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性的叙事性文体,要能讲述生动的故事,有“深度的变化,要反映出联系和联系的中断”,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是对故事层面的基本要求,即“有意思”。还应“让读者能够一掬感动之泪、产生心灵的共鸣……甚至能对未来的暴风雨、民族、社会心理乃至人类的苦难做出预报”,这是对哲思层面的要求,即“有意义”。“有意义”指涉小说的思想、主旨,隶属哲思层面,代表作者对世界、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看法。一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小说,叙事空间分为故事空间、情感空间和哲思空间。故事空间是最基础的部分,是从选材、人物形象设定、对话设计到情节构建、细节呈现、氛围渲染等一系列的总和。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将其认定为“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的机体中的最高要素”。讲故事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好小说要以生动的故事代入叙事现场,通过故事情节的构建与推进,展现大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浮沉,从而塑造出“圆形”的人物形象。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故事对读者的审美心理是有吸引カ的。只有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读者才愿意读你的小说,小说所承载的情感、哲思才能传达给读者,真正实现“明德载道”这一社会作用。我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故事性强,甚至出现了模式化的故事情节走向,一是“私订终身后花园、一二小人拨其间、多情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西方现代小说中出现了弱化故事的物理空间的现象,但也没有完全抛弃故事,而是夸大或者强调故事的心理空间。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一个因变异而被家人、社会抛弃的故事,侧重于表现变异故事的心理空间。但无论中国传统小说,还是西方现代小说,都不可能缺少故事。故事性的淡化固然可以使小说的情感空间表现得更为宽广与淋漓,但是缺少故事空间的支撑,情感空间的表达就会成为某种虚无精神的高蹈、空中楼阁的建构,读者的阅读审美期待也会受挫,对小说失去阅读兴味。情感空间与故事空间交相辉映,但同时又是一种提升。一个好的小说家要想写出带有时代普遍意义的“共通”故事、“共痛”情感的小说,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还要将阅尽苍生的经历内化为深沉的情感体验,不断地在内心发酵升华。一篇好的小说往往是一个大的情感吸纳器,吸纳着一个人的情感,一群人的情感,甚至一个时代的情感。这样的小说能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情感共鸣的桥梁,让读者随着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痛苦体验,跨越障碍,把心灵结合在一起,以此构建一种宽阔的情感空间。孙犁 的《芸斋小说》,将丰富的人生阅历内化为情感体验,不是单纯着眼于艺术审美价值追求,而是注重对小说情感空间的开拓,执着于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情物理”和“世道人心”的深入开掘,不刻意渲染,不顾前思后,喜怒乐跃然纸上,是心迹的敞露。从传播学和接受学角度而言,读者从小说中获得的不仅是具体的故事和细节,更是“通过类比获得某种对于普遍性和事物关联性的宏大感受”,这种感受帮助读者重新理解生活,应对生活的烦琐,促使读者将无处安放的情感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哲思空间是继小说的故事空间与情感空间外的再度升华。一篇好的小说不仅需要有好看的故事、有张力的情感空间,还需要深刻的哲理,饱含对生命、人性和社会、民族、国家、历史的深沉思考,放射出思想的光芒,从而在“共通”的故事、“共痛”的情感基础之上建构起“共思”的小说世界。哲思空间第一探讨生命与生存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探讨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尊严,共中包含对人性的思考;第三则是对社会、对历史、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摘编自徐福伟《好小说的标准: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材料二:文艺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堪寻与艺术表达,必须始终以人作为观照的中枢,在铺陈情节、演绎故事和塑造人物中抓住对人思想内涵的表达和精神内核的发掘,凸显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开掘与展示。只有这样,故事情节才会有魅力,人物形象才会有活力,作品内容会有张力。优秀文艺作品从来都是这样,这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任务和终极目标,也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中的典型人物成了历史的永恒标志。林道静、杨子荣、梁生宝、孙少平等人物形象,已深深印刻在了人们的心灵底版上,并促使大众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加以比对,从中汲取智慧,提升道德情操。之所以这样,缘于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高度典型化地凸显了人物自身的思想光彩与精神内涵,导致其所蕴含的“美”深深激励和感动了读者。如何实现这种对人物的强化和凸显呢?就是充分运用艺术手段和审美程序为典型人物注入饱满的先进思想和高扬的义理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既是人作为“人”的基本标识,同时又是人的先进性之源与创造性之根。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必须走出文娱领域的一些怪圈——以“表现自我”代替表现人民,以肆意恶搞代替庄尚崇高,以片面化的所谓“写真实”替典型化作原则,以无聊的故事掩盖思想光彩、泯灭英雄本色,特别要杜绝以审丑为快、为趣的低俗娱乐,那些无疑是与文化文化本质内涵的背道而驰。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故事、失却活力与灵魂的人物,何谈对读者的教益,何谈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我们在创作中绝不能淡化和舍弃对先进思想和奋发精神的弘扬,更不能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以至于漫出道德堤坝,偏离法治轨道,在恣意将审美异化为审丑的过程中公然用无思想、无精神、无意义、无品位、无价值的所谓作品,弱化和消解文艺的认识功能、审美价值、教化力量。 (摘编自艾斐《文艺应凸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就故事层面而言,故事要曲折生动,既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又要契合艺术的真实。B.《变形记》虽然淡化了故事性,没有故事空间的支撑,但对小说情感空间的表现却更加宽广与淋漓。C.优秀作品凸显人物自身的思想光彩与精神内涵,其中蕴含的“美”可以使读者汲取智慧,提升道德情操。D.创作要把握文艺乃至文化的本质内涵,坚持典型化原则,表现人民与庄尚崇高,彩显故事的思想光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讲故事是叙事文学的根本任务,好的故事能够吸引读者的审美心理,让读者在阅读中接受其承载的情感与哲思。B.西方小说都夸大、强调小说的心理空间,弱化了小说的物理空间,与中国传统小说中出现模式化故事情节的情形相反。C.精彩的故事空间、有张力的情感空间直接造就深刻的哲思空间,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生命、人性、社会等的深刻思考。D.文艺创作要坚持对先进思想和奋发精神的弘扬,强化文艺的认识功能、提升其审美价值与教化力量。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小说“有意义”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一部包含诗词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的百科全书。B.《促织》中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想象奇特,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C.《百年孤独》中“失眠症”造成“失忆”等离奇情节,表现了文明对马孔多的冲击。D.《阿Q正传》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揭示出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论结构特点。5.依据两则材料、从《边城》《老人与海》两部小说中任选其一,分析该作品是如何通过叙事空间的构建来凸显小说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与心灵之美的。【答案】1.B2.D3.B4.(1)材料一首先提出观点,总分结构,再采用层递式或并列结构,分别举例论述了叙事空间中故事、情感、哲思三个空间。(2)材料二提出观点,整体采用递进或总分结构,并通过对比或从正反两方面,指出了创作的方法与应该避免的问题。5.《边城》:(1)《边城》具有故事空间、情感空间与哲思空间。在故事空间中,描写翠翠纯美爱情故事时,穿插了湘西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自然之美。(2)《边城》的情感空间中,描写翠翠与天保、傩送的 爱情纠葛,穿插了湘西生活场景,展现了生活之美。(3)小说具有哲思空间,在对翠翠爱情故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悲凉。《老人与海》:(1)《老人与海》具有故事空间、情感空间与哲思空间。在故事空间中,描写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斗争的故事时,穿插了不少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2)小说的情感空间中,描写了老人与大鱼、鲨鱼搏斗过程中,穿插了对老人心理、动作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之美。(3)小说具有哲思空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表现了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没有故事空间的支撑”说法错误,原文“西方现代小说中出现了弱化故事的物理空间的现象……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弱化了故事空间,不是没有故事空间的支撑。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根本任务”说法错误,文中说“讲故事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不是根本任务。B.“西方小说”“中国传统小说”错误,根据“我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故事性强,甚至出现了模式化的故事情节走向……西方现代小说中出现了弱化故事的物理空间的现象,但也没有完全抛弃故事,而是夸大或者强调故事的心理空间”可知,选扩大范围,“西方小说”应为“西方现代小说”,中国传统小说”应为“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另外二者并不是“相反”。C.“直接造就”说法错误,原文是“哲思空间是继小说的故事空间与情感空间外的再度升华”,并不是“精彩的故事空间、有张力的情感空间直接造就深刻的哲思空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促织》想象奇特,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是《促织》作为好小说“有意思”的一面,不是“有意义”。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材料一开头提出观点: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性的叙事性文体,要能讲述生动的故事,即“有意思”,还应 “有意义”。一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小说,叙事空间分为故事空间、情感空间和哲思空间。“故事空间是最基础的部分,是从选材、人物形象设定、对话设计到情节构建、细节呈现、氛围渲染等一系列的总和”“情感空间与故事空间交相辉映,但同时又是一种提升”“哲思空间是继小说的故事空间与情感空间外的再度升华”,然后分别从故事空间、情感空间和哲思空间三个角度采用并列结构展开论证,并列举卡夫卡的《变形记》、孙犁的《芸斋小说》等事例论述。整体上采用总分结构。材料二开头提出观点:文艺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堪寻与艺术表达,必须始终以人作为观照的中枢,在铺陈情节、演绎故事和塑造人物中抓住对人思想内涵的表达和精神内核的发掘,凸显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开掘与展示。根据“如何实现这种对人物的强化和凸显呢?就是充分运用艺术手段和审美程序为典型人物注入饱满的先进思想和高扬的义理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知,然后指出了创作的方法;最后“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必须走出文娱领域的一些怪圈……”,指出了创作应该避免的问题。整体采用递进结构,通过优秀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文娱领域的一些怪圈现象的对比论证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中说“一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小说,叙事空间分为故事空间、情感空间和哲思空间”,《边城》《老人与海》两部小说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自然体现了这三个空间。《边城》:(1)故事空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翠翠和青年水手傩送的爱情故事,但小说又淡化故事性,同时穿插了“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2)情感空间,翠翠和傩送互相喜欢,但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小说描写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描写了翠翠和爷爷祖孙之间的生活场景、邻里之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生活之美。(3)哲思空间,小说中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最后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世,翠翠痛苦悲伤,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悲凉。《老人与海》:(1)故事空间,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穿插了不少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例如天气晴朗,海面平静的环境描写等,展现了自然之美。(2)情感空间,小说描写了桑地亚哥的孤独与失败、他在出海之前与小男孩的交往、他与大马林鱼及鲨鱼的搏斗,穿插了对老人心理、动作的描写,例如“不过说不定我能逮住一条掉队的,说不定我想望的大鱼就在它们周围转游着”,展现了生活之美。 (3)哲思空间,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顽强搏斗的描写,展现出老人的精神与命运,体现老人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正是海明威在文中体现的价值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刑台来消磨时间。当伽西莫多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人家叫他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正当大家笑闹的时候,施笞刑的大头目比埃拉爬上了平台,到了犯人身边。随着轮盘的转动,比埃拉抬起胳膊,皮鞭挥起,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人们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黝黑的肩膀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把一些血珠也溅到了观众的身上。伽西莫多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轮盘停止了转动,施刑人停止了鞭打,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可是对于伽西莫多,这还未完事,他还要在刑台上示众一个钟头。当“公诉”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邪教的怪物!”一个说。“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是在哄笑。他愤怒、憎恨、失望,脸上布满了厚厚的阴云。这时,他远远望见一个神甫骑着骡子经过,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克洛德。伽西莫多的脸色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投石子。突然,伽西莫多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他打破缄默,用嘶哑愤怒的如动物般的声音吼叫:“给水喝!”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市民笑得更加厉害。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只见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节选《巴黎圣母院》,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伽西莫多在刑台上毫不反抗,是因为“他认为一切反抗都是徒然”,他甘愿为副主教克洛德承担劫持爱斯梅拉达的罪名。B.当伽西莫多用令人心碎的声音求水喝时“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只”说明围观的人群虽然看到伽西莫多经受了酷刑,但没有人同情他,强调人们态度的冷漠。C.伽西莫多很少得到别人的同情,在爱斯梅拉达到来之前,在场的许多人骂他、打他,而伽西莫多曾为副主教克洛德抢过爱斯梅拉达,所以当伽西莫多看到爱斯梅拉达走来,“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D.选文描写人物时采用多种方法,如:描写伽西莫多时,通过对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表现了他的期望、怀疑、感激、悲哀;描写爱斯梅拉达时,着重刻画她的外貌、神态与动作,展现她的人性美。7.小说多处描写围观者对伽西莫多的哄笑、侮辱,这样写有哪些作用?8.本文标题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也有译为“一滴水唤一滴泪”的。你认为哪个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6.D7.(1)表现人性的丑恶,反映当时人们缺乏怜悯、良知的社会现实。(2)反衬爱斯梅拉达善良与宽容的人性美。(3)为结尾写人们良知的被唤醒作铺垫。8.示例一:“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理由:(1)突出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赠水的感激之情。(2)“一滴水”体现了仁爱和人性,爱斯美拉达的“一滴水”换来了伽西莫多的眼泪,而这又感动了周围的观众。示例二:“一滴水唤一滴泪”好。理由:(1)这样更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有爱斯梅拉达充满仁爱的“一滴水”,才有伽西莫多充满感激的“一滴泪”。(2)更能突出“一滴水”对唤醒伽西莫多良知的作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描写爱斯梅拉达时,着重刻画她的外貌、神态与动作,展现她的人性美”分析错误,描写爱斯梅拉达时,着重刻画她的表情与动作,展现她的人性美。没有对爱斯梅拉达的外貌描写。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本题要求分析描写围观者对伽西莫多的哄笑、侮辱的作用,注意联系文章开始前的一句提示,即与本文有关的情节:“克洛德副主教垂涎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唆使养子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被官兵抓住,判鞭刑”。“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作者写伽西莫多要水喝后,又详细写了五个人的行为,五个人的言行都是对伽西莫多的侮辱,他们的表现与爱斯梅拉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这些人对伽西莫多的侮辱,表现了群众的麻木、冷酷、无情,与后面爱斯梅拉达的行为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爱斯梅拉达善良的形象。据此可以分析出答案:围观者的麻木、冷漠与爱斯梅拉达善良、宽容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等。【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这是一道探究题,如何理解都对,但一定要注意自圆其说,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本文主旨作一分析即可,但一定注意要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如认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一些,可以突出艾丝美拉达对水的特殊情感等角度分析。“一滴眼泪”本身包含伽西莫多自责、悔恨、感激等多样心理,“一滴水”则 象征着艾丝美拉达的怜悯、关怀和希望。“换”则包含了美好、光明和善良的传递与传承。如认为“一滴水唤一滴泪”则可以从更符合逻辑等角度进行分析。有爱斯梅拉达充满仁爱的“一滴水”,才有伽西莫多充满感激的“一滴泪”。【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肢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有地位的人去世后,加给其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惠王、宣王。C.“子”在文中是指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在的“您”。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11.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13.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9.B10.A11.A12.(1)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情愉快。(2)(请问)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13.①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文中关于庄子的三个小故事都是庄子以寓言说理的典范。面对楚威王的聘请,他用猪、牛做寓说理;面对监河侯的推辞,以鲫鱼的寓言讽刺;后来又以神龟的寓言拒绝了楚威王的聘请。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鲋鱼来子何为者邪”是“问之曰”的内容,“曰”是表对话的词语,后面应该停顿,排除A、D。“波臣”,指水族中的臣子,古人设想江海里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辖的水族称为“波臣”,“波”与“臣”之间不应该断开,且“我/东海之波臣也”构成判断句,“也”后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C。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错误。古人应是幼时命名,成年取字。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都是空话”错误,结合“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分析可知,只有《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宁”,宁愿;“污渎”,浅而小的水沟;“游戏污渎之中”省略介词“于”,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羁”,束缚,拘禁;“为……所”,被动句;“快”,使动用法,使……愉快。(2)“其”,代词,指神龟;“贵”,重视,尊重;“曳”,拉,拖;“涂”,泥,泥巴。【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意思,把握艺术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找到庄子所说的话,分析这些话的意思,再看这段文字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最后明确所用手法是什么。如材料一中,楚威王想要聘庄子为相,庄子拒绝的理由是“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这是用猪牛为寓来说理拒绝;如材料二中,庄子向 监河侯借粮食,结果监河侯说“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对此庄子用涸辙之鲋为寓来讽刺;材料三中,面对楚威王的聘请,庄子用神龟为寓进行拒绝。由此可以看出庄子善于用寓言说理。参考译文: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大多是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阐发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著书分析词句,阐述事理,譬喻情状,用来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话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人都无法重用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相国。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尊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情愉快。”(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要收到百姓交来的税粮,到时候借给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人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有条鲫鱼。我问它:‘鲫鱼,你在这里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历吴、越两地、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所依赖的水,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得到斗升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个大夫先去(想请庄子出仕):“希望把楚国的政务托付给先生!”庄子拿着渔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布把它包起来装进竹器里,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庄子说:“请回吧!我将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苏辙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定邀道士弹鸣鹿①,谁与溪堂共酒杯。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苏轼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②应许过时陪。【注】①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②逋:欠。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滔、吟诗作赋。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15.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答案】14.D15.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三番五次”错误,原诗是“重游南山”;B.“自己陪苏轼重游”错误,由原诗“与君和取当游陪”可知,苏辙没有陪游;C.“欣然相赠”错误,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及内容理解能力。结合两首诗的题目“闻子瞻重游南山”“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和作者可知,这是苏辙和苏轼两 兄弟的互答诗,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让人罕见。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意思是弹罢古琴清风吹拂座位,在山中阁楼半夜醒来月光如水照着空酒杯。此联巧妙回答了苏辙诗中“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的疑问,邀好友游乐皆为去年之事,而今唯有清风明月和美酒相伴,却无故友相陪。(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亡妻相见的场景,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知人者智②.自知者明③.千里之行④.始于足下⑤.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金散尽还复来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⑧.朝如青丝暮成雪⑨.相顾无言⑩.惟有泪千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材、暮、顾、惟。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关系的,是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孔子认为,为了仁德,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决不。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在自己致力于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不为统治者接受的时候,并不改变初衷,,而是遵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原则。他始终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人生准则,决不与黑暗统治同流合污,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 孟子明确表示生存和道义,都是可贵的,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则“舍生而取义”。他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坚守气节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烛照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心灵力量。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范缜,坚持真理,不“卖论取官”,便是在传统的独立人格思想下的结果。这种坚持独立人格注重“大丈夫”气节的思想,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苟且偷生河清海晏阿谀奉承潜移默化B.苟延残喘锦绣山河曲意逢迎春风化雨C.苟且偷生河清海晏曲意逢迎潜移默化D苟延残喘锦绣山河阿谀奉承春风化雨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的榜样。B.因而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C.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D.因而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的榜样。【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强调没有尊严地活着。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强调活得艰难。根据语境“牺牲自己的生命”,相对的应该是“苟且偷生”。第二处:河清海晏:也说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澄清,大海风平浪静。用以比喻天下太平。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语境修饰的是“治国平天下方略”,应该选用“河清海晏”。第三处:阿谀奉承: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奉承,讨好。指的是曲从拍马,说好听的话来讨好别人。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迎合别人的意思。根据语境中“改变初衷”,可知选用“曲意逢迎”符合语境。第四处: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和影响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多用于赞颂师长教诲得当。语境中句子的主语是“传统的独立人格思 想”,和它想搭配的应该选“潜移默化”。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处有两处错误。一是“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语序不当,错把定语当做了状语,应将“广泛”放在“人们”的后面。二是“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结构混乱,将“坚持……”和“以……为追求”两个句式杂糅了。表述无误的是D项。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①,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没有了上下之分,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②,植物的根和基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③?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19.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B.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C.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D.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19.C20.①背地而长②如果没有光照③光源在哪里(或“什么适合做光源”)【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挑战”作动词用,有“考验”之意。 B.“挑战”,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C.画线句中的“挑战”和本项中的“挑战”均作名词使用,有“困难、考验”之意。D.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顶天立地”是总述地球上的植物的特性,根据“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可知,此处与后文并列的句式“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内容相反,可知,植物的幼芽是背地生长,可填:背地而长。第二处,根据“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可知,此处与后句形成转折关系,说的是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且后句有“就会……”,此处应用“如果”与之搭配,可填:如果没有光照。第三处,后文“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是回答什么适合做光源的问题,故可填:光源在哪里(或“什么适合做光源”)。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刘昼《刘子·崇学》:“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这句话有三重关联:一是由“起”到“就”,连通开端与达成,体现为目标向度;二是从“三寸”至“万仞”,连通容易与艰辛,体现为过程向度;三是由“坎”至“深”,连通浅层与底端,体现为结果向度。凿井如此,为山如此,干任何事情都如此;学习如此,工作如此,人生发展大抵也如此。上述材料能给正处高三的你以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冯骥才曾说:“树根在地下的一切努力,是为了树冠的辉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树如此,人亦然。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持之以恒,方能谱写人生的华章。细微的积累是走向成功坚实的基础。就如当今钢琴大师——朗朗,他两岁半就能弹琴,四岁参加比赛,但具有音乐天赋的他并没有洋洋得意,如方仲永般止步不前,而是每天坚持练六个小时的琴。正是基于这种日积月累的不懈练习,朗朗成功 了!他能被中外人赋予钢琴大师的称号,与他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又如外国作家毛姆。毫无写作经验的他弃医从文,潜心研究,每天阅读大量的书籍,等他真正一炮而红时,已是十年之久。十年的沉潜,十年的坚持,这之中需要怎样的毅力啊!但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这持之以恒的坚守,才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毛姆!坚持不懈是走向成功必要的条件。古往今来,具有坚守精神的人不在少数。司马迁在受到宫刑之后,依然坚持编著史书,终流传千古,为现代人称道。曹雪芹增删五次,批阅十载,使《红楼梦》成为四大名著之首。朱丽华在因伤双目先后失明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学习盲人推拿技术,开诊所,助盲人,帮学生。凡此种种,都因坚持而获得成功,都因坚持而收获了更有价值的人生,都向我们展示了坚持的魅力。反观当今世界,有些人对功名成绩趋之若鹜,但却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但我想说:“成功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没有每天细微的积累,幸运女神凭什么要降临在你的头上呢?当然,坚持绝不是嘴上说说,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坚持谈何容易,唯有内存坚定信念,外执强大自控力才可做到。新时代的少年,正是缺乏了这种坚持的精神。我们应该听取习近平总书记的劝告,脚踏实地做人,持之以恒做事,这样才能放飞我们的梦想。而当成功真的降临时,我们亦不能因此停下奋斗的脚步,沉溺于功名。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继续努力。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一生只为稻粱谋。当水稻研究已经足以养活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时候,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依旧坚持,依旧穿梭在田垄中,致力研究新型水稻。从青葱少年到华发老人,多少积累,多少坚守,终取得非凡成就。青年朋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处在新时代的我们也应重视积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向成功之门进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出自北齐刘昼的《刘子•崇学》;第二句话是对引语的阐释,强调积累和坚持;第三句话是材料的扩展,由做事延伸到学习、工作和人生,引入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三寸之坎:喻很浅的小坑。就:成。万仞:喻极深,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刘昼这句话的意思是凿井的人总是从很浅的土坑开始,然后挖出极深的井。材料分析了这句话的三重关联:由“起”到“就”,体现的是树立远大、明确的目标;从“三寸”至“万仞”,体现的是对目标的坚持和不放弃;由“坎”至“深”,体现的是目标的达成。材料最后将这种做事的经验和体会推而广之,指出干任何事都如此: 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成就事业。如果轻视初始的细微积累,不屑于平日的具体努力,而企图于一朝之间突然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那只能是白日做梦。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从“启示”“思考”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可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也可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还可以写如何积累或如何坚持。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要注意观点鲜明,脉络清晰。立意: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10:0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3.3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