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的艺术。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艺术技巧相结合。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文感的加持而拓宽了审美空间,时代精神也因此获得了审美表达。相反,如果创作者眼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热衷于表现一时的情绪,追求短暂的热闹,其作品极有可能不是乏味单调就是浅薄庸俗,即便有些亮点,也似烟花转瞬即逝。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舞台艺术的现场性和冲击感,使作品的温度更具暖人的力量。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与身边人的影子,内心的欢喜与忧愁就找到了出口。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总之,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是经典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作品常留舞台的诀窍所在。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大众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舞台艺术创作理应坚定文化自觉,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口味、充满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力量。(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2018年两会上,出生于淮剧世家的陈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去了《进一步强化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她深知戏曲的魅力,将一些经典剧目的光碟以及她和父亲陈德林先生的戏曲专辑随身携带,并送给参加采访活动时见到的孩子。她觉得,很多戏曲故事都融入了忠孝节义、催人奋进等思想元素,孩子们接触了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就很可能喜欢上戏曲。自2018年起,淮剧艺术开始走进校园。陈澄介绍,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进高校9场、“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折子戏专场”13场,还在多个高校进行了返场。“返场,说明戏曲是能够被当代青年人认可和喜欢的。”让陈澄高兴的是,进校园的效果远超她的想象。不仅是江苏省本地高校重视,很多外地高校也邀请她去为学生讲座、表演。“一开始进校园演出,发宣传页的时候没多少人去领,但学生们看过以后就去抢着要,排着长队伍要我们签名。有的剧社、对戏曲感兴趣的大学生们都留下来跟我们提问。”陈澄兴奋地说,我们的文化被新一代接受了,这条路我们是走对了。陈澄告诉记者,盐城一家幼儿园成立了淮剧班,专业演员将对娃娃们进行戏曲技术性的辅导。“这里面的孩子说不定未来就会走上戏曲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后备力量。”陈澄对戏曲的未来传承充满干劲和信心。(摘编自王启慧《大学生“追戏”戏曲被年轻人接受还有多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馆》《雷雨》《锁麟囊》虽然创作和流传时间不同,但都已经成为戏剧的经典之作,标识着京剧曾经达到的高度。B.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既源于她技艺的炉火纯青,又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C.尽管《朝阳沟》所讲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但该剧并未因时过境迁而被湮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提出了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对扩大淮剧影响并使之得到传承意义重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身段往往比较柔软”是说戏剧不僵化,能够根据演出需要作出微调,这一就近取譬,生动形象且易于读者理解。B.戏剧能把人们对祖国、乡土的热爱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统摄着人的情感世界,故而极易引起心灵的共鸣。C.如果创作者热衷于表现浮表化的情感,追求短暂的热闹,而不加持历史感、人文感,其戏剧艺术的审美空间必定狭窄。D.《小镇》等淮剧艺术多次走进校园,甚至还出现返场,说明演出效果良好,这让陈澄对淮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如今已被打磨成了百姓最爱看的戏剧之一。B.戏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田华演的白毛女、陈强演的黄世仁,形象极为生动。C.现代评剧《过大年》讲述了辽北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2020年沈阳艺术节上备受好评。D.著名作家田汉赞颂革命者爱国情怀的剧作《黄花岗》,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4.材料一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例证法的妙处。(4分)5.依据上述材料,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具体应该怎样做?请简要回答。(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山河血李舫北京——长春——通化——靖宇。复兴号载满思乡的人们飞驰,欢快的笑声浸润着金秋馥郁的麦香。从长春市到靖宇县的高速公路上,几乎没有车,也几乎没有人,地图上显示着酣畅淋漓的极速绿。现代化的播种机、农耕机、除草机、收割机,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笔直的白桦林像一队队晨练的列兵,金戈铁马,整装待发。田野辽阔无垠袅袅炊烟中,秋色愈加馥郁。这条无比熟悉的路,这一次对我来说,却是无比沉重。八十余年前的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依稀在我眼前闪动。我好像看见了他,而他,隔着八十余年的倥偬岁月,也正在注视着我。那时候,靖宇还不叫靖宇,叫做蒙江。1940年2月22日,正月十五当天。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大雪下了几天了,气温越降越低。他在窝棚里缩成一团,一米九几的高大身躯,塞满了这个狭小的空间。雪花从窝棚的缝隙里飘进来,落在他的脸上、身上。他的眼窝深陷,颧骨高耸,面色苍白,凌乱的胡须贴住下颌。他已经病了五天,高烧,咳嗽,胸闷,头疼欲裂,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他的双脚早已冻伤,肿得像两个石锤,右臂还有一处枪伤。他撕开棉衣,掏出里面的棉絮,一点一点吃掉。夜晚的风,寒凉刺骨。天空如一块硕大沉重的铅板,扣在白山黑水之上。身子越来越麻木了,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窨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他,就是杨靖宇。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23年,18岁的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此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秘密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6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爆发。东北军损兵折将,东北人民损失惨重,国家尽失颜面。经此一役,东北军的实力全面暴露,为国际社会干预中国东北问题埋下祸根,甚至为日本觊觎中国提前亮出了军事底牌。恰值此重要关头,杨靖宇受中共中央指派来到了东北。1933年初,吉林磐石游击队政委杨君武受伤,杨靖宇接替杨君武担任游击队政委。此时游击队正是斗志涣散、情绪低迷的时期。杨君武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大,深入人心。杨靖宇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就临时改姓杨,对外仍然称“杨政委”。吉林跟朝鲜接壤,在朝鲜战士口中,“杨政委”听起来很像“杨靖宇”,而在汉语中,“靖宇”又有地方安靖、平定宇内的意思,他对这个名字非常喜欢,索性就此改名“杨靖宇”。当时的东北,天寒地冻,人迹罕至。日本关东军对东北实行残酷的“讨伐”和“肃正”,导致党的游击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抗日斗争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岁月。东北抗联第二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单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从1931年到1940年,长达九年的烽火岁月,杨靖宇带领骁勇的抗联战士纵横白山黑水之间,指挥了智取邵本良、奇袭老岭隧道、长岗大捷、岔沟突围攻克大蒲柴河、干饭盒脱险等众多经典之战。从1931年到1945年,在长达十四年敌强我弱的抗日斗争中,三万多抗联将士中,只有不足700人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其余全部血洒疆场。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抔黄土一抔魂。1946年,为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中央将其殉难之地蒙江改名为靖宇。今天,在这里,我见到了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2019年,马铖明从天津大学毕业,毅然来到曾祖父战斗和牺牲的靖宇县,担任保安村村书记助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信息采集、收入台账、低保发放、产业帮扶、包保贫困户、申请临时救助、“两不愁三保障”、新医保全落实……马铖明的记事本里记满了这样的名词。从软件工程专业的程序、语言、操作、数据,到置身村民的茶米油盐、吃喝拉撒,马铖明很快便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尽管杨靖宇牺牲的故事在靖宇家喻户晓,但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这位“大城市来的大学生”抗日将领后代的真实身份,他们只知道,这是个有志气不惜力的后生。马铖明阔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隔着八十余年的时空,马铖明同杨靖宇的神情是那么的相似,又是那么的不同。相似的是一样的坚执、一样的凛然,不同的是,马铖明的脸上洋溢着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满满的骄傲与自豪。秋渐渐地深了。蔚蓝的天空里没有一丝云彩,恬逸的秋风吹过金色的田野,空气中荡漾着甜蜜的喜悦。白桦的树叶几乎一夜之间染成了金黄,它们与姹紫的枫树叶、嫣红的杨树叶,与苍翠的樟松叶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蔚为壮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横线的句子用比喻和反复手法,渲染沉重压抑的氛围,强调杨靖宇将军境况的艰难;用将军自己的口吻写要继续战斗的决心,突出其意志的坚强。B.画横线的句子用第三人称“他”,采用全知视角,展现了杨靖宇将军人生最后一个夜晚的境况,饱含了作者的悲痛和敬仰之情。 C.文章多处穿插史料,还引用当事人日记佐证,具有纪实的特点;同时又用文学的笔法虚构了与杨靖宇的对视,用联想和想象重现了杨靖宇的生活情景。D.文中提到马铖明的身份不被身边的大多数人知晓,暗含作者对英雄事迹传播力度太小的一种无奈,想努力为英雄的后人争得应有的荣光。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杨靖宇英勇作战的场面,而是着力刻画他忍受病痛、冻饿交加的情景,凸显了杨靖宇为革命抛家舍业、出生入死的精神。B.文中的“我”见证了杨靖宇抗击日寇的革命生活,也同马铖明一起亲历了新时代的变化,以“我”之口讲述杨靖宇祖孙的人生散事,真实感人。C.从“马尚德”“杨政委”到“杨靖宇”的名字变化,或因工作需要,或因语言发音差异,但也表明杨靖宇渴望驱逐外敌、平定乱邦的革命情怀。D.文本善用数字,既勾勒了杨靖宇投身革命、不断成长、顽强抗击日寇的过程,又通过数字对比展现了抗联战士为抵御外侮做出的巨大牺牲。8.文本开头和结尾部分描写的景物相似,昭示的作者心境却大有不同。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9.文本用了较大篇幅补记马铖明的事迹,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过秦论(上)(节选)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材料二:过秦论(下)(节选)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小邑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B.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C.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D.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合,指天地四方,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等。B.“会”指聚集、会合,与教材《过秦论》中“会盟而谋弱秦”的“会”含义相同。C.五霸,即春秋五霸,一说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D.社稷,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古时君主常常祭祀社稷,后常用“社稷”代指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篇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与陈涉对比、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等。B.秦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专门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C.周朝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千多年不断绝。D.下篇告诫后人,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经验教训,取舍有序,变化适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分)(2)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4分)14.秦一统天下,四海归一,但二世而亡,请你根据选文概括秦亡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16.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3)《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三、课内知识(本题共5小题,10分)1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都错误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宫殿的台阶)屈平既嫉之(妒忌)B.私候(拜访)胜曰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C.抑(抑制)本其成败之迹稍(稍微)迁至移中厩监D.何谓相坐(治罪)蹑足(置身)行伍之间19.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齐与楚从亲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C.空自苦亡人之地/前以降及物故D.信义安所见乎/又安能以晧晧之白20.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诚甘乐之②羝乳乃得归③蝉蜕于浊秽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同死生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⑦杖汉节牧羊⑧宜皆降之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B.①⑤/②⑦/③⑥/④⑧C.①⑤/②⑦/③⑧/④⑥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21.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筋骨之强B.皆为陛下所成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C.子卿尚复谁为乎/句读之不知D.智勇多困于所溺/为降虏于蛮夷2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有错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丈人”指对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B.“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C.“从事”是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军事、察举非法,宋代时被废除。D.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古代对老百姓的别称还有黎民、白丁、布衣、匹夫等等。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粉丝号称“磁铁”,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三体》的,另外一种是没有看过《三体》的。由此可见A。小说以人类探索外星文明为开始,①人类发出的信号被4光年外的三体文明接收。②三体文明是一个比地球文明更高级的文明,③但却反复经受着毁灭与重生。④寻找其他适合居住的星球成为三体文明仅有的唯一的出路。⑤在接到地球发出的信号以后,⑥他们立刻向地球派出庞大的三体舰队,⑦人类危在旦夕。⑧在遭到三体舰队攻击后,⑨人类在风雨中筹划未来,在罅隙中求得生存,⑩可是作者最后还是一狠心让太阳系在维度打击中毁灭。“宇宙社会学”是《三体》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人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文明都野蛮生长,它能够永远维续下去的唯一前提就是将其他文明消灭掉。B?人类的选择应该只能是合作或较量。外星文明只是作家想象出来的,但无论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小说都在提醒我们,人类不要执着于内斗,要把眼光投之于永恒的时空。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4.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屈原辅佐楚怀王制定国家的法令,得罪了上官大夫,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而疏远了屈原;楚怀王去世后,顷襄王即位,屈原又因为进言得罪了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顷襄王听信他们的谗言而放逐了屈原。屈原走到江边,遇到渔父。渔父说“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劝屈原与世沉浮,避开被放逐的命运。屈原则回答:“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于是,屈原选择自投汨罗江而死。如果有机会与屈原或渔父来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你更想与谁对话?请给屈原或渔父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他们所交流的问题的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明确收信人,统一以“章永德”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A.“《茶馆》《雷雨》《锁麟囊》……标识着京剧曾经达到的高度”有误,依据原文“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可知,《茶馆》《雷雨》是话剧,不是京剧。B.“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理解有误,原文是“我唱的永远是程派”“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文中只是提到张火丁唱的是程派,这并不是原因,且未提及到“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有误,初衷不对,依据原文“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陈澄向人大提出的建议,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它,传承它,而非“挽救危亡的淮剧”。2.BB.“戏剧能把人们对祖国、乡土的热爱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有误,依据原文“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概念范围缩小,文本说的是“艺术”,却表述成“戏剧”。3.A材料一观点是经典老戏魅力永存不过时。B.“《白毛女》拍成电影后”不适合,不是戏剧,且侧重演员的生动表演。C.“现代评剧”不适合,文本更多表现经典老戏。D.“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属于未成品,不足以作为论据。4.①材料一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运用例证法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原因作出归纳,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且易于读者理解。②运用例证法,借助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5.①要有精湛的技艺,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②要对戏剧进行打磨,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③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④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们共鸣。6.D“暗含作者对英雄事迹传播力度太小的一种无奈”错误,作者没有暗含无奈,恰恰表明英雄后人的低调。7.B.“文中的‘我’见证了杨靖宇抗击日寇的革命生活”不正确。这篇文章多处穿插史料,还引用当事人日记佐证,具有纪实的特点;同时又用文学的笔法虚构了与杨靖宇的对视,用联想和想象重现了杨靖宇的生活情景。这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不能据此认为“我”是杨靖宇革命生活的见证人。8.(5分)①开头和结尾部分都描写了田野和白桦树等景物,营造了明媚绚丽充满丰收喜悦的气氛(1分)。②开头部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此时作者是在寻访英雄遗迹的列车上,虽受周围人归家的喜悦感染,但联想到如今的幸福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心情沉重低落(1分)。③结尾部分寓情于景(以景结情)(1分),明亮多彩的画面彰显了作者看到英雄后有人、革命理想逐步实现、新时代带来新气象的无比喜悦之情(1分)。9.(5分)①马铖明是杨靖宇的曾孙,补记其事迹,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英雄后人生活现状问题的回应。(他是英雄后人)(1分)②马铖明这位大城市的大学生,来到村中任村书记助理,致力于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显示了杨靖宇革命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和生命力。(他继承了英雄的精神)(2分)③以杨靖宇后人的形象与杨靖宇相辉映,表明英雄的热血换来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有助于增强读者对杨靖宇精神和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认同感。(英雄对现实的真切影响)(2分)(答“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主题”可得1分)(能从结构、人物、主题方向答题也可以得分) 10.D【解析】“借使”为假设连词,译为“假使”,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山东”作“虽乱”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11.D【解析】D项,“社是谷神,稷是土神”错误,应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12.B【解析】B项,“秦设置”“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错误。由原文“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可知,古代君王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从而天下大治。13.(1)陈涉一人起事而宗庙被毁坏,秦王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2)他们结交但不亲近,他们的百姓并不依附,名义上说是消灭秦朝,实际上是对自己有利。【解析】(1)作难:起事;隳:被毁坏;为:被。(2)交:结交。名:名义。利:有利于,对……有利。14.①不实行仁义;②秦朝三位君主骄傲自满,错而不改;③秦地有直言劝谏的忌讳;④秦朝失去民心之根本。(一点1分,答出三点得3分)【解析】由原文“一夫作难而七庙……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秦朝不实行仁义是秦亡的原因之一。由原文“秦王足己而不问……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可知,秦朝三位君主骄傲自满、错而不改是秦亡的原因之二。由原文“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可知,秦王杀死勇于劝谏的忠臣,故秦地有直言劝谏的忌讳是秦亡的原因之三。由原文“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可知,秦朝失去民心之根本是秦亡的原因之四。参考译文:过秦论(上)(节选)况且一统天下的秦朝并不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像是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农具木棍不如钩戟长矛锋利;因有罪而被征调去守边的士卒,并不能匹敌九国的军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然而条件好的失败了而条件差的却能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则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秦国凭借着它小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力,统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将天下作为自家产业,用崤山和函谷关作为官殿;一个戍卒起事而宗庙毁灭,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啊。过秦论(下)(节选)子婴即位,终究不醒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只得到中等人才辅佐,函谷关以东即使叛乱,秦国的土地也可以保全并拥有,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秦将小邑合并成大城,得到险固的关塞来防守。(秦末)诸侯从匹夫起家,以利益相聚集,没有远古明君的德行。他们结交但不亲近,他们的百姓并不依附,名义上说是消灭秦朝,实际上是对自己有利。他们看见秦朝的险阻难以进攻,必然要退兵。(秦国如果能)安定本土,让百姓休养生息,等待诸侯的军队疲敝,收取弱小的,扶助穷困的,来向大国的君主发号施令,不必担心在天下不能称心如意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自己却被人活捉的原因,是挽救败局的方法错误。 秦始皇自满而不问别人的意见,坚持错误的做法而不改变。秦二世继位,因袭不改,残暴酷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没有亲近的人,处于危险的境地、势力微弱又无人辅佐。三位君主迷惑而终身不醒悟,亡国,不是理所当然吗?这个时候,世上并不是没有深谋远虑懂得时世变化的人,然而不敢尽忠心纠正(君主的)过错,是因为秦朝有很多忌讳的禁忌,忠言还没有说完自己就被杀掉了。因而使得天下的士人侧着耳朵听话,叠起双脚站立,闭起嘴巴不说话。因此三位君主都丧失道义,忠臣不敢直言进谏,智士不敢出谋划策,天下已经大乱,奸恶的情况不敢向君主报告,岂不是很可悲吗!古代君王知道政治阻塞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从而天下大治。(国家)强大的时候,讨伐暴乱而天下服从;(国家)弱小的时候,五霸主持征讨而诸侯依从;(国势)衰微的时候,内有守备,外有依靠,国家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兴盛的时候,法令繁多用刑严酷使天下震惊;等到它衰败的时候,百姓怨恨而天下反叛。所以周王朝“五序”政纲合于正道,以致一千多年没有断绝;秦朝大小措施都错,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与危的治国纲领相差太远了。俗话说:“以前的经验教训牢记不忘,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所以君子治国,观察上古的事迹,在当代加以验证,参考人事的因素,考察盛衰的道理,审度权势的便宜,取舍符合客观规律,根据时宜进行变化,所以能历时长久,国家安定。15.D“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说法有误。尾联表达的是诗人虽饱经患难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16.①杜甫的狂是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乐观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雨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②李白的狂是自信的、不受约束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17.(1)“离骚”者犹离忧也(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8.C(A嫉:恨,BD均无误,C:抑:或者,还是;稍:渐渐)19.B(A畔、从,B泥,C亡、以,D见、晧)20.B(①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⑦:名作动,③⑥:名作状④⑧:动词的使动用法)21.D(A:定后B:被动C:宾前D:被动/状后)22.C(主管的是“文书”非“军事”)23.A“磁铁”们对《三体》的崇拜/《三体》的影响之大B如何与外星文明相处(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4.(1)序号:③,修改为:但却反复经受着毁灭与重生的煎熬(“煎熬”也可改为“磨难”“考验”“挑战”等)(2)序号:④,修改为:成为三体文明仅有的出路/成为三体文明唯一的出路(3)序号:⑨,修改为:人类在罅隙中求得生存,在风雨中筹划未来(每处2分;找出并修改正确给2分,找出但没有修改或修改错误不给分)【解析】③成分残缺,缺少“经受”的宾语;④“仅有”和“唯一”重复;⑨语序不当,“在风雨中筹划未来,在罅隙中求得生存”25.【材料解读】 本题所给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交代了屈原因得罪小人而被君王疏远,放逐的故事;第二句写渔父对屈原的劝解,他劝说屈原与世沉浮,随波逐流;第三句是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明了自己内心洁净、不愿蒙受尘世垢污的志向;第四句交代了屈原的结局——自投汨罗江而死。材料中渔父和屈原的对话,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的人生态度是与世沉浮,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考生若赞同渔父的说法,则可以从顺其自然、乐天知命等角度阐述自己的思考;若赞同屈原的行为,则可以从坚守自我、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等角度阐述自己的思考。创设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是“如果有机会与屈原或渔父来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你更想与谁对话”。考生需要明确对话的对象,以第一人称与之交流,阐述自己对他们所交流的问题的思考。写作任务:本题要求考生给屈原或者渔父写一封信,围绕他们所交流的问题进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写作对象,在行文时,要结合材料来阐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做到言之有物,不空发议论。写作过程中,要能够对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辩证的评析,体现符合时代价值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正确立意】①坚守自我;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为追求理想而献身;④“佛系”生活;⑤乐天知命;【偏题立意】①不知变通(错把屈原的坚守自我当作不知变通);②良臣择主而事(偏离了屈原和渔父交流的问题)。【参考素材】潘玉麟:坚守自我,终有所为苏州爷爷潘玉麟做的糖粥又甜又糯,他几乎每天雷打不动12点出摊,卖完就回去休息,绝不多做一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有的人光顾多次却都没有口福。如今,市场上卖的很多粥用的圆子都是工厂里做好的,但潘玉麟为了保持圆子细腻的口感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后来,潘玉麟制作糖粥的技艺入选了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拒绝威逼利诱南宋末年,文天祥因抗元被俘,敌人欣赏他的才华,百般威逼利诱劝他投降,他却不为所动,抵住官位利禄的诱惑,最终从容殉国。他以拳拳爱国之心写下忠于南宋王朝的铮铮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英勇就义,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例文:坚持理想,坚守本心敬爱的夫子:您可安好?夜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我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隧道,与您悠悠心会于汨罗江边。江上,龙舟竞飞;江边,粽叶飘香。可是,您孤高的灵魂又在何处飘泊?您为什么要自沉汨罗江啊,您可真傻,我真为您感到惋惜!那个昏庸的楚怀王不明是非,不辨黑白,在楚国灭亡的警钟已经敲响时,把您流放到偏僻的蛮荒之地。您却还执着地数次上书,盼望自己的君主能够醒悟。然而这时的楚怀王早已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忠言逆耳,又一次把您流放到更加偏远的汉北地区。既然您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您又为何不另寻知音,秦、齐等国可都对您伸出橄榄枝了呀。或者像孔圣人那样,在鲁国无法施展抱负,便游历四方,传播思想,收三千弟子,桃李满天下,功成名就,也不失在“山重水复”中寻找“柳暗花明”的上策啊。再退一步说,您还可以做个自由诗人,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家乡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可您却在第一次流放期间,对别国使者的邀请不屑一顾,放弃了齐国、秦国的高官宰相、千石俸禄,忠贞不渝地把自己交给楚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颜进谏。眼见楚怀王沉迷于声色犬马,纸迷金醉之中,眼见朝堂上那些奸佞之徒必将把楚国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眼见楚国百姓将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眼见秦国军队将楚国池城占为己有……您痛不欲生,悲伤地闭上双眼,为楚国的未来担忧至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离骚》。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一个傻得可爱的屈原,一个宁死不屈的性格屈原,一个把祖国的利益看得比生命更重的屈原!人总是为某一理想而活着,您的理想是什么呢?我想您绝不是仅仅只想做一位名闻中外的伟大诗人。是的,您的理想抱负是在政治方面。您倡导“美政”,您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您希望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于是您辅佐楚怀王实行大量的体制社会变革,联合齐国抵抗秦国,您做出了种种努力,作出过卓越贡献。但最终都趋于失败。我们知道,这是您一生的悲哀、遗憾啊!理想破灭,您的精神也随之坍塌。纵身一跃,是对理想的坚守和捍卫!或许有人会说您傻,说您该像渔父那样懂得变通。可我知道,您对理想的执着,对本心的坚守。这世上总要有人飞蛾扑火。总要有人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燎起守护楚国这片壮丽山河的炙热,若这庸聩的君主懦弱,麻木的国民推脱,庸碌的大臣无果,那便只有我,也只能是我,去为世人扫清前路!夫子,我记住了,记住您的坚持理想,坚守本心!待到明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真想站在汨罗江畔,且听风吟,为您再吟一曲《离骚》,愿汨罗江之水能够带去我的信笺,我会时常怀念您!此致晚辈崇高的敬礼!您的弟子:秦汉风辛丑年腊月望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22:25: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2.5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