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上)高2026届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展现了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也必须看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首先,西方物质主义作为一种以拥有财物多少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通过市场经济以及网络媒介等载体,影响着青年的精神世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一方面,物质主义利用市场的逐利性诱发拜金主义现象。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容易把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准则泛化到其他生活领战,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这不仅消磨了青年人的艰苦奋斗的意志,也腐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物质主义通过物质的占有欲催生享乐主义行为。特别是在各种资本平台和算法推送的影响下,加上直播带货和流量明星的示范效应,一些青年人沉迷于超前消费、炫耀攀比而不能自拔。新时代还要提防青年群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淡化。青年一代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磅礴伟业之中,做到既为青春添彩也为国家增光。另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家庭社会责任缺失。青年一代很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部分青年易养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和生活方式,缺乏感恩的心理和对家庭的责任。面对社会,一些青年可能会缺乏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碰到困难、挫折不敢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丢掉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无数的事实表明,青年一代在青年时期要涵养家国情怀,让青春在家国担当与责任奉献中熠熠生辉。 历史虚无主义也对青年人的历史认知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写青年的历史认知,消解历史自信的理性认识基础。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前提,用实事求是、全面发展、辩证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变青年的历史认同,侵蚀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学习历史,不仅要求真,培养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也要让历史启示现在和未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个意义上,历史认同是增强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青年人坚定历史认同,就能从历史事件中明白历史道理: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感受人格的魅力、精神的力量,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因此,要高度重视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引导广大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摘编自龙柏林《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材料二:社会思潮对青年产生的分化效应,若不能及时发现与应对,则有可能导致青年群体心理极化、思想分化、行为异化,在青年群体中产生离心力,对社会发展产生破坏力。有效应对并消除这些负面效应,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在心理疏导中凝聚青年。要消解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心理的分化,抵制错误思潮对青年的心理侵蚀,就需做好青年的心理疏导工作。一要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二要培育青年良好的社会心态,警惕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心理攻势,引导青年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思想引导中凝聚青年。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引导青年科学鉴别和理性对待社会思潮,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让青年守住信仰、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一要引导青年科学鉴别社会思潮。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样态与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和主流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和价值标准,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当前,尤其要引导青年理性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使他们认清这些思潮的错误本质和政治意图。二要在引领中强化青年的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抵御错误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分化与瓦解,不断巩固和加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关系时,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作为指导,就会产生各种思想与行为偏差。 在政治引领中凝聚青年。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一旦为青年群体所掌握,就会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反之,错误的社会思潮一旦影响青年的思想与行为,就会产生社会离散力与破坏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引领,不断强化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凝聚,并使之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一要在政治引领中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当前,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迷惑性,但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潮。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政党观。二要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整合青年力量。我们在增强青年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做好对青年的政治吸纳与政治引导工作,通过青年群体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的社会行动整合青年的政治力量,发挥青年的政治作用。在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应对社会思潮对青年社会行为的分化,关键在于激发青年的使命担当意识,在青年群体中凝聚起积极有为、勇于担当、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共识。(摘编自杨威《在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中凝聚青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时代青年虽有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群体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挑战。B.受物质主义影响,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由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准则,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C.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增强青年群体凝聚力。D.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和迷惑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谈化以及家庭、社会责任感的缺失。B.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C.只要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就能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D.社会思潮的传播样态与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所以要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力。3.下列做法,不能实现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一项是()A.建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横向整合机制。B.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中。C.任意评说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D.集体观看纪念抗战胜利庆典仪式。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意识形态,但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加以分析。5.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如何实现“少年强则国强”这一理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C3.C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有西方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在社会思潮的分化中应加强对青年的引领,主要阐述在心理疏导、思想引导、政治引领、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5. ①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的引导,引导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②加强对青年的心理、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混淆程度,原文是“容易把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准则泛化到其他生活领域,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只是一种可能性。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说法绝对,“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不是“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的前提条件。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会导致一些青年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不能实现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结合“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首先,西方物质主义作为一种以拥有财物多少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通过市场经济以及网络媒介等载体,影响着青年的精神世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新时代还要提防青年群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历史虚无主义也对青年人的历史认知造成了不良影响”可知,侧重阐述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有西方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结合“社会思潮对青年产生的分化效应……有效应对并消除这些负面效应,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在心理疏导中凝聚青年”“在思想引导中凝聚青年”“在政治引领中凝聚青年”“在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侧重论述在社会思潮的分化中应加强对青年的引领,主要阐述在心理疏导、思想引导、政治引领、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要高度重视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引导广大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可知,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的引导,引导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结合材料二“有效应对并消除这些负面效应,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在心理疏导中凝聚青年”“在思想引导中凝聚青年”“在政治引领中凝聚青年”“在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可知,要加强对青年的心理、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滚烫的土地阎秀丽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山边子,还能富了?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那你就去呗。”“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7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你得信得着这儿”,这既有对土地的信任,又有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独到的处世哲学。D. 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两次使用,意蕴深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多处描写到秋阳,表现天气的炎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爹的形象,同时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B.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C.小说写张老歪与爹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土地都饱含深情,但认识不同,衬托了爹对人与土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说主题。D.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看法的转变。8.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答案】6.D7.A8.①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②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③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9.①连缀全文情节。“抡镐头”这一细节,把全文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清晰完整;②丰富人物形象。这一细节反复出现,突出爹拼力开荒劳作的场景,意在表现爹对土地的痴迷热爱和执着坚守;③深化小说主题。最后写娘扛着镐头和我从爹手里接过镐头劳作的情景,表现出我和娘理解了他对土地的痴情,暗示这种对土地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包含着对爹的怨恨”错误。由后文“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可知,娘并没有因为和爹吵架而心生怨恨,而是担心爹。B.“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错误。联系“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可知,“我”不情愿是不想去叫爹;由“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等句子可知,“我”的心通透起来是听了父亲说的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两者不是阐述同一件事,构不成铺垫。C. “更体现了爹独到的处世哲学”错误。由原文“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可知,爹思考的是土地与人的关系。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同时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心理”错误。结尾处“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句关于太阳的描写,烘托了我被爹对土地的执着和热爱感动,理解了他的做法。选项表述绝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文章“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可知,秋阳非常毒辣,晒得土地滚烫。由此可概括含义: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由“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可知,爹对土地异常执着与热爱,由此可概括含义: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由爹说的话“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可知,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是人最终的归宿,由此可概括含义: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抡镐头”的情节第一次出现在文章开头爹和娘吵架时,“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第二次出现在文章中间我去找爹回家吃饭时,“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第三次出现在文章末尾我听完爹的“哲理”后,拿起镐头回家,“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抡镐头”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文章各个情节。由此可概括答案①;第一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等句子的描写写出了爹努力开垦的场景,描绘了爹热爱土地的形象;第二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等细节描写,将爹和土地融为一体,烘托了爹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由此可概括答案②;文章最后一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是在“我”找到了爹,爹对“我”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时候。通过爹的解释,“我”的心变得通透了起来,对爹的热爱有了理解,因此,“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这时,娘也“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和娘对爹的行为从不理解到理解,升华了主题。由此可概括答案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失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文段二: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摘编自曹操《求贤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B.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C.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D.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相同相近关系的称谓。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与短语“且战且退”中“且”含义不同。C.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年少有为,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棒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B.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14.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正明?请概括回答。【答案】10.C11.A12.A13.(1)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能不也对君主忠诚呢(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 (2)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14.①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②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吾降张绣等”主谓宾齐全,中间不能断开,“失”是失误,作下句的主语,“失”前断开,排除AD;“吾知所以败”主谓宾齐全,“诸卿”与“观之”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掌握能力。A.“有相同相近关系”错,字是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与本名意思可以相同、相近,也可以相反。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副词,将。句意: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且战且退”中“且”,连词,又;一边……一边。句意:一边作战一边后退。C.表述正确。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逃亡。句意:就逃亡归附了吕布。“亡羊补牢”中的“亡”,丢失。句意: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受到当时人追棒认可”错误,原文“世人未之奇”是说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孝于其亲”,状语后置,对他的双亲孝顺;“岂”哪里。怎么;“此吾所求也”,判断句。(2)“廉士”,廉洁之士;“何以”凭什么;“霸世”,称霸当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可知,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结合“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可知,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参考译文:文段一: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曹公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人投降,不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作孝廉。兖州叛乱,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公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建安四年春天,活捉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命他。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治理。 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生擒。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文段二:建安十五年春,曹公下令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建安十五年,又下令道:“有德行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未必就有德行。陈平难道是一个行为惇厚的人吗?苏秦难道是一个恪守信用的人吗?但是陈平巩固了汉代大业,苏秦济助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而言,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一定要抛弃而不任用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二)现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九七四年三月1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16.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理解错误。该诗歌意象是“醉酒”“沸血”“家信”“母亲”,选择这些意象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分析“长江水”的文化内涵。长江是炎黄子孙的一条母亲河,是一个极具我国特色的物象,由此可知: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具有什么特点才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长江水”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渔家傲·秋思》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答案】①.书生意气②.挥斥方遒③.塞下秋来风景异④.衡阳雁去无留意⑤.水何澹澹⑥.山岛竦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遒、衡、澹、竦、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B.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 C.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D.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D.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20.文中画横线句可以改写成“中华美食美好、华丽、精致、坚韧、顽强、隐忍,中国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厚积新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A19.C20.改句只是直接地把中华美食和中国美食文化的特性给罗列出来,节奏较为急促压抑。原句中第一个分句先是点明了中华美食的外在特点,再进一步阐述了中华美食的内在特点;第二个分句再更深层次地说明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特性。原句表达内涵、逻辑层层递进,且节奏上更为明快优雅,故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林林总总,形容众多纷繁。琳琅满目,比喻充满了美好珍贵的事物。原文强调小吃店数量种类之多,选用“林林总总”更恰当。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的行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一般指事物的内在有很深的积蕴。结合语境,“中国历史”是指时间长久,选用“源远流长“更合适。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津津有味,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结合语境,大盘鸡、螺蛳粉是人们常谈论的美食,选用“津津乐道”更合适。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杯盘狼籍,形容宴会时或宴会后筵席上的杂乱情景。结合语境“推杯换盏”等,选择“觥筹交错"更合适。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三处语病:其一介宾短语残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作状语,应该补齐介宾短语,即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前加“在”,构成介宾短语“在……里”; 其二,主客颠倒,“食客们”是施动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是受动者,应该是“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其三,用词不当,“感悟”主要强调心理上的妙觉、顿悟,而“感动”是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这里选用“感悟”更合适。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比较原句与改句的区别,原句是“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改句是“中华美食美好、华丽、精致、坚韧、顽强、隐忍,中国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厚积新成”。原句采用了“中华美食是……也是……”的句式,能起到强调作用;且前句“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既阐述了中华美食外形的华丽、精致,又解释了其内在的坚韧、顽强、隐忍;后句用“古老悠远”“厚积新成”阐释了中华美食的文化特性。既做到了句式的整齐,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节奏明快优雅。而改句则只是简单的词语罗列,体现不出句式整齐、意思递进的特点,且节奏较为急促压抑。(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国家好,①。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②,从有衣穿到穿得时尚、穿出个性,从吃饱饭到吃得丰富、吃出健康,中国青年拥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在人生选择上,从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到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③;在政策保障上,从全面构筑保障青年受教育权的完备法治环境,到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可以说,()。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群进步的青年B.这个时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这群青年在不懈努力成长C.中国青年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健康成长D.这个伟大时代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馈赠和丰富滋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青年才会好②在物质条件上③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材料从几个重点阐述了这个时代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更利于青年人的成长,这个时代为青年人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这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括号里文字应是承接句、总结句、主题句,主语为“时代”,排除C项;AB项不合主题。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上句“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说的是时代和青年之间的关系,所以“国家好”是青年好的前提条件,可填:青年才会好。第二处,根据分号后的“在人生选择上,从……到……”可知,此处句式应与此相同,“从有衣穿到穿得时尚、穿出个性,从吃饱饭到吃得丰富、吃出健康”这是讲物质条件,可填:在物质条件上。第三处,此处与“中国青年拥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为并列关系,故句式应相同,“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是说人生舞台更广阔,可填: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夺冠全网沸腾了。她的最后一跳,没有听从妈妈的建议,而是选择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去享受属于自己的比赛。一时间,冬奥会上零零后小将谷爱凌、苏翊鸣、李文龙斩金获银,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专注投入和拼搏超越,也看到了他们的极致热爱和勤奋自律。他们在赛场上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和精气神儿。后生可畏更可爱,未来可信更可期!围绕上述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以“,青春最美的样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再写作文;②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地址;③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拼搏,青春最美的样子有一个词叫“青春”,它的样子有很多,是挥汗如雨地拼搏,是全神贯注地奋斗,是一丝不苟地坚持,是潇洒畅意地释放……——题记 五月的一个下午,夕阳的光照给地面镀上了金黄,阳光在这样的日子里显得很厚重,重到在空气中漾起油画般的质感,漾出一朵朵藏在天空背景后的纯白的蒲公英。而我此时正站在英语比赛的候场区。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比赛了,但却是第一次进入复赛,内心紧张极了。轮到我了。我默念了三遍“阿弥陀佛”,走到了评委的面前。没想到评委身后还坐着我的英语老师,与她对视,我更是慌了神,生怕自己的表现会让她失望。紧张和不自信扑面而来,我开口便错词连篇,几轮问答之下,最终铩羽而归。夕阳已经落山,最后的余晖也躲到了树林后面。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内心沮丧极了。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英语老师追了过来。我转头看看她,愧疚地低下了头。但是老师并未生气,还是用她那一贯温柔的语调说:“你其实反应蛮快的嘛,为什么会紧张呢?是不是还缺少锻炼呢?”她耐心地陪着我分析,并希望我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理想的名次。我的内心渐渐明朗起来。回到家里,看到满满一墙的奖状,回想自己一路的求学历程,我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我突然想起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是啊,我们就是要在挫折的考验中打掉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惰性,剩下的就是积极向上和永不服输敢于吃苦的劲头。思及此处,我满血复活。之后的日子,我不断练习自己的发音,学唱英文歌;放学后常常呆在教室里大声朗读,以此来增强自信心;上课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我不能放弃,因为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都在孤独地翻山越岭。至今仍记得那段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光阴,却不太记得那一年的比赛究竟取得了第几名。而如今,到了高中,更多优秀的同学聚在一起,我更是不敢放松。一路之上尽管会经历挫折与失败,但青春的价值就在不断被打败、不断站起来的过程中闪耀出来。为了梦想而不断拼搏,我坚信这就是青春最美的样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半命题材料作文题。 本题作文材料,或记叙,或议论,向我们展示了诸多青春要素。“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说明了“自律”和“勤奋”这两个青春要素,同时这也是助力人生实现成功的要素。而从对谷爱凌夺冠的叙述中,我们能看到积极尝试、敢于挑战自我、不惧失败的青春形象,由此可见,尝试、探索、挑战也是青春最美的样子。而在材料对冬奥会上零零后小将谷爱凌、苏翊鸣、李文龙的赞美中,我们还能找到专注、投入、拼搏、热爱等更多的青春元素。正是因为拥有如此丰富而又积极向上的青春元素,谷爱凌、苏翊鸣、李文龙等广大青年,才能展现我辈的风采与精神,展现出青春最美的样子。试题要求从材料中自选一个关键词,补充标题进行写作。材料中“自律”“勤奋”“挑战”“超越”“专注”“拼搏”“热爱”等等关键词,都可以作为补充要素。而“青春”的主体,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他人,甚至可以是一群青春少年。试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围绕这一关键词着重表现青春少年身上所具有的这一精神特质。比如,若选“自律”,可以写自身在疫情网课期间能做到“慎独”,在无人督促的环境下仍能认真学习;若选“拼搏”“挑战”等,则可写自己或同学参加某项赛事,并奋力拼搏、克服自己的伤痛取得优异成绩的经历。行文最后,还可适当表达自己对于“青春最美的样子”的人生思考。立意:1.自律是青春最美的样子。(叙述自己在疫情期间参与线上诚信考试的经历)2.热爱可抵一切。(叙述自己因为热爱唱歌而勤于练习的经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07:3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42.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