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自2003年至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一个个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事迹构成了国人的感动支点,在电视领域和社会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感动中国》以年度社会记忆为底稿,发端于传统主流媒介,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特别是大量受众分流到音视频网站、贴吧论坛、“双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后,历年评选出的获奖者都会引起关注和热议。据统计,由央视新闻发起的2018年“感动中国”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讨论量达到60多万。媒介本身是一个冰冷的传播工具,但由于情感的加持让人物焕发人性的光彩,给其带来蓬勃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新媒体平台,《感动中国》不仅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也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大数据监测软件得出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感动中国》的正能量故事和获奖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吸引并打动了广大受众,其在社交网络平台情感分布中,正面情感占803%。对于传播主体而言,关注典型人物往往是从理念开始的,对其赋形后寻找合适的载体,予以突出展示。而对于受众而言,最先接触到的是具象的展示,从人物事迹到情感体会、精神领悟,直至把握传播者的意图。在主流媒体主动进行议题设置的推动下,《感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情感冲击波,最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改编自《大数据视域下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传播效果分析》)材料二: 报道典型人物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具有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时代楷模”,在他们身上展现了很多平凡人物“不平凡”的闪光点,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人物自身、人物社会实践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典型人物价值内涵也有丰富的解读与阐释方式。因此,典型人物报道既要坚持挖掘人物价值的先进性,提炼人物内涵中的时代主流精神和主导价值框架;又要让人物价值内涵有一定的开放性,敞开讨论的空间,激发受众参与人物形象建构、意义解读与情感共鸣。新华社刊播的报道《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将主人公的精神内涵提炼为“本色人生”。无言的“本色”,成为“不忘初心”党员形象的光辉写照;同时,“本色”人生的意涵丰富,也为广大读者从自身角度去解读人物内涵留下充足空间。人物价值的内涵,往往通过人物品质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来体现。品质是人物形象的骨架,展示人物思想意义、精神境界。但是如果只注重品质,忽略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挖掘,人物形象就容易流于呆板、平面,不够丰实、立体,甚至变成观念和思想的单调图解。因此,再现富有意味、展示人物性格面貌的个性化事实,充实人物的血肉,有助于丰富人物内涵。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政治话语资源是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核心话语资源,但过度政治化,会带来宣传灌输意味浓厚、人物形象人为拔高等弊端。政治话语资源只是画龙点睛式地展示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内涵,从政治高度对报道主题进行引导和启发,达成政治话语“量少质高”的效果,应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相关领域专业话语、传统文化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资源,让各类丰富的话语相互对话,形成合力;展现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天津津云客户端推出的短视频专题报道《“无胆英雄”张伯礼》,以张伯礼的“身边人”作为消息来源,从不同话语体系,包括医疗专业话语、中医的传统话语、政治话语、日常生活话语等入手,塑造了主人公的立体形象。注意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采用诗性与激情的叙述风格,试图以语言的力量拉满情感的报道方式,在过去的典型人物报道中曾经盛行一时,至今余绪犹在。此类报道方式的问题在于事实不够严谨客观,情感缺乏可靠的事实逻辑,流于肤浅和浮夸。纪录片《生命缘·永生》,实现了严谨客观的事实与沉静深刻的情感有机结合与动态互补,成为典型人物报道话语创新的样本。以严谨的事实与客观的叙述凸显情感力量,纪录片《生命缘·永生》节目组通过长时间的跟拍,收集丰盈的事实,并从事实中按照合理逻辑挖掘富有意味的人物故事。面对经历生死难关考验的人性故事,该片没有落入“编情”和“矫情”案白,而是实施了基于客观框架的问接、克制与受限的情感表达实践,达成了“自然化”的情感动员效果,片子不用镜头和旁白渲染情感,而是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用精心挖掘的患者个体故事,激发情感和主题上的共鸣,收到了良好传播效果。(摘编自《新语境中先进人物报道的话语创新》,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2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坚持时间长,在电视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B.由“感动中国”话题的阅读量、讨论量之巨,可看出获奖者往往会引起关注和热议。C.传播主体与受众关注典型人物的方式不同,前者从具象展示开始,后者从理念开始。D.与传统人物报道相比,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个角度的创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感动中国》能举办20届而长盛不衰,就在于电视媒体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B.在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的多维度创新中,“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最为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C.典型人物价值的内涵有着丰富的解读与阐释方式,往往通过人物品质的揭示或者人物性格的塑造来体现。D.《生命缘·永生》能成为话语创新的样本,在于在报道方式上实现了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观点的一项是()A.《“凡人”李保国》通过诸多个性化事实,展现李保国朴素、率真、“杠劲儿”、“冲”的性格特征,塑造了兼具深度、厚度和个性的时代先锋形象。B.纪录片《生死金银潭》用白描的手法,展示武汉金银潭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的日常和生死瞬间,表现了普通医护人员的艰辛与温情。C.煤体报道喀什75岁老人潘玉莲时,结合她二十多年的无偿辅导,挖掘出地身上人性的温情元素,用带情感带温度的表达,给受众传递了典型人物的真善美。D.《时代楷横——李桓英》聚焦于李恒英在麻风病防治中的贡献与付出,只在节目临近结尾时从政治角度指出,在她看来,入党和科研都是追求真理。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报道典型人物时,如何才能做到让人“感动”?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述。【答案】1.C2.D3.D4.①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总体上是先总后分。②首段提出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然后从人物价值内涵、话语体系、事实与情感关系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三个维度之间是并列关系。5.①精选报道内容:要讲述正能量故事,展现其“不平凡”的闪光点,挖掘和展示其独特个性,使之丰实、立体,有血有肉。 ②整合话语资源: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话语资源,与政治话语资源结合并形成合力,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③重视叙述风格:报道时既需要情感加持,使其焕发人性的光彩;又要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前者从具象展示开始,后者从理念开始”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对于传播主体而言,关注典型人物往往是从理念开始的,对其赋形后寻找合适的载体,予以突出展示。而对于受众而言,最先接触到的是具象的展示,从人物事迹到情感体会、精神领悟,直至把握传播者的意图”可知,前者从理念开始,后者从具象展示开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在于电视媒体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错误,以偏概全。还有“获奖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人物事迹、精神领悟”等。B.“……最为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人物自身、人物社会实践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典型人物价值内涵也有丰富的解读与阐释方式”可知,原文只是说“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人物自身、人物社会实践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没有说“最为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C.“往往通过人物品质的揭示或者人物性格的塑造来体现”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人物价值的内涵,往往通过人物品质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来体现。品质是人物形象的骨架,展示人物思想意义、精神境界。但是如果只注重品质,忽略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挖掘,人物形象就容易流于呆板、平面,不够丰实、立体,甚至变成观念和思想的单调图解”可知,原文说的是“人物价值的内涵,往往通过人物品质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来体现”。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只在节目临近结尾时从政治角度指出,在她看来,入党和科研都是追求真理”是“画龙点睛式地展示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内涵,从政治高度对报道主题进行引导和启发,达成政治话语‘量少质高’的效果”,属于政治话语体系,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 另外三个选项缺少政治话语的内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六段,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2、3段是一层,从“人物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4、5段是一层,从“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6、7段是一层,从“注意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因此,材料二论证的思路总体上是先总后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精选报道内容:结合“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时代楷模’,在他们身上展现了很多平凡人物‘不平凡’的闪光点,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但是如果只注重品质,忽略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挖掘,人物形象就容易流于呆板、平面,不够丰实、立体,甚至变成观念和思想的单调图解。因此,再现富有意味、展示人物性格面貌的个性化事实,充实人物的血肉,有助于丰富人物内涵”可知,要讲述正能量故事,展现其“不平凡”的闪光点,挖掘和展示其独特个性,使之丰实、立体,有血有肉。整合话语资源:结合“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应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相关领域专业话语、传统文化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资源,让各类丰富的话语相互对话,形成合力;展现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可知,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话语资源,与政治话语资源结合并形成合力,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重视叙述风格:结合“面对经历生死难关考验的人性故事,该片没有落入‘编情’和‘矫情’案白,而是实施了基于客观框架的问接、克制与受限的情感表达实践,达成了‘自然化’的情感动员效果”可知,报道时既需要情感加持,使其焕发人性的光彩;结合“片子不用镜头和旁白渲染情感,而是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用精心挖掘的患者个体故事,激发情感和主题上的共鸣,收到了良好传播效果”可知,又要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宝黛共读《西厢记》曹雪芹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玩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贴,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又名《莺莺传》《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个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也有仍借用唐传奇《会真记》旧名去称杂居本的。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将茗烟买来的书藏起来看,说明他对封建礼教并不完全认同,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B.宝黛二人都对《会真记》爱不释手,反映了两人思想情趣相投,也为小说后面的情节作铺垫。C.“以蹙非蹙”“似睁非睁”两个词写出了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后那种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D.小说通过宝黛共读西厢时的感受和对话,揭示了其二人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爱慕之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2段对落花的描写,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反衬出宝黛爱情的纯真美好,也为后文宝玉撂花、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 B.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部分,颇能吸引读者。C.黛玉形象随宝玉出场和离场而变,前写黛玉见宝玉尽是“笑”,后写黛玉因宝玉离去独自“愁”,情节安排巧妙而有深意。D.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有助于刻画人物,戏文本身的缱绻缠绵、典雅隽永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8.选文中的黛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作者分别主要采用哪些方法来刻画这些特点?9.试比较宝玉和黛玉两种葬花方式及其传递思想感情的不同。【答案】6.C7.A8.①美丽纯洁。宝玉借“倾国倾城貌”的词句打趣黛玉,侧面表现了黛玉的美貌。通过语言描写,建议宝玉不要将花撂入水中而应埋入土中,表现了她的本性纯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怜惜。②聪慧有才。读《西厢记》只管出神,感触深并默默记诵,笑言宝玉自己可以一目十行,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说明她聪慧有才。③敏感自尊。似蹙非蹙的眉、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她唯恐自己寄人篱下,被人看轻“欺负”的敏感自尊心理。④多愁善感。黛玉读《西厢记》之后,听到《牡丹亭》的唱词,联想到古人伤春惜时之句,于是感青春叹孤独,自伤身世命运,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黛玉的多愁善感。9.①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抖在池内,使花瓣随水流去。宝玉的方式传递出对生命的爱惜。②黛玉:扛着花锄,带着花囊、花帚,以土掩埋,不然花瓣被外面的污水糟蹋。黛玉希望保有生命的洁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C.“出了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后那种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心理分析错误。似蹙非蹙”“似睁非睁”这两个词描写出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情话后,心里在乐,而表面却装出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反衬出宝黛爱情的纯真美好”错误。应为正衬。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文中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借“倾城倾国貌”的词句打趣黛玉,侧面表现了黛玉的美貌。“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采用语言描写,写黛玉建议宝玉将落花掩埋起来的情节,表现了她的本性纯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怜惜。由此可知林黛玉的美丽纯洁。②文中“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说明她聪慧有才。③文中“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可知,似蹙非蹙的眉、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她唯恐自己寄人篱下,被人看轻“欺负”的敏感自尊心理。④文中,宝玉和黛玉两人看完书,宝玉用“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逗弄她,黛玉听了娇羞难耐,面带嗔怒,黛玉感觉宝玉用世人视作禁书的话来评价自己,这是对自己的冒犯和亵渎,说到宝玉欺负她,又由“欺负”一词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寄人篱下”之感,因此就“眼睛圈儿红了”。与宝玉玩笑时就“眼圈红了”,可见林黛玉多愁善感。还有后文黛玉看西厢戏文之后,听到《牡丹亭》中的曲子“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引发她的感叹,以及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这些古人所写的伤春惜时的诗句,更引发她的感慨,再联系自己的身世,青春愁闷,孤独伤感,于是觉得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听戏文就能联系到自己的身世,“眼中落泪”,由此也可见林黛玉多愁善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中人物情感的能力。文章描写宝玉:“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花朵,只得兜着那花瓣,抖到池内,使花瓣随水流去。这里体现了宝玉对生命的理解和爱惜。 文章描写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黛玉还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文中黛玉扛着花锄,带着花囊、花帚,以土掩埋,不让花瓣被外面的污水糟蹋。由此可知黛玉希望保有生命的洁净,拒绝任何妥协,对待生命的态度比宝玉更绝对一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谓宓子贱①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惜乎!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禄少,鬻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也?”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禄虽少,鬻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节选自《说苑·政理》)【注】①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在今山东菏泽单县)宰,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九矣。”②袭:杂杏,纷杂繁多。③鬻:养,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B.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C.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D. 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之不可测也”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的“度”字含义不同。B.“何得何亡”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C.“以是学不得明也”与“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D.“斯焉取斯”与“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如何治理地方的问题上,孔子认为能够让当地品行贤德的人参与到治理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B.孔子教育宓子贱说,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并以高山和深渊为喻,说明做官的道理,宓子贱谦虚地接受了孔子的教导。C.孔蔑与宓子贱一同做官,孔子问他做官的得失,他抱怨说做官使他毫无所获,孔子认为孔蔑没有君子之德,便不高兴地离开了。D.孔子问宓子贱做官得失时,密子贱认为在单父为官时只有得没有失,于是孔子赞赏宓子贱具备君子之德,值得学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14.请结合文本,谈谈宓子贱为官成功的原因。【答案】10.D11.B12.C13.(1)公事虽然繁忙,但在夜里常去悼念死者和照看病人,因此朋友更加亲密了,这是所得之三。(2)(我)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14.①能够团结群众,关爱百姓。②能够虚心求教,招揽贤人。③崇尚德行仁义。④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子说:“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有三人,能够用来教育人民尽孝道了;当作兄长一样对待的有五人,能够用来教育人们敬爱兄长了;结交朋友十一人,能够以此教育人们互相学习了。这些是中等的善行,中等阶层的人会亲附,但是还不够。” “父事三人”与“兄事五人”“友十一人”属于句式相同的并列结构,排除BC;“友十一人”中“十一人”修饰“友”,联系紧密不分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度之不可测也”中“度”意为“测量、衡量”,“度我至军中”中的“度”意为“估计”。句意:计量摸不到底/估计我回到了军。B.错误。“何得何亡”中的“亡”意为“失去”,“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的“亡”意为“使……灭亡”。句意: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如果灭亡郑国对你有好处的话。C.正确。“以是学不得明也”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以”均表示“因为”。句意:因此学习不能够明白领会/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D.正确。“斯焉取斯”中的“焉”意为“何处,哪里”,“风雨兴焉”中的“焉”意为“在这里”。句意:这个人是从哪里学到的这种品德呢/风雨从这里兴起。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孔子认为孔蔑没有君子之德”无中生有。由原文“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孔子不说,而复见子贱……”可知,孔子听到孔蔑做官后只有失而没有得,只是不高兴地离开了,文中并没有提及孔子认为孔蔑没有君子之德。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夜”,名词做状语,连夜;“吊”,悼念,慰问;“益”,更加;“所得者三也”,判断句。(2)“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者,……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①原文中宓子贱说“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意思是宓子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百姓的父亲,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的子女,抚恤所有的孤儿并为百姓的丧事而哀痛。由此可知宓子贱能够团结群众,关爱百姓。②原文中宓子贱说“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意思是 此地百姓中比我贤明的有五个人,我侍奉他们,他们都教给我怎样从政治民的方法。由此可知,宓子贱能够虚心求教,招揽贤人。③原文中,孔子的话“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这是从侧面烘托宓子贱崇尚德行仁义,是鲁国的君子。④在孔子问及做官得失时,他阐述了“三得”,即:当初记诵的文章,现在实践并推行它,于是学习的东西一天比一天明白,这是所得之一;俸禄虽少,可稠粥还能供给内外亲戚,因此亲戚一天比一天亲近,这是所得之二;公事虽然紧张,夜里常去吊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一天比一天亲密了,这是所得之三。可知,宓子贱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参考译文:孔子对宓子贱说:“你治理单父得到众人的好评,告诉我你是靠什么做到这一步的。”子贱说:“我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百姓的父亲,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的子女,抚恤所有的孤儿并为百姓的丧事而哀痛。”孔子说:“不错,但这只是小的善行,能使平民亲附,但还不够。”子贱又说:“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有三人,当作兄长一样对待的有五人,所结交的朋友有十一人。”孔子说:“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有三人,能够用来教育人民尽孝道了;当作兄长一样对待的有五人,能够用来教育人们敬爱兄长了;结交朋友十一人,能够以此教育人们互相学习了,这些是中等的善行,中等阶层的人会亲附,但是还不够。”子贱说:“此地百姓中比我贤明的有五个人,我侍奉他们,他们都教给我怎样从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说:“要想使自己成就大事业,关键就在这里了。从前尧、舜清心寡欲放下架子,来观察、了解天下,致力于招揽贤人,推举贤人,这是各种福祉的根本,可惜啊!子贱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子贱所治理的地方很大,他在政绩方面将会是尧、舜的后继者了。”宓子贱将要作单父县令,向孔子辞行。孔子说:“不要一下子拒绝,也不要一下子肯定。肯定则可能失误,拒绝则可能闭塞。要像高山一样,仰视看不到顶,像深渊一样,计量摸不到底。”宓子贱说:“说的太好了,怎敢不听从您的教导!”孔子的弟子当中有个名叫孔蔑的,与宓子贱同时在做官。孔子经过孔蔑处,问他说:“自从你做官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孔蔑说:“自从我做官后,没有得到什么,但失去的却有三种,这就是:公事缠身,所学的知识怎能得到温习?因此学习不能够明白领会,这是一失;俸禄太少,稠粥还不足够供给内外亲戚,亲戚日益疏远了,这是第二失;公事繁忙紧张,不能去吊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日益疏远了,这是第三失。”孔子不高兴,又前去见子贱,说:“自从你做官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子贱说:“自从我做官后,没有失去什么,却得到了这三样:当初记诵的文章,现在实践并推行它,于是学习的东西一天比一天明白,这是所得之一;俸禄虽少,可稠粥还能供给内外亲戚,因此亲戚一天比一天亲近,这是所得之二;公事虽然紧张,夜里常去吊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一天比一天亲密了,这是所得之三。”孔子评价子贱说:“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个人是从哪里学到的这种品德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阮郎归·来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中,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注】①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掌刑狱。②《招魂》:《楚辞》中屈原的名篇,诗人期待着怀王灵魂归来,希望顷襄王振兴楚国,报仇雪恨。③杜甫《奉赠韦左丞大二十二韵》“纨袴饿死,儒冠多误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写景,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B.上阕第四句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转忧为喜,气氛也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C.下阕追忆往事,老友重逢,感慨今昔,于对比中凸显了如今儒雅从容的潇洒风度。D.词人认为自己沦落到如此憔悴落魄的境地,应该是因为自己是个儒生。16.本词中“挥羽扇,整纶巾”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所指对象和表达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对象不同:辛词“挥羽扇,整纶巾”所指为词人自己,苏词中“羽扇纶巾”所指是周瑜。②情感不同:辛词借之刻画自己青年时期的风流潇洒和飒爽英姿,抒发了青春少年的意气风发和豪迈气概;苏词借之表现周瑜儒雅风流、指挥若定的气度,表达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于对比中凸显了如今儒雅从容的潇洒风度”错误。应是凸显了如今的“憔悴”,“儒雅从容的潇洒风度”是过去。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对象不同:辛 词“挥羽扇,整纶巾”,指词人自己。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暗指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的是周瑜的形象。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情感不同:辛词中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挥羽扇,整纶巾”抒发了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和豪迈气概。苏词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苏轼自己却是“早生华发”,壮志难酬。苏词中“羽扇纶巾”表达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的两句是“____,_____”。(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答案】①.为国以礼②.其言不让③.位卑则足羞④.官盛则近谀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卑”“羞”“盛”“谀”“萧”“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80年代末,戏曲依然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在中国的乡村,看戏如过节一般隆重。戏台上的一唱一吟、一招一式都是中国人独有的乡愁美学。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有关部门尽管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为年轻一代,尤其是大众所青睐。如今,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疫情期间,戏曲演员用个人账号发视频、开直播,对着手机屏幕唱戏,获得了广泛关注,收获了巨大流量。有不少年轻戏曲人,一鸣惊人,一夜成名,戏曲直播所产生的流量,让戏曲演员有了存在的价值,更增加了文化自信。从露天演出到勾栏瓦舍,再到现代化剧场,戏曲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况且,戏曲如今已然处于大众娱乐的边缘,能通过直播收获更多受众,展现戏曲之美、之魅,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成功吗?对此现象,也有人_①_,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一味迎合观众、娱乐至上,过度曝光和商业化,失去了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__②__。明珠蒙尘难放亮,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吸引更多人来看戏,让更多人爱看戏,已经成为戏曲传承的__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迷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与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C.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等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D.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答案】18.①不以为然②墨守成规③当务之急19.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尽管有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为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青睐。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前面是肯定采取直播方式展现戏曲之美,之魅,而此处是不同的看法,结合后文“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一味迎合观众、娱乐至上,过度曝光和商业化,失去了艺术家的尊严”可知,他们不认同前面的观点,认为这样做不对,可填“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第②处,前面说“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说明此处要表达“遵循传统”但不能被传统束缚住,或者不能不与时俱进,可填“墨守成规”。“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第③处,“如何吸引更多人来看戏,让更多人爱看戏”是戏曲传承当前最急迫,最需要做的事,可填“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四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一句中,“在”缺少中心词与之搭配,应在“浪潮”后加“中”;二是语序不当。前句主语是“有关部门”,后句主语是“戏曲”,前后句子的主语不是同一个,关联词语“尽管”应放到“有关部门”前面去;三是成分赘余。前面有“为”,“所”字要删掉。四是语序不当,应先说“大众”再说“尤其是年青一代”。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迷失”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讽刺或反语。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数百种细胞和信号分子组成,由大约8000个基因控制,错综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是我们身上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复杂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_____①_____,这正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人的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免疫衰老?这与一个事实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_____②_____。问题最严重的是一类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这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它们构成了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当它们发现入侵者,______③______: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洒致命的化学物质;或者自杀性地把自己抛出、像网一样把敌人缠住,使其动弹不得、直至死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长的中性粒细胞虽然仍能发现入侵者,但在追捕时,却像喝醉酒的士兵一样横冲直撞,胡乱开火。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降低了防御的速度和效率,使入侵者有更多的时间站稳脚跟:另一方面,胡乱开火造成的误伤引发了蔓延全身的慢性炎症。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①免疫系统也逐渐衰老②一些免疫细胞开始出现问题③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22.比喻,拟人。把中性粒细胞比作“网”,将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体的过程拟作与敌人厮杀并同归于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免疫系统中的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守住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的。【解析】【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句“这正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人的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免疫衰老?”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下降,故补写内容为“免疫系统也逐渐衰老”。第二空,根据前句“为什么会发生免疫衰老”可知,此处是解释免疫衰老的原因;再根据后句“问题最严重的是一类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这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可知,此处是说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免疫细胞开始出现问题,所以补写内容为“一些免疫细胞开始出现问题”。第三空,由后句中“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洒致命的化学物质;或者自杀性地把自己抛出,像网一样把敌人缠住,使其动弹不得,直至死去”可知,补写内容与前句是总分关系,内容上是说免疫细胞清除有害的病原体的三种办法,可以补写内容为“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或者自杀性地把自己抛出,像网一样把敌人缠住”中“网”是喻体,“中性粒细胞”是本体,把中性粒细胞比作“网”,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自己抛出”“把敌人缠住,使其动弹不得,直至死去”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中性粒细胞人格化,将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体的过程拟作与敌人厮杀并同归于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免疫系统的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守住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加来道雄提到,引领自己走进科学大门的,是对“童年两件趣事"的好奇:一是对鲤鱼世界的无限遐想;二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主要途径是大量筛选、大量实验和灵感,她敢于试错,即使屡屡受挫,却从不言弃,终得成功。《说“木叶”》中林庚善于发现、感受生活的有趣,他在熟悉的诗句中创造性地发现了“树叶”与“木叶”的区别,从而写下了这篇文艺名作。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三则。材料一写《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加来道雄因为好奇走上了对物理的研究道路。在这里,好奇心会引导人们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从而促进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材料二写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主要途径是大量筛选、大量实验、捕捉灵感、不怕试错,在这里,强调勤奋、灵感和执着助人走向成功。材料三写林庚之所以能写出《说“木叶”》,源于其善于发现、感受生活的有趣,在这里,强调对生活充满热爱、善于发现生活的有趣能带来创造性成果。通观三则材料,相同点是都强调了好奇心、乐趣对取得成功所起到的作用,相异点在于,有的还强调了勤奋、坚韧的重要性。写作时,我们可以围绕着“好奇心”“乐趣”对创造性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这议论点展开论述,然后辩证分析,只有“好奇心”“乐趣”还不够,还需要佐以勤奋、坚韧等优秀品质。考生可以这样构思:开头有材料引出拥有好奇心很重要这一观点。接下来,强调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此处可以采取举例论证: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对日常现象的好奇。然后指出,好奇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瓦特的好奇心,就没有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工业革命就会推迟;没有哥白尼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太阳中心说”的提出,黑暗的中世纪就会延长若干年。然后,辩证分析,有了好奇心,还需要有勤奋、坚韧来做保障,方能把兴趣、好奇转化成真正的成果。立意:1.以好奇之心,启求真之路。2.乐趣为先导,勤奋来护航。3.永远好奇,永远热爱,永远坚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01:4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678.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