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阆中中学校2023年秋高2023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D项正确;ABC项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BC项。故选D项。2.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不同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址,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区文化遗址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似特征,无法得出呈现一体化,排除A项;从文化遗址分布情况无法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中华文明对不同民族、地域文明的吸收,不能得出兼容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B项。3.“我们遍检所出土的十余万片甲骨,除有几例的占辞不是‘王占曰’外,其余全是。也就是说不管负责问卦的贞人是谁,所有占卜的吉凶最后的占断权皆在商王手中。所以,商代的占卜其实是由商王垄断的。”这体现出商朝()A.王权借助神权进行统治B.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C.占卜行为左右政治局势D.君主专制制度明显加强【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卜辞显示商王垄断了占卜,这体现出商王的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借助神权进行政治统治,A项正确;在早期国家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够深入,出现了崇拜祖先和神灵的思想,以及借助神权进行政治统治的情况,也即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有其特殊历史背景,不可简单视之为迷信蒙昧,排除B项;“左右政治局势”夸大了占卜行为的作用,排除C项;商代尚未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4.谈及个人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A【解析】【详解】“从周”是指孔子推崇的主张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学派主张儒家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墨家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A.构建官僚政治B.重建政治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D.变革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国主张,儒家主张德治;墨家主张兼爱、非 攻、尚贤;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现实,各派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重建政治秩序,B项正确;官僚政治是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墨家涉及了官员选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6.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难以剥削到很多东西。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因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期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下令释放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为平民;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材料中陆贾无为胜有为的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汉武帝时期,不是西汉初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西汉初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论述,排除D项。故选A项。7.《隋书》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是()A.“与民休息”政策B.“推恩令”C.郡国并行制D.刺史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矫秦县之失策”可知,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子弟的缘故,为此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的郡国并行制,C项正确;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排除A项;“推恩令”是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8.为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军费,汉武帝听从大臣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在长安建立一个由中央政府掌控的五铢钱造币厂;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置盐铁官、酒榷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反映出汉武帝()A.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B.巩固小农经济的地位C.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突破重农抑商的禁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的措施是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而不是巩固小农经济的地位,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君主专制的加强C.皇帝昏庸造成乱象D.血缘政治的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汉中国。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外戚、宦官是因为倚仗皇帝才获得了权势,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现象而非实质,排除A项;如果皇帝的权力有限、地位不重要,那么即使他昏庸,也不会造成重大混乱。事实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君权至上,皇帝是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昏庸,大权旁落,会导致严重混乱,可见根源在于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主要与君主专制强化有关,血缘政治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以后官僚政治不断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晋时期(中国)。据表格数据可知,东晋时期与西晋时期相比,参与决策的中央官员中“宗室、外戚”、“寒人”的比例大幅减少,而“高门士族”的比例却大增,反映出士族对中央决策的影响力增强,专制皇权的相对弱化(本质),D项正确;据材料“高门士族占比”,无法体现特指江南士族,且结合时代背景,两晋时期一直是北方士族掌权,如西晋时期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甚至东晋晋室南迁后,相继掌权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也是南渡的北方士族,因此排除A项;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高门士族与豪强并不完全等同,通过土地兼并等其他手段获得大量土地、拥有私人武装、控制人口的群体为豪强,门阀士族则是通过掌握文化而世代居官的名门望族,排除B项;C项说法相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士族维护自身特权的工具,材料恰恰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11.南朝刘宋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A.北方经济严重依赖南方B.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C.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D.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结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南朝时期,荆州、扬州物产丰富,纺织业发达,反映当时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有所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北方经济依赖南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刘宋政权的统治是在南北朝对峙时期,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的是隋朝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1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可见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南北方的服饰也逐渐发生了融合,这体现出民族交融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中央集权强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发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3.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盛行。在人口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推行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这种制度()A.以财产为主要的征税标准B.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前提条件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D.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盛行。在人口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推行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国家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减少,唐代中期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两税法,新的赋税制度以财产为主要的征税标准,A项正确;新的赋税制度不再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前提条件,排除B项;两税法实施以前,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排除C项;唐朝中期实行的新税法减弱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排除D项。故选A项。14.颜真卿书法笔力厚重,体貌庄严,被誉为“盛唐风骨”。后世形容其字“一副大丈夫气派,望之正义凛然”。下列作品中符合此风格的是()A.B. C.D.【答案】C【解析】【详解】颜真卿书法笔力厚重,体貌庄严,C项是颜真卿楷书的作品,体现了“盛唐风骨”,C项正确;A项是大篆,B项是王羲之的行书,D项是张旭的草书,排除ABD项。故选C项。15.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开凿的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造型大都身形丰满圆润、阔脸、大眼、鼻梁挺拔;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则体态修长、面部端方、线条细腻、表情中正平和。这些体貌变化反映了()A.佛教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B.佛教在中国传播渐趋本土化C.佛像造型融入西域民族的形象D.中原工匠雕塑技术日益精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造型大都身形丰满圆润、阔脸、大眼、鼻梁挺拔;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则体态修长……”,可以看出在西北的佛像还比较完整的继承了外来的佛像艺术,但是到了中原地区佛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反映佛教在中国传播渐趋本土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从西域到中原的佛像变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佛教的传播,并不是中原工匠的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16.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们“乐其诞而自小”。为此,韩愈主张()A.贵儒尊道B.无为而治C.复古崇儒D.三教并行【答案】C【解析】 【详解】材料“乐其诞而自小”意思是乐于接受他们的荒诞言论而轻视自己。韩愈反对“当时僧人、道士”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的说法。根据所学可知,韩愈是崇古的儒生,《原道》是他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反对佛、道,扼腕儒者“自小”,无法体现主张“尊道”“三教并行”,排除AD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韩愈的主张,排除B项。故选C项。17.“玄宗天宝元年,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日安西、日北庭、曰河西,以备西边;曰朔方、日河东、曰范阳,以备北边;日平卢,以备东边;日陇右、日剑南,以备西边;曰岭南五府经略,以备南边。”唐玄宗这一举措引发了A.安史之乱B.七国叛乱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唐玄宗在各地设置节度使,随着节度使权势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A正确;B是西汉初年事件,排除;宦官专权、黄巢起义不是设置节度使导致的,排除C、D。18.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现出作者放浪形骸,死生虚诞的心境;柳公权的《金刚经碑》用笔在心,心正笔正;张旭仕宦不显,其作品恣性狂逸,不循规矩。据此可知,文学艺术()A.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B.表现形式多样、题材迥异C.深刻反映时代特征、作者情感D.成就高低取决于作者风格【答案】C【解析】【详解】王羲之的书法表现出作者放浪形骸,死生虚诞的心境,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笔正,张旭作品恣性狂逸,可见书法艺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艺术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形式多样、题材迥异,排除B项;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9.在舟楫通行的农耕文明时代,桥梁建设在技术上受制于石块的大小长短。因革新桥梁技术而使赵州蛟河实现“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桥梁专家是()A.祖冲之B.李春C.僧一行D.郭守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革新桥梁技术而使赵州蛟河实现“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桥梁专家是李春,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B项正确;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排除A项;僧一行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很大贡献,排除C项;郭守敬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 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排除D项。故选B项。20.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最符合这一学习内容的主题是()A.制度创新走向统一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政策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正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写照,B项正确;“制度创新走向统一”是秦朝时代主题,排除A项;“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主题,排除C项;“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是明清时期的时代主题,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及相应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汉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唐朝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任答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至唐(中国)。据材料“令郡国举孝廉”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据材料“立九品官人法”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据材料“置进士科”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开创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中国)。影响:据材料“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得出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据材料“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得出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据材料“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得出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材料二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答案】(1)表现:土地大面积开发;农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农作物有了一定推广;粮食产量迅速提高;粮食产区扩大。(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南迁人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 然条件优越;稻麦双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根据“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得出土地大面积开发;根据“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出农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根据“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得出农作物有了一定推广;根据“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得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根据“黄河套区……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得出粮食产区扩大。【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在南迁人民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得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南迁人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据“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出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根据“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得出稻麦双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根据“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分析得出南方社会相对稳定;还可从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角度进行总结。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图1隋朝“三省六部”制图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隋唐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阐释:政治上,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 以完备,被历朝沿用。经济上,曲辕犁的出现和推)‘一,唐三彩的出现。文化上,诗歌创作进人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有很多脍炙人日的仕作,成为千占绝唱。医学家孙思邀完成的医学名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言之成理即可)总之,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呈现出新气象。示例2:论题: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阐释: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备,被历朝沿用;唐初,实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言之成理即可)总之,隋唐时期制度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材料主要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题干要求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因此可以就整体拟定论题:隋唐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可以突出隋唐至政治制度上的贡献,拟定论题: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本题主要分析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其次,结合史实阐述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情况,具体阐述如下: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备,被历朝沿用;唐初,实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最后,强调隋唐时期制度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13:00:03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1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