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皖东智校协作联盟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国人乃周人,宗文王、武王,难容周厉王父子,却仍然选择作为文王、武王之后的共伯和为继任人选,共伯和不愿或不敢践王位,只是暂时摄政,最终还政于周室。材料主要说明()A.平民政治势力较为强大B.宗法制与正统观影响政治活动C.周天子权威地位已动摇D.原始民主遗风逐渐失去影响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共伯和不愿或不敢践王位,只是暂时摄政,最终还政于周室”可知,周王暴政引起宗室国人的反对,共伯和只是摄政,并未取代周王,说明宗法制与正统观影响政治活动,B项正确;国人不属于平民,材料体现国人政治势力强大,排除A项;共伯和最终还政于周室,说明周天子地位还未动摇,排除C项;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说明原始民主仍然存在一定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B项。2.如图为东汉画像石刻画的春秋时期孔子率弟子问礼于老子的情景。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并把大雁作为见面礼送给老子;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此图反映了()A.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的确立B.儒学与道教相互借鉴C.艺术创作对时代精神的彰显D.崇尚礼仪的文人意趣【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东汉画像石”,可知本题时空定位是东汉,根据材料“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并把大雁作为见面礼送给老子;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可知这体现出注重儒家礼仪,结合设问东汉,可知与汉代以来儒学地位变化的时代特征有关,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项正确;A项时间为西汉汉武帝时期,材料涉及时间为东汉,排除A项;“儒学与道教相互借鉴”与材料主旨无关,且与东汉时代特征不符,排除B项;崇尚礼仪是因为儒学尚“礼”,但这反映的并不是文人意趣,排除D项。故选C项。 3.唐代官员都须参加考课,考课制度推行“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义、清慎、公平、恪勤;“二十七最”是对不同职责的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一最已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无最而有四善为上中”,以此类推,定为九等考第。这说明唐代()A.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人才选拔B.官员考核适应了专制统治需要C.选官重在考查官员实际能力D.官僚制度仍受到门阀政治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官员考课本身就是服务于政治统治,B项正确;由材料“唐代的考课制度推行‘四善二十七最’”可知,唐代官员考课注重考查德行,并不是实际政务能力,也不一定能选拔真正的人才,排除A、C项;门阀政治的特点体现在官员选拔“重门第”,材料反映的是重德行,排除D项。故选B项。4.中国古代南方始终以种植水稻为主。唐代,已出现南粮北运现象。宋代,南方稻田大量增加,水稻在全国成为第一位的粮食作物。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不断B.北方人口南迁C.小麦地位下降D.南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由材料可知南方水稻产量不断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因为南方种植水稻,因此促进了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A、B两项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B项;这时期小麦地位并没有下降,在北方仍然很重要,并不是水稻地拉提升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清时期,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逐渐演变为完整的商业市镇,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了()A.城市职能格局的演变B.市镇空间的相对独立C.政府放松商业的控制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乡村与城镇形成固定互补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项正确;由材料“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可知,草市商业格局演变,但宋代以后城市经济职能未变,排除A项;由材料“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可知市镇空间相联系,不是独立,排除B项;明清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加强,C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D项。6.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颁布的《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不限学历,只要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清末新政期间,外务部于1902年规定:出国前必须有中学文化程度,以备出国后“精求专门之学”。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A.以留学生作为选官的基础B.开始推行留学救国的路线C调整留学政策以维护统治D.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调整留学政策以维护统治,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选官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留学救国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材料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梁启超曾在《新民说》中说:“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从中可以看出()A.梁启超建设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B.革命派认识到民族主义的作用C.梁启超思想中天朝上国观念深厚D.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脱离实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可知,梁启超认为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想要救中国,没有别的办法,必须要建立民族国家,这样没有那个国家敢侵略中国,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不属于革命派,排除B项;材料强调建立民族国家以救国,并非是“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群众不支持维新派,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梁启超建设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排除D项。故选A项。8.清代以来,以天津为主的长芦盐区是全国盛产海盐的产区。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日本急需寻求新的进口盐资源。华北盐业公司是日本在中国大陆上设立的盐业垄断企业中的最大的一个,如表为1938~1942年华北盐业公司的长芦盐田统计表(单位:町步)。由此可知()年份(年)恢复盐田公司新开盐田总计计划数实际数累计实际计划数实际数累计实际 量量数量量量数量193841804180418068068068048601939——41801185907158757671940一—4180906510000115871576819411500150856884180447116058217471942108010806768——1605822827注:1町步约合9918平方米。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C.洋务运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D.日军侵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日本急需寻求新的进口盐资源”并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华北盐业公司的盐田总量在逐年增长,满足了日本侵华的部分资源需求,属于经济利益驱使,D项正确;华北盐业公司是日本在中国大陆上设立的盐业垄断企业,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在1935年发起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洋务运动早在1895年随着甲午战败而破产,排除C项。故选D项。9.1966年4月,彭德怀看到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火热的建设场面写道:“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这从侧面体现党和国家()A.对经济客观规律的尊重B.根据“八字”方针调整工业C.对三线建设的殷切期望D.致力于实现东西部平衡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并结合所学可知,彭德怀对当时经济建设怀有殷切期望,其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对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这一三线建设典型工程非常看好,C项正确;三线建设是国家大力推行的结果,且材料强调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排除A项;三线建设与“八字”方针无关,且1965年经济调整已经结束,排除B项;三线建设是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与东西部发展的平衡无 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这一修正()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顺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迎合“双百”方针经济层面需求D.基本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因此,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顺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共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双百”方针是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与经济无关,排除C项;1984年,我国基本完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并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故选B项。11.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改革,推行采邑制。接受采邑(土地)的豪绅显贵,须提供骑兵,上下结成封主与附庸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要宣誓为封主效忠,如果附庸不履行臣属职责就要收回采邑。据此可知,查理·马特改革()A.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B.推动了法国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前期的法兰克王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采邑的封赏使一些农民沦为封建主的附庸,促进了西欧封建土地制的发展和封建主阶级的强大,因此这次改革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力地推动了法国封建化的进程,B项正确;法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是在14世纪三级会议的召开,排除A项;这次改革推动欧洲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形成,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D项。故选B项。12.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都是至交,他认为两位君主的明智有利于建立合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实行开明的专制统治,因其开明,所以能理性地立法;因其专制所以能确保合乎理性的法律的实施。据此可知,伏尔泰()A.倡导理性主义原则B.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利益C.支持封建君主专制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都是至交,他认为两位君主的明智有利于建立合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实行开明的专制统治,因其开明,所以能理性地立法;因其专制所以能确保合乎理性的法律的实施。”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倡导开明专制,他认为开明专制能够理性立法并推动理性法律的实施,由此可以看出他倡导理性原则,A项正确;伏尔泰代表的是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希望通过开明君主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开明专制不等同君主专制,排除C项;伏尔泰作为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有推动作用,但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3.关于巴黎公社的发生,马克思指出,当时在法国起决定作用的是“偶然情况”,且这种偶然性决不应该“到法国社会的一般条件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普鲁士盘踞法国并兵临巴黎城下这样一种情况中去寻找”。由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的爆发()A.是一场必然的社会革命B.根本原因是法国阶级矛盾的尖锐C.是一次偶然的城市起义D.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的法国。材料“到法国社会的一般条件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普鲁士盘踞法国并兵临巴黎城下这样一种情况中去寻找”体现的是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的爆发是偶然状况,是普法民族矛盾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偶然性,非必然性,排除A项;巴黎公社爆发的根源是民族矛盾诱发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排除B项;此时资本主义发展仍然处于上升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并未发生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4.20世纪初,列宁称之为“亚洲觉醒”的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如表为这一时期亚洲主要国家的革命主张与实践。据此,对“亚洲觉醒”的共性理解正确的是()国别革命主张与实践中国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菲律明确提出了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在革命过程中事实上建立了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宾印度提拉克提出了司瓦拉吉纲领,把印度历史上一个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西瓦杰作为司瓦拉吉的象征,还主张未来印度实行代议制,采取联邦共和政体A.民族民主意识开始出现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D.体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亚洲。材料中中国、菲律宾、印度三国的革命主张与实践中,既有反对民族压迫与民族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又有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制度的诉求,由此可知,“亚洲觉醒”的一个特点是高举民族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D项正确;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在20世纪初已经出现,比如中国的维新变法就已经具有民族民主意识,排除A项;印度并未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排除C项。故选D项。15.从20世纪3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加速分化和分离。如表为全美最大的非金融公司中由经营者控制的公司数量和公司资产占比变化,这一变化()年份(年)公司数量占比公司资产占比192944%58%196384.5%85%1975825%85.4%A.说明企业所有者加强对企业的控制B.表明企业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C.导致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D.根源于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和原因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后,大部分的公司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意味着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 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这种现象被称为经营者革命。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与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迫使企业的经营者具有很高的管理能力与专业技术,这是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D项正确;经营者革命意味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减弱,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经营者革命导致职业经理人等中间阶层的壮大,但是中间阶层的壮大并不等于社会阶层结构的根本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图所示漫画描绘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该漫画反映了()A.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B.联合国无法维护世界秩序C.美国奉行单边霸权主义D.国际政治新秩序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3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漫画中美国不顾联合国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这体现了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C项正确;漫画并未反映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二战后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是做出了贡献的,B项过于绝对,排除;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所以不存在遭到破坏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中国古代俸禄制度】材料一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材料二古代官史俸禄表。 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铁犁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水平发展;士阶层崛起,并逐渐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评价:俸禄制度是古代官僚制度重要内容;官吏俸禄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推动了社会进步;俸禄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产物。(2)变化:由实物、钱币兼给(佐以土地等),到以支给银两为主;在实际支付时,则根据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租赋)和支出的情况而时有改变。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走向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赋税制度调整,赋役征银政策的推行;科举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数量庞大的官僚集团。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可知,俸禄制度产生的时间是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整理答案,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铁犁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水平发展;士阶层崛起,并逐渐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俸禄制度是官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评价,如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冲击世卿世禄,又是维护专制集权的工具。【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以来的中国。变化:根据材料“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可知,俸禄发放物的变化是由实物、钱币兼给(佐以土地等),到以支给银两为主。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调整及科举制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走向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赋税制度调整,赋役征银政策的推行;科举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数量庞大的官僚集团。18.【近代以来辛亥革命纪念】材料一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颇为暧昧迂回。1912年“双十节”,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政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材料二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1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称:“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使每个中华民族的男女一致明白十月十日这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 中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天。”——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辛亥革命纪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异同点,并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所选的宣传角度,并分析上述宣传角度的历史意义。【答案】(1)共同点:都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不同点:民权主义方面,北洋政府对民主共和政体表述模糊,南京国民政府肯定民权革命;民族主义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加入了反帝的内涵。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对外逐步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以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2)宣传角度:统一战线、民族独立。历史意义:有利于国共两党达成政治共识,巩固国共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抗战力量,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共同点: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到北洋政府时期的祭文“国风丕变,帝制告终”,南京国民政府“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都认可民族革命的表现,即“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不同:继续分析材料,可以看到在“反帝”和“民权革命”方面,两个时期的政府有不同的态度,如民权主义方面,北洋政府对民主共和政体表述模糊,南京国民政府肯定民权革命;民族主义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加入了反帝的内涵。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变化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化分析,如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对外逐步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以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宣传角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共宣传辛亥革命的角度主要是两点:统一战线、民族独立。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宣传辛亥革命对巩固国共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中共自身的理论发展等都有着特殊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 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材料二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奢侈品工业利润的刺激;殖民扩张的影响;思想解放和社会观念的更新。(任答3点)(2)影响: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法国社会等级秩序;加快了法国社会平民化趋势;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利于提升法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可知,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可知奢侈品工业利润的刺激。根据材料一“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并结合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可知,殖民扩张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可知思想解放和社会观念的更新。【小问2详解】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有,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可知冲击了法国社会等级秩序;加快了法国社会平民化趋势。根据材料二“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 量。”可知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可知利于提升法国女性的社会地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阐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工业化基础薄弱;两大阵营对峙,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急需获得苏联援助。该时期以学习苏联为主,兼顾自力更生,由此形成了第一次引进高潮。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急于寻找海外市场摆脱危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由此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引进对象的第二次引进高潮。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西方国家经济逐步从萧条中走出,急需扩大海外市场;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起飞,成为亚洲的样板。中国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加快扩大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由此出现了第三次引进高潮。 结论: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到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但始终服务于中国的战略需求。(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论题可拟为: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百业待兴,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急需快速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将工业化作为摆脱贫困、保持政治与经济独立的基本保证,面临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新中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巨大的事实,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来实现追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必要的选择,同时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不断扩大,朝鲜战争的爆发,也迫使中国更加坚定地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最终形成了依靠苏联援助,兼顾自力更生,以学习苏联为主的对外引进指导思想,由此形成了第一次引进高潮;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缓和,中国重返联合国,打开了对中国的封锁,中国国内也开始纠正部分错误,为中国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引进对象的第二次引进高潮;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与前两次引进高潮有了很大变化,使中国的引进思想出现了一个认识飞跃,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十分有利的,美国刚刚从越南战争中抽身,无力再干预其他地区事务;苏联也因为要插手阿富汗而无暇他顾,冷战局势处于低潮,在经济方面,西方国家刚刚从经济萧条中走出,空闲资金较多,急需扩大海外市场,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起飞,成为亚洲的样板,中国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加快扩大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由此出现了第三次引进高潮。总之,中国必须根据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不同开放方式,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在竞争中解决全面对外开放问题,引进并不是单纯的利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扶持自己的工业体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16 14:10: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75.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