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越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测试试卷生物学科考生须知:1.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B.水是细胞中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和产物C.Mg2+是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D.生物体内某些无机盐不以离子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1、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在生物体内流动还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强,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2、无机盐的作用: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3、水是极性分子,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水分子之间便会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和断裂与水吸收和释放热量有关。【详解】A、因为水是极性分子,并且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水分子之间便会形成氢键,而氢键的形成和断裂与水吸收和释放热量有关,故水能缓和温度变化,A正确;B、水是细胞中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和产物,如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消耗(水为反应物),又有水的生成(水为产物),B正确;C、Mg2+是叶绿素必需成分,Fe2+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C错误; D、生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某些无机盐不以离子形式,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存在,如构成骨的羟基磷酸钙,D正确。故选C。2.下列各项,不属于脂肪的生理作用的是()A.良好的储能物质B.维持体温C.缓冲减压,保护内脏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的元素组成为C、H、O。【详解】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缓冲、减压作用、维持体温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为磷脂,不是脂肪,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睛】3.厨师烹饪鱼肉使鱼肉紧致富有弹性、口感提升,其原因是使蛋白质彼此交联形成凝胶化的网格结构。这种变化源于()A.DNA空间结构的改变B.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C.肽键空间结构的改变D.氨基酸空间结构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即破坏肽链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详解】烹饪时,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空间结构,使得蛋白质的多肽链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鱼肉中的蛋白质彼此交联形成凝胶化的网格结构,使鱼肉紧致富有弹性、口感提升,B正确。故选B。4.细胞学说的提出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的是()A.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B.所有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D.所有的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是三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提出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详解】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所有的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3、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细胞学说中没有指出所有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因此ACD属于细胞学说内容,B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故选B。5.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使得细胞膜具备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②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③变形虫伸出伪足④高尔基体膜形成囊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由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磷脂和蛋白质大多数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①白细胞吞噬病菌时,细胞膜将病菌包起来再吞进去,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①正确;②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不能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错误;③变形虫能伸出伪足,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③正确;④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说明生物膜的成分可以运动,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④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6.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⑤代表组成膜的各类物质及其组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鉴别细胞膜的内外侧可依据①B.通常细胞功能越多,②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③具有疏水性,④具有亲水性D.⑤对膜中磷脂分子的运动性通常表现为促进 【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⑤代表组成膜的各类物质及其组分。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②为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该膜的功能越复杂。③为磷脂分子的疏水尾,④为磷脂分子的亲水头,⑤为胆固醇。【详解】A、鉴别细胞膜的内外侧可依据①糖蛋白,①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B、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细胞膜功能越多,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C、③为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④为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正确;D、⑤为胆固醇胆固醇对磷脂的运动既可以是限制,也可以增强其运动性,通常表现为抑制,使细胞膜保持一定的刚性,D错误。故选D。7.下列有关细胞溶胶和细胞骨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溶胶中可进行多种化学反应,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细胞骨架由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组成C.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D.植物细胞因有细胞壁的支撑,所以不需要细胞骨架【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细胞骨架就位于细胞溶胶中,细胞中的蛋白质有25%~50%存在于细胞溶胶中,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详解】A、根据分析细胞溶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正确;B、组成细胞骨架的一种蛋白质纤维称为微丝,细胞骨架中的另一种结构组分是微管,所以细胞骨架由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组成,B正确;C、细胞骨架决定细胞的性状,所以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C正确;D 、在植物如黑藻和某些大型绿藻细胞中很容易观察到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循环流动,这种称为胞质环流,而胞质环流的原因就在于细胞骨架的运动,D错误。故选D。8.细胞器分布于细胞质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黑藻细胞的高尔基体能合成果胶物质,参与细胞壁的构建B.构成线粒体膜的磷脂和胆固醇几乎全部由光面内质网合成C.溶酶体膜先与衰老的线粒体膜融合后,其中的水解酶再将线粒体中的物质降解D.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富含水解酶,能吞噬衰老的细胞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器是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微小构造。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详解】A、黑藻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高尔基体能合成果胶物质,A正确;B、磷脂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光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主要与糖类和脂质的合成及解毒作用有关,故磷脂和胆固醇几乎全部由光面内质网合成,B正确;C、衰老的线粒体可被细胞自身的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初级溶酶体接触,两者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进而将衰老线粒体分解掉,C错误;D、植物细胞不含溶酶体,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富含水解酶,能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正确。故选C。9.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一类生物,证据表明,蓝细菌在10多亿年的时间内逐步改造大气成分,为真核生物的起源创造了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仍然可以进行需氧呼吸B.蓝细菌释放的氧气为真核生物的起源创造了条件C.蓝细菌光合作用吸收CO2可能是地表气温下降的原因之一D.蓝细菌不含膜包被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不能作为独立的生命单位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含有线粒体有关的酶,仍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进而为真核生物的起源创造了条件,B正确;C、蓝细菌光合作用吸收CO2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能是地表气温下降的原因之一,C正确;D、蓝细菌不存在有膜的细胞器,但具有细胞结构,因此能作为独立的生命单位存在,D错误。故选D10.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C、H、O、N、P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中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 个高能磷酸键,结构简式为A-P~P~P。【详解】A、ATP中含有腺嘌呤、核糖与磷酸基团,故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B、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合成ATP,B错误;C、ATP合成过程中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D、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B。11.如图为细胞中ATP、ADP及其能量的转化示意图(M表示酶,Q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1和M2不是同一种酶,Q1和Q2都可以是光能B.在ATP的形成过程中所需能量Q1来自于吸能反应C.ADP由腺嘌呤和两个磷酸组成,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D.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基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中ATP及其相关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示意图,其中M1为ATP合成酶,M2为ATP水解酶,Q1表示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Q2表示特殊的化学键(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能量转化的化学能或光能。【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M1和M2不是同一种酶,Q1和Q2都可以是光能,如在光反应时,Q1为光能,萤火虫发荧光,Q2为光能,A正确;B、在ATP的形成过程中所需能量Q1可来自于光能(光反应),也可来自于放能反应(呼吸作用),B错误;C、ADP由腺嘌呤、核糖和两个磷酸基团组成,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特殊的化学键),C错误;D、在叶绿体中,类囊体利用光能,将ADP转化为ATP供暗反应使用,AD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基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AT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的类囊体到叶绿体基质,D错误。故选A。12.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其原因是酶能()A.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温度、pH等条件B.使产物的量增加 C.大幅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大幅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有机催化剂,催化剂的特性: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降低化学反应对温度等条件的要求,A错误;B、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但不能使反应物浓度增加,B错误;CD、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正确,D错误。故选C。13.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步骤基本过程试管A试管B1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3mL3mL2加入马铃薯匀浆少许-3加入二氧化锰-少许4检测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是通过与二氧化锰比较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以探究酶的高效性。试管A与试管B为平行对照实验组。【详解】实验中的可改变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A选项正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指标,B选项正确;该实验通过比较酶的催化速率和二氧化锰的催化速率来验证酶的高效性,C 选项正确;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均可用作过氧化氢酶的性质的探究实验,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14.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反应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c、d可分别是麦芽糖酶、果糖、葡萄糖B.图乙若在e点时增加麦芽糖含量,反应速率会有所提高C.图乙若在f点时增加温度,反应速率会有所提高D.图甲和图乙模型都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题图可知,a与b结合后,a没有发生改变,但是b物质生成了c物质和d物质,因此a是麦芽糖酶,b是麦芽糖,c、d是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分析图乙可知,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麦芽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麦芽糖浓度达到f后,麦芽糖浓度升高,酶的催化效率不再升高。【详解】A、1分子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所以c和d都是葡萄糖,A错误;B、由乙图可知,e点时影响催化速率的因素是麦芽糖的量,则在e点时增加麦芽糖含量,反应速率会有所提高,B正确;C、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增加温度,反应速率会降低,C错误;D、图甲所示模型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图乙模型不能解释酶的专一性,D错误。故选B。【点睛】15.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解析】【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点睛】获取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根据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要保持适宜且相同,科学设计实验程序。16.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0.9%的生理盐水与人和哺乳动物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因此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在低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皱缩。【详解】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选项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选项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选项正确;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散,D选项错误。【点睛】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17.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咸菜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咸,这是细胞主动吸收食盐的结果B.口服维生素D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被细胞吸收C.胃蛋白酶可借助细胞内形成的囊泡排出细胞D.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咸菜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咸,细胞已经死亡,不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食盐,A错误;B、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正确;C、胃蛋白酶是大分子物质,可借助细胞内形成的囊泡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正确;D、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A。18.某同学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结构①的伸缩性小于图中的结构②B.图中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C.图中细胞结构①②之间充满外界溶液D.实验中质壁分离前后形成了自身对照)【答案】A【解析】【分析】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互分离,这就是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详解】A、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细胞壁,①的伸缩性大于②,A错误;B、图中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中,也可能正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或动态平衡状态,B正确;C、结构①②之间是外界溶液,C正确;D、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与原状态下的细胞形成自身对照,D正确。故选A。19.线粒体结构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1和2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同B.结构3增大了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C.厌氧呼吸生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结构4中D.电子传递链阻断剂会影响结构2中水的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详解】A、结构1外膜和2内膜的功能不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A正确;B、内膜向内折叠形成3(嵴),增大了内膜面积,B正确;C、厌氧呼吸生成乳酸的过程发生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D、2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电子传递链阻断剂会影响结构2中水的形成,D正确。故选C。20.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B.“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C.“低温、干燥、无氧”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答案】C【解析】 【分析】农业生产中,很多的生产生活实际都蕴含着生物学原理,生产管理也应该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色素、酶等。【详解】A、一次施肥太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即烧苗现象,A正确;B、“正其行,通其风”,保证空气流通,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C、储存种子需要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C错误;D、露田和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促进细胞呼吸产生能量,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D正确。故选C。21.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需氧和厌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需氧呼吸(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厌氧呼吸(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厌氧呼吸(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需氧呼吸(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厌氧呼吸(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厌氧呼吸(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需氧(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无氧呼吸),若厌氧呼吸(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厌氧呼吸(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故选D。22.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是无关变量;氧气的有无是自变量;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详解】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是无关变量,A错误;B、氧气的有无是自变量,B错误;C、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且比值为1:1,因此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正确;D、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氧化分解彻底,释放能量多;无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还储存在酒精中,释放能量少,D错误。故选C。23.某生物兴趣小组制作彩色“叶片”书签,把滤纸片剪成如图形状(“叶柄”处已剪去两角)来分离绿叶中提取出的色素,实验完成后“叶片书签”自上而下留下4条色素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书签上的色素带宽度不同,这些色素只能吸收可见光范围内B.无需用铅笔在“叶柄”处画一条细直的横线,直接用叶柄蘸取滤液C.因绿叶中色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故不同色素能在书签上扩散分离开D.一段时间后叶绿素被分解,书签只剩下3、4两条带,分别为橙黄色、黄色【答案】A【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的作用:①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②层析液:分离色素。③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③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都只能吸收可见光,且色素带宽度不同,A正确;B、滤液细线是由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成的,通常需用铅笔在“叶柄”处画一条细直的横线,B错误;C、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错误;D、色素带从上往下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见光分解后剩下1和2条带,分别为橙黄色、黄色,D错误。故选A。24.光强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若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叶绿体受到的光照突然减弱,短时间内,下列物质变化错误的是()A.O2减少B.NADP+减少C.ATP减少D.三碳酸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详解】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光反应生成的氧气、ATP和NADPH减少,NADP+消耗减少,NADP+增加,C3的还原减弱,C5生成减少,二氧化碳的固定继续进行,C3生成不变,C5消耗不变,则C3增多,C5减少,B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25.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此实验证明()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C.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 【答案】B【解析】【分析】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产物是氧气和还原氢;以及ATP的合成。依据题中信息可判断,光照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有O2 释放,说明该过程有O2 产生;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说明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详解】A、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但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类囊体,A错误。B、由于“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氧气释放”,本实验可以证明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B正确;C、本题无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并且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C错误;D、本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得不出和叶绿体基质的关系,D错误。故选B。26.如图为绿色植物某细胞内发生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B.整株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该细胞内①、②过程的强度也相等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D.氧气充足时,能进行②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①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详解】 A、①过程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A错误;B、①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②过程为光反应阶段,整株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该细胞能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该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细胞内①、②过程的强度不相等,B错误;C、①过程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D、O2充足时,所有细胞均能进行有氧呼吸,故能进行②光反应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D正确。故选D。27.人体内的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A.口腔上皮细胞B.心肌细胞C.神经细胞D.造血干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详解】ABC、口腔上皮细胞、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均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ABC错误;D、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增殖并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具有细胞周期,D正确。故选D。28.如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则c表示核DNA,a表示染色体。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丙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详解】A、题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A错误;B、图丙与图丁存在b为0的时候,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DNA之间的数量比为1∶1或1∶2,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B错误;C、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D、根据图丁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此,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或者末期,D错误。故选C。29.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与植物细胞不同的特征是()A.纺锤体的形成和胞质的分裂方式B.染色体、染色质的转变和胞质的分裂方式C.核膜、核仁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形成D.赤道面的位置和染色体、染色质的转变【答案】A【解析】【分析】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判断方法(1)根据子细胞形成方式判断:若在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结束时细胞质一分为二,则为动物细胞。(2)根据细胞板结构是否出现判断:若有细胞板出现则为植物细胞。(3)根据图像判断:①细胞为圆形、有中心体、细胞缢裂→动物细胞。②细胞为方形,有细胞板,无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为低等植物细胞【详解】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和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A正确;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染色质的转变方式相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B错误;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核膜、核仁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但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C错误;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赤道面的位置和染色体、染色质的转变方式相同,D错误。故选A。30.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解离可使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B.用水漂洗可洗去碱性染料以保持细胞活性C.常用苏丹Ⅲ染液使染色体着色以利于观察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1、取材:取根尖2-3mm。2、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3、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min.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4、染色: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5、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6、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详解】A、用质量分数10%盐酸解离可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A正确;B、染色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解离液,此时细胞没有活性,B错误;C、染色体用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C错误;D、解离过程细胞已失去活性,不能观察植物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下图甲表示人体肝细胞的细胞膜示意图,其中A-C代表不同物质,a、b代表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图乙表示物质进出肝细胞不同方式的数学模型,其中转运速率是单位时间物质进出细胞的量,浓度差指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请回答: (1)图甲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肝细胞膜上属于个体身份标签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编号与名称)。(2)在离子或分子透过细胞膜时,有赖于A、B的变形或移动,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__是其功能实现的结构基础。其中图甲中a属于____________方式,可以用图乙中的____________曲线表示。(3)图甲中,B的内部形成了一个疏水的环境,其两侧则具有亲水性。A、C以不同的部位存在于B中,与A、C结构中____________有关。(4)在体外培养肝细胞时,培养液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肝细胞发生____________作用而失水,从而影响细胞活性。【答案】(1)①.载体蛋白##转运蛋白②.磷脂双分子层③.C糖蛋白(2)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主动转运##主动运输③.m(3)水溶性部分与脂溶性部分在分子中部位不同(4)渗透【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A代表载体蛋白或转运蛋白,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糖蛋白,a代表的运输方式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小问1详解】图甲中A表示载体蛋白或转运蛋白,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所以肝细胞膜上属于个体身份标签的是C糖蛋白。【小问2详解】在离子或分子透过细胞膜时,有赖于A、B的变形或移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其功能实现的结构基础,因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其中图甲中a属于主动转运或主动运输,可以用图乙中的m曲线表示,因为m曲线中转运速率受到了浓度差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能量供应、载体蛋白数量等。【小问3详解】 图甲中,B的内部磷脂分子的尾部,形成了一个疏水的环境,其两侧则是具有亲水性的磷脂分子的头部,A、C以不同的部位存在于B中,与A、C结构中水溶性部分与脂溶性部分在分子中部位不同有关。【小问4详解】在体外培养肝细胞时,如果培养液的浓度太高,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而失水,从而影响细胞活性。32.某品种茶树叶片呈现阶段性白化:绿色的嫩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转为乳白色,而后又恢复为绿色。白化期叶绿体内部结构解体(仅残留少量片层结构),光合色素减少。图1为透射电镜下叶绿体照片,a、b表示相关结构,图2为茶树阶段性白化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光合色素的含量时,需用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提取色素,用_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2)根据结果推测,白化期茶树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其中前者会造成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减少而影响碳反应中____________(填物质)的还原。(3)测量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指标可采用____________,CO2进入茶树叶肉细胞叶绿体的____________(填a/b)后与____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4)研究人员发现:白化时期,随白化程度加深,氨基酸含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活性增强,将体内多余的蛋白质水解造成。【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纸层析(2)①.光合色素减少②.气孔导度变小,CO2吸收量减小③.ATP、NADPH④.三碳酸(3)①.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O2释放量或有机物积累量)②.a③.五碳糖(4)蛋白水解酶【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 )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小问1详解】提取色素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所以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小问2详解】由柱状图可知,白化期茶树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这是因为①茶树叶片在白化过程中,叶绿体内部结构解体,仅残留少量片层结构,叶绿体内的光合色素减少,导致光反应合成ATP和NADPH的数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碳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②茶树叶片在白化过程中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量减小,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碳反应。【小问3详解】测量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指标可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O2释放量或有机物积累量),a表示叶绿体基质,b表示基粒,在叶绿体基质中CO2与C5结合而被固定生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4详解】蛋白水解酶可以将茶树体内多余的蛋白质水解,造成氨基酸含量增加。33.下图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部分结构及其唾液淀粉酶合成、加工、运输、分泌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相应的数字) (1)①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装配的重要场所,②主要由____________组成,可被____________染成深色。(2)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唾液淀粉酶最初在____________(填名称)中合成,合成和初步加工后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⑥中进一步修饰加工。(3)⑦是____________,它在唾液腺细胞中数量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核仁②.④核糖体③.蛋白质和DNA④.碱性染料(/龙胆紫染液)(2)①.蛋白质②.③⑦③.核糖体④.囊泡(3)①.线粒体②.合成唾液淀粉酶并把它分泌出去都需要线粒体提供的能量【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核仁,②是染色质,③是核膜,④是核糖体,⑤是内质网,⑥是高尔基体,⑦是线粒体,⑧是细胞膜。【小问1详解】①是核仁,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④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②是染色质,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小问2详解】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图中①是核仁,②是染色质,③是核膜,④是核糖体,⑤是内质网,⑥是高尔基体,⑦是线粒体,⑧是细胞膜,③核膜、⑦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唾液淀粉酶最初在④核糖体中合成,合成和初步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⑥高尔基体中进一步修饰加工。【小问3详解】⑦是线粒体,线粒体在唾液腺细胞中数量较多是因为合成唾液淀粉酶并把它分泌出去都需要线粒体提供的能量。34.下图为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体细胞染色体为4条)细胞分裂中的示意图。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不同时期核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____________段,对应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图。(2)图甲中ab段细胞核内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cd段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个,de段对应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细胞③中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____个。(3)图乙细胞①中p、q两个染色体是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4)从一个完整的有丝分裂过程看,图乙还不够完整,请画出不同于①~③时期的细胞示意图____________。【答案】(1)①.bc②.②(2)①.DNA复制(/染色体复制/染色质复制)②.4③.①④.0(3)①.复制②.着丝粒分裂(4)【解析】【分析】分析图甲:间期结束后,细胞内核DNA含量加倍,当细胞有丝分裂结束,每个子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图乙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③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图甲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前期,对应图中的bc段;对应图乙的②(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小问2详解】图甲中ab段细胞核内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复制,此时细胞核内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染色质复制);分析题意,马蛔虫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4条,cd段对应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是4条;de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的①(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不含染色单体数(0)。【小问3详解】 图乙细胞①中p、q在分开之前属于姐妹染色单体,两个染色体是经过复制和有丝分裂后期的着丝粒分裂形成的。【小问4详解】从一个完整有丝分裂过程看,图乙还不够完整,缺少中期的图像,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可绘制图形如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4-02-03 16:10:02 页数:25
价格:¥2 大小:1.1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