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届高三期中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多年来,网络文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前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学行业坚定初心、锐意进取,在守正创新中,从内容创新到商业模式全面探索网络文学健康蓬勃发展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回答时代课题。2012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不断壮大,用户规模已达4.3亿。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网络文学依托便利的传播条件,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已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坚持加强实现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在2442万部各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等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2019年,网络文学平台纷纷推出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中,就涌现出《旷世烟火》《无字江山》《天梯》《俗艺大师》等多部优秀作品。此外,网站从推荐位到稿费也都向现实题材作品倾斜,不但将很多网络文学作者引向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也吸引了不少传统作家加盟。(摘编自王小书《守正创新,探索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之路》)材料二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切渊源。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佳作名篇如浩宇繁星,众多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典范之作,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这类清新雅丽、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古风小说《缩青丝》大量引用唐宋诗词,颇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意味。小说中《咏柳》《问刘十九》《水调歌头》《卜算子・咏梅》《一剪梅》等名篇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轰动一时的作品,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的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材料三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据有关统计,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58.3亿元。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这既与文学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的存储空间特别小,即使是长达数百万字的作品,也只有几百个字节(KB)。文学作品对服务器和带宽的要求也极低,盗版者只需租用一台小型服务器就能下载成千上万部作品。尤其是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盗版网络文学聚合类APP应用的监管难度显著增大。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实践中,许多权利人即使赢得了诉讼,所获赔偿也难以填平损失。按照现行有关法规,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的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元。和权利人的损失相比,与不法分子的违法所得相比,这一赔偿标准明显不够。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侵权盗版所造成的损失也水涨船高。如果不从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将不足以对不法分子构成威慑。除此之外,也应从制度上鼓励创新,激发原创动力,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创新版权治理模式,建立协同治理联动机制;推动版权信息共享,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等等。(摘编自张贺《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在迅速发展中守正创新,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中国网络文学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C.网络文学面临侵权盗版行为的侵害,损失严重,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网络文学发展遭受重创。D.材料一倡导网络文学要凸显时代性,材料二则倡导网络文学要开掘古典资源,二者针锋相对,观点迥然不同。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不断壮大的读者规模和便利的传播条件,内外兼修,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B.2018年我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占比超过半数,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选题的双重突破。C.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优美的唐诗宋词,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意味,又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D.《琅琊榜》等作品之所以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内容不一致一项是()A.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领域的版权问题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网络文学领域却成了盗版的“重灾区”B.在融媒体环境下,侵权主体非常分散,作品被侵权后,往往在各平台上铺天盖地出现,难以找到侵权源头。C.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在网络文学行业内部,建立畅通、健全、良性的沟通环境是关键。D.如果盗版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网络作家著作权会得到很好保护,网络文学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加巨大。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论证方法。5.网络文学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D3.C4.①举例论证:“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58.3亿元”,举具体数字加以论证。②对比论证:将网络文学与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较,将视频和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相比较。5.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②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提升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③通过多种方式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古典的现代价值,以全新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④多措并举,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错误,以偏概全。由材料二“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可知,原文说的是“一些早期作者”。C.“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三“尤其是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盗版网络文学聚合类APP应用的监管难度显著增大;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可知,原文说的是打击有难度,并非无法破解。D.“二者针锋相对”错误。“材料一”是说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现实的关注,“材料二”是说网络文学借鉴传统和经典文化打造精品;“材料一”与“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问题,观点并非针锋相对。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错误。根据材料二“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是营造出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地追慕和认同。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轰动一时的作品”可知,《琅琊榜》等作品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不符合材料三的内容,原文材料三第3段说“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故选C。【4题详解】本题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举例论证:“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58.3亿元”,“58.3亿”举具体数字加以论证,论证了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是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对比论证:“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这既与文学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将网络文学与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较;“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的存储空间特别小,即使是长达数百万字的作品,也只有几百个字节(KB)”,将视频和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相比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可概括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并认同社会主流价值;结合材料一“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可概括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提升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结合材料二“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可概括出:通过多种方式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古典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的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结合材料三“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可概括出:多措并举,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的盗版行为。(二)现代文阅读II(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棋王(节选)阿城(此前情节:王一生计划参加地区的象棋比赛,却因公社不批准未能报名参赛,“脚卵”利用关系让王一生直接晋级决赛。) ①王一生对脚卵说:“我不参加这个比赛。”“怎么不赛了呢?省里还下来人视察呢!”“不赛就不赛了。这次比赛决出高手,我登门去与他们下。”脚卵忽然很兴奋,说:“这样,这样!我去跟书记说一下,组织一个友谊赛。你要是赢了这次的冠军、无疑是真正的冠军。”王一生呆了呆:“千万不要跟什么书记说,我自己找前三下。”……比赛期间王一生只钻在棋场外面,看各局明棋。第三天,决出了前三名。②脚卵让我们在会场等着,过了不久,就领来了象棋比赛的第二、三名。两人看到王一生,便说:“我们在这里呆了许多天,要回去了。”王一生说:“我不耽误你们,与你们两人同时下。”两人互相看了看,忽然悟到“盲棋?”王一生点一点头。两人立刻变了态度,笑着说:“我们没下过盲棋。”王一生说:“不要紧,你们看着明棋下。”话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立刻嚷动了,会场上各县的人都说有一个农场的小子没有赛着,不服气,要同时与亚、季军比试。王一生对两个人说:“走吧,换个地方下,这儿太扎眼。”又有一个人挤进来说:“哪个要下棋?就你吗?我们大爷这次是冠军,听说你不服气,叫我来请你。”王一生慢慢地说:“不必。你大爷要是肯下,我和你们三人同下。”众人都轰动了,拥着往棋场走去。③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可是知青打架?待明白了,就都跟着走。走过半条街,竟有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商店里的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长途车路这里开不过,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只见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乱纸踏得嚓嚓响。一个傻子呆呆地在街中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傻子就依了墙根儿唱。四五条狗窜来窜去,觉得是它们在引路打狼,汪汪叫着。④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这时有一个人走出来,说:“高手既然和三个人下,多我一个不怕,我也算一个。”众人又嚷动了,又有人报名。我出去统计了,连冠军在内,对手共是十人,脚卵说十不吉利,于是就九个人。冠军总不见来,有人来报,既是下盲棋,冠军只在家里,命人传棋。⑤人是越来越多,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⑥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我不禁笑起来,过去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说:“有把握吗?九个人哪!头三名都在这里!”王一生沉吟了一下,说:“怕江湖的不怕朝廷的,参加过比赛的人的棋路我都看了。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书包里有……”王一生看了看我,“我妈的无字棋。”他的瘦脸上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我知道他拼了,心里有些酸,只说:“保重!”就离了他。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地,像一块铁。⑦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飙,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⑧我不由伸手到王一生书包里去掏摸,捏到一个小布包儿,拽出来一看,是个旧蓝斜纹布的小口袋,上面绣了一只蝙蝠,布的四边儿都用线做了圈口,针脚很是细密。里面只有一个小棋子,它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我把这个无字棋攥在手里。这时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声“甘拜下风”就出去了。⑨王一生的姿势没有变,仍旧是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极近的近处,瘦瘦的肩挑着宽大的衣服,土没拍干净,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喉结许久才动一下。我第一次承认象棋也是运动,而且是马拉松,是多一倍的马拉松!……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眼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的,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⑩我出来,天已黑了。有山民打着松枝火把,有人用手电照着,黄乎乎的,一团明亮。这时墙上只有三局在下了。⑪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红子儿半天不动,大家不耐烦了,嗡嗡地响成一片。⑫忽然人群乱起来,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众人纷纷传着,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是这个山区的一个世家后人。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⑬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⑭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老者推开搀的人,向前迈了几步,立定,双手合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声叫道:“后生,老朽身有不便,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作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⑮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半晌,他才呜呜地说:“和了吧。”⑯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王一生看。王一生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黏液,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妈——”大家都有些酸,扫了地下,打来水,劝了。 ⑰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在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注】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选自阿城1983年发表的小说《棋王》,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一生不愿利用关系参加比赛,却想与前三名下棋,可见他下棋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真正的棋道。B.第⑮段,王一生“挣了一下,仍起不来”,这种状态是因为之前下棋精神过度集中,脑力和体力消耗太大所致,表明王一生对棋局的投入远超常人的想象。C.王一生把无字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下棋是为了给母亲争光,所以他答应“和棋”看到“我”攥着那个棋子时,觉得辜负了妈妈的期望。D.小说末尾借“我”的感想表达了主题:人既要入俗,更要出俗;衣食并非幸福的全部,有“魂”才是真人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叙事,增添了文章真实性的同时,也让叙事相对灵活,便于从“我”的视角集中观察主人公王一生,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B.本文语言通俗、质朴,对话均使用日常口语。写人多用白描,如“他把嘴定在碗边儿”“他竖起手掌止住我”等,惜墨如金,别具韵味。C.作者在文中多处刻画眼睛:“眼睛虚望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不安;“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既有王一生对“我”的感激,也有王一生挑战对手的艰难与执着。D.描写场景善用减速法,如棋王喝水、报棋步时的情景描写,运用一系列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手法,细腻传神、生动逼真。8.本文虽节选自中篇小说《棋王》的第四章,但故事情节是完整的,请你按照“下棋博弈”前中后的顺序进行梳理。9.小说中的王一生形象鲜明,个性独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下棋前:王一生决定不利用关系参赛,比赛结束后邀请前三同时与之比试。②下棋中:王一生在千人围观下与九人同时斗棋,经过一番苦斗,最终八胜一和。 ③下棋后:王一生看到母亲的无字棋落泪,以及我对“幸福人生”的感悟。9.①棋艺高超,出神入化。一人对战九人,且下的是盲棋,引得千人观战,棋局牵动人心。②超脱名利,不随波逐流。他果断拒绝利用关系直接晋级决赛,最后与老者“和棋”,不居功,不执着。③不肆张扬,含蓄本分。当受百人观棋时,王一生提出换地点下棋,展现了他低调的人格。④执着沉稳,专注忘我。在激战中,他似无所见,似无所闻,足见他对棋的执着专注到了忘我的境界。【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觉得辜负了妈妈的期望”错。从第⑭段老者的话语中可知,虽然大家都有些酸,但王一生已明白事儿了,体会到了“中华棋道,毕竟不颓”的道理,懂得“道禅于一炉”,道家无功和儒家“以和为贵”,下棋不在于输赢,而在于心情悦愉,相信母亲能理解,所以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B.“本文语言通俗、质朴,对话均使用日常口语”错,本文语言雅俗结合,如“峙在对方棋营格里”等句,带有文言色彩。对话也不全是日常口语,如老者的一席话“后生,老朽身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就带有文言色彩。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进行梳理概括能力。本篇节选文字,以“王一生挑战棋赛前三名”这一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为线索,连缀全篇的三个主要情节。这三个主要情节之间的区分,可以根据第三段“棋开始了”、第十六段“人渐渐散了”,这两句能表现出时间节点的句子,将本篇节选文字分为下棋前、下棋中、下棋后在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根据情节,可以分别概括为“下棋前,不利用关系参赛,比赛结束后邀请前三同时与之比试”“下棋中,在千人围观下与九人同时斗棋,经过一番苦斗,最终八胜一和”“下棋后,看到母亲的无字棋落泪,以及我对‘幸福人生’的感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概括能力。由“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两人立刻变了态度,笑着说:‘我们没下过盲棋。’王一生说:‘不要紧,你们看着明棋下。’”,可以概括出王一生“棋艺高超,出神入化”的特点。 由“王一生呆了呆:‘千万不要跟什么书记说,我自己找前三下。’”“半晌,他才呜呜地说:‘和了吧。’”,可以概括出王一生“超脱名利,不随波逐流”的特点。由“走吧,换个地方下,这儿太扎眼”,可以概括出王一生“不肆张扬,含蓄本分”的特点。由“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可以概括出王一生“执着沉稳,专注忘我”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节选自《管子·小问》,有删改)材料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①之。”(选自《论语·为政》)【注】①共:通“拱”,环抱,环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诛A暴禁B非C存亡D继绝E而赦无罪F则仁广G而义H大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B.“假而礼之”中的“假”,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C.“厚而无欺”中的“厚”,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字词性不同。D.“牧民”中的“牧”,与《谏太宗十思疏》“思谦冲以自牧”中的“牧”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公问如何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认为须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桓公又问如何富国,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种,但在时间上可以灵活调整农时。B.桓公询问战胜敌人的武器,管仲认为需选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针对如何攻取敌人,管仲提出烧毁装备、夺取粮食等具体措施。C.管仲在回答桓公问题时,循循而人,依理展开,既展示了国相的才能,又不乏辩士的风采。D.桓公苦于民众太少,管仲不但揭示深层原因,而且提出了“信、忠、严、礼”的主张,并希望桓公能“慎而行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2)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14.管子和孔子“为政”都强调“德”,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0.CEF11.B12.A13.(1)那么请问出兵袭击城邑时,如何才能预知(安排)举措的先后顺序,不失地形上的优势?(2)以前天子立于中央,土地方圆千里,只要上述四条具备了,为什么百姓还少呢?14.①管子强调德,是为了治理百姓,并能减少百姓的怨恨;②孔子强调德,是要求君王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榜样,使民心归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惩罚暴国禁止恶行,使覆亡之国复存斩绝之嗣得续,并赦免无辜的罪人,那就是大仁大义了。“诛暴禁非”“存亡继绝”,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CE两处断开;“而赦无罪”,动宾结构,句意完整,F处断开。故CE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错误。意思不同。通“嘉”,嘉奖、赞许。/假借。句意:嘉奖并且以礼招待他。/善于借助外物啊。C.正确。动词,厚待。/形容词,丰厚的。句意:厚待而不欺骗他。/用丰厚的礼物和人质讨好楚国。D.正确。统治、治理。/养,此处引申为“约束”。句意:凡治理人民。/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但在时间上可以灵活调整农时”错误。原文“力地而动于时”,是合于农时,而不是调整改变。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行军”,出兵;“错”,同“措”,举措;“若何”,怎样、如何。(2)“地方”,土地方圆;“该”,具备;“何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为何”,为什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不忧以德则民多怨”“礼也者,民美之”可知,管子强调德,是为了治理百姓,并能减少百姓的怨恨;由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知,孔子强调德,是要求君王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榜样,使民心归顺。参考译文:材料一: 桓公问管仲说:“怎样才能做到治而不乱,明察是非而不受蒙蔽呢?”管仲回答说:“分清责任来安排官职,就可以做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了。”桓公说:“请问怎样才能使国家富裕起来?”管仲回答说:“努力耕种土地而合于农时,就一定能使国家富裕了。”桓公又问说:“我想要施行大仁大义,使天下人获利,怎么做才可以呢?”管仲回答说:“惩罚暴国禁止恶行,使覆亡之国复存斩绝之嗣得续,并赦免无辜的罪人,那就是大仁大义了。”桓公说:“请问关于胜敌的武器问题?”管仲回答说:“选取天下的才能出众的人,收集天下的精材,招请天下的良工巧匠,就有胜敌的武器了。”桓公说:“攻取敌人的策略如何?”管仲回答说:“摧毁他们的设备,消散他们的积蓄,夺取他们的粮食,就没有什么坚固城池可守的了。”桓公说:“那么如何选取豪杰之士呢?”管仲回答说:“嘉奖并且以礼招待他,厚待而不欺骗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来了。”桓公说:“收集天下的精材怎么办?”管仲回答说;“价值五的给六,价值九的给十,不可在价钱上限其定数。”桓公说:“招请良工巧匠怎么办?”管仲回答说:“出三倍的工钱,他们就不远千里而来。”桓公说:“我已经听明白关于胜敌的武器和攻取敌人的策略了,那么请问出兵袭击城邑时,如何才能预知(安排)举措的先后顺序,不失地形上的优势?”管仲回答说:“要花钱收买耳目,要了解敌国地图。”桓公说:“怎样才能保持野战必胜呢?”管仲回答说:“运用奇兵。”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要厚施德惠,不用刑罚恐吓,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人民少,并不可怕。以前天子立于中央,土地方圆千里,只要上述四条具备了,为什么百姓还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桓公说:“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问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节选自《管子·小问》,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说:“用道德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它。”(选自《论语·为政》)(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晚次鄂州①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②,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③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②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③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诗人“晚次鄂州”的心情。云开雾散,即使是“远远的望见”汉阳城,也是喜不胜收;而一个“犹”字,则道出了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B.诗的颔联写诗人“晚次鄂州”在船舱中所见所闻。诗人白天看到估客在船上睡觉,晚上听到了潮水上涨的声音和船夫们聊天的声音。诗人想到漂泊生活即将结束,在对船中常景的描写中透露出愈发平静的内心思绪。C.诗的颈联借景抒怀,悲从中来。诗人欲往三湘,却心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愁鬓”、“归心”点明了作者的真正的情绪。D.本诗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风格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16.对本诗尾联,有人评价有“一叶知秋”的效果。结合尾联内容,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答案】15.B16.①尾联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②“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③这首诗虽然只写了诗人自己在旅程中的一小段片段,却通过诗人自己的亲身感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有“一叶知秋”的效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想到漂泊生活即将结束,在对船中常景的描写中透露出愈发平静的内心思绪”错。诗的颔联,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旧业已随征战尽”写诗人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②“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时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③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通过诗人自己的亲身感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有“一叶知秋”的效果。(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说一旦约束自我,按照礼的要求去实践,天下人都会称赞你具有仁德。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答案】①.一日克己复礼②.天下归仁焉③.千里孤坟④.无处话凄凉⑤.谁家今夜扁舟子⑥.何处相思明月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克”“焉”“孤”“凄”“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不仅在当时①,在今天也后无来者。曹雪芹不仅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大观园中的群芳成立诗社,将写诗填词由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白海棠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肆虐,“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禁不住命运戕害,“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不能想象,《红楼梦》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将会是怎样一副苍白面孔!林妹妹不会是那个②的林妹妹,湘云不会是那个出口成章的贵族少女,宝玉只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③的纨绔子弟。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从而寄托了曹雪芹物我合一、物极必反、人生如梦的哲学思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任选一种修辞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前无古人②才思敏捷(秀外慧中、下笔成文)③不学无术19.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20.修辞手法:使用了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①引用:该句通过引用“芳心一点娇无力”等诗词,增强了文学性,富有感染力; //排比:该句使用三个“却……”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②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本处是说《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在当时来看,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作品,后面还有“在今天也后无来者”,与“后无来者”相对的应是“前无古人”。前无古人:以前的人从未具备或实现。第二空,本处需要一个修饰林黛玉富有才华的成语,可用“才思敏捷”“秀外慧中”或“下笔成文”。才思敏捷: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秀外慧中:外貌秀美,内心聪明。下笔成文: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第三空,本处是修饰“纨绔子弟”,而纨绔子弟就是那些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真正学问的。可用成语“不学无术”。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1)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在主语“诗社的兴亡”之后。(2)搭配不当,“寓意”是名词,此处应填写一个动词,应将“寓意”改为“寓示”。故正确表述为: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三处分别引用了《红楼梦》中的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这样就增添了文化底蕴,增强了文学性,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本处描写了白海棠、桃花、柳絮三类事物,并且采用了“……却……,‘……’”的句式,所以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并且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结合前文可知,画线的句子是为了论证“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这一观点,而运用排比的手法,引用《红楼梦》中大观园中那些女子所做的诗句,更加具有强调的作用,使论证更加地有力,更具说服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II(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人物的命名,①。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和成,相得益彰。《红楼梦》人物命名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②。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黛含春怨,闲倚栏杆遍。自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诗》中有“闺人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③。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为她们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名正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B.老李说话这快,跟开机关枪似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听的份儿。C.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D.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②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③多隐寓人物的命运结局【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把握能力。文中“这些”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主要人物”。A.“这”是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B.“这”,口语,这样,这么C.“这”,是指示代词,泛指谈话的内容。 D.“这种”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长幼分划”。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原则,既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也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应填“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第二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特色,结合下文举例“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可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应填“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第三处,结合下文“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推断③处所说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隐喻了人物的命运,可以填入“多隐寓人物的命运结局”之类的内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信心赛黄金。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还是要怀平常心。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当代青年以重要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助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信心”与“平常心”对于进步与成功的重要作用。首先,第一段指出了信心对于“保持定力”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拥有信心,所以即使面对挫折与挑战,我们也能拥有承受挫折、共克时艰的定力,不畏惧不退缩,能稳扎稳打的前进。而第二段中,则首先指出了信心的另一重作用,即能够激发我们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激情,正是拥有这难得的激情,许多人才会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奇迹。当然,有时候空前高涨的信心,会让我们对结果过于乐观。但有时候天不遂人愿,结局未必都能如意,那些在之前拥有更多信心的人,反而会受到更大打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说,我们也要心怀平常心。“信心”,让我们产生矢志不渝、奋力前行的动力,积极向上,努力奋斗,遇到困难不气馁;而“平常心”让我们看淡最后的结果,更加注重走好过程,让我们放下名利的枷锁,更注重精神的饱满和能力的增长。可见“信心”与“平常心”对一个人来说,都不可或缺。写作中要结合两者进行综合论述,而不能只讲“信心”或“平常心”。对此,先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需要“信心”;在什么情况下,面对什么东西需要“平常心”。要利用好这两“心”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增长人生的智慧。尤其需要思考,在当下,有些青年不愿奋斗,这样的行为不是有“平常心”,而是懒散,不思进取。作为青年,要珍惜大好年华,多一点“信心”,努力奋斗,方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立意:1.信心教我进取,平常心给我智慧。2.携两“心”上路,赏一路风景。3.顺风疾行时,心怀信心细照笃行;逆风阻遏时,心怀平常心处之坦然。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00:0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44.3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