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莞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综合测试(四)语文本试卷共5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难以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都要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摘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材料二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斑斓绚烂的“纯粹”美,追求各色颜色配合相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文人山水画审美倾向上。山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小说《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郭靖于江上“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一主要特色是“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如红色表示忠勇,金色表示神秘威武,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等等。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上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超然物外,对黑色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 ,运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用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色体系”形成于西周时期,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具有独特性,隶属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贯穿于民族色彩文明史。B.关于“五色”的文字较早记录在《尚书》中,虽然表达颜色的词语与今天有所不同,但与现代色彩理论中的原色相对应。C.儒家色彩观的形成,与孔子主张由“礼”达“仁”,极力维护周朝典章制度有关,也与孔子提倡中庸哲学思想密切相关。D.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显现深邃荒寒淡远之境,是画家心灵世界、运用墨色技巧、确立墨正统地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将五原色定为“正色”,将其他色定为“间色”,说明儒家既主张色彩有尊卑,使用有等级,又追求色彩混合形成的斑斓绚烂。B.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五色(黄、红、紫、白、黑)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C.天色为玄色,即幽冥之色,故玄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天”也就成了道家思想中产生万物的本源。D.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体现了仅用水墨传神写意,臻于以墨造型、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比德”色彩观的一项是()(3分)A.按中国戏剧脸谱颜色传统,赵高、严嵩扮演者宜用白脸,如来佛、二郎神宜用金脸。B.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之洁白表明自己的节操。C.中国文人画作者大都偏爱黑色,意在用黑色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刚正不阿的品格。D.《醒世姻缘传》善用服饰色彩表现人物,如嫡母刚去世的素姐着一身艳服外出烧香。4.结合材料一梳理我国各时期的色彩观念。(4分)5.阅读下面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红楼梦》的色彩观。(6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衣着:“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第五十一回写袭人回家探母病时衣着:“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怡红院题词“怡红快绿”,建造之初为蕉棠两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姑姑李立泰姑姑很漂亮,柳眉杏眼,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村里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葛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吃。姑姑8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箅子,就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姑姑8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疼姑姑。姑姑站在小板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姑姑9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没长眼,伤哪儿的都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一口一口地给伤员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的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放在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时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的。再大点儿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伤员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在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我问姑姑:您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13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下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14岁入党,16岁当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要多干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一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敌人的炮弹炸伤,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线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了,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我们把肉剥开,子弹露了出来,把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的子弹拽出来。我越干越进步,19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我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就偷偷摸摸谈。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了,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的死活,成天提溜着心挂着他。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那家伙受伤被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心疼得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他急咧咧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你怎么不等我?我等你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儿。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姑姑那么神伤,眼里含泪。(有删改)6.下列各项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中,“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是直接引用八路军夸赞姑姑的话语。B.“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这句话表现了在战斗紧急的时刻,姑姑她们专注于救人的情景。C.文中画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通过姑姑学扎针的细节,表现姑姑的职业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D.“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这句话表现了团长对姑姑专一的爱,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团长任性、骄横的特点。7.下列各项中,对小说叙述者“我”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叙述者,叙述了“我”从姑姑那里听到的关于革命岁月的故事,使小说更具真实性。B.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我”的提问,促使姑姑回答,推动了故事往前发展。C.起到了聚焦的作用。“我”的两次发问,将故事聚焦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上,突出了“我”的存在。D.联系时空。“我”对姑姑往事的关注,联系历史和现实两个时空,突出了姑姑的革命故事的现实意义。8.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4分)9.小说在叙述姑姑的故事时,将自叙与他叙相结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昔者,荆平王有臣伍子奢。奢得罪于王,且杀之,其二子出走,伍子尚奔吴,伍子胥奔郑。王召奢而问之,曰:“若召子,孰来也?”子奢对曰:“王问臣,对而畏死,不对不知子之心者。尚为人也,仁且智,来之必入;胥为人也,勇且智,来必不入。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将使边境有忧。”于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于吴,曰:“子父有罪,子入,则免之;不入,则杀之。”子胥闻之,使人告子尚于吴:“吾闻荆平王召子,子必毋入。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入者皆死,是不智也;死而不报父之仇,是非勇也。”子尚对曰:“入则免父之死,不入则不仁。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意不同,谋不合,子其居,尚请入。”荆平王复使使者召子胥于郑,曰:“子入,则免父死,不入,则杀之。”子胥介胄毅弓①,出见使者,谢曰:“介胄之士,固不拜矣。请有道于使者;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使者还报荆平王,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子胥闻之,于是乃南奔吴。至江上,见渔者,曰:“来,渡我。”船到即载,入船而伏。半江,而仰谓渔者曰:“子之姓为谁?还,得报子之厚德。”渔者曰:“纵荆邦之贼者,我也;报荆邦之仇者,子也。两而不仁,何相问姓名为?”子胥即解其剑,以与渔者,曰:“吾先人之剑,直百金,请以与子也。”渔者曰:“吾闻荆平王有令曰:‘得伍子胥者,购之千金。’今吾不欲得荆平王之千金,何以百金之剑为?”渔者渡于于斧②之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曰:“亟食而去,毋令追者及子也。”子胥曰:“诺。”子胥食已而去,顾谓渔者曰:“掩尔壶浆,无令之露。”渔者曰:“诺。”子胥行即覆船挟匕首自刎而死江水之中明无泄也。子胥遂行,至吴。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众。阖庐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于是止。其后荆将伐蔡,子胥言之阖庐,即使子胥救蔡而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节选自《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材料二: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注释】①彀弓:张满弓。②于斧:地名。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准确的序号。(3分)子胥行A即B覆船C挟匕首D自刎E而死F江水之中G明H无泄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意为“使……来”,其用法与《苏武传》“单于壮其节”中“壮”字不同。B.介胄之士,指佩戴盔甲的武士,伍子胥介胄“出见使者”,是暗示自己的态度。C.为,句末语气词,其含义及用法与《鸿门宴》“何辞为”中的“为”字不同。D.匹夫,指普通人,其意与现在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子奢对儿子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在荆平王面前对两个儿子行事做出多项预测,这些预测后来一一应验。B.从渔者的言行中可以推断,渔夫了解伍子胥的身份和计划,并且内心对伍子胥持同情和支持的态度。C.伍子胥伐楚成功后,率领六千将士鞭打荆平王墓,并且亲数鞭打次数,表现了他对荆平王的刻骨仇恨。D.司马迁根据伍子胥复仇事件,得出结怨于人非常可怕的结论,同时他认可伍子胥的复仇行为的正当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4分)(2)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4分)14.伍子胥抛弃了哪些“小义”?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16.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17.(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借盘庚迁都之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只要确认正确,就无怨无悔。(3)花与鸟既是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词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临近傍晚,去镇上卖鱼回来。只见几个女孩身披彩霞沿着河岸在水里摸虾,霞光洒在河面泛起一道道金光。虾很有灵性,平常在水里A,但一觉到危险马上就一扫尾巴,搅起一股浑水逃之夭夭了。①摸虾时,要相对选择平坦的河床,②最好还长有少量的水草。③人站在水里,弯下身子,④双手浸入水中,⑤慢慢地向前移动,虾感觉不到危险;⑥双手离虾大约还有二十厘米左右时,⑦朝虾猛然一合,⑧连同河泥、水草和虾一起捏在手里。⑨掐住虾在水中荡一荡,洗净后装入虾篓,⑩然后继续向前摸去。回家路上在菜地里割些韭菜,晚餐就做一道韭菜炒河虾。记忆中,到了晚上,老家水乡,家家户户把长条桌子搬到室外,先做餐桌,后当凉床。桌上放一碟花生米、一只咸鸭蛋、一盆凉拌黄瓜、一碗油炸鱼干、一盘韭菜炒虾,色香味俱全。人用筷子顶住啤酒瓶盖,用力一拨,只听得“噗”的一声,B。一家子围着长条桌子吃晚饭。男人们边喝边聊,且聊且笑,有说夏季收成的,有聊稻秧长势的。女人们一边吃饭,一边摇着芭蕉扇给孩子们驱赶蚊子。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夏天是生意淡季,我们一群孩子就开始比赛逮苍蝇。卖服装的人家里多的是透明塑料袋,长方形,硬硬的,不会变形。塑料袋一边前端突出一截,贴有胶带,把这一截剪了,待两边一样长,用手把袋子拦“腰”聚拢起来握紧,前面聚成张开的喇叭状,后面成了一个鼓鼓的“储蝇室”,“捕蝇器”便做好了。远远看到有苍蝇贪婪地趴在西瓜皮上,慢慢举起“捕蝇器”,脱掉鞋,悄无声息地挪移过去,(1)靠近了,要轻,要快,伸手,猛地罩住。轻轻松开手,苍蝇便“嗡嗡”地,一头撞进“储蝇袋”里了。冬天是生意旺季,一到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备货。爸爸着手改动门面的布局,(2)一面用网格架起来的墙被拆了,从进门一直延伸到厨房边的狭长门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冬季衣服。厨房的过道、客厅、我的房间、二楼的楼梯上整齐地码着未拆封的衣服,生意再慌张,爸爸都能准确找到需要的衣服款式和型号。20.请写出以下句子中引号的作用。(3分)①用手把袋子拦“腰”聚拢起来握紧。②后面成了一个鼓鼓的“储蝇室”。③苍蝇便“嗡嗡”地。21.对文学作品来说,句式运用往往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分析其中的句式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22.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分别写了孩子们捕虾和做“捕蝇器”捕苍蝇的事情,请分析这样选材的特点。(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曾国藩说:“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底,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大意是:人们常说“平稳”二字值得玩味。天下事虽有走险招也能成功的,但终究不稳妥。所以君子应行事平稳,不冒进。“稳”和“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现事物在动态平衡中渐进式发展的规律。“稳”是主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标。当然,“稳”,不是不动、不变;“进”,不是急进、冒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东莞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参考答案【答案】1.A2.D3.C4.①西周时期:形成了五色体系,并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五原色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红色为五色之首。②春秋时期:色彩与政治紧密联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公然挑战五色礼制;孔子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③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将“阴阳五行”与色彩对应配属。④秦朝黑色最尊贵,为皇家专用。⑤汉唐以后:紫色变得尊贵,“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⑥宋朝以后:黄色象征皇权,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5.①体现了儒家“正色论”色彩观,以五原色(正色)为尊贵色。宝玉着大红,体现尊贵地位;袭人着桃红,符合她一等丫鬟的身份。②体现了儒家“文质彬彬”“配合适宜”的色彩观。怡红院以红绿互补互衬呈现出斑斓绚烂的“纯粹”美。6.答案:B7.答案:C8.答案:结尾特点:以对姑姑的神态描写结尾,语言简洁。艺术效果:①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②与小说前文的自豪感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姑姑丰富的内心,使姑姑的形象更加立体化。9.答案:①相对于姑姑自己讲自己的故事的自叙,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小说叙述人“我”在叙述姑姑的故事,这是他叙。②姑姑的自叙有利于读者更贴近姑姑这一形象,体会到姑姑更深刻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③“我”对姑姑故事的叙述(他叙)则有利于从远距离感受姑姑的形象,对事件的描述也具有概括性。④小说大致是由他叙过渡到自叙,使读者由远而近地感受姑姑的形象,叙述有层次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层次感。10.ACG11.C12.C13.(1)大王如果认为伍子奢是无罪的,就赦免并任用他,这样他的儿子又能跑到哪里去呢?(2)当伍子胥在江边受困,(在)路上乞食(忍辱求生)的时候,他内心何尝片刻忘记回郢都报仇呢?14.①无条件顺从父亲“意愿”;②臣子不得报复君、国。③臣子必须服从君主旨意。参考译文:材料一:以前,楚平王有一个臣子,名叫伍子奢。伍子奢得罪了平王,即将被杀,他的两个儿子逃到他国,伍子尚逃往吴国,子胥逃往郑国。平王命令将伍子奢带来,问他:“假若我传令召唤你的儿子回来,谁会回楚国?”伍子奢回答说:“君王问我,我如果直言回答,担心再获死罪;如果不直言回答,别人也许会认为我是一个不了解儿子心意的父亲。子尚的为人,仁厚而有智谋,让他回来他必定回楚国;子胥的为人,刚勇而有智谋,让他回来他则肯定不会回来。子胥将要逃奔吴国,我请君王务必谨守城门,晚开早关,因为子胥将使我们楚国的边境产生严重的忧患。”于是,楚平王马上派使者去吴国召伍子尚,声称:“你的父亲犯了罪,你回楚国来,我就赦免你父亲的罪行;如果你不回来,那就处死你父亲。”伍子胥听到这个消息,也立刻派人去吴国告诫伍子尚:“我听说楚平王召你回国,你千万不能听信楚王的话,不能回去。我听到这样的说法:回去就走投无路,只能听任楚王处置;逃亡在外才有报仇雪恨的机会。我们回到楚国,必定与父亲一起被杀,这是不聪明的做法;我们死了,就不能为父报仇,这也不是勇敢果断的举动。”但伍子尚回答说:“回国就可以免除父亲的死罪,不回去是不仁的行为。只知道爱惜自己的性命,怕死而不肯回国,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品德高尚的人决不会这样做的。我们两人的想法不同,考虑问题也就不一致,你可以流亡在外,我还是希望回楚国去。”楚平王又派使者去郑国召伍子胥,说道:“你回楚国,我就赦免你父亲的死罪;如果你不回来,那就处死你父亲。”伍子胥披甲戴盔,手持弓箭,出来见楚王的使者,致歉说:“我披甲戴盔,实在不便行礼。请你们回国去转达几句话:大王如果认为伍子奢是无罪的,就赦免并任用他,这样他的儿子又能跑到哪里去呢?”使者回楚国向平王汇报后,平王知道伍子胥是决不肯回楚国了,于是,就把伍子奢杀了,同时也将伍子尚杀了。伍子胥听说自己的父亲兄弟被杀的消息,于是向南逃向吴国。他来到江边,看到一个渔夫,说:“将船划过来,将我渡到江对面。”船一到岸,伍子胥马上登船,进入船中就伏下身体。船到江心,伍子胥仰面对渔夫说:“你姓什么?以后我回来,一定回报你的大恩。”渔夫说:“放走楚国叛贼的人,是我;将来向楚国报仇的人,是你。两个人都不讲仁义,为什么问对方的姓名呢?”伍子胥马上解下自己的佩剑,把剑递向渔夫,说:“这是我祖传的剑,价值一百金,请让我把它送给你。”渔夫说:“我听到楚平王发布命令说:‘抓住伍子胥的人,奖赏一千金。’现在我不想得到楚平王的一千金赏金,却收下你价值一百金的剑这是为什么呢?”渔夫将伍子胥摆渡到于斧渡口,于是拿出他筐中的饭,澄清他壶中的水让伍子胥吃喝,渔夫说:“马上吃了离开这里,不要让追捕的人抓住你。”伍子胥说:“好。”伍子胥吃完就离开了,回头对渔夫说:“把你壶中的水遮盖住,不要让它露在外面。”渔夫说:“好。”伍子胥离开,渔夫立即掀翻船,拿匕首自杀死在江水之中,表明自己不会泄露消息。伍子胥于是前往,到了吴国。伍子胥在吴国住了三年,很得吴国百姓的拥戴。阖庐准备替他报仇,但伍子胥却说:“不行。我听说诸侯国君是不应该为一个平民百姓兴兵打仗的。”于是,吴王就没有兴兵。后来,楚国企图攻打蔡国,伍子胥把这件事告诉了阖庐,阖庐马上派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蔡伐楚。打了十五仗,吴国军队胜了十五仗。楚平王已经去世,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兵,用马鞭抽打楚平王的坟墓,并痛斥他所犯的错误说:“以前我的父亲没有罪过但你却杀了他,现在我这样做就是来报复你。”(节选自《越绝书·荆平王内传》)材料二:太史公说:“怨恨之心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大厉害了!当君王的人尚且不能让臣下产生怨恨,何况是同等地位的人呢!当初如果让伍子胥与伍奢一起死了,跟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但伍子胥能放弃小义,洗雪大耻,终于名垂后世。悲哀啊!当伍子胥在江边受困,在路上乞食(忍辱求生)的时候,他内心何尝片刻忘记回郢都报仇呢?所以能暗中忍受来成就功名,不是伟烈的大丈夫谁能做得到呢?”15.A16.①求学需要不受环境影响。“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②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之“常”点明即使身处“干戈地”,仍要坚持修身养性。③求学需要沉浸其中,潜心地投入。正如诗中明写读书环境清幽雅致,暗赞书房主人内心宁静专注。④求学需要勤奋,珍惜点滴光阴。尾联直接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17.答案:①.月明星稀;②.乌鹊南飞;③.度义而后动;④.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⑤.感时花溅泪;⑥.恨别鸟惊心(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18.(4分)A游动得很慢B盖子被打开了19.(6分)语句①可修改为:摸虾时,要选择相对平坦的河床。语句⑤可修改为:慢慢地向前移动,让虾感觉不到危险。语句⑥可修改为:双手离虾大约还有二十厘米时(或改为“双手离虾还有二十厘米左右时”)。20.(3分)①表示特殊含义。②表示强调。③表示直接引用。21.(4分)第(1)句:运用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分明,节奏感较强,句意明晰,简洁明快,一语中的。既形象生动又短促有力地体现了捕苍蝇时的迅猛有力。第(2)句:运用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内涵丰富,集中紧凑,逻辑性强,体现了父亲将门面布局改动后门面狭长、衣服式样多与数量多的情形。22.(3分)①选取日常生活的事情来体现孩子们的生活状态。②富有童真、童趣,体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③用孩子腔调生动描述孩子们捕虾和做“捕蝇器”捕苍蝇的事情,具有诗意浪漫。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03:45:02 页数:6
价格:¥3 大小:34.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