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可知,钱穆认为秦汉时期中国建立了体系完整的政府,即官僚系统建立起来,而这一系统建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推广,D项正确;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西周是“封建的统一”,但不是对全国的大一统,排除B项;“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并非原始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2.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指出:“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基督教()①维护了欧洲封建主的统治②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③是西欧社会唯一文化符号④严重地束缚了人性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基督教据有大量庄园和土地,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基督教维护了欧洲封建主的统治;基督教的教条时刻告减、规劝、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表明基督教严重地束缚了人性的发展,①②④B项正确;基督教是西欧普遍的文化符号而不是唯一,排除ACD项。故选B项。3.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里的“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指A.推翻封建专制制度B.实行责任内阁制度C.建立近代民主国家D.对社会进行新改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国歌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指建立近代民主国家,C项正确;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度都不准确,排除AB项;对社会进行新改造说法模糊,排除D项。故选C项。 4.“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的定义可知,“时代意见”就是指“后代人”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结合选项比较可知:“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符合“时代意见”的特征,即“后代人”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故答案为A项。B项,该项描写的是孝文帝改革后,商业、丝织业发展,社会生产进步,国家富裕,财政收入增加的状况,是当时人的认识、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C项,该项是同时期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D项,该项是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5.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时期下层人员出任高官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关,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科举制具有开放性,限制世家子弟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6.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B.英国政府的支持C.工业革命的推动D.借鉴中国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飞跃,使政府管理职能扩大,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同时社会上对建立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工业革命的推动导致了近代英国文官制 度的建立,C项正确;传统选官制度弊端、英国政府的支持、借鉴中国科举制是建立文官制度的次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7.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第一试第二试第三试第四试考试内容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本身财政、本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A.重视道德品质B.深受传统考试内容影响C.注重选拔实用型人才D.带有浓重阶级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建国方略、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本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等县长考试内容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注重选拔社会实用型人才,C项正确;考试内容没有体现重视道德品质,排除A项;传统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考试内容没有涉及,排除B项;考试内容无法体现阶级观念浓厚,排除D项。故选C项。8.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上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经注律”即用儒家经典解释律典,使律典中的条文合乎儒家的经义,律学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表明汉代法律发展呈现儒家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律学,不能得出法律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与“大一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律学成为经学分支”,而非“法家成为儒学分支”,排除C项。故选D项。9.明朝《虎墩崔氏族谱》中的“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族约的内容涉及一个家族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家族的日常管理和规范家族秩序,从而有利于凝聚力量,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贵族政治,而是强调族约具有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A。材料强调族约具有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而不是强化专制统治,排除C。约束家族成员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为了追求政治平等,而是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从族约作用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马克思、恩格斯谈及罗马法时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君主们开始照顾它的利益,以便借助资产阶级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所有国家中……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其所阐述的是①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②罗马法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规则不够完善③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罗马法私法精神得到激发④罗马法积累了一整套灵活务实的治国经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并伴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罗马法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真正发展起来。由此可知,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罗马法私法精神得到激发,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产生了影响,故①③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罗马私法规则不够完善,故②错误;材料和罗马法积累了一整套灵活务实的治国经验无关,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11.“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欧洲)。据材料“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可知新教反对进行奢侈品消费,并且促进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有利于推动资本的积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鼓励人们去追求财富,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旧贵族势力的打击,排除C项;新教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否定”,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包括1部宪法、236部法律、690多件行政法规、8500多件地方性法规,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均实现有法可依。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包括①中共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③改革开放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④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故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中共十八大是2012召开,与材料中时间2011年不符,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3.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于1953年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线工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如图中邮票图案反映的是王崇伦边使用机床边讲解时的情景。图文信息反映出()A.工业化建设中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B.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的主人翁精神C.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D.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发明“万能工具胎”,积极提高生产效率,努力“走在时间前面”等,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公私合营激发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后,我国才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4.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元朝设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立相关机构,如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设伊犁将军。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外贸易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结合所学选项中C符合题意。所以选C。16.有学者认为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国际社会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同时,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B项正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主要战胜国在巴黎和会(1919)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和在华盛顿会议(1921~1922)签订的系列条约标志这一体系的形成而得名。它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该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前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7.“ 尽管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君主们利用宗教问题不断加强国家的实力和他们自己的权力,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圣经》纷纷被翻译成新教传播地区的当地文字。”据此判断,欧洲宗教改革(  )①加强了罗马教会的权威②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③否定欧洲封建等级制度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君主们利用宗教问题不断加强国家的实力和他们自己的权力”“《圣经》纷纷被翻译成新教传播地区的当地文字”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而民族国家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④正确;从“新教……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冲击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①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否定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宗教改革,故③错误。选择D符合题意;A、B和C排除。故选D。18.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C.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一系列指示,充分体现了尊重少数民族权益、照顾少数民族实际的特点,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B项正确;“实现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和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密切相关,并非民族政策主要体现的范围,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而材料为民族杂居地方,排除D项。故选B项。19.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A.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D.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并非高度自治,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同时,各个阶段的外交有其时代特征。下列有关“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的叙述正确的有()A.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B.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D.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时,各个阶段的外交有其时代特征。”可知,在“世纪之交”,中国在外交方面,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D项正确;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非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排除A项;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非世纪之交的外交成就,排除B项;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国同西方大国建立的第一个大使级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突破,排除C项。故选D项。21.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形成了一系列像“‘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这样的外交话语,表明了中国外交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D项正确;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题干中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现了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理念,而国际上的冷战局势早在20世纪就已结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22.周秦至唐前期,谷帛一直是与金属货币并行的重要币种;唐代中期以后,绢帛的货币作用逐渐衰落;宋代以后,谷帛即逐渐退为生活日用品。这一变化,主要由于()A.国家政权的统一B.白银大量的流入C.赋税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唐以前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并行,唐宋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退出交换领域,货币职能衰落,D项正确;国家政权的统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这一时期没有白银大量的流入,排除B项;赋税制度的变革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3.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特里芬此言重在强调()A.美元霸权地位的急剧衰落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C.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知布雷顿森林制度以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受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较大,可能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存在缺陷,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地位高于其他货币,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指商品、技术、服务、货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增加,材料中经济学家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没有说明其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排除B项;根据材料“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知该经济学家认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可能会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其强调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而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排除C项。故选D项。24.包税制是元朝实行的一种税收制度,先由官府测算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一年应收税总数,然后由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承包者再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由此可推知,包税制的实行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发挥了税收的调节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先由官府测算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一年应收税总数,然后由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承包者再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可知,元朝实行的包税制将向普通民众征收赋税的权力转包给商人,由商人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无形之中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A项正确;由包税商人按较高数额向百姓征收赋税,并不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在包税制下,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并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包税制便利了包税商人对百姓的剥削,并不能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5.杨炎规定,不分原住民和移民,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征收“地税”。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这些改革措施()A.纳税时间趋向分散B.加剧了社会不平等C.确立全新财政制度D.有利农产品商品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显示,杨炎规定,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农户为了缴纳“地税”之外的赋税,必须先卖掉农产品换取货币,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D项正确;杨炎改革之前,税制混乱,杨炎将收税的时间固定为夏、秋两次,排除A项;题干显示,杨炎规定,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此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排除B 项;杨炎规定,政府量出而入,确定全国税额,摊派各地征收,这打破了原来的量入而出的做法,但题干没有显示这项改革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和李斯是秦帝国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秦帝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秦始皇之“法”:“诽谚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志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摘编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约定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心。在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忽,同时要防止诬告株逹,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罗马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摘编自《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材料三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摘编自王元天《重新审视沈家本的领衔修律与司法改革》(1)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延续所起不同作用及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因素。【答案】(1)背景:商鞅变法,形成了秦国重法传统;秦国历代统治者厉行法治,效果明显;秦帝国初建,各种反对势力依然存在。罗马自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2)作用:秦: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帝国的覆亡。罗马: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有效地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原因:秦法律严苛,轻罪重罚。罗马罗马法律相对宽松,并适时调整。(3 )基本特征: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重保障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促进了公民权利观念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罗马)。秦朝背景:据材料“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及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形成了秦国重法传统,秦国历代统治者厉行法治,效果明显;据材料“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志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可知,秦帝国初建,各种反对势力依然存在。罗马背景:据材料“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可知,罗马自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据材料“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可知,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据材料“罗马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可知,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罗马)。原因:秦朝的原因,结合秦朝的法治实践具有严刑酷法的特点,可知秦律对于秦朝灭亡的影响是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灭亡。古罗马的原因,结合罗马法的实践特点是相对宽松,并与时代相符,可知罗马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基本特征:根据材料“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可得出,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可得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根据材料“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得出,注重保障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根据材料“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可得出,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素:根据材料“近代以来”“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根据材料“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促进了公民权利观念的发展。27.有同学研究中外货币演变,收集了如下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铜钱铸造量统计表时间铸币量依据史料时间铸币量依据史料唐天宝年间(742—756)约32万贯《新唐书》北宋治平三年(1066)170万贯《宋史》 北宋至道二年(996)80万贯《宋史》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1)290万贯《宋史》北宋景德三年(1006)183万贯《宋史》北宋宣和二年(1120)约300万贯《宋史》材料二两宋时期,私人笔记中关于纸币的记载很多。北宋薛田《成都书事百韵》组诗强调“交子颂轻便”,李纲指出交子在四川“流通无阻”,南宋叶绍翁则提及乾道四年(1168)“愚民”以“造券不多为苦”。——摘编自《梁谿全集》、《四朝闻见录》等材料三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分别阐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究北宋纸币问题的史料价值。(2)除上述两种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纸币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举出两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答案】(1)材料一是正史所载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北宋纸币出现的原因。材料二是宋人笔记或文学作品,可用于研究宋代纸币的特点或使用的广泛性等。(2)类型:方志、辽夏金元文献、国外文献、考古资料等(3)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仔细观察材料一的《铜钱铸造量统计表》可知,这些数据出自正史,具有权威性。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发展趋势可知,宋代以来,铸币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货币的需求不断上升。再结合关于宋代纸币——“交子”的相关知识可知,其史料价值为:材料一是正史所载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北宋纸币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交子颂轻便”与“李纲指出交子在四川‘流通无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纸币的特点以及使用的广泛性。由此可知其史料价值:材料二是宋人笔记或文学作品,可用于研究宋代纸币的特点或使用的广泛性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一的史料类型是史书,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是笔记或文学作品,再结合“史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可知,可以补充的史料有记述地方情况的方志;宋朝时期,与辽朝、西夏、金等政权并存,可以借鉴辽夏金元文献;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较为繁荣,因此也可以借鉴国外文献;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考古资料等。【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三“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 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材料三“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再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英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综合以上可知,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既是最主要的治理目标与理念,也是历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大一统”治理目标下,一体两面的“华夷之辨”和“华夷一体”等观念以及相应的政策制度,为各个政权建立天下秩序和政权正统性提供不同的政治基础与合法化资源,也是中央集权制度下各种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的依据。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为多民族的“大一统”观念和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在“大一统”观念和格局下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治理方式的借鉴吸收,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摘编自王志阳《中国通史》围绕“国家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材料中选一角度,确立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证。【答案】示例1:论题: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论证: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修建直道驰道等,加强了地方之间的联系和各民族间的交流,统一货币、度量衡,更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减少了割据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之,制度创新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保障。示例2:论题:民族交融,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证: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在频繁交往联系中,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周边各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也吸收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发展,统一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和隋唐盛世奠定基础。不同时期各民族交融发展共同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在‘大一统’观念和格局下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治理方式的借鉴吸收,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可得出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可结合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修建长城、推恩令等史实进行分析。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8:2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167.7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