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温德克英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温德克英新高考协作体湖北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A.劳动场景和艺术审美的融会B.集体劳作和多神信仰的汇集C.无犁农业和采集经济的结合D.女性崇拜和牛耕文化的杂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表现了一个掌握五谷丰收的女神,四周是一片正待播种的庄稼地,被画得很小的许多人物似乎正在春耕和播种,显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从岩画的构图来看,说明古代非洲艺术家已懂得突出主题,学会用多层次的方式来展现生活的描绘方法了,做到了艺术审美和劳动场景的融合,A项正确;岩画中只涉及到了双角女神,“多神信仰”无法得出,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可知是种植农业而不是采集农业,排除C项;岩画中央的是双角女神形象,体现了对神权的崇拜并不是女性崇拜,岩画中也没有牛耕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内容涉及到田庄周边的田间劳作、收获纳粮、盐井生产等;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则呈现了纺织、冶铁、锻打兵器或农具等画面。东汉的《四民月令》记述了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这反映出田庄()A发展了自耕农经济B.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限制了土地兼并D.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答案】D【解析】 【详解】据材料“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内容涉及到田庄周边的田间劳作、收获纳粮、盐井生产等;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则呈现了纺织、冶铁、锻打兵器或农具等画面。东汉的《四民月令》记述了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可知,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内容及东汉的《四民月令》中不仅涉及到田庄周边的田间劳作、收获纳粮、盐井生产等,而且呈现了纺织、冶铁、锻打兵器或农具等画面,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D项正确;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庄的形式剥削农民。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排除A项;田庄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经济,未发生改变,排除C项;田庄属于自然经济,田庄的发展并未改变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排除C项。故选D项。3.下表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时期罢置情况改制内容西汉成帝绥和元年罢刺史置州牧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监察范围扩大西汉哀帝建平二年罢州牧置刺史西汉平帝元始五年正十二州名分界刺史掌握临时军事权力、获得一定地方行政权新莽天风元年置州牧、部监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复置州牧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罢州牧置刺史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权A.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C.皇权衰弱导致刺史行政化D.制度变迁受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中国)。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时设立刺史制度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和地方势力的控制。但西汉中期以来,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反映出监察制度的失效与州级行政制度崛起,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皇权对地方的管控是处于不断失效过程中的。州刺史行政化每一次节点都对 应着汉朝皇权波动的时刻。西汉末年的刺史改制,对应着王氏外戚集团势盛而成帝、哀帝势衰的时期;王莽与东汉初的刺史改制,对应两汉之际的兵荒马乱,帝国中央与地方武装短兵相接时期,皇权统治及其制度侧重点为军事行动,而非正常改革。东汉末期刺史行政化的形成,更是由于幼帝频立,咸宦政治势力导致的王权衰弱,C项正确;材料所述主要涉及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刻史行政化的过程没有强调选官方式的多样化,排除A项;材料所述涉及西汉中期以来刺史职能演变总体上扩张了武帝朝对于刺史监察权限和官职设计,但没有强调中央与地方矛盾进一步加剧,排除B项;材料表明皇权衰弱导致刺史行政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4.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成功治理边疆的经验有()①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②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③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投④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宜政院进行管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⑧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有助于边疆管理;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宜政院进行管理,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以上都是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这不属于边疆治理,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5.有学者指出:“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是完成了本土化第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下列文物能为他的观点提供支撑的是()A.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B.云冈石窟露天大佛C.十六国墓葬出土的玻璃水注D.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是完成了本土化的第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 和所学知识可知,云冈石窟露天大佛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因此,云冈石窟露天大佛能够支持材料观点,B项正确;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未体现“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排除A项;十六国墓葬出土的玻璃水注产自国外,未涉及佛教艺术,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未体现佛教艺术,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为20世纪初《人镜画报》上的漫画作品《心地不明》:在镜前作“立患(宪)”二字,镜中“患(宪)”字的心字底充满阴影。该漫画()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B.批判了满清政府的虚伪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D.表达了革命排满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光绪三十三年”、“20世纪初”、“立宪”可知,该漫画发表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1906年开始),漫画中心字底充满阴影,象征清政府立宪不诚,有很大的欺骗性,这表达了作者对满清政府立宪虚伪性的批判,B项正确;维新运动发生于1898年,早已失败,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是作者对清政府虚伪立宪的批判,体现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宪运动本身或者带有排满革命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7.抗日战争时期,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达180种之多,占抗战时期全部600余种期刊的3%。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涉及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时期,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A.唤醒中华民族救亡意识B.构建边疆史地研究体系C.提升全体国民文化素养D.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抗日战争期间,在知识界出现重视研究边疆史地的现象,重视疆域研究,契合了当时国家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危难之时,士人的家国情怀,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A项“唤醒”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当时的边疆史地研究是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有利于构建边疆史地研究体系,有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C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8.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同时,“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这些规定()A.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D.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这些规定适应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C项正确;“国有企业”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这时还未提出,排除B项;材料中未反映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排除D项。故选C项。9.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现代中国()11984年5月31日审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规定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32001年2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A.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想B.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C.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D.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步入法制化轨道,《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审议通过且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社会政治发展情况,没有涉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是1978~1981年我国用于职工住宅、城市公用事业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改革目标D.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体现的是自1978年以来我国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基本投资比重的情况变化,整体上非生产性投资比重在上升,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中,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史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时间是1984年,题干中时间最近的是1981年,排除B项;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时间是1992年,题干时间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1.古巴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菲德尔·卡斯特罗说:“有一天,一份《共产党宣言》到了我手里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出生在他并不熟悉的森林的某个小动物。然后,突然之间,他找到了那片森林的地图。”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是科学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B.是世界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C.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D.是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50年代的古巴。据材料分析可知,古巴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菲德尔·卡斯特罗将《共产党宣言》比喻成其并不熟悉的森林的地图,深刻地说明了《共产党宣言》对其产生的影响,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共产党进行古巴革命,缔造了古巴共和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古巴领导人的影响,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对古巴的影响,这不属于工人运动,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政党才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12.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A.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B.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C.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D.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开始,法国王室监察官逐渐控制了村民会议的自治管理权力。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王权的扩张,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因此17世纪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了社会管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成文法体系,排除A项;“丧失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基层治理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召开前夕,主办方雇人挨家挨户低价推销会员券,并取消建造世博会标志性建筑计划,大幅降低场馆造价。而1939年纽约世博会,纽约市长从联邦政府争取到占全国1/7的复兴资金,修建地铁、公路并建造了255个体育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B.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的改变C.应对法西斯侵略扩张D.企业对利润空间的过度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召开前夕,主办方雇人挨家挨户低价推销会员券,并取消建造世博会标志性建筑计划,大幅降低场馆造价。而1939年纽约世博会,纽约市长从联邦政府争取到占全国1/7的复兴资金,修建地铁、公路并建造了255个体育场。”可知,纽约世博会是1939 年,当时美国处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争取到复兴资金,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推动世博会的开展,可见当时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出现改变,B项正确;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这一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新的经济政策的推行,与法西斯扩张无关,排除C项;追求利润应该尽可能降低成本,而不是大规模修公路、铁路和体育场馆,排除D项。故选B项。14.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1980—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6.48%,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速约1%,超过全球经济年均增速1.2%。这反映出()A.世贸组织垄断国际贸易B.民众货物消费能力下降C.第三产业产值稳居第一D.科技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时间1980—2020年判断,此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壮大,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D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性经济组织主要宗旨是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不可能垄断世界贸易,排除A项;民众的消费能力没有下降,而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民众的消费领域和方式,排除B项;第三产业确实快速发展,但不能说稳居第一,排除C项。故选D项。15.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下表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中“行业价格指数涨跌幅”。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涨幅前五跌幅前五涨幅前五跌幅前五食品饮料烟草工业工程银行汽车及零部件医疗服务建筑金融服务个人商品医药卫生汽车及零部件金融业休闲商品金融服务建筑材料工业运输电子电力设备休闲商品基础材料建筑制造业A.经济“滞胀”阻碍制造业发展B.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C.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D.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以及涨幅中都出现了“金融服务”,而银行、金融业、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都属于第三产业,可知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经济滞胀)的罕见现象,80年代西方国家逐渐走出经济滞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兴国家的发展或工业建设,无从比较,不能得出美、日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排除C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的说法夸张,材料也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6.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的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不少有机合成农药进入土壤、水体后很难分解,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最终危及人类健康。这说明()A.农药使用对农业生产不利B.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不可避免C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凸显D.农业现代化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虽然高效农药的出现解决了部分农业问题,但也带来了很多其他的严重问题,说明农药的出现既有积极作用,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即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凸显,C项正确;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益处,排除A项;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并非是不可避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药问题,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秦汉的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材料二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 据。——以上均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1)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律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法制的精神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的“援礼入法”。【答案】(1)特点: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保护财产;法网严密;严刑峻法。影响:稳定往会秩序;促进秦的统一;但是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朝迅速灭亡。(2)精神基础:儒家伦理纲常。评价:积极:促进基层治理和教化,改善民风;礼法结合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消极:通过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有悖公正;过分强调主观动机,有失客观。【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可推出维护君主专制;;严刑峻法或者轻罪重罚;根据材料一“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可推出重视保护财产;根据材料一“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可推出法网严密。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方面来说,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往会秩序;促进秦的统一;消极方面来说,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朝迅速灭亡。【小问2详解】精神基础:根据材料二“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可推出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评价: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方面可从社会治理、法律的发展、矛盾的缓和进行分析。即有利于促进基层治理和教化,改善民风;礼法结合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消极方面,可从不够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分析。即通过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有悖公正;过分强调主观动机,有失客观。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金本位制时期(1816年-1914年),英国的货币霸权使英国成为这种体制的世界最大受益国,也进一步确立了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当时英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算。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摘编自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材料二 21世纪中国经济大事简表(部分)时间状况2009外汇储备世界第一2010GDP跃居世界第二201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2020GDP总值100万亿元2022人民币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取得世界货币霸权地位的时代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8.背景: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中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大力进行金融创新;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等。19.示例:论题: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经济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外贸规模和比重不断提高。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22年人民币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经济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既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也促进世界和本国经济的发展。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必然趋势,也助推中国经济进一步腾飞。【解析】 【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6年-1914年的英国。据材料“金本位制时期(1816年-1914年),英国的货币霸权使英国成为这种体制的世界最大受益国,也进一步确立了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当时英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算。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和所学可知,可以从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中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大力进行金融创新;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等角度进行详细说明。【小问2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首先,围绕设问中“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的主题,根据材料“人民币国际化指数、21世纪中国经济大事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为: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中“21世纪中国经济大事简表”,进行详细的论述,如:经济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外贸规模和比重不断提高。中国的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22年人民币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经济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既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也促进世界和本国经济的发展。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最后,再次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趋势,也助推中国经济进一步腾飞。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点睛】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材料二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答案】(1)推论以及理由:从最初的海椒、番椒名称推断辣椒可能自海外传入中国;从记录的地点变化推论辣椒是从沿海地区逐步传入西南、西北内陆地区;从记录的时间推论辣椒的传播种植经历漫长的时间阶段;早期记录中多有“可观”、“不可食”到后期记录“味极辣”、“可食”,说明辣椒从观赏植物到食物的变化。(2) 原因:外地移民迁入川渝带来辣椒的种植和食辣的习惯;川渝地区的土壤、气候适宜辣椒种植,民众具有好辛香的饮食传统;辣椒具有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适合社会下层民众的需要;辣椒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促进辣椒广泛种植,商品化程度提高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推论及理由:根据材料中“番椒”、“海椒”等称谓可以推出中国种植的辣椒是从海外传入中国;根据记载的地点从浙江到陕西、四川可以推论出,辣椒是从沿海地区逐步传入西南、西北内陆地区;根据材料记录的事件从1591年到1844年可以推论出,辣椒的传播种植经历漫长的时间阶段;根据早期记录中多有“可观”、“不可食”到后期记录“味极辣”、“可食”可知,辣椒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差异化,与中国本土文化逐渐结合,从区域性种植发展到了全国性,规模也不断扩大,而且还出现了商业化种植,种植辣椒,丰富了我国的蔬菜品种,改变了农作物的结构,而且还形成了本土特色的辣椒文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原因可以从辣椒的传播、川渝自然地理条件、辣椒特性、加工技术、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随着辣椒传入”可知外地移民迁入川渝带来辣椒的种植和食辣的习惯;根据材料“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可知,川渝地区的土壤、气候适宜辣椒种植,民众具有好辛香的饮食传统;根据材料“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可知其符合中国人民劳动的需求和实物消费的需求;根据材料“……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可见辣椒本身的品种适应性强,成本比较低,中国人民在制作方面的智慧;根据材料“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可知,社会需求促进辣椒广泛种植,商品化程度提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印度工业衰退。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1805-1849年: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1831-1848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35-1918年: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1839年: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1853年7月8日;佩里驶入东京湾。19世纪中叶: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1860年: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1877-1900年: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1895年: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摘编自[美]非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上述材料是19世纪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归纳不少于两个阶段特征。示例:“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考生归纳的阶段特征不能与示例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1:殖民统治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寻找市场,西方列强加紧海外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英国已将印度变成殖民地,美国夺取了菲律宾,非洲也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19世纪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是殖民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示例2:工业化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推动工业化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示例3: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兴起一系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圣西门、欧文等人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19世纪是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其他:剧烈变革和动荡的世纪;改革和革命的世纪;殖民与反殖民的世纪等。【解析】【详解】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在严格按照问题要求归纳的同时,只有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通过阅读材料,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在论述时尽量抓住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回答。另外在归纳时,尽量寻找出现频率多的词来作答,比如根据材料“佩里驶入东京湾”可以从殖民扩张角度论述,材料中“工业”出现次数较多,可以从工业革命角度论述,根据材料“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可以从改革角度论述。 示例1:殖民统治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寻找市场,西方列强加紧海外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英国已将印度变成殖民地,美国夺取了菲律宾,非洲也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19世纪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是殖民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示例2:工业化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推动工业化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示例3: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兴起一系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圣西门、欧文等人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19世纪是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其他:剧烈变革和动荡的世纪;改革和革命的世纪;殖民与反殖民的世纪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0:00: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974.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