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兴文二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大肆分封,除了分封前代贵族遗民外,还分封了神话传说中的遗民,以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项正确;加强对边缘落后地区的控制不是此举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笼络监视殷商贵族”只涉及到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B项;当时儒学还没有创立,排除D项。故选C项。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西周之前天子诸侯没有君臣之分,天子是诸侯之长。西周推行封建制和宗法制,确定了天子的尊贵地位,从此天子成为诸侯之君。天下之国都是王的兄弟、甥舅之亲。”上述变化说明()A.内外服制度消亡B.西周分封制的确立C君主专制权力强化D.西周制度更加完备【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西周之前天子诸侯没有君臣之分,天子是诸侯之长。西周推行封建制和宗法制,确定了天子的尊贵地位,从此天子成为诸侯之君”,这说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施,明确了天子、诸侯的君臣身份,反映了西周制度更加完备,D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西周政治制度,A项是商朝的制度,排除A项;B项只涉及西周分封制,未涉及宗法制,排除B项;C项西周时期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3.秦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上,然而御史大夫所拥之实权,却比丞相大得多,其职司范围不仅限于“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掌管全部律令。秦朝这制度设计体现了()A.三公之间的权力斗争公开化B.皇帝失去对三公权力的掌控 C.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描述的是秦代丞相地位高于御史大夫,但其实权小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虽然是丞相的助手,但权力范围大于丞相,无形会对丞相形成了牵制,可见,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并非三公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与三公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必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古代朝廷中“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称为“廷议”。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西汉要会》40-41两卷载廷议共62件次,其中只有4次被君主明显否定或推翻。据此可知,廷议制度()A.提高了工作效率B.制约了君权专制C.体现出分权制衡D.有利于合理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古代朝廷中‘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称为‘廷议’。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可见廷议是朝廷对于国家重大事务由官员进行讨论,最后由皇帝进行裁决,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有利于形成正确决策,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工作效率如何,排除A项;廷议最终结果由皇帝裁决,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并非制约了君权专制,排除B项;廷议知识朝臣集体讨论国家大事,并非体现出分权制衡,排除C项。故选D项。5.1835年英国通过的《自治体法案》使用“男性”(male)一词而不是“人”(person)来代替“公民”一词,再一次在法律术语上进一步明确了妇女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这一法案(     )A.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B.适应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C.导致国内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有利于激发妇女争取权利的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835年英国通过的《自治体法案》使用‘男性’(male)一词而不是‘人’(person)来代替‘公民’一词,再一次在法律术语上进一步明确了妇女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可知,法案明确将妇女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容易激发起妇女要求被纳入政治体制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议会改革的法案对于妇女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无疑具有刺激作用,D项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的确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但是题干强调的是英国议会对妇女的歧视态度,排除A项;1832年议 会改革适应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排除B项;议会这一歧视性做法,更多的是激发妇女的不满,“各阶级”说法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6.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阁总理维持着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权势,但是总统的下坡路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议会喜欢选举一些有个性甚至有点问题的人当总统。而总理对此也无所谓,就坐视共和国总统的威望稳步向下。这一现象主要缘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A.总统行使权力受议会制约B.总统要受内阁总理的监管C.总理掌控国家的行政大权D.总统与总理矛盾无法调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法国议会常选举有个性甚至有问题的人当总统,以便于操纵,主要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总统行使权力要受议会制约,A项正确;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由总统任命,不能监管总统,排除B项;据所学,法国国家行政大权由总统而非总理掌握,排除C项;法国总统与总理同为资产阶级代理人,其矛盾并非无法调和,排除D项。故选A项。7.公元5世纪,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提出“两剑论”,教皇代表上帝掌握象征最高宗教权力的属灵之剑,并将代表最高世俗权力的属世之剑交给国王。查理大帝明确表示其天职是武力保卫教会免受异教徒的攻击。到13世纪,法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的支持下囚禁教皇,操纵其继任者的选举,并将罗马教廷迁到法国小镇阿维尼翁。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时代特征B.王权的强化与民族意识的增强C.基督教信仰出现危机D.教会权力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5世纪和13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公元5世纪是中世纪初期,教皇提出“两剑论”实质是教权高于王权,查理大帝为了统治合法性承认教皇的地位。但中世纪中后期(13世纪)伴随民族意识增强,代表本民族利益的国王得到本国人民广泛支持,反对天主教会的剥削与压迫,王权逐渐高于教权,B项正确;材料说明教权与王权此消彼长是中世纪社会特征之一,不是政教合一,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压迫而非基督教信仰本身,排除C项;教皇一度被迫从罗马迁到阿维尼翁,反映法国王权对教权斗争取得胜利,之后教皇又回到罗马,不能说明教会权力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 8.自1937年5月开始,陕甘宁边区组织多次参议会选举,在投票方式上,识字的人用票选法,识字不多的人用画杠画圈法,不识字的则采用投豆、烧洞或编号选举等方式,人民群众踊跃参加选举。这说明()A.“三三制”原则适应了形势的需要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根据地民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升D.各阶级阶层参政积极性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组织多次参议会选举,人民群众踊跃参加,体现了普通民众的民主意识大大提升,C项正确;1940年,中共中央提出实行“三三制”原则,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阶级阶层”,排除D项。故选C项。9.明初,通过孝悌察举不经科举考试而由布衣直接步入官场者,不可胜数。如“沈德四,洪武十四年被旌。寻授太常赞礼郎。李德成,洪武十九年举孝廉,屡擢尚宝丞。二十七年旌为孝子”。由此可知,明初()A.察举成为主要的选官方式B.统治者重视民间社会教化C.孝廉是科举考试重要科目D.社会阶层的流动较为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根据材料“明初,通过孝悌察举不经科举考试而由布衣直接步入官场者,不可胜数。”可知,明初通过孝悌察举入仕的不可胜数,通过给予具有孝顺、廉洁品质的人官位来激励民间百姓,借此手段推动民间良好风气的形成,可知明初十分重视民间社会教化,B项正确;材料仅涉察举这一种选官方式,未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察举是主要的选官方式,排除A项;根据材料“通过孝悌察举不经科举考试而由布衣直接步入官场者”可知通过孝廉进入仕途无需考试,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10.1968年,经过文官制度改革,英国各类专家(被称为,“专家文官”,“科学文官”)人数共达45000人,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建立了联合负责制,在某些部门实行以专家为主的工作制度。专家对决策的影响得到了加强。这一制度改革有利于()A.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B.确保政府的工作效率C.扩大执政党的阶级基础D.保障文官系统的稳定【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英国)。根据材料专家“人数共达45000人,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在某些部门实行以专家为主的工作制度”“专家对决策的影响得到了加强”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专家地位的提高,不涉及政府运转程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党,排除C项;英国之前文官系统也很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11.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是重要的国家考试。近年来,公务员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逐渐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公务员的政治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这说明公务员考试制度()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提高政府官员思想品德C.是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D.利于官员的队伍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公务员考试制度下公务员“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政治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说明公务员的队伍不断优化,D项正确;公务员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仅凭学历高低不能说明造成国家社会阶层的固化,排除A项;“公务员的政治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未体现品德方面,排除B项;科举制度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并非公务员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12.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生分”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D.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朝(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到西汉中期妻子对家庭财政没有支配权,妻子地位下降,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夫为妻纲的影响,因此法律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宋朝时期儒学向基层渗透,排除A项;材料反映家庭中妻子的地位下降,而不是反映保护家庭私有财产,排除C项;《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D项。故选B项。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但都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直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再次启动,经过数年艰苦努力,民法法典化才梦想成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于 ()A.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C.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D.中共十八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20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项正确;A、B、D三项涉及的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项。14.从16世纪20年代一直到18世纪末期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有20多个入觐的西方使节被迫向中国皇帝行了跪拜礼;1793年大英帝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进入中国境内后,车队被清廷强行插上标有“英吉利贡使”的旗帜。据此可知()A.朝代更替延缓制度创新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C外国使节需要更新观念D.宗藩体制影响中外交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6世纪20年代到18世纪末期(中西方)。据材料“有20多个入觐的西方使节被迫向中国皇帝行了跪拜礼”,可知,受朝贡体制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外国使节行“跪拜礼”或者被标上“贡使”旗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正常交往,D项正确;从时间上看,材料涉及明清两个朝代,但没有反映明清易代对制度的影响,排除A项;1793年,英国已经进入工业文明,综合国力较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阶层的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更新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15.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红衣主教黎塞留于1635年成立的法兰西学院,不遗余力地支持把古典经典翻译成法语的译介工作,资助原创性的法国文化事业。正如它的初建者之一的贝里松所说的,“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英勇故事”。法兰西学院的这一举动()A.直接导致法语成为官方语言B.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发展C.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D.根源于宗教改革运动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把古典经典翻译成法语”,“原创性的法国文化事业”,“用 我们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英勇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对语言文化事业的持续投入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涌现出布瓦洛、拉封丹等一大批优秀作者。随着法兰西文化辐射到整个欧洲,法语也成为欧洲各个宫廷里贵族们争相使用的语言,时人已经充分意识到推广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对滋养本国文学艺术以及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至关重要,这有利于法兰西民族国家意识发展,B项正确;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而材料事件发生于17世纪,排除A项;14世纪,近代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排除C项;法兰西学院这一举动的根源是近代法国建立民族共同体的诉求,并不是“宗教改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部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后来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东汉时州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的长官名巡察使,或名处置使,后来则定为观察使。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与君主“独制”的名称,并比较两者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趋势。并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答案】16.名称:分封制;中央集权制。不同: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中央集权制以地缘为基础;性质不同: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官吏权力大小不同:诸侯王有封地有世袭特权、较大独立权,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命、有任期、拿俸禄、服从中央;影响不同:分封制容易出现分裂割据,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最高统治权不同:分封制最高统治权分散,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权集中。17.趋势:监察机构的州、道演变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权力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领域扩张;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变为三级制;地方州道权力呈现加强趋势,由内重外轻向外重内轻转变。 认识:都是时代的产物,对当时的政权及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大都围绕着强化中央集权而进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地方行政机构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健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基层实现持久稳定的基本前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名称:据材料“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据材料“君主‘独制’”得出秦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不同:结合所学,从基础、性质、官吏权力大小、影响、最高统治权等方面分析。如: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中央集权制以地缘为基础;性质不同: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官吏权力大小不同:诸侯王有封地有世袭特权、较大独立权,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命、有任期、拿俸禄、服从中央;影响不同:分封制容易出现分裂割据,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最高统治权不同:分封制最高统治权分散,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权集中。【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据材料“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得出权力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领域扩张;据材料“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得出治所由不定到固定;据材料“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得出监察机构的州、道演变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地方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变为三级制;据材料“道……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得出地方州道权力呈现加强趋势,由内重外轻向外重内轻转变。认识:围绕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差异和共同特点、演变趋势、影响等谈认识。结合所学,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存在差异,与时代背景不同有关;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设计意图和演变趋势上体现了“强化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地方稳定、国家统一和中华文明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批准,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郑联一举变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宪法为美国纷造了一个崭新一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和人民主权等启蒙思想家的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对于联邦的权力基础和来源问题,宪法采用了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来处理,启用“人民”这个现实而一又抽象的政治群体作为联郑政府的权力基础。用人民作为联部的权力基砂和权力来源,这就转换了美国的国家性质。 ——据杨鹏飞《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就与其缺陷硫漏及弥补》材料二清王朝沿袭历代,以六部’‘经理庶政”处理国家之事。清代承袭明制,六部之上设有内阁。清初以来,设立一世袭的议政一王大臣,披时因有议政处,是以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是实权机构,凡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之召,承旨遵办,所有议政空街,著不必兼充。——摘自于王思治《从清初的吏治看封建官僚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答案】(1)特点:①联邦体制,集权中央;②三权分立,互相制衡;③宪法至上,人民主权;④通过修正案,加以完善思想:(2)变化:从延续明朝六部内阁制,保留传统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后来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不同之处:①性质不同:美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是封建主义政治制度。②政体不同:美国是三权分立制度,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相互制衡;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军机处为皇帝决策的执行机构【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批准,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郑联一举变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可知,联邦体制,集权中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采取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根据材料“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用人民作为联部的权力基砂和权力来源,这就转换了美国的国家性质”可知,宪法至上,人民主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修正案,加以完善思想。【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清王朝沿袭历代,以六部‘经理庶政’处理国家之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之召,承旨遵办,所有议政空街,著不必兼充”可知,从延续明朝六部内阁制,保留传统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后来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不同之处:①性质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是封建主义政治制度。②政体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三权分立制度,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相互制衡;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军机处为皇帝决策的执行机构。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控制当地的部落首领或酋长来实现的。这一治策被此后的中原王朝相继沿用,地方大姓、“夷帅”、羁縻府州等西南边疆历史要素都是该治策的具体体现。元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设“蒙夷参治”制度。当时云南参政、平章、宣抚、安抚以及路、府、州、县等官,皆由大批的蒙古人、契丹人和当地人担任。吴永章曾言:“有元一代创立蒙夷参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始有土司之名。”明代将元朝的“蒙夷参治”发展为“土流并治”的治理思想,使其普遍运用于西南边疆地区。清因明制,大体皆如此,在西南地区的基本治策是:以土官“钤制”地方,再以流官对土官进行“弹压”。——商编自张楠林《明清时期云南“土流并治”管理模式与边疆治理逻辑》材料二西藏和平解放及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西藏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1998年,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已达4985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4.1%,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80%,在自治区主席、副主席中占77.8%。至2021年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0.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831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0元。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给西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而且还专门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从人力、技术、财政、物资等多个方而给以援助。——商编自姚俊开、马汉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西藏的实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之后封建王朝管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今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18.政策:汉至宋实行羁縻政策;元朝创设“蒙夷参治”制度;明清实行“土流并治”并在有条件地区推广改土归流政策。历史作用:维护了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从而促进了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开发;密切了民族关系。19.原因: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的实施;西藏地区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20.基本原则:尊重民族差异性和多样性;弘扬民族共同体精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析】【小问1详解】政策: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汉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控制当地的部落首领或酋长来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之后封建王朝管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策有,汉至宋实行羁縻政策;根据材料一“蒙夷参治”,得出元朝创设“蒙夷参 治”制度;根据材料一“使其普遍运用于西南边疆地区”,得出明清实行“土流并治”并在有条件地区推广改土归流政策。历史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汉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控制当地的部落首领或酋长来实现的。这一治策被此后的中原王朝相继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之后封建王朝管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策,维护了边疆地区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一“地方大姓、‘夷帅’、羁縻府州等西南边疆历史要素都是该治策的具体体现。”并结合中国古代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知,促进了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开发。联系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可知,汉代之后封建王朝管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策密切了民族关系。小问2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二“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得出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二“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从西藏人民的艰苦奋斗分析,得出西藏地区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小问3详解】基本原则: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今(中国)。从民族多样性角度分析,得出尊重民族差异性和多样性;从民族共同体角度分析,得出弘扬民族共同体精神;从地区差异以及政策差异分析,得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萧功秦认为废科举的重要性超过了辛亥革命,我认为这一个观点是错误的。评析:1905年,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废除了历时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大推新式教育。萧功秦认为废科举使中国社会摆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束缚,走向新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应该看到,袁世凯“尊孔复古” ,复辟帝制等现象的发生,说明了科举制废除对儒家影响的消解是有限的。而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促进了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从思想上制度上,而且从经济上根本瓦解了儒家的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化的里程碑。在划时代的重要性上,萧先生仅看到废科举对文化现代化的影响,没有意识到辛亥革命在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广度与深度上都远超废科举的现实。因此,我们应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认识到清政府自救运动的废科举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能和辛亥革命相提并论的。(以上“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唯一标准答案,本题还可以从清末新政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学生有其他观点,评析合理亦可赋分)【解析】【详解】对材料中萧功秦的观点加以评析,可以是赞同,可以是反对。如果是赞同,要列举出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不能空谈。如果不赞成,可以从晚晴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进行分析,不管从哪个角度评论,必须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2:45:01 页数:12
价格:¥2 大小:39.4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