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莆田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___________中学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2023年秋季五校联盟期中联考试卷高二年级历史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须知:1.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等相应内容。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A废除了血缘政治关系B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范围C确立了官僚政治制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他认为()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C.强调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当时历史客观条件决定的D.肯定圣人在制度构建中的智慧3.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始于和终于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明朝B.汉朝明朝C.秦朝清朝D.汉朝清朝4.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5,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D.“五百人议事会”享有很大的权力6.古代雅典有关受贿的法律规定:任何雅典人接受他人贿赂,或本人向他人行贿,或通过承诺腐蚀任何人,损害了人民的总体利益,或以任何方式和方法,损害任何个人的利益,则他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他的财产将被没收。这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注重()A对贪污受贿实行严厉的惩罚B维护大多数雅典居民的利益C构建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环境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公民权利7.“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8.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要确立相关的法律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9.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若没有法律手续,国王不得逮捕和拘留臣民。以上规定()A废除国王残留的某些名义权力B意味着英国已正式成为民主国家C促使议会与国王分享国家权力D有利于确立议会至高无上的原则10.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11.李剑鸣在《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中指出美国共和政体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12.1789年9月24日,美国第一届国会颁布的《法院法》规定:当某一个州的最高法院对合众国的条约或法律是否符合宪法发生疑问时,则该法院所作出的最后判决,得由合众国最高法院根据一项误审令状加以复审,然后予以撤销或确认。这一规定表明()A司法审查权开始确立B中央和地方实现“分权与制衡”C国会成为权力中心D联邦最高法院掌握最后裁决权13.(2020·全国Ⅲ卷)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14.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15.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A.官员世袭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16.下图是有关学者据史传统计的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情况统计表(除去作为绥抚手段被察举的蜀吴人士),据此可知,西晋时期()A.社会阶层的固化性被削弱B.察举制可以有效选拔人才C.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D.孝廉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17.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科举制度可以杜绝官场的腐败B.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产生民国用人弊病的根本原因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预备立宪”的结果18.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种诞生于中国6世纪末的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19.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参照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了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体制;与此同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三个草案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这一举措()A.使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推动民主政治取得重大进展C.标志中国近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D.为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17、18世纪,欧美内阁制、政党制形成以后,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需更换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僚。由于政党更迭频繁,这就导致政府官僚频繁更换,政府腐败泛滥。这说明,欧美国家()A.资本主义民主遇到瓶颈B.实行多党制不合实际 C.急需进行官员制度改革D.政治制度尚不完善2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共有副部长以上干部500名,其中非共产党员人士约1/3以上,而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委员,及一些部委中,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的阵容()A.反映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B说明政协是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D体现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22.1983年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这是因为()A.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B.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C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丞相制度D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秘密建储制23.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A.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24.明朝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给事中在乡试中充任考试官。在会试、武举中任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这一做法()A体现考试流程的规范B有利于提高取士的公正性C强化了对官员的考核D完善了当时的选官制度25.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中共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A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B完善了公务员制度C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子颁下诏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经过前述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么部门审核了。材料二 《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传》:任凤阁(中书)侍郎,同凤阁、鸾台(门下)三品,为宰相,被人诬告,武则天“特令”王本立审问此事。“本立宣敕(中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武则天只含糊罪以“拒捍制使”,而不驳斥从中所下之敕,不得名敕之说,也证明刘祎之所说,确为唐朝制度。《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睿宗常“别降墨敕除官”,而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称斜封官,凡数千人。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这种墨敕任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制度实行的影响(3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皇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就摆出重用文人的姿态,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地方上命“士人典州",还立下后世戒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为适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选择,宋朝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取消门第限制,废除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慣例,实行由皇帝把关的殿试制;推行锁院制、封弥誊录制;不断扩大科举录取的名额和途径,并多方面提高科举及第后的待遇。最终,宋代各项措施把古代文官政治推向极致,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年均取士数约为唐代的5倍。在重文的环境下,文官以天下为已任,议政直言不讳,既牽制宰相,叉约束皇帝,保证了宋朝内政的稳定。——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此材料二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各部门的行政官吏,多靠私人关系和门第产生,卖官鬻房观象极为普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造,人们反对官更制度腐败的呼声日益强烈,同时,政府也想选拔出有能力的官员来提高效率。1853年底,英国政府提出伏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主张皮除个人随意任用官员的特权,必须经过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来择优录用文官等内容。185年5月,英国确立了文官制度。——摘编自马啸原俩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三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这次讲话成为文官考议制度在当代中国重生的前奏。1989年7月,中央下发了保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补.克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个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建国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摘编自张生晚清以来中国文官考试制度述略》(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文官政治确立的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的意义。(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视且容易做到大官。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5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7分) 2023年秋季五校联盟期中考试卷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DCADA6-10CBDDC11-15DDBCC16-20ABDDC21-25CABB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26.(12分)(1)特点:决策程序简单;皇帝意志决定。(2分)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揽权,提高行政效率;消极方面:因皇权专制而易导致暴政;(或易导致国家决策的失误。)(2分)(2)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意义:客观上制约了皇权的滥用;一定程度实现了中央行政权力的分权和制约;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决策的正确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3)变化:皇权由不受限制到受到制度上的制约。(2分)原因:秦汉时国家决策机制尚不成熟;唐朝完善了国家行政决策机制;封建君主为维护“家天下”统治的需要。(3分)27.(14分)(1)特点:强化中央集权的色彩明显:选拔原则公平公正;选拔方式制度化、多样化;文官数量不断增加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重文轻武思想的提出: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君主的支持和推动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2)背景:传统官吏制度特权浓厚、腐败严重;政府办事效率低下;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责任内阁制的完善,使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启蒙运动思想解放,使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等。(任答3点,6分)(3)意义:有利于选拔的公平公正,防止了用人的不正之风;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利于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等。(4分,任答2点即可)28.(12分)29.(12分)(1)特点:分科考试,形式多样(分初试、二试、三试),程序规范;内容以儒家学说为主;注重时政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分,任答两点即可)区别:唐代科举: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英国:国王和权贵的恩赐;依靠私人关系和个人情感;(3分)(2)必要性: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官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英国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政党政治下首相及内阁大臣时有更替,需要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和常态,所以形成了文官制度。(4分)共同之处: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3分,任答3点即可)【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可见唐代科举制的特点是分科考试,形式多样;由表格可见分初试、二试、三试,程序规范;由材料“《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可见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学说为主;由材料“答时务策三道”,可见注重时政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小问,唐代科举考试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而英国,由材料“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可见国王和权贵的恩赐。由材料“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可见依靠私人关系和个人情感。 (2)第一小问,经济上,由材料“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运行复杂,经济规模扩大,这要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而原先的文官显然不适应需要;政治上,由材料“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可见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客观需要需要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和常态。第二小问,由材料“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可见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由材料“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可见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由材料“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可见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4:10: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177.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