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11月22日14:30~17:0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目前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在提高人口生育率的同时,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下列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B.单基因遗传病都是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C.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能够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治疗【答案】A【解析】【分析】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2、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详解】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也有可能是出生后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A正确;B、单基因遗传病不一定都是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也有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C、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C错误;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和监测的主要手段,不能对遗传病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A。2.基因沉默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家先合成与目的基因互补的人造双链RNA(dsRNA),然后将dsRNA导入目的基因可以表达的细胞内,以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达到基因沉默效果。如图表示dsRNA使目的基因沉默的部分过程,其中沉默复合体是蛋白质和dsRNA结合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沉默复合体中的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mRNAB.抑制图中④过程,也能达到目的基因沉默的效果C.dsRNA干扰了目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使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含量降低D.合成dsRNA需要了解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合成与目的基因互补的人造双链RNA,然后将该双链RNA导入目的基因可以表达的细胞内,以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最终达到基因沉默的效果。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详解】A、图中⑤过程表示:沉默复合体中的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mRNA,A正确;B、图中④过程表示转录,若抑制转录的过程,也能达到目的基因沉默的效果,B正确;C、由图可知,细胞内的mRNA与人造双链RNA(dsRNA)的一条链结合后,mRNA被降解,因此dsRNA干扰了目的基因的翻译,使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含量降低,C错误;D、由题意可知:人造双链RNA(dsRNA)能够与目的基因互补,说明合成dsRNA需要了解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D正确。故选C。3.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卵细胞死亡”不孕症的新型单基因遗传病,其病因是由常染色体上P基因突变引起的。P基因编码一种通道蛋白,同源染色体上仅一个P基因突变,即可引起卵母细胞ATP释放到细胞外,导致卵母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不孕症是由P基因隐性突变引发B.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P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性状D.此不孕症患者可通过导入正常的P基因进行治疗【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A、由题意可知,“卵母细胞死亡”不孕症是仅一个P基因突变引起的,其类型应是pp→Pp的类型,属于显性突变,A错误;B、此病症只出现在女性,但是由常染色体上P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属于伴性遗传病,B错误;C、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种,分析题意可知,P基因编码一种通道蛋白,说明P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性状,C正确;D、由于该突变是显性突变,P基因是异常基因,导入正常的p基因会被抑制,无法表达,故此不孕症患者不可通过导入正常的P基因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C。4.猴痘病毒可通过飞沫和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肌肉痛等。猴痘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研究者分别利用35S或32P标记猴痘病毒,之后侵染宿主细胞,经不同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32P标记的猴痘病毒侵染细胞实验中,用32P标记猴痘病毒侵染32P标记的宿主细胞B.将猴痘病毒分别放在含有放射性元素35S和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获得被标记的病毒C.曲线2表示在“35S标记的猴痘病毒侵染细胞的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D.曲线1表示在“32P标记的猴痘病毒侵染细胞的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即利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详解】AD、在“32P标记的猴痘病毒侵染细胞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猴痘病毒侵染未被标记的32P标记的宿主细胞,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随着时间的推移,猴痘病毒侵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降低,此后随着噬菌体增殖,数量增多,细菌被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可用图中的曲线1表示,AD错误;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不能用含有放射性35S和32P的细菌培养液直接培养猴痘病毒,B错误;C、“35S标记的猴痘病毒侵染细胞的实验”中,35S标记的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所以上 清液放射性不变,可用图中的曲线2表示,C正确。故选C。5.某种蝴蝶(2n=56,性别决定为ZW型)羽毛颜色的白色与红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白羽雌蝶与红羽雄蝶杂交,F1中雌雄蝶均为红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红羽对白羽为显性B.若要测定蝴蝶的基因组序列,则需测定28条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若让F1雄蝶测交,后代雄蝶红羽:白羽=2:1,则含a的雄配子可能有一半致死D.可根据白羽雄蝶与红羽雌蝶杂交产生的后代羽毛颜色判断性别【答案】B【解析】【分析】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型。【详解】A、白羽雌蝶与红羽雄蝶杂交,F1中雌雄蝶均为红羽,说明红羽对白羽为显性,A正确;B、若要测定该种蝴蝶的基因组序列,则需测29条染色体,即27条常染色体+Z、W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B错误;C、若含a雄配子有一半致死,则F1雄蝶测交(ZaW×ZAZa),后代雄蝶红羽:白羽=2:1,C正确;D、白羽雄蝶ZaZa与红羽雌蝶ZAW杂交产生的后代为红羽ZAZa(雄性)和白羽ZaW(雌性)。故可根据白羽雄蝶与红羽雌蝶杂交产生的后代羽毛颜色判断性别,D正确。故选B。6.费城染色体(PH)指人类异常22号染色体。PH形成时,9号染色体上含ABL基因染色体片段整合到22号染色体,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连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过度表达导致人体患慢性髓性白血病(血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PH形成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B.上述PH形成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一定能遗传给后代C.患者的ABL、BCR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认胎儿体内是否有BCR-ABL融合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包括:(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 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PH形成时,9号染色体上含ABL基因染色体片段整合到22号染色体,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连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变异会导致9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减少,而22号染色体基因数目增加,和正常染色体相比,基因数目增加或减少也导致其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A正确;B、上述PH形成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C、患者的ABL、BCR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认胎儿体内是否有某种特定基因,所以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认胎儿体内是否有BCR-ABL融合基因,D正确。故选B。7.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病状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小张严重腹泻后,全身软弱无力——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水盐平衡失调B.小王淋雨之后出现感冒发热,食欲不振的症状——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C.小李减肥每天只吃素食,引起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D.研究表明,肾脏功能障碍人群长期熬夜易患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腹泻导致机体会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A正确;B、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会下降,B错误;C、小李减肥每天只吃素食,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C正确;D、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故选B。8.杭州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上,中国选手吴艳妮因抢跑而被取消成绩,与奖牌失之交臂。世界短跑比赛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如果把运动员从听到枪声到做出起跑的过程看作一个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过程的感受器是耳,效应器是肌肉B.从听到发令枪响到大脑做出反应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过程 C.听到发令枪响时运动员的交感神经兴奋并支配肌肉做出起跑动作D.该过程体现了大脑可以调控脊髓这一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详解】A、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耳中的听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A错误;B、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从听到发令枪响到大脑做出反应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过程,B错误;C、调节骨骼肌运动的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因此,听到发令枪响时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兴奋并支配肌肉做出起跑动作,C错误;D、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体现了大脑作为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脊髓这一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过程,D正确。故选D。9.脊髓损伤修复是世界医学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发现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能明显促进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促进施旺细胞及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向损伤区迁移,促进损伤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并且减少胶质瘢痕成分蛋白沉积。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胶质瘢痕成分蛋白减少可能会阻碍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B.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脊髓腰段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控制排尿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D.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脊髓是低级中枢【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详解】A、由题干“发现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能减少胶质瘢痕成分蛋白沉积”可知,胶质瘢痕成分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有利于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A错误;B、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脊髓腰段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控制排尿,B正确; 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C正确;D、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脊髓是低级中枢,D正确。故选A10.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做了一个动物实验箱实验,箱内放进一只大鼠和一杠杆,偶然压到杠杆就会有一粒食物掉进箱子,大鼠可以吃到食物;大鼠多次得到食物后,按压杠杆行为就会增加,这个实验与巴普洛夫的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实验一样经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反射均属于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B.两种反射建立过程中需要给予食物才能维持C.动物箱实验中按压杠杆属于条件刺激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条件反射丧失,不需大脑皮层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就叫作条件反射。【详解】A、分析题意,二者均属于条件反射,均属于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控制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故两种反射建立过程中需要给予食物才能维持,B正确;C、动物箱实验中按压杠杆是条件反射过程中引起反射的条件,故属于条件刺激,C正确;D、条件反射的丧失过程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信号的过程,是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故选D。11.“惊魂未定”指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后,兴奋在反射弧突触处发生复杂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这将导致人紧张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其机理如图所示(nNOS是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能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受体与A受体均能与谷氨酸结合,表明受体无特异性B.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C.长时程增强作用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D.NO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促进谷氨酸释放【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长时程增强作用的机理是:受到刺激时,突触前膜内含有谷氨酸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释放出神经递质谷氨酸,谷氨酸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Ca2+和Na+大量内流。Na+大量内流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a2+与突触后神经元中的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促进NO的合成,当NO生成时会进入突触前神经元,通过反馈调节促进谷氨酸的释放,谷氨酸又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与A受体结合,会使兴奋时间延长。【详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虽然N受体与A受体均能与谷氨酸结合,但受体仍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A错误;B、由图可知,谷氨酸作用于N受体导致Ca2+内流,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nNOS以精氨酸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B正确;C、长时程增强作用的调节机制是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D、NO是气体,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由图:NO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结合,释放更多的谷氨酸,D正确。故选A。1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节食减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等。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节食过度可能使血浆中葡萄糖水平降低,大脑供能不足,造成反应迟钝B.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人的记忆力C.节食可导致内环境中缺乏含钙的无机盐,从而诱发骨质疏松D.过度节食可导致在内环境中进行的糖类代谢活动发生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节食减肥是通过减少摄入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导致摄入的蛋白质、脂质、糖类、无机盐不足,造成内环境中的氨基酸、甘油三酯、其他脂质、葡萄糖、无机盐来源不足,从而造成内环境中这些成分的含量下降。【详解】A、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含量降低,造成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能量来源不足,影响到钠钾泵的功能,影响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浓度差,影响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胞吐),从而影响信号的传导及传递,造成反应迟钝,因此节食过度可能使血浆中葡萄糖水平降低,大脑供能不足,造成反应迟钝,A正确;B、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节食可使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人体记忆力,B正确;C、含Ca无机盐可用来形成骨骼,内环境中无机盐不足会诱发骨质疏松,C正确;D、糖类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D。13.鸢尾素是运动时释放的一种小分子肽类激素。为研究鸢尾素与学习认知之间的关系,科学家构建了鸢尾素基因敲除小鼠,运动训练或静止后,记录小鼠在水迷宫不同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在目标平台上停留时间与学习记忆能力正相关),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后基因敲除小鼠在目标平台停留时间明显多于野生型小鼠B.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运动,因变量是小鼠在不同平台上停留的时间 C.鸢尾素需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D.实验结果表明运动能明显提高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变量: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实验过程中保持各组相同且适宜。【详解】A、运动后基因敲除小鼠在目标平台停留的时间是比较第2组和第4组实验结果得出的,在目标平台的时间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A错误;B、实验自变量是是否运动和是否敲除鸢尾素基因,因变量是小鼠在不同平台停留的时间,B错误;C、鸢尾素是一种激素,激素需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C正确;D、通过比较第3组和第4组实验结果得出的,运动能略微提高小鼠在目标平台的时间,略微提高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D错误。故选C。14.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影响②的产生,②产生后释放到血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若该器官为肝脏,则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葡萄糖合成的肝糖原C.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D.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答案】A【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 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以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胰岛素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是在肝脏细胞,不是将肝糖原释放到血液中,B错误;C、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C错误;D、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液的分泌是在外分泌部,在消化道而不是血管,D错误。故选A。1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不都是外来异物,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④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⑤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⑦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均通过体液免疫进行A.2项B.3项C.4项D.5项【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①正确;②抗原不都是外来异物,自身癌变细胞可成为抗原,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此外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②正确;③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③错误;④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④错误; ⑤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的,如溶菌酶,⑤错误;⑥吞噬细胞在两种特异性免疫均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作用,T细胞在体液免疫有识别和传递抗原作用,在细胞免疫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⑥正确;⑦对移植器官受体来说,移植器官属于外来的抗原,能引起细胞免疫,故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⑦错误。综上①②⑥正确,B正确。故选B。16.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部分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BC段血液中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B.若某健康人A点前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后引起的抗体浓度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若该图表示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BC段可能与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或吃的食物过淡有关,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量来调节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在BD段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通过作用于肝脏发挥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另外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BC段血流量逐渐减少,说明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应处于低温环境中,因此感受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多,A正确;B、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 浓度的变化,则AB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C、若该图表示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BC段渗透压降低,可能与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或吃的食物过淡有关,此时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量来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C正确;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能促进肝脏合成的肝糖原,有利于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能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有利于血糖浓度升高,BD段血糖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通过作用于肝脏发挥效应,D正确。故选B。17.S蛋白是新冠病毒重要表面蛋白,是科研人员研制新冠疫苗的抗原依据。新冠疫苗生产的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传统疫苗进行二次注射后,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浓度更大B.RNA疫苗进入细胞后会翻译得到S蛋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与DNA疫苗相比,RNA疫苗不会进入细胞核内,安全性更有优势D.重组蛋白疫苗既会引起体液免疫也会引起细胞免疫【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疫苗相当于抗原,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详解】A、使用传统疫苗进行二次注射后,机体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因此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浓度更大,A正确;B、RNA疫苗进入细胞后会翻译得到新冠病毒的S蛋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C、RNA疫苗直接进行翻译不进入细胞核中,因此安全性更有优势,C正确;D、重组蛋白疫苗不会进入靶细胞中引发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D。18.人和高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相关实例或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时,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支配使血管收缩,脸色苍白,此时机体散热量比炎热时散热量多B.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一部位兴奋,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A细胞表面的相关受体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的细胞,胰岛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A、寒冷时,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支配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脸色苍白,由于体表与外界温差较大,散热增多,同时产热也增多,此时机体散热量比炎热时散热量多,A正确;B、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一部位兴奋,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错误;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引起醛固酮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错误;D、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其靶细胞几乎分布于全身,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所以其可作用于全身细胞,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湖泊(A、B、C、D)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生活的有非洲慈鲷。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非洲慈鲷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 (1)湖泊B中的非洲慈鲷个体间形态、大小有差异,体现的是___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___的结果。(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___。(3)有人认为,“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已经进化成四个新的物种”,你是否同意此结论?请依据进化理论说出你的判断与理由:___。(4)某湖泊中全部非洲慈鲷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非洲慈鲷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该种群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图2表示某段时间内该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则该种群在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___。【答案】(1)①.基因②.协同进化(2)四个湖泊之间出现地理隔离,每个种群发⽣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四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进而导致生物的形态特征差异逐渐显著(3)不同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而非形态结构出现差异(4)①.基因库②.Y1—Y3③.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进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小问1详解】湖泊B中的非洲慈鲷个体间形态、大小有差异,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小问2详解】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四个湖泊之间出现地理隔离,每个种群发⽣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四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进而导致生物的形态特征差异逐渐显著。【小问3详解】 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不一定进化成四个新的物种,因为四个湖泊中非洲慈鲷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只是形态结构出现差异,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小问4详解】某湖泊中全部非洲慈鲷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由图可知在Y1-Y3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改变,说明此时间段发生了进化。20.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精神状态、损伤人们身体健康。失眠者白天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困倦和抑郁等表现。褪黑素作为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昼少夜多,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下图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分泌,这是一个___反射。请完成褪黑素分泌反射路径:光周期信号刺激→___产生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传出神经→松果体。(2)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过突触结构控制松果体,此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只能作用于松果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SCN兴奋,其生物学意义是___。(3)请结合上述信息,分析熬夜玩手机导致失眠的原因是___。(4)研究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对褪黑素的分泌量也有影响。H蛋白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小鼠,得到以下结果:实验处理酶H相对活性(对照)酶H相对活性(处理96h)紫外光373314蓝光319137绿光32376红光325326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不同波长的光可通过___进而导致褪黑素分泌量变化。其中,红光对褪黑素分泌无明显影响,另外三种光对褪黑素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___。【答案】20.①.非条件②.视网膜上的相应感受器21.①.控制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松果体细胞内特异性表达②. 利于维持体内褪黑素含量的相对稳定防止褪黑素分泌过多22.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屏幕的光刺激会导致夜间褪黑素分泌减少,入睡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导致失眠23.①.影响酶H相对活性②.绿光、蓝光、紫外光【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可反作用于下丘脑。【小问1详解】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分泌,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反射类型为非条件反射。据分析可知,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的分泌的反射路径是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上的感觉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最后到达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小问2详解】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会特异性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原因是控制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松果体细胞内特异性表达;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SCN兴奋,进而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从而避免褪黑素分泌过多,则有利于维持体内褪黑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小问3详解】由于褪黑素的分泌与光周期有关,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低,原因是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屏幕的光刺激会导致夜间褪黑素分泌减少,入睡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从而导致失眠。【小问4详解】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与对照组比较,除了红光组,酶H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蛋白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H蛋白活性降低,会导致褪黑素的合成、分泌量减少,故结论是:不同波长的光可通过影响酶H相对活性进而导致褪黑素分泌量变化,其中绿光严重抑制酶H的活性,蓝光其次,紫外光再次,从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红光对酶H活性几乎无影响,从而对褪黑素分泌无明显影响(或略微促进)。21.肾上腺包括髓质和皮质两个部分,两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均不相同,实际上是两种内分泌腺。图1是有关肾上腺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图2表示下丘脑与垂体(A、B两部分)的两种功能联系方式(C和D)。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激素有___。(2)在进行水盐平衡调节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经图2中___(填“C”或“D”)联系方式到达垂体。(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可分泌___(答两点)作用于神经系统。(4)图1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之间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例举机体中具有相似调节方式的其他实例___(用文字和“-”表示)。【答案】21.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2.C23.①.糖皮质激素(GC)激素②.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24.①.分级调节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或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CRH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并分泌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合成并分GC,当GC含量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维持GC含量的稳定;当ACTH含量上升时,也会反馈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相关神经接受某种刺激后会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会促进下丘脑合成并分泌CRH。图2表示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一种是下丘脑通过分泌相应激素通过体液作用于垂体的B部分,即D体液调节的方式;另一种是下丘脑通过神经作用于垂体的A部分,即C神经调节的方式。【小问1详解】图1中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肾上腺素是一种络氨酸的代谢产物,GC是类固醇激素。【小问2详解】在进行水盐平衡调节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经图2中C方式通过体液运输到垂体,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小问3详解】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如内分泌系统分泌的GC是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常用于治疗过敏等疾病;免疫系统可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神经系统。【小问4详解】图1中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下一级腺体(垂体)的活动,调控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之间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机体具有相似调节方式的其他实例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22.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式,但免疫排斥仍是术后亟待解决的问题。(1)肝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免疫排斥反应,还有___。器官移植后主要发生的是细胞免疫,此过程中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___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发挥相应免疫效应。(2)研究发现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大鼠吞噬细胞表面的S蛋白高表达。研究者将阻断S蛋白功能的抗体注射给大鼠,对照组注射无关抗体,检测两组大鼠肝移植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能支持上述研究结果,请将图中对照组血清中AST含量柱状图补充完整。(3)为探究S蛋白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的作用机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将特异性载体包裹siRNA注射给大鼠,siRNA进入吞噬细胞干扰S基因的表达。实验如下:组别1234实验处理a_手术b_同a同b静脉注射包裹siRNA的载体干扰S基因的表达静脉注射包裹无关siRNA的载体不干扰S基因的表达 实验结果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占比(%)8.920.1372.34001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1.408.60注: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大于3.0可判定为发生排斥反应①a、b的处理依次是a___;b___;②无关siRNA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③由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S蛋白发挥作用的机理可能是:___。④将上述四组小鼠的吞噬细胞取出与辅助性T细胞在体外适宜条件下共培养,检测培养基中细胞因子含量量。推测实验结果为___可进一步支持(3)的实验结论。【答案】22.①.供体器官短缺②.增殖分化23.24.①.肝移植②.手术但不移植肝脏③.对照,排除S基因以外其他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干扰④.S蛋白能增加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数量(或提高吞噬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进而提高大鼠对移植肝脏的免疫排斥⑤.与4组相比,3组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多;与3组相比,1组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减少,但(略)多于2组,即为3>1>2>4【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肝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免疫排斥反应,还有供体器官短缺问题。器官移植后主要发生的是细胞免疫,此过程中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 液中循环,发挥相应免疫效应。【小问2详解】根据图2柱形图结果可知,实验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远远低于对照组,说明阻断S蛋白功能的抗体可以降低对移植肝细胞的免疫损伤,即S蛋白能促进大鼠的肝移植的免疫排斥。【小问3详解】①根据实验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表格中的a、b的处理应该依次是肝移植、只手术不进行肝移植。②无关siRNA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对照,其目的排除S基因以外其他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干扰;③由表格数据可知,1组小鼠的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占比和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均低于3组小鼠,这说明干扰S基因的表达后,可以降低吞噬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进而减弱大鼠对移植肝脏的免疫排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鄂东南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4-01-09 16:5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837.5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