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上期高2023届高三线上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观点认为,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除政治组织上的国家外,还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及已经发明文字(如图)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据此推知()A.夏朝二里头文化是我国文明的开始B.甲骨文出现标志着我国文明已产生C.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已开启文明时代D.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出现了文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这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进入文明社会,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我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成就,而商朝时期我国也已进入文明时代,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时期并没有出现城市、文字、冶炼金属等,这表明元谋人没有开启文明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主张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然而,他又高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反对以出身贵贱作为判别人才的标准。这表明孔子()A.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B.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C.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D.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反对以出身贵贱作为判别人才的标准,这种主张意味着通过教育来塑造人才,而接受过教育之后的人应当遵循等级尊卑的纲常伦理秩序,由此来体现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B项正确;孔子赞成尊卑等级秩序,并不主张人人平等,排除A项;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A.巩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B.凸显秦始皇及其皇室的地位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D.加强对地方官僚机构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说明县官指天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已经实现王制(天子之制),遂进行一系列改制、改称号举措,以彰显其一统天下的功绩,B项正确;秦朝为封建国家,非奴隶制国家,排除A项;天子一直统治王畿地区,“恢复”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县官”指天子,“加强对地方官僚机构控制”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朝长期以来,紵布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丝织业的生产中心则是河北道等地。唐后期江南道紵布生产有所缩小,但其所产丝织绫得到许多人的追捧。这说明()A.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不断提高B.人口迁徙促进手工业的传播C.区域经济发展逐渐得以平衡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长期以来,紵布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丝织业的生产中心则是河北道等地。唐后期江南道紵布生产有所缩小,但其所产丝织绫得到许多人的追捧”,可知丝织业的生产中心在唐后期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唐中后期,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大量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促使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手工业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没有“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表述侧重手工业生产技术由北方传播到南方,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平衡”的结论,排除C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5.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诗文中,用语暗藏讽刺朝政、针砭新法内容。此案中,苏轼险丧命牢狱,最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材料体现了()A.“乌台诗案”开“文字狱”先河B.北宋王安石提倡变法斗争激烈C.宋代“重文轻武”治国方略调整D.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轼看待王安石变法,既认为改革很有必要性,也指出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流弊,故此他成为改革和保守两派都认为的反对派,从而成为改革中派系斗争碾压的对象,此案也正是改革派将其视为保守派,认为他讥讽反对改革而进行打击的案例,B项正确;“文字狱” 本质就是思想文化专制,西汉就曾发生,并非开始于北宋,排除A项;苏轼最终未被处死,实际上也是北宋君臣考虑到不杀文官”的传统,是“重文”的体现,而非治国方略调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围绕改革进行的派别纠争,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为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局部),绘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为南宋人物肖像画中的佳作。南宋史官章颖则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反映出当时()A.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B.武将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C.军事人才选拔标准多样D.绘画成就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解析材料可知,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和南宋史官章颖所写的《皇宋中兴四将传》都是为了颂扬岳飞等人为保卫家国而立下的卓著战功,是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的一种体现,A项正确;北宋初年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南宋没有严重的武将威胁中央集权的现象,而且材料主要是对四将的褒扬,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宋朝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是材料主旨为南宋时期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排除D项。故选A项。7.樊树志《国史概要》记载“乾德五年(965年),开封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鬼市——五更点灯营业至天明;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时分又再开张,至于‘耍弄去处’(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这种现象出现说明()A.政府摈弃传统抑商政策B.政治局面稳定统一C纸币广泛流通D.“坊市”界限被打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时分又再开张”可知宋代开封城内的商业活动基本上不受时间限制,而且也不再局限在“市”里面,“坊市”的界限被打破,D项正确;宋代没有摒弃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商业活动,和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无关,排除B项;纸 币广泛流通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8.时之文”“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造成南北录取比例严重失衡B.反映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致科举录取人数大量增加D.杜绝了科举考试的舞弊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北宋政府被迫采取的南北分卷制度,正是为了回应自中唐以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来的文化重心南移的情况,B项正确;南北分卷制度意在“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排除A项;南北分卷制度并不意味着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排除C项;封建社会,不可能杜绝科举考试舞弊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9.《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或者合并据此可知()A.政府需要移民屯田B.中原地区农业相对衰退C.地方区划不断隆格D.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人粮剧减,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或者合并,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政府需要移民屯田,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原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口迁移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10.1793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使团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在礼节上与清廷产生了分歧——英国使节坚持行单膝下跪礼,而清朝认为应该行三跪九拜礼。最终结果是个折中方案,英国人下跪但不磕头,而清朝官员则上奏皇帝说洋人的膝关节和中国人不同,无法磕头!访问也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成果。材料说明()A.中英两国外交观念迥异B.中英两国政体根本不同C.晚清政府天朝心态自居D.礼节纠缠导致谈判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英两国的礼节之争,清朝奉行的是“宗藩外交”思想,认为不知来自何处的红毛英国人属于夷人,当为“天朝上国”的藩属臣国;而处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下的英国人,虽执礼拜寿,但其真实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外交上则属于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自然不会行臣属三跪九 拜礼,A项正确;中英两国虽然政体不同,但材料期主旨是双方外交观念而非政体差异,排除B项;C项表述是原因之一,但缺少了英国角度,C项片面,排除C项;无实质性谈判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外交观念的差异且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然,礼节纠纷只是表面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11.1860年6月,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从此湘军以两湖地区为募兵之源,以苏、皖、赣三省为粮饷保障。1861年又成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武器装备。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由此发轫B.清朝统治福祸相依C.形成近代军阀割据D.清朝中央集权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清政府对曾国藩的任命有利于统筹整合各股力量,更加有力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解决统治危机,但同时也让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官僚势力膨胀,从而危及清王朝中央集权。洋务运动开展,只学器物技术不学政治制度,也注定了最后的失败。可见,清政府依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既有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B项正确;“洋务运动由此发轫”只能概括材料部分内容,且为表面现象,排除A项;湘军确实为近代军阀形成提供了一种模式,但从本质来讲,湘军是独立性较强的清政府地方军队,与近代军阀不能等同,且此时尚未形成割据,排除C项;“清朝中央集权削弱”不能全面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李鸿章在设立招商局的过程中,由于与太古等外商轮运企业竞争,竞相降价。因为资金短缺,李鸿章要求各省直接拨借官本200万两来充盈洋务企业。“收买旗昌洋行,得船18艘”,但是仅仅在5年之内,已经有9艘无法使用。据此可以推断出()A.中央集权遭受巨大冲击B.国外资本实力十分雄厚C.官僚腐败侵蚀企业发展D.军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为资金短缺,李鸿章要求各省直接拨借官本200万两来充盈洋务企业”,反映了在轮船招商局运行过程中,官僚资本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短短5年却使洋船半数不能使用,可以推知官督商办制度下轮船招商局,由于官员的腐败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旗昌洋行已被收购,排除B项;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排除D项。故选C项。13.近代北方一份报纸曾将当时的南北之战定义为向南“讨赤”或“安国”的战争,还刊登过一张时事漫画《蒋自焚也》,讽刺蒋介石周身赤焰(如图)。据此推测,当时这份报纸的立场更倾向于() 蒋自焚也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意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材料中的报纸将北伐军与北洋军阀政府之间的战争定义为向南“讨赤”或“安国”的战争,将北伐军视作作乱的贼匪,还刊载漫画《蒋自焚也》,漫画中的蒋介石周身赤焰,以讽刺国民党联俄容共的举措,表明当时这份报纸的立场更倾向于北洋军阀政府,B项正确;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蒋介石并非南京临时政府的领导人,排除A项;材料中的报纸将当时的南北之战定义为向南“讨赤”,也即支持北方的北洋军阀政府,反对南方的广州国民政府和北伐军,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曾多次开展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围剿”,但这不是南北之战,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为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的工作成员彦涵在1944年创作的《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年画。他借鉴中国传统门神的创作技法,用战士取代门神,将秦叔宝、尉迟恭的形象换成了八路军、民兵。这反映了()A.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日政策B.党高度重视文化的服务方向 C.抗日战场已经出现战略反攻D.抗战思想传播方式得到创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借鉴中国传统门神的创作技法,用战士取代门神,将秦叔宝、尉迟恭的形象换成了八路军、民兵”,反映了党领导下的工作团成员利用传统文化来宣传抗战,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排除A项;战略反攻是在1945年8月,且材料没有能体现反攻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是利用传统文化的特点,不是传播思想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15.1980年12月,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比例失衡、物价上涨、财政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经济形势和经济调整问题。会议中邓小平指出“基本建设要退够,其他方面,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有关人民生活的日常用品生产、能源、交通建设,以及科教文卫事业要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这次会议()A.明确了对内改革的主导方向B.彰显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C.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D.突出了经济管理体制新思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基本建设要退够,其他方面,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有关人民生活的日常用品生产、能源、交通建设,以及科教文卫事业要继续发展”可分析得出,这次会议彰显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央对发展民生的重视,无法得出明确了对内改革的主导方向,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突出了经济管理体制新思维,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摘编自《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二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答案】(1)位置:③迁移轨迹:从西周至北宋,都城迁移轨迹沿着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呈东西向波动迁移;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轨迹沿着杭州一南京一北京一线,呈南北向波动迁移。开封是都城变迁由东西向转向南北向的重要过渡。(2)说明:北京发展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政治核心区),元明清三朝以北京为都城共六百余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核心区);政治、经济核心区不相吻合(空间分离),中央政府以强大的中央集权,通过运河漕运等形式,维系政治、经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解析】【小问1详解】位置:结合所学可知都城是开封,是③。迁移轨迹: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从西周至北宋,都城迁移轨迹沿着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呈东西向波动迁移;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轨迹沿着杭州一南京一北京一线,呈南北向波动迁移。综合都城的变迁可分析出开封是都城变迁由东西向转向南北向的重要过渡。【小问2详解】说明: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可分析出北京发展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政治核心区),元明清三朝以北京为都城共六百余年;结合经济重心的南移可分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的经 济重心(经济核心区);根据材料“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可分析出政治、经济核心区不相吻合(空间分离),中央政府以强大的中央集权,通过运河漕运等形式,维系政治、经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初,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政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政府对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材料二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摘自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三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摘自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购统销”政策的认识。【答案】(1)变化:从专卖制度转变通商法。影响:茶叶价格提高,提升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后世提供有益借鉴。(2)背景:“一五”计划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投机活动猖獗,不利于社会稳定。(3)认识:“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对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可分析出从专卖制度转变为通商法。影响:根据材料“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可分析出茶叶价格提高,提升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可分析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分析出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后世提供有益借鉴。【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材料“1953年上半年”可分析出“一五”计划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根据材料“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可分析出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根据材料“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可分析出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根据材料“能制止投机活动”可分析出投机活动猖獗,不利于社会稳定。【小问3详解】认识:根据材料“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具有历史的必要性;根据材料“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分析出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根据材料“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可分析出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根据材料“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可分析出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结合三大改造可分析出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根据材料“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可分析出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根据材料“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可分析出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粮食安全。阐述: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实施,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极大的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同时,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中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解析】【详解】论述:首先,观察图片信息,针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变迁,选取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如选取1978年以来的三个阶段,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可得出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确定论题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分析阐述,如通过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因后果,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与实施,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极大的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使我国农业大发展和农村历史性变革等;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总结规律,如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等,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10:25: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015.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