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A9高中联盟2023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兼爱下》)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为什么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做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可见,“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其二,兼以易别。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者爱人”不同,后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爱有等,“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基础,以“爱无差等”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 ,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爱发自内在心理的“仁”,以伦理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墨子的爱重“兼”,《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并持二禾而不专持一禾,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墨子视爱人若己为兼,亏人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通过“兼以易别”(《兼爱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最终实现。(摘编自马作武《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大力倡导墨子之道。1939年4月24日,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子椅子。他还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中心的一条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他对陈伯达研究墨子称赞有加:“《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毛泽东视墨子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表达了他对墨子的高度评价。陈独秀也推崇墨子,他说过:“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又说:“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李大钊赞同墨家“节用”的经济主张,认识到“《墨子》《节葬》《节用》《非乐》等篇,均以节用去奢侈为主旨”。萧楚女非常推崇墨家那种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李白。”他还认为墨子的伟大人格与列宁相同,学习墨子有助于革命者去除自身潜藏的种种个人主义。(摘编自郑林华《<墨子>与中国共产党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他缅怀与追思无等级的氏族时代,他提出的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B.因为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主张“兼爱”,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别”是祸乱之源。他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认为“兼以易别”是实现人格平等地位的途径。D.陈独秀认为墨家的思想如果不废止,那么中国的周朝即当欧洲之希腊,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归纳起来有十项。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B.墨子“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句话既有对墨子救世情怀的肯定与赞美,也隐含着对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C. 墨家的“爱”以平等为原则,儒家的“爱”注重等差和分别。通过两者的对比,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要强于儒家的思想。D.材料二中,毛泽东和萧楚女推崇墨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墨子的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影响,都体现着时代的烙印。3.下列哪种思想符合墨子主张()(3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C.顺应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述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戏侯发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 和主人公的关系,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B.“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老百姓觉悟低、爱占小便宜。C.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D.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愿望,支援抗美援朝。B.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的祖孙情。C.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给小说奠定了一个阴冷悲凉的基调。D.小说主要运用烘托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如通过父亲的埋怨烘托常香玉深明大义,通过几个孩子对母亲的思念表现常香玉的慈爱。8.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乙)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世之学老子者A则绌儒学B儒学亦绌C老子D道不同E不相为谋F岂谓是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与文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B.“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时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C.“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细微小节处。B.老子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珍贵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C.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虽然对自身没有好处,但也不要抛弃。D.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分)(2)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4分)14.乙文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①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②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③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①本词写于词人闲居江西期间。山园,即词人的居第。②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③西风,指秋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松、竹高大,与白云相连。其树木葱茏、环境清幽,正是常见的山林隐居的环境特色。B.词人闲居山园,虽然生活富足,有酒有肉,但仍借“白酒”句表达借酒消愁之意C.儿童手握长竿扑打梨、枣,“偷”字写出了儿童贪吃嘴馋,又怕被人发现的天真童趣。D.本词写山园所见,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刻画了生活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心情。16.“亲仁善邻”“睦乃四邻”是古人对美好邻里关系的表述。本词表现了词人与乡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里仁》中,孔子主张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轻财好施的性格特点,是诗人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3)在古诗词中,“月”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常常借“月”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节,在①的湖面上,数万亩荷花竞相开放,黄澄澄的花蕊点缀在绿油油的荷叶之中,赏心说目。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局部小景,也有“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动态画面,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祥红”的壮阔风光。此般景色固然吸引游人乐而忘返,但对靠湖吃饭的农民而言,大家所关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产的收成,因为这才是与他们切身利益②的。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水坡洼地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之害,但也让他们充分提升濒湖的红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莱是饲养猪羊等家畜的美味青饲料,丰富的鱼虾是人们改善生活、补充优质蛋白的上佳食品。碰上阴雨成灾、粮食歉收的荒年,平原地区的居民或许会忍饥挨饿,生活在湖边的百姓则可以随处挖野莱、割蒲莱、捕鱼虾充饥。北湖公园落成后,湖区早已不再为水灾发愁,拆迁也让沿湖居民搬上了楼房,百姓的生活发生了③的变化。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思。① ,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②。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20.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规矩”和文中加点处的“规矩”,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C.《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4分)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讨伐孤竹国。这场战争从春季开始,结束时已是冬季,山川草木都变了样,齐军不熟悉地形,返回途中迷失了方向。齐桓公十分着急,这时,管仲献计说:“老马是认识道路的,可以让军队里的那几匹老马为我们带路。”齐桓公依计而行,齐军跟在老马后面,果然找到了出路。后来队伍进到山中,没有水喝,齐桓公一筹莫展。这时大臣隰朋说:“蚂蚁冬天时住在山的南面,夏天时住在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方筑巢。现在这里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奇,命令士兵挖掘,果然挖出了水。文段中,管仲借老马寻找道路,从逻辑上讲,用的是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过程如下:①老马是认识道路的②这几匹马是老马③所以这几匹马是认识道路的22.文段中,隰朋找水也运用了同样的推理方法,请仿照管仲借老马寻找道路的推理过程,写出隰朋找水的逻辑推理过程。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英雄。为理想信念英勇牺牲的革命者,为国家富强无私奉献的改革者,为百姓免受灾难奋不顾身的普通人……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英雄。英雄不一定都是建立千秋大业的伟人,英雄也可以是平凡的人。英雄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虽然时代变迁,但是英雄主义情怀,始终不能被磨灭。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A9高中联盟2023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A.“他提出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错。原文是“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可见大同理想不是墨子提出的。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错。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D.两处错误,一是“周朝即当欧洲之希腊”,原文是“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二是“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扩大范围,原文是“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被陈独秀成为“国粹”的是墨子的“兼爱”而非墨子的思想。2.C【解析】“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要强于儒家的思想”错。对比的目在于证明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的意识,不是为了证明儒墨两家的优劣之分。3.D【解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A.是孟子的推己及人思想;B.是孟子的仁政思想;C.是庄子的顺应自然思想;D.是墨子的兼爱思想。4.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观(1分);接着,结合兼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证其隐含着平等观(1分);最后从“爱无等差”“兼以易别”两个方面论证“兼爱”思想隐含的平等观(2分)。(共4分)5.①墨子的“兼爱”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相爱,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②“兼爱”思想蕴含着平等意识,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法治观念;③墨子的“非攻”,有助于形成热爱和平的思想;④墨子的“节用”思想对于厉行节约有教育意义;⑤墨子的忘我的牺牲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⑥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参加劳动,对于劳动教育有意义。(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6.B【解析】“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错。“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7.C【解析】“给小说奠定了一个阴冷悲凉的基调”错。是为了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8.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③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每点2分,答对任意2点即可)9.①小说最后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②丰富了常香玉舍家卫国的形象;③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每点2分,共6分)10.BDF11.A.【解析】“学而不思则罔”的“罔”,精神迷惑而无所得。文中的“罔”指渔猎用的网,两者意思不同。12.C【解析】“虽然对自身没有好处,但也不要抛弃”错,原文是要抛弃。13. (1)人们做事情,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失败。(得分点:从事1分,几成1分,慎终如始1分,句意1分)(2)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用意,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得分点:判断句1分,言1分,同时1分,句意1分)14.①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②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③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每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甲)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失败。因此,圣人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珍贵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乙)孔子到了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及其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遇到时机就坐上车子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风驾云上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尽力为我着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部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思想,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着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用意,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15.B【解析】“但仍借‘白酒’句表达借酒消愁之意”说法错误。“白酒”句无“借酒消愁之意”。“白酒”指田园家酿,“床”,指酿酒的糟床。“初熟”意为酒刚刚酿成。分得祭祀土地神的肉,好酒刚刚酿成,表现山园生活的富足。上片“足”字,点出闲居山园的满足,下片“闲”字点出闲适的心情,词中并无“借酒消愁之意”。16.①乡人与词人分享祭祀的食物。“拄杖东家分社肉”,主持社日祭神活动的人家分给拄着手杖的词人一分祭肉。②词人保护乡村儿童。“莫遣旁人惊去”,词人不让旁人惊扰,保护扑打梨、枣的儿童。③词人喜爱乡村儿童。“老夫静处闲看”,词人在静处悠闲地看着儿童的举动,写出了对儿童的喜爱。(每点2分。共6分)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18.①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一望无际、一望无垠)②息息相关(密不可分)③翻天覆地(共3分,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若符合语境,意思对也可)19.水坡洼地尽管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之害,但也让他们充分享受濒湖的红利。(共4分,改对一处给2分。原句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尽管”应放在“水坡洼地”之后;②搭配不当,“提升”应改为“享受”或“获取”。)20.D 【解析】A.礼节,礼法;B.成规,老例;C.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D.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21.①这种知识体系②一个在山下③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每句2分)22.①蚂蚁总是在水源上方筑巢②这里有蚂蚁窝③所以这里有水源(结论2分,推理过程1分,句式1分。共4分。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23.作文【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共有6句话。第一句总说每个人心中有英雄;第二句话主要讲述英雄做出的贡献,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英勇牺牲”“无私奉献”“奋不顾身”等,强调的是英雄的特质,主要体现在精神上。这是列举不同类型的英雄,省略号部分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写自己心目中其他类型的英雄;第三句话承接上一句,又引起下文对英雄的论述,把英雄的概念引向平民,引向当下生活。第四句紧接第三句从精神层面对第三句解读,明确指出英雄不在于“功名”而在于精神,在于能振奋人的精神。第五句进一步强调英雄在民族大义上的作用,至于为什么“不能没有英雄”前几句已经给予相应的解释。 第六句明确指出即使时代变化,但是英雄不能磨灭,英雄的精神依然要发扬。将英雄的话题放在当下探讨,即英雄在当下的价值意义。考生据此围绕对“英雄”的思考审题立意。可以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歌颂英雄的精神和情怀;可以思考什么样的才能够称为英雄,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可以论述英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义,思考自己如何向英雄学习等等。【立意】1.英雄永在,情怀不改。2.平凡英雄,不凡人生。3.点赞英雄,见贤思齐。4.缅怀英烈,竞作英雄。【扣分项评定】1.错别字,3个扣1分,重复不计;2.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3.无标题扣2分。【残篇评定】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字扣1分)2.不足400字的,得分不超过20分。不再扣字数分。3.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10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6.完全空白的,评0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21:25: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42.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