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桐柏县2022-2023年春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的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之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之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持在我手中的,是一本厚重且外观色彩单调的书。居于上部的英文书名“Hyperspace”辅以平行宇宙与炫洞的概念图片,加之其四百页厚的体量,使得本书乍一看仿佛国外艰深晦涩的物理著作一般。厚重的青蓝色条带横贯书籍,顿时把我和那封面上的“平行宇宙空间”隔绝开来。这便是我拿起《超越时空》的第一感觉。翻阅未几,我竟发现小时曾读过的段落:浅浅水池中的鲤鱼在常识的宇宙中生活,“科学家”杜撰着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名词,解释着宇宙公理。忽有一日,“科学家”到了水池之外,惊诧不已,而返回后叙述经历,却遭到了群鱼的怀疑和鄙视。不知他人是否也有与我相同的感觉——在一本书中发现自己曾无意阅读过的字句段落,恰如老友重逢。从此亦知,本书一些生动通俗的段落或许早已飘落到我们童年的云彩里去了。浅浅的水池,一群曳尾的鲤鱼,倾盆大雨中浮动不定的睡莲,驻扎在我们记忆的一角,告诉我们所见所知或许不是恒常。《超越时空》作为一本经典的科学读物,其影响和内容都是超越时空的。超越时空,是加来道雄对引入高维理论进而促进未来文明发展的展望:“当未来的科学史学家书写这段漫长历史的最后一篇时,他们很可能会记录着:决定性的突破是三维或四维常识性理论的失败以及超空间理论的胜利。”我们的经验常常是不准确且具有局限性的。然而一般常识往往来自于经验,更加根深蒂固。随着人类文明以指数递率向前发展,常识不断被追问甚至被推翻。加来道雄第一句便是:“科学革命是向常识挑战。”往日之识与经验之思既不可依,便尽拿实验结论和现代仪器测出的数据为靠。可见可测方才存在,反之则是心智不可达之处,便无可奈何了。我们的科学正被潮水般的实验所绑架,在铺天盖地的数据中迷失。 宇宙是精巧的,多一分、少一分都会打破平衡,使之褪去生命之美。生命机体亦是精巧的,小到细菌摇摆的鞭毛之下,大到多细胞生物生命的整体——甚至有些生命体中精巧的部件,都是现代科技无法复刻的。反观工业文明的种种产物,纠缠且纷繁的电路,参差而剃耳的齿轮,易朽而复杂的管道……在刘慈欣、特德·姜等人的科幻作品中,高等外星文明的飞船都是完整的几何体,在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人工的痕迹,犹如宇宙遗忘在茫茫之中的几何原体。《超越时空》中介绍的“超立方体”也有同样不可思议的性质。当我们可以实现“简”的工业设计时,大抵已抛却了冗杂的器件,对自然的理解升华到单纯的美与和谐,而非“效”与“利”。加来道雄不断强调,自然规律在高维空间表达时会更加简洁而优美。世界上的一切物质纷繁复杂,物质的本原困扰了人们两千余年;众多粒子在GERM的原子对撞机中现身——这世上纷繁复杂的一切都将在高维空间溯源。根据超弦理论,这一切的物质不过都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天地宇宙间回荡着它的交响乐。书中对此有个精彩的比喻:“想想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它皮毛光滑而又美丽,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漫游,在它的天然栖息地,它的奔跑速度,奔跑动作的优美,简直无与伦比,而现在它被捕获,并且拖进动物。看看在笼子里的猎豹吧,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优雅和美丽,神情绝望、而不是原来那种精力充沛的猎豹。猎豹可以与物理规律相提并论,我们只能测量那些被拆散、且放在笼子里展出的物理规律,我们只能看到已经被剥夺了优雅和美丽的地方。”现在我们来认识物理学家眼中的高维空间:他们认为在大爆炸出现时,宇宙有十维,其中四个化为我们现在的三维和时间这个维度,另外六个纬度卷缩在一起了。他们卷缩得是如此之小,比普朗克常量还小,以至于无法被检测到。模拟宇宙大爆炸,这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下是不可能的。那这个卷缩的纬度如何理解呢?设想你在一张A4纸上沿长的方向爬动,突然之间宽的这边卷缩起来,非常之小,以至于你只能沿着你观察到的直线在行动,这样一个二维空间就卷缩成了一个一维空间。高维理论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理论,回顾历史,当机械能被物理学家解释并利用后,迅速开始了工业革命;电磁能原理被物理学家公布后得到迅猛发展,当今世界一半的产能都来自于电磁能;原子能在被物理学家研究透后,被以更快的速度运用到原子弹和氢弹上,改变了世界的进程。如果维度的原理被破译后,那释放的能量简直不敢想象,能更加迅猛地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将人类的活动范围推广到星际之间。当我们面对外敌和宇宙最终的毁灭时,比如《三体》中提到的,能够用高维的时空来进行自卫和躲避这终极的毁灭。而抛开科学而言,引入高维空间理论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幻中的平面国度、第四维幽灵,艺术中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与透视,哲学的新分支通神学,此般种种都来自第四维的影响。(摘编自“豆瓣书评”——加来道雄《超越时空》)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指的是生活在水池之外,能够理解池塘之外还有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鲤鱼。B.“科学革命是向常识挑战”中的“常识”,是指已有的实验结论和现代仪器测出的数据。 C.超立方体的“不可思议的性质”,指它简洁、完整、和谐、对称、自然的非人工的优美。D.“高维空间”理论是超越人类实验能力但是能用想象力和逻辑力推出答案的物理学理论。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超越时空》这本书的整体外观显示出书中所介绍的内容距离读者非常遥远,容易令人望而却步。B.作者在书中看到小时候曾读过的段落,欣喜地发现《超越时空》原来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C.加来道雄从高维理论源头望向未来文明,他对引入高维理论进而促进未来文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D.关于我们未来的工业设计会走向何方,作者认为刘慈欣等人的科幻作品中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启示。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宙是精巧的,我们不仅是我们自己,而是庞大而和谐的系统中的一份,我们的变化可能影响整个宇宙的平衡。B.世界上的物质纷繁复杂,但是根据超弦理论,在高维空间中一切的物质都被看成相同,都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C.如果能将人类的活动范围推广到星际之间,开发新资源,那么人类就有可能利用高维时空进行自卫和避免毁灭。D.一旦维度的原理被破译,我们能相信意识的变化发展绝不会停留于某一领域之中,其影响将会涉及到各个领域。4.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精彩的比喻,其中“笼子”和“天然栖息地”分别比喻什么?加来道雄使用这个比喻的目的是什么?5.加来道雄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体现出哪些科学思维方式?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答案】1.D2.B3.B4.“笼子”指三维实验室;“天然栖息地”指高维空间。目的:①强调了这一观点:自然规律在高维空间表达时会更加简洁而优美。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抽象的理论,体现了科普文的特点。5.①观察生活,思考,质疑,多角度、多维度看问题;②不囿于常识与经验,有革命、挑战、创新意识;③跳出可见可测的局限,想象、推理;④透过现象寻求本质,化繁为简,发现规律。【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 “生活在水池之外”错误,依据“浅浅水池中的鲤鱼在常识的宇宙中生活,……‘科学家’到了水池之外,惊诧不已,而返回后叙述经历,却遭到了群鱼的怀疑和鄙视。”鲤鱼“科学家”不是生活在水池之外。B.“是指已有的实验结论和现代仪器测出的数据”错误,依据“然而一般常识往往来自于经验,更加根深蒂固”可知“常识”往往来自于经验。C.“非人工的优美”错误,依据“在刘慈欣、特德·姜等人的科幻作品中,高等外星文明的飞船都是完整的几何体,在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人工的痕迹,犹如宇宙遗忘在茫茫之中的几何原体”可知“超立方体”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错误,依据“在一本书中发现自己曾无意阅读过的字句段落,恰如老友重逢。从此亦知,本书一些生动通俗的段落或许早已飘落到我们童年的云彩里去了”可知“恰如老友重逢”并非通俗易懂。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在高维空间中一切的物质都被看成相同”错误,依据原文“这世上纷繁复杂的一切都将在高维空间溯源。根据超弦理论,这一切的物质不过都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天地宇宙间回荡着它的交响乐”可知在高维空间中,物质是不一样的。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依据“猎豹可以与物理规律相提并论,我们只能测量那些被拆散、且放在笼子里展出的物理规律,我们只能看到已经被剥夺了优雅和美丽的地方”可知“笼子”指三维实验室;依据“众多粒子在GERM的原子对撞机中现身——这世上纷繁复杂的一切都将在高维空间溯源”可知“天然栖息地”指高维空间。目的:①依据“加来道雄不断强调,自然规律在高维空间表达时会更加简洁而优美。世界上的一切物质纷繁复杂,物质的本原因扰了人们两千余年;众多粒子在GERM的原子对撞机中现身——这世上纷繁复杂的一切都将在高维空间溯源。根据超弦理论,这一切的物质不过都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天地宇宙间回荡着它的交响乐”可知使用这个比喻强调了“自然规律在高维空间表达时会更加简洁而优美”这一观点。 ②依据“想想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它皮毛光滑而又美丽,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漫游,在它的天然栖息地,它的奔跑速度,奔跑动作的优美,简直无与伦比,而现在它被捕获,并且拖进动物……”可知这里运用“猎豹”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抽象的理论,体现了科普文的特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依据“浅浅的水池,一群曳尾的鲤鱼,倾盆大雨中浮动不定的睡莲,驻扎在我们记忆的一角,告诉我们所见所知或许不是恒常”可知要多观察生活,多思考,质疑,多角度、多维度看问题;②依据“我们的经验常常是不准确且具有局限性的。然而一般常识往往来自于经验,更加根深蒂固。随着人类文明以指数递率向前发展,常识不断被追问甚至被推翻。加来道雄第一句便是:‘科学革命是向常识挑战。’”可知要不囿于常识与经验,要有革命、挑战、创新意识;③依据“往日之识与经验之思既不可依,便尽拿实验结论和现代仪器测出的数据为靠。可见可测方才存在,反之则是心智不可达之处,便无可奈何了。我们的科学正被潮水般的实验所绑架,在铺天盖地的数据中迷失”可知要跳出可见可测的局限,想象、推理;④依据“当我们可以实现‘简’的工业设计时,大抵已抛却了冗杂的器件,对自然的理解升华到单纯的美与和谐,而非‘效’与‘利’”可知要透过现象寻求本质,化繁为简,发现规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是啊,北国的秋”一句通过感叹,点明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作者认为江南的秋“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以此对比凸显了北国之秋味如名花美酒的特点。C.作者以落蕊铺满地的视觉形象和脚踏上去的触觉感受来写秋槐落蕊,透露出欣喜、闲适而又落寞的心境。D.把秋蝉视作老百姓“养在家里的家虫”,既形象生动,又与上文的“特产”“处处”等构成了巧妙呼应。7.关于选文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否定了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的说法,因为外国的诗文里也有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B.作者认为有感觉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这是他的个性化理解。C.作者从“秋士”《秋声》等方面来谈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但他对北国之秋的感情与悲秋传统有所不同。D.作者在细腻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之后,转入议论,看似闲笔,实则在于强调“中国的秋的深味”在北方。8.赏析第三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9.“故都”即为“北平”,郁达夫为什么不用“北平的秋”为题?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A8.(1)善用修饰语,如“浓茶”“破壁腰”“尖细且长”等,准确地描写了景物的特点。(2)多用色彩词,如“碧绿”“青天”“蓝色”“白色”等,且善于将色彩描绘隐含在其他词语里,如“浓茶”“日光”。(3)妙用叠词,如“疏疏落落”“一丝一丝”,有节奏感,俏皮可爱,表达喜爱之情。(4)善用炼字,如“漏”下来的日光中“漏”字化静为动,细腻传神;如“细数”“静对”给人以悠闲惬意、眷恋之感。(5)比喻贴切,“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的形态特点。(6)长短句结合,整散句错落而有节奏感,喜爱之情溢于言表。9.(1)本文创作于1934年,正值国事危急之时。用“故都”二字,在情感上比直呼为“北平”更能表达作者对故都的深切眷恋,并由此更强烈表达作者的家国之爱。(2)本文抓住富有特点的景物,意在刻画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故都”二字较之于“北平”,在语义上包含着更为悠长的历史感、更浓厚丰富的文化意味,更贴合创作意图。【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以此对比凸显了北国之秋味如名花美酒的特点”错误。原文为“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可见“秋并不是名花美酒”。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作者否定了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的说法”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为“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可见,作者赞同“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的观点;选项中这个句子中的因果关系也是强加因果。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浓茶”“很高很高的碧绿”“青天下驯鸽”“一丝一丝漏下来的”“破壁腰”“像喇叭似的”“自然而然地”“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等为修饰语,修饰秋天天空下的特色景物,准确地描写了景物的特点。文中“碧绿”“青天”“蓝色”“白色”“淡红色”等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并且作者善于把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做成定语,隐藏在名词短语之中,自然的表现所写景物的特点,如“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等。“疏疏落落”“一丝一丝”运用叠词,形象描写秋草的稀疏、日光的清晰可见的特点,并且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俏皮可爱,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色的喜爱之情。从用字和炼字角度看,“漏”下来的日光中“漏”字化静为动,细腻传神,描写出日光从槐树叶中穿过的样子;如“细数”“静对”描写作者闲坐小院之中,细数日光,静静地看着喇叭花的状态,给人以悠闲惬意、眷恋之感。文中句子善用比喻修辞,“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把牵牛花比喻成喇叭,形象的描写出牵牛花的形状,让人读来生动形象,如在眼前。“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为短句、整句,“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相对来讲为长句,“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为散句,整个划线句长短句结合,整散句错落而有节奏感,喜爱之情溢于言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故”有旧的意思,作者曾经在北平待过一段时间,此文写于1934年,正值国事危急之时,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作者再次来到北平,写下本文,因此用“故都”二字,在情感上比直呼为“北平”更能表达作者对故都的深切眷恋,并由此更强烈表达作者的家国之爱。在语义上,“故”有旧的意思,作者抓住富有特点的景物,意在刻画自己心中对北平秋色的印象,写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故都”二字较之于“北平”含着更为悠长的历史感、更浓厚丰富的文化意味,更贴合创作意图。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乙)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B.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C.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这里属于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意是指男女双方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D.壬戌,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中的一年。这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癸亥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14.(甲)(乙)两文中张良帮助刘邦“运筹帷幄”了哪几件事?【答案】10.D11.B12.C13.(1)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14.(1)张良直言进谏,建议刘邦去向项羽请罪,稳定民心,助刘邦鸿门脱险。(2)张良献计重金贿赂秦将,成功袭击秦军。(3)劝告刘邦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首先“下邳”和“留”是地名,原句“始臣起下邳”是“始臣起(于)下邳”的省略;“与上会留”是“与上会(于)留”的省略。所以在“下邳”和“留”之后,分别断开,从而排除了ABC三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错。应为“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五种爵位,由高到低分别为公、侯、伯、子、男。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没费一兵一卒”错误,原文是“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从原文可知,“没费一兵一卒”于文无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整个句子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词,偏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2)“畔”,通“叛”,叛变;“恐”,恐怕,担心;“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松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一,甲文“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良乃入,具告沛公”“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意思是“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据此可知,张良直言进谏,建议刘邦,应该去向项羽请罪,稳定民心,助刘邦鸿门脱险。第二,乙文“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意思是“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据此可知,张良献计重金贿赂秦将,成功袭击秦军。第三,乙文“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意思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据此可知,劝告刘邦授予韩信齐王王印。参考译文:(甲)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考虑这些的?”他说:“鲰生劝我说:‘把好关口,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听的。”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说:“当然不如。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时与我交往,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你与他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吏民封存仓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第二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吧。”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他回到项羽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向项羽报告,就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攻击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乙)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后来)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王诜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注]王诜,北宋著名词人、画家。出身贵族,娶宋英宗赵曙之女蜀国公主为妻,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1079年),曾因罪贬谪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后移颍州安置,直到元佑元年(1086年),才复任登州刺史、驸马都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小雨初晴回晚照”,运用比喻的手法,“雨后初晴”,喻久谪召还,“晚照”即夕阳黄昏时分,喻人生后半场。B.“杨柳垂垂风袅袅”,化动为静,动静相生。词中有画,姿媚无限,春意盎然。C.“似此”一句将上片作一绾结,且含义深远,拉近了作者与春色迷人、富丽堂皇的园林之间的距离;又为下句铺垫,园林纵好,却已物是人非,心情索然,悲从中来。D.“坐到”一句,遥承首句,以时间之绵长,增加意境之深度,极言内心凄凉孤寂;“更应”句则省察自身,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16.名家点评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辗转之势”,请结合全词内容加以赏析理解。【答案】15.D16. ①词的上片描写了“初晴晚照”“楼台金翠”“芙蓉嫩荷”“风中垂柳”之如画美景,景物秀美,色彩流丽。但面对“无限好”的园林景致,词人却只是“心情少”,写景设色越流丽,越衬托出词人伤心怀抱之黯淡。②上片至过片(小雨……无限好),皆是乐景,清丽婉约;自“流落”句到篇终,通过叙事写人来抒发悲苦之情,结构突转,上片盎然之乐景与下片苦闷压抑之哀情形成强烈反差。笔力含婉深沉,却似有千钧之力,一落千丈之势,表达词人内心老大无成、凄苦孤寂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运用比喻的手法”错误。本词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应该是象征的手法。“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B.“化动为静”错误。本句诗写到杨柳枝一丝丝地低垂着,原是静态;在微风的吹拂下正在轻轻地摇曳,是一种动态景物的描写,即化静态为动态,并不是化动为静。C.“拉近了作者与春色迷人、富丽堂皇的园林之间的距离”错误。“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与下文重游旧时园林却物是人非相照应,故“拉近距离”表述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情感、结构的把握能力。①词的上片是在写景,可以说是一句一景。“小雨初晴回晚照”是在写初晴晚照,“金翠楼台”写了金翠、楼台这两个景物,“倒影芙蓉沼”写到芙蓉这一景物,“杨柳垂垂风袅袅”写到微风、垂柳这两个景物,“嫩荷无数青钿小”写到嫩荷这一景物,描写了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后园里格外清新、一片生机、春意盎然的景致。而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作者不禁感慨万千,触动情怀,联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官场起落,无从欣赏这样的美景,所以流丽之景反触发出伤心之情。②词的下片是在抒情。当自己“流落归来”,面对园林美好春景,本百感交集,有无限情绪,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虚,觉得“心情少”了。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作者面对春光和景物,只牵动了一种情怀,那就是人变老了。“坐到黄昏人悄悄”,独坐黄昏,以时间之长,环境之寂静来表达内心孤寂。词的上片是在写景,描写的是一幅生机、春意盎然的初晴晚照图。词的下片的第一句起过渡作用,对上片景物描写起总括的作用。这些景物描写皆是乐景。而下片叙事的部分则抒发的是内心的孤寂之情,表达了作者流落异地、老大无成之悲慨与不幸遭贬的苦闷压抑之心情。所以由乐陡然写哀,结构突转,景与情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转折极大。(三)理解性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3)“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文中不爱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为国以礼②.其言不让③.王者不却众庶④.故能明其德⑤.引壶觞以自酌⑥.眄庭柯以怡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庶”“德”“觞”“酌”“眄”“柯”“怡”“畅”“樽”“烹”“篱”“酹”“匏”。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①)。理由是喝热水后体温会上升,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②),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A,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不过B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喝常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结果发现,不管是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③),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C,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A微乎其微B出人意料C无济于事19.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②不管喝多少热水③而喝了3℃的冰水【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A处,前句有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又有“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说明影响更小,可填“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B处,前面说和热水不能提高基础代谢,而实验结果却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这让很多人意外,可填“出人意料”。出人意料:意思是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C处,此处是说喝冰水虽然能提高基础代谢,但对减肥来说却没有什么作用,可填“无济于事”。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说“关于喝水与减肥”的“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下句应与“减肥”关联,“提高代谢”似乎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由此可填: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第二空,前面说“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关键词是“喝热水”和“体温”;后句说的是“人体总是恒温的”,此处应当是说“喝热水”,而且照应“总是”,应当用“不管”之类的词语衔接,意思是喝很多热水,可填:不管喝多少热水。第三空,实验的三种水分别是“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既然“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那么“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的就应该是喝3℃的冰水,意思形成转折,用“而”衔接,可填:而喝了3°C的冰水。(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个流行词语——“破防”。顾名思义,这个词是指一个人的情绪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破防”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水冲破大堤喷涌而出,或战士冲破防线奋勇冲杀的场景。事实上,“破防”这个词最开始是一种游戏术语,是“破除防御”的简称。在游戏中,一方操控的角色可以进入防御状态,如果另一方通过打断技能或破坏装备让对手失去防御的话,这种情况就叫做“破防”。“破除对方防御”,约等于“提升对对手的伤害”。一般来说,破防值越高,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值就越大。后来“破防”被用于越来越丰富的场合。比如用于人们看到那些容易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时,“破防”意味着自己的内心受到感动;用于人们看到自己非常喜爱的事物时,“破防”可以理解成没有抵抗力;用于人们在被嘲讽后戳到了痛处,“破防”可以理解为气急败坏;,;,。 20.请简要概括“破防”这个网络流行词的特点。2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材料内容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22.人民日报客户端曾以“2022那些破防瞬间”为题对过去一年的感人时刻进行了总结。对于主流媒体在新闻标题中运用网络流行词是否合理,人们议论纷纷。对此,你是否认同?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不超过100个字。【答案】20.①简单易懂(通俗易懂);②生动形象(画面感强);③含义丰富。21.示例:用于人们看到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象时,“破防”可以理解成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用于人们看到强大的竞争对手时,“破防”可以理解成情绪陷入了沮丧。22.示例一:我认同。“破防瞬间”是对过去一年社会正能量的回顾与总结,主流媒体在新闻标题中运用类似的网络流行词,不但新颖活泼,而且是对优秀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倡导。示例二:我不认同。主流媒体有其严肃性、庄重性,需要承担规范使用、传播汉语的使命,在网络流行词的使用上应当审慎,不应只为吸引眼球在标题中媚俗。【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由第一段“顾名思义,这个词是指一个人的情绪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可得出:“简单易懂(通俗易懂)”。②由第一段“‘破防’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水冲破大堤喷涌而出,或战士冲破防线奋勇冲杀的场景”可得出:生动形象(画面感强);③由第二、三段“‘破防’这个词最开始是一种游戏术语,是‘破除防御’的简称”“后来‘破防’被用于越来越丰富的场合”可得出:含义丰富。【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续写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是阐述“破防”被用于越来越丰富的场合,也就是用具体内容阐述“破防”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然后分析句式特点,由划线句可知,采用句式为“用于……时,‘破防’可以理解成……”。破防”形容一个人情绪失控,异于平常;任何情绪都可能使人“破防”,如愤怒、悲伤、尴尬、震撼、沮丧、感动甚至快乐等。然后给出具体语境,如看到运动员为国争光、看到自己的努力又一次失败等均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新闻评论的能力。要明确话题是“主流媒体在新闻标题中运用网络流行词是否合理”,首先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认同或不认同,然后分点给出理由。 如认同,可从内容角度明确“破防瞬间”都是正能量,主流媒体使用能够达到积极倡导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作用;可从效果角度分析,“破防”新颖活泼,更接地气,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如不认同,可从主流媒体的“身份”角度分析,更应该严肃、庄重,不能为博眼球吸流量而媚俗;从语言规范角度,强调主流媒体应该规范使用汉语,谨慎“追风”。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救亡图存的年代,青年一代发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号角。在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成为引领青年人拼搏的号角。在改革开放四十四周年之际,青年人又发出了“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时代口号。材料二青年,肩负国家使命;国家,赋予青年重任。青年,生于乱世,当横刀立马,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生于治世,当尽心竭力,为民谋幸福,为国求发展;生于盛世,当不负时代,为国为民书写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灼灼应节舞“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当我们深情吟唱这首《中国共青团团歌》时,是否热血激荡,神思翩飞,仿佛回到了100年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时的情景?那时,五四青年,觉醒一代,他们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他们也想如我们一样,在美丽的象牙塔里求学。然而,山河破碎,战乱频仍,偌大中华,“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青年团员们,他们走出书斋,将自己火热的青春,融入到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身处百年之后盛世中国的我们,无法跨越时空,遇见他们,但我们从历史、从书本、从影像看见他们年轻的模样和壮美的青春。他们是和刘和珍一样的进步青年,追求真理,为民请命,血荐轩辕;他们是北大的演讲社团,走上北平街头,开启民智,唤醒同胞,使国人不再是愚弱的黔首,使几千年华夏之邦,不再沦为“沙聚的奴隶之邦”;他们是大革命、北伐中铁军中的青年团员,身先士卒,殒身不恤;他们是长辛店的宣讲队员;他们是省港大罢工中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青年学生;他们是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旅欧青年团员…… 这些青年团员,就是当时中国的未来,也是今日中国的先驱。他们中不少人后来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百年历史沧桑,青春永远共情。古老中国,永远有人正年轻,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中国,才有我们今天的盛世中华。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青年们接过并高擎着五四青年团员的火炬,赓续五四青年精神,以“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将青春写在中华大地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们青春赴戎机,只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岁月静好,山河无恙;“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他们是年轻的第一书记,将才华写在大地山河之上,行以致知,砥砺青春;雪落无声,人间有情,“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他们是青年志愿者,是“移动的雕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剑光寒定九州,纵身一跃而水波不兴,百步穿杨如辕门射戟……他们是奥运健儿,怒放青春之花。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岂能轻年少。在这个伟大的国度,美好的时代里,我们的灼灼青春,也应像他们一样应节而舞,方能不负峥嵘岁月稠,此生无悔入华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则,为复合型材料。材料一指出在不同的年代,青年人有不同的口号,但口号中可以看出青年人肩负使命,勇担重任的豪情。材料二指出,青年人肩负国家使命,国家也赋予青年重任。在不同的时代,青年人有不同的任务。两则材料共同话题就是“青年使命”。首先根据材料“青年,肩负国家使命;国家,赋予青年重任”可以把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使命,国家才会日益繁荣。国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全国人民的“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能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国家才能长盛不衰!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年轻人欲求有所作为,单凭个人打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当下的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需要各类优秀人才,而年轻人也需要国家提供的优质发展平台,相互成就共铸辉煌。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舞台飞速成长。最后,结合材料,还可以进一步联想思考,一个人最好的成就自己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因为自己的人生规划与国家的发展路径完美吻合。年轻人只有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才能求得个人和国家的同步发展。新时代的中华大地,是青年书写青春的热土,个人、国家目标一致,个人梦中国梦共成现实。 “青年使命”这一主题多年来在高考作文中频频出现,反映出“青年使命”这一话题的大热。本题写作着眼于“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所以写作立意角度很多,但必须结合两则材料,结合我们的时代生活,体现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写作时,可以在首段明确观点:肩负时代重任,铸就辉煌人生。主体部分可以安排成分论点并列的形式:分论点一,立足本职,扎实努力;分论点二,胸怀大志,报效祖国;分论点三,磨难坎坷,矢志不渝。可以用一些经典素材做论据,增强说服力。最后,结尾处再点明观点,照应开篇。立意:1.青年勇于担当,国家才能赢得未来。2.青年人与时代同频同步,国家才能日新月异。3.有使命感有责任心,年轻人才能有更大作为。4.置身于国家的舞台,方能演绎出人生的精彩。5.肩负时代重任,铸就辉煌人生。6.新时代造就新青年,新青年铸就新辉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02:0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681.3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