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兴文二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A.小农经济趋于鼎盛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D.节俭恭顺蔚然成风【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大意是奢侈会导致不恭顺,节俭就不会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走向瓦解,故孔子有此言论,故B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形成,而不是趋于鼎盛,故A不符合题意;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节俭恭顺蔚然成风,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学生应该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秦统一前后,先后修建了灵渠、长城、都江堰、郑国渠;在大兴建设的同时,秦始皇还迅速完成了对文字、道路、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A.建筑技术领先世界B.交通便利促进交流C.秦劳动力资源丰富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灵渠、长城、都江堰、郑国渠”“秦始皇还迅速完成了对文字、道路、度量衡的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品,得益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所以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是其取得材料成就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并未将秦朝的建筑技术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建筑技术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秦朝建筑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秦统一前后并未完成直道、驰道的修建,交通并不便利,排除B项;劳动力资源丰富不是秦朝完成材料成就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3.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A.“天人合一”思想B.“无为而治”主张C.“知足常乐”观念D.“以德治国”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自然、清新的特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合一,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无为而治”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知足常乐”观念,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以德治国”理念,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有学者对山西大同地区已发掘的北魏晚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女性高髻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而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是方形弧边四角攒尖顶的砖室墓,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B.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C.三教合一推动民众习俗趋同D.统治者“封建化”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服饰有明显鲜卑族风格,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是当时汉族和鲜卑族之间交往密切、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的情况,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北魏时期并未出现“三教合流”,排除C项;统治者的“封建化”政策能够促进鲜卑贵族吸收汉族文化,但不能解释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服饰有明显鲜卑族风格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5.唐高祖武德初年就开始任用蕃将,但此时蕃将的政治地位较低;贞观年间,唐太宗开始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唐朝前期()A.国家实力日渐增强B.民族政策包容开放C.重武轻文风气浓厚D.民族交融步伐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理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中国)。唐高祖、太宗、武则天时期,番将地位不断提高,说明唐朝前期民族政策较为包容与开放,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国家实力增强排除A;材料对重武轻文风气浓厚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民族交融步伐加快,故排除D项。故选B项。6.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代三省制A.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B.提高了行政效率C.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D.政事堂权力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可知,皇帝发出的命令也要政事堂副署,否则为不合法,下面的机构可不执行.这实际上说明皇帝的权力受到一点制约,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尖锐,A错误;材料是从皇权受到制约的角度说明三省六部制度特点,并不是提高了行政效率,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政事堂权力膨胀,D错误。7.河南嵩岳之下的嵩阳书院可谓风水宝地,佛、道、儒纷纷看中了这个地方,名称从北魏嵩阳寺也变成隋唐嵩阳观、奉天宫,及至宋代以来的嵩阳书院,禅宗的少林、道教的中岳庙以及二程讲学书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反映出A.儒佛道相融相合B.儒学成为了主流C隋唐文化开放性D.佛教渐趋本土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及至朱代以来的嵩阳书院,禅宗的少林、道教的中岳庙以及二程讲学书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儒佛道相融相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儒学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成为主流,而且材料体现的是儒佛道的融合,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涉及隋唐,而且C项也解释不了儒佛道三教融合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体现佛教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8.如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大大加强B.分权制衡保证了中央决策科学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D.台谏制度有利于维护皇权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宋(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北宋中央的台谏机构独立,对官员进行监察,有利于加强皇权,D项正确;材料是中央机构,不涉及地方机构,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加强,排除D项;台谏具有独立性,不能体现分权制衡,排除B项;台谏是监察机构,不是行政机构,不能得出行政效率高,排除C项。故选D项。9.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以“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为原则的行政体制。该体制是A.行省制B.“四等人制”C.南北面官制D.猛安谋克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南北面官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体现的是“因俗而治”的特征,C项正确;行省制是元朝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四等人制度是元朝的民族歧视制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与金朝有关,排除D项。故选D项。【点睛】10.“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符合宋代“商业革命”特征的是A.城市中东市西市商业区出现B.白银成为最主要的货币C.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的商帮D.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故选D;宋 代城市中已经突破了坊市限制,排除A;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是在明代,商帮的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C。11.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初年(中国)。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福建、广东境内的倭寇,B项正确;岳飞是南宋时期人士,题干涉及明朝,时间不符,排除A项;郑成功是明末人士,时间不符,排除C项;文天祥是南宋末期人士,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状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间疏远B.满族和汉族风俗有很大差别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大臣从坐着到跪着,反映的是大臣地位与权力的下降,其本质是皇权的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关系日间疏远、风俗都与主旨无关,不能体现,排除AB项;D项不是本质,排除。13.《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要求在五口“市廛”“自择地基”。耆英等认为口岸界址“断难任其自择”“随意混指”,经多次交涉,终于争取到英国人同意“议定界址”并写入《虎门条约》。这表明,清廷()A.外交从传统向近代转型B.反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增强C.固守传统朝贡体系思维D.善于利用近代条约外交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虎门条约》的签订交涉过程中,清廷力图进一步完善“圈居”这一美妙蓝图,将来华的外国人“圈”起来,尽力把他们的一切行动置于清廷的体制框架之内,反映了清廷仍沉浸在传统的朝贡体系思维中,C项正确;中国外交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开始是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排除A项;“议定界址”并写入《虎门条约》是清廷力图把来华外国人的一切行动置于清廷的体制框架之内,而不是反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增强,排除B项;虽然不平等条约已签订,但耆英等对近代国际关系中通行的条约外交体系还鲜有耳闻,排除D项。故选C项。14.战争既起,张之洞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以“外洋为助”。威海失守后,他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保卫烟台。鉴于“海警日甚”,张之洞派六营军队到江北黄海一线,充实沿江沿海的防务。张之洞的行动是为了应对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威海失守后”等信息可知,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张之洞的行动主要是为了应对日本的侵略,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没有涉及“威海失守后”等信息,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191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的一个朋友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的朋友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和很多朋友一直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报纸上说孙中山已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人表述的情况,不可能的是()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所学知识,1902年《辛丑条约》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所以王平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项正确;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义和团运动是1899年到1901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1912年,生活于1912年的人或其朋友都有可能参与,A、B、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部分 16.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高一(1)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答案】(1)“独相”:秦朝三公九卿制;“群相”:唐朝三省六部制;“兼相”:明朝内阁制。目的:防范宰相擅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特点: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有参议政事权但无相应的决策权;在施政过程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独相”是指秦朝三公九卿制,“群相”是指唐朝三省六部制,“兼相”是指明朝内阁制。联系所学可知,“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以及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等信息分析得出。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据《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时期文献主要内容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1937年8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租减怠,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10月《中国十地法大纲》“废除一切鲍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够人口统—平均分配.....”——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材料三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土地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的共同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影响: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变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出”政策。共同原 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异:苏俄:允许土地出租和使用雇佣劳动;中国:包产到户。同:土地公有制前提下的,农民掌握土地的使用权。【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根据材料“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可知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根据材料“...以减租减怠,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可知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根据材料“废除一切鲍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够人口统—平均分配.....”可知1947年土地改革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出”政策。共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小问3详解】异:苏俄:根据材料“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可知允许土地出租和使用雇佣劳动;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中国是包产到户。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可知同:土地公有制前提下的,农民掌握土地的使用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记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充分显示其宏阔瑰丽的想象力。汉赋在形式上还讲求对偶和声韵,“丽”本身即为偶对之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指出:“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选韵俱发。”而四、六言的句式和灵活的用韵则使汉赋易于诵读、抑扬谐调。——摘编自唐燕飞《论汉赋的特点》材料二明代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入到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有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明清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百态,有的是对明清两代的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对历史故事和现有社会的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最明显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该书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 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民主社会的愿望。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也描写出一些自由快乐的生活景象,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摘编自韩亮《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共同的价值。【答案】(1)汉赋特点:辞藻华丽;讲究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气势恢宏。明清小说特点:形式种类多样;世俗化特征明显;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兼具批判性,人文意识觉醒。(2)社会背景:汉赋: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大一统局面出现,国力强盛;文化政策相对宽松。明清小说: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批判君主专制、强调“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产生。价值: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标志性成就;一定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是当时历史的反映,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史料;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解析】【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文风绮丽”“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显示其宏阔瑰丽的想象力”“讲求对偶和声韵”可以得出汉赋的特点是辞藻华丽,讲究铺陈排比;根据材料二“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小说的特点是世俗化特征明显;根据材料“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可知小说的特点是形式种类多样;根据材料“反映社会百态”可知小说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根据材料“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批判”“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可以得出明清小说的特点是兼具批判性,人文意识觉醒。(2)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政治角度分析汉赋的背景是繁荣于汉代大一统局面形成之际;从经济角度分析汉赋的背景是当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从文化角度分析汉赋的背景是文化氛围较为宽松。明清小说出现繁荣从当时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从政治角度分析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批判君主专制、强调“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产生。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汉赋和小说都是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并且属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历史的反映,能为历史研究提供视角和材料,这是两者共同的价值。19.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纪念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吾邑号称文献之邦,代有名贤,社祭相望,独至黄宗羲先生,尚无专祠,无以崇礼先哲、讽励人民也。先生言“天下为主,君为客”,近人目之为东方卢梭。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于经史 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盖可想见其为人焉。查黄公学行风节,卓绝千古,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姚邑为公故里,理应设立专祠。——摘编自《余姚知事请建先贤祠宇》(1917年)材料二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黄宗羲先生道德文史,彪炳千秋,明社既倾,力谋匡复,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摘编自《余姚县长发起组织黄社》(1936年)(1)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学行表现,指出当地人了解其学行的途径。(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官倡导纪念黄宗羲的动机及其时代背景。【答案】(1)表现:提出进步的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倡导人们的基本权利得分);知行合一;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崇尚气节。途径:地方史志、先贤著作(著述、遗作)、文庙、社团(集社)(2)动机:劝勉时人、振兴学术背景:民主思想的传播;君主专制的覆灭;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可得出“提出进步的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倡导人们的基本权利得分)”;根据材料一中的“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可得出“知行合一”;根据材料一中的“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可得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根据材料二中的“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可得出“崇尚气节”;途径:根据材料一中的“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可得出“地方史志、先贤著作(著述、遗作)”;根据材料一中的“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可得出“文庙”;根据材料二中的“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可得出“集社”。(2)动机:根据材料二中的“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以资表扬,而昭激励”可得出“劝勉时人、振兴学术”;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从民族危机加深,民主思想在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概括。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03:40: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77.7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