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检测一、单选题1.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受封于“河、淇间故商墟”。周公分封康叔时告诫他说:“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示君子可法则。”后来,“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促进了族群融合B.政治伦理关系严密C.墨家尚贤思想的传播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康叔受封的是商朝的核心统治区,而周是通过武力灭商的,因为族群关系必然是紧张的,周公要求康叔任用商人的贤人君子长者,后来康叔这样做了,导致与商人的关系和谐,这说明分封制的实施,促进周人和商人这两个族群融合,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严密的政治伦理关系,这是塑造和谐的政治关系,排除B项;墨家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阶层流动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体现的是周朝对宗族关系的重视,主要是利用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D项正确;材料未涉民间的宗法关系,排除A项;西周的统治基础主要有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和礼乐制,排除B项;异姓诸侯属于西周王室的统战对象,排除C项。故选D项。3.西周初期,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归周天子,土地禁止私下交易。西周中后期,在诸侯与贵族中出现了有关土地的赔偿、赠送、交换,乃至抵押、典当关系。这一变化()A.源于生产力的发展B.反映出井田制濒临崩溃C.保证了赋税的稳定D.表明周王失去共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归周天子,禁止私下交易,但是西周中后期,土地关系发生一定的变化,出现赔偿、赠送、交换,乃至抵押、典当等,说明原有的井田制正受到冲击,濒临瓦解,B项正确;西周时期,生产力仍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生产方式,排除A项;井田制的逐步瓦解,不利于赋税的稳定,排除C项;周王失去共主地位,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周人将分封的诸侯之地称为“诸夏”,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中国”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这些做法有利于()A.增强南北方的政治联系B.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促进华夏族的形成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周人将分封的诸侯之地称为“诸夏”,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中国”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其中“中国”范围的不断扩大,说明华夏认同观念的普遍认可,有利于促进华夏族的形成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方的政治联系信息,排除A项;西周推行分封制,而非垂直管理,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故选D项。5.《商君书·赏刑》说:“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这反映了商鞅主张()A.坚决维护法律权威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稳定国家宗法秩序D.支持新兴贵族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商鞅认为刑罚不应因犯罪者的身份高低或是否曾经立功而赦免或调整,说明商鞅主张废除和限制贵族特权,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而非偏袒新兴贵族,A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而非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宗法秩序的维护,排除C项;材料说明商鞅主张废除和限制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6.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 他们()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苛政猛于虎”“率兽而食人”“轻用民死”等信息可以看出,老子、孔子、孟子以及庄子都反对政府过度剥削百姓,认识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爱惜民力,反映出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诸子百家的民本主张,而不是强调思想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7.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断完善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如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姐妹为“长公主”,其子为“皇太子”“皇子”等。名号制度的不断完善旨在()A.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B.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C.论证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推动权力向中央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秦始皇不断完善皇帝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旨在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B项正确;皇家特殊的名号制度不能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排除A项;君权神授理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和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内阁制取代丞相制B.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C项正确;内阁制度出现是皇权空前强化的产物,其依附于皇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 的变革,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替代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官僚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法律答问》是我国法律解释史学上的开山之作。其中一条律文解释如下: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从该解释中可以判定:()A.秦律以法家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B.秦律保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秦朝的统治色彩是奉行严刑峻法D.《法律答问》的解释具有阶级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法律答问》对“盗徙封”解释为私自移动田界,对“耐”刑解释为剃去鬓发,表示犯罪。表明秦律是维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B项正确;题干不是为了说明秦律的思想基础,A偏离材料主旨,排除A项;仅凭一条法律无法判定秦朝奉行严刑峻法,排除C项;《法律答问》对律文的解释是客观的,无阶级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统一六国后,秦王朝为了“行同伦”而开展大规模的“整饬异俗”活动,“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这一举措()A.加强了君主专制B.规范了纲常伦理C.传播了儒家思想D.增强了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民众在行为上规范,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了“行同伦”的治国政策,以整合统一后的各国民众。“行同伦”的目的在于改变原来六国贵族的不同民俗、道德和思想,教化民众,使全国人民统一法度,统一思想。这一政策虽属专制国家对民众强化管理的举措,但它进一步融合当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D项正确;行同伦,即代表了古代人民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信仰等的统一,与“加强了君主专制”不符,排除A项;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规范了纲常伦理”开始于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而秦统一后以法治国,排除B项;秦朝在整顿风俗过程中会采用六国礼仪中比较优良的为秦朝所用,包括儒家礼制成分,但不能得出“传播了儒家思想”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1.西汉前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功臣、刘氏宗室、昌氏外戚三大政治集团。刘邦通过“封爵之暂”与“白马之盟”,借助神灵之威,安抚和控制了功臣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保护了刘氏宗室集团的利益。由此可知,汉初政权(       )A.深受黄老无为思想影响B.形成了郡国并行的局面 C.协调了中央各部门关系D.注重协调权力集团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西汉初年。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有不同的政治势力,刘邦通过“封爵之暂”与“白马之盟”,借助神灵之威,安抚和控制了功臣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保护了刘氏宗室集团的利益,这种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说明当时刘邦注重协调权力集团利益,D项正确;黄老无为强调的是治理国家不能过度,要休养生息,与材料中刘邦协调各个利益集团的史实无关,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指的是地方管理体制,与材料主旨中协调利益集团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各个利益集团不等于中央各部门,排除C项。故选D项。12.公元196年,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下兴立屯田,当年即收获万斛粮食,屯田制遂向北方各地推广。与此同时,为解决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的问题,曹操迁徙人民以充实雍州等心腹地区,各郡县官吏也致力于“招怀流民,兴复县邑”。上述举措()A.旨在实现百姓安居乐业B.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C.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9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屯田制在北方大规模推广,曹操为发展农业,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进一步促进北方地区经济恢复,促进北方农业生产恢复,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曹操实行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富国强兵,而不是“实现百姓安居乐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屯田制和人口迁徙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这些措施与统一全国没有必然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13.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予功臣尊崇的地位与优厚的待遇,同时实行奉朝请制度,就是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才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职。这些措施()A.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促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利于强化君主集权统治D.导致朝廷冗官现象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材料“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才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 任官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功臣居家静养,导致功臣没有实权,就是削弱了功臣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强化君主集权统治,为新王朝重建创造了稳定的政治局面,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实行奉朝请制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做法强化了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日常不任官职”所以不能说导致官员队伍冗杂,排除D项。故选C项。14.汉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如图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这类画像石(  )A.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材料中的画像石描绘了力士挥臂挡住了狂奔而来的牛,另有一狮被力士击败,这类斗兽画像石在汉代有很多,体现尚武的社会风气,B项正确;材料中出现的牛为斗牛,不能说明其用于农耕,排除A项;画像石描绘了力士斗兽的场景,没有涉及社会矛盾的问题,排除C项;画像石的描绘生动形象,没有体现对意境的重视,注重意境是文人画,排除D项。故选B项。15.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呈现相互影响,说明的是当 时民族交融加强,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趋势加强,非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恢复及社会分工扩大,排除ABC项。故选D项。16.下面是南朝时期政府推行的部分措施。据此可知()农业增加农业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金等实行奖励垦荒、减免赋税等政策,鼓励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去开垦荒地安置流亡人口、奖励南渡人口商业减免商税、开放海上贸易A.重农抑商政策日益瓦解B.北民南迁致使人地矛盾加剧C.豪强士族经济实力壮大D.政府政策利于南方地区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南朝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南朝政府在农业、商业上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时南方地区的开发,D项正确;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瓦解,排除A项;北民南迁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的政策并不针对豪强士族,不能得出士族经济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7.前秦苻坚曾“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并“以清河房旷为尚书左丞……北平阳陟、田勰、阳瑶为著作佐郎,郝略为清河相:皆关东士望”。这说明,苻坚()A.承续中原王朝统治策略B.与中原士族结成血亲同盟C.促使前秦政权趋于稳定D.实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可知,统治者苻坚亲自视察太学,考查太学生对儒家经义的理解,品评优劣后确定等级,据材料“以清河房旷为尚书左丞……北平阳陟、田勰、阳瑶为著作佐郎,郝略为清河相:阳瑶”可知苻坚任命关东享有声望的读书人为官。结合所学,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等知识,可得出苻坚重视儒学,任用受儒学思想影 响的官员,说明其承续中原王朝统治策略,A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苻坚任用关东地区一些有声望的读书人为官,无法说明其与中原士族结成血亲同盟,排除B项;前秦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此时社会战争不断,前秦政权并不稳定,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主要根据家世门第来评定人才,材料中的“士望”指的是有声望的士人,而不一定是名门望族,故材料不涉及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图是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北壁壁画“收获图”的简笔摹本。由图片的信息可直接印证当时()A.设立河西四郡加快了边疆开发B.实行轻徭薄赋促进了农业发展C.农业耕作技术发生了重大改进D.边疆内地农业生产实现一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收获图”及图片中情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西北地区的敦煌壁画中,出现了中原的农耕技术,如图中有曲辕犁,这反映出中原农耕技术已经在边疆地区传播,边疆地区的农业耕作技术发生了重大改进,C项正确;河西四郡是在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知徭役与赋税的实行情况及其影响,排除B项;边疆与内地自然条件不同,农业生产不可能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19.有学生对唐朝的民族关系以下列示意图作为笔记,其中对应正确的是()A.甲——灭东突厥汗国B.乙——长庆会盟C.丙——设北庭都护府D.丁——封渤海郡王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丁在唐朝的东北方向,唐朝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D项正确;甲在唐朝的西南方向,为吐蕃,吐蕃并没有参与灭东突厥汗国,排除A项;长庆会盟是唐朝与吐蕃的会盟,吐蕃位于图中甲的位置,排除B项;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是管理西域地区和天山南北的机构,应该位于乙处,排除C项。故选D项。20.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应在本地参加府试获得解送资格,若要离开本籍,到其他府州参加府试以取得解送资格再到京师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为冒籍。这一规定()A.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B.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促进了官僚政治日益成熟D.缘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据题意可知,唐朝时期不允许士子在本籍之外参与全国性的科举考试,这是由于当时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不一,冒籍不利于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D项正确;这一规定有助于减少考试的不公平性,但并不一定能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排除A项;这一规定为了减少科举考试的不公平,并不是为了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和促进官僚政治的日益成熟,排除BC项。故选D项。二、材料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管仲的军事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把国都内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是“士”。让“士”居住在国都内是为了让士“就闲燕”-士兵从此脱离农业生产劳动,专门担负起武装作战的任务。管仲把内政组织赋予军事化意义。“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管仲改革“赋粟”,向农民直接征收粮食以养兵。此外制定了以兵赎罪的政策,作为军队兵器的来源之一。具体办法是,依据犯罪者罪行的轻重,用数额不等的兵甲赎罪。比如,“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鞼盾一戟。”根据文献记载,这个办法实施后,齐国“甲兵大足”。管仲的军事改革标志着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化,暴力与大众进一步分离和异化,并由此而奠定了集权国家的基础之一。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军事制度,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奠定的军事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摘编自张荣明《从管仲改革看中国古代军制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军事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军事改革内容及影响。 【答案】(1)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争霸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日趋瓦解;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思想方面出现百家争鸣,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齐国为了增强国力而改革。(2)内容:把国都内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士兵”脱离生产,建立常备军;建立内政与军事合一的组织;向农民直接征收粮食养兵;制定以兵器赎罪的政策。影响:建立常备军,促进军队专业化发展,为中央集权打下基础;提升了军队的装备与战斗力,为争霸战争打下基础;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军事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如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争霸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日趋瓦解;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思想方面出现百家争鸣,变法成为时代潮流;根据材料“管仲的军事改革标志着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化,暴力与大众进一步分离和异化,并由此而奠定了集权国家的基础之一”可知,齐国为了增强国力而改革。【小问2详解】内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中国)。根据材料“管仲的军事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把国都内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是‘士’。让‘士’居住在国都内是为了让士‘就闲燕’-士兵从此脱离农业生产劳动,专门担负起武装作战的任务”可知,把国都内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士兵”脱离生产,建立常备军;根据材料“管仲把内政组织赋予军事化意义。‘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可知,建立内政与军事合一的组织;根据材料“管仲改革‘赋粟’,向农民直接征收粮食以养兵”可知,向农民直接征收粮食养兵;根据材料“此外制定了以兵赎罪的政策,作为军队兵器的来源之一”可知,制定以兵器赎罪的政策。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中国)。根据材料“管仲的军事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把国都内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是‘士’。让‘士’居住在国都内是为了让士‘就闲燕’-士兵从此脱离农业生产劳动,专门担负起武装作战的任务”可知,建立常备军,促进军队专业化发展,为中央集权打下基础;根据材料“管仲把内政组织赋予军事化意义。‘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此外制定了以兵赎罪的政策,作为军队兵器的来源之一”可知,提升了军队的装备与战斗力,为争霸战争打下基础;根据材料“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军事制度,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奠定的军事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可知,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军事制度。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 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答案】22.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思想上,尊崇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经济上,将盐、酒及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23.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从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分析,得出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据材料“儒术”,得出思想上,尊崇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据材料“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得出经济上,将盐、酒及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得出三省六部制;据材料“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得出科举制。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汉军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朝廷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西四郡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材料二凉州在河西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地“山川险阨,土田沃饶,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武德初,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 芳、文八州,其所领之地,横贯今甘肃大部和新疆东部。凉州都督常奉朝命,行西北道安抚大使或安西都护,职权范围大大超越凉州。武德初,杨恭仁为凉州总管,他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妥善处置了瓜州刺史贺拔威的叛乱事件,在凉州镇守近7年,有效地守护了河西走廊。——摘编自张雄《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经营河西地区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河西四郡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方面战略价值。【答案】(1)相同之处:设置机构,加强管理;采取措施防范少数民族政权进攻;移民屯田;保护商旅往来(2)战略价值:有利于中央政府经略西北,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有效管辖;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整合;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和唐朝中国。相同之处:据材料“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武德初,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得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据材料“布防军队”“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得出采取措施防范少数民族政权进攻;据材料“移民屯田”“土田沃饶”得出移民屯田;据材料“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守护了河西走廊”得出保护商旅往来。【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和唐朝中国。战略价值:据材料“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得出有利于中央政府经略西北,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有效管辖;据材料“在……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得出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据材料“连接西域”并结合所学,河西四郡位于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交往的要道上,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整合,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3年何平山王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费村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平的文字记载,何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记录了天于对于臣子何的训语之师,还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高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神辞,即“宅兹中国,自之又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达是周王朝开国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 材料二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未的中央基权制度加以展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四家元首制;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常等主端《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外国之货日至,珠、青、象、犀、联项、稀世之珍,滋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马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杨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葛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1)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史料研究的价值。(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构成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名称。说明该制度建立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类型:实物史料。史料价值:何尊可以用来研究西周政治活动,也是研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史料。(2)名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两点)消极作用: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思想上专制,束缚了文化多样性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任答两点)(3)特点:交往范围广泛: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至少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中国)。 第一小问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何尊是实物史料。第二小问价值,据“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可知,可以用来研究西周政治活动;此外,何尊是青铜器,也可以用来研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第一小问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元首制度”即皇帝制度,“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制。第二小问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辩证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极方向可从政治管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政府权力大,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秦朝作为多民族国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消极方面可从专制弊病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如: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思想上专制,束缚了文化多样性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可知,交往范围广泛;据材料三“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可知,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09:40:07 页数:14
价格:¥2 大小:242.7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