0只,也就是没有跳走,还剩4只,所以4-0=4……[教师]为了尽快找到计算这些题的小窍门,你能再说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预设:学生可能说出:5-0=53-0=32-0=21-0=10-0=0[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出题,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算理,巩固一个数减去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一个数减去“没有”还得这个数。四、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30“做一做”。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预设:学生完成这一组题比较轻松,教师注意在订正之后,选取几道题,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2.变式练习(1)□里填上合适的数。(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下面算式对不对。(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师]你能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吗?143 预设: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清图意,左边5朵花,右边0朵花,左边与右边合起来一共几朵花,算式是5+0=5。(3)看图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后,列式解答。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明确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原数。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从0开始,右边的数依次是1、2、3、4、5……2.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还得原数。【课后作业】1.教材33页练一练第1、2题;【教学后记】4.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1-32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2.在整理加减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在知识再现过程中,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难点]整理加减法算式表。【课前准备】[教师]教具:5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卡片[学生]学具:5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三单元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预设:学生会说到“数数”“比大小”“第几”“分与合”“加、减法”“0的认识”等。[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二、知识梳理(一)1~5的认识1.1~5的认识(1)知识点回顾:143 [教师]关于1~5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1: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预设2: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预设3:书写1~5各数,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工整地书写。(2)看图写数[教师]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事物?可以用几表示?并写一写。预设:2只熊猫,2个苹果,2个水杯都可以用“2”表示。(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回答)预设:2只小鸡用“2”表示;5只蝴蝶用“5”表示;1个陀螺用“1”表示;4棵大树用“4”表示。(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本上认真的书写3.4.5几个数。2.比大小(1)知识点回顾:[教师]说一说比大小,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预设1:“>”是大于号,读作“大于”;“<”是小于号,读作“小于”;“=”是等于号,读作“等于”。预设2:我们比较大小一般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或者用数的顺序比较两数的大小。(2)知识应用[教师]你能在□里添上正确的数吗?(第7页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几”和“第几”、分与合(1)知识点回顾:[教师]“几”和“第几”表示的意义相同吗?数的分与合指什么?预设1:“几”是指事物的数量,表示数量的多少;“第几”指事物的位置或顺序,表示其中一个事物。预设2:“分”是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合”是指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2)知识应用[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请独立完成。(第9页课件展示)汇报交流。(二)5以内数的加、减法1.知识点回顾:[教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加、减法吗?预设1: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预设2: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预设3:我可以用点数法、接着数法、倒着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计算。2.知识应用[教师]你能说说下面这幅图的意思吗?(第11页课件展示)预设:小猫有2辆小汽车,又推来2辆,一共有4辆小汽车。可以用加法算式2+2=4表示。……(三)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师]你知道有关0的那些知识呢?小结: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教师]你能说说下面这幅图的意思吗?预设:盘子里原来有2个苹果,全部吃掉了,没有剩余,也可以说剩下0个苹果!用减法列式2-2=0。[教师]你还学会了什么?画一画、写一写吧!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一些知识图,展示你的知识图,大家一起交流吧!(第14页课件展示)143 教师巡视指导。三、综合应用1.整理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表。[教师](教师快速将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这些都是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动物们说这么多的算式,看得眼花缭乱,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重新排列,让小动物们能很快记住这些算式呢?小组讨论,自主排列加、减法算式。预设:学生可能会根据计算结果分类,也可能根据结果的大小顺序进行分类。教师注意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最后课件呈现整理后的加、减法表。教学提示:整理加、减法算式表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算式、去整理,也可以出示整理好的、不完整的加、减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让学生补充完整。(1)[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加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预设1:竖着从上往下看,各个算式第二个加数都相同。预设2:横着看,每一行算式的得数都相同;从左往右各行第一个加数都是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少1,第二个加数都是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预设3:斜着看,每一行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相同,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2)[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预设1:竖着从上往下看,各个算式减数相同,被减数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预设2:横着看,每行从左往右,被减数相同,减数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预设3:斜着看,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大或变小,得数不变。(3)[教师]任意指一道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试试看。教师任意指算式,学生快速说出得数。[教师]计算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每一行的结果都相等;竖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数字依次多1,第二个数字和上面的一样,结果依次多1。教学提示任意指一道算式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所组成的不同加法算式,使学生从中感受“两个数调换位置相加,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4)[教师]观察每行最后一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发现1:一个加数依次少1,另一个加数依次多1,得数不变。发现2:一个数减它本身得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纵、横、斜的角度对5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表进行有序观察、探索,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四、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变式练习(1)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比较少,带领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再填空。(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按要求做一做。(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带领学生认真读题、在按要求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4)想一想,算一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5)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这道题是根据图意列式,由于每个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第一幅图可以写2+1=3,1+2=3;第二幅图可以写4-2=2,不要求学生全部写出来,只要符合题意就可以。(6)填一填。(变式训练第6题课件展示)143 这是一道写得数相同算式的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填出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对于思维较好的学生,可以启发说出所有答案。[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放的情境中,拓展学生的思维。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这是一道思维训练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填出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数量是1~5的事物都可以用1~5各数表示。2.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3.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5.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3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3页。【教学目标】1.全面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包括:认读各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2.进一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3.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巩固5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难点]灵活运用5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一)1~5的认识[教师]关于1~5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1:1~5各数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是1、2、3、4、5,从后往前是5、4、3、2、1。预设2:书写1~5各数,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工整地书写。[教师]你会填吗?(第3页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读一读。(二)比大小[教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或“=”连接。比较大小一般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种物体,有多余的,就说这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或者说另一种物体比这种物体少。出示课件3组比大小,读一读。(第4页课件展示)(三)“几”和“第几”[教师]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也可以表示第几。几表示的是数量,第几表示的是排列顺序。143 (四)5的组成[教师]说一说5的组成有哪几种?预设: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组成5。[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五)加法[教师]关于加法,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这幅图中左边有3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把这些圆片合起来一共是4个圆片,可以用加法算式3+1=4表示。预设2:“+”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这个算式读作:3加1等于4。预设3:计算时可以用点数、接着数,想数的组成的方法。[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怎样计算?(第8页课件展示)预设:这幅图中左边有2只小狗,右边有3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要用加法计算,列算式是2+3=5。(六)减法[教师]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一共有4个圆片,圈起来了1个,还剩3个,用列减法算式4-1=3。预设2:这个算式读作:4减1等于3。计算减法可以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法算减法。[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怎样计算?(第10页课件展示)预设:水里原来有4条小鱼,捞走了1条,还剩几条?要用减法计算,列算式是4-1=3。(七)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师]你知道有关0的那些知识呢?预设1: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从0开始,右边的数依次是1、2、3、4、5……预设2: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还得原数。二、巩固练习1.教材33页练一练第1题。教学提示:按照顺序填数:0后面的一个数是1,2后面的一个数是3,4后面的一个数是5。2.教材33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3.教材33页练一练第3题。教学提示: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还可以引导学生先数数再利用加减法进行计算。4.教材33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预设:这道题是根据图意列式,由于每个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第一幅图可以写2个算式:2+2=4,4-2=2;第二幅图可以写4个算式:1+4=5,4+1=5,5-1=4,5-4=1,不要求学生全部写出来,只要符合题意就可以。5.教材33页练一练第5题。这是一道比较数的大小的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填出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对于思维较好的学生,可以启发说出所有答案。6.变式训练1:(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带领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在花朵里面填“+”或“-”143 使算是成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7.变式训练2:(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确定方法,再列式计算。强调:用虚线圈起来或者用斜线划掉表示“去掉”的意思,用减法计算。8.变式训练3:(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计算再比较大小。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生活中个数是1~5的物体都可以分别用这5个数表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用“>、<、=”表示比较的结果。一个数当表示数量多少时,是几;当表示排列的顺序时,是第几。【课后作业】1.从教材第33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6~9的认识【课题名称】第1课时6~9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6~9的数序,并会认、读这几个数。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6~9的概念,会认、会读6~9。[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课前准备】[教师]教具:计数器、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学生]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P34~35情境图。[教师]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覆盖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孕育了无数的生物,你认识这些海底生物吗?[教师]同桌一起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数一数,每种生物各有多少?(1)同桌合作数一数。143 (2)汇报交流。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认读6~9各数1.认识“6”。[教师]图中哪些生物的数量是“6”?“6”还可以怎样表示呢?预设1:一只手有5根手指,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一根手指表示6条鱼。预设2:我可以画6个○表示6条鱼。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6”,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想一想6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预设:还可表示6根香蕉、一盘有6个鸡蛋、一朵花有6片花瓣、老师和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6个人等。[教师]数一数图中还有哪些生物的数量是6?引导学生圈一圈。2.认识“7”。[教师]图中那些生物的数量是“7”?你有什么办法表示7?预设1:再按顺序数一遍。预设2:从6开始往后数1个。[教师]“7”还可以怎样表示呢?预设1:一只手有5根手指,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两根手指表示7条鱼。预设2:我可以画7个○表示7条鱼。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7”,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想一想7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预设:七仙女故事中有7个仙女,北斗七星有7颗星星,七巧板有7块板,一周有7天等。[教师]数一数图中还有哪些生物的数量是7?引导学生圈一圈。3.认识“8”。[教师]图中那些生物的数量是“8”?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教师]你有什么办法表示8?预设1: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三根手指表示“8”。预设2:我可以画8个○表示“8”。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8”,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想一想8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预设:章鱼有8只脚、8罐饮料、8大行星、8把椅子等。4.认识“9”。[教师]图中那些生物的数量是“9”?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教师]你有什么办法表示9?预设1:我可以用一只手再加上四根手指表示“9”。预设2:我可以画9个○表示“9”。教学提示: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9”,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教师]想一想9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呢?预设:九宫格盘字有9个格子,9个小朋友在唱歌,九宫格输入法,三阶魔方每一层都有9个小正方体等。(二)动手操作,体会6~9的顺序(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5,6与它们相比较有什么变化呢?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先拨5个算珠,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6个算珠。[教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5添上1是6,5在6的前面,6在5的后面。143 [教师]接着再拨一个算珠是多少?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在6的基础上,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7个算珠。[教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6添上1是7,6在7的前面,7在6的后面。[教师]接着再拨一个算珠是多少?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在7的基础上,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8个算珠。[教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7添上1是8,7在8的前面,8在7的后面。[教师]接着再拨一个算珠是多少?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子,在8的基础上,再拨1个算珠,就得到9个算珠。[教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8添上1是9,8在9的前面,9在8的后面。(2)课件出示尺子。[教师]在尺子上找一找6、7、8、9的位置,说一说6~9数的顺序是怎样的呢?预设:6在7的前面,7在8的前面,8在9的前面;7在6的后面,8在7的后面,9在8的后面;7在6和8之间;8在7和9之间。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38页做一做第3题选取。先数一数一共有几只海马,再找出右边的6只海马圈起来2.变式训练:(1)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先观察方框里的数的排列顺序,在填写其他数,再让学生说一说数的顺序。(2)看数接着画。(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先确定一共画几个,再接着画。(3)看数,圈一圈。(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先确定圈几个,再动手圈,圈的方法不唯一。3.思维训练:按规律写门牌数。(课件展示)先找规律,再写门牌号。四、跨学科学习。教师介绍数字简谱。[教师]你认识简谱了吗?你能看简谱跟着唱一唱吗?(1)课件出示《小松树》数字简谱,带领学生认谱。(2)播放音乐,带领学生试唱。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数量是8的事物用“8”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9”表示。2.9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是:0、1、2、3、4、5、6、7、8、9。【教学后记】143 1.2比大小、第几【课题名称】第2课时比大小、第几【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7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能熟练地数出6~9各数,会读、写这写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过观察情景图,掌握数的顺序,理解6~9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3.过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用数学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会读、写6~9,会比较6~9的大小。[难点]能够区分6~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正方体、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学生]学具: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一(3)班的同学们在聊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第2页课件展示)预设1:最快可以说成第1。预设2:6比9小,所以6岁比9岁小,9岁比6岁大。[教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数字的奥秘。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比一比课件出示课本37页小正方体图:[教师]先数出每组小正方体的数量,再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数出像正方体的个数。(1)5和6相比,谁大谁小?(2)6和7相比,谁大谁小?(3)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再交流方法。预设:学生可能会通过小正方体图直观地进行比较,也可能通过数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出5<6,6>5,6<7,7>6,7<8,8>7,8<9,9>8。(二)区分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课件出示课本37页鱼缸图:让学生先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再汇报交流。预设:一共有7个鱼缸,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9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4个鱼缸。[教师]第6缸和6缸有什么不同?预设:引导学生理解并回答出6缸是指一共有6缸,第6缸是指排在了第6的位置上,只有一缸。[教师]你能像上面这样提一个问题让同桌回答吗?学生模仿教师提问并回答,教师巡视指导,选几名学生代表汇报,集体交流。、(三)教学6~9的写法1.6~9的书写要求。[教师]现在我们对6~9这些数字比较熟悉了,首先观察一下这些数字像什么。143 课件出示数字形状和书写要求:(第20-23页课件展示)[教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这些数。(播放6和7的书写视频)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些数字。预设: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2.完成教科书P40的书写练习。指导学生在教科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表扬、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题。先数一数各种物品的数量,再规范的书写数字。2.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2题。先数出每种动物的数量,再比较大小3.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先数一数,再按要求圈一圈,巩固基数、序数相关知识4.变式训练:(1)在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明确谁和谁比,谁大谁小,填什么符号。(2)猜一猜。(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认真读题,重点考察数序。(3)按要求做一做。(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注意区分“几”和“第几”。5.思维训练:按顺序填数,你有不同的填法吗?(课件展示)按不同的数数顺序填空。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利用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2.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3.“几”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事物所在的顺序和位置。【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36、7的组成【课题名称】第3课时6、7的组成【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9页—40页。【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分与合,加深对7以内数的认识。2.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143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难点]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课前准备】[教师]教具:数字卡片。[学生]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填一填:[教师]同学们,这些空你们会填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5各数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分与合。(板书课题:6和7的组成)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分一分。[教师]这里有6朵小花,我们要把它们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自己试着动手分一分,写一写,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设:大多数学生会有序分一分,少数学生还是没有按顺序分,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教师]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5,另一部分是1,所以6可以分成5和1。你能根据这个例子找到6的其他组成吗?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吧!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的组成。2.找规律,记一记。[教师]同学们找到了6的5种分法和组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都记下来呢?预设1:从6可以分成1和几开始,从小到大有序地写出所有的组成。预设2:从6可以分成5和几开始,从大到小有序地写出所有的组成。预设3:可以把两个不相同数字的位置交换,记1组就能记住2组。[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接下来,检验同学们的时刻来了,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记住6的各组组成,看谁记得又准又快。[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6的组成吧!指名回答,开始速度稍慢,后面速度慢慢加快。[设计意图]在6的组成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可以把6的组成不重不漏地写出来”,从而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的优越性;同时利用6的组成中的一组让学生联想到另外一组,为后面学习7的组成打下基础。3.自主探究7的组成。[教师]现在有7朵小花,我们要把它们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呢?自己试着动手分一分,写一写,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分的结果。让学生先利用学具圆片自主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汇报交流小花的分法。预设1:把7个圆片在左边放6个,右边放1个,也就是7可以分成6和1。预设2:把7个圆片在左边放5个,右边放2个,也就是7可以分成5和2。预设3:把7个圆片在左边放4个,右边放3个,也就是7可以分成4和3。根据学生所说的分法,课件出示。[教师]同学们看到每一组后,还会想到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看到一组可以想到另一组,例如:看到7可以分成6和1,就能想到7还可以分成1和6……师生一起整理并板书7的组成。143 4.比一比,记一记。师:谁能很快记住7的组成?赶紧比一比吧!指名回答,开始速度稍慢,后面速度慢慢加快。[设计意图]在学习了6的组成的经验之上,自主探究7的组成。在分圆片的活动中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发现7的另外3组组成,初步渗透类比的思想。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一说6和7的组成。2.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例如:6可以分成3和3,3和3组成6。3.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3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用数数的方法,有的学生会用数的组成来解答。教师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4.变式训练:(1)请你凑成6。(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主要考察6的组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几和几组成6。(2)请你凑成7。(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主要考察7的组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几和几组成7。(3)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例如:6可以分成3和3,3和3组成6。5.思维训练:数一数,填一填。(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由下往上看,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后记】1.48、9的组成【课题名称】第4课时8、9的组成【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1页。【教学目标】1.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加深对8和9的认识。2.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有序思考的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经历探索、发现简单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积极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自主学习并掌握8、9的组成。[难点]掌握“有序分”和“从一组组成联想到另外一组”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课前准备】143 [教师]教具:数字卡片。[学生]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填一填:[教师]同学们,这些空你们会填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7各数的分与合,你知道8的分与合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和9的分与合。(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三、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探究8的组成。[教师]请大家先数出8个圆片,如果要将这8个圆片分为两部分,有几种分法?我们一起在桌上摆一摆。[教师]我这样分(移动1个圆片,学生跟着移一移),这时8分成了几和几?(学生回答:8分成了7和1。)[教师]我再按顺序移动1个圆片,这时分成了几和几?(学生回答:8分成了6和2。)同学们,你们会按顺序再移动1个圆片吗?学生移动圆片,指名说说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再移动1个呢?试一试,并说一说结果。指名说一说分与合。[教师]看到每种分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分法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看到其中的一组可以想到另一组。例如看到8可以分成7和1,就可以想到8可以分成1和7……师生一起整理并板书8的组成:[教师]你们能有顺序地记住8的组成吗?谁来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指名回答。指导学生读一读8的组成,例如,8可以分成1和7,1和7可以组成8……[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8的组成。在分圆片的活动中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发现8的另外3组组成,使学生感受“有序分”的优势,并利用“有序”的规律记忆。2.总结方法。[教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8的分与合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又想到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可以先给同桌说一说。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用学具来摆一摆、分一分,依次移动一个学具,就能有序得到8的4种分法。再由这几种分法想到另外几种分法,这样就能很快记住8的分与合。[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总结类似于知识的总结、回顾,这可以迁移到接下来要学习的9的组成中。3.自主探究9的组成。[教师]请大家数出9个三角形学具,摆一摆,把它们分成两部分,并记录9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9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交流。预设: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用三角形学具进行操作,依次向右移动一个三角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说出9的分与合。例如,9可以分成8和1,8和1组成9。学生摆出4组后,就能联想到另外4组。师生一起整理并板书9的组成:4.记忆9的组成。[教师]你能有顺序地记住9的组成吗?谁来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一读9的组成,例如,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序记忆,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43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交流。预设:这两题都是表示数的组成的变式题,有些学生可能会不清楚该怎么做。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变式的意思后再填写,写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图表示的意义。3.变式训练:(1)请你凑成8。(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主要考察8的组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几和几组成8。(第1小题要先数出图形个数再连线)(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主要考察数的组成,要求学生认真读题。(3)摘花(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汇报时读一读。例如:9可以分成5和4,4和5组成9。5.思维训练:填一填。(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数观察,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8、9的分与合,可以只记住前面4组,然后交换每组中两数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其余几组。【课后作业】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6、7题;【教学后记】1.5练一练【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2—4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掌握数的顺序,理解6~9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2.掌握6~9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学生对6~9的认识。[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准备】[教师]教具:数字卡片。[学生]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6~9的认识[教师]关于6~9几个数,大家都学会了什么?预设1: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数量是8的事物用“8”表示,数量是9的事物用“9”表示。143 预设2:9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是:0、1、2、3、4、5、6、7、8、9。[教师]仔细数一数图中的物品有几个?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教师]智慧火车开来了,说一说火车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缺的数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读一读。2.比大小、第几[教师]你会比较数的大小吗?师生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也可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教师]在数学中“几”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事物所在的顺序和位置。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填一填。(第6-7页课件展示)3.6~9的组成[教师]你们还记得6~9的组成吗?一起说一说。预设:可以用口令形式问答进行回顾。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提示:连点不连数,要求用尺子连线。2.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提示:先找出排列顺序,再接着画,每个横线只画一个,然后数一数、比一比。3.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仿照题目中的问题相互提问题并解答。4.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6?预设:让学生从打乱顺序的数字卡片中找出相加得数是6的两张卡片。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找出来并说一说6的组成。全班交流,以找得最快最全的小组为获胜组。[教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仿照上面的问题)5.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5题。提示:根据已知的数先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再比较数的大小。6.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6题。要求学生能圈出相邻的(横、竖、斜)能组成8和9的两个数。7.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7题。考察6~9的组成,学生独立完成并读一读。8.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8题。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左到右观察,利用数的组成完成。三、巩固提升。1.填一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区分“几”和“第几”。2.划去一支铅笔,使每条线上的铅笔总数都是8。(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找到总数不是8的那条线作答。3.思维训练:每片扇叶上能填几?(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数找规律,再按照规律填未知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教学后记】143 2.16和7的加、减法【课题名称】第6课时6和7的加、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4页。【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过操作和观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3.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关于6、7的加减法。[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圆片、0~7的数字卡片。[学生]学具: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6和7的组成。以对口令形式回顾6和7的组成。2.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5以内的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四、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构建加法模型1.创设情境,双向观察。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一边站5人,一边站1人。[教师]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列出算式吗?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5+1=6和1+5=6两道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为什么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同学们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同学们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这是一个现实情境,是一个易于学生双向观察的立体空间,也是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一图二式”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便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课件出示教科书P44上面左图。[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为什么都等于6?你能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理由吗?学生自主动手摆圆片,同桌交流后汇报。预设:展示学生摆的圆片,引导学生理解5和1组成6,所以5+1=6;1和5组成6,所以1+5=6。[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不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143 教师小结:交换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3.列举算式,回归图形。[教师]请大家用6个圆片分别摆一摆,还能写出哪些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同桌之间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写算式。预设:学生可能说出2+4=6,4+2=6,3+3=6。如果没有学生说出0+6=6,6+0=6,教师可以加以提示。[设计意图]用数的组成来支撑加法算理,同时通过让学生列举算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再回归到图,巩固了加法的“一图二式”。(二)自主探究,构建减法模型课件出示教科书P44上面右图。[教师]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预设1:一共有6朵花,去掉左边的1朵花,右边还剩下5朵花。预设2:一共有6朵花,去掉右边的5朵花,左边还剩下1朵花。[教师]你能列出算式吗?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6-1=5,6-5=1这两道减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计算6-1和6-5时,怎样算才能算得快?预设: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法。例如,计算6-1等于几,因为1和5组成6,所以6-1=5。也可以这样想: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5=6,所以6-1=5。对于不同的说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教师小结:在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设计意图]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一图二式”。(三)理解“一图四式”1.课件出示教科书P44“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一组图。[教师]你能根据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预设: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算式的得数是怎么来的。四道算式分别为:4+2=6,2+4=6,6-2=4,6-4=2。[教师]请大家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看一看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四道算式都可以根据2和4组成6来计算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幅图,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2.课件出示教科书P44“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二组图。[教师]你能列出四道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思吗?学生拼摆学具,完成填空后指名汇报。预设:学生能根据图意写出5+2=7,2+5=7,7-2=5和7-5=2,并表述每道算式的意思,教师着重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的得数是怎么算出来的。3.课件出示教科书P44“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三组图。[教师]你能根据图列出几道算式呢?预设:根据第三组图,学生只能写出3+3=6,6-3=3这两道算式。[教师]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等于几吗?怎样算6-3呢?预设:学生可能说:可以想6的组成,因为3和3组成6,所以3+3=6;又因为3+3=6,所以6-3=3。[教师]不是说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怎么第三组图只列出了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呢?预设: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当两部分的数相同时,根据一幅图就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体会这一情况的特殊性。[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一图二式”143 的基础上,通过拼摆学具继续进行6、7的加减法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根据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44页做一做。[教师]仔细观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算式后相互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一道算式表示的含义,并说说是怎样算的。2.变式训练:(1)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仔细观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2)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3)看图列式并计算。(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一图四式。(4)看图列减法算式并计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说一说图片表示的意思,再列式计算。3.思维训练:()里最大能填几?(课件展示)写出所有的算式判断:算式结果等于4时,括号里的数最大,是7。算式结果等于2时,括号里的数最大,是5。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根据数的组成和想加算减法可求出6、7的加、减法。2.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个别情况下写两道算式。【教学后记】2.2用加法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7课时用加法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5页。【教学目标】1.知道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能看懂图意,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和列式,并正确进行运算。[难点]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兔爸爸和兔妈妈带领小兔子们采蘑菇。它们采了好多蘑菇。看!它们多开心。143 课件出示教材45页情境图:[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兔爸爸、兔妈妈,还有4只兔宝宝。预设2:学生能回答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几只兔子?预设2:一共有6只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几只兔子?预设3:一共有6只兔子,右边有2只,左边有几只兔子?[教师]兔妈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帮兔妈妈解决问题吧![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在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大括号。[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大括号)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大括号)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见过它了,那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板书:合起来)教师示范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带领学生一起做。[教师]在这里,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预设:学生会说是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教师]对,我们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大括号表示的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2.认识问号。[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问号)这是问号,你们知道问号表示什么意思吗?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是表示要求的问题。教师画大括号并在大括号下面画出问号,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和问号在一起表示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板书:一共有几只?)3.完整表达图意。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试一试。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指名说一说。预设: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教师]“左边有4只兔子”和“右边有2只兔子”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一共有几只兔子”是要解决的问题。4.画一画,加深对图画问题的理解。[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这道题的意思吗?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图意。教师可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在黑板上板书:5.列式解答并理解算式表示的意思。[教师]我们现在明白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了,那么求一共有几只要怎样解答呢?学生独自尝试写出算式,教师指名汇报。预设1: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就是4+2=6(只)。预设2:右边有2只兔子,左边有4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就是2+4=6(只)。[教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求一共有几只,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6.检验反思。[教师]同学们,我们的解答正确吗?要怎样检查呢?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预设:学生可能说在图中再数一数,检查是不是一共有6只兔子。[教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要注意看数有没有抄错,答案有没有算错。143 7.总结解决图画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预设:在解决图画问题时,要先看懂图意,明确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再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想的时候还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或者图形代替原图来表示图意,再列出算式进行解答。解答完后,还要检查答案是不是正确。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并适时指出重点: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设计意图]抓住有层次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学生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8.举一反三。[教师]这道算式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情?学生交流汇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4+2”表示的事情,比如:左手有4颗棋子,右手有2颗棋子,一共有几颗棋子?[教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并列式解决吗?预设:左边有3条金鱼,右边有3条金鱼,一共有几条金鱼?可以列算式3+3=6(条)[教师]这个算式里面有两个“3”,这两个“3”意思一样吗?预设:两个3意思不一样,一个表示左边的3条金鱼,一个表示右边的3条金鱼。小结:通过看图,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了解大括号和问号在图中的含义,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4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2+5=7(只)或者5+2=7(只)。(教师可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2、5、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变式训练。(1)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列式解决。(重点理解大括号和“?”表达的意思)(2)摆一摆,再填空。(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3)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说一说每一幅的意思,再列式计算。3.思维训练:怎样才能使两个小朋友的气球同样多?(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认识了“”。2.认识了“”,表示求一共有几只(个)……,要用加法来计算。【课后作业】1.从教材48页练一练第5、6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2.3用减法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8课时用减法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6页。【教学目标】1.知道图中加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内容,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后求还剩多少,是用减法计算。2.过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地口述图意及列式计算。[难点]明确问题,知道要求的是哪一部分,并正确地列出算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青蛙。看,几只青蛙蹲在荷叶上休息,两只顽皮的青蛙做起了游戏,它们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激起几朵浪花。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情境图。[教师]下面我们就去帮青蛙解决问题吧![板书课题]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完整表达图意。[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图中荷叶上蹲着5只青蛙,跳走2只青蛙,一共有7只青蛙。[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几只青蛙?[教师]怎样列式解决呢:预设:5+2=7,一共有7只青蛙。[教师]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呢?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指名汇报。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只”表示要求还剩几只。[教师]谁能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预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2.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我们现在明白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了,那么求还剩几只要怎样解答呢?学生独自尝试写出算式并汇报。预设1:5+2=7,还剩5只。预设2:7-5=2,还剩5只。预设3:7-2=5,还剩5只。[教师]这几位同学都说还剩5只,为什么列的算式不一样呢?谁的对?谁的错?为什么?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后汇报。预设:学生会说不能用加法计算,因为一共有7只已经告诉我们了。[教师]不能用加法计算,那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回答:减法)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143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就是从7只里面减去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教师]这里有两道减法算式——7-5=2,7-2=5,它们都是对的吗?预设1:7-5=2这道算式也不对,这道算式等号后面是2,求的是跳走了几只,不是求还剩几只。预设2:7-2=5这道算式是正确的。因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从7只里减去2只,就剩下5只青蛙。[教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和表达,为自己点个赞吧!谁再来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2=5(只)3.检验反思。[教师]同学们,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应该要怎样检查呢?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汇报。预设:用得数5只加上跳走的2只,看是不是等于7只。小结:当“?”在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求的是一部分,表示用下面的总数减去上面已知的那部分,用减法计算。4.举一反三。[教师]这道算式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情?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7-2=5、7-5=2”表示的事情。[教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并列式解决吗?(第一幅图)预设:一共有7个茄子,右边有3个,筐里有几个?7-3=4(个)(第二幅图)预设:一共有6个松果,松鼠拿走一部分后,还剩5个,松鼠拿走了几个松果?6-5=1(个)小结:通过看图获取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明确问号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问号在大括号上面一侧,表示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4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6-4=2(只)。教师可追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6、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变式训练:(1)看图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2)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2-4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三道题都是看图列式计算,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出图意,进一步理解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3)(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这是一道文字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深入理解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3.思维训练:填一填。(课件展示)教学提示:第1.2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第3题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观察,也可以画图计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已知“”,表示一共有6只(个)……,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课后作业】1.从教材48页练一练第5、6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2.4练一练【课题名称】第9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7页—4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通过看图能明确条件和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0-7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6和7的加、减法。[教师]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口算”的游戏吧!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预设: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教师挑选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第3-5页课件展示)[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吗?教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掌握“一图四式”。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再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认识大括号。[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左边有4个●,右边有3个●,一共有几个●?[教师]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多少个圆?你会列式计算吗?预设:4+3=7、3+4=7。4.用加法解决问题。[教师]这幅图的意思谁会说?预设:左边有3个拨浪鼓,右边有个拨浪鼓。一共有几个拨浪鼓?列式:3+3=6(个),一共有6个拨浪鼓。[教师]算式中的两个3变式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预设:不一样,一个“3”表示左边的3个拨浪鼓,一个“3”表示右边的3个拨浪鼓,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几个拨浪鼓?,把两边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5.用减法解决问题。[教师]这道题谁会解决?预设:一共有7块糖果,盒子外面有2块糖果,盒子里面有几块糖果?知道总数求部分数要用减法计算,7-2=5(块),盒子里面有5块糖果。二、跟进练习143 1.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汇报。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如果出现错例,可以让其他学生说说应该怎样算。[设计意图]把计算练习趣味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2.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用转盘中间的数减去旁边的数,并将所得到的差写在对应的格子里。预设:学生可能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3.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3题。同桌合作,拿出两张数字卡片,用大数减小数,说出算式和结果。4.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预设1:原来有5个盒子,又搬来1个盒子,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盒子?算式是5+1=6。预设2:原来有6个盒子,搬走了2个,还剩几个盒子?算式是6-2=4。[教师]这两幅图都是小熊搬盒子,为什么一会儿用加法计算,一会儿用减法计算呢?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解决,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解决?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5.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6.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6题。[教师]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指名汇报。7.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7题。[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趣味游戏——找朋友。教师把算式卡片、得数卡片分别发给学生,由拿算式卡片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卡片的学生,或者拿得数卡片的学生去找拿算式卡片的学生。一部分学生玩游戏,另一部分学生当小裁判,说说同学找对了没有。8.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8题。[教师]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交流。预设1:我看见有1个小朋友在摘向日葵。预设2:我看见院子门的左边和右边都有花。预设3:还有2个小朋友抱着玉米。预设4:图中还有茄子。[教师]同学们,图中还有我们的老朋友“大括号”和“问号”呢!你们能在观察图后,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大家选择一个问题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后汇报。[设计意图]利用秋天的情境图呈现的多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理解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进而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并体会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9.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9题。引导学生理解“=”两边算式的得数是相等的。三、巩固提升143 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用“三句话”描述题意,并列算式解决问题。2.看图说意义并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并能够比较流利地说清图意。在完成两幅图的计算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并讨论,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再列算式解决问题。4.(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教师]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交流。[教师]同学们,图中还有我们的老朋友“大括号”和“问号”呢!你们能在观察图后,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大家选择一个问题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后汇报。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求总数用加法解决问题。3.求部分用减法解决问题。【课后作业】1.从教材47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2.58和9的加、减法【课题名称】第10课时8和9的加、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关于8、9的加减法。[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1~8的数字卡片。[学生]学具:小棒、点子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43 1.复习6和7的加、减法计算。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填一填,回顾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拍手游戏。师生一起一边拍手一边说6、7的组成。3.一图四式。[教师]观察图,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预设:学生能根据图意快速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4.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7以内的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探究8的加减法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课件出示教科书50页上面左图。[教师]看一看图中漂亮的花朵。你能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学生交流后汇报。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5朵红花,3朵黄花。[教师]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呢?预设:学生能根据图列出4道算式:5+3=8,3+5=8,8-5=3,8-3=5。说加法算式时对应的图意会比较清楚,但要说清楚减法算式对应的图意还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四道算式。[教师]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加法算式的含义同学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谁来说说减法算式的意思呢?预设1:一共有8朵花,其中红花有5朵,黄花有几朵?用算式8-5=3表示。预设2:一共有8朵花,其中黄花有3朵,红花有几朵?用算式8-3=5表示。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教师]仔细观察5+3=8,3+5=8这两道加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都是5和3,得数都是8,但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教师]仔细观察8-5=3,8-3=5这两道减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全班交流。[教师]怎样把这四道算式的结果又快又准确地写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吗?预设:根据图来计算出结果。[教师]同一幅图,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列出四道算式,而且我们根据其中的一道算式可以得出另外三道算式的结果。[教师]谁还有其他的方法?预设:根据8的组成来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具体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当没有图的时候,我们计算时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会又快又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明确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优越性。3.列举算式。(1)列举和是8的加法算式。[教师]除了5+3=8,3+5=8,你们还能写出哪些和是8的加法算式?如果有困难,可以用8根小棒摆一摆。预设:学生会说出1+7=8,7+1=8,2+6=8,6+2=8,4+4=8。如果学生没有说出0+8=8,8+0=8,教师可以加以提示。(2)根据加法算式写减法算式。[教师]我们写出了这些和是8的加法算式,你们能根据这些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吗?143 同桌之间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写算式。预设:学生可能说出8-1=7,8-7=1,8-2=6,8-6=2,8-4=4,8-0=8,8-8=0。[教师]有一组算式比较特别,只能写出一道减法算式,你知道为什么吗?预设:学生在交流中明确8可以分成4和4,这里两个部分数字相同,所以只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设计意图]用数的组成来支撑算理,同时让学生列举算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二)探究9的加减法1.课件出示教科书50页上面右图。[教师]仔细观察,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能比较快地列出5+4=9,4+5=9,9-5=4,9-4=5这四道算式,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教师]写算式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写全所有的算式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你是怎样算出这几道算式的结果的?怎样算才算得快?预设1:根据一道算式,就能写出其他三道算式。预设2:根据9的组成来计算。2.根据9的组成写出其他算式。师:刚才有图的帮忙,写四道算式就比较容易。如果没有图,你能根据9的组成,有条理地写出所有的算式吗?预设:可以先请学生示范解题,再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促进思维进一步提升,并逐步清晰地认识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组题都是根据一个数的组成计算的。例如,7和1组成8,就可以计算7+1=8,1+7=8,8-1=7,8-7=1这四道算式;或者只要算出7+1=8,根据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就能写出其他三道算式的结果。2.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同桌合作,一个人盖住点子卡片一部分,另一个人说减法算式。3.变式训练:(1)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2)看图列算式(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能根据图意快速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9最大,把它作为加法算式的得数,3和6相加得9,作为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8和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1)看图数出结果。(2)利用8和9的组成。(3)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2题;【教学后记】143 2.6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11课时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1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问题。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难点]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51页情境图。[教师]森林里,小动物们在一起玩耍,看,它们多开心!说一说,在美丽森林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有小鹿、天鹅、蘑菇、大树、小河。[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森林中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提取数学信息[教师]你能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仔细观察这幅图,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预设1: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预设2:树根处有6朵蘑菇。草地上有2朵蘑菇。预设3: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二)解决问题1.解决小鹿的问题。(1)聚焦小鹿图,完整表述题意。(出示小鹿的情境图)[教师]现在请你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教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可能说是数出来的,教师就让学生带着大家数一数,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文字信息。[教师]看来图中的文字也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对于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就不用数了,这样不容易出错。仔细观察,你还知道了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跑走了3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图中指一指。)师:你们真聪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画表达的意思。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小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143 学生完整表述题意。(2)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表述,我们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思考并列式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只)。[教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预设:如果学生说出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教师要给予肯定。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加法来解决的情况,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明确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3只,求还剩几只,就是从9里面去掉3,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3)检验反思。[教师]我们来检查一下计算是否正确。预设:学生可能用跑掉的3只加上剩下的6只,得到原来一共有9只小鹿。师:我们做完题之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知道了求剩余问题的方法,在讲授这道例题时,首先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并弄清题意,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明确数量关系,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应的计算方法。(三)建立模型1.解决蘑菇的问题。出示蘑菇的情境图。[教师]关于蘑菇你知道了什么?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算一算。同桌合作解决问题。预设:树根处有6朵蘑菇,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2朵蘑菇,一共有几朵蘑菇?[教师]一共有几朵蘑菇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答呢?(教师板书完整信息)预设:学生说出:6+2=8(朵)。[教师]为什么前面两道题我们都是用减法计算,而这道题用加法计算?预设:学生会说出:要求一共有几朵蘑菇,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8朵蘑菇,树根处有6朵,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几朵?解答:8-6=2(朵)。(教师追问:为什么用减法?引导学生回答:因为一共有8朵蘑菇,减去树根处的6朵,就等于树根旁边的草地上的2朵了,所以用减法。)预设2:一共有8朵蘑菇,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2朵,树根处有几朵?解答:8-2=6(朵)。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提出这么多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它们。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清晰地认识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2.解决天鹅的问题。出示天鹅的情境图。[教师]关于天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从哪里知道游走了3只?学生在图中指一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同学们真棒!不仅找到了两条相关的数学信息,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预设学生回答:8-3=5(只)。[教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预设:学生说出:从8只里面去掉3只,求剩下几只,要用减法计算。143 [教师]我们来检验一下解答对不对。预设:学生可能用游走的3只加上剩下的5只,得到原来一共有8只天鹅。可以判断解答的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有了之前解决小鹿问题的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提出问题并解答,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对比交流。师:对比小鹿和天鹅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会发现两道题都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问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的是小鹿图直接给出了问题,天鹅图没有给出问题,需要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在解决了小鹿的问题后,对于天鹅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6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完成第1小题比较轻松,能完整表述题意。学生可能出错的是第2小题,因为图中的2只母鸡是干扰信息,学生可能出现8-4=4(只),10-4=6(只)这两种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共有10只鸡,你却要用8去减?”在讨论中得出,要根据问题去选择和问题有关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2.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列式计算,最后检验算式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3)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检验算式是否符合题意。(4)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重点要正确找出隐藏的数学信息,计算后要检查检验算式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吃了一半后,还剩4块,说明糖的一半是4块”。第2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对折一次后是3米,说明绳子的一半是3米”。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分析题意:求“一共……”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求“还剩……”就是在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7题;【教学后记】2.7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2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2页—53页。143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8和9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算能力。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获得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迅速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8、9的加减法。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2.用加法解决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加法解决问题,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第一幅图)预设:一共有多少个青椒?筐里青椒的数量和外面青椒的数量合起来就是青椒总量。列算式是:6+3=9(个),一共有9个青椒。(第二幅图)预设:一共有多少个蘑菇?筐里蘑菇的数量和外面蘑菇的数量合起来就是蘑菇总量。列算式是:4+5=9(个),一共有9个蘑菇。3.用减法解决问题。[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预设:筐里有多少个青椒?从9里减去右面的3个青椒,就是筐里青椒的数量。列算式是:9-3=6(个),筐里有6个青椒。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2.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订正,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把计算练习趣味化,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下练习计算,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复习9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目的。3.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教师]大家知道怎么玩转盘游戏吗?预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用转盘中间的数减去旁边的数,所得到的差写在对应的格子里。学生可能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教师可以任意挑选减数,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指名学生回答是怎样算的。4.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4题。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汇报,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5.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5题。[教师]请你根据图意填写算式中方框里的数。预设:学生能根据图中的数量填出答案,教师可以追问:如果没有图,怎样才能填写正确呢?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例如想7和1组成8,方框里填1。6.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6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完成第1小题比较轻松,能完整表述题意。学生可能出错的是第2小题,因为图中的2只母鸡是干扰信息,学生可能出现8-4=4(只),10-4=6(只)这两种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共有10只鸡,你却要用8去减?”在讨论中得出,要根据问题去选择和问题有关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7.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7题。143 预设:有了前面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会最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这里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其它的信息再提问题;有关小朋友、蝴蝶、花朵等的信息都隐含在图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收集信息再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入分析情境图,根据情境图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8题。[教师]比一比,填一填。预设:因为图中蜻蜓和荷花的排列是一一对应的,学生能很轻松地填出答案。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蜻蜓和荷花谁多谁少,再说说谁多几个或少几个。以一幅图两句话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蜻蜓比荷花多几”,就是“荷花比蜻蜓少几”。三、巩固提升2.看图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正确的已知信息,然后根据已知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并列式解决。2.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仔细观察图,找到已知信息,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4.看图提一道加法问题和一道减法问题,并解答。(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有了前面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收集信息再提出问题。加法问题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减法问题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指导学生按要求提出问题并解决。[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清晰地认识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课后作业】1.从教材第52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3.110的认识【课题名称】第13课时10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4页-55页。【教学目标】1.体会10的基本含义,会读、写10以内的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理解10的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及掌握10的组成。143 [难点]掌握10的组成。【课前准备】[教师]教具:数字卡片10、小棒、圆片。[学生]学具:三角形学具、正方形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数朋友?我们一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好不好?(全班一起从0数到9)这些数朋友里,谁最大?谁最小?(学生回答:9最大,0最小。)[教师]在数学王国里,9总是以为自己是老大,老是欺负最小的0。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数学王国郊游的时间,9是队长,它走到0面前说:“你呀,没头没脑,代表一个都没有,你就排在最前面吧。”0听完后,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数字1走到0身边,和它一起想了一个办法让9哑口无言,你们知道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吗?预设:启发学生回答1和0组合成了10。[教师]同学们真聪明,那10是否比9大?如果大,大多少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设计意图]以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学习10的含义。(1)课件出示教科书54页情境图。[教师]这幅图中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海洋馆。图中有什么?请你数一数。预设: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数数时可能未做到有次序地数,从而造成遗漏或重复,教师需再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如从左往右数或从上往下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有9个同学和1位老师,一共是10个人,一共有10只蝠鲼。[教师]我们在图中找到了数字10,现在请大家用学具来摆一摆10。学生动手摆10,教师指定两名同学到讲台前用不同的学具摆10进行展示。[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摆对了吗?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一下。[教师]大家的学具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10呢?预设:学生明确: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是10,所以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设计意图]要让学生经历抽象出10的过程,从实物到学具,再到数字10,经历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2)生活中的10。[教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身上有没有10?找一找。预设:学生会说自己的手指、脚趾都可以用10来表示。[教师]老师发现教室里也有10,我想请几个同学上来和我玩一个游戏。(先点9名同学上去站成一排,提问:再增加几人就是10人?学生回答:1人。再点1名同学上台和前面的9人站成一排。)现在请听指令做动作,请从左数第10个人跳两下,请从右数第10个人和大家招招手。学生按要求玩游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图中通过观察找到数字10,紧接着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数数的过程,让学生感悟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2.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1)1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9和10谁大、谁小呢?我想要用计数器拨出10,可以怎么拨?预设:有的学生说1个1个地拨,拨9个珠子后再拨1个珠子就是10个;有的学生说2个2个地拨;还有的学生说5个5个地拨。教师引导学生边拨边数。143 课件出示直尺图。[教师]同学们经常用到直尺,观察一下,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预设:引导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所有数都大。(2)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图。[教师]请你说出这两幅小正方体图各有多少个,再比较大小。预设:由于式子中未写出“9”“10”比较的对象,学生可能会不清楚题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意来填写并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数器、直尺图、小正方体图进一步体会10在9的后面,10比9多1,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3.探究10的组成(1)在操作中掌握10的组成。[教师]如果让你把10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呢?请你用10根小棒摆一摆,再填数。(课件出示教科书55页上面的题)预设:指导学生有序操作,如果有困难,教师先示范一遍,再让全班学生按照顺序分一分,说一说。[教师]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①交流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教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学生交流记忆的方法。②小游戏“凑10”。师:我们来活动活动小手指,玩一个凑数游戏,我的手指比出一个数,你们手指比出另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要能凑成10。例如:教师说“我出5”,学生说“我出5”,师生一起说“5和5凑成10”。师生一起玩游戏。[设计意图]“凑10”游戏,用手指和口令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4.学习10的写法。[教师]你会写10吗?首先观察一下10像什么。(第26页课件展示)[教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10。(播放10的书写视频)下面和老师一起来书写10。预设: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在田字格的左半边写1,右半边写0。特别强调先写1再写0,从左往右书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并展示其作品,对于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同学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学生完成教科书55页的书写练习。[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55页做一做。此题就是有关10的组成,同桌合作完成。2.教材第55页<你知道吗?>。简单介绍我国古代怎样用算筹表示数。3.变式训练:(1)请你补充完整,凑成10。(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此题就是有关10的组成,补充完整后说一说几和几凑成10。(5)比一比。(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先数一数,在比较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143 (6)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借助尺子图填空。4.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把10先分成5和5,再分每个5。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0、1、2、3、4、5、6、7、8、9、10。【课后作业】1.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3题;【教学后记】3.210的加、减法【课题名称】第14课时10的加、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6页。【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10的组成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关于10的加减法。[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圆片。[学生]学具:0-10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口令。[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说一个数,同学们对一个数,同学们对的数和我说的数合起来要正好是10。师生一起玩游戏。预设:学生根据要求迅速说出另一个数。2.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对。[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九、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学习“9+1=10”及相应的加减法。课件出示10个白色圆圈。[教师]你喜欢涂色吗?来给圆片涂色吧。预设:10个圆片,涂了1个,还剩9个没有涂。[教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143 预设1:有1个蓝色的圆圈,9个白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1+9=10。预设2:有9个白色的圆圈,1个蓝色的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9+1=10。预设3:有10个圆圈,拿走1个蓝色的圆圈,还剩9个白色的圆圈,10-1=9。预设4:有10个圆圈,拿走9个白色的圆圈,还剩1个蓝色的圆圈,10-9=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四道算式。师:你们是怎样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的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是运用1和9组成10来进行计算的。1和9、9和1都可以组成10,反过来,10可以分成1和9,也可以分成9和1。[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图四式”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计算时,要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或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来完成计算。2.学习“8+2=10”及相应的加减法。[教师]还可以怎样涂色呢?预设:10个圆片,涂了2个,还剩8个没有涂。[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预设:根据之前的经验,多数学生很轻松能说出四道算式,并说出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思考。[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是运用2和8组成10来进行计算的。2和8、8和2都可以组成10,反过来,10可以分成2和8,也可以分成8和2。[教师]请仔细观察加法算式,再联系图的意思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根据图意我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写出一道加法算式。[设计意图]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使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更为突出,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3.自主学习“3+7=10,4+6=10,5+5=10”及相应的减法。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56页上面填空,教师巡视指导。预设:学生会说出:3+7=10,10-3=7,10-7=3;4+6=10,10-4=6,10-6=4;5+5=10,10-5=5。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教师]你们是怎么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的呢?预设:有了9+1=10,8+2=10的学习经验,学生能更快地计算出这些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实物图或点子图,直接想10的组成来完成计算。4.加深记忆(1)儿歌记忆课件出示凑十歌,齐读记一记(2)找朋友拿出卡片0-10的数字卡片,找一找哪两张卡片相加得10。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2.教材第56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订正。预设:抓住学生的错题进行交流,问一问怎样算,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说出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当想不出结果时,可以配合手指算一算,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3.变式训练:(1)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143 (7)算一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指出几道算式,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8)送信。(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先计算,再连线。(9)计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计算得数是10的加、减法时除了运用数的组成计算外,还可以想加算减法。4.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可以想比7小的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10的加、减法2.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计算。3.计算得数是10的减法时除了运用数的组成计算外,还可以根据相对的加法算式计算,即想加算减法。【课后作业】3.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4、5题;【教学后记】3.3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7页—58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10的认识,掌握10的组成。2.能正确、迅速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与加、减法的联系【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数字10的序数含义。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再添上一颗呢?2.10的组成。(1)玩游戏[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说一个数,同学们对一个数,同学们对的数和我说的数合起来要正好是10。师生一起玩游戏。143 预设:学生根据要求迅速说出另一个数。(2)比大小[教师]请你说出计数器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预设:由于式子中未写出“9”“10”比较的对象,学生可能会不清楚题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意来填写并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加减法[教师]你能根据10的组成写出加减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解决问题。[教师]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上有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吗?预设:一共有10只小兔子,外面有3只,房子里有几只?用减法计算,10-3=7(只),所以房子里有7只小兔子。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预设:学生填写比较轻松。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例如,为什么要在8和10之间的方框里填9?还可以让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如排在6和8中间的数是几,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序的理解和记忆。2.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教师]我们一起来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学生按要求数数)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从10倒着数到0呢?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在火箭发射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57页第2题火箭发射图,再填一填,实际感受火箭发射倒计时数数的情境。3.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此题就是有关10的组成,学生汇报时可以一边做手势一边说组成。4.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熊猫拿了两张卡片,一张是4,如果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猜一猜另一张是几。(另一张是6)你还能找出其他相加得10的两张卡片吗?[设计意图]通过选卡片游戏,巩固10的组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5.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5题。[教师]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我们干什么?把答案填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预设:学生知道是用10分别减去下面的数,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比赛之前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审题的好习惯。6.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6题。预设:这道题的后半部分有多种答案。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的目的。7.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要求用三句话说清题意。8.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8题。[教师]仔细观察,图中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预设:图中有10个小朋友,7+3=10。教师追问:为什么选择用加法进行计算?预设:学生会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左边的女生和右边的男生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进行计算。[教师]7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7+3=10表示什么?143 预设:学生说出:7表示左边的7个女生,3表示右边的3个男生,7+3=10表示把左边的7个女生和右边的3个男生合起来。[教师]表达得真清楚,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看看除了小朋友外,图中还有哪些可以用7+3=10表示?学生仔细观察后交流。预设1:图中的小鸟可以用7+3=10来表示,因为左边有7只小鸟,右边有3只小鸟,一共有10只小鸟。预设2:图中的花可以用7+3=10来表示,因为有7朵红色花,有3朵黄色花,合起来是10朵花。[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用7+3=10还可以表示什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用7+3=10来表示,只要一部分是7,另一部分是3,求一共有多少就可以用7+3=10来表示。[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算式的含义,找出情境中能用此算式表达的具体事物。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渗透了数学抽象的思想。9.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9题。有了第8题的经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用10-4=6讲数学故事。答案不唯一,如:花丛里一共有10只蝴蝶,一阵风吹来,飞走了4只,还剩下6只蝴蝶。三、巩固提升3.(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仔细观察图,找到已知信息,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清晰地认识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1.从教材第57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3.4连加、连减【课题名称】第16课时连加、连减【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9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体验数学的运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43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59页情境图上面的部分。[教师]看,小男孩在给小鸡喂食。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看见了什么?预设:学生说出:有5只小鸡在吃米。[教师]继续观察,你又看见了什么?(课件出示动画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预设1:跑来了3只小鸡。预设2: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教师]你觉得谁说得更准确?想一想,3只小鸡是怎样来的?是一起来的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3只小鸡是分两次来的。[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叙述图意,感知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意在为学生完成从一步加法到两步加法的迁移提供基础。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尝试列式表达模型。[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会说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教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们会列式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又跑来1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要把5只、2只、1只全部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2+1。(教师追问:算式中的“5”“2”“1”分别表示什么?)[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预设:学生会说出:有3个数,两个加号。[教师]请同学们给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像这样把3个数合起来,也可以用加法计算,数学上把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教师]这道算式读作:5加2加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算式)[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叙述事情发展顺序到用算式表达图意,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出算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5+2+1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5+2=7,再算7+1=8。(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5+2=7算的是什么,7+1=8算的是什么。)[教师]对,我们先算5+2=7,再算7+1=8。(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7”要写出来。)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小结:三个数相加,我们可以先将前两个数相加,再用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设计意图]计算顺序是连加教学的难点,学生可能通过数数或者生活经验得到算式的结果,但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比较模糊。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渐理解算理和建构算法,最终抽象出算式的计算顺序。3.迁移,建立连减模型(1)尝试列式。课件出示教科书59页情境图下面的部分。[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143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指名说一说。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只小鸡,先跑了2只,又跑了2只。[教师]根据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会说出:剩下多少只小鸡?[教师]你会列式吗?预设:学生说出8-2-2。[教师]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总数里先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教师指着8-2-2)这个算式读作“8减2减2”(学生齐读),8-2-2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8-2=6,再算6-2=4。(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8-2=6算的是什么,6-2=4算的是什么。)[教师]对,我们先算8-2=6,再算6-2=4。(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6”要写出来。)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补充课题:连减)师小结: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减的算式叫作连减算式。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3)对比归纳。[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减,与连加的运算顺序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连加的经验,无论是算式模型的表达,还是运算顺序的实践,学生可以从中迁移,进而建立连减经验。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59页做一做。[教师]请大家按照图意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2.变式训练:(1)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3.思维训练。(1)(思维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0,可以用10减去已知数。(2)(思维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可以帮助学生画图理解,不要忘记加小强本人!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减)叫作连加(连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课后作业】4.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2题;【教学后记】143 3.5加、减混合【课题名称】第16课时3.5加、减混合【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0页。【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运算顺序。[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口算练习。[教师]这里有两组口算练习,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结果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计算连加、连减算式时,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呢?(学生回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好基础。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课件分步演示教科书60页情境图的第一组图。(1)理解图意。[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依次得到以下信息: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教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吗?预设:学生完整表达: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设计意图]将静态的情境图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现,让学生置身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题意,训练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2)尝试列式。[教师]同学们,求现在有多少只天鹅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用算式把天鹅飞来、飞走的过程表示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教师]请你结合图来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的含义。预设:引导学生说出:4表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就用4+3来表示,又飞走2只,就再减去2,求的就是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教师]请大家互相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情境图说一说“4+3-2”表示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混合算式的认识。(3)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运算顺序。师:同学们,从图上可以看出4+3-2的结果是多少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43 预设:学生说出:先算4+3=7,再算7-2=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写出第一步的得数7。[教师]“7”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7-2”?预设:联系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7表示飞来了3只天鹅后一共有7只天鹅,又飞走2只,就用7-2。[设计意图]结合图中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课件分步演示教科书60页情境图的第二组图。(1)理解图意。[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预设:引导学生完整表达: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2)尝试列式并计算。[教师]同学们,求现在有多少只天鹅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用算式把天鹅飞走、飞来的过程表示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3。[教师]请你结合图来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的含义。预设:引导学生说出:4表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就用4-2来表示,又飞来3只,就再加上3,求的就是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教师]请大家互相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指着算式4+3-2和4-2+3)第一个算式大家会算了,第二个算式又该怎么算呢?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预设:学生说出:先算4-2=2,再算2+3=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写出第一步的得数2。(3)观察比较,总结运算顺序。[教师]请仔细观察4+3-2和4-2+3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1:第一道算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第二道算式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预设2:它们都是从左往右算。[教师]这两道算式中都有加法和减法,我们把这一类算式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算。(板书:从左往右计算)学生完成教科书P60情境图中算式的填写。(4)小结。师:关于加减混合运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你认为计算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要记住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情境图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围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60页做一做。[教师]看到你们这么会解决问题,小鸭子们也来了,它们带来了什么问题呢?请你仔细观察,完整地说一说图的意思。预设:学生会说出:水里原来有6只小鸭,来了3只,又走了4只,现在水里有几只小鸭?[教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6+3-4=5。(教师追问: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变式训练:(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43 (10)看图填一填。(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先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义,再列算式。(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图意再列式计算。(11)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图意再列式计算。(12)在○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先计算再比较大小。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7→8增大,先加7+2=9;9→8减小,所以9-1=8。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叫作加、减混合算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4题;【教学后记】3.6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8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页—62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掌握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2.会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练习,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难点]应用正确的方法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了解连加的含义。[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并计算吗?同桌相互交流,写出算式,集体订正。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图的意思来表达,明确两小题都是要求一共有多少,就是要把三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2.了解连减的含义。[教师]你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并计算吗?同桌相互交流,写出算式,集体订正。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图的意思来表达,明确两小题都是要求还剩多少,就是要从整体中减去其中的两部分,用减法计算。3.加、减混合143 [教师]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会计算吗?预设: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加法,然后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减法,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请你观察,每组算式的连加算式与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连加算式的第一步计算是第一个算式,第二步计算是第二个算式,连加算式就是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在一起了。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教师]请你仔细观察图,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图意并说出计算过程。3.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3题。指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再计算。预设:学生明确连续加2和连续减2的意思后,能准确计算。4.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让我们来进行小组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指名学生代表进行计算。预设: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加减混合运算。[设计意图]通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练习计算的兴趣。5.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订正,教师巡视指导。6.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6题。[教师]请你仔细观察图,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图意并说出计算过程。7.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行与列,知道每一行是哪三个数相加,每一列是哪三个数相加。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准确地计算。8.教材第62页“你知道吗?”简单介绍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计算。三、巩固提升4.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5.看谁做的都对(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第1、2题计算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6.(变式训练第3-4题课件展示)第3、4题看图列式计算,先说一说图是什么意思,再列式计算。4.(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解决。5.填数,使横行、竖行的3个数相加都等于8(变式训练第6题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到横与竖列,知道每一行是哪三个数相加,每一列是哪三个数相加。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6.看谁填得对(变式训练第7题课件展示)填未知数,可以用总数减去已知的数。7.(变式训练第8题课件展示)教师提示:10去掉1是9,找到和是9的两组数填空。答案不唯一143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根据图意判断用连加还是连减。2.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来计算。【课后作业】1.从教材61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4.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9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3-64页。【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进一步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提高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2.在观察、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整理减法表并发现规律,提高口算10以内减法的能力。[难点]主动探索和发现加法算式表的排列规律。【课前准备】[教师]教具: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学生]学具: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二单元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预设:学生会说到“6-10的认识以及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二、知识梳理[教师](课件出示“知识图”)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一些“知识图”。你也画一画、写一写吧!1.复习基数、序数的知识。课件出示数轴:[教师]10以内数的顺序是怎样的?预设1:从小到大的顺序是:0、1、2、3、4、5、6、7、8、9、10;从大到小的顺序是:10、9、8、7、6、5、4、3、2、1、0。143 预设2: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是:10、9、8、7、6、5、4、3、2、1、0。2.复习比较大小。教师:如何比较数的大小?预设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预设2: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3.复习数的组成。[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用手指出数,另一人用手指出的数必须与它凑成6。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请大家用这种游戏方式玩一玩7、8、9的组成的游戏。(学生玩游戏)师生一起玩10的组成的游戏。小结: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4.复习6-10的加减法。[教师]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解决?预设:左边兔子采了3朵蘑菇,右边兔子采了四朵蘑菇,求两只兔子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几朵,用加法计算,列算式是:3+4=7(朵)或者4+3=7(朵)。[教师]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预设: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比如2和5组成7,所以2+5=7;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吗?预设:4+5=9、5+4=9、9-5=4、9-4=5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5.复习连加、连减。[教师]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预设: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6.复习加、减混合。[教师]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预设: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7.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表。[教师](教师快速将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这些都是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动物们说,这么多的算式,看得眼花缭乱,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重新排列,让小动物们能很快记住这些算式吗?小组讨论,自主排列加、减法算式。预设:学生可能会根据计算结果分类,也可能根据结果的大小顺序进行分类。教师注意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最后课件呈现整理后的加、减法表。教学提示:整理加、减法算式表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算式、去整理,也可以出示整理好的、不完整的加、减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让学生补充完整。(1)[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加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预设1:竖着从上往下看,各个算式第二个加数都相同。预设2:横着看,每一行算式的得数都相同;从左往右各行第一个加数都是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少1,第二个加数都是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预设3:斜着看,每一行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相同,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2)[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预设1:竖着从上往下看,各个算式减数相同,被减数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预设2:横着看,每行从左往右,被减数相同,减数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143 预设3:斜着看,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大或变小,得数不变。(3)[教师]任意指一道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试试看。教师任意指算式,学生快速说出得数。[教师]计算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每一行的结果都相等;竖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数字依次多1,第二个数字和上面的一样,结果依次多1。教学提示任意指一道算式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所组成的不同加法算式,使学生从中感受“两个数调换位置相加,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4)[教师]分别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发现1:一个数加0还得原数。发现2:一个加数依次多1,另一个加数不变,得数依次多1。发现3:一个数减0仍得这个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纵、横两个方向对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表进行有序观察、探索,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三、综合应用1.照样子填数。(综合应用第1题课件展示)根据数的组成填数。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综合应用第2题课件展示)小组比赛计算,集体订正,交流时说一说计算顺序。3.在○里填上“>”“<”或“=”。(综合应用第3题课件展示)先计算,再比较大小。4.看图列式计算。(综合应用第4题课件展示)第1题:根据图意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结合图说一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第2题: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出综合算式。5.数一数,填一填。(综合应用第5题课件展示)注意区分“几”和“第几”。6.(综合应用第6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列式计算。四、跟进练习、巩固提升。7.变式训练(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列式计算。2.思维训练(课件展示)这道题根据等量代换找关系。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10以内数的顺序。2.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教学后记】143 5.练一练【课题名称】第20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5页—66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知识,提高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解决问题、知识整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掌握整理和复习的学习方法。[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复习基数、序数的知识。[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请用你勤快的小手写一写。学生书写0-10数字,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关于这些数,你知道哪些知识?预设1:从小到大的顺序是:0、1、2、3、4、5、6、7、8、9、10;从大到小的顺序是:10、9、8、7、6、5、4、3、2、1、0。预设2: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是:10、9、8、7、6、5、4、3、2、1、0。[教师]我们知道数到几就是第几个,读读这道题,你会吗?课件出示习题,同桌相互交流,集体订正。2.复习比较大小。教师:如何比较数的大小?预设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预设2: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3.复习数的组成。[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用手指出数,另一人用手指出的数必须与它凑成6。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大家用这种游戏方式玩一玩7、8、9的组成的游戏。(学生玩游戏)师生一起玩10的组成的游戏。小结: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4.复习6-10的加减法。[教师]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预设: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比如2和5组成7,所以2+5=7;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吗?预设:5+4=9、4+5=9、9-4=5、9-5=4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5.复习连加、连减。[教师]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预设: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143 6.复习加、减混合。[教师]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预设: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按照数的顺序连线。2.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3.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说说为什么第一题选择用加法解决,第二题选择用减法解决。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在题目中表示的意思,明确大括号摆放的位置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都表示“合起来”的意思。第一题是求上面和下面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一共有9只蜗牛,爬走了2只,求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4.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仔细观察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用什么信息解答,再独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预设:可能有的学生会将图中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加起来,如7+3+3,如果出现这种错例,让学生明确要求的是一共有多少只熊猫,与小鸟的数量无关,3只小鸟的信息是多余的。如果没有出现错例,教师也要追问“为什么不用3只小鸟的信息”。[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经历从复杂信息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然后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方法,认识到所选择的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有直接的联系。5.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5题。[教师]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汇报时注意结合图意说清算式的含义。6.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6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7.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7题。先根据数的组成找到有关系的3个数,再写加减法算式。8.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8题。可以写出所有的数,再选择最小的数。三、巩固提升8.(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找到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列算式解决。2.算出每个图形算式的得数。(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等量代换,把图形换成数字再计算。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把给出的十个数分成五组,使每组中两个数相减的得数相等,从而组成等式。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1.从教材65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1.立体图形的认识【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课前准备】[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学生]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教师]你们太聪明了,文具盒不但是我们的学习用品,它还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一起和老师进入数学王国去探索吧!2.揭示课题。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教师]你们知道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预设:学生可以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球,但对圆柱比较陌生。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最直观、最简单的实物模型,引起视觉上的直观认识。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分一分。(第5页课件展示)[教师]你能按形状分一分这些图形吗?自己试着分一分,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设: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学生1:球和圆柱放一起,这些都是圆圆的。学生2:长方体和正方体放一起,这些都是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教师]还能再详细的分一分吗?学生1:它们都圆圆的,鼓鼓的放一起。(球)学生2:它们上面是圆形的,下面像柱子一样放在一起。(圆柱)学生3:这些是长长的。(长方体)学生4:这些是方方正正的。(正方体)2.认识立体图形。143 (1)认识球[教师]你能拿出和它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拿出一个球的实物)这种图形是球体,我们通常把它叫作球。[教师]我们来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操作交流后播放视频)小结:球是圆圆的,很光滑,能向四面八方滚动。[教师]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在黑板上贴球的图片)追问:它们是我们研究的球体吗?为什么?(第13页课件展示)预设:这些虽然也是球,但它们不是圆圆的,不能向四面八方滚动。(2)认识圆柱[教师]你能拿出和它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拿出一个圆柱的实物)这种图形是圆柱。[教师]我们来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操作交流后播放视频)小结: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面。(播放视频)[教师]把圆柱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在黑板上贴球的图片)交流: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3)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教师]你能拿出和它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拿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实物)我们来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操作交流后播放视频)小结:像这样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的图形,叫作正方体;像这样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叫作长方体。(在黑板上贴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图片)交流: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状的?(4)对比记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对应的物体。(第20页课件展示)[教师]你记住它们的样子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3.我摸你猜。[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玩我摸你猜的游戏,比比看谁猜的准。(1)我摸到了弯弯的,滑滑的面;预设:可能是球,也可能是圆柱。我又摸到了两个平平的面。预设:是圆柱。(2)我摸到了平平的面;预设:可能是圆柱。我还摸到了尖尖的、扎手的部位;预设:可能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我摸到面有的地方长长的,有的地方扁扁的。预设:是长方体。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一定要记住它们的特征,不要混淆哦![教师]分别说一说下面哪些物体的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第24-27页课件展示)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我说你拿。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闭着眼睛去摸,并拿出正确的图形。(2)第69页做一做第2题:我说你猜。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特征,一个根据图形的特征猜测。(3)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3题:我说你搭。143 同桌合作,一个指挥,一个按照要求放图形。2.变式练习。(1)猜一猜,连一连。(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再连线。(2)数一数,填一填。(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都有那些图形,指导学生用标记的方法。(3)找朋友。(连一连)(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实物特征,再和对应的图形连线。(4)分一分。(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提示学生安顺序观察,不容易遗漏。(5)数一数,填一填。(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都有那些图形,指导学生用标记的方法。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球的特征。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1.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有大小之分,相对的两个面相同。2.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全都一样大。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侧面是曲面。4.球的表面是曲面。【课后作业】1.教材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教学后记】2.立体图形的拼搭【课题名称】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拼搭【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0页--71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难点]根据一定的要求拼一拼、搭一搭。【课前准备】[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学生]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43 [教师]你们玩过搭积木游戏吗?看看这两位同学,正在用立体图形玩搭积木游戏呢?仔细观察,他们都用到了哪些图形的积木?(第2页课件展示)师:你们想玩“搭积木”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游戏的规则是“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搭)[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由几种立体图形拼搭成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搭一搭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教师]说一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教材第70页例2主题图)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相互补充。明确图中信息:有10个积木,其中长方体有7个,形状及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有两组,每组3个,正方体、球、圆柱各1个。师:这里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这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而且要稳,还要高。[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会先分析题目要求,明白这些要求的具体含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2.小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呢?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预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回答。主要是从“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来说明怎样搭,有的学生还会考虑长方体按不同方向摆放时高度是不一样的,圆柱按不同方向摆放时不仅会出现高度不同的情况,还会出现稳定程度不一样的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之前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集思广益,拓展思维。3.小组合作,尝试拼搭。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收集学生活动中的问题。预设:小组之间的差别主要是“长方体”“圆柱”“球”的摆放。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1)长方体摆放方向的不同,会导致高度不一样,竖着放比横着放高。(2)圆柱摆放方向的不同,不仅会影响高度,还会影响平稳程度,竖着放稳一些。(3)最难搭的是球,怎样摆放都不平稳,滚来滚去的。[教师]在这些积木中,最难搭的是球,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很难搭得稳。可以用3个长方体搭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较稳定,可以放在下面圆柱横放时容易滚动,应该竖放;球容易滚动,尽量放在上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学生根据交流的经验进行作品的调整。[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围绕着“怎样搭才能符合题目要求”,边尝试、边思考、边交流、边调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评一评[教师]现在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个小组搭得又稳又高,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43 预设:明确可以看:在所有积木都用上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高,在搭得同样高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稳。评比后,组织优秀小组介绍经验。预设: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第一,检查是不是所有积木都用上了;第二,尽量把长方体竖着放;第三,圆柱竖着摆放才能放稳,有时还能摆得更高;第四,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得稳。教师小结: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稳定,并用上所有的积木,这样就能搭得又稳又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一是看在所有积木都用上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高,二是看在搭得同样高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稳。让学生学会有序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比较中培养和提升辨别能力。(三)拼一拼根据指令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拼一拼。1.用正方体拼一拼。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拼图的小能手,请小组合作,按要求拼一拼。(1)用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2)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3)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4)要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2.用长方体拼一拼。师:刚才同学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那么用长方体拼摆,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学生用2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摆。学生用3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摆。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摆。3.用圆柱拼一拼。[教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用2个圆柱拼一拼。[教师]两个圆柱横着拼行吗?为什么?师小结:圆柱的曲面容易滚动,不稳定,但有两个平平的面,很稳定。[教师]你能用球拼一拼吗?为什么?预设:不能竖着拼搭,容易滚动。预设:横着拼搭总有空隙。[设计意图]本环节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交流,让每个人亲自去尝试、去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加深了对几种图形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先数一数每个图形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再判断。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方体拼一拼。预设: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可以数一个画掉一个,学生在数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难,主要是忘了数隐藏在里面没有画出来的立体图形。要先观察、想象,再得出结论。(2)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预设:可以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拼一拼,然后再连一连。(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集中交流评价。2.变式练习。(1)(变式训练第1-2题课件展示)143 引导学生用正方体拼一拼,隐藏在里面没有画出来的立体图形。要先观察、想象,再得出结论。(2)数一数。(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可以数一个画掉一个,页可以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拼一拼,然后再数一数。(3)搭一搭,哪一组能站稳?(把能站稳的圈起来)(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搭一搭,哪一组图形能站稳。(4)在易滚动的物体下面打“√”。(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易滚动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再判断。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①数一数没有空缺的一行需要几块砖;②数有空缺的每一行缺几块砖;③计算一共缺几块砖;④动手画一画,补齐空缺。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较稳定,可以放在下面;圆柱横放时容易滚动,应该竖放;球容易滚动,尽量放在上面。【课后作业】1.教材72页练一练第3、4题;【教学后记】3.练一练【课题名称】第3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2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熟练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2.通过拼搭,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重点单元知识归纳1.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师]本单元知识学完了,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预设: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教师]想一想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特征?猜一猜它们是谁?(1)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2)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3)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143 (4)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小练笔:想一想,连一连。[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回顾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的特征,并能够正确的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拼搭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教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用这些图形的积木我们可以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数一数,这些图形都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预设: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可以数一个画掉一个,也可以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然后再数一数。学生在数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难,主要是忘了数隐藏在里面没有画出来的立体图形。要先观察、想象,再得出结论。二、基础练习1.课堂练习(1)教材第72页第1题。说一说物体的特征,判断是什么图形,再练一练。(2)教材第72页第2题。引导学生用标记法按顺序数图形,不重复、不遗漏。(3)教材第72页第3题。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然后再数一数。(4)教材第72页第4题。先找物体和图形摆放的规律,再按规律找出正确答案。2.变式练习。(1)堆一堆,哪一个最难堆?(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征,也可以用学具动手摆一摆,再得出结论。(2)数一数,填一填。(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隐藏在里面没有画出来的立体图形很难数,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再数一数。(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1.从教材72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1.10的再认识【课题名称】第1课时10的再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4页--75页。【教学目标】143 1.通过10根一捆初识“计数单位”的同时,介入了计数器认识数位,深入地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2.以“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区分“数字”和“数”。3.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重点难点】[重点]理解10的含义,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难点]掌握10的组成。【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计数器。[学生]学具: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办联欢会,你知道儿童节的由来吗?跟同学说一说。[教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知道它们的数量吗?选一种事物数一数。(课件出示73页主题图)预设:我看到了小旗、小花、灯笼,还有好多小朋友们在跳舞,我来数一数。[设计意图]创设“六一”儿童节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物以及数量,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初识“计数单位”。[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预设:一共11人。[教师]你是怎样数的?预设:按照一定的顺序,1个1个地数出围成圆圈的小朋友数量,再数中间1个小朋友。[教师]有没有更方便的数数方法呢?预设:如果表演节目的小朋友中,所围成的一圈小朋友数量不变,就可以直接从10往后数。小结:10个一组,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教师]你能把围成圆圈的小朋友的数量用小棒摆出来吗?(学生动手摆,摆到9的时候提示学生停下来)[教师]你们刚刚是几个几个摆的?预设:一个一个摆,摆了9个一。[教师]再添上一个是几?学生操作,9个一再添1个一是10个一。[教师]把10个一捆成1捆,变成了一个十,所以10个一是1个十。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打包的方法,选取生活中的零碎物品,小组成员分类对物品打包,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打包方法。汇报交流预设:1列有10个小方块,10个小方块摆1列。1包有10个回形针,10个回形针包1包。[教师]你发现什么规律?预设:10个一组成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设计意图]通过将10根小棒捆一捆,让学生感受计数单位“一”和“十”之间的联系。2.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教师]仔细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演示没有数位计数器上9到10珠子的变化)预设:9个珠子再添上一个珠子就变成了10个珠子,10个珠子用左边的1个珠子代替了。[教师]143 因为10是两位数,要占两个数位。(课件出示有数位的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1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预设: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0”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教师]想一想0可以不写吗?预设:不可以,0是要占位的。[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知道“10”个位上的“0”是用来占位的,必须要写。3.区分“数字”和“数”[教师]想一想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预设1:0~9是用一个数字表示的。预设2:10没有用新的数字,而是用1和0来表示的。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重新认识了10,它不仅能够表示具体数量、数序、分与合,还可以看作是1个计数单位,占据2个数位。[教师]想一想下面哪些物品可以看作是1个十?预设:一包彩笔可以看作是1个十。1个十是10个一,它有10支。[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学生视角的好问题来引导学习和理解:一是以“1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来理解位值以及0的占位作用,二是以“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也无形中区分了“数字”和“数”。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说一说生活中经常把哪些事物10个作为一组。预设:10个鸡蛋1盒;10个衣服架一把;10片药一板……(2)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2题。指导学生从左到右有序的圈出10个,然后再数一数剩余的。(3)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3题。先数一数有几朵花,在计数器下面写出对应的数字,再根据数字画珠子,数位的数字是几,就画几颗珠子。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集中交流评价。2.变式练习:用红色涂出1个十。(课件展示)明确:1个十就是10,需要涂10个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用小棒10个、10个的摆一摆,1个十是10,2个十是20……师生小结:有几个十就是几十。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10个一就是1个十。“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课后作业】1.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2.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课题名称】第2课时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课题名称】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6页。【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感受数的大小关系。3.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难点]体会“十进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橡皮筋、数字卡片。[学生]学具:学生每人20根小棒、橡皮筋2根、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十几的数吗?预设1:我是9月13日出生的,我的生日中有13。预设2:我们组的作业本收齐了,正好是14本。预设3:我看书时,书上的页码有17和18。……[教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十几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十几的数,自然地将生活与数建立起联系,感到数来源于生活,感知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11~20各数。[教师](课件出示杂乱摆放的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预设:我可以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接着数下去。[教师]动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预设: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共有2捆。一捆是1个十,合起来就是2个十,所以一共有20根小棒。(1)认识11。[教师]请同学们先数出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下来该怎么数呢?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预设:引导学生说出1捆就是1个十,再添1根就是11。[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作“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11”,板书“十一”。(2)认识12~19。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了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会说出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12根小棒。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读作“十二”。143 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12”,板书“十二”。[教师]如果我们继续添加小棒呢?自己摆一摆,看看每次多摆1根小棒可以用哪个数表示。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指导学生在12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卡片“13~19”,并板书各数的读法。[教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预设: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教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教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及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教材第76页做一做。师生一起数数,并认读十几的数,说一说数的组成。[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数数、认数、读数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2.变式练习。(变式训练第1-2题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通过从借助小棒数到抽象的填空巩固数的组成,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记忆。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巩固数的组成,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个位是几就读十几。20里面有20个一。【课后作业】1.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1、2题;【教学后记】3.认识数位、写数【课题名称】第3课时认识数位、写数【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7页。【教学目标】1.通过辨“11”活动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进一步感受位值制。143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十位和个位,会看图写11~20各数。[难点]体会位值制的意义。【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计数器。[学生]学具: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数数。[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同桌两人一起按顺序从11数到20,再从20数到11。学生按要求数数。2.摆数。[教师]请你用学具摆出11,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呢?预设1:学生摆出1捆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和1根小棒。预设2:学生摆出1摞小正方体(把10小正方体放1摞)和1个小正方体。预设3:学生摆出1摞圆柱(把10个圆柱放1摞)和1个圆柱。3.设疑。[教师]我们能用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表示出11,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只有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还能表示11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能,有人认为不能,请几个代表到前面来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1:我觉得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只能表示2,不能表示11。预设2:我觉得可以把其中1个小棒,小正方体、圆柱看成10,另一个看成1。[教师]是呀,长得都一样,怎么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底谁是10、谁是1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20各数。[设计意图]复习数数,用小棒摆出11,再让学生思考“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还能表示11吗”来引出新课。九、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1)十几的数的写法。[教师]大家看,数学家们为我们制造了计数的工具(出示计数器)。这叫计数器。计数器上有好多的“位置”,从右边开始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板书: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教师]现在,你能用2颗同样的珠子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预设:学生说出在个位上放1颗珠子,在十位上放1颗珠子。教师追问:个位上放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十位上放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0”)小结:十位上的一个算珠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一个算珠表示1个一。位置不同,表示的数不同。[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教师]小组合作请你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课件出示小棒,学生再计数器上拨数)学生按要求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143 课件出示小棒图:[教师]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再计数器上拨出来吗?预设:有13根小棒。个位拨3颗算珠表示3个一,十位拨1颗算珠表示1个十。[教师]你能继续拨珠吗?教学提示:一边拨珠子,一边读数,直到19。[设计意图]结合小棒和计数器,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数,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正确书写十几的数。2.20的写法。[教师]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这个数吗?该怎么拨呢?(课件出示)预设:学生说出在计数器十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不拨珠子。[教师追问:为什么个位上不拨珠子呢?(因为十位上的2颗珠子就表示2个十)]师:你能写出20这个数吗?为什么这样写?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写法:(1)不写0,写成2了;(2)10是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0,那20就是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0。[教师]比较两种写法,你认为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预设:学生说出:如果不写20个位上的“0”,就只能表示2个一。0起占位作用。[教师]想一想在计数器上2颗算珠可以表示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对个位上的0写不写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清晰地知道0的占位作用,加深对20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位的理解。3.归纳写数的方法。[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写出11~20这些数的。学生讨论后回答。预设: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在田字格里书写11~20各数。[教师]11~20这些数我们都认识了,你们都会写这些数吗?在书写这些数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才能写得好呢?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11~20各数。[教师]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些数,看谁写得最漂亮。展示学生书写的作业,进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数,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说一说数的组成,巩固和辨析数的写法。(2)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表示出各数,重点说说20是怎么摆的。[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练习,继续在直观图的基础上读、写数,巩固对数位的认识和写数的方法,提高学生写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序的认识。2.变式练习。(1)写一写。(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结合小棒说一说数的组成,巩固和辨析数的写法。(2)填一填。(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填空时学生如果感到困难,可以结合计数器来写数。可能有的学生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弄反了,可结合错例来进行指导。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借助计数器,用3颗珠子按顺序拨出4个数。3、12、21、30或者是30、21、12、3。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43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1.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2.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如果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占位。【课后作业】1.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3、4题;【教学后记】4.11~20各数的顺序【课题名称】第4课时11~20各数的顺序【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8页。【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3.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难点]认识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课前准备】[教师]教具:直尺。[学生]学具: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在抢红包游戏中,小红是“手气王”,抢到了最大的红包!想一想:小红抢到了哪个红包?预设:19元,因为19是最大的数。[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这节课我们给这些数排排队!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合作交流,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你能把0~20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一排吗?自己动手排一排,看看哪个小组排的又对又快。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预设:从小到大:11、12、13、14、15、16、17、18、19、20从大到小:20、19、18、17、16、15、14、13、12、11。2.利用直尺,再次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1)课件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教师]请你读一读直尺上的这些数。学生齐读1~20各数。143 [教师](圈出10)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10前面的数有0、1、2、3、4、5、6、7、8、9;10后面的数有11、12、13、14、15、16、17、18、19、20。预设2:直尺上的数越往后面越大,越往前面越小。0最小,20最大。预设3:10前面的数是一位数,10和它后面的数是两位数,两位数总是大于一位数。3.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教师]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18和20中间的数是几?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17离10近还是离2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学生模仿教师提问,并找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从多种角度感知11~20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课件出示)你会填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提示学生按顺序连线。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连成的小动物是什么?(2)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数序的认识。3.变式练习。(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根据数字排列顺序填数。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数数时,要求从一个数数起,就从这个数开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11~20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11、12、13、14、15、16、17、18、19、20从大到小:20、19、18、17、16、15、14、13、12、11。【课后作业】1.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6题;【教学后记】5.练一练143 【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9-80页。【教学目标】1.学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3.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难点]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1~20这些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一)10的再认识[教师]通过10的再认识,说一说你对10有哪些新的认识?预设1:数数时,10个一就是十。预设2:“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预设3:10是最小的两位数,数数时,10个为一组的数比较方便。(二)11~20的认识[教师]对11~20这些数,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1: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预设2: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预设3:11~20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在这个顺序中,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会填空吗?预设:学生会说出1捆就是1个十,再添4根就是14,所以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14。2困就是2个十,合起来是20。教学提示:明确“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1题。教学提示:圈出10只后,再数一数,引导学生说出先数出“十”的好处。2.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2题。教学提示:让学生独立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3.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3题。教学提示: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4.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4题。教学提示:学生能很容易说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说出数的组成。5.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5题。教学提示:可以和同桌以问答的形式相互说一说11~20的组成。6.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6题。教学提示:先数一数,再根据题目要求解答。有的学生把左、右弄反了,可以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写出“左”和“右”。7.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后汇报。教学提示:先按照顺序填数,在说一说数的组成,连一连。8.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143 教学提示:学生能很容易说出每种物品的数量,但是读数写汉字和写数写数字学生容易混淆,需要多次强调。9.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明确谁和谁比,符号开口向大数,尖尖对小数。10.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可以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拨一拨。11.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数有11、12、13、14、15、16、17、18、19。再判断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多少,最后要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预设:数数时,10个一就是十。“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11~20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在这个顺序中,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课后作业】1.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6.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题名称】第6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1页。【教学目标】1.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式,经历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过程,能根据图意列出三道算式,并计算出结果。3.在操作、探索、交流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三道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课前准备】[教师]教具:计数器、小棒。[学生]学具: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谁能读出计数器上的数?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第2页课件展示)预设:学生说出15、13、18、20。[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143 通过复习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及10以内的加减法,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下基础。二、探索算理,掌握算法1.探究10加几的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科书P81例4情境图。[教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预设:根据以前的经验,学生会列出10+3=13(或3+10=13)、13-10=3、13-3=1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10+3等于13,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可以从10往后数3个数,就是13。预设2: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预设3: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3=13。预设4:个位上0+3=3,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13。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3)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教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0加几就是十几。[设计意图]掌握10加几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然而能力强的孩子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此安排发现规律环节,满足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实现知识再创造。2.探究10加几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我们知道一共有13根小棒,右边有3根,要求左边有几根要怎样列算式呢?预设:求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就是从总数里去掉右边小棒的根数,用减法计算,13-3=10。[教师]我们知道一共有13根小棒,左边有10根,要求右边有几根要怎样列算式呢?预设:求右边有多少根小棒,就是从总数里去掉左边小棒的根数,用减法计算,13-10=3。[教师]13-10=3、13-3=10这两道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小组讨论,交流算法。预设1:我用想加法,算减法,因为10+3=13,所以13-3=10。预设2:我是看图计算的,13去掉3还剩10,去掉10就剩3。预设3: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10=3、13-3=10。预设4:13往前数3个数就是10。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去掉3个一还剩1个十,13去掉1个十还剩3个一。(2)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教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3.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1)十几加几的计算。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你能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吗?预设: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个算珠,个位上有1个算珠,表示11。[教师]观察计数器上珠子有什么变化?预设:个位上又拨了2个算珠。[教师]你能根据拨珠过程写出算式吗?预设:表示11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添了2个算珠,可以列加法算式。学生列出算式11+2=13。(教师板书:11+2=13)[教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小组讨论,交流算法。143 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11开始再数2个,12、13,所以11+2=13。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先数出10根,捆成1捆,再摆1根,然后再加上2根,一共是13根。(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实际操作)预设3:拨计数器。十位拨1颗珠子,个位拨1颗珠子,个位再加上2颗珠子,所以是13。预设4: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13。引导学生回答:用数的组成可以帮助计算,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2)十几减几的计算。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多少?预设: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个算珠,个位上有3个算珠,表示13。[教师]观察计数器上珠子有什么变化?预设:个位上拨走了2个算珠。[教师]你能根据拨珠过程写出算式吗?预设: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去了2个算珠,可以列减法算式,13-2。[教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请你继续用手中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1:用数数的方法。从13倒着数2个,12、11,所以13-2=11。预设2:用数小棒的方法。3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1根,一捆没动,所以是11。(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实际操作)预设3:拨计数器。个位上原来有3颗珠子,拿走2颗,还剩1颗,十位上有1颗,所以是11。预设4: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1个一,就是11。[教师]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回答:1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一,就是1个十和1个一,两个1表示的意思不一样。4.介绍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师:每个加法和减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的数叫作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作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作和。在减法算式里减号前面的数叫作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作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作差。[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打下基础。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1)教材第81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对比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2)教材第81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练习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3)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能很快地口算出结果。(教师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变式训练。(1)算一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能很快地口算出结果。(教师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按顺序排一排。(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143 教学提示:先计算,再根据得数从大到小给算式排序。(3)填一填。(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根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4)摘桃子。(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明确用加法计算,加数+加数=和。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用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计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计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时,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计算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课后作业】1.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1、3题;【教学后记】7.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7课时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教学目标】1.能用数数与画图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个的问题。2.通过数一数、画一画,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观察、比较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数数与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星期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游玩。同学们需要排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82例6情境图。1.阅读理解。[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学生收集信息:小悦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板书两条信息)[教师]第15表示什么意思?预设:说明小宇排在队伍的第15个,他前面有14个人。[教师]谁来把题目的信息完整地说一遍?143 预设:小悦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教师]“之间”是什么意思?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就是在小宇的前面,小悦的后面。[教师]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包括小悦吗?包括小宇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求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不包括小悦,也不包括小宇。2.分析解答。师: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你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关键是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预设1:画图的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从两幅图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小悦和小宇之间有4人,你觉得哪一种画图的方法更好呢?(引导学生说出:从小悦开始画比较简便)预设2: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有的从1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11、12、13、14,得到小悦和小宇之间有4人;有的从10写到15,再找出10和15之间有11、12、13、14,得到小悦和小宇之间有4人。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说出:从10开始写比较简便)预设3:列式计算的方法:15-10-1=4。(如果学生中没出现这种算法,可以不展示)[教师]为什么要减10?减1又是什么意思?(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示说一说算式的含义)3.回顾反思。[教师]我们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自由发言)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懂题目,明确相关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画图、数数),做完后还要进行检查。只要你善于观察,积极动脑,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4.想一想(第14页课件展示)[教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说一说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预设:乐乐家有17个苹果,吃了一些,还剩7个,问吃了多少个?[教师]怎么解决呢?预设:用苹果总数减去剩下的数量就是吃的苹果数量。列算式是:17-7=10(个),乐乐两天一共吃了10个苹果[教师]检查一下结果符合题意吗?预设:我用17个苹果减去吃掉的,10个,17-10=7,刚好是剩余的7个苹果,所以结果是正确的。[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数数、画图、推理等策略的指导与归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P83“做一做”。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可能用写数或数数的方法,得出东东和玲玲之间有3人;也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用列算式的方法:8-4-1=3。2.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利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143 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利用画图的方法,关键时让学生明白今天看的包括第10页和第19页。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课后作业】1.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2、4题;【教学后记】8.练一练【课题名称】第8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3-84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2.结合解决问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地掌握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并且会解决一些排队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一)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师]计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你都学会了哪些方法?预设: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加1个十。[教师]你能快速、正确的计算出这些题目结果吗?(第4页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解决问题[教师]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点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一画得到结果。这道题你会用我们学过的两种方法解决吗?(第6-7页课件展示)预设1:我用数数法,从15写到19,再找出15和19之间有16、17、18三个数,所以第15棵树和第19棵树之间有3棵树。预设2:我用画图的方法,画○表示树,画出第15棵和第19棵树之间的树,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第15棵树和第19棵树之间有3棵树。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算一算,再连线。预设:对于“10+8”与“8+10”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明确:不用计算就知道它们的计算结果相等,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其他的算式,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2题。143 教学提示:指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一连,再比较。预设:学生能一一对应地连线,数出松果的数量比松鼠多4。3.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3题。教学提示: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计算方法。4.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4题。教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用画图或者数数的方法完成。5.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5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设:这道题还是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以一步一步提问:推迟1天是星期几?推迟2天是星期几?推迟3天是星期几?让学生从简单的情形开始逐渐探索出问题的答案。)6.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订正。预设: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再引导学生汇报先算什么,结果是多少,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7.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7题。教学提示:第一行比较简单,第二行提示学生先计算再比较大小。8.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8题。教学提示:要帮助学生理解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包括第10页,也包括第14页,引导学生数一数,也可以借助数学书的页码数一数。(教师可以追问:这道题与例6有什么不同?明确求中间有几人,不包括两端的人,但从哪一页读到哪一页,包括两端的两页。)[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三个一般步骤与思路。9.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一图三式,一幅图写一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写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再列式计算。10.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填未知数,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或想减法算加法进行计算。11.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要帮助学生理解4天后是指从15号开始的第4天,15,16,17,18,也就是18号。12.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明确同样的水果表示的数相同。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1.从教材83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9.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143 【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5页。【教学目标】1.会熟练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3.熟练地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审题意识、倾听习惯和交流能力。[难点]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四单元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和10以内数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预设:学生会说到“10的再认识”“11~20的认识”“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等。[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二、知识梳理(一)10的再认识(1)知识点回顾:[教师]通过10的再认识,说一说你对10有哪些新的认识?预设1:数数时,10个一就是十。预设2:“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预设3:10是最小的两位数,数数时,10个为一组的数比较方便。(二)11~20的认识[教师]对11~20这些数,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1: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预设2: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预设3:11~20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在这个顺序中,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预设4:10~20每个数都用两个数来表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三)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师]计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1:计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时,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预设3: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的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预设4: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教师]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知识,太厉害了,那你们算算再过13年小象多少岁?预设:小象今年4岁,再过13年,就用13+4=17岁,所以再过13年小象17岁了。[教师]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画一画、写一写吧!展示交流。[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回顾本单元知识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所学知识点整理下来,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巩固应用1.看图写算式(课件展示)143 教学提示:一图四式,一幅图写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再列式计算。2.算一算(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计算方法。3.小鸭子回家。(连线)(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学生独立算一算,再连线。4.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填未知数,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或想减法算加法进行计算。5.我会填(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解决问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吃了10块后还剩3块,要求原来做了多少块蛋糕就是用吃掉的加上剩下的,列算式是10+3=13块,所以妈妈原来做了13块蛋糕.[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三个一般步骤与思路。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填未知数,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8.解决问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要帮助学生理解4天后是指从15号开始的第4天,15,16,17,18,也就是18号,同理得出那天是星期六。9.变式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要帮助学生理解第11和第17之间不包括11和17,所以列式计算的时候用总数17去掉前面的11,还要再去掉第17,17-11-1=5人10.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明确同样的水果表示的数相同。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1.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10.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0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6-87页。【教学目标】1.会熟练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3.熟练地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重点难点】[重点]熟练认、读、写11~20各数及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143 [难点]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快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1~20这些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一)10的再认识[教师]通过10的再认识,说一说你对10有哪些新的认识?预设1:数数时,10个一就是十。预设2:“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预设3:10是最小的两位数,数数时,10个为一组的数比较方便。(二)11~20的认识[教师]对11~20这些数,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教师]你能举例说一说数的组成吗?预设: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1个十和8个一组成18。(三)11~20各数的写法[教师]11~20的数你会写吗?预设2: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四)11~20各数的顺序[教师]11~20各数的顺序时怎样排列的?预设:11~20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在这个顺序中,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五)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师]计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你都学会了哪些方法?预设1:计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时,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六)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你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吗?预设1: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的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预设2: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设计意图]师生通过问答的形式回顾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86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请你先估一估这些物体大约有多少个,再很快地数出来。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估一估,再数一数。数的时候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还可能“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还可能先数10个,再看还有几个。[设计意图]在数数中,巩固数序,丰富数数经验,逐步建立数感。2.教材第86页练一练第2题。教学提示:先说一说15、18、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明确几个十就在十位画几颗珠子,几个一就在个位画几颗珠子。3.教材第86页练一练第3题。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直接在图上数一数。4.教材第86页练一练第4题。教学提示:先计算出所有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得数大小,按照下一步的得数比上一步大1的要求走一走,最后判断小猴吃到了什么水果。143 5.教材第86页练一练第5题。教学提示:学生可能用数的组成来填未知数,例如7和3组成10;12分成10和2;11再添上2就是13。6.教材第87页“数学游戏”。教学提示:小组4人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7.教材第87页“你知道吗?”。教学提示: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了解单数和双数。8.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主要考察数的组成,带领学生回顾11~20数的组成,再填空。9.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再比较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10.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清楚图意,再列算式解答。11.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教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说一说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预设:小明家有18个苹果,吃了一些,还剩8个,问吃了多少个?[教师]怎么解决呢?预设:用苹果总数减去剩下的数量就是吃的苹果数量。列算式是:18-8=10(个),小明两天一共吃了10个苹果。[教师]检查一下结果符合题意吗?预设:我用18个苹果减去吃掉的,10个,18-10=8,刚好是剩余的8个苹果,所以结果是正确的。12.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预设:数数时,10个一就是十。“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课后作业】1.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课题名称】第1课时9加几【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8页--89页。【教学目标】143 1.掌握9加几方法、能够计算9加几。2.理解“凑十法”原理、能够应用“凑十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凑十法”及其原理。[难点]应用“凑十法”解决进位加法问题。【课前准备】[教师]教具:10个格的盒子,13个皮球(代替饮料),[学生]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秋季运动会。(课件展示运动会场景图)(1)[教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开幕了,体育场上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2)[学生]预设1:有的学生在跑步;预设2:有的学生在跳绳:预设3:有的学生在…….(3)[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认真,不愧为火眼金睛。2.引入新课。(1)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同学在做什么吧!(课件展示饮料包装图)(2)[教师]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箱子里有9盒饮料,[学生]箱子外有4盒饮料。(3)[教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共有多少盒饮料?(4)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列式?[教师]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就是将箱子里的饮料盒数与箱子外的饮料盒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9+4=?)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怎样计算9+4呢?利用学具,各小组操作、讨论。(1)操作要求(第6页课件展示)。(2)学生小组操作、探究。(3)汇报交流。学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得出结果的。从9往后数4个数:10、11、12、13,9加4的结果是13。学生2:我用的是假设法:假设箱子里有10盒饮料,加上箱子外面的4盒饮料,一共有14盒饮料,最后去掉箱子里缺的一盒,就是13盒。学生3:我把4盒中的1盒放进了箱子里,箱子里就有10盒饮料了,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是13盒。2.重点教学第3种方法——“凑十法”。(1)[教师]饮料太大了,我们来用圆片代替饮料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展示课件)[学生]把4个圆片分出1个加入9个,凑成10个,再加上剩下的3个是13个。(2)[教师]再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是怎么计算的。(展示课件)学生操作。(3)抽象过程。①老师: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学生]9加1得10,10加3得13。②9+4=?我们把4分成1和3,把1和9凑成10,10加3得13,这种方法叫“凑十法”。(边归纳边板书:)143 请学生看板书自由说过程。(4)巩固“凑十法”。(第14、15页课件展示)(5)总结提升:通过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的活动,发现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此方法计算。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题。先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然后动手圈一圈,计算出结果。2.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2题。先安排学生按照学过的计算方法依次计算,再让学生观察每列算式之间的联系。3.变式练习:(1)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凑成的10。)(2)连一连。(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先算一算,再根据得数连起来。(3)()里最大能填几?9+()<159+()<12想:9+()=15,小于6的数有0、1、2、3、4、5。9+()=12,小于3的数有0、1、2。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2.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接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课后作业】1.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2题;【教学后记】2.练一练【课题名称】第2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0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2.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加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发现9加几的和的规律。【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9加几的口算卡。【教学过程】143 一、知识回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谁还记得计算时最简便的方法?预设:计算9加几,凑十法最简便;看大数分小数,小数分成1和几;9和1凑成10,10加几得十几。[教师]比一比这几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计算。同桌相互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教师指名说一说算式的区别。二、跟进练习[教师]同学们对9加几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来闯关试一试吧!1.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演示移动9,用9依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说出口算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部分算式卡(有意识地按顺序摆)。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2.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2题。[教师]图中有哪些信息?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吗?预设1:左边有9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一共有几只蜜蜂?列式是9+5=14。预设2:左边有9朵红花,右边有4朵红花,一共有几朵红花?列式是9+4=13。[设计意图]这道题的信息比较丰富,在收集信息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数出的数记录在图中,让学生养成细致的学习习惯。3.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按照要求圈一圈,并计算出答案。[教师]观察这些9加几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些算式的和都是十几,还有的学生会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教师]是这样的吗?为什么这些算式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而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呢?这个1去哪了?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几”里面拿出1与9凑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师小结:20以内的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几少1。[设计意图]本题是9加几的口算练习,既巩固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又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9加几的口算的规律,让学生能熟练掌握9加几的口算。4.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说一说你想怎样比较。预设:学生能说出先计算左边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后,把自己是怎么比的说给同桌听,教师巡视,有针对地进行指导。三、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1)看图列式。(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凑成的10。)(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人数加起来,重点是强调数人数的方法。(3)看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加法就是把两部分事物合起来,图片的信息比较丰富,在收集信息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数出的数记录在图中,让学生养成细致的学习习惯。(4)(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享,教师巡视指导。(4)(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143 计算“一共有多少”就是把两部分桌子加起来。2.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连加计算时可以把能凑成整十的两个数相加,再用10去加另外一个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计算9加几,凑十法最简便:想9加1等于10,再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几,就得十几。【课后作业】1.教材90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3.8、7、6加几【课题名称】第3课时8、7、6加几【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1页。【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适时优化“凑十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正确计算8、7、6加几。[难点]感受“凑十法”的多样化。【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学生]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口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计算题。[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情预设】学生能很轻松地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也可能有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教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方法来继续学习8、7、6加几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8、7、6加几)[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口算,为后面学习8、7、6加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提取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题情境图。[教师]看,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些同学在跑步。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143 学生观察后讨论,汇报交流。预设1: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预设2: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男生有8人,女生有5人。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教师]怎样列式解答?预设:学生列式:8+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5=[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同时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自主探究8加几。(1)借助操作,体会“凑十法”。[教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5?请你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预设:学生也许会用点数法或接着数的方法,重点展示“凑十法”。预设1: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到8根这边,8和2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13。预设2:从8根小棒中拿出5根到5根这边,5和5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13。[教师]你能理解这两种算法吗?你能像他们这样一边摆小棒一边说吗?师生一起摆一摆,算一算。(2)用抽象的计算过程表示思维过程。[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想法填一填框架图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在表达时,教师要重点问问为什么要把5拆成2和3,引导学生说出8和2凑成十;再问为什么要把8分成3和5,因为5和5凑成十。[教师]这里同学们用到了“见8想2,见5想5”的“凑十法”,都能又快又对地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在教学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会“凑十法”的多样化。(3)加强比较,感悟“凑十”的规律。[教师]你能快速算出8+4和8+6这两道算式的和吗?预设:学生用“凑十法”口算出结果,可能有不同的思路。[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9加几和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都是用“凑十法”来计算,见9想1,见8想2。[设计意图]感悟“凑十”的规律,在比较中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几做准备。3.自主探究7、6加几。8+87+46+6(教师板书)[教师]这几个算式要怎样计算呢?请你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预设1:从8根小棒中拿出2根到8根这边,8和2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6等于16。预设2:从4根小棒中拿出3根到7根这边,7和3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1等于11。预设3:从6根小棒中拿出4根到6根这边,6和4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2等于12。[教师]你能理解这两种算法吗?你能像他们这样一边摆小棒一边说吗?师生一起摆一摆,算一算。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请你先想一想,再圈一圈、算一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交流。预设: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感觉不困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见7想3,见6想4。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做,如果学生说7+4时,把7拆成1和6,6和4凑成10,要给予肯定。2.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143 预设:指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例如计算7加6时,看到7就想3,把6拆成3和3,7+3=10,10+3=13。3.变式练习:(1)摆一摆,算一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2)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凑成的10。)(3)请你用下面的数组成不同的算式。(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先找到有关系的3个数,再根据组成写算式。4.思维训练。(课件展示)第1个算式:先把前两个数的和看成一个整体,算式就变成()-○=13,()里面的数一定比13大,只有8+9>13,所以()里面填8+9,答案就是8+9-4=13。第2个算式:先把前两个数的差看成一个整体,算式就变成()+○=5,这两个数都要比5小,○只能是4,所以()里面填9-8,得1+4=5,正确答案就是9-8+4=5。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计算8、7、6加几用“凑十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选取;【教学后记】4.加法的计算方法【课题名称】第4课时加法的计算方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2页。【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2.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学生]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8、7、6加几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计算题。143 [教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上下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教师]计算下面这道算式时,可以利用凑十法,把算式拆分成上面的形式再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7、6加几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加法的计算方法)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8+9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8+9)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并与同桌用小棒摆一摆,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想:8加几得10,10加几得十几。把8凑成10,把9分成2和7,先算8+2=10,再算10+7=17。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想:9加几得10,10加几得十几。把9凑成10,把8分成7和1,先算9+1=10,再算10+7=1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教学提示: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教师]除了凑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相同?预设:因为9+8=17,所以8+9=17。[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再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教师]我们一起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则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教师]你会用两种方法计算6+9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教学提示:主要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预设:学生可能用“凑十法”计算,也有的学生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计算,教师都要予以肯定。2.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怎样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得数?预设:学生会说出:因为7+6=13,所以6+7也等于13;因为8+6=14,所以6+8也等于14;因为9+7=16,所以7+9也等于16。[设计意图]通过上下两道题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方法。3.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教师]同学们,你能快速写出每一道算式和得数吗?每人选择一组完成。学生任意选择一组写算式并计算。【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挑选一些题说一说是怎样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并适时总结“见8想2,见7想3,见6想4”的方法。4.变式练习:(1)连一连(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教师]你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指导学生先把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再看得数与哪辆车上的数相同,最后连线。)预设:学生大多能准确计算出结果并连线。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试着说一个得数是12、14、15的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有很多个。(2)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解决问题。143 (3)在○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先计算再比较大小。5.思维训练。(课件展示)先将“<”换成“=”算出□里的数字,再填上比这个数小的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凑十法:①拆小数,凑大数。②拆大数,凑小数。2.交换算式中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课后作业】教材94页练一练第2题;【教学后记】5.5、4、3、2加几【课题名称】第5课时5、4、3、2加几【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3页。【教学目标】1.学会用“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2.在厘清思路、熟练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课前准备】[教师]教具: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学生]学具:小棒、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抢答。预设:学生很有兴趣,能快速抢答出结果。教师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教师]看来大家对前面的9、8、7、6加几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研究5、4、3、2加几的计算。(板书课题:5、4、3、2加几)[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练习9、8、7、6加几的加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探究5+8的计算方法。[教师]你知道5+8的和是多少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自主尝试,独立试做。预设1:接数法,还可以从8开始继续数5个数,最后数到13,得数就是13。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把5拆成2和3,8+2=10,10+3=13。143 预设3:拆大数凑小数,把8拆成5和3,5+5=10,10+3=13。预设4:转换法,想8+5=13,所以5+8=1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13。[教师]前面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第三种方法你能明白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用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得到得数。[教师]这种方法好吗?我们知道8+6=14,你马上就知道哪道算式的结果?(学生答:6+8=14)我们知道9+2=11,你就能想到哪道算式?(学生答:2+9=11)[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算法,对比感受“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教师]你们能自己算一算这几道题吗?(课件出示试一试)指名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学情预设】因为9+5=14,所以5+9=14;因为9+4=13,所以4+9=13;因为8+3=11,所以3+8=11;因为9+2=11,所以2+9=11。如果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也是可以的。[教师]比较“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想得数快?3.自主出题,巩固方法。师: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了?可以出一些题考考别人吗?学生出题,教师板书。[教师]那么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很快算出得数,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得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出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93页做一做。[教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教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一个加数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变大。加数变大多少,和就变大多少。2.看图填一填。(课堂练习第2题课件展示)先说说图意,再填写算式。(重点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3.变式练习:(1)填空。(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看懂表格,找到数量关系,用原来有的+又买来的=一共有的。(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4.思维训练:(1)(思维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先计算出“<”右边算式的得数,再将“<”换成“=”算()里的数字,最后确定最大的数。(2)(思维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从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的那一行填起,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8。5.数学游戏:找得数相等的算式卡片。教师把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分发给各组。[教师]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些算式卡片,我们来玩一个“找卡片”的游戏。例如,老师说“13”,就把手中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举对了没有。预设:师生玩游戏过程中,找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有9+4就一定有4+9,有8+5就一定有5+8……143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并熟练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计算5、4、3、2加几的方法有接着数、凑十法,转换法;只要计算准确,哪一种方法都可以。【课后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教学后记】6.练一练【课题名称】第6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4-95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8、7、6、5、4、3、2加几的进位计算,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2.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表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读题、审题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提高8、7、6、5、4、3、2加几的计算速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8、7、6加几[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谁还记得计算方法?预设:用“凑十法”计算,可以用“拆小数,凑大数”,也可以用“拆大数,凑小数”。[教师]谁能用这两种方法说一说7+6怎么计算?预设1:把7凑成10,把6分成3和3,先算7+3=10,再算10+3=13。预设2:把6凑成10,把7分成3和4,先算6+4=10,再算10+3=13。[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预设:还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来计算。比如:8+9=17,所以9+8=17。小结:交换算式中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你能快速的计算出下面这几道题吗?(小组比赛)先安排学生按照学过的计算方法依次计算,再让学生观察每列算式之间的联系。2.5、4、3、2加几[教师]你能举例说说“5、4、3、2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预设1:“5、4、3、2加几”可以运用“凑十法”计算,一般要拆小数,把大数凑成10比较简便。比如3+9,把9凑成10,把3分成1和2,先算9+1=10,再算10+2=12。预设2:还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143 的规律来计算。如:7+5=12,所以5+7=12。[教师]比一比下面这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跟进练习[教师]同学们对8、7、6、5、4、3、2加几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来闯关试一试吧!1.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小组内进行游戏,可以依次出示一个数,学生快速口算。预设:学生汇报时,可以训练学生完整表达。例如8+4,想:8和2凑成10,4可以分成2和2,10加2等于12。2.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2题。[教师]你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指导学生先把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再看得数与哪辆车上的数相同,最后连线。)预设:学生大多能准确计算出结果并连线。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试着说一个得数是13(12、14、15)的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有很多个。3.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3题。开火车的方式进行计算,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完整表达计算方法。4.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5.教材第95页练一练第5题。[教师]你能看懂这张统计表吗?先读懂统计表,再填出结果。6.教材第95页练一练第6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7.教材第95页练一练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发现: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1,和随着另一个加数也增加1。教学提示: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8.教材第95页练一练第8题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预设: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交流,体会多种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辨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9.教材第95页思考题。先计算出两人气球上的数字和,小男孩气球数字和是13,小女孩气球数字和是17,相差4,所以交换6和8后,两人手中气球上的数的和相等。三、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5)(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再解决问题。2.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教学提示:找出较大和较小的两个数进行计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灵活运用凑十法或交换加数的位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课后作业】1.教材第94页练一练中选取;143 【教学后记】7.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课题名称】第7课时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6页。【教学目标】1.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重点难点】[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课前准备】[教师][学生]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动会上,学校啦啦队正在给队员们加油助威。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运动会上的问题。(板书课题: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题情境图。[教师]运动会上,啦啦队的同学们正在表演呢!请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找到了什么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预设1:男生有5人,女生有10人。预设2: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信息。[教师]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信息用小棒摆出来,跟同桌说一说。预设:学生可能按左右两部分摆,左边表示男生人数,右边表示女生人数;也可能按前后两部分摆,前面表示前排人数,后面表示后排人数。[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信息完整描述问题。2.分析和解答。[教师]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解答?写在练习本上。预设1:5+10=15(人)或10+5=15(人)。预设2:7+8=15(人)或8+7=15(人)。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教师]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先来看第一种方法,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5、10各表示什么意思?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里的5表示男生人数,10表示女生人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再来看第二种方法,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7、8各表示什么意思?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前排人数和后排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里的7表示前排人数,8表示后排人数。143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前排人数+后排人数=一共有多少人3.回顾与反思。[教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得结果相同,列式却不一样。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列式不同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教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先要收集信息(知道了什么),再进行分析(怎样解答),最后要检验(解答正确吗)。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教师]解决问题时,只能有一种方法吗?[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的异同,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得到不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水里有许多美丽的天鹅,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吗?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预设1:有8只白天鹅,6只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预设2: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有7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6=14(只)或7+7=14(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天鹅的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2.变式练习:(1)算一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左边的人数加上右边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9+5=14(人)。(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预设1:按位置收集信息,左边有8把雨伞,右边有8把雨伞。预设2:按颜色收集信息,粉色雨伞有7把,蓝色雨伞有9把。(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预设1:按位置收集信息,左边有8只羊,右边有4只羊。预设2:按种类收集信息,绵羊有7只,山羊有5只。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会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2.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3题;【教学后记】143 8.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课题名称】第8课时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7页。【教学目标】1.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课前准备】[教师]教具: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学生]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森林长跑运动会开始了,还有8只动物没有到呢!你知道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有多少吗?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5只、8只和13只各表示什么意义。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动物,就要把已经来的和还没有来的两部分合起来。[教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三、交流实践、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课件出示教科书P97例题情境图一部分。师:领走了6个篮球,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篮球?预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架子上的篮球拿完了,那么原来是6个;如果桌子上的篮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8个、9个、10个……(教师追问:篮球的个数有没有可能少于6个?学生回答:不可能少于6个,至少是6个。)[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图中原来的口哨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完整的情境图。[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预设:领走了6个篮球,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篮球?2.分析和解答。[教师]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篮球?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预设1:6-5=1(个)。预设2:画图数出原来一共有11个篮球。领走的:○○○○○○剩下的:○○○○○预设3:用小棒摆一摆,数出原来一共有11个篮球。预设4:4+5=11(个)。143 [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认为谁做得对?谁做错了呢?预设:学生会说:6-5=1(个)一定是错的,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例如:篮球不可能少于6个,1个一定是不对的。教师选择让摆小棒、画圆的同学依次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把图画到黑板上)[教师]哪些同学是列算式“6+5=11(个)”计算的?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6、5、11分别表示什么?(板书算式)预设: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就是把领走的篮球和剩下的篮球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6表示领走的6个,5表示还剩下的5个,11表示原来共有11个。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设计意图]这是一类生活问题,学生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说,并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3.回顾与反思。师:请大家回忆解题过程,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教师]看看题目中的文字,再看我们画的图,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以后再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让学生愿意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师:你能看图说出两个已知的信息吗?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列算式,并口头回答。预设:学生会根据图意说出:我们班借走了4个足球,还剩8个。原来有多少个足球?列式为4+8=12(个)。[教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足球,就是要把借走的足球和还剩的合起来。2.变式练习:(1)(变式训练第1-5题课件展示)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教师追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各数表示什么意思。)4.思维训练。(课件展示)每只小兔对应1根胡萝卜,但是还差4根,就是还有4只小兔没有胡萝卜。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2、6题;【教学后记】143 9.练一练【课题名称】第9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8-9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会解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和逆向思考的问题。3.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熟练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多角度解决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预设1:有6个绿色的圆,9个黄色的圆,一共有多少个圆?预设2:左边有8个圆,右边有7个圆,一共有多少个圆?[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6+9=15(个)或8+7=15(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求总量。[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预设:小猴拿走了9个桃子,桌子上还剩3个桃子,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拿走的桃子和剩下的桃子两部分合起来,9+3=12(个),所以原来有12个桃子。[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没有戴面具的人数加上戴面具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5+9=14(人)。2.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2题。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3.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3题。[教师]我们来开火车口算,大家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教师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4.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4题。14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订正。预设:已经进去了7个同学,外面还有6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列式为7+6=13(个)。(教师追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各数表示什么意思。)5.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5题。先数出每幅图用的小棒数量再提问题。问题不唯一。如:拼出图案①和图案②,一共要用多少根小棒?求总量要用加法计算。6.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6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三、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开火车口算,大家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6)(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同样多”(7)(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2.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3.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98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10.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0页。【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进行口算。[难点]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规律。【课前准备】[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学具:一套36张空白卡片143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五单元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预设:学生会说到“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等。[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二、知识梳理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如:计算5+8,把8分成5和3,先算5+5=10,再算10+3=13。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如:计算3+9,把3分成2和1,先算1+9=10,再算10+2=12。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计算8+9,可以先算9+8=17,所以8+9=17。[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2.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预设1:把两种颜色加起来。6个绿色的圆+9个黄色的圆。预设2:把左、右两边加起来。左边有8个圆+右边有7个圆。[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6+9=15(个)或8+7=15(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预设1:把两种颜色葡萄加起来。5+6=11(串)预设2:把上、下两排加起来。7+4=11(串)3.求总量。[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预设:被猪八戒偷吃了9个西瓜,桌子上还剩5个西瓜,要求原来有多少个西瓜?求原来有多少个西瓜,就是把偷吃的西瓜和剩下的西瓜两部分合起来,9+5=14(个),所以原来有14个西瓜。三、综合运用1.引导学生写出36道进位加法算式。[教师]你能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吗?怎样写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要有序地写,从9+2开始写,然后依次写出8+3、7+4……学生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和是11的算式贴在黑板上:9+2、8+3、7+4、6+5、5+6、4+7、3+8、2+9。[教师]这个方法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写出和是12、13、14、15、16、17、18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小组合作,按要求写出算式。2.自主整理,发现规律。[教师]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整理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教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143 预设1:我是把9加几的算式放在一列,8加几的算式放在一列,7加几的算式放在一列……预设2:我是把和相等的算式放在一行。[教师]仔细观察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后汇报。预设1: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列是9,第二列是8,第三列是7……每一列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下一个比上一个依次多1,每一列的算式得数,下一个比上一个依次多1。预设2:横着看,每一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后一个比前一个依次少1,每一行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后一个比前一个依次多1,每一行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行都得11,第二行都得12,第三行都得13……预设3:斜着看(从右上到左下方向),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第二个加数不变,得数也依次多1。预设4:有些算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它们的结果相等,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得数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发现了表中的规律,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些算式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现在请你观察整个表,以6+5和5+6中间的位置为界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预设:学生发现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但是计算的结果不变。课件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教师]我们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善于观察的能力。3.根据规律,巩固计算。(1)[教师]看表,我说得数,你们说出算式。比如:和是17、13、1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2)抢答:教师任意指表中的一个算式,要求学生很快说出得数。学生互相评价。(3)教师任意说出一个算式,让学生说出这个算式上、下、左、右的算式。[设计意图]突出排列规律和算式间的联系,加深对进位加法的掌握。四、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按照位置和颜色观察提取信息。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朋友的信息,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已看的+未看的=总页数4.(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计算调整运算符号。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2.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3.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101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11.练一练【课题名称】第11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1-10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快速、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会解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和逆向思考的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2.多角度解决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3.求总量。[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预设:小猴拿走了9个桃子,桌子上还剩3个桃子,要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拿走的桃子和剩下的桃子两部分合起来,9+3=12(个),所以原来有12个桃子。二、跟进练习1.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1题。开火车计算,汇报时说计算方法。2.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2题。利用36道加法算式玩“比一比”的游戏,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两人各抽一张算式卡片并计算,看谁的得数大,其余学生指正。3.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预设:学生可能对这道题的形式不太理解,“=”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教师注意举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等号的左右两边都能写算式,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4.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143 预设: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7+9=16(块),8+8=16(块)。(教师追问:为什么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可以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所用的两种方法,为什么都用加法解决呢?(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5.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5题。[教师]你能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吗?怎样写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要有序地写,从0+11开始写,然后依次写出1+10、2+9……学生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和是11的算式贴在黑板上。[教师]这个方法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写出和是12、13、14、15、16、17、18、19、20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小组合作,按要求写出算式。6.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6题。比较算式的第一个数和得数,得数变小填“-”,得数增大填“+”。7.教材第102页练一练第7题。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并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意,再列出算式。预设:引导学生交流时把图与算式结合起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8.教材第102页练一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预设: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强,可以直接填出未知数;还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逐步指导学生先凑10,再凑十几。9.教材第102页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画图理解,重点理解“我”要单独算1人。三、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先计算再判断得数比15小的数(8)(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预设:学生可能从花盆位置和颜色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9)(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10)(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先求出等号一边算式的结果,再求括号里的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1.教材第100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1.数的运算【课题名称】第1课时数与运算【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3页-104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2.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3.在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难点]根据算式排列规律熟练计算相关加减法。【课前准备】[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学具:一套36张空白卡片【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录,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一些“知识图”,他们总结了什么?你还有补充吗?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等。教师: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数,还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我知道4可以表示什么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我知道数的顺序。10个一是1个十。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我知道数的组成。看图、想分与合都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我会用“凑十”的方法计算![教师]今天我们先复习数与运算。(课件出示0~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结构图)六、知识梳理1.0~20各数的认识[教师]关于0-20,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1:数不同物体的数量时,要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将物体分类;再用点数法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有几个。预设2:20以内数的顺序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预设3: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预设4:在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就是第几个。[教师]你会数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件出示练习题)143 预设5: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预设6:“=”是等号,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是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是小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预设7: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时用“=”。[教师]你会填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件出示练一练)2.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师]10以内的加减法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1: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数量,用减法计算。预设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3.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你还记得吗?预设1: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加上整十数。预设2: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教师]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你还记得吗?预设:(1)利用“点数法”计算。(2)利用计数器计算。(3)利用“凑十法”计算。三、巩固应用1.观察下面的数,完成表后的问题。(教材第106页应用提升第1题课件展示)[教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教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教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第(4)题:把表中的11涂出来,发现斜行的左边都是比11小的数,斜行的右边都是比11大的数,每一斜行的数都相等。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第(5)题:学生发现第1行是1~10,第10行是10~19,这些数从左往右依次一个比一个大1,从上往下也是依次一个比一个大1。[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情境,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数的概念,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2.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教材第106页应用提升第2题课件展示)[教师]在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我们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仔细观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课件出示表格)预设:学生会发现写算式时是把对应的行与列中的两个数相加。小组合作完成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教师]你从你所填写的表中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预设1:两条粗线把加法表中的算式分为三类。143 预设2:横着看,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加1,和也依次加1。预设3:竖着看,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不变,和依次加1。预设4: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方向),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也依次加1,和就依次加2。[教师]你能快速找到得数是10的算式并把它们涂上红色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斜行规律学生不太容易发现,通过找得数是10的算式、涂色练习,学生能感受到斜行中两边算式加数相同,位置却相反,和不变,体会加法表的对称性。同桌合作,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设计意图]借助表格中所给算式,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回顾整理已学所有加法算式,并通过进一步观察、交流,发现表中算式排列规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四、巩固提升1.按规律填数。(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先找规律再填数。2.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重点区分“几”和“第几”。3.直接写得数。(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开火车计算。4.在圆圈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先计算再比较大小。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后记】2.数量关系【课题名称】第2课时数量关系【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教学目标】1.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你会用加、减法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求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预设2: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是用加法,还剩下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量关系的知识。(课件出示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图)143 七、知识梳理1.加法。[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预设3: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预设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教师]你能用加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列式是:5+2=7(只)2.减法。[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可以采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来计算。其中采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预设2: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十得几。[教师]你能用减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一共有6只小鸭子,游走了4只,还剩几只?列式是:6-4=2(只)三、应用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应用提升第3题。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预设1:我知道了游走了3只鹅,还剩8只,要解决的问题是原来有多少只?求原来有几只鹅,就是把游走的天鹅数量与还剩的天鹅数量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是3+8=11(只),口答:原来有11只鹅。[教师]你能从图中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应用提升第2题课件展示)关键是理解“同样多”,两人都买了8支铅笔,求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就是两个8合起来。3.(应用提升第3题课件展示)鸡蛋总数-已经孵出的=没有孵出来的4.(应用提升第4题课件展示)可以从作品种类和摆放位置多角度观察。5.(应用提升第5题课件展示)从羊的种类和站立位置两个角度观察,观察角度不同,列式也不同,但结果相同。6.(应用提升第6题课件展示)仔细观察,先说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根据图意列算式。7.(应用提升第7题课件展示)把送给朋友的鱼、吃了的鱼和剩下的鱼的数量合在一起就是原来一共钓的鱼的数量。8.(应用提升第8题课件展示)提示:不要忘记加小青本人。9.(应用提升第9题课件展示)上车的要“+”,下车的要“-”,列综合算式,计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10.(应用提升第10题课件展示)可以画图理解,注意小华数了2次,所以减去1。11.(应用提升第11题课件展示)预设1:用第一天剩余的+第二天剩余的预设2:用两天采的的送过总数-第一天吃的-第二天吃的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43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后记】3.图形的认识【课题名称】第3课时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熟练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拼搭,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课前准备】[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学具: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教具。[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正方体)。[教师]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学生选出圆柱)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学生选出长方体)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学生选出球)[教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教师]今天我们复习图形的认识。(课件出示图形的认识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的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为下一步图形的分类奠定基础。二、知识梳理1.立体图形的认识课件出示立体图形的特征表格,引导学生读一读。[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立体图形和它们对应的名称连起来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一说图形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拼搭[教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用这些图形的积木我们可以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拼搭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预设:拼搭图形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是平平的,不容易滚动,放在下面;圆柱平放容易滚动,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所以这两种积木尽量放在上面。[教师]数一数,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数。三、综合应用1.教材第108页应用提升第4题。(1)[教师]用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试着动手拼一拼。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几种拼法,引导学生观察。143 (2)[教师]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预设: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能需要几个,学生可能说4个、6个、8个等。教师让学生尝试拼搭得出答案。同桌互评,看拼的大正方体最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2.数一数,填一填。(综合应用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用标记法数图形。3.(综合应用第3题课件展示)数拼搭起来的图形,引导学生按顺序用标记法数,重点是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4.根据物体形状填一填。(综合应用第4题课件展示)先判断物品的形状,按顺序填空,注意不重复、不遗漏。5.(综合应用第5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要用4个图形进行拼搭,重点理解“最稳”和“最高”。6.按要求做题。(综合应用第6题课件展示)第(1)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目要求。第(2)题,先找出图形摆放的规律,再圈出合适的图形。7.(综合应用第7题课件展示)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8.(综合应用第8题课件展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再数一数。9.(综合应用第9题课件展示)指导学生按顺序数数,注意隐藏的正方体也要数出来。10.(综合应用第10题课件展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后记】4.应用提升【课题名称】第4课时应用提升【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6页-107页。【教学目标】1.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数、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2.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143 [重点]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教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教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二、综合应用1.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第1题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第(4)题:把表中的11涂出来,发现斜行的左边都是比11小的数,斜行的右边都是比11大的数,每一斜行的数都相等。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第(5)题:学生发现第1行是1~10,第10行是10~19,这些数从左往右依次一个比一个大1,从上往下也是依次一个比一个大1。[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情境,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数的概念,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2.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第2题。[教师]在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仔细观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预设:学生会发现写算式时是把对应的行与列中的两个数相加。小组合作完成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教师]你从你所填写的表中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预设1:两条粗线把加法表中的算式分为三类。预设2:横着看,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加1,和也依次加1。预设3:竖着看,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不变,和依次加1。预设4: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方向),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也依次加1,和就依次加2。[教师]你能快速找到得数是10的算式并把它们涂上红色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斜行规律学生不太容易发现,通过找得数是10的算式、涂色练习,学生能感受到斜行中两边算式加数相同,位置却相反,和不变,体会加法表的对称性。同桌合作,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设计意图]借助表格中所给算式,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回顾整理已学所有加法算式,并通过进一步观察、交流,发现表中算式排列规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3.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第3题。143 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4.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第4题。(1)[教师]用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试着动手拼一拼。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几种拼法,引导学生观察。(2)[教师]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预设: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能需要几个,学生可能说4个、6个、8个等。教师让学生尝试拼搭得出答案。同桌互评,看拼的大正方体最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三、巩固提升1.猜一猜。(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根据数的组成、数的顺序猜数。2.数卡片。(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重点区分“几”和“第几”。3.猜数游戏。(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根据数的组成、数的顺序猜数。4.解决问题。(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5.(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写数位顺序表,分别写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关键是理解最大的一位数是9。)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1.从教材108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5.练一练【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8-110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且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43 [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难点]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等。[教师]今天我们一起闯关练习。(课件出示本册教材知识点)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看图写数。预设:学生说出每幅图中的数,重点对后两幅图进行交流,明确10个一就是1个十,计数器上个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再把两部分合起来。2.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势。3.教材第108页练一练3题。[教师]仔细观察,说说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数一数再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作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数错、漏数的情况。教师请数得正确的学生分享方法,例如用不同的记号进行标注、从上往下有序地数等。[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数立体图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知识的运用。4.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完成后,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汇报,出现错例时让学生自己辨析,找出错误原因。5.教材第109页练一练第5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6.教材第109页练一练第6题。可以采取开火车方式进行汇报,出现错例时让学生自己辨析,找出错误原因。7.教材第109页练一练第7题。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然后解决问题。8.教材第109页练一练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指导学生观察每一组中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根据加法算式可以得到两道减法算式。9.教材第109页练一练第9题。[教师]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交流。交流时先说说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学具摆一摆、拼一拼,最后回到书上的图形,按正确的答案再想一想。10.教材第110页练一练第10题。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预设1:树上有几只猴子?4+2=6(只)预设2:树下有几只猴子?3+6=9(只)预设3:一共有多少只猴子?9+6=15(只)143 预设4:一共有多少只鸽子?9+3=12(只)……11.教材第110页练一练第11题。[教师]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小红买的可能是哪两盒小印章?预设:学生可能对题中“小红要买2盒,可能买了多少个”这两个条件关注比较多,却忽略了3盒小印章这一数量。教师指导学生先用数记录下每一盒小印章的数量,再来选一选,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教师]要求小红最多买了多少个小印章,你会怎样选?为什么?(学生说出要选三盒中小印章数量多的那两盒)要求小红最少买了多少个小印章,你会怎样选?为什么?(学生说出要选三盒中小印章数量少的那两盒)。12.教材第110页练一练第12题。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填出一个答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答案吗”,引导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例如9+□<15,先假设9+□=15,方框里填6,要符合题目的要求,方框里的数必须比6小,也就是可以填0、1、2、3、4、5。13.教材第110页思考题。同一本书,页数相等,谁读的多,剩下的页数就少;谁读的少,剩下的页数就多。三、巩固提升1.变式训练(1)填空。(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注意区分小朋友的方向,可以和小朋友站成一样的方向去判断。(11)看图写数再比一比。(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12)按要求做一做。(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注意区分左右。(13)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14)(变式训练第5题课件展示)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关键是要先求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15)(变式训练第6题课件展示)指导学生画图理解题意,关键是计算时要算上小明。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运用20以内数的认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解决与立体图形有关的问题。3.运用20以内加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课后作业】1.从教材108页练一练中选取;【教学后记】14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4-09-05 20:40:02 页数:144
价格:¥12 大小:563.5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