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 现代文阅读Ⅰ(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一、[2024·山东日照联考]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当前,随着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兴趣和体验感的提高,智能织物的浪潮已经从学术界蔓延至商业市场。智能织物,本质上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因此,  A  ,先要对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可穿戴设备追求人机的紧密结合,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将人的生命体态特征数据化。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若想与人进行连接,与人进行互动,就必须借助智能穿戴这把人体钥匙才能有效开启。基于此,①通过智能织物追求与普通衣物的形态一致,②来为这个目标提供支撑。③人们理想的智能织物就是将电子元器件无感化地编织进布料中,④呈现出“二维”或“平面”电路形态,⑤从而促进了可穿戴性。⑥这意味着,电子元器件将从刚性、封装中解脱出来,⑦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纤维、织物密切结合,⑧分布在衣物中。然而,智能织物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与传统电子产品相比,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衣物可能要被弯曲、扭褶、重压、磨损等,而且会遭受日晒雨淋,这就需要其  B  ,以保证其稳定性。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答:                                                                        2.文中第2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劳动,是与大地肌肤相亲。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感觉羞愧。人不如稻?试试,再试试,果然就不烫脚了。把两只脚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进大地深处。田泥包裹,温暖如春,血脉相通。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3.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答: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我举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紧耙柄,用泥土 搓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                                                                        5.文中有两处动词的回环往复,请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Ⅰ[2023·广东省高州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14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考察正在执行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任务途中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时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工作,认识、保护和利用深海极地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对极地科考事业新的指引和推动。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被66°34′纬度线包围的部分称为极地或极圈。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冰天雪地是极地的特色,寒冷干燥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阳光普照,没有夜晚,给人以寂静之感,也带来入睡的艰难;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是另一番考验。尽管极地人迹罕至,那里的生态环境却别有洞天:企鹅在南极雪地疾走,白熊在北极冰水游泳,苍鹰在高峰之巅盘旋……神奇的世界、迷人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极地是地球上的一块净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航天、航空、航海和人类生存等问题无不与极地密切相关,它把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极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极地还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许多全球性变化问题或可从极地找到线索和答案。温室效应、气候旋回、臭氧洞现象等重要发现,都得益于极地研究的开展。今天,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极地生态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极气候环境比较适于生物生存,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多种多样的高等植物和动物;南极虽然是全球最冷、风最猛烈的地方,几乎没有高等植物,但海洋生物非常丰富,是企鹅的王国、海豹的乐园。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气候变化速率超过野生动物适应新气候条件或迁徙的速率,物种将面临灭绝。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给野生动植物带来威胁,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相比大型塑料,粒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不易清理,危害海洋生物安全,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降解。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极地有如一个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84年国务院批准组成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至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已39次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我国相继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其中昆仑站建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海拔4087米,是目前南极海拔最高的考察站。今年,还将在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建立新的考察站。届时,中国南极科考站数量将在建立科考站的31个国家中位居第五。与此同时,我国对北极的考察也在持续推进。2004年,我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2018年,在冰岛建成中 国——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后更名为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截至2022年底,我国极地考察船已在北极东北航道通行56个航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起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在海上,我们有“向阳红”号“极地”号“雪龙”号“雪龙2”号考察船。2019年,“雪龙2”号和“雪龙”号共同执行南极科考任务,首次实现“双龙探极”;2021年,我国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在北极高纬度地区成功开展近海底科考,获取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为北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在空中,2015年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成功试飞,从此加入极地科考队伍中来。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在一次南极科考中,我们发现在这个冰雪世界里依然有十分活跃的火山活动。我国长城站所在的南设得兰群岛,由乔治王岛、纳尔逊岛等岛屿和岛礁组成。我们科考后发现其中的一个岛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岛上的辽阔港湾就是火山口,火山口附近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其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纪,结束于古近纪。截至2016年,我国在南极收集的陨石达12665块,拥有量居世界第三位,对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来自两极科考的研究成果除了本身的科研意义外,还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国际上对极地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比如,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瞩目未来,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等途径,我们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发展。天外有天,地外有地。上天、入地、登极、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极致挑战,是智慧和勇气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反映。期待我们在极地科考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开辟地球更美好的未来、为创造人类更幸福的生活做出更大贡献。——摘编自《极地科考造福人类》)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的二十大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写入报告,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起着新的指引和推动作用。B.极地矿产资源丰富,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在内的共计220多种矿产。C.在两极地区被发现的微塑料,其粒径小于5毫米,不易清理,且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对海洋生物安全构成了威胁。D.在南极这个极其寒冷的冰雪世界里也有十分活跃的火山活动,我国南极科考发现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一个岛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山。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雪漫天盖地、寒冷干燥的极地虽然神奇、迷人,但依旧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未产生任何影响。B.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于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C.至今,我国在南极已完成近四十次科学考察任务,并相继建立了四个南极考察站,其中昆仑站是目前南极海拔最高的考察站。D.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两极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威胁野生动植物,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极地科考越来越重要。B.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科考站共有四个,而在北极建成的科考站只有两个,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C.我国建立了包含海上考察船、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和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内的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D.我国极地科考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的第一张地形图,并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9.目前,我国已跻身极地考察大国行列,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极地科考?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                                                                        10.极地科考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要想让中国极地科考事业更上一层楼,我国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提出一些建议。(6分)答:                                                                         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1.答案:A要了解智能织物 B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解析:A结合上句“当前,随着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兴趣和体验感的提高,智能织物的浪潮已经从学术界蔓延至商业市场。智能织物,本质上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知,讲的是智能织物,再结合下句“先要对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可知,说明想要对智能织物了解,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要了解智能织物”。B结合上句“与传统电子产品相比,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衣物可能要被弯曲、扭褶、重压、磨损等,而且会遭受日晒雨淋”可知,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所以要保证其稳定性,就需要其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2.答案:①:智能织物通过追求与普通衣物的形态一致⑤:从而增强(或提高)了可穿戴性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纤维、织物密切结合解析:语句①,语序不当,“通过”语序不当,应放在“智能织物”后面;语句⑤,搭配不当,“促进了可穿戴性”搭配不当,把“促进”改为“增强(或提高)”;语句⑦,介词使用不当,“使”使用不当,应改为“与……结合”。3.答案:四个逗号将“出发”“沿”“至”“绕”“爬”五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写出汗水不停地流淌,突出了劳作的艰辛。4.答案:①采用“像父亲一样”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②写出了我像父亲一样在土地上劳动,突出了父亲对我影响之大,强化了情感。5.答案:①使语句整齐匀称,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增强表现力;②“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形象地展示了下地时的动作,真实再现了“我”在下地时试探、迟疑的心理。(或:“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表现了“我”不停劳作、又享受劳作的情形。)6.答案:B解析:“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错误,由材料第3段“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可知,应是在南极发现这些矿产,而不是在两极地区都发现。7.答案:C解析:A项“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未产生任何影响”错误,由材料第4段“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可知,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不是未产生任何影响。B项“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错误,由材料第5段“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强加因果。D项“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错误,由材料第9段“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可知,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的国家不包括我国。8.答案:C解析:A项“因为……所以……”强加因果,且对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概括不全。原文相关内容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气候变化速率超过野生动物适应新气候条件或迁徙的速率,物种将面临灭绝。 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给野生动植物带来威胁,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可见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有很多。B项“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错误,建成科考站的个数不能说明重视的程度,且文中也无比较哪个更重要。选项无中生有。D项“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错误,材料第8段“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可知,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不是“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选项曲解文意。9.答案:①极地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储备地,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还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②当下,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强度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地生态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③极地科考彰显综合国力,极地科考的研究成果还能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科学依据。10.答案:①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国力的支撑。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③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利用其他国家的科研技术和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3 20:30:03 页数:6
价格:¥2 大小:27.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