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四周练习53语言文字运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名篇名句默写(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练习53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含名篇名句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国,其历史遗存之丰厚、文化文明之辉煌是 ① 的。无数的文明之秘、历史之谜也决定了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 ② 的光明前景。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广汉三星堆……每一个重要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都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展现着民族精神风貌。“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短短14个字的背后,是中国考古学者百年的不懈奋斗。正是考古,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来处,为我们寻回华夏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从用一把小小的手铲开启科学发掘的第一铲,到如今运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发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 ③ ,扎根田野,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中国所以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规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馆。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比喻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部位患病, ① 。很多东西靠着血液系统这条人体的“大运河”播散。营养物质和氧气靠血液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而结核杆菌也会借助这条“大运河”播散到全身。结核分枝杆菌到达肾后,就会像白蚁一样一点一点地吃掉肾,最开始是一点点“虫蚀样”的改变,接着肾会形成结核“空洞”,最后肾就剩下一个空空的“皮囊”了。这些变化都是静悄悄的,患者很少有腰痛、腰酸的症状,很多人看病时肾都彻底坏掉了还不自知。其实, ② ,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肾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会顺尿路从上到下排入膀胱内,造成膀胱黏膜的炎症,从而导致尿频。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 ③ ,可由正常的每天数次增加到数十次,严重的每小时都要排尿数次,甚至出现尿失禁现象。除了尿频,还会出现尿急、尿痛等症状。普通的泌尿系统感染也会有这些膀胱刺激症状,肾结核发病初期不太好区别是普通感染还是结核感染。所以,当你泌尿系统感染久治不愈或者治好后又反复出现时,就需要格外警惕泌尿系统结核了。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                                                                         5.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午后摄入一些咖啡因,能提高你戒烟成功的概率。B.三个人面面相觑,你我都心照不宣。C.你一言,我一语,谈得很热闹。D.你放心,我绝对有体力救你出来!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        ,        ”,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①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②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当前,我国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进入加速提质阶段,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势头。与社会日益崛起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联系,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代表的社会美育也展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作为美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家庭美育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③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由一块璞玉塑造成一座雕塑,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家庭。”可以说,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庭美育的特点是润物无声,但影响深远持久。家庭日常的环境、气氛、情感和活动,是孩子认知外在环境的基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对文化人文的体察,影响着孩子道德修养的建立,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的形成。④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现在家庭教育普遍重视智力开发,对审美教育的关注,往往又将重点放在美术、音乐、舞蹈等技能特长的培养上,以期在未来的升学和求职中有一技之长,功利倾向明显。其实,比技能特长训练更重要,对孩子一生影响更深远的,是艺术思维的建立。艺术思维是一种以情感、符号和形象为基本要素的思维方式,艺术思维让人不断思考自我局限性,并从中找到突破的方法和答案。艺术思维对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艺术思维的建立,重在熏陶,这种熏陶需要适宜的环境。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美育活动,这样的安排对孩子艺术思维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但更为根本、持续的,还是家庭日常生活的熏陶。⑤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要将自然美作为家庭美育的重要内容。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风霜雨雪阳光,沙丘泥土树木花草,鸟兽虫鱼…… 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最好的家庭美育素材。家长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自然玩耍的过程中用手用脑用心感受,对人从哪来,如何与万物共存形成丰富独特的感知,这些感知是滋养孩子健康审美意识的丰厚土壤。要在节庆习俗中引导孩子认识社会文化之美。从食物制作,到家庭装饰,再到日常礼仪,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表达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族群的关系,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塑造孩子审美情趣的基础材料,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进行家庭美育。要鼓励孩子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孩子动手去操作,不论是多变的还是重复的,粗犷的还是精细的,都会形成身体上的感受,从而传达到大脑中形成认知,这种改造事物的经验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化他们的信心,萌发进一步的创造。(摘编自陈佳《美育的根在家庭》)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国家文化的传承,都必须通过美育来完成。B.家庭美育是美育工作的支柱之一,做好家庭美育,就能做好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C.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因为家庭美育润物无声,所以其影响深远持久。D.现在家庭教育大多重视智力开发,把精力放在技能特长的培养上,不够重视家庭日常生活的审美熏陶。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美育的重要性出发,联系现实中美育实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论题。B.文章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论证了家庭美育对美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C.文章第④段通过对比论证,印证做好家庭美育须重视艺术思维培养的观点。D.文章第⑤段从自然美、社会文化美两个角度论证了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美育工作中除家庭美育还未起步,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均势头良好,已经取得成功。B.对于家长而言,要想真正搞好家庭美育,必须转变以升学和求职为目的的功利主义思想。C.家长在家的日常表现,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审美趣味,对孩子产生审美熏陶作用。D.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提高审美能力。练习53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含名篇名句默写)1.答案:①不言而喻 ②大有可为 ③栉风沐雨(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解析: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语境强调“历史遗存之丰厚、文化文明之辉煌”没有说的必要,①处应填“不言而喻”。大有可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价值,很有发展前途。原意不能指人,现也可用以形容人。语境强调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有发展前途,②处应填“大有可为”。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③处应填“栉风沐雨”。2.答案:①引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句话体现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来处,使语言精练,含蓄典雅,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②比喻:将历史比作教科书,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比作“活字典”,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和意义,不断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探寻文明的来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效果的能力。“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说明山、水皆有其源头,文中引用该句,意在说明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会为我们指出历史、文明的源头。引用名言一方面可以使文本语言凝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文本的说服力,让读者更加信服文本的观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连用两个比喻,第一句将“历史”比作“教科书”,第二句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比作“活字典”,“历史”“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好理解,而读者对“教科书”“活字典”则有具体的感知。因此,两个比喻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和意义,不断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探寻文明的来处。3.答案: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解析: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均为语序不当。一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前后句主语不同,故“因为”放在“他们”之前,“所以”放在“中国”之前。二是多重定语语序不当,数量短语在形容词短语之前,“精妙绝伦的一件件”“规模宏大的一座座”应改为“一件件精妙绝伦的”“一座座规模宏大的”。4.答案:①其他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 ②肾结核是有一些早期信号的 ③排尿次数都会明显增多解析:根据语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部位患病”对应的是“其他部分”怎么样,即可得出答案①其他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根据后文“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即可得出答案②肾结核是有一些早期信号的。照应前面“从而导致尿频”,“可由正常的每天数次增加到数十次”即可得出答案③排尿次数都会明显增多。5.A A和文本中的“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B是指团体中的某一个个体。C.每人,人人。D.“你”是第二人称。称呼,一般是称呼说话的对方。6.答案:(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3)示例一: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二:星垂(随)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示例三: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示例四: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示例五: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7.D A项“都必须通过美育来完成”表述绝对,原文第①段“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并没有强调“都必须通过美育来完成”;B项“做好家庭美育,就能做好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无中生有,原文第③段只是提到“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C项强加因果,改变了逻辑关系,原文第③段“可以说,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庭美育的特点是润物无声,但影响深远持久”是转折关系,选项表述成了因果关系。8.C A项“联系现实中美育实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论题”是第②段的内容;B项文章第③段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论证的是“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家庭美育对美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D项“从自然美、社会文化美两个角度”概括有误,从第⑤段“要鼓励孩子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孩子动手去操作,不论是多变的还是重复的,粗犷的还是精细的,都会形成身体上的感受,从而传达到大脑中形成认知,这种改造事物的经验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化他们的信心,萌发进一步的创造”可知,还有“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这一角度,应为三个角度。 9.A A项“还未起步”“均势头良好,已经取得成功”原文没有这样的观点,属于无中生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3 09:50:02 页数:5
价格:¥2 大小:35.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