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备战2024年高考各地模考(新高考卷区)语文好题优选优组卷01(12月)(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名校地市好题必刷·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2月模拟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湖南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 【名校地市好题必刷·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2月模拟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湖南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 “躺平”是暂时性的“弱者”的话语反抗方式,有利于动员主流社会进行反思。马中红在《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中将互联网中的亚文化实践视作弱势青年以文化资本撬动经济资本的途径。“躺平”青年的这一话语实践也在遵循这种逻辑:一方面,他们借助话语中明确且强烈的对抗性来引起社会关注,从而试图打破自己当前的困局;另一方面,“躺平”青年在以反主流的姿态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又在努力地使自己的人生主流化。“躺平”一词中所谓的对抗性,往往是其唤起彼此共鸣的手段,他们联合大规模使用“躺平”,助推“躺平”的兴起,从而寻求生活的解困之道。这种联合对抗,更像是联合自救。有学者使用“脱逸”概念来阐释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实践者凭借新媒介技术抵抗权威与自娱自乐的态度。“脱逸”一词来自苏轼的诗句“天骥虽老,举鞭脱逸”,用以描绘马脱缰而奔的行为和情态,包含着冲破禁锢,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意。以“躺平”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中既承载有目前学界所界定的“抵抗”色彩,也包孕着苏轼笔下的“脱逸”之内涵。从玩世不恭式的对抗性话语转向相对严肃性的社会症候性话语,再转变到流行的日常性话语,“躺平”的话语性质经历了从抵抗话语脱逸成变相认同式话语的过程。很多时候,“躺平”已经“脱逸”成为青年们的一种社交话语,他们在使用“躺平”语录的同时,并不完全指向具体的“躺平”实践。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了“模仿律”概念,认为社会是由一群倾向于相互模仿的人组成的,而对网络流行语的模仿与传播即可视作当下青年主动融入社会语境的社会化尝试。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数量之多、破圈频率之快,实则反映出当下青年群体融入社会的迫切愿望。而这一动机,就决定了网络流行语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之间势必不会是对立关系。相反,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网络流行语在模仿与脱逸中以“对抗性”的姿态实现了对社会共识的反哺。部分学者将青年群体的亚文化行为视为青年以个性来反抗集体性的表现,这沿袭的是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而中国的多元融合文化传统为中国人在人生与社会境遇中提供了多元的价值选择,这也使中国文化具有“或此或彼”的更为柔滑的文化特点,人们在生活的任何缝隙中都可以找到生命存在的空间,因此也就失去了对抗的逻辑前提,很少面临西方文化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困境。具体到“躺平”这一话语中,可以看到,青年群体依旧期待着能被主流社会认可,其个性化表达中蕴含强烈的集体化、社会化内涵,只不过当下青年在接纳主流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更为曲折的方式,即所谓的“期待被认可,拒绝被收编”。(摘编自韩敏 卢松岩《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反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早期研究者普遍认为,青年一代的“躺平”思想及话语具有消极色彩。B.在情感作用上,“躺平”有时呈正向价值,成为青年自身的动力机制。C.“躺平”青年的挫败感、委屈感,源自他们内心深处对主流价值的不认同。D.“躺平”青年的示弱方式可以提高社会关注度,形成对主流共识的反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躺平”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人们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B.社区认同的抽象化、虚拟化使“集体共鸣感”缺少实际效应。C.“躺平”一词的脱逸过程,实际也是其抵抗性逐步消解的过程。D.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难以准确解释中国的文化现象。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是一种模仿性的生物,而模仿正是促使人类进行文化创造和社会融合的根本性冲动之一。——塔尔德B.人们能够按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但代价是欲望受到压抑,文明就意味着自由的丧失。——弗洛伊德C.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产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费孝通D.中国人消融了西洋概念里团体与个人这两端,中国人的个体与团体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关系”的关系。——梁漱溟4.“小镇做题家”是《咬文嚼字》2022年度热词,指“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很多青年以此自嘲,引起广泛共鸣与热议。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从“对抗认同”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4分)5.为深入解读青年的“躺平”心态,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1.C(原文的表述是: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可见,“躺平”青年之所以会感到挫败、委屈,恰恰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对主流价值深刻认同却又求之不得。)2.B (原文的表述是: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可见,缺少实际效应的是“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3.D(最后一段的观点是:青年个性化表达中的集体化、社会化内涵源自中国文化中缺少个性与集体性的二元对立。A项,阐述的是人类模仿性的社会价值。B项,阐述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对立关系。C项,阐述小众语言产生的必然性。)4.①“小镇做题家”用自嘲的方式,通过展现自身视野和资源的弱势来反抗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实,以引起主流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从而改变群体的困局;②同时也希望通过自身积极改变命运的努力获取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①调查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②查找文献(引用学者观点)作为理论参考。③分析“躺平”的心理动机和语义流变。④追溯“躺平”心态的民族文化根源。(答“比较中西方思维模式”给1分)【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4广东高三金太阳百师联盟12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芦花深处是老家走过那弯弯的河堤,在芦花村六组的路口下坡,是一条两边长满白杨树的小路。小路的尽头,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松滋河;白杨树林尽头,小河边上,有一间破旧的瓦房。这瓦房,据说是当年在这块种地的老李头留下的,老李头无儿无女,他过世后,这房子就一直废弃着。现在这瓦房里住着我的婆婆--杨玉兰。婆婆原先不是这边的人,是河那边杨家垴的姑娘。年轻时在河边洗衣服,识得芦花村的打渔郎曾哲友,眉目传情,芳心暗许。因为河两岸长久以来的土地之争,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有一个大家默许的“潜规则”--不可通婚。那曾哲友,也是血气方刚少年郎,拒了家里安排好的亲事,撑着一只小渔舟,随波而去……后来有人说,他的渔船翻了,五大三粗的个头被大鱼给吞了。还有人说,他撑着小渔船,搭上了人家的大船,到了上海,做起了买卖,成了有钱的大老板。且不说他,这人再也没出现过了。 河那边的杨玉兰,家境不错,读过几年私塾,不说是大家闺秀,也算得上是小家碧玉,偏偏心随那打渔郎去了。杨玉兰有点小性子。过了适婚年龄,不想给家里添堵,卷了几件衣裳几本诗书,在冬季河水枯竭的时候,丰摸半趟地过了那条河,到了河这边,过了大半辈子。这些故事,也是我零零星星从别人那儿听来的,婆婆从未对我提过。婆婆其实也不是我的婆婆,我是婆婆捡来的孩子。不知是生来瘦弱难养,还是女孩遭嫌弃。婆婆把我捡来的时候,是深秋,河边芦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当时婆婆正在砍芦苇杆子,准备回家扎晒花帘子,听见我嘤嘤的哭声,先是一惊,随后慢慢扒开深深的芦苇丛,在芦花深处发现了我。我躺在一只旧的竹编篮子里,身下垫着一件红被褥,小脸已经皴得很难看。婆婆丢下镰刀,在裤子上拍拍双手,小心翼翼地把我搂起来,亲我,抚摸我,像是在芦花地里捡起了一颗珍珠,我笑了。婆婆养了两头羊,我是喝羊奶长大的,婆婆还有一亩七分地,种点杂粮和棉花。我们住在村子的最远处,好像与世隔绝,好像世外桃源,无非是日子艰苦一些。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也是上不起学的,婆婆便教我读诗写字。竟然不是从一二三写起,而是先学写名字‘玲珑”,太难了,学了很久很久。春天的时候,我与婆婆一起种棉籽。三月底的时候便开始培土,小河边有很多好的土,用小板车拉到我们的回当头,堆好。婆婆便用一种叫“栽体器”的东西,插到土堆里,再提起来,用脚一蹬,一个圆圆的实心土筒子就掉了出来,顶上还有一个窝窝,那儿专门用来放棉籽,这个圆土筒子叫“营养钵”。婆婆年纪大了,一天蹬不了多少个,好在我们的田也不多。婆婆蹬,我就摆,把营养钵们摆成小方阵,然后将买来的棉籽一粒粒放进窝窝里。直到每一个窝窝里有了一颗棉籽,婆婆就用一些碎土,在小方阵上铺上簿薄的一层,为了保暖,最后还要给它们架起塑料薄膜,夜晚的时候密封起来,边上用土或者砖压住,早上气温升了后,掀开塑料薄膜,让它们呼吸。我每天蹲在田边等那些棉籽发芽,它们发芽了,就可以移裁到大田里,再慢慢长高,再开花,结棉桃。等棉桃相继炸开成雪白的棉花,便已经是金秋十月了。婆婆说。攒够了钱就送我去学校,而那时候我已经快十岁了。但上不上学的,对我来说真没多要紧。那些在土地里学到的东西,夯实了我一生的力量。 我小的时候。婆婆总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比如她说大青虫和蛾子是庄稼的攻击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春天,守护好了春天,米缸才能满满的。她说棉花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我们采集星星去卖钱是很有趣的事。寒风刺骨的时候,她推开我们那吱吱呀呀的木门出去搬柴火进来,还要说一句:“好尖好尖的风啊,辣得脸疼!”我就不明白了:风是看得见的吗?是有形状有味道的吗?为何不仅是尖的,还是辣的?长大后,我发现,她真是天生的诗人啊!她的诗意,她不切实际的浪漫,在悲苦的一生里竟然越活越浓烈,继而影响了我。深秋的时候,地里没什么活了.婆婆便在河边静坐,抽叶子烟,时不时敲一下烟锅。望着小河流去的方向,河对岸是她的老家,她却一生没有再跨过去。那岸边的芦花都开了,轻轻盈盈的,随风摇摆,沙沙沙。我越来越大,她越来越老。我用采集星星挣的钱去上了学,由于她教我的很多字,还有许多的生活基础,追到同龄人竟也没有那么难。等我念到大学,不用她种地供我了,我做家教,勤工俭学,寒暑假打工,我可以养活婆婆了。但彼时的她也是八十有余,已到暮年。开始耳背,与她说话要用吼的才能勉强听得见。“婆婆,你说我是你捡来的,真的假的哦?”“你是芦花变的。小妖怪恋的"她又开始胡说八道。“婆婆,他们都说你在等一个人,他是谁呀?”我不止一次打探她年轻时候的秘密。婆婆好像没听见,罘呆地望着小河流去的方向、吧嗒了一口叶子烟。她的脸已经皱得像当年被遗弃在芦花地里的我了,但眼里还有光,大概便是那一丝光,支撑着她这一生的浪漫,这一生的诗意,这一生的等待吧!不然她为何为我取名“玲珑"呢?玲珑骰子安红豆,这是入骨的相思啊!我们都没有说话,风吹芦苇,沙……沙……沙……(节选自农视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大家默许的“潜规则”毁掉了一桩本该美好的姻缘,也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两岸土地之争的激烈,矛盾的不可调和。 B.“杨玉兰有点小性子”,这“小性子”写出了婆婆的任性与执拗,也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原因。C.“在土地里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劳动的本领,也不乏直面生活艰难的信心与勇气。D.“我”称婆婆是“天生的诗人”,指生活中的婆婆在有意无意间表现出的诗人素养,如婆婆口中的风有形状还有味道。当然,还有不切合实际的浪漫,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讲述婆婆的故事,娓娓道来,不徐不疾,亲切自然。B.小说充分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手法,成功刻画了婆婆这一大胆追求爱情、执着坚守的鲜明形象,感人至深。C.曾哲友撑小舟随波而去,人们的传言以及这个人再未出现过,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D.小说里画横线句子中的“老家”,婆婆却一生都没有再跨过去,在表现婆婆决绝的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些许的悲凉。8.小说两次写到婆婆为“我”取名“玲珑”,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9.与孙犁的“诗化小说”《荷花淀》相比,《芦花深处是老家》同样注重诗化意境营造,请结合小说进行赏析(至少两处)。(6分)6.B【解析】“任性与执拗”“也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原因”错,应是“倔强与刚毅”,本文没有体现因她的性格而导致她的爱情悲剧。7.A【解析】“全知视角”错,应是“有限视角”。8.①与前文婆婆“读了几年私塾”、“卷了几本诗书……到河这边”相照应,更能突出婆婆的人物形象,说明婆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②“玲珑骰子安红豆,是人骨的相思啊!”巧妙化用温庭筠的诗句,点明“玲珑”名字的由来,更重要的是表现婆婆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评分参考:答对1点给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①“婆婆把我捡来的时候,是深秋,河边芦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以乐景写哀情,寄寓对“我”被遗弃命运的同情。②“那岸边的芦花都开了,轻轻盈盈的,随风摇摆,沙沙沙。”表达对婆婆为爱付出的敬意。 ③“我们都没有说话,风吹芦苇,沙……沙……沙……”,结尾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评分参考;答对1点给3分,任答2点,共6分。此题开放性较强,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4届广西北海市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②,宗老将荐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节选自《国语》)材料二: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④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 [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父没A而不能读父之书B母没C而不能执母之器D皆人E子之情自然也F岂待G父母之命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同“嘱”,指嘱咐,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两者用法相同。B.羞,指美味佳肴,与《行路难》“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的“羞”词义相同。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D.正卿,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上卿兼执政卿于一身,权力仅次于国君。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祭祀父亲的时候,屈建没有使用菱角,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法典。B.在柳宗元看来,屈建没有使用菱角去祭祀父亲一事,是不符合孝道的要求的。C.苏轼认为,曾子、孟僖子、齐桓公等人,临死时都是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D.苏轼认为,比起违背父亲的遗命,让父亲留下浅陋名声是屈建更不忍心做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2)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14.苏轼用以批驳柳宗元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0.BDF11.B12.C13.(1)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2)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14.①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之所以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是因为不能因为父亲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 ②君子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③曾子的名言: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父亲去世后不忍读父亲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用母亲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和“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两句句式结构相同,属于并列关系,两句句内不能断开,其后断开,故选BD;“皆人子之情自然也”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之后断开,选F。故选BDF。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唤来家臣嘱咐。/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B.错误。第一个“羞”是“进献”之意;《行路难》中的“羞”,通“馐”,美味的食品。句意:不进献珍贵奇特的东西。/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C.正确。D.正确。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齐桓公”错误。原文“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可知,文中提到管仲重病,提醒齐桓公怎么做,表现的是管仲的“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礼”,礼法;“末”,细枝末节,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绝”,抛弃。(2)“以”,用;“细人”,小人;“姑息”,无原则的宽容。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可知,依据之一是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之所以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是因为不能因为父亲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由材料二“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可知,依据之一是君子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 由材料二“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可知,曾子的名言: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参考译文:材料一: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家臣说:“这是您父亲托付的。”屈建说:“不能这样。我父亲执掌楚国的政事,他的法令记在百姓心中,收藏在王府里,对上可以比照先王,对下可以教导后人,即使不是楚国,诸侯各国也没有不称赞的。祭祀的法典上说:国君有用牛做的祭品,大夫有用羊做的祭品,士有用小猪和狗做的祭品,普通人有用烤鱼做的祭品,竹木食器、果干肉酱是从国君到百姓都可以用的。不进献珍贵奇特的东西,不陈列品类繁多的祭品。我父亲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于是不用菱角祭祀。材料二: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说:“(这样做虽然)违背(父命)却符合正道。唐朝柳宗元反对说:“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而且《礼记》说‘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子木撤掉菱角,哪里能够符合正道呢?”柳宗元的认识太浅陋了。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难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长辈好像他们活着时一样,何况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吗!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 曾子得病时,(对孟敬子)说君子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孟僖子临死时,让他的儿子向孔子学习礼。管仲病危时,劝齐桓公赶走三个宠臣。这几位君子的话,有的涉及掌管国家大事,有的劝诫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诲自己的子孙,虽然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但是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现在楚国显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诸侯中闻名,身为上卿,临死时不存问百姓,却忧虑饮食,他太简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国人都谈论这件事,史官记载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所以说: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可是《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欢吃羊枣,(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枣。父亲去世后不忍读父亲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用母亲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现在用菱角作祭品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适,如果由他的父亲命令,就是浅陋了。难道可以因为饮食的原因,而造成父亲极大的浅陋吗!曾子卧病,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曾子说:“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就是很愚钝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4四川雅安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邻【唐】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不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①柴门月色新。【注】①“相对”一作“相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江村访隐图:儿童嬉笑迎客,鸟雀啄食阶前,气氛和谐宁静。B.颈联描绘了一幅秋江泛舟图:秋日江水清浅,船大人少,主客悠闲而惬意。C.诗歌从访友写到送别,章法井然,情景亲切清新,给人清闲淡雅之感。D.从全诗看,锦里先生是位安贫乐道之士,过着朴素的田园生活,为人诚恳热情。16.诗的尾联被后代评论家称赞,请加以赏析。【答案】15.B16.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暮色降临,新月掩映,明净无尘的白沙翠竹,使江村显得更加宁静,描绘了一幅江村日暮送别图。 ②意象典型,以景写情:“白沙”“翠竹”以颜色写出江村特有景象,“柴门”点出主人身份,和“月色”一起从时空角度写出送别地点和时间,意境清幽。江村日暮,柴门送客,表现邻里间和谐朴素的情感。【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船大人少”错,“野航恰受两三人”是说野渡的小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可见船并不大。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①“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描绘的是江村暮色: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送我们出柴门,一轮明月刚刚升起。此联画面感很强,在新月的映照下,白沙翠竹历历可见,暮色笼罩下色泽淡雅,画面更加明净,突出了江村夜色中的宁静安详,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送我们出来,描绘了一幅江村日暮送别图。②意象典型,以景写情:选取的意象是江村特有的“白沙”“翠竹”,加以色彩点染,一“白”一“翠”,以颜色写出江村特有景象,加上月色的掩映,意境清幽;“柴门”点出主人身份,也是送别的地点;“月色”既是诗歌中的意象,也是送别的时间,两个词语一起从时空角度写出送别地点和时间。江村日暮,柴门送客,表现邻里间和谐朴素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2024四川雅安高三12月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客有所感伤,在回答苏子之问时,用比喻的手法说出“,”,表达了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与渺小。(2)《荀子·劝学》中,“”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而超过了一般人,这说明了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3)“天涯”因其独特的象征性和艺术性在古诗中频频出现,成为一个典型的地域意象,如唐诗中“,”。【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详解】易错字词:蜉蝣、渺、沧、粟、生、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富含的元素铌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铌、钛、铁、氯的硅酸盐矿物,发现于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床,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状为柱状或板状,颗粒大小约为20-80微米。2012年,A勘查人员取回的几块样品,发现了一个富含铌的矿物,其化学成分与原来矿区内发现过的包头矿不同,由此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据工程师介绍,这种矿物的铌含量很高,有望用于提取铌元素。铌除了在核工业系统有相当重要的用处,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据了解,发现铌包头矿的白云鄂博矿床,①,迄令已发现170余种矿物,铌包头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17个新矿物。截至日前,中核地质科技的科研人员共发现了11种新矿物。想要发现一种新矿物,一共需要四步:第一步是化学成分分析。借助电子探针设备,将高能聚焦的电子束打到样品表面,测出各种元素的含量,并确定化学式。从而实现样品化学成分的精准检测。对于新矿物的研究,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②。想要确定其是否为新矿物,还需要对矿物晶体结构进行奢析,这就要进入第二步-样品制作。B采用聚焦离子束,切出大约一个20微米X10微米X7微米的矿物颗粒,因为要进行晶结构解析,必须保证它的成分是纯的。第三步、采集晶体结构信息。将颗粒放在仪器的样品座上,当光(X射线)从晶体里面穿过、被接收器接收的时候,就带晶体的结构信息了。最后解出来铌包头矿的结构是一个四方晶系的晶体,这是原子之间彼此的排列方式。得到新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即完成了对新矿物的基本信息收集。接下来;科研人员要进行光谱分析和物理特征检测,以完善新矿物的相关资料,最终将材料汇总,提出新矿物申请,通过审查后就能得到国际批准。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矿物的命名需要层层审核。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各有一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第一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18.示例:①矿物种类相当丰富②光有化学成分还不够③想要得到国际批准(评分参考:每处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9.A处修改为:“勘查人员在取回的几块样品中”(句中添加“在……中”),原句主语是“样品”,谓语是“发现”,主谓搭配不当。B处修改为:“采用聚焦离子束,切出一个大约20微米×10微米×7微米的矿物颗粒。”“一个”调至“大约”之前,修饰语顺序错乱。(评分参考:每处2分,共4分。)20.说明方法:作诠释和列数字。作用:通过作诠释和列举准确的数字,具体说明铌包头矿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体现出语者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分参考:说明方法各1分,作用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如今,年味依然芳香而浓厚,在规模上远超既往,在内容上又有飞跃。如今邮政通信发达,拜年的花样又有翻新。铃声响动,电话传来悦耳的拜年声,一声声祝福像一股暖流来自电话的另一端;信使敲门,送来精美耐看的明信片,一句句祝福呈现眼前,让人备感欣慰;手机短信更加方便快捷,打开手机,一条条拜年短信让人喜笑颜开;还有电视拜年,打开电视,一起电视拜年充斥于荧屏,处处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如今,我国的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年货市场繁荣活跃,各种年货应有尽有,只要口袋充盈什么稀有的年货照样可以搬回家。腊月里来各大商场非常火爆,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商场顾客盈门,大包小包采购回家。如今的年夜饭,也不局限于家里了,在各大宾馆酒店时常看到一家人把酒言欢共贺新年。如今的年三十,鞭炮越旋越大,关财门、开财门一般都要万响;还有烟花,“轰”的一声巨响,点燃的烟花在空中爆炸,仿佛是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盛开,转眼间化成一串串珍珠、一颗颗流星闪耀在半空,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21.标点符号有利于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文中大量运用分号,请分析其妙处。(2分) 2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21.①从作用来看:文中多处使用分号,整齐有力,且第一段运用了排比句式,均在描写过年时,列举作者看到的内容,即文中所展现的画面和场景,使用分号,进行了有效合理的分割断句。②从效果来看:因展现的画面很多,罗列出来会比较繁杂,而运用分号分隔了不同的生动场景,一句一景,画面感非常清晰生动,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感觉在欣赏一幅幅有浓浓味道的过年画面。(评分参考:任答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22.①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点燃的烟花”比作空中盛开的莲花,将空中散落的烟花、水星比作闪耀的一串串珍珠、一颗颗流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点燃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和散落的美丽瞬间,画面动人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如今”过年时,年货如此丰富的欣喜和对浓浓年味的赞扬。(评分参考:答出比喻2分,效果3分,共与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湖南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联系实际,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提示:北大教授的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乐观”与“悲观”,与之相对的另外两个词——“未来”与“现在”。考生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乐观者会赢得未来,悲观者会赢得现在?乐观者赢得未来,是因为乐观者有坚定的信心。他有执着的追求,看得清方向,懂得规律。因为有执着的追求,所以不会放弃;因为看得清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懂得事物发展规律,知道发展的过程总是曲折的,所以不会急功近利。悲观者赢得现在,是因为悲观者有清醒的头脑 。悲观者看得清当下的局势。联系“2023年的夏天”这个背景,我们会发现,到2023年,中国已经经历了三年疫情的考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2023年,是中美贸易战进行的第五个年头,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因美国的封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悲观者,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困境的原因有足够认知,这样的人不会盲目乐观。因为有深刻的认知,全面的了解,所以他们才会有务实的态度,才有可能想办法应对,才有可能战胜当下的困难。一个人想要做成伟大的事来,必须既是乐观者,也是悲观者。如果只有悲观,就会因为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而陷入深渊;如果只有乐观,就会因为看不到今天的问题飘在云端,让希望成为海市蜃楼。参考立意:①既要有坚定的信心,也要有清醒的头脑。②立足当下,面向未来。③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例文:悲观是远见,乐观是智慧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人无论遭遇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努力保持从容,做最好的自己。《围城》里有这样一段话:天底下有两种人:当他们手里有一串葡萄的时候,一种人先吃大的,把小的留到最后;另一种人先吃小的,把大的留到最后。两种人都吃掉了同样的葡萄,却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快乐。他们之间本没有争议,却有好事者想要就此讨论一番。先吃大的,活在当下,不压抑本我,吃的永远是余下的葡萄中最大的。这样的人生性豁达,大概性格也乐观。先吃小的,自然谨慎,他们把大的留着以后再吃,吃得节制,也节制着自己的欲望,所吃的每颗葡萄都是余下的葡萄里最小的。这样的人生性保守,性格也容易悲观。突然,先吃小葡萄的人坐不住了:“我们把大的留到最后,吃的每一颗都比之前的更好,更大,多么快乐!而那些先吃大葡萄的人,再想吃大葡萄,可就没得吃了。我们放眼远方,延迟满足,规避风险,而非无脑地享乐当下!”先吃大葡萄的人,立刻反驳:“我们把小葡萄留到最后,吃的永远是最大的,多么幸福!而那些先吃小葡萄的人,总是在不断地错过最好的东西,也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及时行乐一一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悲观是远见?乐观是智慧?一旁的评委顿时没了主意!读者你怎么看呢?是不是觉得,乐观者和悲观者,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呢?不!他们不是两种人,而是我们身体里的两面。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乐观和悲观的基因!《论语》里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悲观是一种远见,特别是当我们身处“顺境”的时候。它能帮助我们目视远方,为即将到来的“近忧”做好准备。倘若这时只看当下,贪图享乐,迟早大难临头。有顺境,自然就有逆境。所谓逆境,就是当我们身处不利环境,却又无力改变的时候。该怎么办?唯有放宽心态,积蓄力量,积极面对方为上策。倘若这时心中满是悲悯,生活必然黯淡无光,如漫漫长夜...... 想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从“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悲叹,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何等潇洒!又想,倘若苏轼在顺境时,平步青云时,能多一丝悲观,多一丝远虑,又能不能提前防备,改善周遭的处境呢?悲观,是我们的老师,它教我们在顺境时目视远方,以谨慎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困难来临之前,用理性和反思、否定与革新,来审视自己的言行。乐观,也是我们的老师,它在我们陷入困境时,教我们精神豁达,明晰消极带来的精神压力,尔后剔除了悲的情感,只留下健康的身心,用最佳的状态去应对外界的挑战。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悲观是苦,乐观是甜,适当调和方为人生!顺境时的悲观,是远见;逆境时的乐观,是智慧。无论我们遭遇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努力保持从容,做最好的自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14 11:4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700.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