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一年级上册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6
2
/26
剩余2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4秋)25 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公园的图片,知道公园里有很多植物,这些植物长的是不一样的。[科学思维]通过回忆、交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一些植物,认识到植物是各种各样的。[探究实践]种植至少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变化,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与种养植物的不易。[态度责任]通过观察与种植植物的活动,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种植一棵植物,坚持观察并记录。【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一个大蒜盆栽;3.一些绿豆种子和番薯等。[学生]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我们知道的植物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提问:小朋友们,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植物,你的家里哪些植物呢?2.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板书课题)3.出示公园的图片,提问:这个公园里哪些是植物?这些植物的样子都相同吗?讲述:是的,这些植物的样子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有坚硬的树干,有的没有树干,有的开花了,有的没开花。[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在很多地方、有很多方式了解过植物,如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中,为此,本课将“植物”一词认为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概念,并在“家里有哪些植物”“公园里哪些是植物”“这些植物长得一样吗”中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植物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植物呢,你还能说出哪些?小结:同学们列举出了我们周围这么多的植物,看来植物真是多种多样啊。2.课件出示图片。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植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向日葵、玉米、菊花、柳树、竹子、芦苇)25 3.课件出示图片。讲述: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很多的植物,大家看(课件呈现),请仔细观察这张校园图片,找一找哪些是植物,并用铅笔把植物圈出来。挑战大家的眼力,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更多。[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校园图片、圈一圈植物的方式,引导学会仔细观察、用圈的方式表达找出植物,进一步感受植物的多样性。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1.组织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说一说:我圈出了几种植物,我认识的植物有哪些。2.组织全班交流。提问:小朋友,你选其中一种植物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吗?比如,它是什么植物?它生长在哪里?它长什么样?会不会开花?叶子又是怎么样的呢?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植物,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有的是树,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特点,还会生长在不同的地方。(板书)[设计意图]在小组或同桌交流后再开展全班的分享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进行描述。有助于学生在多样化的表达、交流中认识到植物与环境息息相关,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种植视频、已经长叶的水培大蒜1.课件出示小麦和水稻的图片。讲述:田野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作为粮食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等,它们都是农民们辛苦种植的。如:播种小麦、插秧等。2.课件出示大蒜图片。讲述:田野里,我们还会看到许多蔬菜,如大蒜等。提问:想不想亲自种植一棵植物呢?3.出示已经长叶的水培大蒜。讲述:这是老师用水培的方法种植的,怎么种出来的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吧!(播放视频)4.课件出示番薯和绿豆图片,讲述: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植物可以种,比如绿豆,我们可以把它种在花盆里,也可以把它种在室外的地里。比如番薯,我们可以把它种到土里,也可以把它种在水里。5.请同学们选一样感兴趣的植物种一种吧,我们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将观察到的植物变化记录下来。[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科学课堂延伸至课后。【教学后记】2.观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在初步认识植物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加深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不同植物有不同外部特征的认识。[科学思维]在观察一株植物和游戏活动中,能使用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会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探究实践]用眼看、手摸、鼻闻等科学方法来观察植物,并对其外形特点进行口头描述。[态度责任]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独特之处,感受植物的多样性。【教学重点】25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学习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株植物的形态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学生能描述观察到的植物外形特点。【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一盆绿萝;3.一盆薄荷;4.一盆菊花;5.一盆仙人掌;6.一盆吊兰;7.一盆月季。[学生]每个小组一盆菊花。【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观察植物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学生和植物比高矮的图片,提问:同学们有注意观察过学校的某株植物吗?我们在生长,植物也在生长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植物和我们的关系。2.提问:这些植物除了在生长,还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植物和人一样都在生长,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其他特点,为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奠定知识基础。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每个小组一盆菊花1.出示一株盆栽中的菊花,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由整体到局部。2.提问:除了用眼睛看,还能用我们哪些部位进行观察?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我们可以先远看整体,再近看局部,近距离观察时,可以用眼睛看、手摸、鼻子闻等观察方法。3.组织每组学生领取一盆菊花,观察菊花的特征。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4.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如颜色、形状、光滑度、高矮、气味等。在交流中强调听和说的习惯,尝试给出规范的语言指引,如:我用眼睛看,看到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我用手摸,摸到菊花的叶子是软软的。[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了解观察一株植物的顺序与方法。通过有效地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科学词汇交流分享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对同学的发言给出客观评价。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一盆绿萝,一盆薄荷,一盆吊兰、一盆月季1.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各发一株不同种类的植物,组织学生对这些植物进行观察,并在组内流观察到的信息。2.请几位学生上台,依次蒙住眼睛,请学生用除了眼睛的其他身体感官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更多的特征和发现,并猜一猜这是什么植物。[设计意图]从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角度,设计蒙眼猜植物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植物异同点,从而发现不同植物有自己的特征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仙人掌1.展示仙人掌盆栽,引导学生发现它的叶很小,已经变成了叶刺。(播放仙人掌叶刺的视频)25 2.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像这样比较特别的植物?特别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更多植物的特别之处,如榕树的根、含羞草的叶等。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植物有什么显著特点,鼓励学生课后可以继续观察寻找更多独特的植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其他植物的特点,从课堂走向课外,发现更多植物的独特之处。【教学后记】3.植物长在哪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科学思维]通过土地的剖面特写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扎根在土壤中,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更多环境中的植物,了解植物还可以生长在无土环境中。[态度责任]持续保持探究植物的兴趣,初步感受植物与环境的联系。【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环境。【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对比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视频资料;3.绿豆。[学生]1.种植经验分享(照片、观察日记等);2.纸巾;3.种植盆;4.土壤。【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植物长在哪里。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我们已经种过什么植物?种在哪里?是怎样种植的?(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整理自己种植植物的照片、日记、观察笔记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2.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植物长在哪里,看一看植物的“家园”。揭示课题:植物长在哪里(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简单了解学生前概念。通过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可以生长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聚焦植物的生长环境。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视频资料25 1.观察植物长在哪里(1)出示课件中的田野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还可以生长在田野里。(2)出示多种环境中的植物图片,提问:植物还可以生长在哪里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植物可以生长在草原、高山等不同地方。(3)提问:这些植物的生长地有什么共同点?组织学生开展观察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到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地方都有土壤。2.观察植物在土壤里是怎样生长的(1)出示胡萝卜在土地里的剖面特写图片,提问:植物在土壤里是样生长的?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在土壤中扎根生长,了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环境,土壤是植物的家。(2)提问:土壤中除了植物的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土壤里还生活着许多的小动物,将植物、动物和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不仅是植物的家,也是许多小动物的家。3.思考植物还能生长在什么地方(1)课件出示荷花和浮萍的图片,提问:植物除了生长在土壤中,植物还能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还生长在池塘、湖泊、大海等水环境中。(2)教师补充讲述:浮萍是漂浮在水中的,它的生长不需要土壤;荷花的叶和花挺出水面,茎和根长在水底的土壤中。(3)课件出示无土栽培的植物图片,播放相关视频,向学生介绍目前人们常用的无土栽培新技术。[设计意图]通过已有的经验的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有些植物生长在土壤中,有些植物的生长不需要土壤。扎根在土壤中的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营养。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出示各种植物生长的图片,提问:在大自然中,生长植物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讲述:在大自然中,有的植物生长在土壤里,有的生长在水里,这些地方都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2.出示胡萝卜和荷花的图片,提问:胡萝卜与荷花相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胡萝卜与荷花的生活环境不同,胡萝卜适合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荷花通常需要生长在池塘、湖泊等水域中的淤泥中。[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研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需求,了解不同环境下植物的区别,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的意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绿豆种子、盆、土壤、纸巾1.出示绿豆种子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的种植?它喜欢生长在土壤里还是水里?出示绿豆苗的图片,讲述:绿豆喜欢生长在土壤里。2.讲述:绿豆喜欢生长在怎样的土壤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研究一下绿豆种子分别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情况是否一样。3.发放材料,指导学生种植:分别在土壤中和纸巾中种下相同数量的绿豆。提醒:需要定期浇水,持续观察记录。4.课件出示学生的观察笔记样例,讲述:可以用写日记、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5.在教室中放置一个展示区,为展示学生的过程性记录做好准备。[设计意图]这个活动需要课后的长周期种植和观察活动,所以需要提前做好种植计划。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展示区也是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能够坚持长周期的观察。【教学后记】25 4.给植物画张“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通过观察活动发现植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真实地记录植物的主要特征。[探究实践]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观察,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植物的名称,找到生长环境,并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同时做成一幅作品,[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和画“像”活动,认识到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观察,了解植物的主要特征,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各类植物(花盆上贴好名称);3.植物的“像”。[学生]1.种植的植物;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给植物画张“像”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准备材料:教学课件、学生自带的植物1.出示五种植物图片,提问:生活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植物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也关注植物的特征,如说说植物的特点,比如叶子特别大、开白色的花等。2.讲述: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不同的特点,把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五彩缤纷,也像好朋友一样陪在我们的周围。3.出示向日葵图片,教师示范介绍后组织带了植物的学生向同伴介绍:我的植物朋友是谁?它生活在哪里?它长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种植的植物及其特点,提醒其他学生要耐心倾听。4.讲述: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植物朋友,人们经常给植物拍照或者画“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给植物画张“像”(揭示课题)。5,提问:你觉得怎样画植物才更真实?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生活的环境也不同、照顾的方法也不同等,要仔细观察植物的每个部分,才能真实记录植物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和回忆生活中看到过的各种植物,发现身边的植物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各类植物(花盆上贴好名称)、教学课件、观察记录单1.观察植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一盆吊兰,提问:我们前面学习过如何观察植物,你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方法: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细节。可以用眼睛看,还能用手摸、鼻子闻。25 (2)提问:在观察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讲述:观察时要爱护植物,观察局部细节的时候小心一点,动作要轻轻的。(3)提供给每个小组一盆吊兰(有水培和土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吊兰整体特征和各部分细节特征,并能简单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观察时要注意爱护植物。(4)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吊兰的哪些特征?能否像这样说一说?组织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我是吊兰,我的特点是生活在盆栽里或者水中,有很多长长的绿色的叶子。教师在学生在进行介绍的时候,及时将学生所说的特点板书在黑板上,2.我们给植物画张“像”(1)课件出示画“像”的要求;①写出它的名称;②画出它长在哪里;③画出它的样子和特点。教师根据板书的信息做绘制示范。(2)出示记录单,教师指导:填写好植物名称,日期,将植物的特点、样子和生长环境都绘制在记录单上。强调:绘制画像时要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记录并且爱护植物。(3)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植物(花盆上贴好名称),组织学生观察、绘制,教师巡视并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在给植物画个像之前,一定要先进行细致地观察。通过给植物画“像”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有目的的去观察植物的特点,也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将植物的特点记录下来,养成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展示学生的记录单,组织学生上台进行交流:说说观察到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植物特征。其他小组对其记录的真实性进行评价。2.提问:你们画出这棵植物的特点了吗?是什么?你们画的植物,其他同学能认出来吗?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我画的是绿萝。它的特征是叶子像爱心,颜色是绿色,表面很光滑,有明显的叶脉,种在花盆里。依次汇报。)3.讲述: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是我们的好朋友。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些植物朋友呢?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适当渗透“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条件”等[科学观念]。[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记录单对画“像”活动进行汇报交流,对“是否认真观察植物特点”和“是否真实记录植物的样子”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特点的科学概念,意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都要爱护植物。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引导学生将植物画像进行美化,加上边框或是涂上颜色,将画像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2.教师展示自己和学生种植植物的过程性图片和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变化,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上台展示讲解植物的变化。讲述: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观察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看看它们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设计意图]对画“像”进行美化的活动设计,体现了跨学科思想。提出继续观察的任务,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进行对植物生长变化的长期观察。【教学后记】5.植物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观察活动,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科学思维]25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体会到植物在不断地生长变化。[探究实践]通过对植物种养经验的讨论,分析出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持续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发现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体会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表;3.绿豆盆栽;4.大蒜盆栽;5.植物种植过程中的照片、图画和文字等。[学生]1.学生种植的植物;2.种植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单;3.每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植物的变化。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绿豆盆栽、大蒜盆栽1.回忆种植经历。提问:我们在家里种植了哪些植物?他们发生变化了吗?引导学生回忆并对自己的种植经历进行大致讲述。2.揭示课题。出示绿豆和大蒜盆栽,提问:和刚开始种植时的比较,它们发生变化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植物的变化。(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简单回顾自己种植植物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关注。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绿豆盆栽、大蒜盆栽、教学课件、放大镜、观察记录单、学生种植的植物及相关照片等1.观察植物的变化(1)观察绿豆和大蒜的变化。出示大蒜和绿豆的图片,提问:和刚开始种植时的比较,它们发生变化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豆变成了小苗,大蒜长出了叶片。(2)小组观察与交流。提问:你种植的植物与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比较,有什么明显变化吗?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植物,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植物的细节变化。可以先由植物的小主人向组员说一说植物发生的变化,其他小组成员安静倾听后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如:听到植物小主人介绍“月季长出了很多小花苞”,其他小组成员就重点观察新长出的小花苞。(3)班级交流。选择带来不同植物的同学上台汇报,要求学生安静倾听,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2.展示观察植物的记录(1)课件出示绿豆和大蒜种植期间的观察记录单,提问:绿豆发芽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打算发芽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绿豆变大了、长叶了,大蒜长出了根和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连续性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位学生展示种植期间的观察记录单,组内介绍植物的变化,重点介绍“发芽后,第一天是什么样的,第三天是什么样的……”25 (3)班级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记录单,提问:根据这些记录单,我们能知道这株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课前收集到的学生种植植物时的相关照片、图画和文字,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明显变化,意识到植物的变化具有连续性。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植物的变化。提问:现在,你能不能根据我们观察过的植物说一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引领学生找一找植物变化的证据,并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到班级记录表中,如: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2.植物的需要。提问: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植物的?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向全班汇报。学生回答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照顾呢?通过回顾种植植物中所提供的帮助(比如浇水、晒太阳等)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板书到班级记录表中,如:需要浇水、需要阳光、需要空气……[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研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变化和需求条件的共性。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一棵树四季变化的图片1.一棵树的变化。出示一棵树的四季变化图片,讲述:这是对一棵大树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照片记录。提问:同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这棵树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第二年这棵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先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树,再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植物会周期性地发生生长变化。2.关注更多植物的变化。讲述: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化,课外,我们可以去观察更多植物,用多种方法记录它们的变化,如拍照、画图、视频、文字记录等方式。[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的思路,将目光投向更多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了解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记录植物的变化。【教学后记】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方法,记录校园里的植物。能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探究实践]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能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简单的示意图记录。[态度责任]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持续探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用简单的示意图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学难点】25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课前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弄清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植物标签,辅助学生观察。[学生]1.铅笔、橡皮、放大镜;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银杏和三叶草图片,讲述:校园里有很多植物,有的是高大的树木,有的是矮小的花草。提问: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它们叫什么?你在校园里见过吗?2.课件出示银杏图片。多角度展示植物的特征,包括茎、叶等结构。提问:仔细观察,这个植物有哪些特点?3.讲述:除了这些植物外,校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观察更多的植物吧。揭示课题:校园里的植物(板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兴趣。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放大镜、铅笔、橡皮、观察记录单1.课件出示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的图片。提问:到校园中观察植物,我们要准备哪些工具帮助我们观察和记录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出示放大镜、笔和记录纸的图片。2.提问:如果要观察这株植物,你打算怎么观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先远远地看,描述整株植物的轮廓,简单地画下来,再走近看一看,观察植物的结构,比如叶子形状、是否有果实或者是否开花,3.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我们可以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也就是画出这种植物的大概样子,同时也可以在植物旁边画某一个细节特征,比如叶子形状、是否有果实或者是否开花等。此外你在校园里找到了几种植物也记录下来。4.提问:去校园里观察和认识植物时,除了要认真观察记录植物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引导: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不采摘或不伤害植物。5.带领学生至室外指定区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安全区域内自主选择植物进行观察。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观察的植物的照片,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设计意图]在自主观察开始前,引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观察活动时,教师随时给予学生指导,方便后续交流汇报。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图片、学生记录单1.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进行交流研讨。交流要点:①植物的名称;②发现的地点;③植物的特点;④找到几种植物。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展示之前拍下的植物图片,辅助学生交流。如果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可以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2.提问: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其他发现,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对于学生在提出新问题,能够在课堂上解答的完成解答,解答不了的可以留作课后探究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植物的兴趣。3.小结:校园中生长着很多的植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名称,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25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植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植物的特征及生长的地点。及时整理新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蔬菜、水果的图片,提问:这些是植物吗?我们可以在哪里看到这种植物?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是植物,可以在菜市场、田野里看到这些植物。2.小结:菜市场、田野里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也是植物,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植物。课后大家可以去菜市场或田野里,认识更多的植物。[设计意图]将对植物的关注渗透到生活各方面,积累更多关于对植物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后记】7.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知道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种类、大小和生活环境会有不同。[科学思维]能从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等多角度来描述植物,能对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评价。[探究实践]利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从植物的特征和植物的需求等方面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态度责任]在科学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形成要爱护植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利用简单词汇描述植物的特征和植物的需求梳理单元学习内容,感受植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从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的角度来描述植物。【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四种特殊植物的视频。[学生]1.学习记录单;2.学习评价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进行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25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讲述: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问:你能看着这些图片说一说,这些植物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后梳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2.讲述: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爱护植物朋友。[设计意图]通过对植物和我们衣食住行之间关系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引导学生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学习评价1.描述植物。课件呈现一盆绿萝图片,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自己的植物好朋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可以从大小、颜色、形状、软硬、气味的角度来描述植物。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的器官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2.植物的需要。课件呈现一株绿豆苗,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植物是有生命的,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3.小结。课件呈现思维导图,讲述: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植物,学会了从大小、颜色、形状、软硬、气味的角度描述植物的特征,通过种植和养护我们的植物好朋友,了解了阳光、水分和空气是植物的生长需要。4.组织评价。课件呈现评价表,指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开展自我评价:从“我会认”“我会种”“我会画”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展示几个学生的评价表,针对没有画“√”项目追问:怎样改进呢?[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表达,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从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等多角度来描述植物。并在单元小结的过程中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四种特殊植物的视频1.认识多样的植物(1)认识陆生和水生植物。课件呈现公园(或野外)一景的图片,提问:哪些植物生长陆地上,哪些植物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后讲述:陆地上的植物有香樟树、向日葵、竹子等;水里的植物有荷花、水草、凤眼莲等。(2)认识开花和不开花植物:课件呈现兰花和凤尾蕨图片,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会开花,哪些植物不会开花?学生回答后讲述:常见的会开花的植物有菊花、凤眼莲、向日葵等;不会开花的植物有苔藓等。(3)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植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植物会开花,有的植物不会开花,我们周围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2.认识特殊的植物(1)课件呈现猪笼草、含羞草、红杉树、爬山虎四种特殊植物的图片,提问: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点击图片链接播放相关视频。(2)小结:这些植物真奇特,原来在它们身上的根、茎、叶有特殊的结构特点。课后,我们可以去观察周围的其他植物是否也有特殊的结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环境出发说说认识的植物,引导学生从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的角度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对特殊植物的介绍,引导学生从植物根、茎、叶等部位特殊结构特点的角度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找植物。课件呈现森林图片,提问:你能找到几种植物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引导学生找到大树、小草和苔藓等植物,发现他们的大小很不一样。2.观察植物的生活环境。提问:这些植物生活的环境都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有的长在小溪边上的石头上,有的生活在陆地上。3.小结。我们的植物朋友,不仅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大小和生活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的。25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不仅仅在种类上,还体现在大小上,此外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多样的,从而丰富“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这一[科学观念]。【教学后记】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科学思维]通过“被遮住的一半和露出的一半是一样的”建立起对身体外形对称性的初步体验。[探究实践]通过手摸、耳听、让光透过手指等方法观察并发现身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信息,激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核心是认识身体的基本结构——头、颈、躯干和四肢;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身体,以此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态度责任]注意保护身体各个器官;当遇到无法直接观察物体时,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来了解物体。【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身体的外部和内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提出合理见解。【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感觉器官板贴。[学生]1.活动记录单;2.直尺;3.手电筒。【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感觉器官板贴1.引入: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研究了很多植物,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研究我们自己。思考一下,我们的身体哪些部分呢?我们可以借助自己身上的哪些感官来观察自己呢?(预设:眼睛等)2.课件出示人体感觉器官并板贴。3.过渡: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利用身体上的这些器官来观察我们自己的身体。(板书课题:我们的身体)。25 [设计意图]回顾前期所学知识,梳理科学观察所需感官,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揭示本课课题。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直尺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预设19分钟)(1)讨论:请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知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师随机板书)随机提醒:请大家安静倾听,前面同学说到的内容,后面同学不要重复,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发言。(2)欣赏:大家说到内容可真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根据图片内容摘录板书)(3)画图:看来地球家园中的物体可真多那。这里有一张地球家园图,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画笔简要画一画。(4)展示:请各小组上来展示图画,并介绍你在地球家园图中画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5)分类:那么多事物,我们试着简单的分分类。(如将树木花草归为“植物”,将虫鱼鸟兽归为“动物”等,当然也可以从有无生命、是否天然等标准分类,教师挑选典型的一种标准随机完成板书)。2.地球家园外有什么(预设5分钟)(1)提问:我们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又能发现什么?(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板书)3.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预设6分钟)(1)提问:地球家园中有那么多物体,缺少一样可以吗?(2)讨论:请用“如果缺少了……,就会……”说说理由。[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讨论、集体欣赏、自主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完善学生对地球家园里的事物的认识,并通过不同视角的观察发现区分地球家园内外的事物,同时认识地球家园中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班级记录单。1.提问:通过大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家园中有许多事物,他们有……2.小结:他们有的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们创造的,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是没有什么生命的……形形色色的物体组成了我们可爱的地球家园。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家园提供的各种资源。我们要珍爱我们地球家园中的每一位“成员”,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设计意图]系统梳理师生课堂中的研究交流发现,建构地球系统的模型,并认识相互之间的关系,增进对地球家园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今天我们观察了身体的外部和内部,你们还有想知道的问题吗?2.让学生自由发表,并整理疑问。3.小结: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研究。当我们遇到不能直接观察的物体时,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科学阅读,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可以去阅读一些关于身体内部结构的绘本,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新的科学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无法直接观察的情况下探索新的科学知识,激励学生持续学习。【教学后记】25 2.发现生长【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身高、体重、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科学思维]通过出生时的手脚印、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不同时期的衣服、鞋、帽子等,通过学生儿童时期的体检记录,可以快速地找到身高和体重等的变化。[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比较衣服的变化,知道自己的身体在逐渐长高、长大。2.通过观察、比较体重、牙齿、手掌等方面,找到更多的证据,发现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发生变化,认识到身体变化与生长之间的关系。[态度责任]通过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生长发育,关注生长过程中的健康。【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发现并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尝试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小时候的照片;3.教学卡片;班级记录表。[学生]1.小组记录表;2.彩色笔;3.教学卡片。【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身体的奥秘。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一组孩子从出生到一年级的照片1.游戏:猜猜他(她)是谁?师逐图出示班级某学生刚出生到一年级的照片,学生猜。2.过渡:“这么熟悉的同学,为什么我们很难一下子就猜对?”3.同时再出示某生刚出生和一年级的照片,进行对比,说说这位同学有哪些明显的变化。4.师小结:我们每位同学也和照片里的同学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长大了。有哪些事物能证明我们在长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发现自己的生长。(板书课题:发现生长)[设计意图]班级学生照片能让学生感到熟悉而亲切,但是与婴儿时期相比,很多同学变化较大,这样的冲突有助于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生长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关心身体变化的兴趣。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生长变化卡片、小组记录表、班级记录表、彩色笔活动一:找证据1.教师再次出示一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照片:刚出生婴儿、一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明显的变化?2.尝试按照猜测的年龄阶段给三张图片排序。(从小到大板贴)3.出示一组不同年龄阶段适合穿的衣服,提问:这三件衣服适合哪个图片里的人穿?请同学上台贴一贴,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其他同学做补充。25 4.老师还给同学准备了好多这样的物品,接下来请同学们给这些物品分分类,分别属于谁或者适合谁?贴在记录表上。第一组图片:奶瓶吸管杯运动水壶第二组图片:新牙乳牙恒牙第三组图片:婴儿鞋童鞋运动鞋第四组图片:体重3千克25千克50千克5.学生小组合作,将图片分类整理到小组记录表中,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这样贴?6.交流:完成班级记录表。7.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这些证明都能证明我们在慢慢长大。活动二:画证据1.师过渡:我们刚才通过整理发现了很多证据证明了我们在成长,同学们还还想到了哪些证据也能证明我们在长大?生尝试回答,师帮助其完善。2.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一些空白小卡片,思考:还有哪些变化能能证明我们身体的生长,用简单的图文画一画。3.小组再次讨论,将学生画的卡片分类别贴到小组记录表或者班级记录表。[设计意图]鉴于一年级学生的能力,第一个活动采用教师提供信息,学生分类的方式进行,降低收集证据的难度。第二个活动在第一个活动基础上进行,学生探究难度就降低,从模仿到创造,有助于思维提升。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班级成长证据记录表1.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我们找到了哪些事物,可以证明我们在长大?”2.教师示范:举例说说这些事物是怎样证明我们在长大。3.学生模仿说说其他证据是怎样证明我们在长大的。4.提问:小猫、小狗也会长大吗?你有什么证据能说明它们也会长大?5.小结:我们人、猫狗等动物,以及植物都会生长变化,只要你留心观察,会找到各种长大的证据。[设计意图]“哪些事物可以证明我们在长大?”这个问题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师要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发现自己的生长变化,由于一年级表达能力的限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示范,随后引导学生学生用证据说话。同样,学生对于猫狗的生长变化证据例举也能举一反三,而且会兴趣浓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布置课后作业:画一画自己熟悉的动物或者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设计意图]从寻找人的生长变化证据转向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变化证据,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生长变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后记】3.游戏中的观察【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眼看,用耳听,能帮助人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更准确、更快地获得信息,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25 [科学思维]记录并比较不同方法产生的数据,知道多感官参与能更准确地获得信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探究实践]1.通过抓尺子游戏的实践体验,感受各种感官的作用。2.通过翻拍手的游戏,锻炼手眼等感觉的协调能力,培养竞争意识。[态度责任]明白感官综合运用的好处,爱护感觉器官,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体验和认识用眼、耳结合等多感官使用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结构性的游戏设置,多角度体会眼、耳结合等多感官使用对解决问题的好处。【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学生]1.反应速度尺(2人1条);2.活动记录表;3.眼罩。【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身体的奥秘。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出示老鹰捉小鸡图片,提问: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方法能够在游戏中获胜?2.过渡:这些制胜的方法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3.小结: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我们主要会用到眼、耳、皮肤等三种感觉器官。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其他游戏中,会用到哪些感觉器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玩其他比较反应速度快慢游戏的兴趣。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眼罩、反应速度尺、活动记录表。过渡:为了测试大家的反应快慢,我们来玩一个抓尺子的游戏。(一)方法一:蒙眼睛,无口令1.出示游戏规则一:①两人一组,一人蒙住眼睛抓尺子,一人释放尺子。②每人做5次及以上。③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④交换角色。2.学生玩抓尺子游戏,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教师重点提问: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预设:没有用到感觉器官,很难抓到尺子。)(二)方法二:蒙眼睛,听口令1.出示游戏规则:①两人一组,一人蒙住眼睛抓尺子,一人喊口令并释放尺子。②每人做5次及以上。③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25 ④交换角色。2.学生玩抓尺子游戏,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教师重点提问: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预设:使用了耳朵这一感觉器官帮助抓尺子,比较容易抓到尺子。)(三)方法三:睁眼睛,听口令1.出示游戏规则:①两人一组,一人睁开眼睛抓尺子,另一人喊口令并释放尺子。②每人做5次及以上。③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④交换角色。2.学生玩抓尺子游戏,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教师重点提问: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预设:使用了耳朵、眼睛等感觉器官帮助抓尺子,很容易抓到尺子。)[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有递进层次的抓尺子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在游戏中,增加感觉器官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赢得比赛。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1.提问:玩抓尺子游戏中,你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预设:耳朵、眼睛等感觉器官。)2.提问:根据刚才的抓尺子游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我发现方法三最容易抓到尺子。)3.追问:为什么方法三最容易抓到尺子?教师小结:综合运用耳朵、眼睛、手等多种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游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游戏过程的分析,在比较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分析不同感官参与下的不同效果,真实体验借助眼、耳结合等多感官运用的好处,从而更加突出本课的重点,化解学习难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1.出示翻拍手游戏,引入:今天的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用到了眼睛、耳朵、手以及大脑的相互配合,在生活中有许多游戏,往往也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比如翻拍手游戏。2.布置作业:课外和同学玩一玩翻拍手等游戏,思考在游戏中,人体的感觉器官是怎样帮助我们的?[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引出其他不同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一些活动,从而进一步感受多感官配合作用的好处,并积极留心身边事物。【教学后记】4.气味告诉我们【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来认识物体,知道鼻子也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物体的特征。[科学思维]25 记录并分析装袋辨物的观察结果,知道单一感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到多感官参与能更准确地获得信息。[探究实践]1.通过闻物品气味的活动,知道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气味。2.通过装袋辨物的活动,发现依靠单一嗅觉也能帮助我们分辨物品。[态度责任]明白感官综合运用的好处,能用准确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气味特征。【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体验和认识用眼、耳结合等多感官使用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结构性的游戏设置,多角度体会眼、耳结合等多感官使用对解决问题的好处。【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学生]1.反应速度尺(2人1条);2.活动记录表;3.眼罩。【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出示图片,提问:放学回家,刚开门,就知道妈妈厨房在烧红烧肉,你是怎么知道的?2.引入:是呀,鼻子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感觉器官,它能够让我们闻到气味,在鼻子的帮助下我们能区分不同的物品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现象聚焦,从而引出今天的研究主题,贴近生活,又直接明了。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橘子皮、花椒、洋葱、大蒜;封口袋四个;洋葱和橘皮混装袋每组1个活动一:闻一闻物体的气味1.教师出示橘子皮、大蒜、花椒、洋葱四种物品,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谁来介绍一下?2.引导:我们眼睛已经认识这些物品了,那你能用鼻子再来认识一下他们吗?请两人一小组闻一闻这些物品,并向同桌说一说你闻到的气味有怎样的特征。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语言描述气味特征。活动二:根据气味猜测物品1.设置游戏活动,进行物品辨别:接下去,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每个小组两位同学把物品用袋子装起来,封好口袋,然后请另外的两位同学闻一闻,描述气味的特点,猜一猜,它是什么物品?完了以后两两交换。注意,放的时候不要被看到;猜测前先要描述闻到的气味特征。2.学生4人小组两两合作,装物品,扎口袋,闻物品,猜物品。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4.交流,教师重点关注“闻一闻后的特征描述”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己装,自己闻,自己描述,进行物品猜测。一方面是强化学生对四种物品气味特征的准确描述;二是借助趣味的活动,增强探究性。活动三:辨别盲袋的物品25 1.每一小组领取一个物品盲袋。2.教师引导:老师也在袋子里装了物品,小组每位同学都认真闻一闻,将味道的气味特点跟同组同学说一说,再猜一猜。3.教师巡视,指导操作过程,询问气味特征。4.集体反馈交流:(1)闻到的气体特征;(2)猜测物品。5.教师打开盲袋揭秘。[设计意图]运用盲盒方式,内装两种学生已经熟悉气味、并且气味也具有一定辨识性的物品——花椒和洋葱,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气味特征的描述,促进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强化推测。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通过闻气味,我们都判断对了吗?你认为哪些物品最难辨别?2.师生交流、总结:仅靠我们的鼻子有时候难以准确辨别,需要借助其他感官。3.提问:除了眼睛外,如果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感觉器官帮忙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教师特别指出:嘴巴尝的方法不能随意使用,一些不知道的物品或其他不明物体不能尝,否则有危险。[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活动的研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单靠一种感觉器官不能精准化辨别物体,还要寻求舌等感官的帮忙。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引导:今天我们又学会了用鼻子闻和嘴巴尝两个本领,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先闭眼尝尝水果切片(或饭菜)味道,然后告诉爸爸妈妈是什么水果(或饭菜),看看我们的判断是否准确。[设计意图]把上课学到的新的观察方法去辨别生活中的物品,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热情。【教学后记】5.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每一种感觉器官的作用是独立的,但认识世界时,它们又不可分割,是综合性的。[科学思维]记录并比较不同方法产生的数据,知道多感官参与能更准确地获得信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探究实践]1.通过抓尺子游戏的实践体验,感受各种感官的作用。2.通过翻拍手的游戏,锻炼手眼等感觉的协调能力,培养竞争意识。[态度责任]明白感官综合运用的好处,爱护感觉器官,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体验和认识用眼、耳结合等多感官使用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25 通过结构性的游戏设置,多角度体会眼、耳结合等多感官使用对解决问题的好处。【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学生]1.反应速度尺(2人1条);2.活动记录表;3.眼罩。【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每组一个橘子1.提问:同学们,在吃橘子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哪些感觉器官?每一种感觉器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2.师生交流,课件出示各种感觉器官及观察方法。教师适时提醒孩子:陌生的物品不要轻易去闻或品尝。3.提问: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是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发现了什么信息?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感官来发现。(板书课题:通过感官来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吃橘子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我们的感觉器官,说一说每种感官能告诉我们信息,适时聚焦到本课主题,生动有趣。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观察记录表1.引入:同学们,我们的校园花坛里有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分别有哪些特征呢?今天啊,我们就来仔细观察一下吧!2.提问:你们准备怎么观察?怎么记录呢?3.出示举例图片,引导:我们可以及时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4.教师出示记录表,斌提醒注意事项:尽可能多的用上感觉器官(不熟悉的物品不要用尝这种方法哦!)5.学生开始观察记录。(指定区域,教师巡回指导)6.交流:在花坛或草地上你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学生结合绘画作品交流分享。(预设:我看到了大树是绿色的,高高的,小草矮矮的,鲜艳的花朵……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我闻到了小花的清香……我感受到了大树树干粗糙,……)7.总结:我们通过不同的感官获得了不同的信息,每种感官都能感知对应的信息。其中眼睛帮助我们获得视觉信息、耳朵获得听觉信息、鼻子获得嗅觉信息、舌头获得味觉信息、皮肤获得触觉信息。[设计意图]事先教师安排好校园指定观察区域,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同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信息画下来,让学生知道“图画”是一种很好的观察记录方法,这样既有观察方法的指导,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观察记录表1.提问:在刚才的观察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教师出示教室里的一个盆栽,提问: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盆栽,你会有什么新发现?3.小结:每种器官都有对应的感知本领,如果我们同时运用更多的感觉器官,并且反复地仔细观察事物,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到单独使用感官是比较单一的,用多种感官观察同一事物,能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教师出示班级戴眼镜同学的照片(或学校老师)。提问:这是谁呢?为什么戴眼镜?25 2.谈话: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重要的器官,我们要好好保护他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出示保护器官小歌谣,读一读歌谣,小结:生活中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感觉器官。[设计意图]从身边孩子近视为例,让学生们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教学后记】6.观察与比较【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运用人体多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活动,能够观察、分析、比较事物的诸多特征,可以对事物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科学思维]运用多种器官进行观察比较,从单纯的感觉信息逐渐走向对事物的整体认知。[探究实践]1.通过给酱油水按颜色深浅排序活动,对酱油水的含量进行比较,认识事物的变化及特征。2.思考并实践配置三杯颜色深浅不同的酱油水,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配置方法。[态度责任]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做法,列举感觉器官的功能,增强爱护感觉器官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感觉器官的共同参与,配置出三杯不同颜色的酱油水。【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如实描述事物的特征和配置的方法,并将配置的方法记录下来。【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酱油汤。[学生]1.记录单;2.每组一份酱油、矿泉水;3个杯子、滴管、一次性小勺子。【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酱油汤1.小游戏:尝一尝,猜一猜。出示一杯酱油汤。引入:老师手中有一杯独特的饮品,谁来品尝一下。(一位同学品尝)2.提问:它是什么?(预设:尝出了酱油味)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酱油,可以使菜汤更鲜美!3.出示三杯酱油水。提问:现在这里有三杯酱油水,你觉得哪杯酱油水味道浓,为什么?(猜测:颜色深的味道浓,颜色浅的味道淡)25 4.揭示课题:观察与比较(板书)。[设计意图]酱油汤是学生熟悉的,以品尝导入,激发好奇心,并且适当铺垫,更好地衔接探索活动。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一:给酱油水排序、编号1.任务:出示酱油水图片,按颜色深浅排序并编号。2.学生观察、排序并编号。3.提问:我们根据什么排序?(预设:颜色深浅)用到哪个感觉器官判断出颜色深浅的?(预设:眼睛)又是怎么编号的呢?(预设:颜色浅的我编为序号1……)4.小结:我们用眼睛观察比较,发现酱油颜色深浅不同,按深浅进行排序并标上了序号。5.提问:除了眼睛看,我们还能加入别的感觉器官去观察,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信息呢?(预设:可以用鼻子闻气味,用嘴巴尝味道)提示:老师准备的是矿泉水或凉白开,可以品尝,在生活中陌生的物品不要轻易品尝!6.小结:在排序的过程中发现,酱油滴加多,颜色深,气味浓,味道重;滴加少,颜色浅,气味淡,味道淡。[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器官观察酱油水图片,按颜色深浅给图片排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研讨分析用鼻闻、用嘴尝也能比较酱油的多少,多感官方法的指导为后续活动做了铺垫。活动二:配置酱油水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记录表、酱油、矿泉水、3个杯子、滴管、一次性小勺子1.谈话:刚才观察了老师配制的酱油水,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配制酱油水呢?2.出示任务:配制三杯颜色深浅不同的酱油水。提问:你准备怎么配制?3.教师演示指导:滴管的使用(特别指出怎样算一滴)。4.学生实验,完成记录表。5.交流反馈:我们的配制方法与经验。6.提问:在配制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有什么发现?7.让学生自由发表,并整理疑问。8.小结:在配置酱油水的过程中,我们有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有视觉(眼睛)、嗅觉(鼻子)、味觉(舌头)、触觉(皮肤)。在很多活动中,人体感觉器官是共同参与,这使得我们获得的信息更全面,判断更准确。[设计意图]给酱油水的观察排序活动到配置酱油水活动,体现了活动的进阶性,在具体的配置酱油水活动中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人体多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了观察与比较,从感觉走向了感知。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印泥1.部分班级学生“时间胶囊”信息记录表再次投屏展示。2.教师演示印手印活动,学生在记录表的正面印上手印。3.信息补充:课后和家人一起补充完善。4.封存仪式:自选胶囊材料进行封存,自选封存方式,等六年级时再打开。[设计意图]将写有对自己生长期待的记录表封装起来,装在一个叫作“时间胶囊”的容器中,期待六年级时的再次打开。印手印活动也让活动更有仪式感,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信息填写存在困难,将课堂延伸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完成“时间胶囊”的制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1.提问:再配制一杯酱油水,让它也能排在1杯和3号杯之间,你准备怎么做?2.交流反馈。3.出示柠檬水。提问:老师每天要喝一杯柠檬水,你觉得我是怎么配制的呢?4.小结:回家可以自己动手配制酱油水、糖水、柠檬水,从中感受科学的味道!【教学后记】25 7.身体的“时间胶囊”【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包括体重、身高、面容等等。[科学思维]对照哥哥姐姐们的身体生长情况,推测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将发生很多变化。[探究实践]确定合适的成长信息作为“时间胶囊”的内容,测量和收集自己的身体信息数据。[态度责任]1.每一位同学都能完成“时间胶囊”的制作,激发对“自己未来是怎么样”的思考,乐于分享自己的见解。2.关注自己的身体生长,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树立积极健康的成长观念。【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测量和记录目前自己的身体信息,推测未来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软尺、身高体重秤、记录单、信纸、印泥等。[学生]1.学习单;2.画笔;3.“时间胶囊”密封容器。【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视频1.提问:一年级是小学的开始,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年,在这六年中,我们可以学会很多。到了六年级,你最想自己可以独立做什么事?(预设:骑自行车、游泳、放风筝、弹钢琴等)2.讨论:你还想和六年级的自己说什么?3.播放:“时间胶囊”视频。4.任务出示:做一个“时间胶囊”,把我们的身体信息装进去,到六年级时再打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六年级想独立做什么事,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的自己,从而引入本课。通过时间胶囊视频,激发学生制作兴趣。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一)六年级的自己材料准备:六年级学生照片、卷尺、体重计1.出示六年级学生照片,提问:“时间胶囊”可以让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对话,预想一下,未来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会是什么样呢?你是怎么预测的?(预设:因为我哥哥是这样的)2.提出任务: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六年级学生的模样,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六年级的自己”,并预测未来自己的身高、体重、学会的技能等。3.学生开始画图记录。(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结合绘画作品交流分享。25 [设计意图]未来的自己是充满未知的,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通过预测未来并通过六年级学生照片的呈现观察,让学生进行绘制未来的自己,激发学习的兴趣。(二)现在的自己1.提问:六年级的我们已经画好,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呢?你会如何介绍现在的自己呢?2.小结:是的,我们除了可以介绍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外,还可以介绍、掌握的技能,也可以分享有趣的故事等等。3.学生讨论交流。(有条件的可安排实际测量,或提前与体育老师协作开展身高、体重等测量)4.适当补充填写学习单。[设计意图]“时间胶囊”重在记录现在的信息,为后期打开做好准备。通过创设和未来的自己对话,激发学生对现在自己的认识。(三)健康的自己1.提问:如何才能从现在的自己健康长大到未来的自己呢?2.学生交流讨论,并说明自己的理由。3.小结: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地成长。[设计意图]通过对六年级自己的预测与一年级的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对比,提出健康生长的措施,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印泥5.部分班级学生“时间胶囊”信息记录表再次投屏展示。6.教师演示印手印活动,学生在记录表的正面印上手印。7.信息补充:课后和家人一起补充完善。8.封存仪式:自选胶囊材料进行封存,自选封存方式,等六年级时再打开。[设计意图]将写有对自己生长期待的记录表封装起来,装在一个叫作“时间胶囊”的容器中,期待六年级时的再次打开。印手印活动也让活动更有仪式感,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信息填写存在困难,将课堂延伸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完成“时间胶囊”的制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布置学生整理本单元的记录,编成小册子,后续将进行班级分享并保存。[设计意图]收集本单元的记录并保存,六年级时打开翻看,也能发现自己的成长。【教学后记】2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2秋)x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4课)(2022秋)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教案(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附参考答案)(2024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4-08-15 10:40:01
页数:26
价格:¥8
大小:111.00 KB
文章作者:U-2009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