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堪称国粹。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璀璨而辉煌的文化殿堂中,中国诗歌创造了众多的体裁,有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可以说,一部诗歌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诗为史,好诗必然得到世间的崇敬和传承。古往今来的好诗,往往是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在卷帙浩繁的中国诗典里,诗人们真切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实记载世间的百态万象,既有歌颂,也有批判,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既简练精粹,又深邃隽永,既明白易懂,又朗朗上口,既是润物无声的甘霖、又是激人奋进的鼙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坛呈现新气象,许多诗人积极探索诗歌创新,好的诗歌也时有涌现,新诗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曾几何时,诗歌却逐渐淡出公众的阅读视野。写诗的竟比读诗的多,一边是诗人们的自我陶醉,一边是人们对诗歌的不屑一顾、敬而远之!为什么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诗歌没有很好地为之歌唱反而在迅速衰落?这里有种种原因,但窃以为“三不到位”是重要症结之一:理论研究不到位、指导引导不到位、规范不到位。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有关方面还没有对新诗的继承与剑新,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对新诗作者的培养和提升等问题,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不仅如此,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还对诗歌的这种衰落现象推波助澜,他们对诗歌不做科学的批评,只有无原则的吹捧;一些诗歌编辑喜欢编发云遮雾罩、高深莫测的诗作;有些大学“权威”教授还一味推崇西方诗歌这个“流”、那个“派”,怂恿一些诗人尤其是年轻诗歌作者迷失历史担当、远离实际生活,把中国诗歌特有的传统和精华抛到九霄云外,固执地陷在所谓的后现代的怪圈旋涡之中不能自拔。在中国当代诸多文体中,为什么新诗下滑衰败最为严重?一言以蔽之,是诗歌偏离了时代,偏离了社会,偏离了人民大众,诗歌自然被小众化和边缘化!诗歌路在何方?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约臧克家和袁水拍谈诗:“新诗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要继承优良诗歌的传统,包括古典诗歌和五四以来革命诗歌的传统。另一方面要重视民歌。诗歌的形式,应该是比较精炼,句子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也就是说具有民歌的风格。”鲁迅说到诗歌创作一针见血:“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还告诫青年作者“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 今天我们何以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我认为,还需老老实实地走到毛泽东、鲁迅所指出的诗歌发展正路上去,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在内容上,新诗需担当时代和社会责任,多反映现实生活,为人民鼓与呼,敢于抒发“真的声音”。在形式上,至少有三条标准:一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二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诚如诗歌研究者吴奔星所说,“新诗要有起色,要掀起真正的新诗潮,就不能老是在‘莫测高深’的迷魂阵里下功夫”。新体诗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新诗尚未形成,恐怕还要几十年”,“新诗改革最难,至少需要50年”。今天,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新诗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作出不懈努力。(摘编自桑士达《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在诗歌领域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发展出了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众多诗歌体裁。B.好诗一般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记载了世间的百态万象。C.新诗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迅速衰落,其根本原因就是诗人追求个性的张扬,使用个人化的意象,让读者不知所云。D.对新诗,有关方面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不做科学的批评,只有无原则的吹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这一核心话题,按照“总——分——总”的论证思路组织全篇。B.文章在分析新诗迅速衰落的原因时,提出了“三不到位”是重要症结之一的观点,然后结合事实进行剖析。C.文章类比了历史上中国诗歌的巨大成就和当前诗歌衰落的困境,凸显当前诗歌的问题以及解决它的重要性。D.文章引用毛泽东和鲁迅的观点,指出了新诗发展的正路,即摒弃原来的新诗的形式,创造全新的诗歌体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应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写人民之所感,发人民之所叹,还应通俗易懂,具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 B.我们的诗歌编辑或者大学教授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就能使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C.新诗已存在若干年,但是毛泽东认为中国新诗恐怕尚需几十年才能形成,需要继承优良传统,并学习民歌。D.今天如果新诗沿着毛泽东、鲁迅指出的诗歌道路发展,我们就有可能创建出“中国特色新诗体”。【答案】1.C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根本原因就是诗人追求个性的张扬,使用个人化的意象,让读者不知所云”分析错误。新诗衰落的根本原因是诗歌偏离了时代、社会和人民大众,走进了逼仄空间。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总——分——总’的论证思路组织全篇”错误。应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C.“类比”错误,“中国诗歌的巨大成就和当前诗歌衰落的困境”应为“对比”。D.“摒弃原来的新诗的形式,创造全新的诗歌体裁”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就能使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说法过于绝对,“诗歌编辑或者大学教授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只是诗歌走向正确方向的因素之一。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的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叶子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叶子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 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杨”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李剑叶:我觉得“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它传递了我们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同时它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B.浓厚的家国情怀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能完美呈现却充满未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不需要讲究文学性。B.孙晶岩的作品之所以扎实深刻、朴实动人,是因为她秉持了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创作信念和行动。C.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D.干枯叶子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6.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D5.C6.(1)有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了解“飞扬”火炬的情况,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2)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能及时追问。李剑叶回答为什么是“浪漫”后,立刻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3)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展开。(4 )能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在问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及时跟进,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说法错误,文中是“作品……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主要是”表述错误,此外“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是意义,不是目的。B.“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说法错误,文中是“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是“整部作品”,不是孙晶岩的所有作品,选项扩大范围。C.“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说法错误,文中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不需要讲究文学性”说法错误,文中是“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所以纪实文学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B.“是因为她秉持了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创作信念和行动”说法绝对,文中是“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强调的是“也许”。D.“客观显现”说法错误,文中是“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这是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属于主观看法,不是客观显示。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访谈技巧的能力。①由“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可知,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了解“飞扬”火炬的情况,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这表明在采访之前,作者做了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 ②当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记者能及时追问“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回答为什么是“浪漫”后,记者立刻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一是“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二是“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记者能够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③由“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话,你会如何形容”“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可知记者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紧扣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展开,重点突出。④根据“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分析,记者在问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及时跟进“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这个问题,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可见,记者在访谈时能够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仇石钟山三儿一直闭不上眼睛,满身血水,一双渴求又无奈的目光落在马二的脸上,三儿的目光让马二感到有一种叫壮志未酬的东西在闪烁,呼哧连天,身体被子弹穿透了,身上每个枪眼都在冒血,就像一只正在工作的风箱。三儿软软地躺在马二的怀里,马二一声接一声地大喊,卫生员,卫生员!卫生员小崔呼哧带喘地跑来了,看见负伤的是三儿,似乎松了一口气。他望着马二说,三儿不行了,要死了。马二吼了一声,你要救它,必须救活!就是十几分钟前,抗联小分队下山去寻找粮食,碰到了鬼子。马大迎着一队鬼子上去,一个鬼子举枪便射,正中在马大的脑袋上。马大连同头上的一股血柱直冲冲地仰躺在山坡上。马二和三儿冲了过去,马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瞪着一双眼睛,望着天空。此时大兴安岭的天空正蓝,又高又远的秋的天空,蓝得像一面静止的湖水。三儿的身子在发抖,它把鼻子贴近马大的伤口嗅了一下,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三儿的身上皮毛炸散开来,突然像一支射出的箭冲向刚才射击马大的鬼子。那个鬼子的子弹还没射出去,他的左手就被三儿一口叼住。鬼子大叫着,舞动手臂想把三儿甩开,三儿似乎把自己的嘴巴焊在了这个鬼子的手上,身子被提起来了,嘴却没有撒开。一个鬼子枪响了,射在三儿身上,另一个鬼子的枪也响了。此时的三儿双眼血红,身中数弹,叼咬住仇人手臂的嘴却没撒开。抗联小分队听到枪声后,他们飞快地向枪响的方向集合。鬼子使出浑身力气把三儿从自己身上甩开,发出一声惨叫,随着队伍向山坡下撤去。三儿落在地上,摇晃着身子向马二跑了过来,到了近前,在嘴里吐出三根鬼子的手指,身子就软下去。马二突然泪崩了,一下子抱住三儿,血水瞬间浸湿了他的衣服。卫生员有些不情愿地上前给三儿做检查,然后看着空荡荡的急救箱,拿出一包消炎粉,犹豫着,郭分队长又喊一声:“三儿是咱们的战友。” 卫生员把消炎粉哆嗦着撒在三儿的伤口上,还剩下一点,想要收回去。马二一把抓过来,把最后一点消炎粉也撒在了三儿的伤口上。一年前,马大、马二的父亲,偷偷地给山里的抗联队伍送了一筐萝卜,随即被汉奸出卖了,就在他们村头那棵歪脖树下,几个鬼子给父亲点了天灯。那年马大十八,马二十六,他们嗷叫着要冲出家门,和鬼子、汉奸同归于尽。那时的三儿刚从邻居家抱进家门,显然被眼前发生的事吓傻了,缩在一角,瑟缩着身子,发出阵阵低吟。后来,他们在山坡上给父亲建了一处高大的坟茔,就像父亲活着一样,高高大大地矗立在他们面前。又过了几日,娘收拾了两个包裹,一个塞给马大,另一个自己背上。母亲红着眼圈冲两个儿子说:“你们进山吧,替你们的爹报仇。俺回娘家。”一家三口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分手告别。走了两步,他们听到一声哀鸣,是三儿,立在原地,左看,右看,不知何去何从的样子。母亲低下身,把手放到三儿的头上,说:“你和哥哥们走吧。”三儿似乎听懂了,先是泪眼汪汪地看着娘一步步走进黑暗里,才恋恋不舍地随两个哥哥走去。哥俩带着三儿参加了岭南的抗联独立大队。抗联最苦的日子就是缺粮少衣。三儿是个天生的好猎手,总是在出其不意时叼回一只野兔、山鸡什么的,三儿成了抗联大队最受欢迎的战友。有几次日本人偷袭抗联营地,就是三儿报的警。三儿从不睡窝棚,总是会卧伏在哨兵的身后,眯着眼睛,每根神经却都警惕着。三儿被马二抱回到营地,战友们看着气息奄奄的三儿,都难过万分。金政委命令小崔找出全大队最后一点药品来救治三儿。三儿一天天好了起来,似乎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两样。马二发现,三儿的眼神变了,总有些忧郁的东西在眼里飘过。每天早晨醒来,三儿总是要到后山坡上转悠一圈,在马大的墓前闻一闻,嗅一嗅,然后独自蹲在马大的墓前,目光望着某个地方愣神。秋天走了,夏天又来了,三儿在一年又一年往复中渐渐衰老了,总是不停地昏睡。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那天,大街上路过一队日本俘虏,昔日趾高气杨的鬼子,此时低垂着脑袋,排在队列里,引来许多人围观。三儿本来卧在一旁,晒着太阳似乎睡着了。就在这时,三儿突然睁开眼睛,快速地起身,一连串的动作和它的年龄很不相符。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三儿像一名战士似的猛地冲向一个俘虏,它跳起来,一口咬住那个俘虏的脖颈,再也没有撒开口……当人们把三儿和那个俘虏分开时,俘虏已气绝身亡,躺在地上抽搐着。三儿似乎也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气喘吁吁地在人群中寻找着,终于找到了马二的脸庞,它的眼里闪过一抹亮光,然后头一歪,一动不动了。人们发现那俘虏左手竟少了三根手指。一条狗的故事成了一个传奇……(选自2022年第6期《广州文艺》,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顺叙中多次插叙先前的情节,既清楚地呈现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又丰富了人物形象。B.文章描写马大死时大兴安岭的天空,以乐写哀,表现马大死不瞑目,同时反衬出抗战惨烈。C.文章对比卫生员和郭分队长、马二等人对救治三儿的态度,表现了特殊时期卫生员的冷漠。D.前文多人对三儿如同对人一样的态度,以及多处伏笔,使文章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效果。8.文章划线句子描写了三儿康复之后的变化和种种反应。如何理解它的这些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9.小说结尾写“一条狗的故事成了一个传奇”,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故事”何以成为“传奇”。【答案】7.C8.①三儿和马大相依为命,对马大非常忠诚,现在却一死一生,所以悲伤忧郁。②三儿不忍马大离世,总去马大墓前转悠,表现了对马大的怀念。③三儿虽然恢复健康,但仇人已逃,无法报仇,故而失落无奈。9.①三儿重情重义、勇猛忠诚,它的形象具有人格性,富有传奇色彩。②三儿重伤康复、矢志报仇,它的故事具有戏剧性,富有传奇色彩。③三儿身上寄托了人们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家乡等朴素感情和民族大义,富有传奇色彩。【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现了特殊时期卫生员的冷漠”错误,“卫生员小崔呼哧带喘地跑来了,看见负伤的是三儿,似乎松了一口气”“卫生员有些不情愿地上前给三儿做检查,然后看着空荡荡的急救箱,拿出一包消炎粉,犹豫着”,卫生员认为受伤的是一条狗,不是战士,所以“松了一口气”,他舍不得把珍贵的消炎粉用在狗的身上,这些不能说表现了卫生员的冷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和“三儿的身子在发抖,它把鼻子贴近马大的伤口嗅了一下,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三儿的身上皮毛炸散开来,突然像一支射出的箭冲向刚才射击马大的鬼子”可知,“三儿的眼神变了,总有些忧郁的东西在眼里飘过”,是因为马大牺牲了,而三儿和马大相依为命,所以悲伤忧郁。“每天早晨醒来,三儿总是要到后山坡上转悠一圈,在马大的墓前闻一闻,嗅一嗅”,总去马大墓前转悠,表现了对马大的怀念。“独自蹲在马大的墓前,目光望着某个地方愣神”,“望着某个地方愣神”是因为仇人已逃,无法报仇,所以失落无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三儿的身子在发抖,它把鼻子贴近马大的伤口嗅了一下,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三儿的身上皮毛炸散开来,突然像一支射出的箭冲向刚才射击马大的鬼子。那个鬼子的子弹还没射出去,他的左手就被三儿一口叼住。鬼子大叫着,舞动手臂想把三儿甩开,三儿似乎把自己的嘴巴焊在了这个鬼子的手上,身子被提起来了,嘴却没有撒开”“有几次日本人偷袭抗联营地,就是三儿报的警。三儿从不睡窝棚,总是会卧伏在哨兵的身后,眯着眼睛,每根神经却都警惕着”“三儿像一名战士似的猛地冲向一个俘虏,它跳起来,一口咬住那个俘虏的脖颈,再也没有撒开口……”,三儿重情重义、勇猛忠诚,它的形象具有人格性,富有传奇色彩。“三儿一天天好了起来,似乎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两样……三儿总是要到后山坡上转悠一圈,在马大的墓前闻一闻,嗅一嗅,然后独自蹲在马大的墓前,目光望着某个地方愣神”“三儿像一名战士似的猛地冲向一个俘虏,它跳起来,一口咬住那个俘虏的脖颈,再也没有撒开口……”,三儿重伤康复、矢志报仇,它的故事具有戏剧性,富有传奇色彩。三儿最终为马大报仇,咬死了杀害马大的日本人,三儿身上寄托了人们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家乡等朴素感情和民族大义,富有传奇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令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兵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甸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急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急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鉏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之弥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D.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以妄死非名”和“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两句中的“妄”字含义相同。B.“请以此修衣”和“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C.“吾假人”和“善假于物”(《劝学》)两句中的“假”字含义相同。D.“是以不敢当也”和“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两句中的“当”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看到投降的陈国人修理烧毁的城门,就没有凭轼致意。子路询问原因,孔子解释说因为这些陈国人不懂得国家破亡应拼死反抗入侵者。B.曾子拒绝鲁君赠送的城镇,原因是拿别人的东西就会怕得罪对方,送人东西的人会骄横,即使不骄横自己也会害怕。孔子认为曾子保全了气节。C.子思生活贫寒,田子方派人送给他白狐皮做的大衣,子思没有接受,他认为自己虽然贫穷,但是不愿把身体当作别人丢弃东西的沟壑。D.子兰子侍奉白公胜,使白公胜觉得为难,因此想做成大事后和子兰子共享。子兰子则认为无论帮助白公胜杀掉国君还是离开都不对。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2)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庄子》) 【答案】10.B11.C12.D13.(1)晋灵公残暴,赵宣子多次进谏,晋灵公很讨厌他,就派鉏之弥去杀他。(2)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种植到成熟后,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孔子”作主语,“辞不受”作谓语,故应在“孔子”前停顿,排除CD;“景公未之行”中“景公”作主语,“行”作谓语,“之”作前置宾语,故“景公未之行”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正确。“而以妄死非名”中“妄”,随便。句意:而去没有名义地随便送死。“不宜妄自菲薄”中的“妄”,随便。句意: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故两句中“妄”字含义相同。B.正确。“请以此修衣”中“修”,修整。句意: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整一下你的服装。“乃重修岳阳楼”中“修”,修建。句意: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故选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C.错误。“吾假人”中“假”,借、借给。句意:我借给别人的东西。“善假于物”中“假”,借助、利用。句意:善于利用外物。故两句中的“假”字含义不同。D.正确。“是以不敢当也”中“当”,接受。句意:所以不敢接受。“当春乃发生”中“当”,正当。句意:正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故两句中的“当”含义不同。 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D.“使白公胜觉得为难”错。原文是“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意思是:齐国有个叫子兰子的人,侍奉白公胜。白公胜将要发动国难。于是告诉子兰子说”。可见,“为难”意思是发动国难。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骤”,多次;“患”,讨厌;“贼”,杀。(2)“贻”,赠送、送;“树”,种植;“成”,成熟;“实五石”,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参考译文: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随便送死,怎不让人感到痛苦!读书人有的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冒着危险维护正义,有的倚仗臣节义理不顾而死在哪里,因此他们人虽死了,好的名声留传后代。不是勇敢果断谁能做到?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烧毁了,于是派那些投降的民众修理城门,孔子路过这里,没有凭轼致敬,子路说:“依照礼节,超过三个人就要下车,超过两个人就要凭轼致敬;现在陈国修理城门的人数那么多,夫子为什么不凭轼致敬呢?”孔子说:“我听说,国家破亡了却不知道,这是没有智慧;知道了却不去抗争,这是不忠诚的;有忠心却不为它献身,这是不刚正的。现在陈国修理城门的人在这几件事里一件都没做,所以我不会凭轼致敬的。”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辞别景公离去。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使臣前往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整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使鲁君赠送我采邑,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子思住在卫国,穿着破破烂烂的袍子,没有外衣,二十天里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后,派人给子思送去白狐裘,又担心他不接受,就叫人对子思说:我借给别人的东西后就会忘记;我给别人东西,就如同我丢掉了一样。子思拒绝,不肯接受。田子方说:“我有,而您没有,您为什么不肯接受呢?”子思说:“我(“急”通“伋”,子思的名)听说,与其胡乱送给别人东西,不如把东西丢到沟里去,我虽然贫困,但还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是丢弃东西的沟壑,所以不敢接受。”晋灵公残暴,赵宣子多次进谏,晋灵公很讨厌他,就派鉏之弥去杀他。鉏之弥早晨前去,而卧房的门已经打开了,赵宣子穿着正式的衣服将要上朝,时间还早,就坐着打盹儿,鉏之弥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恭敬,是百姓的主人啊。刺杀百姓的主人,是不忠诚的;违背君王的命令,是不诚信的。做了其中任何一件事,都不如去死。”于是撞死在槐树上。齐国有个叫子兰子的人,事奉白公胜。白公胜将要发动国难。于是告诉子兰子说:“我将要在国内奉行大事,希望和你合作。”子兰子说:“我侍奉你又和你一同谋杀国君,这是帮助你做不义的事情。如果害怕患难离开你,是逃避和你共患难。所以我不同你一起谋杀国君,来保全我的正义;我将在你庭院里自杀,来成就我的品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二十四日作①陆游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崖州万里窜酷吏②,湖南几时起卧龙?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注】①陆游早年曾被秦桧黜落,困居山阴。这首诗写在秦桧死后四个多月的春社日。②酷吏:指秦桧死党酷吏曹泳,秦桧死后,命移崖州编管。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棠梨花开”起兴,并从视觉、嗅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农村社日的热闹景象。B.颈联使用典故,表达了对奸臣党羽仍然逃窜远地的不甘和对起复抗战志士的期待。C.“但愿”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招揽贤才,国家中兴有日的强烈渴望。D.末句表现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与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的感情相仿。15.这首诗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表现的农民日常生活状态有何不同?诗人借描写春社场景表达的感情又有何差异?【答案】14.B15. 第一问:《二》诗中表现了农民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压抑,仅仅祈求麦子成熟能吃饱饭,不敢对谷贱伤农有怨言;《游》诗表现了村民生活相对富足,心情愉悦,农民用腊酒、鸡豚待客,和诗人相约随时见面。第二问:《二》借描写春社表达了对奸臣得除的喜悦和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游》借写春社表达了对农村民风淳朴的赞赏和对田园闲散生活的喜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对奸臣党羽仍然逃窜远地的不甘”错误,应为放逐远地,句意为“如今酷吏曹泳被放逐到万里外的崖州去了”,没有不甘。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理解诗歌内容,赏析思想感情的能力。“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棠梨花儿开了,社酒已酿得浓浓,四面的村子里,到处是鼓声冬冬。只求麦子熟了,能吃上几顿饱饭,又怎敢议论,说谷价贱了会伤我田农!开头两句生动地描写春社日农村的热闹景象。三四句突然转折,写农民只不过暂且祈求麦熟能吃饱饭,不能再说谷贱伤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游》诗表现了村民生活相对富足,心情愉悦,农民用腊酒、鸡豚待客,和诗人相约随时见面。本诗的“敢说谷贱复伤农”含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同情。“崖州万里窜酷吏”是说酷吏曹泳被放逐到万里外的崖州去了,由春社场景想到此,表达了对奸臣得除的喜悦。“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诗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出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诗人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己所不欲②.勿施于人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故不积跬步⑥.始于足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施,庶,壹,跬。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保光村的标志,是两棵朴树,它们①________,并肩高高地立在堤边,各有一人多怀抱。它们应见证过我曾祖父母一辈的老人家,打从树下过,树阴里歇歇脚,用袱子擦擦汗,抽一袋水烟,然后由这里下堤,过桥,去往肖港镇。汪家竹园当然也有竹子,由村东下堤,走入村巷,路边丛生着三五米高的毛竹,竹丛间竹箭怒发,麻黄鸡母咯咯咯领着小鸡在腐叶褐土间翻找着红绿蚯蚓。童年时候,方圆五六里的乡塆,只有汪家竹园长竹子,作为炮制钓鱼竿的首选,它刚需的程度,大概就像今天世界诸国②________中东俄罗斯的石油。那时候我会想,就是为这几蓬竹子,屁股上挨巴掌,求转轮王托生到汪家竹园,也是值得的。这个实用的痴念,与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美学境界差太远了,何况,今天村村种竹,就像村村种香樟树与桂花树,已经③________。父亲在家门口也种了一大苑竹子,十余年过去,根根都长成做钓鱼竿的良材,只是当日,急急如律令寻杉树权做弹弓架、削毛竹条做钓鱼竿的少年,他去了哪里?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代词“我”和“他”所指都是作者,用不同的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②.翘首以盼(望眼欲穿)③.司空见惯(不足为奇)18.①第一处用“我”,表现作者沉浸在回忆中,少年天真愿望至今想来依然充满趣味;②第二处用“他”,是远指,表现作者跳出回忆,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为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远去而失落感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①空,语境修饰“两棵朴树”,且是保光村的标志,可以填写形容树木高大繁茂的词语,可选“枝繁叶茂”或“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盛茂密,或比喻家族人丁兴旺,后代子孙多。“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气活力,生命力旺盛。第②空,语境中以“世界诸国”对“中东俄罗斯的石油”的需求来比喻“钓鱼竿”对“汪家竹园长竹”的需求,可选“翘首以盼”或“望眼欲穿”。“翘首以盼”,意思是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某物的出现。比喻人们期待分别久了的亲人、朋友来到自己身边的急切心情。“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急切。第③空,根据语境“今天村村种竹,就像村村种香樟树与桂花树”可知,“种香樟树与桂花树”是很常见的事,可选“司空见惯”或“不足为奇”。“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不足为奇”,指某些现象或事物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代词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一处用“我”,“那时候我会想,就是为这几蓬竹子,屁股上挨巴掌,求转轮王托生到汪家竹园,也是值得的”,这是作者沉浸在回忆中,“为这几蓬竹子,屁股上挨巴掌,求转轮王托生到汪家竹园”,少年天真的愿望至今想来依然充满趣味。第二处用“他”,“只是当日,急急如律令寻杉树权做弹弓架、削毛竹条做钓鱼竿的少年,他去了哪里?”,此时的作者已经跳出回忆,回到当下;“去了哪里?”是以一个成年的角度发问,追寻当年的自己,为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远去而失落感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气预报的气温一般指距离地面1.5米高度处的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由于百叶箱周围一般是草坪,不易反射阳光,并且箱子里不会被太阳直射,所以①__________。除气温外,影响体感温度的有三大因素,②__________。在同等温度下,湿度越大,人会感到越热;一定的风速会吹走体表散发的热量,③__________,仍会感觉比较干爽;最后是辐射因素,太阳是否直接照射到身上,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体感温度,人在阴凉里会感觉凉爽许多,而深色衣服更容易接受到辐射,同样情况下,穿深色衣物时会觉得更热。上述几个因素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湿度。湿度,即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的物理量。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叫做绝对湿度。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气压的百分比叫做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的空气。由于饱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已经达到了空气能容纳的最大值,故不再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在高温天气下,相对湿度越大,热量就不容易按时散发出去,人就容易患热射病甚至中暑,严重者甚至会死亡。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就叫做“饱和”,“饱和空气”因与此有诸多相似而得名。“饱和式救援”也源自“饱和”。请简述“饱和式救援”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测得的气温比体感温度低②分别是湿度、风速和辐射③使人即便在温度较高时20.含义:“饱和式救援”指以被救援者所需最大限度的人力或物力实施的救援。得名缘由:“饱和式救援”和“饱和”有相似之处,都有达到所需要或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的意思。21.相对湿度越大,热量就越不容易及时散发出去,人就容易中暑甚至患热射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给出的原因“百叶箱周围一般是草坪,不易反射阳光,并且箱子里不会被太阳直射”可知,这种情况之下百叶箱中的温度会比我们感受到的温度低,据此可写“测得的气温比体感温度低”;第二空,此句是后文的总领句,根据后文“湿度越大,人会感到越热;一定的风速会吹走体表散发的热量”“最后是辐射因素”可知,三大因素是湿度、风速和辐射,据此可写“分别是湿度、风速和辐射”;第三空,由“仍会感觉比较干爽”可知,前后文存在语意上的转折,且陈述对象为“人”,此处表述的内容应为温度较高之类,据此可写“使人即便在温度较高时”。【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重点词语含义和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中所给“饱和”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据此可推断出“饱和式救援”中的“饱和”也指的是救援时所使用的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的人力或物力,所以“饱和式救援”的含义就是“以被救援者所需最大限度的人力或物力实施的救援”。题干给出了“饱和空气”得名的原因,即“‘饱和空气’因与此有诸多相似而得名”,所以“饱和式救援”得名缘由也一样,同样是和“饱和”有相似之处,都有达到所需要或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的意思。【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语病有:“相对湿度越大,热量就不容易……”关联词语残缺,应为“越……,越……”,应修改为“相对湿度越大,热量就越不容易……”;不合逻辑,“按时散发出去”应为“及时散发出去”;“人就容易患热射病甚至中暑”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关系,“热射病”要比“中暑”更为严重,应修改为“人就容易中暑甚至患热射病”。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几个棋艺社的同学在讨论各种棋类游戏。小平:围棋规则公平,黑白双方轮流落子,最终输赢取决于谁的布局技巧高超。小和:跳棋规则友好,可以多方参与,往往需要互相借力搭桥才能到达终点。小明:象棋规则明了,各个棋子各擅胜场,行进路线、是否能跨越界河都明明白白。小玲:国际象棋规则灵巧,骑士没有“蹩马腿”的限制,兵走到对方底线就可以“升变”成实力更强的棋子。小智:各种棋类游戏的发明都源自生活,不同棋的规则也有相通之处。以上对话很有启示意义。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讨论主要针对各种棋类游戏蕴含的规则。其中,围棋的规则重点在于“公平”与“竞争”,由直观明了的布局技巧竞争体现输赢,无法作弊,这说明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一步步积累,而不能妄想投机取巧。跳棋的规则重点在于“合作”。跳棋需要多方参与,需要互相借力搭桥才能到达终点,也就如同我们身处于社会之中,必须要学会积极融入团队,合作共赢,才能成人达己。象棋的规则重在“规矩”与“制度”,下好象棋,必须围绕规定好的行进路线,不能越界,这说明我们在生活中要将自由限定在遵守规则的“枷锁”之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而国际象棋的规则重点则在一个“灵巧”上,这也就意味着“创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陈旧思想的桎梏,一直都能找到最新最快、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试题要求围绕材料给出的几种棋类规则,思考它们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生活与成长的感悟。试题没有明确规定只能选一种棋类去写,或必须全面涉及,写作时最好能针对一个主题,选择相应的几种相关棋类进行论述。比如,可以围绕“竞争与合作”这一组关键词去写,说明我们身处社会中,像下棋游戏一样,时时刻刻处于竞争中,对此我们应遵守竞争规则,如围棋、象棋般积极锻炼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而不是“躺平”,或者投机取巧。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眼中只有竞争,也不能把竞争视作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要如跳棋般在竞争中依存、配合、合作,谋求共利、共赢。所以,要在规则之内,即互相竞争,又互相成就,在竞争中合作,在成人中达己,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以此为本,方是健康长久发展之王道。或者也可以围绕“制度与创新”去写,说明下棋有游戏规则,我们为人处世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但同时也不能墨守成规,也要积极求新求变,在规则约束下找到通往成功的最合适、最便捷之路,就如跳棋以合作创新,国际象棋以升级角色创新。最后,可再一次以棋喻人,说明我们为人,治国,都是如此。立意:1.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在制度约束下积极创新。3.在竞争与合作的命运共同体中走向共赢。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3:25:01
页数:23
价格:¥2
大小:1.0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