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11月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甘肃境内文化遗存丰富。马家窑文化墓葬中,男性随葬品多为磨制的石斧、石凿等,女性随葬品多是纺轮、骨针等。齐家文化葬墓中的男子一律位右直卧,女子则位左侧身面向男子。这些墓葬()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反映了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C.证实了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进步D.表明了明显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马家窑文化墓葬中,男性随葬品多为磨制的石斧、石凿等,女性随葬品多是纺轮、骨针等。”及所学可知,马家窑遗址中男性的陪葬品以生产工具为主,女性的陪葬品以生活用具为主,反映了男女分工的情况,说明此时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男性。“齐家文化葬墓中的男子一律位右直卧,女子则位左侧身面向男子。”反映了墓葬中女子位于左侧并面向男子的信息,这说明此时男子的身份地位较高。由此可见,这些墓葬信息反映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阶段,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甘肃境内的文化遗存信息,未涉及中国其他区域的遗址分布状况,体现不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原始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证实了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进步”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中的墓葬信息无法得出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明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古籍中多有关于东周时期县的记载,如《左传》中“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国语》中“骊姬请使申生居曲沃以束县”、《战国策》中“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这说明当时()A.变法风潮导致行政区划变动B.兼并战争巩固了分封制与宗法制C.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官世禄制D.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尚不成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骊姬请使申生居曲沃以束县”、“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可知,这一时期的县官主要来源于分封,而且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与血缘政治色彩,这说明当时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尚不成熟,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变法运动,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兼并战争不利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巩固,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官世禄制,排除C项。故选D项。3.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到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与阴山以及长城一线。而魏晋南北朝时,农牧分界线内缩至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致汾水中游一带。据此可知()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南方经济已超越北方C.游牧文明取代农耕文明D.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与汉武帝北击匈奴、沟通西域,推动疆域和农业文明向北扩张有关。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灭亡西晋,晋室南迁,北方出现了一批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导致农牧分界线内缩。反映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A项正确;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是在唐朝中叶以后,排除B项;古代中国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并存,农耕文明并未被取代,排除C项;“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说法过于绝对,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4.穿带壶一面扁平易于携带,多流行于西亚地区。扬州唐墓曾出土长沙窑生产的穿带壶,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此文物的发现说明() A.扬州与长沙间贸易往来频繁B.伊斯兰教受唐朝统治者重视C.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外交流D.外国商品因朝贡贸易而流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西亚地区)。据本题材料“扬州唐墓曾出土长沙窑生产的穿带壶,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本流行于西亚地区的“穿带壶”,却在中国长沙被生产出来,且壶身装饰带有阿拉伯文,说明唐朝海上丝绸贸易兴盛,内陆城市长沙的长沙窑瓷器大量出口,说明外向型经济发展兴盛,而唐代对外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所以长沙生产了具有西亚风格的器具,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与西亚的文化交流状况,仅凭材料无法对唐代扬州与长沙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否频繁,排除A项;据材料“器身饰有阿拉伯文‘真主’等字样”,不能得出伊斯兰教受唐朝统治者重视的历史结论,排除B项;唐代与西亚的贸易交往并不属于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5.《廿二史札记》中评价青苗法说:“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此评论意在强调青苗法的实施()A.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B.抑制了民间高利贷的盘剥C.蕴含了变法失败因素D.刺激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可知,原本想要减轻百姓负担的青苗法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加重了民众的负担,这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因素之一,C项正确;材料是在强调青苗法的弊端,与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无关,排除A项;材料是在强调青苗法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是在强调青苗法的弊端,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焚香是宋代“四雅”之一,又称“生活四艺”。宋人对焚香时的香味类型,香料等级和香雾形状都十分重视,连闻香过程中的坐姿、捧炉、传位等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讲究。据此可知()A.市民文化得到极大丰富B.门阀士族生活奢靡C.商品经济决定社会风俗D.士人焚香形成风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宋人对焚香时的香味类型,香料等级和香雾形状都十分重视,连闻香过程中的坐姿、捧炉、传位等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讲究。”可知,宋人十分重视焚香的过程,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性操作,这说明焚香在士人生活中形成了风尚,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焚香对士人生活的影响,“市民文化得到极大丰富”夸大了焚香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门阀士族生活奢靡的相关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风俗变化的关系,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7.钱穆先生曾说,(蒙元)徒“恃其武力之优越”“而并不重视其文治”,所实行的某些制度“只成为唐宋以降社会日趋平民化平等化大趋势下的逆流”。可以用来印证该观点的是()A.四等人制的实施B.中书省直辖区的设立C.蒙古军队的征服D.南北面官制度的实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只成为唐宋以降社会日趋平民化平等化大趋势下的逆流”,宋代社会平民化,社会流动性加强,但是其“四等人制”强调,阻断了这个趋势,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社会趋势”,中书省直辖区的设立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B项;“蒙古军队的征服”只是元朝建立的原因,无法印证材料中“唐宋以降社会日趋平民化平等化大趋势下的逆流”,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度的实行是辽代,排除D项。故选A项。【分析】【点睛】8.中国人口在康雍乾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从康熙十年(1671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人口从0.72亿人增长到3.13亿人,被称为“人口爆炸”时期。这主要缘于()A.政府出台奖励垦荒的政策B.精耕细作农业的高度发展C.高产农作物得到大量引入D.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盛行【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国人口在康雍乾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国家兴修水利,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B项正确;政府出台奖励垦荒的政策不是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引入高产农作物只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清朝人口增长是多方面条件促成的,总的来说就是农业发展、社会稳定,只说某一方面的原因是不够的,排除C项,“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盛行”只是导致人口增长的人文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9.1876年至1881年间,轮船招商局以招股形式先后成立仁和、济和保险招商公司,增开了新加坡、旧金山等处的保险业务。《申报》曾发表评论:“向设保险公司者,惟西人独善其事。今华人倡设此举,想华商无有不为之庆喜者。”这反映出()A.民用企业担负起自强使命B.民族金融业走向近代化C.民族航运业得到发展壮大D.社会各界支持近代企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轮船招商局以招股形式先后成立仁和、济和保险招商公司”“向设保险公司者,惟西人独善其事。今华人倡设此举,想华商无有不为之庆喜者。”可知,洋务运动时期,轮船招商局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组建了保险招商公司,这属于股份制企业的类型,体现了国人逐步探索近代化的经营方式,B项正确;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担负着自强的使命,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轮船招商局在近代民族航运业方面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各界对发展近代企业的态度,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A.“北伐西征荆满路”B.“致远鼓楫冲重围” C.“人间遍种自由花”D.“似火青春救国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湖北军政府旧址”及所学可知,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湖北军政府是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起的反清斗争的相关事迹,这体现了革命党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C项正确;“北伐西征荆满路”描述的是北伐战争的历史信息,排除A项;“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黄海海战的历史信息,排除B项;“似火青春救国忙”描述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1.1930年6月,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成立。苏区农民分到了土地,兵工厂、被服厂、造纸厂、五金厂等纷纷兴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此苏区的建设()A.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发展需要B.缓和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D.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3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苏区农民分到了土地,兵工厂、被服厂、造纸厂、五金厂等纷纷兴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及所学可知,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苏区政府采取了分配土地、兴办工厂、发展教育及医疗事业的措施,这有利于促进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物资保障,A项正确;此时正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民党政权对革命根据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围剿”,排除B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国家政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构成的。苏区的建设并未完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根据地的财政来源情况。根据表格,可以推知()1938年1939年1940年外援(%)52.7481.8674.0 其他(%)47.2618.1426.0A.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失败B.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C.国民党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支持D.根据地财政对外援依赖全面扭转【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某根据地的财政来源情况”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根据地的大部分财政来源与外援,说明根据地自身的经济建设较弱,因此亟需通过自身发展根据地的经济,从而为边区政府的存在和抗战提供物质基础,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失败的信息,排除A项;这一时期根据地的财政来源不仅仅是国民党的支援,材料也体现不出国民党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支持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根据地的财政来源占比最大的仍是外援,“全面扭转”的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13.一份地方志档案中记载了某地机构设置的变迁:1960年5月,成立田家庵城市公社泉山公社分社;1963年5月,撤销泉山公社分社,改设泉山街道;2020年6月,泉山街道辖3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泉山路100号。该记载可以用于研究当地()A.人民公社化的发展进程B.所有制结构的逐渐调整C.城市化发展演进状况D.城乡间差距的不断缩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60年至2020年中国。根据材料“田家庵城市公社泉山公社分社”“改设泉山街道”“泉山街道辖3个社区”可知,该地区由公社体制逐渐变成了街道社区建制,说明此地已经由农村转变为城市建制,这可以用于研究城市化进程的状况,C项正确;1982年以后我国撤销了人民公社体制。材料反映不出人民公社的发展进程,排除A项;农村、城市建制的改变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城乡经济发展的情况,无法得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各项消费支出占比变化表。导致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生存型消费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 198087.94%12.06%200070.35%29.65%A.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B.国家已经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C.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各项消费支出占比变化表”可知,与1980年相比,2000年农民的生存型消费比重下降,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D项正确;2012年党中央开始打响脱贫攻坚战,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于1965年底,排除B项;科技兴国战略指的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是出现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5.公元前8世纪初,希腊就建立了众多的蕞尔小国,城邦数量有两三百个,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城邦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较之前增加了164个。据此推知,古希腊()A.王权强弱左右了城邦的治乱兴衰B.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决定政治体制C.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D.城邦体制的特殊性影响历史走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公元前8世纪初,城邦数量有两三百个,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反而较之前增加了164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邦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多,这就使得这些邦国更加呈现出小国寡民的状态,从而是实行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体制的特殊性影响了历史走向,D项正确;材料并未对王权对城邦兴衰的影响展开论述,排除A项;是城邦这种特殊的体制影响历史走向,而非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排除B项;“民主政治”并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16.史学界关于啤酒的起源众说纷纭。考古学家在研究5000年前北高加索管状金银器文物后发现,该器物尖头上的钻孔有大麦淀粉颗粒物残渣,这为研究当地居民较早使用管状器饮用大麦酿制的啤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这说明() A.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知历史真相B.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C.考古发现相较科学研究更真实D.考古发现应与文字记载相印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题意可知,5000年前北高加索管状金银器文物被发现,为研究当地居民较早使用管状器饮用啤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的文物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A项正确;历史研究水平会受到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等影响,且“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没有可比性,排除C项;“考古发现应与文字记载相印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44年,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建立了空前大一统的帝国。其统治者不仅继承了传统“华夷一体”的理念,还提出了“中外一体”的思想,即内地与边疆为一整体,并以积极的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法规并通令实施。在地方则依据“修其教不易其俗,齐世政不易其宜”的方针,实施了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土司等制度,对于少数民族上层施以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安抚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1956年,中央决定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开展全国少数民族语言和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周恩来对调查作出指示,汉族与少数民族是兄弟关系,都是社会主义的无产者。调查报告中记录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喜悦之情,如“国民党把我们男人当做牛,把女人当做猴子,共产党来了,我们都变成了人”,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国家变成了满含情感的、形象生动的国家。任务完成后,调查组还编写了《中国少数民族简史》等丛书。——据王璐《民族志视野中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材料三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还提出要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疆治理呈现的特点。(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国家开展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答案】(1)特点:顺应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多措并举,注重立法规范;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专制主义色彩浓厚。(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等。意义:推动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增强了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认同;维护了国家稳定和统一;有利于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3)理解:要借鉴不同历史时期边疆民族治理的政治智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髓。【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的“其统治者不仅继承了传统“华夷一体”的理念,还提出了“中外一体”的思想,即内地与边疆为一整体”可知,顺应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根据材料一的“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法规并通令实施。”可知,多措并举,注重立法规范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修其教不易其俗,齐世政不易其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的“实施了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土司等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综合以上,可知清朝边疆治理呈现的特点。【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建国初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时空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再结合材料二的“周恩来对调查作出指示,汉族与少数民族是兄弟关系,都是社会主义的无产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视。综合以上,可知国家开展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背景。第二小问意义。本小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根据材料二的“ 国民党把我们男人当做牛,把女人当做猴子,共产党来了,我们都变成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民族发展角度看,这推动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同时从人民角度看,这增强了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再结合材料二的“任务完成后,调查组还编写了《中国少数民族简史》等丛书。”从文化角度看,这有利于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国家政治上看,这维护了国家稳定和统一,巩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综合以上,可知国家开展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意义。【小问3详解】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的“中外一体”思想可知,这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髓;根据材料一的“驻藏大臣、军府盟旗、土司等制度,对于少数民族上层施以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安抚政策”可知,这要借鉴不同历史时期边疆民族治理的政治智慧。根据材料二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是兄弟关系,都是社会主义的无产者”可知,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材料三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知,这要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综合以上,可知“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大运河变迁简表时期变迁历程古代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成为沟通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隋唐以后,开通疏浚大运河,已经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共识和奉行的基本国策。近代鸦片战争中英军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关联大运河的镇江。太平军曾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重创了运河漕运及沿线主要城市。之后运河因黄河决口、清廷停止河运漕粮,逐渐衰落。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政府时期疏于关注,运河各段最终任其废弃。现代建国后,大运河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运河建设加快,发挥着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理自纪录片《大运河之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古代的大运河是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纽带。 论述:自隋朝南北大运河开通后,大大改善了国内的交通运输,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进而影响着国计民生,对国家的繁荣富强、统治的巩固和稳定起着积极作用。尤其是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之成为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纷纷派遣使团和商队来到中国,泊岸后即沿运河航行到达京师及各地,进行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而国外优秀的文化也传播到中国,不仅更加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运河是一个凝结着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会对今后运河沿线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中国从古至今。题干要求围绕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材料表格已经罗列古代、近代、现代大运河的基本状况,考生可以从三个时代选一个进行论述。考生在中国古代史已经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对于古代大运河史实掌握较多,因此本题论题可以拟定为“古代的大运河是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纽带”。在论述过程中,考生首先要阐述古代大运河修建的相关史实,包括时间信息和大运河地理信息,同时也要说明修建大运河原因。接下来考生要重点阐述大明运河修建后的实际作用。考生论述大运河的实际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作答。在政治方面主要在于政治连通南北,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在经济方面主要在于经济连通南北,大运河成为交流的纽带,互动有无,加强南北经济交流,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进而影响着国计民生,让国家更繁荣富强。考生开拓思路,把大运河承是内交流的纽带扩大到中国对外交流,大运河同样起纽带作用。考生进行阐述:运河也有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纷纷派遣使团和商队来到中国,沿着运河北上到京城,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而国外优秀的文化也传播到中国,不仅更加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良性互动。最后,考生进行总结古代的大运河是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纽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体育逐步传入中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目的,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翌年,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材料二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这是一次亚洲多彩文明的对话。正如习主席在致辞中所说:“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和平、团结、包容,直指安全、发展、文明等事关亚洲前途命运的重大议题。“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责无旁贷。——摘编自人民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答案】(1)特点:体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育课程不断发展;国人的体育观念不断变迁,个人体育意识逐渐觉醒;注重体育立法工作,设立专业管理机构。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政府政策的支持;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2)意义:有利于强兵御侮,救亡图存;促进民族觉醒,增强凝聚力;促进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提升民族体质,振兴中华;娱乐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体育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团结和包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据材料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和“倡导引进西方体育”可知,深受西方体育影响;据材料一“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可知,体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据材料一“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多种项目”可知,体育课程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一“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可知国人的体育观念不断变迁,个人体育意识逐渐觉醒;据材料一“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可知,以立法加强推进;据材料一“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可知注重体育立法工作,体育管理日益专业化。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因素:据材料一“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及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据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可知是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据材料一“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可知,政府政策的支持;根据材料一“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可知是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18:55: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2.7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