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解析:2024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平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现了丰富的海、陆动物遗存,还发现了稻、粟、黍谷物及陶片的印痕。在遗址呈现的史前聚落中,居住区、餐食加工区、手工业区、垃圾倾倒区等功能清晰。据此可知,当时的先民()A.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B.具有多样化的生计模式C.开发利用海洋优势资源D.已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材料提到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发现了丰富的海、陆动物遗存,还发现了稻、粟、黍谷物及陶片的印痕,并有居住区、餐食加工区、手工业区、垃圾倾倒区等功能区域,其生存方式不仅有渔猎还有农耕,显而易见,当时的先民具有多种多样的生计模式,B项正确;材料提及在考古中发现了海动物的遗存,故不能证明当时的人民拜托了对渔猎的依赖,排除A项;材料强调当时的先民具有多样化的升级模式,故开发利用海洋优势资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只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出当时的先民是否存在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2.河南密县出土的汉画砖驼车乘御者多为胡人,南阳汉画资料也多有从事营商、兽医、守卫等工作的诸“胡”,以及参加各种底层劳作的“胡奴”。这一现象可说明()A.胡人政权显现中原B.北方移民大量南流第13页/共13页,C.民族交融业已寻常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汉时期,胡人在中原地区从事各种活动已经司空见惯,这些胡人在中原地区的活动有助于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C项正确;材料内容展现的是胡人在内地的各种活动,并不能说明胡人在中原地区建立了政权,排除A项;北方移民大量南流始于魏晋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两汉时期,经济重心尚未开始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太宗在《帝范·阅武》中写道:“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则?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据此可知,唐太宗()A.认为治国理政应该因势而异B.总结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C.强调文治武功需要统筹兼顾D.主张安不忘战的军事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通过勾践和徐偃的例子,明确告诉我们,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能忘记战争的可能性,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军事力量的培养和维护,D项正确;认为治国理政应该因势而异:虽然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但唐太宗在这段话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治国理政应该因势而异的内容,排除A项;唐太宗的这段话确实包含了对前朝兴衰的思考,但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在总结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确实在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但是,唐太宗的话更多的是在说不要忽视军事力量,而不是在强调文武并重,排除C项。故选D项。4.元朝科场政治议题及考生对策情况统计(部分)科次议题考生对策延祐元年江浙乡试冗官方希愿严吏部之选法,重宪臣之事权吏制黄溍推广教化延祐二年会试冗官杨宗瑞严其赏罚吏制沈云超加强监察第13页/共13页,延祐四年江浙乡试后至元元年江西乡试用人李廉考试任命吏员吏制涂溍生提高俸禄,以养其廉也据表可知,元代()A.科考专注热门政治话题B.官府有效推动人事改革C.着力拓宽官员选拔路径D.士人借助科举平台议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科场政治议题及考生对策情况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科举士子在面对考试议题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反映出士人借助科举平台议政,D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科考议题都与热门政治话题有关,排除A项;材料是考生给出的对策,但无法得知政府在有效推动人事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选拔路径的拓宽,排除C项。故选D项。5.观察下图,导致两条统计数据线趋向一致的主要因素是()A.赋役制度的变革B.户籍管理的完善C.基层治理的加强D.人口流动的减少【答案】A【解析】第13页/共13页,【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在18世纪中期左右实际人口和统计人口基本一致,主要原因在于此时推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把人丁税摊入田亩统一征收,不再征收单独的人丁税,导致不再需要隐匿人口,所以统计人口和实际人口逐渐一致,A项正确;中国户籍制度在清之前已经完善,因其是征收赋役的标准,排除B项;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基本是自治的状态,材料未涉及与前代基层治理的比教,排除C项;随着清朝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是增强的,排除D项。故选A项。6.近代碑学书法大师于右任认为,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中国自宋以后,正缺乏尚武精神,所以提倡人们学习。《时务报》《清议报》《革命军》《民报》纷纷采用豪迈威武的魏碑体。近代魏碑体的复兴()A.迎合中体西用的救亡王张B.折射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C.体现文学革命的进步思想D.铸就社会革命的锐利武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中国自宋以后,正缺乏尚武精神,所以提倡人们学习。《时务报》《清议报》《革命军》《民报》纷纷采用豪迈威武的魏碑体”可得出,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书法大师认为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此后多个报纸使用魏碑体,反映出魏碑体的复兴折射出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魏碑体不属手“中体”,排除A项;魏碑体不属于文学,排除C项;魏碑体不属于社会革命的税利武器,排除D项。故选B项。7.1939年9月,毛泽东提出“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巩固团结,反对分裂”“力求进步,反对倒退”等口号。这些口号()A.扭转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B.打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C.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消除了国共合作的隐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9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因此毛泽东提出这些口号打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B项正确;1939年9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当时中国抗战形势严峻,毛泽东提出这些口号打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但无法扭转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排除A项;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所述毛泽东这些口号打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但无法消除了国共合作的隐患,排除D项。故选B项。8.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强调:为“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故将外国政府派在中国的代表作为外国侨民而非正式的外交人员对待。这一规定()A.承继了三民主义提出的反帝主张B.表明了中共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C.适应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需要D.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自主性第13页/共13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外国政府派在中国的代表作为外国侨民而非正式的外交人员对待”可知,这一规定说明中共政权是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因此适应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需要,C项正确;这一规定体现的是独立自主的思想,并不是承继三民主义提出反帝主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共要实行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并不能体现中共是否要争取国际支持,排除B项;1949年1月,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体现了()A.红军长征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B.女性参加地质勘探的巾帼气魄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时代风貌D.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3年是我国的经济建设时期,此时提出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因此这幅作品展现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时代风貌,C项正确;该宣传画是主张学习长征精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为了展现红军长征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排除A项;该宣传画的主题是“建设我们的祖国”,而不仅仅是要展现女性的巾帼气魄,排除B项;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而这幅宣传画体现的是写实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10.1981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只有520万元,不足全国税收收入的万分之零点八。2019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已经达到10388.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6%。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A.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B.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实现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D.有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第13页/共13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基也在不断扩大,这自然导致了税收的增加。因此,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A项正确;脱贫攻坚的实现是在202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与社会主义本质关系不大,排除C项;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税收收入、政府支出、经济状况等,排除D项。故选A项。11.有学者认为,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文明的空间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彼此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但却出现了大于印加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差别。这一观点强调()A.农耕生活决定文明差异B.相互借鉴推动文明进步C.自然环境塑造文明形态D.人类活动影响文明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埃及与两河流域之间虽然空间地理距离并不太远,但埃及所处的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地理环境差异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在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影响了文明文明取向,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农耕生活,且决定的说法不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两地文明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相互借鉴,排除B项;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区域地理环境相似,不能体现自然环境塑造文明形态,且塑造也不对,可以说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2.14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认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15世纪捷克思想家约翰·胡司主张用捷克语作礼拜,教权应服从俗权,神职人员应服从国家。他们的思想主张推动了欧洲()A.近代民族意识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C.人文主义思潮的萌发D.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答案】A【解析】第13页/共13页,【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英国和捷克思想家都强调本民族语言的重要性,这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民族解放运动指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斗争,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人文主义思潮当时已经萌发,排除C项;材料和主权意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17世纪,洛克在《政府论》中强调:人民的福利是最高的法律,这是公正的和根本的准则,谁真诚地加以遵守,谁就不会犯严重的错误。洛克意在()A.重视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B.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C.缓和民众福利差异的矛盾D.诠释三权分立的制度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据材料“人民的福利是最高的法律”和“谁真诚地加以遵守,谁就不会犯严重的错误”可知,洛克强调“人民的福利是最高的法律”,这突出了人民的重要地位,意在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即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项正确;材料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没有讲述重视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题干重点不是缓和民众福利差异矛盾,排除C项;三权分立的制度构想主要是孟德斯鸠提出的,且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4.普鲁士王国的城市化水平年代总人口(百万)城市数量(座)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率(%)187525.69151710.3640.3189029.96172614.5148.4191040.172167246961.5该表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因为()A.交通运输业的快速进步B.城市人口数的明显增加C.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完善D.电气化革命的大力推进【答案】D【解析】【详解】第13页/共13页,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875年到1901年,普鲁士王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即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的大力推进,D项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快速进步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因此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城市人口数的明显增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而不是其原因,排除B项;政治制度与城市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据题意可知斯大林之所以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是为了解决技术干部问题,由此可知,这些口号的提出是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斯大林提出的这一口号是为了适应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促进苏联文化教育体制改革,排除A项;“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体现了对干部的重视,因此并不能说明有助于激发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排除B项;这些口号是要解决技术干部的问题,和扭转苏联阶级矛盾尖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3年1月,美国财长耶伦访问非洲国家期间,要求赞比亚按照美国要求重组国家债务,以获得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赞比亚境遇非洲国家广泛存在。这说明()A.殖民主义思维仍未终结B.全球财富分配两极分化C.美非积极构建共同价值D.IMF促进非洲社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1月(非洲)。据题干“要求赞比亚按照美国要求重组国家债务,以获得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赞比亚境遇在非洲国家广泛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达国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通过对国际金融机构如IMF的影响力来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与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相呼应,A项正确;题干更侧重于描述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结构的不平等,而非财富分配,排除B项;题干没有直接涉及构建共同价值的问题,而是关注债务和国际金融关系,排除C项;题干揭示的是IMF贷款条件带来的约束和挑战,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沙龙是介于公共空间和私密场所之间的社交圈子,并演变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活动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13页/共13页,材料欧洲“沙龙”发展史时间主要成员热门议题17世纪前贵族、新兴市民仪式化舞蹈、表演、风情言谈17世纪贵族、学者、艺术家社交、精神、艺术的创造性;消弭社会等级和歧视;文学、哲学和政治18世纪更多元的社会群体批评现实、主权在民、新思想——摘编自方维规《欧洲“沙龙”小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沙龙”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答案】趋势:成员多元化;议题由娱乐转向思想交流;与宫廷、教会分离。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宫廷、教会地位下降,沙龙成为新社交活动形式。【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据材料“欧洲‘沙龙’发展史”中,“17世纪前”的主要成员是贵族和新兴市民,热门议题是仪式化舞蹈、表演、风情言谈,而到了“17世纪”,成员扩展到贵族、学者、艺术家,议题转变为社交、精神、艺术的创造性,以及文学、哲学和政治等更深入的讨论。这一变化反映了沙龙成员构成的多元化和议题从娱乐向思想交流的转变。到了“18世纪”,沙龙成员进一步多元化,涵盖了更多社会群体,议题则更加关注现实批评、主权在民和新思想,这进一步体现了沙龙与宫廷、教会的分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沙龙成员多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使得沙龙成为不同阶层交流的平台。同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和独立思考的形成,为沙龙中的思想交流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随着宫廷、教会地位的下降,沙龙作为一种新的社交活动形式逐渐兴起,成为了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18.“度牒”为古时僧道身份凭证,起于南北朝盛于唐,明末名存实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13页/共13页,根据材料,概括图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度牒的积极作用。【答案】历史信息:度牒在明代仍然是僧道身份的重要凭证,由政府颁发,用以证明其合法的宗教身份;明代对于私自簪剃、无度牒而出家的行为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显示了政府对于宗教管理的严肃态度;度牒的颁发和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包括礼部、寺观等,体现了宗教事务在明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度牒制度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不仅涉及到僧道个人的身份认证,还与社会秩序、政治稳定等方面密切相关。积极作用:度牒制度有助于规范僧道的行为,通过颁发度牒,政府能够对僧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度牒制度能够明确僧道的身份和地位,减少因身份不明而引起的纠纷和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度牒的颁发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度牒制度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的中国。第一小问历史信息,根据题干“‘度牒’为古时僧道身份凭证,起于南北朝盛于唐,明末名存实亡第13页/共13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牒在明代仍然是僧道身份的重要凭证,由政府颁发,用以证明其合法的宗教身份;根据材料“僧道不给度牒,私自簪剃者杖八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对于私自簪剃、无度牒而出家的行为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显示了政府对于宗教管理的严肃态度;根据材料“礼部尚书,左侍郎,右侍郎,祠祭清吏司署郎中,署员外郎,主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牒的颁发和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包括礼部、寺观等,体现了宗教事务在明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弘治五年(1492)五月……出家投礼道士顾瑾为师,授正一教……正德贰年(1507)柒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牒制度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不仅涉及到僧道个人的身份认证,还与社会秩序、政治稳定等方面密切相关。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材料“若由家长,家长当罪,寺观住持及守业师私度者,与同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牒制度有助于规范僧道的行为,通过颁发度牒,政府能够对僧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材料“弘治五年(1492)五月……出家投礼道士顾瑾为师,授正一教……正德贰年(1507)柒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牒制度能够明确僧道的身份和地位,减少因身份不明而引起的纠纷和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材料“礼部为度牒事检会到《大明律》,僧道不给度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牒制度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度牒的颁发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材料二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不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答案】(1)原因:受西方侵略的影响;通商口岸的开辟;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增多;先进中国人的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原因;建筑技术的进步。第13页/共13页,(2)不同:西式建筑的东渐:西式建筑的东渐主要原因是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而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和中国人的有意识的引入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西式建筑的东渐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中国园林艺术西传: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受中国建筑的吸引;传播的主体是西方人;受欢迎的原因与西方的工业革命后思想的转变有关。(3)启示:丰富了中西方建筑的风格;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受政治、经济影响;中西方建筑交流是以西方为主体的,有明显的殖民色彩;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40年后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可得出受西方侵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可得出通商口岸的开辟;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可得出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增多;根据材料“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可得出先进中国人的引入;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可得出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可得出建筑技术的进步。【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16世纪后的世界。不同:西式建筑的东渐:根据材料“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和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可得出西式建筑的东渐主要原因是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而传入中国;根据材料“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可得出西方传教士和中国人的有意识的引入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可得出西式建筑的东渐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中国园林艺术西传:根据材料“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可得出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受中国建筑的吸引;根据材料“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可得出传播的主体是西方人;根据材料“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受欢迎的原因与西方的工业革命后思想的转变有关。【小问3详解】第13页/共13页,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6世纪后的世界。启示: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丰富了中西方建筑的风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受政治、经济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建筑交流是以西方为主体的,有明显的殖民色彩;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动力学理论认为,社会通常是在时间递进型与空间传动型动力作用下向前发展的。时间递进常指一个社会靠自身的动力机制向前发展,而空间传动则指社会的发展是在外力的冲击和压迫下实现嬗变。在时间递进型动力作用下所实现的社会转型是其内在矛盾展开、激化、质变的结果,它给价值系统带来的往往是传统与现实、新与旧的纷争;在空间传动型动力作用下,社会的转型是在外力刺激下发生的,价值系统内部呈现的通常是内与外、中与西、自生的与舶来的冲撞与涤荡。——摘编自李培超《社会转型与道德冲突》根据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论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是由其内在矛盾推动的结果。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上地私有制出现,个体家庭式劳作方式出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新兴的士阶层起。各民族交往交融,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平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时期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为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这种内在的变革体现在价值系统上,带来传统与现实、新与旧的纷争。在纷争过程中,新生力量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历史动力学理论认为,社会通常是在时间递进型与空间传动型动力作用下向前发展的。”得出,论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是由其内在矛盾推动的结果。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即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上地私有制出现,个体家庭式劳作方式出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新兴的士阶层起。各民族交往交融,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平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时期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为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最后,对论题进行升华总结,如:这种内在的变革体现在价值系统上,带来传统与现实、新与旧的纷争。在纷争过程中,新生力量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13页/共1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6-08 08:40:0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610.18 KB
文章作者:180****87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