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兴文二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被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术的迅速扩张下演变为被动无意识的“群氓”。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偶像崇拜几乎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粉丝的扩张,我们也看到,诸如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也充斥于青少年粉丝行为中,对青少年粉丝而言,他们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很容易“跑偏”。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媒介素养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媒介化社会来临后,媒介素养被誉为是与“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相比肩的另一种重要的公民素质”。对青少年粉丝的引导,既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粉丝对媒介中偶像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媒介传播中来,参与多元化的媒介实践。首先,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该把媒介素养纳入基础的正规教育体系,根据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学生的不同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会世界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譬如,可以在分析信息这一授课环节加强对偶像文本的分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偶像的作品、访谈、广告等,在共同的讨论中帮助学生从媒介分析的角度理解偶像,对偶像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全方位地认识偶像。其次,家庭也应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家长在面对拥有粉丝身份的孩子时,应在跳出“保护主义”倾向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全面认识孩子所崇拜的对象。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媒介中所呈现的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为其讲解这些偶像人物是如何通过艰苦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以此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上已发生的不良追星“惨剧” ,让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过度追星行为的负面影响;此外,父母与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制定合理的媒介使用时间表,同时鼓励孩子进行多样化的媒体参与,逐步培养并发展孩子的多元兴趣,防止偶像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最后,媒体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粉丝的重要力量。对媒体而言,媒体在塑造偶像时应更加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树立一些勤奋、乐观、坚强向上的榜样,消解偶像的神秘色彩;应通过宣传明星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来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媒体也不应忽视对科学家、学者、作家等杰出人物的报道,使这些人也能够成为青少年效仿的对象。(摘编自蔡骥《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粉丝”的引导》)材料二:对于年轻人来说,“粉"什么、怎么“粉”就非常关键,需要看到,不少人对粉丝群体还有着相对负面的印象,将其等同于“缺乏理性”。在现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追捧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纷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大其积极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较以往,今天的扮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有调查显示,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粉丝群体,受教育水平更高、自律性更强。一个粉丝有可能是一名勤奋的公司职员,也可能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一位充满想象力的绘画设计师。近年来,在各类粉丝群体中,粉丝们都表现出文明有序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秩序感。在社会层面,从关爱听力障碍的儿童到改善贫困山区儿童的学习环境,从为城市的清洁工们送上免费午餐到捐赠爱心图书,粉丝们带来的正能量逐渐呈现和放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让‘爱豆’(粉丝对偶像的称呼)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比如,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也让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还有的粉丝在明星的带动下,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温暖和阳光的粉丝群体力量。期待更多粉丝借由共同喜爱的偶像聚集在一起,营造更多彩的娱乐景观、形成更丰富的文化生态。(摘编自周珊珊《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粉丝群体如何贡献正向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对媒介传递的信息和呈现的现实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青少年粉丝容易因对明星狂热追捧而做出不良行为。B.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因此在媒介化社会中容易产生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C. 对于青少年粉丝而言,随着时代发展,追星方式也在变化,有“参与式”“陪伴式”,人们可以此为契机正面引导。D.近年来,青少年粉丝有文明自制力,讲究良好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如此种种,值得点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某种程度上,偶像崇拜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许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我们不能对粉丝群体持完全否定的态度。B.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介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C.有些明星对自己严格要求,他们正确的行为、善良的举措感染了粉丝,使粉丝培养了好的习惯,营造出好的氛围,形成了良性粉丝文化。D.对粉丝加以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对标偶像,提高自己,他们就会变得勤奋、专业、充满想象力,逐渐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才。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对青少年粉丝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是()A.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挽救了无数生命,做出巨大贡献,荣获“共和国勋章”。B.中国女排运动员朱婷胸怀梦想,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率队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蝉联世界杯MVP,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C.某自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粉丝和流量,同时追求经济利益,邀请网红明星代言产品,大量粉丝崇拜“爱豆”,不惜重金打赏购买。D.3月12日这一天,周润发、黄晓明等影视明星带领粉丝们一起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阳光帅气的样子在劳动时更加有魅力。4.如果你是一名粉丝,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希望你的偶像在哪些方面展现出正面形象?这些正面形象对粉丝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5.在对待“粉丝”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C4.①正面形象:个人修养方面——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社会责任方面——关爱他人,投身公益。②积极影响:阅读学习,能传播正能量;融入社会,热心公共事业。5.相同点:都认为要对青少年粉丝进行正面的引导,并且都主张借助于多方面的力量进行引导。不同点:材料一侧重谈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于媒介素养教育。材料二侧重谈营造健康向上粉丝文化,引导粉丝群体贡献正向价值。【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因此”错误。由原文“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偶像崇拜几乎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粉丝的扩张,我们也看到,诸如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也充斥于青少年粉丝行为中”可知,“主动创造的激情”不是“负面行为”产生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就会变得”错误。由原文“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大其积极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可知,文中只是说这种做法“有利于”让青少年变得勤奋、专业、充满想象力,并不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要正面引导,而选项中的做法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不利于对青少年粉丝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形象:由原文“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可知,我希望我的偶像要有正面形象,个人形象方面要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由原文“在社会层面,从关爱听力障碍的儿童到改善贫困山区儿童的学习环境,从为城市的清洁工们送上免费午餐到捐赠爱心图书,粉丝们带来的正能量逐渐呈现和放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让‘爱豆’(粉丝对偶像的称呼)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可知,从社会责任方面,我希望我的偶像能够关爱他人,投身公益。 影响:由原文“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比如,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也让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还有的粉丝在明星的带动下,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温暖和阳光的粉丝群体力量等等”可知,偶像能够阅读学习,能传播正能量;融入社会,热心公共事业。【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相同点:由原文“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于媒介素养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媒介化社会来临后,媒介素养被誉为是和‘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相比肩的另一种重要的公民素质’”可知,材料一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并且要借助于媒介素养来实现这一目标,并且后面从学校、家庭、媒体三个角度来阐释。由原文“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可知,材料二也认为要对青少年粉丝进行正面的引导,并且从社会、粉丝群体等多个角度进行引导。不同点:材料一“对青少年粉丝的引导,既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粉丝对媒介中偶像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媒介传播中来,参与多元化的媒介实践”“首先,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次,家庭也应参与媒介素养教育”“最后,媒体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粉丝的重要力量”可知,材料一侧重谈“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于媒介素养教育”。材料二“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可知,侧重谈“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引导粉丝群体贡献正向价值”。(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青春之歌(节选)杨沫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我还活着吗?你……”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 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呵……”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来呀!看守!看守!”“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六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妈妈!妈妈!我怕,怕呀!……”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那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 “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刚从昏迷中醒来,道静疼痛难耐,虽感受到“那个女人”的鼓舞,但她依旧悲观绝望。B.因为害怕其他看守听见,“那个女人”时常小声地喊瘦瘦的女看守,以求得一点吃的。C.面对残暴冷血的反动派,“那个女人”始终温和热情地安慰、鼓励道静和小女学生。D.“这个日子是到了”与前文“不要治啦”呼应,表明道静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牺牲准备。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百合花》中新媳妇的出场方式不同,本文中“那个女人”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读者留下遐想。B.本文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详略得当,刻画了身处黑暗监狱的青春革命女性的群像。C.小说擅长从侧面塑造人物,瘦瘦的反动派女看守转而支持革命,侧面体现了“那个女人”善于拉拢人心。D.本文情节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展开,故事看似平淡,但却呈现了一幅特殊历史年代里感人至深的青春画卷。8.本文在叙述上匠心独运,试简要分析其特色。9.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青春宝贵,也常迷茫,人生当中这段最宝贵的时期,我们究竟应如何度过呢?本文中“那个女人”的话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具体举例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C8.①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叙述,营造真实的场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②采用对话的方式,徐徐推进情节,安排巧妙。③以道静的所见所闻为明线,以道静的心理情感变化为暗线,丰富了小说内容,深化了小说主旨。 9.①积极乐观,善良勇敢。道静从重创中醒来,她热情鼓动“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小女学生恐惧哭泣,她轻声安抚,讲述自己的经历,说反动派是“雷公打豆腐”。②沉着理智,智慧坚毅。听到道静能说话,她立即冲窗外大声喊“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看到端来食物不好,她对看守说“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身陷囹圄,危在旦夕,她依旧抓住一切机会,坚持战斗,唤醒他人。③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听到道静做好牺牲的准备,她冷峻严肃地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④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当学习“那个女人”将个人理想同祖国建设紧密结合、并为之付诸终生的做法。【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B.“因为害怕其他看守听见”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那个女人”声音低微主要原因是她身受重伤,身体虚弱;其次,“时常可以听到”她喊看守,并不一定就是“瘦瘦的女看守”。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瘦瘦的反动派女看守转而支持革命”错误。结合原文“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文中对女看守的描写很少,只能看出女看守受了“那个女人”的影响,但“转而支持革命”尚看不出,选项于文无据。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和情节线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叙述,林道静看到“那个女人”坚持不懈、乐观积极地开导她和小女学生,并听到“那个女人”分享自己的革命经历、讲述自己的革命理想之后,她深受触动,最后“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这些类似描述营造真实的场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小说采用对话的方式,“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呵……”“‘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我是个……’”,对话内容丰富,徐徐推进情节,让我们逐渐了解她们被捕的情况,了解了各自的身份、性格等,安排巧妙。 小说节选部分的叙述匠心独运,情节线索有明暗两条线。明线,从道静的视角,叙述其所见、所闻,属于有限视角。这种叙述方式使得营造的囚牢场景、展示的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性,触动读者。暗线是林道静的心理变化,道静从伤痛中苏醒,听了“那个女人”的话,虽受到鼓舞,但从“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可见,她悲观地认为自己救不活了,也没打算活下去。最后道静受“那个女人”触动,不再绝望,转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可见,这种明暗线交织的叙述,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更为丰富的内容,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情节感人,意蕴深厚,主旨深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探究问题给出个性化解答的能力。结合“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分析可知:“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无视身体和精神的苦难,并带领道静和小女学生一起对抗这些苦难。可见她是个积极乐观,无惧苦难的人。结合“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看到林道静醒来她就喊“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告诉林道静要活下去;她甚至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让女看守能够帮助她们;“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传授给林道静和小女学生斗争经验等分析可知:她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虽遭囚禁,却依旧对自己的同胞充满关切,即使在狱中依旧坚持去战斗,去唤醒更多的人。可见她是一个美丽善良,坚毅智慧的人。结合“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分析可知:她和道静一样,都热爱祖国,为了自由而投身革命,即使深陷牢狱,依旧坚信共产主义终会来到,胜利属于人民。可见,她是一个热爱祖国,信仰坚定的人。最后,还要说一说启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说几乎不可能再面对“那个女人”的处境,但她在人生至暗时刻表现出来的坚韧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她的将个人命运同祖国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信念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失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文段二: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摘编自曹操《求贤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B.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C.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D.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是相同相近关系的称谓。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与短语“且战且退”中“且”含义不同。C.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B.曹操年少有,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棒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14.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请概括回答。【答案】10.D11.A12.B13.(1)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能不也对君主忠诚呢(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2)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14.①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②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吾降张绣等”主谓宾齐全,中间不能断开;“失”是失误,作下句的主语,“失”前断开,排除AC;“吾知所以败”主谓宾齐全;“诸卿”与“观之”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掌握能力。A.“相同相近关系”错,字是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与本名意思可以相同、相近,也可以相反。 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副词,将。句意: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且战且退”中“且”,连词,又;一边……一边。句意:一边作战一边后退。C.表述正确。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逃亡。句意:就逃亡归附了吕布。/“亡羊补牢”中的“亡”,丢失。句意: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受到当时人追棒认可”错误,原文“世人未之奇”是说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孝于其亲”,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亲孝”;“岂”,哪里,怎么;“此吾所求也”,判断句。(2)“廉士”,廉洁之士;“何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霸世”,称霸当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可知,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结合“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可知,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参考译文:文段一: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曹公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人投降,不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 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作孝廉。兖州叛乱,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公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建安四年春天,活捉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命他。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治理。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生擒。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文段二:建安十五年春,曹公下令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建安十五年,又下令道:“有德行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未必就有德行。陈平难道是一个行为惇厚的人吗?苏秦难道是一个恪守信用的人吗?但是陈平巩固了汉代大业,苏秦济助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而言,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一定要抛弃而不任用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舍弟题书堂杜荀鹤【注】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注】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标题,并交代了作此诗的背景:感受到了自我提升的机会来临,所以修缮读书堂。B.颔联描绘了读书堂附近的风景,一个“闹”字生动地体现了泉水流动的声音之大。C.颈联描写诗人“藉草”“傍山”,或“醉吟”,或“闲步”,置身自然,闲适自得。D.尾联运用设问手法,表达出即使不能“盈仓与满箱”,能团圆也是美好之事。16.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5.D16.①人生当自强,越是乱世越是读书无用处时,越是要读书以自强。 ②人是自然的一份子,融入自然,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安好。③倘若不能得到物质的满足,亲人团圆,共享天伦,也是人生的快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设问手法”错误,应该是反问手法。是说若不能“盈仓与满箱”,团圆也是美好之事。尾联以反问语气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态度,也传达出对舍弟的劝慰与祝福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意思是我们应该知道将来能大有作为,所以在现在乱世也要修缮读书堂,来增加自己的修为以避时局之乱,表明作者认为,越是乱世,越是读书无用处时,越是要读书以自强。颈联“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作者在一片花草丛中醉酒吟诗,在药苗香气紫绕的山中闲庭信步,体现了诗人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心态。尾联“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意思是与家人团聚是很好的事情,即便是不能家给人足,即使是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亲人团圆和共享天伦是人生的追求,也是人生的快慰。(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本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别有幽愁暗恨生④.此时无声胜有声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摧、事、颜、幽、尊、酹。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是否能够生存发展,环境急剧恶化、局部冲突不断、贫富差距拉大、过度追求物质享乐等等,这不能不促使人们警觉:地球怎么了?未来路在何方?是继续沿着彼此对抗、唯物质享乐是求的旧路走下去,还是改弦易辙,走上包容和谐、互尊互利的康庄大道?这是急需全人类共同思考的现实命题,也是不同文明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大会2016年明确提出:我们尊重不同文明,我们向往天下大同,我们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世界和未来,大会发出开展不同文明间的互动和交流的倡议,最终目标是推动构建“________”“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湮没了对精神的追求,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缺乏________导致彼此不信任,造成了世界的不平静。这样,现实离人类的美好理想渐行渐远。在当下这样一个大格局大________的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国际的挑战、中外对比的现状启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弘扬已经到了________的时候,应该自觉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人类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和光同尘沟通演化刻不容缓B.和而不同沟通演变刻不容缓C.和光同尘勾通演变迫在眉睫D.和而不同勾通演化迫在眉睫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20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事件令人痛心。B.20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事件令人痛心。C.20世纪以来,不断发生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D.20世纪以来,令人痛心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不断发生。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B.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C.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要有自信和勇气。D.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答案】18.B19.C20.A【解析】【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不同文明间和睦地相处,故此处应填“和而不同”。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勾结,含贬义,根据语境,这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应选“沟通”。演变:发展变化(指历史较久的)。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这里修饰社会形势的变化,应选“演变”。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不能再拖延,故此处应填“刻不容缓”。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原句语境有:“违背……大自然平衡”搭配不当,应该改成“违背……大自然平衡规律”。AB项“种种不断发生”语序不当,“种种”应修饰“事件”;D项“令人痛心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语序不当。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本题中,前面说“在当下这样一个大格局大演变的形势下”,接下来陈述对象是“中华文化”,按照逻辑顺序排序,应当是中华文化首先要有自信和勇气,才能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是层层递进的内容,故可排除BCD。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经典著作对于“社会学”这个名词,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①,而是相对通俗易懂。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讲起,比如写他自己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灶上的泥土塞进他的箱底,嘱咐他如果水土不服,可以用它来煮一点汤吃。②比如用“捆柴”来比喻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用石头击水产生的“波纹”比喻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读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再有,作者还通过比较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比如,在西洋社会,一位朋友说“带了他的家庭”去做客,③ ;而在中国社会,“阖第光临”虽然很常见,但很难说清楚“第”究竟有哪些人。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抓住了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特征的核心——“土地”,一步一步推演出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过程。他认为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土”是他们的命根。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除非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的基层人口的流动也是微乎其微的。同时,乡土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2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结合材料第二段简要概括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答案】21.①这本书并不晦涩难懂②作者用比喻来讲抽象的道理③主人很清楚要来的几个人22.①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②中国农民聚村而居,是富于地方性的;③中国的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社会。【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第一句可知此空是介绍《乡土中国》这本书的特点,结合前文“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及后文“而是相对通俗易懂”可知,此处是承前说明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第②空,结合后文“比如用……来比喻……用……比喻……”可知这是作者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简单化,此空应填对后文举例的总括性句子,可填写“作者用比喻来讲抽象的道理”。第③空,此处把在西洋社会“带了他的家庭”去做客的情况与在中国社会“阖第光临”去做客的情况进行对比,且“而”表转折,故表达的意思与“很难说清楚‘第’究竟有哪些人”相对,可填写“主人很清楚要来的几个人”。【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由“他认为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土’是他们的命根”可知,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 由“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除非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的基层人口的流动也是微乎其微的”可知,中国农民聚村而居,是富于地方性的;由“乡土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可知,中国的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社会。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史铁生说:“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能简单,务要复杂些才好。……从复杂的过程看生命艰巨的处境,以享隆重与壮美。”材料二:现代社会有不少人主张极简主义,即在生活中拥有尽量少的东西,只保留我们真正不可或缺的东西,让我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或有意义的东西。与此类似理念,还有“断舍离”: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离,脱离对物质的执念。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请以“复杂与简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复杂与简单,生命的一体两面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都是对于生命而言。生命本身是简单而纯粹的,复杂的其实是将生命还原为本真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堪称艰巨,因为人们一方面要做到物欲上的“断舍离”,另一方面要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价值的巅峰辉煌灿烂犹如皇冠上硕大的明珠,但它的光彩不是来源于世俗的权力,而是源于生命的本身;因为脱离了物质的执念,抛弃了眼前的苟且,抽身于私欲的满足,追求更高更纯粹的目标。这样的人生既简单也复杂,而这样的人也必定摆脱了平庸,走向了伟大。中国石油专家王德民教授正是这样的人。明明可以靠超高“颜值”吃饭,可他偏偏要靠自己的才华,他勤奋钻研,攻坚克难,最终掌握了聚合物驱油技术,大幅增加了石油的开采率,为我国石油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国家想高薪聘请他,但他每一次都直接回复:我爱我的祖国,我的工资的确不高,可这些工资已经足够我的日常生活,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来了,我是中国人。拒绝浮华艳丽,在物欲和名利上“断舍离”,王德民教授让自己的生命真正地还原到了本真状态,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需要说明的是,还原生命的本真,不是要求我们无欲无求,如陶渊明那样远离官场,辞别俗世,做个啸傲山野林泉、悠然自得的“五柳居士”,或是窝居斗室,不问家国大事,不事生产经营,在“安贫乐道”中固守自以为是的清高。须知,古时的高人隐士之所以避世,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不逢时”,但我们不同,我们生逢盛世,可谓“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古人尚知“有道则出,无道则隐”,更何况我们身处新时代、新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是需要我们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勇担历史使命,振兴国家,造福百姓。可能有人心生疑惑:这不是也是欲望吗?而且是极其宏大的欲望!的确,这样的欲望非同寻常,可它在本质上是纯粹的,不是专门利己的,因其无私而具有了崇高的品质,也由此使我们的生命突破了“小我”的禁锢,而具有了“大我”的风采。处于生命本真状态的我们,绝不会营营于名利,绝不会贪恋世俗的荣华,绝不会计较一己之得失。我们会深切真挚地领悟到生命的最高要义:人活着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帮助他人,造福社会,甚至如袁隆平、屠呦呦那般心系全人类。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倡导“断舍离”,更要鼓励自我去追求精神意义上的“贪嗔痴”,不负生命的“隆重与壮美”。作家史铁生曾将生命的降临比作“壮美的节日”,我们要坚信我们的生命不会堕入平庸。还原生命简单纯粹的本真状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鼓起“自胜”的勇气,坚定“必胜”的信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在当下社会风气中,思考生活或生命本真。审题时我们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史铁生先生说的“复杂”具体指的是什么?和他人指的“简单”有什么样的矛盾?极简主义和断舍离的本质在材料中到底指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不可或缺和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该怎么定义?史铁生的观点是,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惧过程的复杂,从复杂中体会生命艰巨,享受隆重壮美。“极简主义”和“断舍离”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我们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上面,删繁就简。有人主张复杂,有人主张简单,看似矛盾,实则可兼容:复杂不一定是物质的丰厚、形式的繁杂,它可能是情感的寄托,是习俗的传承;极简也不一定是什么都不要,它更强调的是在物质丰厚的时代里的那种拨开迷障见本质的识见和能力,以物质之简得精神之盈。也就是说:复杂也好,简单也好,不同的只是表象,其实都通向精神之富有。考生可从单一角度立意,更倾向于“复杂”或“简单”都可以;也可以通过表象直达本质,取其共同点立意。 写作时可以先分析史铁生关于“复杂”的看法,明确有些东西确实不能怕复杂,应该通过复杂体现隆重,如接回第九批抗美援朝战士的遗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些仪式应该复杂而不能简化;然后分析极简主义和断舍离的本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如果过于沉迷与物质享受,会消耗我们的经历,颓废我们的志气,因而他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很有意义,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先贤孔子、老子的观点强调物质享受对于精神追求有时候确实是有碍的;最后探讨这两种生活态度的本质,都是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丰富,这就启发我们,什么是必须复杂的,什么是应该简约的。立意:1.复杂以享隆重,感悟生命壮美。2.物质极简成就精神丰盈。3.各有其用,生命兼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05:1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43.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