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塘沽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10页。卷Ⅰ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笔直接答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第Ⅰ卷(共44分)一、语言文字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jìn)踮(diàn)起木讷(nè)采撷(xié)B.踌躇(chú)讪讪(shàn)瞥(piě)见脊髓(suí)C.篷(péng)松包扎(zhā)笨拙(zhuō)碾轧(yà)D.罅隙(xì)皎(jiǎo)洁炽(chì)热檄(xí)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遒劲”的“劲”应读作jìng;“踮起”的“踮”应读作diǎn;B.“瞥见”的“瞥”应读作piē;“脊髓”的“髓”应读作suǐ;C.“篷松”的“篷”应写作“蓬”;“包扎”的“扎”应读作zā。故选D。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篇作文内容不错,只是篇幅太长。②这个科研团队废寝忘食,日夜攻关,所取得的为世人瞩目。③词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④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A.不免结果肇始慷慨大度B.未免成果滥觞慷慨大度C难免结局发轫宽宏大量D.难免后果开始宽宏大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①不免: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结果难免。难免:不容易避免,形容词。未 免:实在是,不能不说是。此处修饰“太长”,和“内容不错”为转折关系,表示对作文篇幅太长的否定,应选用“未免”。②结果:某个阶段事物发展到最后时的情形、状态。结局:1、结果,收场;2.指文学作品中情节的最后结束部分。成果:工作或事业的收获。后果:一般指有害的或不幸的结果,或者做某件事的后效。此处和“为世人瞩目”搭配,指科研的收获大,应选用“成果”。③发轫:表示事物开始形成,开始出现的迹象或初步的阶段。肇始:表示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开始,强调的是开始发生的那个时间点或瞬间。滥觞:表示事物或现象的开始,强调的是起源、根源或源头。开始:指从头起,或从某一点起;着手进行;开始的阶段。句子说的是词的发展过程,此处强调其起源,应选用“滥觞”。④“慷慨大度”指毫不吝惜钱财,很有气度;“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语境是说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大度”,不再计较,所以选“慷慨大度”。故选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主语不一致,应该把“写作了”改为“写作的”;B,语序不当,把“倾尽毕生精力”调至到“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这句的前面;D,“一批”应放在“支持”之前。4.下列文学常识,对应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建安风骨《短歌行》五言之冠冕古体诗B郭沫狂飙突进《女神》摧毁旧世新月派 若《红烛》界的渴望C雪莱浪漫主义《致云雀》追求光明与真理的象征法国D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北宋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五言之冠冕”是指《古诗十九首》;C.“法国”错,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D.“北宋”错,韩愈是唐朝人。故选B。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国即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 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规范和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单一的村落生活迈向乡——城两栖生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村落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人口流动率小,人们的往来也疏少,他们的生活富于地方性,三家村就是典型的相对孤立和隔膜的村落代表。B.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这两个概念也可以称作“有机的团结”的社会和“机械的团结”的社会。C.“乡土中国”是指过去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它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D.“后乡土中国”是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出的一个概念,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终老是乡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常态,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的人们,彼此“熟悉”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特色。B.乡土社会里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悉”社会。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乡村社会的自有特质越来越不明显。7.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答案】5.C6.A7.A【解析】【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在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知,“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说法错误。从第四段“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可知,“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应该是法理社会的特征。C.“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可知,这里只是指出二者的不同,并没有比较二者的优劣。乡土社会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是乡土社会信用的基础,但是法理社会中的信用就需要契约来维护,两者适用环境不同,不能说“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第四段“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可知,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乡土社会”特征包括: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但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人口流动率小,生活富于地方性,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与外界完全的隔绝状态,而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可知,乡土社会的隔绝不是绝对的。故A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的特征。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体现出“乡土社会”的“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的特征。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体现出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故选A。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特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选自《旧唐书·杜甫传》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啖牛肉白酒啖:吃B.未维舟而江陵乱维舟:登船C.武虽急暴,不以为忤忤:忤逆,抵触D.结庐枕江枕:邻近,靠近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甫以其家避乱荆、楚忧伤以终老B.严挺之乃有此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一夕而卒于耒阳师不必贤于弟子D.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蚓无爪牙之利10.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杜甫“恃恩放恣”的一组是()①尝凭醉登武之床②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③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④严武过之,有时不冠⑤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⑥瞪视武回:“严挺之乃有此儿!”A.①④⑥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出身于官宦家庭,但是他的仕途却不是很顺利。天宝年间,玄宗认为他是个奇才,召见他来考试文章才学,他献上了《三大礼赋》B.安禄山之乱后,京城地区动乱流离,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不久,被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C.杜甫性情褊狭急躁,气量小,这与他多遭离乱、仕途不顺、亲人离世、老来无依很有系。D.严武去世后,新任成都守将郭英乂性情粗鲁,不易接近,杜甫就去投奔高适。后又带着家人到荆、楚地区以躲避战乱,江陵又发生动乱,后来沿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12.把上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2)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答案】8.B9.B10.A11.D12.(1)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诞。(2)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维舟:系船停泊。句意: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带领;连词,相当于“而”。句意: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愁苦忧伤而终老异乡。B.都是副词,竟然。句意: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如今他们的智慧反而比不上百工之人。C.介词,在;介词,比。句意: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D.音节助词,不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②是从严武角度说的,是对杜甫的容忍。③没有“恃恩”的意思。⑤救房琯也看不出“恃恩”。排除有这三个句子的选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A.“召见他来考试文章才学,他献上了《三大礼赋》”,事件先后顺序反了。原文是“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B.“不久”错,原文是“久之”,即过了很久。C.“这与他多遭离乱、仕途不顺、亲人离世、老来无依很有关系”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没有说原因。而且“老来无依”也不对,杜甫有儿子。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过”,拜访;“不冠”,不戴好帽子;“傲诞”,傲慢放诞。(2)“知”,知道;“棹”,名词作动词,划;“还”,回来。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写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诞。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第Ⅱ卷(共106分)四、课外现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色彩闻一多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1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B.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比拟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14.既然“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 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答案】13.B14.诠释了诗人对生命的辩证看法,苍白的生命、单调的生命不是完整的生命,只有将正义与勇敢、热烈与忠诚、博大与希望集于一身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生命。告诉人们要正视生死,珍爱生命。【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借代”错,诗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是比喻;“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是比拟,同时也是排比;但诗中没有借代。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阅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是短暂的,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有忠义、高洁、希望,也有悲哀、失望,甚至死亡,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生活中虽然有悲哀、死亡,诗人仍然“溺爱于我的生命”了。苍白的生命、单调的生命不是完整的生命,只有将正义与勇敢,热烈与忠诚,博大与希望集于一身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生命。诗人所写的诗歌,即为生命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正是通过各种色彩的直观显示而使读者将原本比较深奥的哲理浅显地展示出来,生命就是如此地丰富多彩!至此,全诗的主题自然显露出来,即: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五、默写填空15.根据要求默写。(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4)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女》(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书生意气②.挥斥方遒③.吾尝跂而望矣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俟我于城隅⑥.采之欲遗谁⑦.道之所存⑧.师之所存也⑨.譬如朝露⑩.去日苦多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遒”“跂”“庸”“俟”“隅”“遗”“譬”等。六、课外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月光下的芝麻地(刘庆邦)棉桃子跟芍药花的花骨朵儿差不多,都是圆圆的,青青的,尖尖嘴儿,像一枚枚尚未成熟的桃子。芍药开花,棉花也开花。芍药的花朵姹紫嫣红,五颜六色,妖娆得可以。而棉花的花朵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白。除了白,还是白。怎么,单一的白色就不好看吗?不是的。不管什么颜色,只要多,只要成了阵势,照样蔚为大观。谁能说它们没有让人神思缈远的大美的力量呢?棉花的开放也是如此,仿佛一夜之间,银白色的花朵便开满了棉花的枝头。那时的地是生产队的地,地块儿不是零打碎敲,每一块土地面积都很大,中秋过后,遍地的棉花呼啦啦就开了一层。有人半夜里起来,往东边一望,还以为天快亮了呢。定晴再看,哦,原来是棉花开了。东边的白不是天白,是棉花白。这天午后,晴跟队里的妇女劳力一起,在东地里摘棉花。她提的是一只竹篮,摘下一朵棉花,就放进竹篮里。摘棉花摘到半下午,队里安排有一段休息时间,晴没有休息,在继续摘棉花。她是今年年初才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摘棉花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每人揽两垄棉花往前摘,有人摘到地头,拐了回来,她连一趟还没摘到头,笨鸟先飞,她不打算休息了,要把进度赶一赶。妇女队长玉青喊了她,说休息了,她答应了好,但她仍没有休息。玉青越是让她休息,她越不能休息,越要表现一下自己。摘满了一篮子棉花,她从棉花地里走出来,把棉花倒进停放在地头的大车斗子里,再回去接着摘。天蓝得不能再蓝,远得不能再远。天空飞过一群大雁,晴似乎连大雁之间小声说话都听得见。黄黄的阳光照在晴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她觉得浑身都暖洋洋的,心里也暖洋洋的。傍晚收工,在暮色里,晴提着空蓝子往村里走,见玉青、小春、桂之、新美她们落在后面,交头接耳,像是在商量着什么。但她们说的声音很小,晴听不见她们说的是什么。她们会不会提前行动,到北地里收芝麻呢?她听说过,玉青她们提前行动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两年队里收麦,她们都是事先约好,三更四更就到了地里。等上工铃敲响,别的社员赶到地里时,她们已把麦子割倒了一大片。这个猜测一生出来,晴几乎给自己的猜测打了对号。她们几个都是爱干活儿的人,都是喜欢结伴干活 儿的人,都是以结伴干活儿为快乐的人,得到收芝麻的机会,她们大概不会放过。她决定提前去芝麻地里等她们。她到得早,玉青她们还没来。晴仰脸看了看月亮,月亮在东天挂着,还没有走到头顶。这晚的月亮晶亮晶亮,她刚一仰脸,月光就像清水一样,洒了她一脸。月亮又升高了一些,玉青她们来了,晴从芝麻地一侧走出来。玉青看见了晴,问:“谁?”晴答:“我。”玉青听出了是晴的声音,问:“三更半夜,你怎么来了?”几个姑娘也暂停收芝麻,转过身,看着晴。晴说,她看见外边一片明,还以为是天明了呢,就赶紧到地里来了。说着把手中的揪头铲子举了一下。新美说:“天明还早着呢,你还小,先回家接着睡吧,等听见铃响再来也不迟。”晴说:“我既然来了,恐怕回去也睡不着,我跟你们一块儿收芝麻吧。”玉青同意了。玉青又问:“你以前收过芝麻吗?”晴说没有,她以前只收过玉米。玉青说:“收芝麻跟收玉米的办法是一样的。”她让晴收一棵芝麻给她看看。晴站稳脚跟,左手向后一拐,揽过一棵芝麻,瞅准芝麻的根,手起铲落,就把一棵芝麻砍倒了。玉青说:“还行,就是这样收法,搬头铲子吃土越深越好。”玉青还说:“你慢点收,别着急,不要跟她们几个人比,她们几个都是熟手,一收起来就收不住手。你不睡觉,能跟我们一块儿收芝麻,已经很不错了。”月亮在天上慢慢走,五个姑娘在芝麻地里快快收。月光在芝麻地里静静洒,五个黑黑的身影如在似水的月光里激起阵阵波浪。她们谁都不说话,就那么弯着腰,身子前倾,一铲子又一铲子向芝麻的根部砍去。夜越来越深,村里人都在沉睡。谁会想到呢,在平原深处一块月光下的芝麻地里,一帮风华正茂的姑娘,正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她们的目标是共同的,要在生产队的上工铃敲响之前,把这块地里的芝麻全部收了。晴出汗了,但她的心情是愉悦的。晴想到,当她们把整块地的芝麻收完,当人们数起都是谁在月亮地里收芝麻时,数了玉青、小春、桂之、新美,还有一个就是她,睛。村里的雄鸡叫第一遍时,她们如同听到了冲锋的号令,收得更快些。待村里的上工铃声响起,她们把芝麻全部放倒,五个姑娘正在地头的水塘边洗脸。秋水有些凉,但她们的感觉是,痛快!真痛快!!太痛快了!!! 月亮还挂在天上,东方有些发白。她们一齐望着东方,在共同想象,等村里的男女社员来到地里,见一大块芝麻全部收完,不知如何惊奇呢。(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题为“月光下的芝麻地”,却从阳光下摘棉花写起,这样写可以使笔法更灵动,也为情节的发展做好铺垫。B.在描写晴摘棉花时,插入对天空与大雁的描写,暗示了晴在一直忙碌的同时也用心感受着劳动的乐趣。C.从“慢点收”的叮嘱到“一铲子又一铲子”的动作,最后到冲锋般的抢收,小说以逐渐加快的节奏表现劳动者干劲十足。D.“你还小,先回家接着睡吧”,表现新美对晴的关心,也隐含她对这个缺乏劳动经验的新人并不信任的心理。E.小说采取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对晴的特写,也有对劳动者群像的描写,目的是在相互映照中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17.晴在摘棉花和收芝麻两次劳动中感受到不同的乐趣,请结合文本概括。18.小说写收芝麻时多次描写月光,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答案】16.DE17.①在摘棉花时,晴作为新手,宁愿不休息也要奋力追赶先进的社员,她因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满足。②收芝麻时,晴态度积极得到大家的认同与接纳,她感受到和伙伴们一起劳动的快乐。③与大家合力把芝麻全部收割完毕,想象着社员对她们劳动成果的称赞,因自己的劳动得到他人认可而快乐。18.①营造诗意氛围。月光是优美意象,在月光下收芝麻充满诗意,增加小说的可读性。②烘托人物形象。月光像清水一样洒在晴脸上,写出月光下的女性之美,是作者理想女性形象的化身。③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本文主要情节是在月光下收芝麻,又以月光反映了当晚时间的推移。④照应标题,深化小说主题,与标题和在阳光下摘棉花的情节呼应,描绘月光下的劳动画面,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隐含她对这个缺乏劳动经验的新人并不信任的心理”错误。可看出对晴的关心,但看不出“她对这个缺乏劳动经验的新人并不信任的心理”。E.“目的是在相互映照中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错误。点面结合的目的,不是突出不同的个性,而是体现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在这篇小说中,就是体现了姑娘们热爱劳动的品质。故选DE。【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她是今年年初才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摘棉花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每人揽两垄棉花往前摘,有人摘到地头,拐了回来,她连一趟还没摘到头。笨鸟先飞,她不打算休息了,要把进度赶一赶”“妇女队长玉青喊了她,说休息了。她答应了好,但她仍没有休息。玉青越是让她休息,她越不能休息,越要表现一下自己”“黄黄的阳光照在晴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她觉得浑身都暖洋洋的,心里也暖洋洋的”分析可知,在摘棉花时,晴作为新手,宁愿不休息也要奋力追赶先进的社员,她因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满足。结合“新美说:‘天明还早着呢,你还小,先回家接着睡吧,等听见铃响再来也不迟。’晴说:‘我既然来了,恐怕回去也睡不着,我跟你们一块儿收芝麻吧。’玉青同意了”“玉青还说:‘你慢点收,别着急,不要跟她们几个人比。她们几个都是熟手,一收起来就收不住手。你不睡觉,能跟我们一块儿收芝麻,已经很不错了。’”“夜越来越深,村里人都在沉睡。谁会想到呢,在平原深处一块月光下的芝麻地里,一帮风华正茂的姑娘,正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分析可知,收芝麻时,晴态度积极得到大家的认同与接纳,她感受到和伙伴们一起劳动的快乐。结合“晴出汗了,但她的心情是愉悦的。晴想到,当她们把整块地的芝麻收完,当人们数起都是谁在月亮地里收芝麻时,数了玉青、小春、桂之、新美,还有一个就是她,晴”分析可知,与大家合力把芝麻全部收割完毕,想象着社员对她们劳动成果的称赞,因自己的劳动得到他人认可而快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从氛围的营造来看,“晴仰脸看了看月亮,月亮在东天挂着,还没有走到头顶。这晚的月亮晶亮晶亮,她刚一仰脸,月光就像清水一样,洒了她一脸”分析可知,营造诗意氛围。月光是优美意象,在月光下收芝麻充满诗意,增加小说的可读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她刚一仰脸,月光就像清水一样,洒了她一脸”,月光像清水一样洒在晴脸上,写出月光下的女性之美,是作者理想女性形象的化身。从情节的发展角度来看,小说中对月光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她到得早,玉青她们还没来。晴仰脸看了看月亮,月亮在东天挂着,还没有走到头顶。这晚的月亮晶亮晶亮,她刚一仰脸,月光就像清水一样,洒了她一脸”“月亮又升高了一些,玉青她们来了”“月光在芝麻地里静静洒,五个黑黑的身影如在似水的月光里激起阵阵波浪。她们谁都不说话,就那么弯着腰,身子前倾,一铲子又一铲子向芝麻的根部砍去”“月亮还挂在天上,东方有些发白。她们一齐望着东方,在共同想象,等村里的男女社员来到地里,见一大块芝麻全部收完,不知如何惊奇呢”,姑娘们在月光下收芝麻,又以月光反映了当晚时间的推移。从小说的主题来看,收芝麻时对月光的多次描写,照应了小说的标题“月光下的芝麻地”,且与阳光下摘 棉花的情节呼应,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深化小说主题。七、语用题19.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答案】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使用。【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知识,能力层级为D级。这个语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表明对象,第二句介绍其特征,第三句说明结果。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点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事件的经过结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压缩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话就基本上是答案了。最后参照字数要求,进一步压缩。八、作文题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元代散曲家阿鲁威在《【双调】蟾宫曲》中写道:“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请以“问人间谁是英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或套作。【答案】例文:我心中的英雄三国风云变化,有人认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是英雄,有人认为善于借助时势的孙权是英雄,也有人认为知恩图报的诸葛亮是英雄。可见,谁是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如今,我也想来论一论,问人间谁是英雄。在我看来,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是英雄。“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坚守道义,多次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再次问他是否愿意改变主意,文天祥怒喝到:“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慨慷就义,给世人留下一道憾人心弦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试想,为了“义”,宁愿死,这种大丈夫难道不是英雄吗?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是英雄。 李白明知“多歧路”,“行路难”,却一直朝前走。辞别故友,笑对红尘,洒脱自在。一壶浊酒,“举杯邀明月”;一束月光,“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叶扁舟,“惟见长江天际流”。上苍嫉妒他,并没有让他的路走得那么平坦明朗,他却泰然面对。朝廷来诏,他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也可以“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如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容不得半点玷污和磨损!试想,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坚守自我,笑对人生,在所有人退缩之际仍旧毅然前行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也是英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有记者问到台湾问题,温总理这样回答:“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走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走不动爬也愿意去”,这是一位多么真诚爱国的老人啊!他又何尝不是民族的英雄?“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温总理真诚爱国,而且有一颗宽容平和的心,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何谓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在我眼中,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试题引用元代散曲家阿鲁威的作品,赞颂了三国时期的杰出英雄人物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的丰功伟业,借用“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故,言简意丰地塑造了他们的英雄形象。其中,“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一句,说明了曹操不仅身经百战、力扫群雄,统一了中国北方,而且文采斐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风流人物。“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一句是对孙权、周瑜的描写。这句意思是东吴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因为孙权、周瑜赤壁一战,借助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粉碎了曹操的攻势。而“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对诸葛亮的描写。在这里,作者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出山辅佐刘备,直接原因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但归根到底还是时代的、历史的因素促使他做出了这一选择。由此可见,材料借助这一首元曲,向我们多角度回答了“问人间谁是英雄”的问题。比如,从曹操和诸葛亮身上,我们可以思考以才论英雄还是以德论英雄。而从孙权和诸葛亮身上,也可以“问”时势是否能造英雄。由此可见,对于“问人间谁是英雄”这一话题,考生可以有丰富的解读。对此,写作时,考生可以参考材料,适当阐述“英雄”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自选角度,思考“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 。比如,根据材料,可得出: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而后,最重要的则是结合当下社会现实与时代特色,说明今天我们需要哪一类英雄。比如,可以说今日人间之英雄,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一直坚守职责、默默付出的英雄,可从航空、科研、消防等多个方面论述英雄的意义。最后,还应结合自身,思考自己将来想要努力成为怎样的英雄。立意:1.把每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英雄。2.以“知识”论英雄,因为知识推进时代发展。3.“奉献”者是英雄,无我之心大爱人间。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天津市塘沽区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3:25:01
页数:18
价格:¥2
大小:49.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