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月)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秋季联考高2025届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2/3C.激素受体都在细胞表面,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胆汁、胰液、胃液在人体内属于体液【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分泌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所以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B、人体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构成内环境,B错误;C、激素受体不都在细胞表面,也可在细胞内部,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错误;D、胆汁、胰液、胃液在人体的消化道中起作用,属于外分泌液,不属于体液,D错误。故选A。2.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图中的③B.由于②中主要含有Na2CO3,因此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C.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水肿D.图中的④、②处CO2浓度大小的关系是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④为细胞内液,又由于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液,故可判断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详解】A、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④为细胞内液,又由于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液,故可判断②为血浆。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是图中的②,A错误;B、由于②中主要含有H2CO3/Na2CO3,因此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血浆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D、CO2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所以图中的④、②处CO2浓度大小的关系是②<④,D错误。故选C。3.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甲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为神经递质B.体温上升期人体常伴有“寒冷”的感觉,激素a、b分泌增加促使激素c分泌增加C.体温上升期机体减少散热的途径有汗液分泌减少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进入高温持续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详解】A、根据图示信息,甲细胞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A正确;B、体温上升期人体常伴有“寒冷”的感觉,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使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正确;C、汗液分泌减少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都可以减少散热,体温上升期会发生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的调节,导致产热大于散热,C正确;D、高温持续期体温维持稳定,产热和散热平衡,不会导致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增强,寒冷时增加产热才会发生此反应,D错误。故选D。4.“听梅止渴”指的是人们听到有梅子吃,就会分泌唾液,分泌的唾液可以止渴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反射类型的角度分析,“听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B.“听梅止渴”这一反射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 C.“听梅止渴”这一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D.“听梅止渴”这一反射的形成,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答案】C【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详解】A、“听梅止渴”指的是人们听到有梅子吃,就会分泌唾液,听梅止渴是后天形成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必须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B、听觉信号转化成语言信号,与言语区的H区有关,故“听梅止渴”这一反射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B正确;C、“听梅止渴”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C错误;D、人梅子吃,就会分泌唾液,经过训练后,只有听见有梅子吃,就会分泌唾液,说明对声音信号建立了条件反射,即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D正确。故选C。5.人的排尿活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下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数字代表结构。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④⑤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往往不受意识支配B.膀胱充盈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有利于完成排尿C.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强烈尿意但不能排尿可能是大脑皮层抑制了排尿反射D.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不能产生尿意,但刺激④排尿反射仍能完成【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膀胱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传出神经④为自主神经。【详解】A、自主神经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⑤上有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错误;B、膀胱充盈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尿液排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B错误;C、正常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时易出现虽有强烈尿意但排尿困难的现象,应该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发挥作用,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皮层抑制排尿反射的发生,C正确;D、④是传出神经,刺激④仍能排尿,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故选C。6.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指针先向左偏,后向右偏B.细胞1分泌信号分子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信号分子在间隙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C.信号分子与蛋白质A结合后将导致细胞2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D.抑郁症与患者体内细胞1分泌的某种信号分子被降解有关,研发抑制信号分子水解酶活性的药物,可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效果【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信号分子通过胞吐出细胞,信号分子与蛋白质A结合,使细胞2上的通道打开,离子X进入细胞。【详解】A、若给图甲中箭头处一个刺激,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左边的电极,此时指针左偏,当兴奋传到右边电极时,指针右偏,A正确;B、细胞1分泌信号分子的过程是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出细胞,因此该过程消耗能量,信号分子在间隙中的扩散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消耗能量,B正确; C、信号分子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与蛋白质A结合后可能导致细胞2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也可能仍处于外正内负状态,C错误;D、若抑郁症与患者体内细胞1分泌的某种信号分子被降解有关,说明该信号分子减少导致了抑郁症发生,研发抑制信号分子水解酶活性的药物,可恢复该信号分子的量,进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效果,D正确。故选C7.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接种疫苗是控制全球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新冠病毒疫苗有多种,其中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新冠病毒的S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关于该重组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重组疫苗制备时,需要逆转录酶参与B重组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完成接种C.重组疫苗可指导合成新冠病毒的多种蛋白质,以发挥更好的免疫效果D.为保证安全性,制备重组疫苗时需删除腺病毒的某些增殖相关的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重组腺病毒疫苗必须具备条件:能够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带入到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出抗原蛋白;不会导致疾病发生。。【详解】A、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构建重组载体时,需要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对应的相关序列逆转录形成DNA,再与载体进行拼接,A正确;B、该重组疫苗进入细胞后,可通过转录翻译形成数量较多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因此只需注射一针即可完成接种,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重组疫苗可指导合成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即只能合成一种蛋白,C错误;D、为保证安全性,制备重组疫苗时删除了腺病毒的某些基因,使其在人体中无法增殖,但重组疫苗仍然可以诱发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正确。故选C。8.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是海马区某侧支LTP产生机制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与不同种特异性受体结合B.依据以上机制示意图,LTP的发生属于正反馈调节C.若阻断NMDA受体作用,再高频刺激突触前膜,未诱发LTP,但出现了突触后膜电现象,该电现象与Na+内流有关D.不断重复某种刺激可增加受体AMPA的数量,降低神经兴奋的敏感性【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根据图示信息,谷氨酸的受体有NMDA和AMPA,故可知谷氨酸可与不同种特异性受体结合,A正确;B、根据图示信息,谷氨酸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突触后神经元产生NO,NO可增强谷氨酸释放,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C、若阻断NMDA受体作用,则钙离子内流受阻,但钠离子内流正常,再高频刺激突触前膜,未诱发LTP,但出现了突触后膜电现象,该电现象与Na+内流有关,C正确;D、不断重复某种刺激可增加受体AMPA的数量,可以与更多递质结合,提高神经兴奋的敏感性,D错误。故选D。9.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强效阿片类止痛药,芬太尼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等副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信号分子的传递完成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间的全部信息交流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胺C.组胺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红肿、水泡属于激素调节D.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但过多使用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详解】A、通过信号分子的传递完成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间的部分信息交流,还需要抗原(过敏原)刺激,A错误;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需要与过敏原接触才能释放组胺,B错误;C、组胺不是激素,图中组胺作为化学物质调节小血管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D、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但存在负反馈调节,过多使用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较少,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D正确。故选D。10.为研究马铃薯贮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第60天时,4℃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B.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抑制发芽C.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D.20℃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随贮藏时间延长,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逐渐升高,温度越低,发芽时间越晚,完全发芽所需时间越长。分析图2可知,在20℃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生长素相对含量升高,赤霉素相对含量先升高再略微降低,脱落酸相对含量不断降低。【详解】A、从图1中可知,贮藏第60天时,4℃下马铃薯块茎发芽率明显低于20℃时,而脱落酸具有抑制马铃薯发芽的作用,因此4℃下马铃薯块茎的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A正确;B、赤霉素能抵消脱落酸对马铃薯发芽的抑制作用,解除休眠,促进发芽。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则会促进发芽,B错误;C、据分析可知,降低温度可使马铃薯延迟发芽,从而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喷洒赤霉素则会使马铃薯提前发芽,缩短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C错误;D、从图2中只能看出20℃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的相对含量比生长素低,无法比较两种激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小,D错误。故选A。11.近日,多国新增多例猴痘病例,研究发现猴痘病毒已出现多次变异。猴痘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能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在人类之间也可以进行二次传播。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猴痘病毒在药物选择的作用下发生变异,该变异只能是基因突变B.猴痘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后,会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呈递抗原C.诊断猴痘病例可以利用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不能通过抗体检测 D.猴痘病毒侵染人体后,会导致人体产生多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详解】A、猴痘本身存在变异,药物只起选择作用,A错误;B、吞噬细胞不具备特异性识别功能,B错误;C、诊断可以利用抗体检测,C错误;D、猴痘病毒表面有多种抗原,会刺激人体产生多种浆细胞,产生多种抗体,D正确。故选D。12.下图1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机理。饮水时,口咽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到达脑内穹窿下器(SFO),关闭“口渴”信号。为揭示口渴解除的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对小鼠进行缺水处理后,分别一次性给予10mL清水和高渗盐水,记录SFO神经元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DH通过M蛋白促进囊泡转运,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B.ADH受体不敏感或者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C.图2结果表明,饮用清水能解除口渴,而摄入高渗盐水只能短暂解除口渴D.严重腹泻体内丢失大量水和钠盐时,除了ADH还需要醛固酮共同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的,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详解】 A、由图1可知,ADH与细胞膜上的ADH受体结合后,可通过M蛋白促进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上转移,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加强,A正确;B、ADH受体不敏感或者受损时,ADH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减少,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可引起人体尿量增加,B错误;C、结合图2可知,摄入液体后,SFO的活性下降,随着时间延长,在摄入的高渗盐水的作用下SFO的活性又增大,而摄入的清水组的SFO活性一直下降至稳定,又因为SFO可以关闭“口渴”信号,因此饮用清水能解除口渴,摄入高渗盐水只能短暂解除口渴,C正确;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有利于维持Na+含量的相对稳定,因此严重腹泻体内丢失大量水和钠盐时,除了抗利尿激素还需要醛固酮激素共同作用,D正确。故选B。13.为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萘乙酸(NAA)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课题组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分别浸泡玉米种子一定时间,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使其萌发,一定时间后测定根和芽的长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一株玉米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可以判断出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为0.3mg·L-1B.图1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AA溶液对芽和根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C.图2中的幼苗根尖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从分生区到伸长区D.图2中生长素浓度a大于b,c大于d,故a生长快于b,c生长快于d【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 【详解】A、根据图1的信息分析,0.3mg·L-1时对跟的促进作用最强,但若想研究最适浓度,需要缩小浓度梯度继续探究,不能依此证明此时是最适浓度,A错误;B、图1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AA溶液对根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但不能表明对芽有抑制作用,图示对芽都是促进作用,B错误;C、在幼嫩的部位,生长素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根尖分生区属于形态学上端,C正确;D、由于重力作用,图2中生长素浓度a大于b,c大于d,但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a生长慢于b,c生长快于d,D错误。故选C。14.“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是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的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技术。该项操作通过去除植株顶端优势,塑造株型,改善种植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营养,多结铃、结大铃。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B.棉花植株顶芽细胞中,存在“色氨酸→……→生长素”的代谢途径C.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D.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在幼嫩的芽、叶中产生,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为极性运输,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顶端优势:(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详解】A、生长素能调节营养物质分配,因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A正确;B、顶芽等幼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作原料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生长素,B正确;C、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被抑制,打去“冲天心”,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发育成“旁条”,C错误;D、生长素等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D正确。故选C。15.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加空白对照组B.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促进生长方面作用相同C.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D.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分析:图示为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的实验结果,切除垂体和胰腺后,小鼠的平均体重不再增加;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单独注射胰岛素后平均体重也有所增加;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后,小鼠平均体重大幅度增加。【详解】A、该实验通过前后之间的自身对照来说明这两种激素的功能,不需要再设置空白对照,A错误;B、在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时,体重增加最多,说明这两种激素具有协同作用,B错误;C、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C错误;D、本实验研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前切除垂体和胰腺的目的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表是某病人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的一部分,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项目英文简称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U·L-19~60肌酐CRE1.7mg·dL-10.5~1.5尿素氮BUN146mg·dL-19.0~20.0 血清葡萄糖GLU12.33mmol·L-13.90~6.10甘油三酯TG217mg·dL-1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150~220注: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原因是_____________。(2)血液中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稳态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3)从报告单上的结果可以看出此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有(多选)。A.肝功能受损B.肾功能受损C.糖尿病D.高血脂E.高血压F.哮喘(4)该病人自述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外界营养物质葡萄糖主要依赖_____________系统进人组织细胞中利用。(5)该病人因一次性饮水过量而出现组织细胞肿胀、功能受损的症状,医生采用静脉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的方法为其治疗,使其恢复正常,该治疗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答案】(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所以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2)神经-体液-免疫(3)BCD(4)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5)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使细胞中的部分水分渗出,消除细胞肿胀【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与参考范围对比发现,该男子的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小问1详解】由于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小问2详解】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小问3详解】 该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与参考范围对比发现,该男子的②肌酐、④血清葡萄糖、⑤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肌酐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超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可能B肾脏功能受损;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数值超出正常值,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C糖尿病、D高血脂,故选BCD。【小问4详解】外界营养物质葡萄糖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到循环系统,再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机体各处,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小问5详解】静脉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可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使细胞中的部分水分渗出,消除细胞肿胀,缓解症状。17.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血糖平衡的维持需要多种激素及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其中GLP-1是小肠上皮中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调节胰岛细胞分泌的功能,部分调节过程如图1,其中激素N作用于靶细胞后引起的部分生理变化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一种新型降糖药,根据图1信息可知,该降糖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在人体内,与GLP1的降糖效应相抗衡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2)根据图2的信息可知,激素N作用于靶细胞后,通过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3)长期高脂摄入可引起肥胖,并导致机体对激素N的敏感性下降,称为激素N抵抗,其原因可能是或者细胞内激素N信号通路受阻。检测结果处理患者检测结果正常值参考范围血糖(mmol/L)激素N(μU/ml)血糖(mmol/L)激素N(μU/ml)空腹5.423.023.9-6.12.6-24.9饮用葡萄糖水后1h10.5209.73.9-11.1空腹数值的5-6倍 饮用葡萄糖水后2h7.31653.9-7.8空腹数值的4-5倍从检查结果分析,王同学被初步诊断为激素N抵抗,依据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GLP-1RA能识别M细胞膜上的GLP-1受体,促进M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N②.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2)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3)激素N受体数量减少(可能是受体缺乏或激素N不能与受体结合)【解析】【分析】根据图1信息,GLP-1通过与受体结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激素N。由图2可知,激素N,即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后,引起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来提高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1信息,GLP-1通过与受体结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因此GLP-1RA起作用的机制可能是识别M细胞膜上的GLP-1受体,促进M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N即胰岛素。人体内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小问2详解】由图2可知,激素N,即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后,引起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来提高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小问3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王同学的激素N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血糖水平不低,说明其激素分泌的功能没有问题,但是激素N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糖,从而初步诊断为激素N受体数量减少而引起的激素N抵抗。18.人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下列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相关示意图,已知图1中轴突1释放多巴胺。请分析后回答: (1)图1中轴突1释放多巴胺后,多巴胺可与神经元M上的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内侧Na+浓度________(增大/减小),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为了研究图1中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对轴突1的影响,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推测轴突2所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轴突1释放多巴胺。(3)图3表示轴突3某时刻膜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可能是________。(4)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4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卡因让人兴奋的原理是__________。(5)吗啡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但能使人产生欣快感而依赖成瘾。已知图1中轴突2所在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受体。请结合图1、图2及题干信息,解释人长期使用过量吗啡而产生药物依赖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受体②.增大(2)抑制(3)从乙到丁(4)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5)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轴突2兴奋性减弱,对轴突1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轴突1多巴胺释放量增加,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需更多吗啡故产生依赖成瘾【解析】【分析】分析示意图4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小问1详解】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使突触后膜发生Na+内流,使突触后膜内侧Na+浓度增大,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小问2详解】分析图2可知,刺激轴突1,静息电位差减小,先刺激轴突1再刺激轴突2,静息电位差减小幅度变小,可推测轴突2所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是抑制轴突1释放多巴胺。【小问3详解】分析图3电位可知,乙区为兴奋部位,丁区为未兴奋部位,故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可能是从乙到丁。【小问4详解】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小问5详解】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轴突2兴奋性减弱,对轴突1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轴突1多巴胺释放量增加,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需更多吗啡故产生依赖成瘾。19.CAR-T细胞疗法是在体外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修饰患者外周血T细胞,使T细胞表面稳定表达CAR结构靶向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分泌杀伤性细胞因子。修饰后的T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肿瘤治疗。CAR-T细胞疗法己广泛应用于临床恶性血液肿瘤领域,如图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化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PC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呈递抗原,活化的CTL可以识别、接触并裂解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2)CD8T细胞膜上有相应的特异性受体(TCR),能与APC细胞表面的MHC-抗原复合体识别,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__________功能。淋巴细胞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刺激才能被活化,如 CD8T细胞的活化除了需要MHC-抗原复合体的刺激,图中________也是其活化的重要信号分子。(3)CD8T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表达,会出现________病。(4)CD19是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CD分子。除浆细胞外,所有B细胞系、B细胞淋巴瘤细胞都会表达该分子。Kymirah是一种靶向CD19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产品,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83%的缓解率,但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补充免疫球蛋白,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摄取、处理②.免疫监视(2)①.信息交流②.细胞因子(3)免疫缺陷病(4)B细胞系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都会表达CD19,Kymirah会杀伤患者正常的B细胞,导致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降低【解析】【分析】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含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小问1详解】APC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活化的CTL可以识别、接触并裂解肿瘤细胞,属于攻击自身的癌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小问2详解】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以识别信息分子,该过程体现的是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淋巴细胞被活化需要一定的信号刺激,根据图示分析可知,CD8T细胞的活化除了需要MHC-抗原复合体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一般可促进免疫过程。【小问3详解】CD8T属于T细胞,CD8T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表达则CD8T失去功能,属于免疫缺陷病,类似于艾滋病。【小问4详解】B细胞系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都会表达CD19,而根据题意“Kymirah是一种靶向CD19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产品”,故Kymirah会杀伤患者正常的B细胞,导致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降低,所以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补充免疫球蛋白。20.光不但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来源,而且还是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信号,如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诱导和器官衰老等。I、我国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发现: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 (1)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2)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被蓝光激活的蓝光受体对赤霉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用药物阻断野生型拟南芥的内源赤霉素合成,然后分三组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各组拟南芥的细胞裂解,在裂解液中加入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的微型磁珠。与裂解液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分离磁珠上的各种蛋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其中的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处理及结果如图2。①据图分析,蓝光受体在_______条件下才能与赤霉素受体结合。②请判断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的结合是否依赖赤霉素,并阐述判断依据_______。II、利用药物阻断拟南芥内源赤霉素合成,利用“磁珠”技术进一步证明了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后,后者便无法与R蛋白结合。(3)相关实验如下表,请完善实验方案(选择下列字母填空)。组别植株处理磁珠抗体抗原-抗体检测预期结果对照组①_______赤霉素受体的抗体赤霉素受体的抗体,R蛋白的抗体②______实验组③________④______a、黑暗b、蓝光c、黑暗+赤霉素d、蓝光+赤霉素e、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f、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g、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h、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4) 综合上述信息,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模仿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条件下的情况,完善不同植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及相关信号调节通路__________(任选一个即可)。【答案】20.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抑制R蛋白降解21.①.蓝光②.否,2组和3组均检测到赤霉素受体22.①.c②.g③.d④.e23.【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蓝光和赤霉素在调节植物发育中的相互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蓝光和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植物的发育情况。【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据图可知,与黑暗相比,蓝光处理后野生型的R蛋白相对含量升高,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经蓝光处理后与野生型在黑暗中的处理结果一致,说明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抑制R蛋白降解。【小问2详解】①据图分析,1组是黑暗条件下,不施加外源赤霉素,2组是蓝光处理,不施加外源赤霉素,3组是蓝光且施加外源赤霉素,结果显示2组和3组的均出现条带,说明蓝光受体在蓝光条件下才能与赤霉素受体结合。②分析图2,2组是蓝光处理,不施加外源赤霉素,3组是蓝光且施加外源赤霉素,两组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但2组和3组均检测到赤霉素受体,故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的结合不依赖赤霉素。【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利用药物阻断拟南芥内源赤霉素合成,利用“磁珠” 技术进一步证明了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后,后者便无法与R蛋白结合,则实验应用赤霉素处理后,分别在黑暗和蓝光条件下处理,则对照组的植株处理为c黑暗+赤霉素,实验的处理为d蓝光+赤霉素;由于磁珠抗体是赤霉素受体的抗体,而抗原—抗体检测是利用赤霉素受体的抗体,R蛋白的抗体,故预期结果应为对照组g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无蓝光,不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实验组为e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有蓝光,与赤霉素受体结合,无法与R蛋白结合,无R蛋白条带)。【小问4详解】在蓝光条件下,野生型植株的R蛋白降解减少,相关基因正常表达,则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被抑制;黑暗条件下,赤霉素合成缺陷植株R蛋白降解减少,相关基因正常表达,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被抑制;蓝光条件下,赤霉素合成缺陷植株R蛋白降解减少,相关基因正常表达,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被抑制,可绘制图形如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4-02-04 01:45: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1.8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