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解这个精神,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力求解决的问题。人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例如,有的人从政,在这个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人可能被分为不同等级,但他们都是人。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问题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定人生呢?有的哲学家认为,必须如此。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道家有人认为,生命是个赘疣,是个瘤。所有这些看法都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站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学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的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从表面上看,这种看法不能认为就是错的,因为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论语》第十一章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孟子曾说:“圣人,人伦之至也。”这无异于说,圣人是社会中道德完美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所说的圣人是现世中的人,这和佛家所描述的释迦牟尼或基督教所讲的圣徒,迥然异趣,特别是儒家所说的圣人,更是如此。不过,用这种过分简单的办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如果正确理解的话,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或完全是出世的。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有一位哲学家在谈到宋朝道学时说它:“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是中国哲学努力的方向。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的使命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统一。这并不是说,对立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力求解决的问题。力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材料二: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以伦理为中心的问题,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这里所谓的以伦理为中心,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构、功能等意义上来讲的。从结构上看,中国传统哲学可分为天道、人道、知天知人之道三部分,哲学家们论天道、论知天知人之道,最后都要归结到伦理道德问题上来。哲学家们的政治主张,也往往以伦理道德学说为其立论之依据。从功能上说,天道、知天知人之道这两部分都为论证人道学说服务,整个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实际功能,也主要在伦理道德方面。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存在论不同,它始终不曾脱离人去谈论存在的本质,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的理解,不是把它当做静态的物质实体而是当做与人类精神浑然不分的整体。这种宇宙观与西方存在论相比,实际上是突出了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体性。这一分析有明显的夸大和歪曲之处。中国传统哲学常常将天人问题放在一起讲,往往前一句讲天,后一句讲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始终不脱离人谈论存在的本质。中国古代哲学家公认,人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是万物中之一物。这就必然得出人依存于天的结论和天本而人末的结论。所以,将天人问题放在一起讲,有不脱离天论人的意义,而没有不脱离人论天的意义。又如有人认为,中国哲学表现出与西方哲学大相径庭的格局,不像西方那样从自然本身出发把握世界;中国哲学是从人、从人类自身出发去体察自然。但那只是一些主观唯心主义者的思想。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或天道观总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的。(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做人方面要取得最高成就,成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圣人,就需要抛弃社会,从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B.“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努力方向,也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一种体现。C.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力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D.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哲学是从人类自身出发的,西方哲学是从自然本身出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编写《史记》,欲“究天人之际”的想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不脱离天论人”的思想。B.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的理解,突出了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体性,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进性。C.材料一论证时运用间接论证法中的排除法,与《拿来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逻辑思维的力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从政治学、为人处世的态度。3.下列诗文不能体现中国“入世”哲学思想的一项是()A.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C.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出世哲学与入世哲学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案】1.C2.B3.D4.相同点:两者的最高成就都是成圣,达到天人合一。不同点:“出世”是抛弃社会,否定人生,从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说的是超越价值。“入世”则是只谈道德价值,不谈超越价值。5.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这一命题。接着提出中国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成圣,如何达到天人合一,指出达成的两种途径——“出世”哲学和“入世”哲学。最后反驳了中国哲学是“入世”哲学的观点,提出中国哲学是入世和出世的对立统一,而解决这一问题即是中国哲学的精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就需要抛弃社会,从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错误。文中为“问题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定人生呢?有的哲学家认为,必须如此”“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可见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哲学理论,“就需要”错误。B.“也是中国哲学的精神”错误,选项的表述只是一些人的看法,而作者是反对这种看法的,在文中有明确的态度,“这一分析有明显的夸大和歪曲之处”,所以“也是……”错误。D.“中国哲学是从人类自身出发的,西方哲学是从自然本身出发”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一说法作者是不认同的,原文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始终不脱离人谈论存在的本质”“有不脱离天论人的意义,而没有不脱离人论天的意义”都表明作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突出了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体性,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进性”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这种宇宙观与西方存在论相比,实际上是突出了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体性。这一分析有明显的夸大和歪曲之处”,显然作者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所以“展现……先进性”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材料一中提到“入世”即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关心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人的今生。A.句意: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属于“入世”。B.句意: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金钱用尽了,这些散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属于“入世”。C.句意: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属于“入世”。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意思是“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这是“出世”的哲学思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相同点,从文中“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可知,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哲学,他们的最高成就就是成圣,以达到天人合一。不同点,从“所有这些看法都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可知,“出世”哲学强调从抛弃社会,否定人生,从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而从“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可知,“入世”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只讲道德价值,不讲超越价值。【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材料一共七段文字。由出处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哲学”,具体谈论中国哲学的精神,而第一段“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这一话题,接着在第二段提出中国哲学要解决的问题,“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第三和第四段接着分析了两种达到这种状态的途径,“出世”哲学和“入世”哲学,然后,作者对“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不过,用这种过分简单的办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六、七三段中,作者反驳了中国哲学是“入世”哲学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哲学的使命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统一。这并不是说,对立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力求解决的问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桃花蝴蝶刘诗伟我七岁时,脑子里搁了一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半个多世纪,无数繁花在眼前流走,每当我停望绚丽,总会看见坐在桃树下的祖母,漫天花瓣为她飘零。那棵桃树生长在我们老家的台坡口。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的矮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她的藏青棉袄泛白,颜色接近柴草;皮肤干皱,已然融入三寸小脚下泥土的灰黄与安宁。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我背着书包出了堂屋,看见桃花、祖母与蝴蝶,不由愣住了。那景象让我迷狂而惊异。但我没有叫祖母,正要悄悄离开,不料,祖母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即刻停下,笑嘻嘻地向祖母走去,在她膝前蹲下,把头递给她。她抬手摸过我的头顶,熟练地在我的额头亲吻一下,说:“记得,下回莫忘了。”原来,在桃花下打盹的祖母是那只蝴蝶,在飞……我七岁那年,祖母六十五岁。隔壁家的杨奶奶说,她见过祖母的年轻,那时,祖母刚嫁过来,一张鹅蛋脸,粉白红润,抹过油的黑头发用木簪绾在后脑勺,两只小脚走起路来像铁杵一样咚咚咚地敲在地上。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祖父带我去过姑爷爷家,我在那里见过这枚银簪。姑爷爷住在两里外的珠玑街上,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的门楣上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祖父对姑爷爷说:“留着吧,总是个念想。”姑爷爷回应:“我这身体怕是扛不了多久,拿去给嫂子,我也落心。”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离开时,祖父把银簪又放在姑爷爷座位前的桌上。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后来我知道,这是延续姑奶奶在世的礼俗。他来了,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然后,他走到祖母面前,拿起祖母的一只手,把银簪放在祖母手里。祖母一看,连忙大呼:“这使不得!”姑爷爷捏住祖母的手,说:“嫂子,它陪了我几十年,也让它陪陪你。”祖母再看那银簪,眼泪就哗啦一下奔涌而出。祖母坐在桃树下,蝴蝶在她和桃花之间飞。祖母为她头上的蝴蝶银簪哭泣过。家里大人一直没给我们小孩子讲祖母哭泣的缘由,那哭泣的背后是一座静穆的山。一天,我看见祖母身上歇了许多桃花,手里正抚摸着那枚银簪。我蹲下,祖母就告诉我:蝴蝶银簪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祖母就在家门口栽了一棵小桃树……我听到这里,呆望着无边春天的深处。桃树上的桃子成形了,阳雀子飞来啄桃子,祖母啾啾地驱赶。阳光照耀,祖母脑后的蝴蝶闪闪烁烁。祖母还沉浸在从前没有回来,叹息一声说:“你的姑奶奶不满十九岁,像一朵桃花儿,又像一只蝴蝶。”我问祖母:“姑奶奶怎么闹革命的?”祖母说:“跟大姑奶奶学的。”我问:“还有大姑奶奶?”祖母说:“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我问:“大姑奶奶怎么走的?”祖母吻我的额头,让我快去上学。到我七岁时,小姑奶奶已牺牲三十四年。往事中的大姑奶奶、小姑奶奶凝固在那段时空……那是充满血色的岁月,祖母不讲,外人只能简略讲述: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被奸细告发,让敌人捉住砍了头,但找不着尸首。有人说是好心人把她埋了,可大雪纷飞,不断覆盖,坟墓在哪儿呢?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躺在血泊中……现在时间又过去半个多世纪,祖母早已去世,我的记录也只能如此简略。时间让繁密过往成为简史,尽管我童年时不断用想象填补那些故事。只是,这种想象反过来又常常加重对于过往的怀想。当年,隔壁杨奶奶跟祖母是说私心话的朋友,祖母每次生病,她都守在祖母的床边;她说她来生也做祖母的邻居。她讲过一句话:“晓得历史的人值得敬重。”我从来没有发现这句话的别的出处。父亲出生后,湾子里的人送米送鸡蛋;祖父送父亲读私塾,先生不收钱;父亲学医,先生倒付工钱。祖母极瘦。晚上她坐在竹床边,弯成一道弧线,可以清晰看见前胸、两肋和后背的骨头。我不晓得别人的祖母是不是这样,但记得父亲说过:祖母是一个不幸的母亲,他是祖母的第六个孩子,前面五个都死了,最大的不满两岁。为什么?不单因为穷,娘吃不饱没奶水,娃儿病了买不起药;主要是为了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孩子,祖母要照顾她们闹革命。我看着祖母头上发亮的银簪,想起祖母必须摸过她的孙儿们的头才让他们离开……那里有祖母如花如蝶的岁月。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一只白蝴蝶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飞。为什么是桃花与蝴蝶?在祖母的年代,平原上草木芜长,唯有这两样是世间罕有的绽放与娇艳,是生命的密语,是离世的安魂曲……它们那么轻盈而亲切,让人永远无法全然抵达和拥有。祖母去世后,我在她的坟头栽下一棵小桃树,隔年便开出灿烂的花。(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母年轻时如桃花般芳馨娇美,年老时瘦削干瘪,凸显出祖母一生所受种种苦难。B.“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这一细节展现祖父与姑爷爷的不善言谈。C.小说写当年村民们对“我”父亲的多方照顾,表现出村民对革命家庭的深切同情。D.文章结尾“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表达了“我”对祖母以及两位姑奶奶的怀念与敬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里“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中的环境描写,既烘托了人物形象,又借环境的美好,流露出对祖母人格的赞颂。B.小说以“我”七岁时为时间节点,写了晚年的祖母,回忆大、小姑奶奶,意在以孩子的视角冷峻地观照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经历。C.文章详写祖母,将烈士事迹散布于祖母的言行中,留下“空白”,引人遐想,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D.小说超越常规叙事,没有局限于“当年”,而是以“我”的生活为依据,以情感为指引,以思绪为逻辑,实虚穿插,构思开阔新颖。8.小说中多次写到“蝴蝶”“桃花”,请分别简析其意蕴。9.作为革命题材小说,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孙犁的《荷花淀》都“诗意”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美”的赞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篇小说的“诗意”所在。【答案】6.C7.B8.①“蝴蝶”指“蝴蝶银簪”,是革命传承的象征,是缅怀亲人的寄托。②“桃花”代指小姑奶奶刘春桃,桃树与祖母的自然融合又暗喻青春、生命和生活的自由美好。9.①诗意的景物描写。文中“蝴蝶”“桃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浪漫美好的氛围,象征年轻美好的生命,富有诗意美。②“诗意”化的表达方式。小说的题材虽然写战争,但淡化正面描写,在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女性的凋零时,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哭天喊地的悲泣,而是以极其空灵的叙述、极其浪漫的象征来营造感伤的氛围,让革命战争叙事增加了诗化的格调。③“诗意”的人性和情感。烈士的英勇无畏,革命群众的热情支持,烈士家属的大爱担当,使小说洋溢着隽永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表现出村民对革命家庭的深切同情”分析错误。写当年村民们对“我”父亲的多方照顾,既显示出村民对革命家庭的敬重,也暗中透露出革命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冷峻地观照”分析错误。“冷峻观照”是冷静理性,以智慧观事、理诸法,而照见明了之意。这与“七岁”“孩子的视角”不合。“孩子的视角”借助孩子的眼光或口吻来看待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单从“我”提到“迷狂”“沉迷”于祖母在桃树下的情景就能看出“我”的情感流露而非冷峻观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首先找到描写“桃花”的句子,“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的矮椅上,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祖母坐在桃树下,蝴蝶在她和桃花之间”“飞”等,这里的“桃花”与“祖母”始终不分离,“桃花”的盛开、绚烂,象征美好自由的生活,暗喻了祖母曾有过的美好的青春,更象征了祖母美好的品格。桃树与祖母的自然融合暗喻青春、生命和生活的自由美好。与桃花有关的句子还有“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躺在血泊……”小姑奶奶名叫“春桃”,“桃花”代表了她蓬勃美好的青春,代表了她生命曾有过的绚烂。与“蝴蝶”有关的句子有,“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可知,文中的“蝴蝶”是指“蝴蝶银簪”。从蝴蝶银簪的来历来看,“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牺牲了;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蝴蝶银簪是大姑奶奶传给小姑奶奶,同时也把革命的传统传承给小姑奶奶,所以这“蝴蝶银簪”是革命传承的象征;姑爷爷又把“蝴蝶银簪”送给祖母,祖母常常对着“蝴蝶银簪”思念姑奶奶,所以这“蝴蝶银簪”又是缅怀亲人的寄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小说的“诗意”体现在表达方式和内容感情方面。从表达方式来看,小说这样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对革命女性的杀戮,“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被奸细告发,让敌人捉住砍了头,但找不着尸首”“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躺在血泊……”。两位姑奶奶的牺牲是通过“外人”转述的,描述很简单,这样的语言显得空灵,“桃树”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浪漫美好的氛围,与年轻美好的生命的逝去形成对照,营造了感伤的氛围。这样的处理,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哭天喊地的悲泣,让革命战争叙事增加了诗化的格调。从内容和情感来看,文章描写了烈士的英勇无畏,“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被奸细告发,让敌人捉住砍了头,但找不着尸首”“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躺在血泊……”;革命群众的热情支持,“父亲出生后,湾子里的人送米送鸡蛋;祖父送父亲读私塾,先生不收钱;父亲学医,先生倒付工钱”;烈士家属的大爱担当,“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祖母是一个不幸的母亲,他是祖母的第六个孩子,前面五个都死了,最大的不满两岁。为什么?不单因为穷,娘吃不饱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奶水,娃儿病了买不起药;主要是为了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孩子,祖母要照顾她们闹革命”。这样的描写让文章洋溢着隽永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节选自《后汉书》)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C.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D.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刘秀的庙号;光武,刘秀的谥号。B.《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C.大司空,是中国古代行政最高官职的称呼,为百官之长。大司徒,古代官名,掌监察。D.漏刻,古代计时的工具,也叫漏壶。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秀外貌俊朗,气度非凡,长着高高的鼻子,饱满的额头。B.兄长刘伯升一向结交身手敏捷之人,是刘秀决定起事的原因。C.当军中因财物不均引起士兵不满时,刘秀果断地把刘姓族人的财物收集起来分给大家,防止了军人的哗变。D.面对声势浩大的敌人,刘秀不退反进,表现出过人的胆识。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②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14.刘秀被更始封为武信侯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0.A11.C12.B13.①这是那个须眉漂亮的人吗?为什么竟然做这样的事啊!②光武帝趁势又攻克了颍阳县。恰逢兄长刘伯升被更始帝刘玄所害,光武帝从父城赶赴宛城去谢罪。14.①兄长被害,却不表现出仇恨,②认为自己有过错,主动谢罪;③为人低调,不炫耀自己的功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为:他天性勤劳,乐于耕种,而他的兄长刘伯升喜好行侠义、养门客,常常讥笑光武只知在田间劳作,说他和刘邦的二哥刘喜一样。直到王莽天凤年间,光武才来到长安,拜师学习《尚书》,粗略领会了经书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要旨。“非笑”意思是“讥笑”,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事田业”的主语是“光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大司空,是中国古代行政最高官职的称呼,为百官之长。大司徒,古代官名,掌监察”说法错误,大司徒、大司空职责互换,应该是“大司徒,是中国古代行政最高官职的称呼,为百官之长。大司空,古代官名,掌监察”。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身手敏捷之人”错,“轻客”指剽悍轻死之徒。“……是刘秀决定起事的原因”说法不完全正确,根据原文“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可知选项所说内容只是刘秀决定起事的原因原因之一。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这;“何为”,宾语前置,应为“为何”,为什么;“乃”,竟然。(2)“因”,趁势,趁机;“徇下”,攻克,“为……所”,表被动,被;“谢”,道歉,谢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概括出“兄长被害,却不表现出仇恨”;根据“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深引过而已”概括出“认为自己有过错,主动谢罪”;根据“未尝自伐昆阳之功”概括出“为人低调,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参考译文: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属于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这一支。光武皇帝九岁就死了父亲,由叔父刘良抚养成人。他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浓密,嘴宽鼻隆,天庭饱满。他天性勤劳,乐于耕种,而他的兄长刘伯升喜好行侠义、养门客,常常讥笑光武只知在田间劳作,说他和刘邦的二哥刘喜一样。直到王莽天凤年间,光武才来到长安,拜师学习《尚书》,粗略领会了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书的要旨。王莽末年,天下连年遭受蝗灾,寇匪强盗肆虐。地皇三年,南阳饥荒严重,各家的门客们大都出外打劫行盗。光武为躲避官府逃到新野县,于是把粮食运到附近的宛县去卖。宛县人李通等用帝王受命的预言符兆鼓动光武说:“刘氏家族将要复兴,而李氏将辅佐他们成其大业。”光武起初不敢轻举妄动,但想到兄长刘伯升平素结交诸多豪杰,一定要造反,况且王莽政权衰败灭亡的征兆已经出现,天下动荡不安,便答应与李氏共同造反,于是着手购置各种兵器。十月,他与李通的堂弟李轶等在宛县起兵,时年二十八岁。由于军中分配财物不均,众人愤恨,想要反过来攻击刘氏家族。光武帝收集了刘姓族人所得的财物,尽皆分给了大家,于是众人才高兴起来。汉军继续推进攻克了棘阳县,与王莽军队前部大夫甄阜、队长梁丘赐在小长安激战,汉军溃败,退守棘阳县。更始元年正月初一甲子这一天,汉军再度与甄阜和梁丘赐的军队在沘水西边激战,将他们击溃,并斩杀了甄阜和梁丘赐。王莽听到甄阜和梁丘赐战死,汉朝的皇帝已拥立的消息,非常恐惧,派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兵一百万,其中身着铠甲的军士四十二万人,于五月抵达颍川郡,再次和严尤、陈茂的部队会合。当初,光武帝替叔父舂陵侯刘敞到严尤那里去投诉佃户拖欠租税,严尤见到他感到很惊异。到这时,城中逃出去投降严尤的人说光武帝不掠夺财物,只知道用兵的计策。严尤笑着说:“是那个胡须漂亮、眉毛清秀的人吗?为什么竟做这样的事啊!”严尤劝说王邑:“昆阳城池虽然很小但很坚固,现如今僭越帝号的人在宛城,率领大军急速进发,对方必定丢弃宛城奔逃;宛城一失败,昆阳城自然会降服的。”王邑说:“我以前以虎牙将军的身份围剿翟义,因为没有活捉翟义,而受到责备。现如今率领百万大军,遭遇此城却不能攻克,还说什么呢?”于是将昆阳城包围了数十重,摆开军营数百座,架起云车十余丈高,俯视着昆阳城中,城外旗帜布满了原野,尘埃弥漫了天空,鸣钲击鼓的声音传到数百里之外。连续的弓弩向城中乱射,箭头如雨落下,城中之人要背负着门板才能取水。王凤等人乞求投降,不被允许。王寻、王邑自以为功业的取得顷刻可待,神情非常安闲。六月己卯日,光武帝便和郾县、定陵县的各营各部军队一起向昆阳城进发,并亲自率领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在距离王莽的大军四五里的地方列开阵势。王寻、王邑也派遣士兵数千人迎战。光武帝朝敌阵冲杀过去,斩下敌人数十颗首级。各部援军都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看见小股敌人都胆怯,现在遇到了大股的敌人反倒勇猛起来,真是非常奇怪呀,而且又处在前面。请让我们协助刘将军!”光武帝再度深入敌阵,王寻、王邑的军队向后退却,各部援军一起乘胜追击,斩下敌人首级数千。援军接连取胜,很顺利地向前推进。光武帝趁势又攻克了颍阳县。这时兄长刘伯升被更始帝刘玄所害,光武帝从父城赶赴宛城去谢罪。刘伯升生前的司徒府下属迎接吊慰光武帝。光武帝不好和他们私下交谈,只是深自承认过失罢了。一点也不曾夸耀自己在昆阳的功劳,又不敢为刘伯升披孝守丧,饮食谈笑都和平常一样。更始帝因此感到惭愧,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拜光武帝为破虏大将军,封他为武信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月照城头乌半飞②,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③。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④,敢告云山从此始⑤。(注)①广陵客:古琴曲有《广陵散》,“广陵客”指琴师。②乌半飞:乌鹊纷飞。③渌水,著名古琴曲,清空淡雅。楚妃,当时流行的古琴曲,深情绵邀。④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⑤敢告:敬告。云山:代指归隐。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紧扣题目,交代听琴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欢”字点出席间热闹的气氛。B.三、四两句转折一笔,并不写演奏场景,而写萧瑟凄冷之夜景,为下文写弹琴做了铺垫。C.五、六两句写初弹情景。前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后句直写,交代所奏曲目之名称。D.末尾两句写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不禁暗自潸然泪下。16.有人评价说,此诗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此诗表现音乐的艺术。【答案】15.D16.(1)侧面衬托。七、八两句通过写万籁俱寂,四座无言,人们都陶醉在琴声中而侧面衬托出广陵客琴技之高超。(2)反衬。三、四两句通过描绘幽邃凄怆的深秋月色图,以哀景反衬之后琴歌之美妙。(3)融情于声(景)。末尾两句写诗人听琴之后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琴声勾起他无限乡思,萌生强烈归隐之意,表现了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写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错误,根据注释“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准水,故称清准”可知,这两句是写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二句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突出琴声的美妙。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属于侧面衬托。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融情于声。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3)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边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答案】①.其志洁②.故其称物芳③.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④.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⑤.大漠穷秋塞草腓⑥.孤城落日斗兵稀【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芳、报怨、腓、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儿时的我脑子里是有()的:水生桥,桥生水;无桥之水和无水之桥,皆为残疾。二者,天然即(),仿佛唇齿,仿佛伴侣。也可以说,水是桥的魂曲,桥是水的情书。这()的姻缘,不仅是我稚时的天真,也是几千年的风物常态。《说文》云:桥,水梁也。一句话奠定了桥和水的组合关系。先人搭桥,最早以木,故落“乔”音。山涧遇一独木,即显示此处并非()。桥是不脱水的,一定要以水为床,一定要娶水才行。这部爱情,这门婚事,又是怎么散伙的呢?桥之背叛,还是水的嫌弃?我想,更多还是水的早逝吧。许多古老的桥仍在,以碑的名义,曝晒于滩壁。而水已遥远,像传说,像呜咽的风。桥,不再波粼荡漾,不再烟笼袅袅,不再青苔漉染,不再垂柳映月。剩下的,是皴裂的沧桑,是枯石的寂寞,是风化的煎熬,更是鳏寡孤独。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定势耳鬓厮磨天造地设空谷足音B.定式耳鬓厮磨天造地设人迹罕至C.定势水乳交融琴瑟和谐空谷足音D.定式水乳交融琴瑟和谐人迹罕至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剩下的,是枯石的寂寞,是鳏夫寡娘,还是皴裂的沧桑,是风化的煎熬。B.剩下的,是皴裂的沧桑,是风化的煎熬,是枯石的寂寞。犹如鳏寡孤独。C.剩下的,是风化的煎熬,是枯石的寂寞,是鳏寡孤独,更是皴裂的沧桑。D.剩下的,是枯石的寂寞,是风化的煎熬,是皴裂的沧桑。犹如鳏夫寡娘。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8.B19.D20.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桥”和“水”的关系比喻成“爱情”“婚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美妙的关系。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追问无水之桥的原因时,用“背叛”“嫌弃”将“桥”和“水”人格化,很形象地让人联想爱情、婚姻破灭的责任方,很有表现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处,“定势”,确定的发展态势;“定式”,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方式或格式。此处语境是指儿时的我脑子里是有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方式的,所以应该用词语“定式”。第二空处,“耳鬓厮磨”,两人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后面“仿佛唇齿,仿佛伴侣”可知,此处形容亲密相处,所以应该用成语“耳鬓厮磨”。第三空处,“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琴瑟和谐”,比喻融洽的感情(多用于夫妇)。此处形容“姻缘”,应该用成语“天造地设”。第四空处,“人迹罕至”,指荒凉偏僻,少有人到的地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此处语境是指此处并非是少有人到的地方,所以应该用成语“人迹罕至”。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剩下的,是皴裂的沧桑,是枯石的寂寞,是风化的煎熬,更是鳏寡孤独”为排比句,句子结构也该力求一致,“皴裂的沧桑”“枯石的寂寞”“风化的煎熬”均为偏正结构,而“鳏寡孤独”是并列结构,结构混乱,排除“是鳏寡孤独”与句中其他三个句式不同,排除A、C两项。“鳏寡孤独”中的“孤”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独”是指“老而无子”,上文一直将“桥”和“水”比作伴侣、夫妻,“鳏夫寡娘”(无妻子和无丈夫)与上文内容一致,合乎逻辑,排除B。此外,“枯石的寂寞”“风化的煎熬”“皴裂的沧桑”之间有递进之意,也能排除B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和相关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这部爱情,这门婚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为“桥”和“水”,喻体为“爱情”“婚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桥”和“水”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又是怎么散伙的呢?桥之背叛,还是水的嫌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用属于人的行为心理“背叛”“嫌弃”来表现“桥”和“水”的关系,亲切可感,富有表现力,追问无水之桥的原因,突出了相互间的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结合上文“桥是不脱水的,一定要以水为床,一定要娶水才行”和下文“我想,更多还是水的早逝吧”可知,比喻加拟人修辞的运用,与上下文所用手法一致,语言风格一以贯之。(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后一轮实战测试中,5G技术在物品管理、画面传播、智慧防疫等方面的应用展现了疫情之下科技、简约的办赛智慧。首先,①避免了人员之间的接触。“5G+北斗”智能车联网业务平台的无人售货车和无人送餐车,可装载20余种食品,利用围像识别技术,客户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下单与取餐。同时试点部署支付手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②,消费者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碰一碰”即时支付,()。其次,5G为媒体服务提供了便利。云转播平台、5G背包等项目依次呈现,超低时延“隔屏对话”效果的云转播技术,无需③,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减轻了防疫压力。另外,可手持的智慧防疫一体机具备了仅凭身份证即可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等信息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防疫检查的效率。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体验无人零售所带来的灵活便捷B.为无人零售带来更灵活便捷的体验C.无人零售的体验变得更为灵活便捷D.无人零售带来的灵活便捷被体验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A22.①食品自动配送②利用这些设备③大量工作人员【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上文“消费者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所填句子的主语是“消费者”,排除CD;消费者“为无人零售带来更灵活便捷的体验”不合逻辑,排除B。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后文说“……无人售货车和无人送餐车,可装载20余种食品,利用围像识别技术,客户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下单与取餐”,结合“避免了人员之间的接触”,可知此处是在说食品可以自动配送的问题,故可填“食品自动配送”。第二空处,前文提示“同时试点部署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引出话题,结合后文“消费者可以实现多场景下的‘碰一碰’即时支付”,可知此处可填“利用这些设备”。第三空处,前文说“5G为媒体服务提供了便利”,结合后文“降低了人工成本”,说明此处是在说不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问题,故此处可填“大量工作人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所谓礼射,就是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是在起源于商周时期“射礼”基础上,用于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的练习射箭技艺的一种方式。射者在开弓射箭过程中,每个步骤张弛有度、礼仪严谨、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练习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有人认为,射箭就应该追求“百发百中”,不应遵循“礼”;也有人认为“礼射”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注重人的道德自省,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学习借鉴意义。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题共有两则材料,第一段讲述的是“礼射”的内涵,第二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题干要求体现学生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讲“礼”重“义”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射箭已经超越了军事范畴,具有品行修养和礼乐教化的功能。射箭本为竞技活动,双方激烈争夺,但礼射赋予其正心正已、谦让互敬、修身修德的功能,外修自身体魄、内修精神品格。礼射的过程其实就是陶冶情操、反复自省,静心修为、不断进取的过程。由艺人道,礼射具有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锤炼的哲学内蕴。将“射者正已”的观念根植于处事、待人、接物之上,从而塑造懂礼节、知进退、具有强烈人文情怀、健全人格的现代青年学生。充分感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今天仍有重要意义。行文构思上,可以围绕“礼射”来谈修养身心,开篇由材料引入,由“射箭之道”引申到“人生之道”,如为学、修身、治国,依次递升,最后回归材料,呼应开头。立意:1.追求完美,成就自我。2.反复自省,静心修为。3.提升素养,净化心灵。4.内外兼修,正心正已。5.射箭之道,人生大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1 22:26:39 页数:18
价格:¥5 大小:75.6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